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鋼結構桁架中的腹桿連接支撐體系,該支撐體系能更好的傳遞力,保護鋼桁架的主體結構,消除鋼桁架在受到振動過程中的變形;屬于鋼結構桁架設計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鋼結構桁架主體結構和腹桿均通過焊接節(jié)點進行連接,上述結構在滿足鋼結構桁架主體的力學強度時,對于在受力過程存在的振動變形,均由鋼結構桁架通過變形或者對支撐構件進行受力再調整進行消除實現(xiàn)。
本實用新型考慮了一種將鋼結構桁架主體受到的振動與腹桿進行配合消除。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鋼結構桁架不能有效自調整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鋼結構桁架主體與腹桿進行連接的結構,保證腹桿達到自平衡并保證鋼結構桁架的整體受力穩(wěn)定,提交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鋼結構桁架分散式腹桿連接支撐體系,該支撐體系包括剛性短柱1、第一轉動副2、第二轉動副3、第三轉動副4、第一腹桿5、第二腹桿6、第三腹桿7;鋼結構桁架的主體結構中,上水平鋼架8與下水平鋼架9相互水平平行,左豎直鋼架10與右豎直鋼架11相互豎直平行。
剛性短柱1豎直布置在鋼結構桁架中的上水平鋼架8與下水平鋼架9之間;第一轉動副2、第二轉動副3、第三轉動副4沿剛性短柱1的豎直方向上等間距布置,第二轉動副3的數(shù)量為兩個,兩個第二轉動副3在同一水平面且對稱布置。
第一轉動副2通過第一腹桿5與上水平鋼架8連接,第三轉動副4通過第三腹桿7與下水平鋼架9連接,第二轉動副3通過第二腹桿6與左豎直鋼架10或右豎直鋼架11連接。
第一腹桿5、第二腹桿6、第三腹桿7與鋼結構桁架以及第一轉動副2、第二轉動副3、第三轉動副4的連接方式為焊接。
第一腹桿5、第二腹桿6、第三腹桿7與豎直方向上的夾角為銳角,銳角范圍為30°-75°。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腹桿、第二腹桿、第三腹桿沿剛性短柱分散布置,鋼結構桁架的主體結構與腹桿之間寄存在豎直方向的約束又存在周向的轉動,保證了鋼結構桁架在受到振動過程時,發(fā)生微偏轉及微調整,保證了鋼結構桁架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裝置的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際應用的結構圖。
圖中:1、剛性短柱,2、第一轉動副,3、第二轉動副,4、第三轉動副,5、第一腹桿,6、第二腹桿,7、第三腹桿,8、上水平鋼架,9、下水平鋼架,10、左豎直鋼架,11、右豎直鋼架。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鋼結構桁架分散式腹桿連接支撐體系,該支撐體系包括剛性短柱1、第一轉動副2、第二轉動副3、第三轉動副4、第一腹桿5、第二腹桿6、第三腹桿7;鋼結構桁架的主體結構中,上水平鋼架8與下水平鋼架9相互水平平行,左豎直鋼架10與右豎直鋼架11相互豎直平行。
剛性短柱1豎直布置在鋼結構桁架中的上水平鋼架8與下水平鋼架9之間;第一轉動副2、第二轉動副3、第三轉動副4沿剛性短柱1的豎直方向上等間距布置,第二轉動副3的數(shù)量為兩個,兩個第二轉動副3在同一水平面且對稱布置。
第一轉動副2通過第一腹桿5與上水平鋼架8連接,第三轉動副4通過第三腹桿7與下水平鋼架9連接,第二轉動副3通過第二腹桿6與左豎直鋼架10或右豎直鋼架11連接。
第一腹桿5、第二腹桿6、第三腹桿7與鋼結構桁架以及第一轉動副2、第二轉動副3、第三轉動副4的連接方式為焊接。
第一腹桿5、第二腹桿6、第三腹桿7與豎直方向上的夾角為銳角,銳角范圍為45°。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腹桿、第二腹桿、第三腹桿沿剛性短柱分散布置,鋼結構桁架的主體結構與腹桿之間寄存在豎直方向的約束又存在周向的轉動,保證了鋼結構桁架在受到振動過程時,發(fā)生微偏轉及微調整,保證了鋼結構桁架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