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建筑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建筑墻體中孔洞的封堵結構及封堵方法。
背景技術:
在建筑領域中,常常需要在墻體中開鑿孔洞,用于實現(xiàn)對相關構件的搭建。在相關構建搭建完成后,孔洞留在墻體中?,F(xiàn)有技術常用在孔洞中填充水泥砂漿來封堵孔洞。由于僅僅采用水泥砂漿封堵,水泥砂漿和孔洞壁面之間難以形成沒有縫隙的連接。這是由于孔洞周邊的水泥砂漿早已凝固,后續(xù)填充在孔洞中的水泥砂漿,難以和已經(jīng)凝固的水凝砂漿形成無縫隙的配合。因此,利用水泥砂漿填充孔洞,水泥砂漿凝固后,其與孔洞周邊的水泥砂漿之間會存有縫隙。這樣,當外界雨水較大時,雨水水順延縫隙,滲入墻體中,甚至進入內墻面,破壞墻面。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技術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建筑墻體中孔洞的封堵結構及封堵方法,以提高墻體孔洞的防滲性能。
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建筑墻體中孔洞的封堵結構,該封堵結構包括外水泥砂漿層、膠粘劑層和內水泥砂漿層,膠粘劑層固定連接在外水泥砂漿層和內水泥砂漿層之間;且膠粘劑層的長度從頂端和底端向中端逐漸增加。
作為優(yōu)選例,所述的外水泥砂漿層的長度、內水泥砂漿層的長度、膠粘劑層頂端的長度和膠粘劑層底端的長度相等。
作為優(yōu)選例,所述的建筑墻體中孔洞的封堵結構,還包括丙烯酸防水涂層,丙烯酸防水涂層固定連接在內水泥砂漿層的一側,且與膠粘劑層相對。
一種建筑墻體中孔洞的封堵方法,該封堵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對孔洞的內壁進行開鑿,使孔洞的內徑沿著孔洞兩側向中部逐漸增加,然后清理孔洞,保持孔洞的清潔;利用水對孔洞的內壁進行浸潤;
第二步:用水泥砂漿對孔洞朝外的一側進行封堵,形成外水泥砂漿層,使外水泥砂漿層在孔洞上與外墻面保持平整;
第三步:待孔洞內壁干燥后,用膠粘劑從孔洞朝內的一側,向孔洞中部填充,形成膠粘劑層,使得膠粘劑層布滿孔洞中部;
第四步:待膠粘劑層凝固后,用水浸潤孔洞朝內一側的內壁,用水泥砂漿對孔洞朝內的一側進行封堵,形成內水泥砂漿層,內水泥砂漿層在孔洞上與內墻面保持平整。
作為優(yōu)選例,所述的建筑墻體中孔洞的封堵方法,還包括第五步:在內水泥砂漿層的外表面涂覆第一丙烯酸防水涂層。
作為優(yōu)選例,所述的丙烯酸防水涂層采用噴灑方式對內水泥砂漿層進行涂覆。
作為優(yōu)選例,所述的第三步中,膠粘劑層與外水泥砂漿層直接接觸,沒有空隙。
作為優(yōu)選例,所述的第四步中,內水泥砂漿層與膠粘劑層直接接觸,沒有空隙。
作為優(yōu)選例,所述的第三步中,形成膠粘劑層的過程為:先將膠粘劑涂覆在外水泥砂漿層上,從下向上涂覆,在涂覆過程中,用壓板壓實膠粘劑,使得膠粘劑分別與外水泥砂漿層和孔洞壁面之間均沒有空隙;在涂覆了第一層膠粘劑后,在第一層膠粘劑表面再涂覆第二層膠粘劑,直至膠粘劑層填充孔洞的中部;每涂覆一層膠粘劑,均用壓板壓實,使得每層膠粘劑之間,以及膠粘劑層與孔洞壁面之間均沒有空隙。
有益效果: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封堵結構包括外水泥砂漿層、膠粘劑層和內水泥砂漿層,膠粘劑層固定連接在外水泥砂漿層和內水泥砂漿層之間;且膠粘劑層的長度從頂端和底端向中端逐漸增加。膠粘劑層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且膠粘劑層能夠和孔洞壁面上的不平整之處形成良好的配合,使得膠粘劑層和孔洞壁面之間不存在縫隙,從而起到良好的防滲性能。另外,膠粘劑層的長度從頂端和底端向中端逐漸增加。這樣,膠粘劑層和孔洞壁面之間有更多的接觸面積,一方面增加了結構的穩(wěn)定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其防滲性能。
附圖說明
圖1中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中本發(fā)明實施例在墻體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有:外水泥砂漿層1、膠粘劑層2、內水泥砂漿層3、丙烯酸防水涂層4、墻體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建筑墻體中孔洞的封堵結構,包括外水泥砂漿層1、膠粘劑層2和內水泥砂漿層3,膠粘劑層2固定連接在外水泥砂漿層1和內水泥砂漿層3之間;且膠粘劑層2的長度從頂端和底端向中端逐漸增加。
如圖2所示,上述結構的封堵結構安裝在墻體5的孔洞中。在雨天時,雨水淋濕墻體5外墻面。如果僅僅采用水泥砂漿封堵孔洞,不能夠確保雨水不滲入墻體中。因為水泥砂漿和孔洞之間會存有縫隙。雨水會順延縫隙進入墻體中。而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外水泥砂漿層1和內水泥砂漿層3之間設有膠粘劑層2。膠粘劑層2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且膠粘劑層2能夠和孔洞壁面上的不平整之處形成良好的配合,使得膠粘劑層2和孔洞壁面之間不存在間隙,從而起到良好的防止雨水滲入內墻面。另外,膠粘劑層2的長度從頂端和底端向中端逐漸增加。這樣,膠粘劑層2和孔洞壁面之間有更多的接觸面積,一方面增加了結構的穩(wěn)定性,另一方面增加了其防滲性能。尤其,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的外水泥砂漿層1的長度、內水泥砂漿層3的長度、膠粘劑層2頂端的長度和膠粘劑層2底端的長度相等。這樣,膠粘劑層2的中部分別伸出外水泥砂漿層1和內水泥砂漿層3。當由雨水從外水泥砂漿層1滲入時,膠粘劑層2的中部起到了很好的隔離作用,阻止雨水進一步滲入墻體中。
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的建筑墻體中孔洞的封堵結構,還包括丙烯酸防水涂層4,丙烯酸防水涂層4固定連接在內水泥砂漿層3的一側,且與膠粘劑層2相對。膠粘劑層2和丙烯酸防水涂層4分別連接在內水泥砂漿層3的兩側。設置丙烯酸防水涂層4,可以對內墻面起到最后的防滲屏障。丙烯酸防水涂層4可以防止雨水從內水泥砂漿層3中滲出,破壞內墻面。
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建筑墻體中孔洞的封堵方法,該封堵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對孔洞的內壁進行開鑿,使孔洞的內徑沿著孔洞兩側向中部逐漸增加,然后清理孔洞,保持孔洞的清潔;利用水對孔洞的內壁進行浸潤。由于后續(xù)步驟需要填充水泥砂漿和膠粘劑,所以孔洞需要保持清潔,避免遺落的灰塵或者雜物,影響水泥砂漿和膠粘劑的填充效果。
第二步:用水泥砂漿對孔洞朝外的一側進行封堵,形成外水泥砂漿層1,使外水泥砂漿層1在孔洞上與外墻面保持平整。作為優(yōu)選,外水泥砂漿層1在靜止2天后,產生一定強度,再進行第三步的操作。
第三步:待孔洞內壁干燥后,用膠粘劑從孔洞朝內的一側,向孔洞中部填充,形成膠粘劑層2,使得膠粘劑層2布滿孔洞中部。在填充膠粘劑時,先將膠粘劑涂覆在外水泥砂漿層1上,從下向上涂覆,在涂覆過程中,用壓板壓實膠粘劑,使得膠粘劑分別與外水泥砂漿層1和孔洞壁面之間均沒有空隙。在涂覆了第一層膠粘劑后,在第一層膠粘劑表面再涂覆第二層膠粘劑,直至膠粘劑層2填充孔洞的中部;每涂覆一層膠粘劑,均用壓板壓實,使得每層膠粘劑之間,以及膠粘劑層2與孔洞壁面之間均沒有空隙。
第四步:待膠粘劑層2凝固后,用水浸潤孔洞朝內一側的內壁,用水泥砂漿對孔洞朝內的一側進行封堵,形成內水泥砂漿層3,內水泥砂漿層3在孔洞上與內墻面保持平整。內水泥砂漿層3與膠粘劑層2直接接觸,沒有空隙。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孔洞朝外的一側,是指孔洞在墻體外墻面的一側??锥闯瘍鹊囊粋龋侵缚锥丛趬w內墻面的一側。
作為上述封堵方法的一種優(yōu)選,還包括第五步:在內水泥砂漿層3的外表面涂覆第一丙烯酸防水涂層4。所述的丙烯酸防水涂層4采用噴灑方式對內水泥砂漿層3進行涂覆。噴灑方式涂覆,可以對孔洞表面進行重復噴涂,有利于增加丙烯酸防水涂層4的厚度,提高防水性能。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yōu)點。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具體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具體實施例和說明書中的描述只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范圍由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