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免抹灰砌磚及墻體。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出現(xiàn)的砌墻用磚大都是長方形,其六個面均為平面,其通常與水泥砂漿配合使用。這種公知結構的磚在砌墻時需要通過鉛垂線來確定其垂直高度,通過水平拉線來確定水平方向處在同一直線,從而影響施工進度。另外,所述普通的磚采用水泥砂漿實現(xiàn)相互的緊固連接,水泥砂漿的消耗量比較大,因而水泥砂漿的制作以及提供的優(yōu)劣也會對施工進度及墻體的穩(wěn)固造成較大的影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免抹灰砌磚,可大大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墻體穩(wěn)固,且免抹灰砌墻進而水泥砂漿用量少以及節(jié)約施工成本。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免抹灰砌磚,包括長方形結構的磚本體,所述磚本體的上端面設置有至少一個沿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安裝凸部,所述磚本體的下端面設置有至少一個沿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安裝凹部,所述第一安裝凹部與所述第一安裝凸部相互配合,所述磚本體的左端面設置有至少一個沿高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安裝凹部,所述磚本體的右端面設置有一個沿高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安裝凸部,所述第二安裝凸部與所述第二安裝凹部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安裝凹部和第二安裝凹部的結構相同且寬度大于所述第一安裝凸部和第二安裝凸部的寬度,所述第一安裝凹部和第二安裝凹部的深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安裝凸部和第二安裝凸部的高度,所述磚本體的長度、寬度以及高度分別為500~700mm、50~400mm以及200~400mm,所述磚本體沿長度方向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第一穿線槽,所述磚本體沿高度方向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第二穿線槽。
可選的,所述磚本體的上端面設置有一個沿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安裝凸部,所述磚本體的下端面設置有一個沿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安裝凹部,所述磚本體的左端面設置有一個沿高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安裝凹部,所述磚本體的右端面設置有一個沿高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安裝凸部,所述磚本體的長度、寬度以及高度分別為600mm、100mm以及300mm。
可選的,所述第一安裝凸部和第一安裝凹部分別設置在所述磚本體上端面和下端面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上,所述第二安裝凸部和第二安裝凹部分別設置在所述磚本體右端面和左端面沿高度方向的中心線上,且第一安裝凸部和第二安裝凸部相連,所述第一安裝凹部和第二安裝凹部相連。
可選的,所述磚本體的上端面設置有兩個沿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安裝凸部,所述磚本體的下端面設置有兩個沿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安裝凹部,所述磚本體的左端面設置有兩個沿高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安裝凹部,所述磚本體的右端面設置有兩個沿高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安裝凸部。
可選的,兩個所述第一安裝凸部和兩個第一安裝凹部分別間隔設置在所述磚本體上端面和下端面沿長度方向上,兩個所述第二安裝凸部和第二凹部分別間隔設置在所述磚本體的右端面和左端面,且第一安裝凸部和第二安裝凸部相連,所述第一安裝凹部和第二安裝凹部相連。
可選的,所述磚本體的長度、寬度以及高度分別為600mm、200mm以及300mm。
可選的,所述磚本體的長度、寬度以及高度分別為600mm、250mm以及300mm。
可選的,所述磚本體的上端面設置有三個沿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安裝凸部,所述磚本體的下端面設置有三個沿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安裝凹部,所述磚本體的左端面設置有三個沿高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安裝凹部,所述磚本體的右端面設置有三個沿高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安裝凸部。
可選的,所述磚本體的長度、寬度以及高度分別為600mm、300mm以及300mm。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墻體,該墻體由上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免抹灰砌磚砌成。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免抹灰砌磚及墻體,具有以下特點或優(yōu)點:該免抹灰砌磚在砌墻時只需要在其上設置的第一安裝凹部和第二安裝凹部中抹上少量的水泥砂漿或者不用涂抹灰即可砌墻進而達到節(jié)省成本的目的,然后按照第一安裝凹部和第一安裝凸部以及第二安裝凹部和第二安裝凸部的位置將磚體相互砌合即可;同時由于第一安裝凸部和第一安裝凹部以及第二安裝凸部和第二安裝凹部可相互配合,磚體之間在砌墻過程中即可實現(xiàn)快速定位,無須實時檢查控制垂直度及水平方向是否在一條直線上,可大大提高砌墻的質量和工作效率,同時提高墻體的穩(wěn)定性,節(jié)省工期進而節(jié)約施工成本;同時,該免抹灰砌磚的磚本體沿長度方向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第一穿線槽,且磚本體沿高度方向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第二穿線槽,通過第一穿線槽和第二穿線槽,在該免抹灰砌磚砌成墻體后,可方便在磚本體中安裝電線,而不需要單獨在需要安裝電線的墻體中打孔,電工在進行線路布線時無需在墻體上開鑿,施工現(xiàn)場無垃圾、無噪音以及無粉塵產(chǎn)生,同時不破壞墻體的美觀性,另外,該墻體的密閉保溫性能好,同時該墻體中使用的免抹灰砌磚之間相互定位準確且配合良好,還具有防水和隔音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提供的免抹灰砌磚不包含第一穿線槽和第二穿線槽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提供的免抹灰砌磚包含第一穿線槽和第二穿線槽的沿長度方向的剖視圖;
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提供的免抹灰砌磚包含第一穿線槽和第二穿線槽的沿高度方向的剖視圖;
圖9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提供的免抹灰砌磚不包含第一穿線槽和第二穿線槽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9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圖9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圖9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13為圖9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14為圖9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1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3提供的免抹灰砌磚不包含第一穿線槽和第二穿線槽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6為圖15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17為圖15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18為圖15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19為圖15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20為圖15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2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4提供的免抹灰砌磚不包含第一穿線槽和第二穿線槽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2為圖21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3為圖2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4為圖21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25為圖21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26為圖21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2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墻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發(fā)明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發(fā)明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發(fā)明的選定實施例?;诎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在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發(fā)明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照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至圖8所示: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提供的一種免抹灰砌磚,包括長方形結構的磚本體100,磚本體100的上端面設置有一個沿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安裝凸部101,磚本體100的下端面設置有一個沿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安裝凹部102,第一安裝凹部102與第一安裝凸部101相互配合,磚本體100的左端面設置有一個沿高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安裝凹部103,磚本體100的右端面設置有一個沿高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安裝凸部104,第二安裝凸部104與第二安裝凹部103相互配合,第一安裝凸部101和第二安裝凸部104的結構相同且橫截面均可為矩形、半圓形、倒V形或倒燕尾形中的任意一種,本實施例中優(yōu)先為矩形,第一安裝凹部102和第二安裝凹部103的結構相同且寬度大于第一安裝凸部101和第二安裝凸部104的寬度,第一安裝凹部102和第二安裝凹部103的深度不小于第一安裝凸部和第二安裝凸部的高度,具體的:第一安裝凸部101和第一安裝凹部102分別設置在磚本體100上端面和下端面沿長度方向的中心線上,第二安裝凸部104和第二安裝凹部103分別設置在磚本體100的右端面和左端面沿高度方向的中心線上,且第一安裝凸部101和第二安裝凸部104相連,且寬度均為30mm,第一安裝凹部102和第二安裝凹部103相連,且寬度均為34mm,磚本體100的長度、寬度以及高度分別為600mm、100mm以及300mm,磚本體100沿長度方向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第一穿線槽105,磚本體100沿高度方向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第二穿線槽106;該免抹灰砌磚在砌墻時只需要在其上設置的第一安裝凹部和第二安裝凹部中抹上少量的水泥砂漿或者不用涂抹灰即可砌墻進而達到節(jié)省成本的目的,然后按照第一安裝凹部和第一安裝凸部以及第二安裝凹部和第二安裝凸部的位置將磚體相互砌合即可;同時由于第一安裝凸部和第一安裝凹部以及第二安裝凸部和第二安裝凹部可相互配合,磚體之間在砌墻過程中即可實現(xiàn)快速定位,無須實時檢查控制垂直度及水平方向是否在一條直線上,可大大提高砌墻的質量和工作效率,同時提高墻體的穩(wěn)定性,節(jié)省工期進而節(jié)約施工成本;同時,該免抹灰砌磚的磚本體沿長度方向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第一穿線槽,且磚本體沿高度方向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第二穿線槽,通過第一穿線槽和第二穿線槽,在該免抹灰砌磚砌成墻體后,可方便在磚本體中安裝電線,而不需要單獨在需要安裝電線的墻體中打孔,電工在進行線路布線時無需在墻體上開鑿,施工現(xiàn)場無垃圾、無噪音以及無粉塵產(chǎn)生,同時不破壞墻體的美觀性,另外,該墻體的密閉保溫性能好,同時該墻體中使用的免抹灰砌磚之間相互定位準確且配合良好,還具有防水和隔音的優(yōu)點。
實施例2
如圖9至圖14所示: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提供的一種免抹灰砌磚,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為:磚本體200的上端面設置有兩個沿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安裝凸部201,磚本體的下端面設置有兩個沿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安裝凹部202,磚本體200的左端面設置有兩個沿高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安裝凹部203,磚本體200的右端面設置有兩個沿高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安裝凸部204;兩個第一安裝凸部和兩個第一安裝凹部分別間隔設置在磚本體上端面和下端面沿長度方向上,兩個第二安裝凸部和第二凹部分別間隔設置在磚本體的右端面和左端面,且第一安裝凸部和第二安裝凸部相連,第一安裝凹部和第二安裝凹部相連,磚本體的長度、寬度以及高度分別為600mm、200mm以及300mm,且第一安裝凸部和第二安裝凸部的寬度均為36mm,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寬度均為40mm。
實施例3
如圖15至圖20所示: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提供的一種免抹灰砌磚,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為:磚本體300的長度、寬度以及高度分別為600mm、250mm以及300mm,且第一安裝凸部和第二安裝凸部的寬度均為46mm,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寬度均為50mm。
實施例4
如圖21至圖26所示:為本發(fā)明實施例4提供的一種免抹灰砌磚,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為:磚本體400的上端面設置有三個沿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安裝凸部401,磚本體400的下端面設置有三個沿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安裝凹部302,磚本體的左端面設置有三個沿高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安裝凹部,磚本體的右端面設置有三個沿高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安裝凸部,三個第一安裝凸部和三個第一安裝凹部分別間隔設置在磚本體上端面和下端面沿長度方向上,三個第二安裝凸部和三個第二凹部分別間隔設置在磚本體的右端面和左端面,且第一安裝凸部和第二安裝凸部相連,第一安裝凹部和第二安裝凹部相連,磚本體的長度、寬度以及高度分別為600mm、300mm以及300mm,且第一安裝凸部和第二安裝凸部的寬度均為36mm,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寬度均為40mm。
實施例1至實施例4中,一個或一個以上第一穿線槽均可優(yōu)選為三個第一穿線槽,分別均勻設置在磚本體沿長度方向的中心軸線上,一個或一個以上第二穿線槽為可優(yōu)選為兩個第二穿線槽,分布均勻設置在磚本體沿高度方向的中心軸線上。
如圖27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墻體,由上述實施例1至實施例4中任一所述的免抹灰砌磚構成,該免抹灰砌磚的磚本體沿長度方向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第一穿線槽,且磚本體沿高度方向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第二穿線槽,通過第一穿線槽和第二穿線槽,在該免抹灰砌磚砌成墻體后,電工在進行線路布線時無需在墻體上開鑿,施工現(xiàn)場無垃圾、無噪音且無粉塵的產(chǎn)生,進而提高該墻體的密閉保溫性能,同時不破壞墻體的美觀性。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的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