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地下工程建設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采用Y型柱與抗拔樁結合設計大跨度深埋地鐵車站的結構,具體是指在地鐵地下結構設計時采用Y型結構柱的頂部分叉支點減小地下結構頂板跨度,利用底板抗拔樁減小底板跨度,從而創(chuàng)造頂?shù)装逯g較大跨度使用空間的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目前城市的快速發(fā)展,土地供應緊張,向地下要空間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全國絕大多數(shù)大城市正在修建或者計劃修建地鐵。
隨著地鐵建設規(guī)模的擴大,深埋地下車站越來越多,通常此類車站存在較大的底部水壓和較大的頂部覆土及超載壓力。如較多三層地下車站底部水壓可達220kPa,四層車站底部水壓可達300kPa,頂板豎向荷載包括自重、覆土、地面超載也有100kPa左右。為解決如此大的頂?shù)撞亢奢d,目前地鐵明挖車站的結構設計多采用8~10m的標準跨度,結構柱采用直柱,此跨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空間的布置,對客流有較大阻礙,通視效果較差,觀感也較差。由于底部水壓較大,此類深埋車站通??扛餐梁徒Y構自重無法滿足抗浮要求,需要設置其他抗浮措施,如壓重、壓頂梁、抗拔樁、抗浮錨桿等,我們通??紤]將抗拔樁等設在柱下,只是利用了抗拔樁的抗浮作用,而忽視了其在底板下可以作為受力支點,對底板的減跨作用。
地鐵明挖深埋車站還有其他特點:1、中板受力較小,通常只有5~10kPa左右,中板跨度增大帶來的影響較??;2、乘客主要的使用空間是在站廳層和站臺層。
綜上所述亟需開辟一種新的設計思路,既能在深埋條件下合理解決頂?shù)装褰Y構受力問題,又能增大車站站廳和站臺層的乘客使用空間。
目前已有車站通過簡單地大幅增大頂?shù)装?、梁截面尺寸和配筋來?chuàng)造大跨空間,一定程度上犧牲了結構層高,經濟性也較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站臺層和站廳層較大的使用空間、頂?shù)装遢^大設計荷載、結構抗浮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采用Y型柱與抗拔樁結合設計大跨度深埋地鐵車站的結構。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采用Y型柱與抗拔樁結合設計大跨度深埋地鐵車站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頂板、中板、底板、Y型柱、抗拔樁,所述頂板、中板、底板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所述頂板的下方設置有頂板梁,所述中板的下方設置有中板梁,所述底板的下方設置有底板梁,所述Y型柱的分叉頂端與頂板梁相接,所述Y型柱的中部與所述中板梁相接,所述Y型柱的下端與所述底板梁相接,所述抗拔樁的頂端與底板的下表面相接,所述抗拔樁設置在底板的Y型柱柱間跨中。
所述Y型柱的分叉部位位于中板梁的上方。
所述Y型柱包括但不限于:沿車站縱向Y型柱、沿車站橫向Y型柱、沿車站縱向和橫向兩個方向Y型柱;
所述Y型柱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鋼筋混凝土柱、鋼管柱、型鋼柱、鋼管混凝土柱、型鋼混凝土柱。
所述抗拔樁包括但不限于:鉆孔灌注樁、人工挖孔樁、鋼管樁。
所述Y型柱的開叉位置可位于地鐵車站站廳層或設備層的任何高度。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fā)明采用Y型柱與抗拔樁相結合的方式,針對地下深埋明挖車站的受力特點,通過合理的構件布置形式的革新,達到了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合理分配結構受力的目的;
2、本發(fā)明針對地鐵地下結構通常頂板覆土荷載較大、深埋地下車站底板水壓大、普通車站結構跨度小、柱網(wǎng)密集、不方便使用的特點,在地鐵深埋地下結構設計時采用Y型結構柱的頂部分叉支點減小地下結構頂板跨度,利用底板抗拔樁減小底板跨度,從而創(chuàng)造頂?shù)装逯g較大跨度使用空間的設計方法,在基本不提高工程造價的情況下,合理解決頂板和底板結構受力,又解決了乘客使用空間柱網(wǎng)密集的問題,提高了車站使用的舒適性;
3、在地鐵大規(guī)模建設的背景下,本發(fā)明可以為合理有效地利用地下空間提供更好的思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一種采用Y型柱與抗拔樁結合設計大跨度深埋地鐵車站縱剖面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一種采用Y型柱與抗拔樁結合設計大跨度深埋地鐵車站結構橫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2中,1.站廳層,2. 站臺層,3. 頂板,4. 中板,5. 底板,6.Y型柱,7.抗拔樁,8、頂板梁,9.中板梁,10.底板梁。
實施例
如圖1-2所示,一種采用Y型柱與抗拔樁結合設計大跨度深埋地鐵車站的結構,包括頂板3、中板4、底板5、Y型柱6、抗拔樁7,頂板3、中板4、底板5由上至下依次設置,頂板3的下方設置有頂板梁8,中板4的下方設置有中板梁9,底板5的下方設置有底板梁10,頂板3、中板4之間為站廳層1,中板4、底板5之間為站臺層2,Y型柱6的分叉頂端與頂板梁8相接,Y型柱6的中部與中板梁9相接,Y型柱6的下端與底板梁10相接,抗拔樁7的頂端與底板5的下表面相接,抗拔樁7設置在底板5的Y型柱6柱間跨中。
Y型柱6的分叉部位位于中板梁9的上方。
Y型柱6包括但不限于:沿車站縱向Y型柱、沿車站橫向Y型柱、沿車站縱向和橫向兩個方向Y型柱;
Y型柱6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鋼筋混凝土柱、鋼管柱、型鋼柱、鋼管混凝土柱、型鋼混凝土柱。
抗拔樁6包括但不限于:鉆孔灌注樁、人工挖孔樁、鋼管樁。
Y型柱6的開叉位置可位于地鐵車站站廳層1或設備層的任何高度。
本發(fā)明中的結構包括但不限于應用在地下二層、三層、四層、五層明挖地鐵車站,車站包括但不限于單排結構柱、雙排結構柱、多排結構柱。
具體施工方式:
(1)抗拔樁7實工:抗拔樁7通常可以通過地面施工或者基坑底施工兩種形式,當采用鉆孔灌注樁、沖孔灌注樁時,通常采用地面作業(yè),首先成孔作業(yè),然后吊放鋼筋籠,最后灌注抗拔樁混凝土至結構底板5下;當采用人工挖孔樁形式時,通常采用基坑底施工,在基坑底成孔,然后下方鋼筋籠,最后灌注混凝土至底板5下;
(2)Y型柱6施工:Y型柱6通常采用從下至上的澆筑方式,首先綁扎鋼筋籠或安放型鋼鋼骨或安裝鋼管,然后澆筑混凝土并振搗密實;
(3)整體車站施工順序:車站通常采用明挖順做方式,即施工圍護結構、開挖基坑、施工抗拔樁7、施工結構底板5、結構柱、施工中板4及對應結構柱、施工結構頂板3。
本發(fā)明采用Y型柱6上部支點間距小,下部柱支點間距大,即頂板3有較小跨度而中板4和底板5有較大跨度,從而直接解決了頂板3受力大的問題;通過設置抗拔樁7在底板5的柱間跨中,可以有效減小底板5跨度,在解決了整體抗浮問題的同時也解決了底板5受力大的問題;中板4由于受力較小,可以通過適當增大中板梁9或中板4尺寸有效解決,增大的結構尺寸不影響站廳層1和站臺層2空間,代價較小。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1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fā)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fā)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