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雙層停車庫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停車庫,屬于市政公共基礎建設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汽車產(chǎn)業(yè)也迎來了春天,越來越多的車輛涌入城市,市區(qū)機動車保有量飛速增長,中心城區(qū)“停車難”問題逐漸凸顯,已成為廣大市民日益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對于許多機動車主來說,無處停車的問題已經(jīng)越來越讓人“抓狂”,這個問題在大城市尤為突出,這個現(xiàn)象和城市機動車劇增有很大關系,但同時也暴露出我國的停車場規(guī)劃和建設的嚴重滯后。城市停車泊位總量和機動車保有量的巨額“缺口 ”,給城市交通和發(fā)展帶來巨大壓力。因此針對汽車泊位難的問題,在市區(qū)特別是中心地帶,建造立體停車架, 不僅能使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停車難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使土地收益率達到最佳水準目前主要停車方式及其利弊1、地下停車庫,不占道路和城市空間,但停車場數(shù)量有限,無法大量增加;2、立體停車樓或立體停車塔,集約停車,比較合理,但需結合規(guī)劃,占用城市空間多,投資大;3、簡易雙層停車架,操作簡單、實用,可以建于室內和戶外,無需土建工程;但該停車架的進出車要有一定順序,停車時要先停高層的汽車,然后再停底層的汽車,否則高層無法停車;出車時則相反,要先出底層的汽車,再出高層的汽車,這給車主帶來很多不便。針對目前停車方式的種種弊端,有必要對現(xiàn)有的停車設施進行改進,以緩解“停車難”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供一種雙層停車庫,具有投資少、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占用空間小的特點,可有效緩解停車難的問題。為解決的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雙層停車庫,包括帶有多組泊車位的泊車臺,每組泊車位分為上層泊車位與下層泊車位,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帶有行走機構的活動坡臺,所述活動坡臺與泊車臺之間通過滑軌接駁機構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滑軌接駁機構包括安裝在泊車臺前端的導軌以及設于活動坡臺高位端的接駁板,所述接駁板上設有與導軌配合的導輪。進一步的,所述活動坡臺與滑軌接駁機構間設有位置檢測裝置,所述活動坡臺上設有控制器及與該控制器電連接的操作面板;所述位置檢測裝置用于檢測活動坡臺當前所在泊車位,所述操作面板供用戶輸入泊車位指令,所述控制器對用戶輸入的泊車位指令以及活動坡臺當前所在泊車位信息進行邏輯運算,判斷出活動坡臺的移動方向,并驅動行走機構使活動坡臺移動至用戶指定的泊車位。進一步的,所述位置檢測裝置包括分布于導軌上并與所述的多組泊車位一一對應
3的若干個位置傳感器、設于活動坡臺上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的用于接收位置傳感器信息的感應頭。進一步的,所述位置傳感器利用內置磁鐵對相應泊車位進行8421碼編碼,控制器通過所述感應頭獲取相應的8421碼,解碼后確定活動坡臺當前所在泊車位。進一步的,所述泊車臺上設有遠程遙控操作面板與控制器實現(xiàn)無線通訊,方便用戶使用。進一步的,所述行走機構為分布于活動坡臺底面的若干行走輪。進一步的,所述活動坡臺的坡面為直坡道或是轉角坡道。進一步的,所述泊車臺為鋼結構或磚混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區(qū)別于現(xiàn)有多層停車庫的停車方式,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在于車輛通過活動坡臺可直接駛入或駛出任意指定的泊車位,而且無需考慮進車出車順序,給車主停車帶來極大的方便;2、通過位置檢測裝置、控制器、操作面板可以實現(xiàn)活動坡臺運動的智能化控制;但除活動坡臺上的控制器及相關的運動機械部件外,其余結構均不涉及大型傳動機械、液壓系統(tǒng)等,因而工程量小,造價低,可靠性高;運行和維護成本低;3、針對目前應用在居民小區(qū)、商場等場合的停車庫,本實用新型的投入使用,一方面停車容量成倍增加,業(yè)主購車不再受停車位缺乏的困擾;另一方面,小區(qū)非常有限的樓間地面分配于停車、綠化和通行道路的矛盾也因此緩解;4、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可有效減輕停車難對民眾、對社會和市政建設部門的壓力, 具有積極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滑軌接駁機構與位置檢測裝置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活動坡臺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例。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
圖1-3,一種雙層停車庫,包括帶有多組泊車位的泊車臺1,每組泊車位分為上層泊車位12與下層泊車位13,還包括帶有行走機構的活動坡臺2,所述活動坡臺2與泊車臺1之間通過滑軌接駁機構連接?;壗玉g機構包括安裝在泊車臺1前端的導軌3以及設于活動坡臺2高位端的接駁板20,所述接駁板20上設有與導軌3配合的導輪22。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活動坡臺2與滑軌接駁機構間增設位置檢測裝置,活動坡臺2上設置控制器25及與該控制器25電連接的操作面板21 ;位置檢測裝置用于檢測活動坡臺2當前所在泊車位,所述操作面板21供用戶輸入泊車位指令,所述控制器25對用戶輸入的泊車位指令以及活動坡臺2當前所在泊車位信息進行邏輯運算,判斷出活動坡臺2的移動方向,并驅動行走機構使活動坡臺2移動至用戶指定的泊車位。位置檢測裝置包括分布于導軌3上并與所述的多組泊車位一一對應的若干個位置傳感器31、設于活動坡臺2上與所述控制器25電連接的用于接收位置傳感器31信息的感應頭23。泊車臺1的兩端設有遠程遙控操作面板14與控制器25實現(xiàn)無線通訊,方便用戶使用。行走機構為分布于活動坡臺2底面的若干行走輪對。工作原理位置傳感器31利用內置磁鐵對相應泊車位進行8421碼編碼,控制器 25通過感應頭23獲取該編碼以確認活動坡臺2當前位置;當用戶通過操作面板21或者遠程遙控操作面板14上的按鍵輸入指定泊車位號;控制器25對感應頭23接收的當前活動坡臺2位置信息和用戶輸入的泊車位指令進行邏輯運算,判斷活動坡臺2的移動方向,而后驅動活動坡臺2的行走機構使其移動至用戶指定的泊車位并鎖定,控制器25采用單片機來實現(xiàn)智能控制?;顒悠屡_2的動力電源可采用蓄電池,活動坡臺2上同時配備充電接口,外部無任何電線電纜,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活動坡臺2的坡面可以是直坡道也可以是帶有 45°或90°弧形角的轉角坡道,以適應場地的要求;泊車臺1為鋼結構或磚混結構,以降低成本。從上述技術方案及工作原理可知,本實用新型旨在不增加占用土地面積和較低投資的前提下,將原有的停車庫改建為雙層停車庫,工程量小,造價低,停車容量擴大為原有的兩倍,有效緩解停車難的問題;由于減少了停放車輛所占地表面積,對道路側停車場來說,一樣的停車數(shù),可讓出更多路面用于通行,有助于減輕道路擁堵,提高行人和非機動車的安全;換而言之,停車位增加,吸收容納的車輛越多,行駛在道路上的車就相應減少,這也有助于緩解擁堵現(xiàn)象。
權利要求1.一種雙層停車庫,包括帶有多組泊車位的泊車臺(1),每組泊車位分為上層泊車位 (12)與下層泊車位(1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帶有行走機構的活動坡臺O),所述活動坡臺 (2)與泊車臺(1)之間通過滑軌接駁機構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層停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接駁機構包括安裝在泊車臺(1)前端的導軌(3)以及設于活動坡臺( 高位端的接駁板(20),所述接駁板 (20)上設有與導軌(3)配合的導輪02)。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雙層停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坡臺( 與滑軌接駁機構間設有位置檢測裝置,所述活動坡臺( 上設有控制器0 及與該控制器05)電連接的操作面板;所述位置檢測裝置用于檢測活動坡臺( 當前所在泊車位,所述操作面板供用戶輸入泊車位指令,所述控制器0 對用戶輸入的泊車位指令以及活動坡臺( 當前所在泊車位信息進行邏輯運算,判斷出活動坡臺( 的移動方向,并驅動行走機構使活動坡臺( 移動至用戶指定的泊車位。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雙層停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檢測裝置包括分布于導軌(3)上并與所述的多組泊車位一一對應的若干個位置傳感器(31)、設于活動坡臺 ⑵上與所述控制器05)電連接的用于接收位置傳感器(31)信息的感應頭03)。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雙層停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傳感器(31)利用內置磁鐵對相應泊車位進行8421碼編碼,控制器0 通過所述感應頭獲取相應的8421 碼,解碼后確定活動坡臺( 當前所在泊車位。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雙層停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泊車臺(1)上設有遠程遙控操作面板(14)與控制器05)實現(xiàn)無線通訊。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雙層停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機構為分布于活動坡臺( 底面的若干行走輪。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雙層停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坡臺(2)的坡面為直坡道或是轉角坡道。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雙層停車庫,其特征在于所述泊車臺(1)為鋼結構或磚混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層停車庫,包括帶有多組泊車位的泊車臺,每組泊車位分為上層泊車位與下層泊車位,還包括帶有行走機構的活動坡臺,所述活動坡臺與泊車臺之間通過滑軌接駁機構連接;區(qū)別于現(xiàn)有多層停車庫的停車方式,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在于車輛通過活動坡臺可直接駛入或駛出任意指定的泊車位,而且無需考慮進車出車順序,給車主停車帶來極大的方便,并且具有投資少、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占用空間小的特點,可有效緩解停車難的問題。
文檔編號E04H6/10GK202000707SQ20112011517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19日
發(fā)明者繆仙榮 申請人:繆仙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