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中的一種結構簡單、連接強度高,施工方 便的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型鋼混凝土(SRC)組合結構是今后多高層建筑應用的主要結構形式之一,由于鋼 筋混凝土造價較低,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的組合形式較適合在我國的工程實踐中推廣應用。目前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的機械連接方式如圖1所示,RC梁鋼筋需切斷,中間 采用搭接或焊接,其兩端與焊接在SRC柱鋼骨的連接套筒連接,因RC梁鋼筋不是用整根鋼 筋與SRC柱鋼骨連接,這樣就導致連接強度降低,且作業(yè)強度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其可將整根的 RC梁鋼筋與RC梁鋼筋固定連接,連接強度高,結構簡單,操作便捷,從而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 的不足。為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包括SRC柱鋼骨及RC梁鋼筋,所述RC梁 鋼筋兩端分別通過一連接座與SRC柱鋼骨連接,所述連接座固定設置在SRC柱鋼骨上,其特 征在于所述RC梁鋼筋與連接座之間還設置有續(xù)接組件,所述續(xù)接組件包括同軸設置的 續(xù)接套筒及螺接件,所述續(xù)接套筒一端與RC梁鋼筋同軸固定或活動套接,另一端經(jīng)螺接件 與連接座連接,且所述續(xù)接套筒與螺接件可沿軸向相對運動,并在軸向上的一設定位置相 互鎖定,令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緊固連接。進一步地講所述連接座為連接套筒,其一端固定設置在SRC柱鋼骨上,另一端沿軸向設置螺 紋安裝孔;所述續(xù)接套筒一端與RC梁鋼筋一端固定套接,另一端沿軸向設置螺紋連接孔;所述螺紋連接件兩端分別設置在所述螺紋安裝孔和螺紋連接孔內,且所述螺紋連 接件可在所述螺紋安裝孔和螺紋連接孔之間沿軸向自由移動,同時,所述螺紋連接件的長 度小于所述螺紋安裝孔孔底與螺紋連接孔孔底的間距。所述螺紋連接件上還同軸設置一固定螺母和一可旋轉螺母,在SRC柱鋼骨與RC梁 鋼筋緊固連接時,所述固定螺母與連接套筒另一端完全接觸并固定,同時,所述可旋轉螺母 與續(xù)接套筒另一端完全接觸并固定。所述螺紋連接件設置于所述螺紋安裝孔中的一端連接有內六角螺帽,且所述連接 套筒外壁上開設有可供轉動所述六角螺帽的工具通過的階梯通孔。[0014]所述螺紋連接件的一端與內六角螺帽之間設置有墊片,且所述螺紋連接件上還同 軸設置一固定螺母,在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緊固連接時,所述固定螺母與續(xù)接套筒一端 完全接觸并固定。所述續(xù)接套筒活動套接在RC梁鋼筋上,且續(xù)接套筒一端與RC梁鋼筋之間設置有 鎖定機構,另一端設置螺紋連接孔,所述螺接件一端與連接座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螺紋連接 孔連接,所述鎖定機構包括一根以上沿徑向穿過所述續(xù)接套筒的筒壁,并與RC梁鋼筋外壁 抵觸的緊固螺釘。所述連接座為連接套筒,其一端固定設置在SRC柱鋼骨上,另一端沿軸向設置螺 紋安裝孔,所述螺接件一端與該螺紋安裝孔連接。所述連接套筒與螺接件為一體化設置。一種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為在RC梁鋼筋與連接座之間同軸設置主要由續(xù)接套筒及螺接件構成的續(xù)接組件, 并將續(xù)接套筒一端與RC梁鋼筋同軸固定或活動套接,同時將續(xù)接套筒另一端經(jīng)螺接件與 固定在SRC柱鋼骨上的連接座連接;調節(jié)續(xù)接套筒和/或螺接件,令續(xù)接套筒與螺接件沿軸向相對運動;在軸向上的一設定位置將續(xù)接套筒與螺接件相互鎖定,令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 緊固連接。具體而言所述連接座為連接套筒,其一端固定設置在SRC柱鋼骨上,另一端沿軸向設置螺 紋安裝孔;所述續(xù)接套筒一端與RC梁鋼筋一端固定套接,另一端沿軸向設置螺紋連接孔;所述螺紋連接件兩端分別設置在所述螺紋安裝孔和螺紋連接孔內,且所述螺紋連 接件可在所述螺紋安裝孔和螺紋連接孔之間沿軸向自由移動,同時,所述螺紋連接件的長 度小于所述螺紋安裝孔孔底與螺紋連接孔孔底的間距;以及(1)所述螺紋連接件上還同軸設置一固定螺母和一可旋轉螺母,在SRC柱鋼骨與 RC梁鋼筋緊固連接時,所述固定螺母與連接套筒另一端完全接觸并固定,同時,所述可旋轉 螺母與續(xù)接套筒另一端完全接觸并固定;或,(2)所述螺紋連接件設置于所述螺紋安裝孔中的一端依次連接有墊片和內六 角螺帽,且所述連接套筒外壁上開設有可供轉動所述六角螺帽的工具通過的階梯通孔,同 時,所述螺紋連接件上還同軸設置一固定螺母,在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緊固連接時,所述 固定螺母與續(xù)接套筒一端完全接觸并固定。所述連接座為連接套筒,其一端固定設置在SRC柱鋼骨上,另一端沿軸向設置螺 紋安裝孔,所述續(xù)接套筒活動套接在RC梁鋼筋上,其一端與RC梁鋼筋之間設置有鎖定機 構,另一端設置螺紋連接孔,所述螺接件一端與所述螺紋安裝孔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螺紋連 接孔連接,所述鎖定機構包括一根以上沿徑向穿過所述續(xù)接套筒的筒壁,并與RC梁鋼筋外 壁抵觸的緊固螺釘。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增 設主要由續(xù)接套筒和螺接件組成的續(xù)接組件,從而可將RC梁整根鋼筋與SRC柱鋼骨機械連接,而無需截斷RC梁鋼筋以及后續(xù)搭接或焊接等操作,不僅大幅提升了連接強度,且有效 簡化了工藝操作,降低了工作強度和作業(yè)成本。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示意圖;圖2. 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中一種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之前的結 構示意圖;圖2. 2是圖2. 1中所示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之后的結構示意圖;圖3. 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中另一種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之前的 結構示意圖;圖3. 2是圖3. 1中所示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之后的結構示意圖;圖4. 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中又一種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之前的 結構示意圖;圖4. 2是圖4. 1中所示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之后的結構示意圖;圖4. 3是圖4. 1中所示連接套筒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配合圖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更詳細的說明,俾使任何熟習該項技藝 者在研讀本專利說明書后能據(jù)以實施。圖2. 1及圖2. 2所示系為本實用新型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的第一種 實施方式,其中,Al為RC梁鋼筋,A21、A22為續(xù)接套筒,續(xù)接套筒內加工有螺孔A212、A222 和通孔A211、A221,將RC梁鋼筋Al兩端分別插入續(xù)接套筒A21、A22內的通孔A211、A221, 利用油壓機械將續(xù)接套筒與RC梁鋼筋Al壓合(當然,也可采取強力膠粘接結合等其它可 替換方式),螺栓A31用于連接套筒A61和續(xù)接套筒A21,螺栓A32用于連接套筒A62和和續(xù) 接套筒A22,連接套筒A61、A62內均加工有螺孔分別為A611和A621,用以分別與螺栓A31、 A32連接,連接套筒A61、A62另一端加工有焊面A612、A622,利用焊接分別與SRC柱鋼骨 A81、A82連接,A71、A72為焊料,螺栓A31上裝有固定螺母A41和可旋轉螺母A51,螺母A51 起端面固定作用,固定螺母A41同時起限位和端面固定作用,螺栓A32上裝有固定螺母A42 和可旋轉螺母A52,螺母A52起端面固定作用,固定螺母A42同時起限位和端面固定作用。安裝方式利用扳手旋轉固定螺母A41和固定螺母A42,分別將螺栓A31、A32轉入 套筒A21、A22中,直到分別使固定螺母A41和套筒A21、固定螺母A42和套筒A22完全接觸 并固定,最后利用扳手分別旋轉螺母A51、A52,使螺母A51、螺母A52分別與套筒A61、A62完 全接觸并固定。圖3. 1及圖3. 2所示系為本實用新型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的第二種實 施方式,其中,Bl為RC梁鋼筋,B21、B22為續(xù)接套筒,一端加工有通孔B211、B221用于與RC 梁鋼筋Bl連接,在徑向上沿軸向加工有若干螺孔B212、B222,用于安裝若干緊固螺釘B31、 B32,另一端加工有螺孔B213、B223,利用螺栓B41、B42分別與另二個套筒B51、B52連接,套 筒B51、B52加工有螺孔B511、B521以及焊面B512、B522,利用焊接分別與SRC柱鋼骨B71、 B72連接,B6UB62為焊料。
5[0043]安裝方式轉動續(xù)接套筒B21、B22,使之經(jīng)螺栓B41、B42分別與另二個套筒B51、 B52連接并固定,接著利用扳手旋轉緊固螺釘B31、B32直至其螺帽斷裂,此時緊固螺釘B31、 B32壓入RC梁鋼筋內并使之固定。圖4. 1 圖4. 3所示系為本實用新型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的第三種 實施方式,其中,Cl為RC梁鋼筋,C2UC22為續(xù)接套筒,續(xù)接套筒內一端加工有螺孔C212、 C222,另一端加工有通孔C211、C221,將RC梁鋼筋Cl兩端分別插入續(xù)接套筒C21、C22內的 通孔C211、C221,利用油壓機械將續(xù)接套筒與RC梁鋼筋Cl壓合,利用螺栓C41、C42分別與 另二個套筒C51、C52連接,螺栓C41、C42 一端加工有螺紋C411、C421,另一端加工有內六 角螺帽C413、C423,相鄰內六角螺帽加工有墊片C412、C422,固定螺母C31、C32安裝在螺栓 C41、C42上,用于端面固定續(xù)接套筒C21、C22,套筒C51、C52內加工有階梯通孔C511、C521, 螺栓C41、C42安裝于階梯通孔C511、C521內,套筒C51、C52加工有焊面C512、C522,利用焊 接分別與SRC柱鋼骨C71、C72連接,C6UC62為焊料。安裝方式利用扳手旋轉螺栓C41、C42,使之分別轉入續(xù)接套筒C21、C22并固定, 再利用扳手旋轉固定螺母C31、C32使之分別與續(xù)接套筒C21、C22完全接觸并固定。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第一種和第三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續(xù)接套筒和RC梁鋼筋可采 用一體設置的結構;上述第二種實施方式中,續(xù)接套筒與RC梁鋼筋之間亦可采用其它常見 之鎖定結構,且螺栓B41、B42可采用與連接套筒B51、B52—體設置的結構。而上述所有實 施方式中,如螺母、螺栓等構件可以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習知之等同器件替換。概言之,以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并非企圖據(jù)以對本 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發(fā)明精神下所作有關本實用新型之任 何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意圖保護之范疇。
權利要求一種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包括SRC柱鋼骨及RC梁鋼筋,所述RC梁鋼筋兩端分別通過一連接座與SRC柱鋼骨連接,所述連接座固定設置在SRC柱鋼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RC梁鋼筋與連接座之間還設置有續(xù)接組件,所述續(xù)接組件包括同軸設置的續(xù)接套筒及螺接件,所述續(xù)接套筒一端與RC梁鋼筋同軸固定或活動套接,另一端經(jīng)螺接件與連接座連接,且所述續(xù)接套筒與螺接件可沿軸向相對運動,并在軸向上的一設定位置相互鎖定,令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緊固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座為連接套筒,其一端固定設置在SRC柱鋼骨上,另一端沿軸向設置螺紋安 裝孔;所述續(xù)接套筒一端與RC梁鋼筋一端固定套接,另一端沿軸向設置螺紋連接孔;所述螺紋連接件兩端分別設置在所述螺紋安裝孔和螺紋連接孔內,且所述螺紋連接件 可在所述螺紋安裝孔和螺紋連接孔之間沿軸向自由移動,同時,所述螺紋連接件的長度小 于所述螺紋安裝孔孔底與螺紋連接孔孔底的間距。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連接 件上還同軸設置一固定螺母和一可旋轉螺母,在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緊固連接時,所述 固定螺母與連接套筒另一端完全接觸并固定,同時,所述可旋轉螺母與續(xù)接套筒另一端完 全接觸并固定。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連接件設置于所述螺紋安裝孔中的一端連接有內六角螺帽,且所述連接套筒 外壁上開設有可供轉動所述六角螺帽的工具通過的階梯通孔。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連接件的一端與內六角螺帽之間設置有墊片,且所述螺紋連接件上還同軸設 置一固定螺母,在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緊固連接時,所述固定螺母與續(xù)接套筒一端完全 接觸并固定。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續(xù)接套筒活動套接在RC梁鋼筋上,且續(xù)接套筒一端與RC梁鋼筋之間設置有鎖定 機構,另一端設置螺紋連接孔,所述螺接件一端與連接座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螺紋連接孔連 接,所述鎖定機構包括一根以上沿徑向穿過所述續(xù)接套筒的筒壁,并與RC梁鋼筋外壁抵觸 的緊固螺釘。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座為連接套筒,其一端固定設置在SRC柱鋼骨上,另一端沿軸向設置螺紋安 裝孔,所述螺接件一端與該螺紋安裝孔連接。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套筒 與螺接件為一體化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連接結構,其包括SRC柱鋼骨及RC梁鋼筋,RC梁鋼筋兩端分別通過一連接座與SRC柱鋼骨連接,連接座固定設置在SRC柱鋼骨上,RC梁鋼筋與連接座之間還設置有續(xù)接組件,續(xù)接組件包括同軸設置的續(xù)接套筒及螺接件,續(xù)接套筒一端與RC梁鋼筋同軸固定或活動套接,另一端經(jīng)螺接件與連接座連接,且續(xù)接套筒與螺接件可沿軸向相對運動,并在軸向上的一設定位置相互鎖定,令SRC柱鋼骨與RC梁鋼筋緊固連接。本實用新型可將RC梁整根鋼筋與SRC柱鋼骨機械連接,而無需截斷RC梁鋼筋以及后續(xù)搭接或焊接等操作,不僅大幅提升了連接強度,且有效簡化了工藝操作,降低了工作強度和作業(yè)成本。
文檔編號E04B1/58GK201730200SQ20102051734
公開日2011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6日
發(fā)明者彭成中, 王昌勇 申請人:王昌勇;彭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