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紡織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滾軸式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簡單的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我們日常的衣物、某些生活用品和藝術品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
現(xiàn)有的為能夠提高紡織的保暖性和密實性,常常需要對使用的絲綿進行壓實工作,現(xiàn)有的壓實工具同時人工通過滾輪進行手動壓實,同時由于溫度的影響,導致絲綿的蓬松性不穩(wěn)定,使得出產的工藝不夠完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滾軸式加熱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滾軸式加熱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一側兩端均固定連接有第一軸支架,所述第一軸支架的內側軸連接有第一傳送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另一側兩端均固定連接有第二軸支架,所述第二軸支架的內側軸連接有軸連接有第二傳送輥,所述第一傳送輥的表面與第二傳送輥的表面通過傳送帶連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支撐軸支架,所述支撐軸支架的內側軸連接有支撐輥,所述支撐輥的表面緊貼傳送帶的內側,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一電機箱,所述第一電機箱的內部固定連接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端口位置穿過第一電機箱軸連接第二傳送輥,所述第一電機箱的外側固定連接有第一調速開關,所述第一調速開關通過電路串聯(lián)連接第一電機,所述底座的中間位置兩端均固定連接有支撐塊,所述支撐塊的上端均固定連接板框,所述板框的內部設有內腔,所述板框的內側設有隔熱層,所述內腔的外側一端分別嵌入有第二軸孔和第二軸槽,所述第二軸孔的內部活動套接有驅動軸,所述板框的外部側面固定連接有驅動箱,所述驅動箱的內部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所述驅動箱的外側固定連接有第二調速開關,所述第二調速開關通過電串聯(lián)連接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的端口位置軸連接驅動軸,所述驅動軸的中間位置固定套接有主齒輪,所述第二軸槽的內部活動套接有聯(lián)動軸,所述聯(lián)動軸的中間位置固定套接有副齒輪,所述主齒輪嚙合連接副齒輪,所述隔熱層的一端內部分別嵌入有第三軸孔和第一軸孔,所述第三軸孔的內部活動套接驅動軸,所述第一軸孔的內部活動套接聯(lián)動軸,所述驅動軸的另一端和聯(lián)動軸的另一端均固定連接有第一軸槽,所述第一軸槽的內部均固定套接有電熱管,所述電熱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不銹鋼套,所述電熱管的另一活動套接有第三軸槽,所述第三軸槽的另一側固定連接隔熱層的內側表面,所述第三軸槽的內部固定套接有銅片,所述電熱管的另一端端口表面緊貼銅片,所述板框的一側表面固定連接有溫控開關,所述溫控開關通過銅片串聯(lián)連接電熱管。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調速開關和第二調速開關均與外接電源通過并聯(lián)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軸槽、第一軸孔、第三軸孔和第三軸槽均由碳化硅材料制成。
優(yōu)選的,所述隔熱層由陶瓷材料制成。
優(yōu)選的,所述板框的一側表面固定連接有溫控開關,所述溫控開關通過銅片串聯(lián)連接電熱管。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滾軸式加熱裝置,操作簡單,方便實用,能夠將蓬松的絲綿進行有效的壓實,使得成品的質量更加優(yōu)良;電熱管與銅片接觸,能夠通電進行加熱,銅片既起到了導電的作用,又相當于溫控開關的觸頭,配合溫控開關起到控溫的效果,能夠保證溫度的實時性和可控性,不銹鋼套能夠起到有效的導熱效果,同時不銹鋼材料也不會因為長時間使用而出現(xiàn)銹蝕的情況,方便清理,保證表面的干凈,使得絲綿的表面不會被灰塵污染,第一軸槽、第一軸孔、第三軸孔和第三軸槽均由碳化硅材料制成,能夠起到絕緣耐高溫的效果,保證工作人員在使用時的安全性,傳送帶能夠將蓬松的絲綿從兩個不銹鋼套之間穿過進行加熱壓實,使得出產的工藝能夠更加完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板框內側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電機箱側面示意圖。
圖中:1底座、11支撐軸支架、12第一軸支架、13第一傳送輥、14支撐輥、15傳送帶、16第一電機箱、17第二傳送輥、18第二軸支架、19第一調速開關、110第一電機、2板框、21支撐塊、22溫控開關、23內腔、24隔熱層、25電熱管、26不銹鋼套、27第一軸槽、28第三軸孔、29主齒輪、210第二軸孔、211第二調速開關、212第二電機、213驅動箱、214驅動軸、215第二軸槽、216副齒輪、217第一軸孔、218聯(lián)動軸、219銅片、220第三軸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滾軸式加熱裝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一側兩端均固定連接有第一軸支架12,第一軸支架12的內側軸連接有第一傳送輥13,底座1的上表面另一側兩端均固定連接有第二軸支架18,第二軸支架18的內側軸連接有軸連接有第二傳送輥17,第一傳送輥13的表面與第二傳送輥17的表面通過傳送帶15連接,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支撐軸支架11,支撐軸支架11的內側軸連接有支撐輥14,支撐輥14的表面緊貼傳送帶15的內側,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一電機箱16,第一電機箱16的內部固定連接有第一電機110,第一電機110的端口位置穿過第一電機箱16軸連接第二傳送輥17,能夠起到傳送絲綿的作用,第一電機箱16的外側固定連接有第一調速開關19,體積小,速度范圍寬,機械特性優(yōu)良,第一調速開關19通過電路串聯(lián)連接第一電機110,底座1的中間位置兩端均固定連接有支撐塊21,支撐塊21的上端均固定連接板框2,板框2的內部設有內腔23,板框2的內側設有隔熱層24,隔熱層24由陶瓷材料制成,能夠防止不銹鋼管26的溫度過高,導致結構的損壞,內腔23的外側一端分別嵌入有第二軸孔210和第二軸槽215,第二軸孔210的內部活動套接有驅動軸214,板框2的外部側面固定連接有驅動箱213,驅動箱213的內部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212,第一電機110的型號和第二電機212的型號均為ie4超高效電機,驅動箱213的外側固定連接有第二調速開關211,第一調速開關19的型號和第二調速開關211的型號為us-52,能夠起到調速效果,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轉速的調節(jié),且第一調速開關19和第二調速開關211均與外接電源通過并聯(lián)連接,第二調速開關211通過電串聯(lián)連接第二電機212,第二電機212的端口位置軸連接驅動軸214,驅動軸214的中間位置固定套接有主齒輪29,第二軸槽215的內部活動套接有聯(lián)動軸218,聯(lián)動軸218的中間位置固定套接有副齒輪216,主齒輪29嚙合連接副齒輪216,隔熱層24的一端內部分別嵌入有第三軸孔28和第一軸孔217,第三軸孔28的內部活動套接驅動軸214,第一軸孔217的內部活動套接聯(lián)動軸218,驅動軸214的另一端和聯(lián)動軸218的另一端均固定連接有第一軸槽27,第一軸槽27的內部均固定套接有電熱管25,電熱管25的型號為鑫陽螺紋單頭電熱管,電熱管25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不銹鋼套26,電熱管25的另一活動套接有第三軸槽220,第三軸槽220的另一側固定連接隔熱層24的內側表面,第三軸槽220的內部固定套接有銅片219,電熱管25的另一端端口表面緊貼銅片219,板框2的一側表面固定連接有溫控開關22,銅片219與電熱管25接觸,起到連接電路的作用,同時銅片219又相當于溫控開關22的感應觸頭,能夠感應電熱管25的溫度,對其進行溫度控制,保證加熱絲綿的溫度能夠達到最佳數(shù)值,溫控開關22的型號為py-sm5,且與外接電源通過串聯(lián)連接,溫控開關22通過銅片219串聯(lián)連接電熱管25。
本發(fā)明在具體實施時:當需要對絲綿進行壓實時,第一調速開關19、第二調速開關211和溫控開關22的電源,第一調速開關19啟動第一電機110,第一電機110會帶動第二傳送輥17轉動,第二轉送輥17轉動,通過傳送帶15使得第一傳送輥13聯(lián)動,再配合支撐輥14對傳送帶15的支撐,使其能夠將蓬松的絲綿進行傳送,當需要進行壓實時,用專用的挑桿將絲綿的一側塞入兩個不銹鋼套26之間,并用挑桿先抵壓住絲綿,利用第二調速開關211打開第二電機212,使得第二電機212通過驅動軸214帶動主齒輪29轉動,主齒輪29嚙合副齒輪216進行反向轉動,主齒輪29向內側轉動,副齒輪216同樣向內側轉動,使得不銹鋼套26能夠通過不斷的擠壓轉動將絲綿從一側送到另一側,利用溫控開關22能夠加熱溫度進行調節(jié),銅片219與電熱管25接觸,起到連接電路的作用,同時銅片219又相當于溫控開關22的感應觸頭,能夠感應電熱管25的溫度,對其進行溫度控制,保證加熱絲綿的溫度能夠達到最佳數(shù)值,配合不銹鋼套26的擠壓,使得蓬松的絲綿能夠變得密實。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