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合成材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耐磨玻纖布的生產(chǎn)工藝
背景技術:
玻纖布,又名玻纖土工布。廣泛用于土木工程的一種土工合成材料。它主要是由玻璃纖維與短線針刺無紡布復合而成的土工合成材料。玻纖布具有良好的覆蓋功能,適用于各種表面,有效覆蓋新老墻面的缺陷,保證表面結構及顏色的均勻;玻纖布具有很強的抗拉性,有效防止墻面開裂,對墻面有加固作用.配合高質量的涂料,表面不積聚靜電、不產(chǎn)生積垢死角,易與清潔。嚴格的表面上漿處理使壁布清潔平整,防潮防霉,能防止微生物或寄生蟲的滋生;玻纖布組織結構的開放空隙有利于水蒸氣的自然擴散,促進室內(nèi)氣候的調節(jié),玻纖布還具有降低噪音的優(yōu)點。
目前,市場上的對防水玻纖布需求量較大,所以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有待開發(fā)一種能高效生產(chǎn)耐磨玻纖布的工藝。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耐磨玻纖布的生產(chǎn)工藝,本發(fā)明具有高效的特點。
本發(fā)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耐磨玻纖布的生產(chǎn)工藝,其特征在于,該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集束:將電子級玻璃纖維原絲通過調理后作為原料,按100cn—800cn的張力喂入進入膨體機,在壓縮氣體的壓力作用下進行膨化后,以100m/min—350m/min的速度出紗,得到玻璃纖維紗;
b、酸瀝濾:步驟a中的玻璃纖維紗線進行酸瀝濾處理,選擇濃度為2.5-4mol/l的鹽酸注入酸瀝濾槽中,將玻璃纖維紗線有序分布在支撐架上,放入酸液中,用耐酸泵進行循環(huán)攪拌,并用蒸汽加熱,控制反應溫度在85℃,經(jīng)2-3小時處理后取出;
c、水洗:將經(jīng)過浸潤的玻璃纖維紗線進行水洗,去除玻璃纖維紗線表面余酸,然后浸泡在清水中,在水液流動下進行水清洗,水洗后使用ph試紙測試布的表面含酸狀況,ph值大于6h水洗完成;
d、烘干:將經(jīng)過水洗的玻璃纖維紗線放入烘干機中進行烘干,烘干溫度為700-750℃,烘干持續(xù)時間為2-4h;
e、編織:將玻璃纖維膨體紗線平織,得到基礎玻纖布;
f、浸漬:將基礎玻纖布置于漿料中浸漬3-4小時,所述漿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的:合成樹脂乳液5份,超細云母粉0.2-0.3份,鄰苯二甲酸二丁酯0.4-0.6份,聚乙二醇3-4份,瓜爾膠0.7-0.9份,羧甲基淀粉鈉0.02-0.04份,空心玻璃微珠6-8份,水150份;空心玻璃微珠的粒徑為20-60微米,擠壓出基礎玻纖布上的多余漿料,排除氣泡,得到預成型玻纖布;
g、貼合:通過貼合裝置將預成型玻纖布與耐磨面布進行貼合,即得到耐磨玻纖布;
h、烘干:通過烘干裝置對步驟g貼合后的耐磨玻纖布進行烘干。
本耐磨玻纖布的生產(chǎn)工藝的大致工作原理是這樣的,通過玻璃纖維膨體紗線平織,得到基礎玻纖布,基礎玻纖布與耐磨面布貼合形成耐耐磨玻纖布,耐磨面布具有耐耐磨優(yōu)點,本發(fā)明生產(chǎn)效率高,適合批量生產(chǎn),大大提高了企業(yè)的效益。
步驟h采用的烘干裝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第一箱體和第二箱體,所述的第一箱體的一端具有進布端一,所述的第一箱體的另一端具有出布端一,所述的第二箱體的一端具有進布端二,所述的第二箱體的另一端具有出布端二,出布端一與進布端二相連通,所述的第一箱體內(nèi)具有一空腔一,空腔一中沿耐磨玻纖布輸送方向依次設有若干烘干箱一,烘干箱一的上方平行設有若干輸送輥一,所述的輸送輥一通過周向轉動且軸向固定的方式設置在第一箱體內(nèi)壁上,所述的烘干箱一的頂部具有若干出氣孔一,所述的烘干箱一的一端具有進氣口一,所述的烘干箱一的另一端具有出氣口一,所述的第二箱體內(nèi)具有一空腔二,空腔二中沿耐磨玻纖布輸送方向依次設有若干烘干箱二,烘干箱二的上方平行設有若干輸送輥二,所述的輸送輥二通過周向轉動且軸向固定的方式設置在第二箱體內(nèi)壁上,所述的烘干箱二的頂部具有若干出氣孔二,所述的烘干箱二的一端具有進氣口二,所述的烘干箱二的另一端具有出氣口二;烘干箱一的出氣口一與相鄰的烘干箱一的進氣口一依次通過導風管一相連通,且靠近進布端一烘干箱一的出氣口一與一廢氣管一相連通,烘干箱二的出氣口二與相鄰的烘干箱二的進氣口二依次通過導風管二相連通,且靠近出布端二烘干箱二的進氣口二通過一導風管三連通一熱風箱,靠近出布端一烘干箱一的進氣口一與靠近進布端二烘干箱二的出氣口二通過導風管四相連通,導風管四內(nèi)設有風機一。本烘干裝置基本工作原理是這樣的:進布端一到出布端二為耐磨玻纖布輸送方向,熱氣從熱風箱輸出,依次流經(jīng)導風管三、第二箱體的內(nèi)若干烘干箱二、導風管四、第一箱體內(nèi)的若干烘干箱一,通過第一箱體內(nèi)和第二箱體將耐磨玻纖布分為兩部分烘干,烘干箱一中的熱氣為烘干箱二中的余熱提供的,所以第一箱體內(nèi)的整體溫度相對第二箱體內(nèi)溫度較低,之所以將熱氣流動方向與耐磨玻纖布輸送方向相反設置的理由是,因為面料烘干溫度需要逐步升高,本烘干裝置具有烘干效果好的優(yōu)點。
所述的烘干箱一包括底板一、第一側板、第二側板和頂板一,所述的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均為梯形狀且大小相同,第一側板垂直固定在底板一的一側,第二側板垂直固定在底板一的另一側,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的頂部通過頂板一相連接。上述出氣孔一開設在頂板一上,烘干箱一進氣口一大于出氣口一,形成一成喇叭口狀,確保熱氣均勻向上出去。
所述的烘干箱二包括底板二、第三側板、第四側板和頂板二,所述的第三側板與第四側板均為梯形狀且大小相同,第三側板垂直固定在底板二的一側,第四側板垂直固定在底板二的另一側,第三側板與第四側板的頂部通過頂板二相連接。上述出氣孔二開設在頂板二上,烘干箱二進氣口二大于出氣口二,形成一成喇叭口狀,確保熱氣均勻向上出去。
所述的第一箱體內(nèi)還開設一廢氣孔一,廢氣孔一通過廢氣管二相連通。第一箱體內(nèi)對面料進行烘干后的熱氣將統(tǒng)一從廢氣管二中流出去。
所述的第二箱體內(nèi)還開設一廢氣孔二,廢氣孔二通過廢氣管三相連通。第二箱體內(nèi)對面料進行烘干后的熱氣將統(tǒng)一從廢氣管三中流出去。
所述的廢氣管一、廢氣管二和廢氣管三均與一廢氣總管相連通,廢氣總管中設有風機二。通過風機二的動力,將廢氣管一、廢氣管二和廢氣管三中的廢氣全部流入廢氣總管中。
所述的熱風箱內(nèi)具有電加熱器。電加熱器能夠對空氣進行加熱。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耐磨玻纖布的生產(chǎn)工藝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本生產(chǎn)工藝在制備過程中通過設置第一箱體和第二箱體,兩個箱體內(nèi)的溫度具有不同溫度,使耐磨玻纖布能夠烘干逐漸烘干。
2、本生產(chǎn)工藝在制備過程中通過將烘干箱一進氣口一與出氣口一設置成喇叭口狀,確保熱氣均勻向上出去,提高了烘干的效果。
3、本生產(chǎn)工藝在制備過程中通過將第二箱體內(nèi)的余熱回流到第一箱體內(nèi),節(jié)省了成本。
4、本生產(chǎn)工藝在制備過程中通過在玻纖布貼合一層防水面布,
附圖說明
圖1是本耐磨玻纖布的生產(chǎn)工藝步驟示意圖。
圖2是本耐磨玻纖布的生產(chǎn)工藝采用的烘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耐磨玻纖布的生產(chǎn)工藝采用的烘干裝置中烘干箱一的連接方式示意圖。
圖4是本耐磨玻纖布的生產(chǎn)工藝采用的烘干裝置中烘干箱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箱體;2、第二箱體;3、烘干箱一;3a、出氣孔一;3b、進氣口一;3c、出氣口一;4、烘干箱二;5、導風管一;6、導風管二;7、導風管三;8、導風管四;9、熱風箱;10、廢氣管一;11、廢氣管二;12、廢氣管三;13、廢氣總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耐磨玻纖布的生產(chǎn)工藝,該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a、集束:將電子級玻璃纖維原絲通過調理后作為原料,電子級玻璃纖維原絲為80-500根,調理過程為將電子級玻璃纖維原絲在濕度為45%-70%,溫度為28℃-40℃的空間內(nèi)存放10-24小時按100cn—800cn的張力喂入進入膨體機,在壓縮氣體的壓力作用下進行膨化后,壓縮氣體壓力在5.0bar—8.0bar之間,以100m/min—350m/min的速度出紗,得到玻璃纖維紗,生產(chǎn)的玻璃纖維膨體紗線密度為10-1600tex。
b、酸瀝濾:步驟(a)中的玻璃纖維紗線進行酸瀝濾處理,選擇濃度為2.5-4mol/l的鹽酸注入酸瀝濾槽中,將玻璃纖維紗線有序分布在支撐架上,放入酸液中,用耐酸泵進行循環(huán)攪拌,并用蒸汽加熱,控制反應溫度在85℃,經(jīng)2-3小時處理后取出;
c、水洗:將經(jīng)過浸潤的玻璃纖維紗線進行水洗,去除玻璃纖維紗線表面余酸,然后浸泡在清水中,在水液流動下進行水清洗,水洗后使用ph試紙測試布的表面含酸狀況,ph值大于6h水洗完成;
d、烘干:將經(jīng)過水洗的玻璃纖維紗線放入烘干機中進行烘干,烘干溫度為700-750℃,烘干持續(xù)時間為2-4h;
e、編織:將玻璃纖維膨體紗線平織,得到基礎玻纖布;
f、浸漬:將基礎玻纖布置于漿料中浸漬3-4小時,所述漿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的:合成樹脂乳液5份,超細云母粉0.2~0.3份,鄰苯二甲酸二丁酯0.4~0.6份,聚乙二醇3~4份,瓜爾膠0.7~0.9份,羧甲基淀粉鈉0.02~0.04份,空心玻璃微珠6~8份,水150份;空心玻璃微珠的粒徑為20-60微米,擠壓出基礎玻纖布上的多余漿料,排除氣泡,得到預成型玻纖布;
g、貼合:通過貼合裝置將預成型玻纖布與耐磨面布進行貼合,即得到耐磨玻纖布,耐磨面布為市場上能買到想現(xiàn)有產(chǎn)品;
h、烘干:通過烘干裝置對步驟g貼合后的耐磨玻纖布進行烘干。
如圖2、圖3、圖4所示,步驟h采用的烘干裝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第一箱體1和第二箱體2,第一箱體1的一端具有進布端一,第一箱體1的另一端具有出布端一,第二箱體2的一端具有進布端二,第二箱體2的另一端具有出布端二,出布端一與進布端二相連通,第一箱體1內(nèi)具有一空腔一,空腔一中沿耐磨玻纖布輸送方向依次設有五個烘干箱一3,烘干箱一3的上方平行設有二十根輸送輥一,輸送輥一通過周向轉動且軸向固定的方式設置在第一箱體1內(nèi)壁上,烘干箱一3的頂部具有四十個出氣孔一3a,烘干箱一3的一端具有進氣口一3b,烘干箱一3的另一端具有出氣口一3c,第二箱體2內(nèi)具有一空腔二,空腔二中沿耐磨玻纖布輸送方向依次設有五個烘干箱二4,烘干箱二4的上方平行設有二十根輸送輥二,輸送輥二通過周向轉動且軸向固定的方式設置在第二箱體2內(nèi)壁上,烘干箱二4的頂部具有四十個出氣孔二,烘干箱二4的一端具有進氣口二,烘干箱二4的另一端具有出氣口二;烘干箱一3的出氣口一3c與相鄰的烘干箱一3的進氣口一3b依次通過導風管一5相連通,且靠近進布端一烘干箱一3的出氣口一3c與一廢氣管一10相連通,烘干箱二4的出氣口二與相鄰的烘干箱二4的進氣口二依次通過導風管二6相連通,且靠近出布端二烘干箱二4的進氣口二通過一導風管三7連通一熱風箱9,靠近出布端一烘干箱一3的進氣口一3b與靠近進布端二烘干箱二4的出氣口二通過導風管四8相連通,導風管四8內(nèi)設有風機一。
烘干箱一3包括底板一、第一側板、第二側板和頂板一,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均為梯形狀且大小相同,第一側板垂直固定在底板一的一側,第二側板垂直固定在底板一的另一側,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的頂部通過頂板一相連接。出氣孔一3a開設在頂板一上,烘干箱一3進氣口一3b大于出氣口一3c,形成一成喇叭口狀,確保熱氣均勻向上出去。烘干箱二4包括底板二、第三側板、第四側板和頂板二,第三側板與第四側板均為梯形狀且大小相同,第三側板垂直固定在底板二的一側,第四側板垂直固定在底板二的另一側,第三側板與第四側板的頂部通過頂板二相連接。出氣孔二開設在頂板二上,烘干箱二4進氣口二大于出氣口二,形成一成喇叭口狀,確保熱氣均勻向上出去。
第一箱體1內(nèi)還開設一廢氣孔一,廢氣孔一通過廢氣管二11相連通。第一箱體1內(nèi)對面料進行烘干后的熱氣將統(tǒng)一從廢氣管二11中流出去。第二箱體2內(nèi)還開設一廢氣孔二,廢氣孔二通過廢氣管三12相連通。第二箱體2內(nèi)對面料進行烘干后的熱氣將統(tǒng)一從廢氣管三12中流出去。廢氣管一10、廢氣管二11和廢氣管三12均與一廢氣總管13相連通,廢氣總管13中設有風機二。通過風機二的動力,將廢氣管一10、廢氣管二11和廢氣管三12中的廢氣全部流入廢氣總管13中。
熱風箱9內(nèi)具有電加熱器。電加熱器能夠對空氣進行加熱。
本烘干裝置基本工作原理是這樣的:進布端一到出布端二為耐磨玻纖布輸送方向,熱氣從熱風箱9輸出,依次流經(jīng)導風管三7、第二箱體2的內(nèi)五個烘干箱二4、導風管四8、第一箱體1內(nèi)的五個烘干箱一3,通過第一箱體1內(nèi)和第二箱體2將耐磨玻纖布分為兩部分烘干,烘干箱一3中的熱氣為烘干箱二4中的余熱提供的,所以第一箱體1內(nèi)的整體溫度相對第二箱體2內(nèi)溫度較低,之所以將熱氣流動方向與耐磨玻纖布輸送方向相反設置的理由是,因為面料烘干溫度需要逐步升高,本烘干裝置具有烘干效果好的優(yōu)點。
本耐磨玻纖布的生產(chǎn)工藝的大致工作原理是這樣的,通過玻璃纖維膨體紗線平織,得到基礎玻纖布,基礎玻纖布與耐磨面布貼合形成耐耐磨玻纖布,耐磨面布具有耐耐磨優(yōu)點,本發(fā)明生產(chǎn)效率高,適合批量生產(chǎn),大大提高了企業(yè)的效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fā)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第一箱體1;第二箱體2;烘干箱一3;出氣孔一3a;進氣口一3b;出氣口一3c;烘干箱二4;導風管一5;導風管二6;導風管三7;導風管四8;熱風箱9;廢氣管一10;廢氣管二11;廢氣管三12;廢氣總管13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fā)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fā)明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