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服裝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裁縫模具及裁縫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工農業(yè)和科技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穿著打扮也越來越講究,其中出現了很多新款式的服裝,如西服、襯衫、牛仔服等,以及與襯衫搭配的領帶、領結等配飾。衣服在縫制時,是將布料裁剪成不同的部分,然后按順序進行縫合。傳統(tǒng)的手工縫合雖然相對較慢,但是有著機器不可取代的獨特意義,即使是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還是需要人工進行測量縫合。那么如何快速的、高質量的完成一件衣服的縫合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特別是針對衣服肩部的雙層縫合。
針對衣服肩部的縫合,目前已有的處理方式是人工在第一層衣服布料上用筆和尺劃線,再進行拆線和縫紉。該方法存在一個弊端:畫在衣服布料上的線不容易去除,縫線拆線比較麻煩,衣服兩層布料容易出現偏差。衣服布料偏差后需要裁剪多余布料,造成材料的浪費。且縫合每件衣服時都要經過測量、手工對齊、縫合等處理,導致縫合衣服的速度慢,縫合的衣服質量不均勻。該方法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當今社會提倡的高效率、高質量等需求,針對衣領的雙層縫紉的方式越發(fā)需要完善。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裁縫模具及裁縫裝置,以有效地改善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裁縫模具,包括:底板、第一轉動部件、第二轉動部件和第三轉動部件。所述底板上設置有第一縫合槽,所述第一轉動部件上設置有第二縫合槽,所述第一轉動部件、所述第二轉動部件和所述第三轉動部件均與所述底板轉動連接,所述第一轉動部件由透明材質制成。當所述第一轉動部件、所述第二轉動部件和第三轉動部件均蓋合在所述底板上時,所述第二轉動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轉動部件與所述底板之間,所述第二轉動部件與所述第三轉動部件之間形成的縫隙位于所述第一縫合槽上方,所述第二縫合槽將所述第一縫合槽覆蓋。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轉動部件與所述第三轉動部件相對設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轉動部件與所述第一轉動部件設置于所述底板的同一面上。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裁縫模具還包括第一限位部件,所述第一限位部件設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限位部件位于所述第一縫合槽與所述第二轉動部件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裁縫模具還包括第一粘接件,所述第一粘接件設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粘接件位于所述第一縫合槽和所述第三轉動部件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裁縫模具還包括第二限位部件,所述第二限位部件設置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上。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裁縫模具還包括第二粘接件,所述第二粘接件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二粘接件間隔設置在所述第二轉動部件上,每個所述第二粘接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件與所述第三轉動部件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轉動部件的邊緣設置有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三轉動部件上設置有松量部件,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松量部件相匹配。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松量部件的高度與所述第二粘接件的高度相同。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裁縫模具還包括第三粘接件,所述第三粘接件設置于所述第三轉動部件上。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裁縫裝置,包括:縫紉設備和與所述縫紉設備配合使用的上述的裁縫模具。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裁縫模具及裁縫裝置。該裁縫模具包括:底板、第一轉動部件、第二轉動部件和第三轉動部件。在使用該裁縫模具時,將第一轉動部件、第二轉動部件和第三轉動部件均打開;將需要縫合的第一縫合件放在所述底板上,并用該第一粘接件黏住第一縫合件,使其保持不動;將第二轉動部件和第三轉動部件蓋合,使其壓住第一縫合件;將需要縫合的第二縫合件放在第二限位部件上,并用該第二粘接件黏住第二縫合件,使其在第二轉動部件上保持不動,此時,第二縫合件將松量部件覆蓋,并使用第三粘接件黏住第二縫合件,使其固定在第三轉動部件上;將第一轉動部件蓋合,使其壓住第二縫合件,此時,第一連接件與松量部件相互扣緊;最后沿該裁縫模具的第一縫合槽和第二縫合槽的方向進行縫紉,便可得到定位精準的衣領肩部的布料。該裁縫模具作為一種用于快速縫制衣服的模具,將衣服縫合工作標準化,使得不同工人在縫制時,質量能夠做到基本一致,極大地提高了縫合的速度。
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而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優(yōu)點可通過在所寫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通過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勢將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實際尺寸等比例縮放繪制附圖,重點在于示出本實用新型的主旨。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裁縫模具的第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裁縫模具中的底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裁縫模具中的第二轉動部件和第三轉動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裁縫模具中的第一轉動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裁縫模具的第二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6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裁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標:10-裁縫模具;11-底板;12-第一限位部件;13-第一縫合槽;14-第一粘接件;15-第一轉動部件;16-第二縫合槽;17-第一連接件;18-第二轉動部件;19-第二限位部件;20-第二粘接件;21-第三轉動部件;22-松量部件;23-第三粘接件;24-墊片;25-縫隙;30-裁縫裝置;31-縫紉設備。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左”、“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區(qū)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形狀”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長方體形,可以是圓柱體形,還可以是多棱柱形;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長方形,還可以是圓形,或者別的其它形狀。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裁縫模具10,如圖1所示。該裁縫模具10包括底板11、第一轉動部件15、第二轉動部件18和第三轉動部件21。其中,圖1為該裁縫模具10中的第一轉動部件15、第二轉動部件18和第三轉動部件21均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針對衣服肩部的縫合,目前已有的處理方式是人工在第一層衣服布料上用筆和尺劃線,再進行拆線和縫紉。該方法存在一個弊端:畫在衣服布料上的線不容易去除,縫線拆線比較麻煩,衣服兩層布料容易出現偏差。衣服布料偏差后需要裁剪多余布料,造成材料的浪費。且縫合每件衣服時都要經過測量、手工對齊、縫合等處理,導致縫合衣服的速度慢,縫合的衣服質量不均勻。因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快速縫制衣服的裁縫模具10,將衣服縫合工作標準化,使得不同工人在縫制時,質量能夠做到基本一致,極大地提高了縫制衣服的速度。
在衣服縫制過程中,為了能很好地發(fā)揮該裁縫模具10的功效,所述底板11應滿足一定的要求,例如堅韌性、硬度等方面。所述底板11可以是塑料底板11,也可以是木質底板11,還可以是紙質底板11,或者別的其它符合縫紉需求的底板11。由于塑料底板11具備質量輕、堅韌性好、硬度高、抗腐蝕性好、使用壽命長等優(yōu)點,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底板11由塑料材質制成。
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底板11的形狀為長方形。所述底板11包括第一側面、第二側面、第三側面和第四側面。其中,所述第一側面與所述第三側面相對,所述第二側面與所述第四側面相對。
請參閱圖2,所述底板11上設置有便于縫制衣服的第一縫合槽13、用于擋住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衣料邊角的第一限位部件12和用于固定住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衣料的第一粘接件14。
所述第一縫合槽13便于縫制置于該裁縫模具10中的衣料,進一步地,在縫制衣服時,沿著該第一縫合槽13進行縫制,且所述第一縫合槽13按照衣服縫紉的通用形狀來設置。其中,所述第一縫合槽13的數量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兩個,還可以是多個,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一縫合槽13的數量為一個。所述第一縫合槽13的形狀可以有多種,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一縫合槽13的形狀為長方形,且該第一縫合槽13的邊呈現一定的弧度。
所述第一限位部件12用于擋住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衣料邊角,防止在縫制衣服的過程中,因衣服晃動,使得縫制的衣服不準確。所述第一限位部件12的形狀有多種,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一限位部件12的形狀為L型,且該第一限位部件12的邊呈現一定的弧度。其中,在衣服縫制過程中,為了能更好地發(fā)揮該第一限位部件12的功效,所述第一限位部件12應滿足一定的要求,例如堅韌性、硬度、厚度等方面。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一限位部件12由塑料材質制成。為了能將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衣料的衣角擋住,所述第一限位部件12應具備一定的厚度,例如所述第一限位部件12的厚度為0.5cm。所述第一限位部件12與所述底板11的連接方式有多種,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第一限位部件12與所述底板11為一體成型。
所述第一粘接件14用于將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衣料固定住,防止在縫制衣服的過程中,因衣服移動,使得縫制的衣服不準確。所述第一粘接件14的數量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兩個,還可以是兩個以上。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一粘接件14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一粘接件14間隔設置于所述底板11上。所述第一粘接件14可以為尼龍扣,也可以為魔術貼,或者別的符合要求的固定件。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一粘接件14為尼龍扣。
其中,每個所述第一粘接件14均位于所述底板11的同一側,例如,均位于所述第一縫合槽13的左邊,或者均位于所述第一縫合槽13的右邊。
其中,第一限位部件12與所述第一粘接件14分別位于所述第一縫合槽13的兩側,即如果第一限位部件12位于所述第一縫合槽13的左側,那么第一粘接件14則位于所述第一縫合槽13的右側;如果第一限位部件12位于所述第一縫合槽13的右側,那么第一粘接件14則位于所述第一縫合槽13的左側。
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用于將放置在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上的衣服壓緊,使得在縫合衣服時,衣服能緊緊地貼合在第二轉動部件18上,提高縫制衣服的精確度。在衣服縫制過程中,為了能更好地發(fā)揮該第一轉動部件15的功效,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應滿足一定的要求,例如堅韌性、硬度、透明性等方面。在衣服縫制過程中,縫紉者要能清楚的看見被第一轉動部件15壓住的衣服,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應具備良好的透明度,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應由透明材質制成。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可以是由透明性能良好的塑料材質制成,也可以是透明性能良好的有機材料制成,或者是由別的其它符合縫紉需求的材質制成。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由透明性能良好的塑料材質制成。
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與所述底板11連接,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設置于所述底板11的側面。為了能使該第一轉動部件15與所述底板11緊密貼合,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與所述底板11轉動連接,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能相向于所述底板11進行180度的轉動。即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與所述底板11的轉動連接的方式有多種,可以是通過活頁連接,也可以是通過轉軸連接,還可以是通過轉動銷連接。其中,請參閱圖3,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上設置有第二縫合槽16和第一連接件17。
所述第二縫合槽16便于縫制置于該裁縫模具10中的衣料,進一步地,在縫制衣服時,沿著該第二縫合槽16進行縫制。所述第二縫合槽16的形狀可以有多種,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二縫合槽16的形狀與所述第一縫合槽13相匹配。當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蓋合在所述底板11上時,所述第二縫合槽16將所述第一縫合槽13覆蓋。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二縫合槽16的形狀尺寸與所述第一縫合槽13的形狀尺寸相同。
其中,為了提高縫合的精準性,該第一轉動部件15上還可以設置有標尺,優(yōu)選地,所述標尺設置于所述第二縫合槽16的邊緣處。該標尺可以是設置于第二縫合槽16邊緣的其中一側,也可以是設置于第二縫合槽16邊緣的兩側。
所述第一連接件17用于將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與所述第三轉動部件21相固定。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件17為凹槽。
其中,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可以是設置于所述底板11的第一側面、第二側面、第三側面或第四側面中的任意一側面上,例如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可以是設置于所述底板11的第一側面上。
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用于將放置在所述底板11上的衣服壓緊,使得在縫合衣服時,衣服能緊緊地貼合在底板11上,提高縫制衣服的精確度。在衣服縫制過程中,為了能更好地發(fā)揮該第二轉動部件18的功效,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應滿足一定的要求,例如堅韌性、硬度等方面。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由塑料材質制成。
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與所述底板11連接,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設置于所述底板11的側面,且與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位于同一面。為了能使該第二轉動部件18與所述底板11緊密貼合,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與所述底板11轉動連接,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能相向于所述底板11進行180度的轉動。即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與所述底板11的轉動連接的方式有多種,可以是通過活頁連接,也可以是通過轉軸連接,還可以是通過轉動銷連接。其中,請參閱圖4,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上設置有第二限位部件19和第二粘接件20。
所述第二限位部件19用于擋住置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上的衣料邊角,防止在縫制衣服的過程中,因衣服晃動,使得縫制的衣服不準確。所述第二限位部件19的形狀有多種,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二限位部件19的形狀為L型,且該第二限位部件19的邊呈現一定的弧度。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二限位部件19由塑料材質制成。為了能將置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上的衣料的衣角擋住,所述第二限位部件19應具備一定的厚度,例如所述第二限位部件19的厚度為0.5cm。所述第二限位部件19與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的連接方式有多種,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第二限位部件19與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為一體成型。
其中,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二限位部件19的形狀尺寸與所述第一限位部件12的形狀尺寸相同,且當第二轉動部件18蓋合在所述底板11上時,所述第二限位部件19的投影與所述第一限位部件12重合。
所述第二粘接件20用于將置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上的衣料固定住,防止在縫制衣服的過程中,因衣服移動,使得縫制的衣服不準確。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二粘接件20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第二粘接件20間隔設置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上。所述第二粘接件20可以為尼龍扣,也可以為魔術貼,或者別的符合要求的固定件。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二粘接件20為尼龍扣。
其中,每個所述第二粘接件20均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件19的一側,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每個所述第二粘接件20均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件19與第三轉動部件21之間。
所述第三轉動部件21用于將放置在所述底板11上的衣服壓緊,使得在縫合衣服時,衣服能緊緊地貼合在底板11上,提高縫制衣服的精確度。在衣服縫制過程中,為了能更好地發(fā)揮該第三轉動部件21的功效,所述第三轉動部件21應滿足一定的要求,例如堅韌性、硬度等方面。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三轉動部件21由塑料材質制成。
所述第三轉動部件21與所述底板11連接,優(yōu)選地,所述第三轉動部件21設置于所述底板11的側面,且與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位于相對面。為了能使該第三轉動部件21與所述底板11緊密貼合,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三轉動部件21與所述底板11轉動連接,所述第三轉動部件21能相向于所述底板11進行180度的轉動。即所述第三轉動部件21與所述底板11的轉動連接的方式有多種,可以是通過活頁連接,也可以是通過轉軸連接,還可以是通過轉動銷連接。其中,請參閱圖4,所述第三轉動部件21上設置有松量部件22和第三粘接件23。
所述松量部件22一方面用于使縫制的衣服具備一定的彈性,使縫制的衣服適用性更強,即可以適應不同體型的消費者,例如胖子或瘦子,同時也提高了該裁縫模具10的實用性。另一方面,當第一轉動部件15、第二轉動部件18和第三轉動部件21均蓋合在多數底板11上時,所述松量部件22還用于與所述第一連接件17相互作用,使第一轉動部件15與第三轉動部件21相互扣緊。
為了使第一轉動部件15與第三轉動部件21相互扣緊,所述松量部件22應具備一定的高度,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松量部件22的高度與所述第二粘接件20的高度相同。
所述第三粘接件23用于將置于所述第三轉動部件21上的衣料固定住,防止在縫制衣服的過程中,因衣服移動,使得縫制的衣服不準確。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三粘接件23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第二粘接件20間隔設置于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上。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二粘接件20為尼龍扣。
其中,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兩個所述第三粘接件23分別設置于所述松量部件22的兩側。為了使第一轉動部件15與第三轉動部件21相互扣緊,所述第三粘接件23的高度應小于或等于所述松量部件22的高度。于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所述第三粘接件23的高度與所述松量部件22的高度相同。
其中,為了使松量部件22的高度與所述第二粘接件20的高度相同,還可以采用具備一定高度的墊片24。進一步地,在所述第三轉動部件21上設置一個墊片24,松量部件22和第三粘接件23均設置于所述墊片24上,最終使松量部件22、第三粘接件23的高度均與所述第二粘接件20的高度相同。
其中,當第二轉動部件18與第三轉動部件21均蓋合在所述底板11上時,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與所述第三轉動部件21之間形成與第一縫合槽13寬度相同的縫隙25。該縫隙25使得第二轉動部件18與第三轉動部件21之間并不貼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與所述第三轉動部件21相對設置于所述底板11上,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與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設置于所述底板11的同一面上。且當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和第三轉動部件21均蓋合在所述底板11上時,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位于所述第一轉動部件15與所述底板11之間,所述第二轉動部件18與所述第三轉動部件21之間形成的縫隙25位于所述第一縫合槽13上方,所述第二縫合槽16將所述第一縫合槽13覆蓋。
應當理解的是,上述中的術語“相同”,并不表示絕對相同,而是可以有一定的誤差,或者肉眼看上去相同即可。
該裁縫模具10的使用方法為:在使用該裁縫模具10時,將第一轉動部件15、第二轉動部件18和第三轉動部件21均打開(如圖1所示);放置衣料時,把裁剪好的第一縫合件的縫合端的邊角頂住第一限位部件12,并用該第一粘接件14黏住第一縫合件,使其保持不動;將第二轉動部件18和第三轉動部件21蓋合,使其壓住第一縫合件;放置第二縫合件時,將第二縫合件的縫合端的邊角頂住第二限位部件19,并用該第二粘接件20黏住第二縫合件,使其在第二轉動部件18上保持不動,此時,第二縫合件將松量部件22覆蓋,并使用第三粘接件23黏住第二縫合件,使其固定在第三轉動部件21上;將第一轉動部件15蓋合,使其壓住第二縫合件,此時,第一連接件17與松量部件22相互扣緊;最后沿該裁縫模具10的第一縫合槽13和第二縫合槽16的方向進行縫紉,便可得到定位精準的衣領肩部的布料;縫合完畢后,打開第一轉動部件15,然后掀開第二縫合件,再打開第二轉動部件18和第三轉動部件21,將第一縫合件和第二縫合件卸下即可。
其中,第一轉動部件15、第二轉動部件18和第三轉動部件21均蓋合在所述底板11上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裁縫裝置30,如圖6所示。該裁縫裝置30包括縫紉設備31和與所述縫紉設備31配合使用的上述的裁縫模具10。
在縫制衣服時,將放置有衣服的所述裁縫模具10置于所述縫紉設備31上,沿該裁縫模具10的第一縫合槽13和第二縫合槽16進行縫紉,便可得到定位準確的衣領肩部的布料。進一步地,將放置有第一縫合件、第二縫合件的裁縫模具10放在縫紉設備31上,縫合針頭沿著第一縫合槽13和第二縫合槽16進行縫合,便可得到定位準確的衣領肩部的布料。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裁縫模具10及裁縫裝置30,該裁縫模具10解決了傳統(tǒng)手工處理方式存在的弊端:即畫在衣領布料上的線不容易去除,縫線拆線比較麻煩,衣領兩層布料容易出現偏差。衣領布料偏差后需要裁剪多余布料,造成材料的浪費;且縫合每件衣服時都要經過測量、手工對齊、縫合等處理,導致縫合衣服的速度慢,縫合的衣服質量不均勻。該裁縫模具10作為一種用于快速縫制衣服的模具,將衣服縫合工作標準化,使得不同工人在縫制時,質量能夠做到基本一致,極大地提高了縫合的速度。同時該裁縫模具10結構簡單,可操作性強,實用性好,便于推廣應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