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給織物加噴水束的噴水桿的抽水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給織物、針織物幅或無紡織物加噴水束的噴 水桿的抽水艙,上述織物由短纖維、長絲或纖維素纖維組成或由多層 或多種混合物組成,抽水艙的下側設有用于抽吸噴水的有孔的抽水面。
背景技術:
德國專利公開文本DE 199 23 591 Al公開了在噴水桿的下側噴射 的液體的接取方法。為此,使用一種位于噴水桿一側貫穿其長度的設 備。在噴水桿的邊緣提供一種漏斗狀槽,槽的內(nèi)端形成一個高約2mm 的吸水槽。如果在其它情況下四周封閉的設備連接到足夠大的負壓, 所有的水滴包括噴水桿下側的噴霧在內(nèi)都能被吸走而對針刺品無損 害。
此外,國際公開文本W(wǎng)O 01/40562 Al公開了一用于水力針刺織物 的噴水桿,該噴水桿配置有一遮蓋槽,遮蓋槽由上方的支撐裝置和其 下方設置的帶多孔下側的遮蓋槽這樣裝配,使得能形成一抽水通道。 此處噴水束的一側置有一抽水開孔和一水平的多孔蓋板。采用這種裝 置不能充分地抽走相關的水滴。此外,在噴水束相反一側的相關噴水 不能被抽走。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在于,使噴水桿噴出的噴水束集中射在織物 表面上,因此在其運行方向上不被水滴或噴水影響。
該問題可通過下述方式解決,噴水桿和/或抽水艙配置有一空氣輸 送裝置,其至少有一出口,且該出口被設置在噴水桿的區(qū)域。通過向 噴水束這樣獨立地輸送干燥的氣體,噴霧被全部驅散。因此,包圍噴 水束的空氣盡可能要干燥并且?guī)缀躜屔婌F。
在此情況下,利用速度達到200m/s的噴水束的抽吸效應。該抽吸
效應不再抽吸被噴霧濃縮潤濕了的環(huán)境空氣,而是抽吸空氣輸送裝置 輸送來的干燥空氣。因此,就可防止噴水束因空氣中的小水滴引發(fā)的 偏轉。此外,該噴水束抽吸作用的利用還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用于空氣 輸送的有關儀器的費用很低并降低了開支。
優(yōu)點還在于,空氣輸送裝置有一個空氣輸送通道,管道以介于1
到15mm,優(yōu)選介于3到10mm,尤其介于3到6mm的間距形成在噴 水桿的外側與抽水艙面對噴水桿的外側之間。在該特別簡易的空氣輸 送裝置的構型中,空氣輸送通道由噴水桿和抽水艙之間的空氣隙形成。 因此,基本上不需要附加任何構件。不過,空氣輸送通道例如也可以 由安裝的橡膠軟管構成。
在空氣輸送裝置的一個有利實施方式中,可通過下述方式向噴水 束輸送空氣,即空氣輸送裝置配置一鼓風機,以產(chǎn)生微小高壓。因此, 干燥的空氣被主動輸送到噴水束,且向噴水束輸送空氣不僅僅是基于 上述噴水束的抽吸作用,還通過空氣輸送通道內(nèi)部的較小高壓進行。
按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特征,有利的是,空氣輸送裝置的出口延伸 至幾乎整個噴水桿的長度。如此能以一種簡單的方式確保在噴水桿全 長上噴水束都被提供干燥的空氣,這樣就不會受小水滴或噴霧的影響。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構型中,有利的是,空氣輸送裝置的出口被設 成使輸出的空氣流與從噴水桿射出的噴水束幾乎垂直。這樣以簡單的 方式射出的噴水束就能集中射出且噴水束方向上的噴水會被導引。
此外還有其它優(yōu)點,即空氣輸送裝置或空氣隙至少部分位于噴水 桿和抽水艙的出口之間或者沿著噴水桿的外側導向,并且在噴水桿下 側區(qū)域所沿線路與噴水桿下側平行。借助于從空氣輸送裝置送出的干 燥空氣流,在噴水桿的下側區(qū)域,噴水束就能集中射出。在此情況下, 引導的空氣流直到流出都免受噴水影響,因為空氣輸送通道向下由抽 水艙限定。
本發(fā)明的另一種附加的可能性的改進為,抽水艙和/或空氣輸送裝 置分別對稱地置于噴水桿和/或噴水束的兩側。沿織物運行的方向在噴 水束噴出后或根據(jù)需要也可以選擇在噴水束之前將從織物上反濺的噴 水抽走。同樣,也可以通過空氣輸送裝置使干燥空氣在噴水束之前和 之后單獨輸送。還可以將抽水艙和空氣輸送裝置彼此獨立地進行自由
組合排列。
此外還有優(yōu)點,即有孔的抽水面被設置成傾斜的且其自靠近噴水 桿的上部區(qū)域和/或滴水邊緣向抽水艙的下部區(qū)域延伸。
如此一來,能以簡單和低成本的方法確保提供一種幾近自由滴落 的噴水桿,此外保證噴水束兩側的噴水被完全吸走,這樣使得水滴不 再滴落到織物、針織物幅或無紡織物上,否則會造成污染和損害。噴 水被抽離得非常充分,其原因是,在抽水艙的傾斜的抽水面上,水滴 由于重力向抽水面的下部區(qū)域移動,且因此與噴水束分離。為此,抽 水艙面對噴水桿的部分也可以沒有滴水邊緣。
此處有利的是,有孔抽水面的開孔的橫截面積大小不同。這樣可 以確保在抽水裝置的整個抽水面上抽水壓平均分布。
還有利的是,起始于滴水邊緣的開孔的橫截面積向下逐漸增大。
此外,有利的是,起始于滴水邊緣的開孔的橫截面積連續(xù)地或均 勻間隔地逐漸增大。
還有利的是,各個開孔之間的距離可一樣大也可不一樣大。
還有利的是,切于篩輥的切線與有孔抽水面成一角度(a),該角 度介于5。和25。之間,尤其介于6。和15°之間,抽水面的開孔在面對噴 水束的內(nèi)側構成約3%到8%優(yōu)選5%的開口面,而在外側構成約10% 到25%優(yōu)選20%的開口面。這樣,抽水面的外側比內(nèi)側獲得更強的氣 流。因重力向下落且由此轉向抽水面外側區(qū)域的水滴最終通過大的開 孔被抽進抽水艙的內(nèi)部。
還有利的是,有孔抽水面的開孔在面向噴水束的內(nèi)側優(yōu)選構造成 平行的狹槽,槽的長度介于lmm到10mm之間,其寬度介于O.lmm 到3mm之間,有孔抽水面外側的開孔優(yōu)選構造為角形,長度介于lmm 到10mm之間,寬度介于0.1到3mm之間。
尤其有利的是,開孔有不同形狀的橫截面積且成橢圓形、多邊形、 角形或成長條形的狹槽。這種開孔的排列和形狀可以確保,水滴在其 沿著表面朝著抽水面下部區(qū)域的方向移動時不得不通過開孔且不容易 繞行。有孔抽水面在開口面相對大的區(qū)域中采用角形的開孔尤其有效。
對本發(fā)明有特別意義的是,通氣體這樣位于抽水艙中,以致確保 遍布有孔抽水面的整個寬度和/或長度的抽吸作用均勻,因為抽吸是單
向進行的。通過放置該通氣體可以根據(jù)需要調節(jié)抽水艙內(nèi)部的氣流。 此處特別靈活的是,通氣體可在其高度和傾斜角度方面進行調整變化。 此外,有利的是,通氣體被置于有孔的抽水面之上,尤其被置于 有相對較大開口面的抽水面之上,且有孔的抽水面這樣縮小,以致速
度例如為2m/s的最大氣流到達有孔抽水面。
在本發(fā)明的其它構型中,有利的是,通氣體差不多在抽水艙的整 個寬度和/或長度方向上延展且通氣體是一個近似矩形的物體尤其是一 個殼體,它向抽水艙的方向延伸并沿著這個方向傾斜。
還有利的是,通氣體的下側沿抽水艙的長度方向與抽水艙的下側 形成一個角度,該角度介于1。和30。之間,尤其介于1。和5。之間,且 通氣體與有孔抽水面之間的縫隙向抽水裝置的方向上減小。
在此有利的是,通氣體的一端或其側壁在與抽水艙相連的抽水裝 置的區(qū)域終止。
本發(fā)明的更多優(yōu)點和細節(jié)在權利要求和說明書中作出了解釋并描 述于附圖中。
圖1:用于給織物加噴水束的噴水桿的抽水艙,抽水艙以剖面示出;
圖2:噴水桿抽水艙的另一實施例,帶有空氣輸送裝置,該空氣輸 送裝置具有在抽水艙的區(qū)域終止的出口 ;
圖3:在抽水艙中設置的通氣體,該通氣體被定位成確保在有孔表 面或抽水面的整個寬度上形成均勻的抽吸作用;
圖4:顯示有孔抽水面上開孔形狀的實施例,開孔的排列能實現(xiàn)抽 水艙下側上噴水的有效抽吸。
附圖標記列表
la 噴水桿
lb 噴水桿的下側
lc 噴水桿的外側
2 織物,針織物幅,無紡織物
3a 有孔的抽水面,相對小的開口面3b有孔的抽水面,相對大的開
3c開孔
4噴水
5a抽水艙
5b抽水艙的下側
5c抽水艙背向噴水桿的側面
5d抽水艙面向噴水桿的側面
6a滴水邊緣
6b抽水面或抽水艙的上部區(qū)域
6c抽水面或抽水艙的下部區(qū)域
7a通氣體
7b通氣體的下側
7c通氣體的側壁
7d通氣體的側壁
8a抽水裝置,連接管
8b抽水裝置,抽水管
9供水閥門
10噴水束
lla空氣輸送裝置,空氣隙
lib空氣輸送通道
lie出口
12引水裝置
13織物墊襯
14a篩輥
14b切線
a角度
角度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中噴水桿被標注為la,噴水束IO從中通過圖中未示出的噴嘴 口噴出并射入通過篩筒或篩輥14a的下側織物墊襯13引導的織物、針 織物幅或無紡織物上。如此大部分的水被篩輥14a的引水裝置12引走。
在噴水桿la的區(qū)域有一個抽水裝置或抽水艙5a,抽水艙5a的下 側5b具有傾斜有孔的帶有開孔3c的抽水面3a,b,于是在噴水束10噴 到織物、針織物幅或無紡織物2上時形成的噴水被引導到抽水艙的下 側5b,然后被抽水艙5a完全抽走。通過這種方式,噴水桿la下側形 成的水滴就可被防止且不再滴到織物、針織物幅或無紡織物2上。
在這個實施例中,抽水艙5a被對稱地置于噴水桿la的兩側。在 抽水艙5a中有一個負壓,此負壓由一個圖中未示出的抽水泵提供,該 抽水泵通過抽水管8b與抽水艙5a連接。
圖2示出了用于給織物、針織物幅或無紡織物2加噴水束的噴水 桿la的抽水艙5a的另一個實施例,具有位于抽水艙5a下側5b的用于 抽吸噴水4的有孔的抽水面3a、 3b。有孔的抽水面3a、 3b以從靠近噴 水桿la的上部6b和/或滴水邊緣6a向抽水艙5a的下部6c延伸的方式 被傾斜放置。有孔的抽水面的第一段3a有相對小的開口,而有孔的抽 水面的第二段3b則有相對大的開口。在圖中未示出的一個實施例變型 中,抽水艙也可以沒有滴水邊緣。
較之段3b中的開孔3c,段3a中的設在有孔的抽水面上的開孔3c 的截面要小。按此方式,抽水面的內(nèi)上面3a和3b會產(chǎn)生近似相同的 抽水壓,因而被射入織物、針織物幅或無紡織物2內(nèi)的噴水不會被過 多地吸走。此外,通過這種方式,因重力向下流的水滴可通過抽水面 的下部6c上較大的開孔3c完全地被抽入抽水艙5a中。
各個開孔3c之間的距離可一樣大也可不一樣大。起始于滴水邊緣 6a的開孔3c的橫截面積向著抽水艙5a或背向噴水桿la的抽水艙5a 的側面5c的方向逐漸增大。此處起始于滴水邊緣6a的開孔3c的橫截 面積也可連續(xù)地或均勻間隔地逐漸增大。
如圖2所示的第二實施例,切線14b切于篩輥14a的外圓周。切 線"b與抽水面3a和3b的下側成角度a 。角度a介于5°和25°之 間,但優(yōu)選介于6°和15°之間。抽水面3a、 3b的開孔3c在面對噴 水桿la的噴水束10的內(nèi)側3a構成約3%到8%優(yōu)選5%的開口面,而 在外側構成約10%到25%優(yōu)選約20%的開口面。如圖2所示,抽水艙 5a位于噴水桿la的右側,被做成近似于矩形的箱子,且抽吸噴水4。
如圖2所示,噴水桿la和抽水艙5a配置有包括空氣輸送通道Ub 的空氣輸送裝置1 la,空氣輸送通道1 lb在噴水桿la的下側lb區(qū)域終 止,空氣輸送通道llb的出口 11c位于噴水束10的附近。該空氣輸送 通道lib主要由噴水桿的外側lc和抽水艙5a的左外側5d構成。為此, 空氣輸送通道lib所沿線路與噴水桿la的外側和噴水桿la的下側lb 基本平行。空氣輸送通道lib的出口 11c區(qū)域還有屬于抽水艙5a的滴 水邊緣6a。滴水邊緣6a處僅會形成非常少量的水滴,這些少量的水滴 向下滴落的時候不會造成任何損害。
通過空氣輸送裝置11a的空氣輸送通道lib引至噴水束10的干燥 氣體的優(yōu)點在于,噴水束10的方向不會被干燥空氣改變。因此,噴水 束IO不會被少量的水滴或噴霧影響并可尤其集中地射在織物、針織物 幅或無紡織物2上。在此情況下,在如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干燥空 氣由于噴水束IO本身內(nèi)在的抽吸效應通過空氣輸送通道llb被引導。
在另一個未在圖中示出的實施例中,通過空氣輸送裝置lla,根據(jù) 需要借助鼓風機還可以主動地將干燥的空氣輸送到噴水束10處。
圖2只示出了噴水桿la右側的空氣輸送裝置lla和抽水艙5a。在 圖中未示出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抽水艙5a可對稱地置于噴水桿la的 兩側(如圖1所示)。同樣的,空氣輸送裝置lla也可對稱地置于噴 水桿la的兩側。
空氣輸送裝置lla或空氣輸送通道lib的橫截面積大小介于3到 15mm,優(yōu)選介于5到10mm,尤其為介于7到8mm。
在此實施例中,空氣輸送裝置lla的空氣輸送通道lib基本以介 于1到15mm,優(yōu)選介于3到10mm,尤其介于3到6mm的間距形成 在噴水桿的外側lc和抽水艙面對噴水桿的外側5d之間。在一個圖中 未示出的實施例變型中,該空氣輸送通道lib也可以由橡膠軟管或類 似的空氣輸送裝置構成。
出口 llc延伸至幾乎整個噴水桿la的寬度。此外,出口 llc也可 被設置成使輸出的空氣束與從噴水桿la射出的噴水束IO幾乎垂直。
如圖4所示,有孔抽水面面向噴水束10的一側3a的開孔3c被刻 成彼此近似平行的狹長槽,槽的長度介于lmm到10mm之間,其寬度 A介于0.1mm到3mm之間。此外,有孔抽水面的外側3b的狹槽可優(yōu)
選為長度介于lmm到10mm之間,寬度B介于0.1到3mm之間的角 形。實施例中的狹槽也可以呈現(xiàn)成直線狀或波浪狀。開孔3c的所有改 進例都有同一個目的,就是使得噴水4沿著有孔抽水面的水滴被有效 地抽吸走。在此情況下,尤其要防止噴水4的水滴從開孔3c間掉落。
如圖2和3所示,按照另一個實施例,抽水艙5a中被放置了一個 可為各種形狀的通氣體7a。圖2和3中的通氣體7a是一個由兩個平行 的側壁7c和7d限定的中空體。在抽水面3a和b的區(qū)域有通氣體7a 的下側7b,其與有孔的抽水面3a,b的內(nèi)表面幾乎平行。為了使得整個 抽水面獲得均勻的抽水壓,在通氣體7a的下側7b與抽水面3a和3b 的內(nèi)表面之間有一 2至10mm的小縫隙。通氣體7a被置于有孔的抽水 面3a、 3b之上,尤其被置于有相對較大開孔的抽水面3b之上,于是 有孔抽水面3a、 3b這樣縮小,以致例如速度為2m/s的最大氣流到達 有孔抽水面3b的外側。
一種有利的方法是使通氣體7a還在抽水艙5a的整個寬度和/或長 度方向上延展。為使抽水艙5a中的氣流的調整獲得盡可能大的自由度, 通氣體7a可在圖中未示出的別的有利實施方式中在其高度和傾斜角度
方面進行調整變化。
如圖2所示,向與抽水面3a和3b相同的方向延展通氣體7a的下 側7b,其延展角度由此為圖中未示出的介于5。和30°之間的角度Y。 如圖3中進一步所示,通氣體7a的下側7b也可以相對于有孔的抽水 面3a、 3b的內(nèi)表面形成一個介于1°和30°或介于1°和5°之間的 角度P ,且通氣體7a與有孔抽水面3a、 3b之間的縫隙向抽水裝置8a 的方向上變小。在抽水艙5a的背面有一個由連接管8a和抽水管8b組 成的抽水裝置,通過該抽水裝置將從抽水艙5a吸入的噴水抽離并在抽 水艙5a中產(chǎn)生負壓。抽水艙5a的內(nèi)室可通過一個供水閥門進入。
如圖3所示,另一個改進是使通氣體7a處于抽水裝置的連接管8a 區(qū)域的下端作為終止端。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給織物、針織物幅或無紡織物(2)加噴水束的噴水桿(1a)的抽水艙(5a),上述織物由短纖維、長絲或纖維素纖維組成或由多層或多種混合物組成,抽水艙(5a)的下側(5b)設有用于抽吸噴水(4)的有孔的抽水面(3a、3b),其特征在于,噴水桿(1a)和/或抽水艙(5a)配置有一空氣輸送裝置(11a),其在噴水桿(1a)的區(qū)域至少有一個出口(11c),空氣通過空氣輸送裝置(11a)輸送給噴水束(10),且使用鼓風機產(chǎn)生高壓。
8. 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抽水艙,其特征在于,有孔抽水面(3a、 3b)的開孔(3c)的橫截面積大小不同。
9. 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抽水艙,其特征在于,起始于滴水邊緣 (6a)的開孔(3c)的橫截面積逐漸增大。
10. 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抽水艙,其特征在于,起始于滴水邊緣 (6a)的開孔(3c)的橫截面積連續(xù)地或均勻間隔地逐漸增大。
11. 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抽水艙,其特征在于,各個開孔(3c) 之間的距離可一樣大也可不一樣大。
12. 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抽水艙,其特征在于,切于篩輥(14a) 的切線(14b)與有孔抽水面(3a、 3b)成一角度(a ),該角度(a ) 介于5°和25°之間,尤其介于6°和15°之間,抽水面的開孔在面 對噴水束(10)的內(nèi)側(3a)構成約3%到8%優(yōu)選5%的開口面,而 在外側(3b)構成約10%到25%優(yōu)選20%的開口面。
13. 如權利要求7中所述的抽水艙,其特征在于,有孔抽水面的開 孔(3c)在面向噴水束(10)的內(nèi)側(3a)優(yōu)選構造為平行的狹槽, 長度介于lmm到10mm之間,寬度介于O.lmm到3mm之間,且有孔 抽水面的外側(3b)的開孔優(yōu)選構造為角形,長度介于lmm到10mm 之間,寬度介于O.l到3mm之間。
14. 如權利要求7中所述的抽水艙,其特征在于,開孔(3c)有不 同形狀的橫截面積且構造成橢圓形、多邊形、角尺形或構造成長條形 的狹槽。
15. 如權利要求7中所述的抽水艙,其特征在于,通氣體(7a)這 樣位于抽水艙(5a)中,以致確保遍布有孔的抽水面(3a、 3b)的整 個寬度和/或長度的抽水壓的均勻。16. 如權利要求7中所述的抽水艙,其特征在于,通氣體(7a)被 置于有孔的抽水面(3a、 3b)之上,尤其被置于有相對較大開孔的抽 水面(3b)之上,并且,有孔的抽水面(3a、 3b)這樣縮小,以使例 如速度為2m/s的最大氣流到達有孔抽水面(3b)的外側。17. 如權利要求7中所述的抽水艙,其特征在于,通氣體(7a)大 致在抽水艙(5a)的整個寬度和/或長度上延展。18. 如權利要求7中所述的抽水艙,其特征在于,通氣體(7a)是 一個近似矩形的物體,尤其是一個殼體,它向抽水艙(5a)的方向延 伸并沿著這個方向傾斜。19. 如權利要求7中所述的抽水艙,其特征在于,通氣體(7a)具 有下側(7b),該下側(7b)沿抽水艙(5a)的長度方向與抽水艙(5a) 的下側(5b)形成一個角度(0 ),該角度介于1。和30°之間,尤 其介于l。和5°之間,且通氣體(7a)與有孔抽水面(3a、 3b)之間 的縫隙向抽水裝置(8a)的方向減小。20. 如權利要求7中所述的抽水艙,其特征在于,通氣體(7a)的 一端或側壁(7d)在與抽水艙(5a)相連的抽水裝置(8a)的區(qū)域內(nèi) 終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給織物、針織物幅或無紡織物(2)加噴水束的噴水桿(1a)的抽水艙(5a),上述織物由短纖維、長絲或纖維素纖維組成或由多層或多種混合物組成,抽水艙(5a)的下側(5b)設有用于抽吸噴水(4)的有孔的抽水面(3a、3b)。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在于,從噴水桿噴出的噴水束集中射在織物的表面上,因此在其運行方向上不被水滴或噴水影響。該問題可通過下述方式解決,即,噴水桿(1a)和/或抽水艙(5a)配置有一空氣輸送裝置(11a),其至少有一出口(11c),該出口(11c)被設置在噴水桿(1a)的區(qū)域。
文檔編號D04H3/10GK101096804SQ200710126970
公開日2008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6月30日
發(fā)明者C·阿克曼, U·明斯特曼 申請人:福來司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