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以及包含其的衣服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以及包含該編織布帛的衣服。若更詳細地敘述,則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由于水分的吸收,布帛組織的空隙率增大而透氣性提高,由于干燥,布帛組織的空隙率減少而透氣性降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以及包含該編織布帛的衣服。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能夠防止在穿著時因出汗而沾濕衣服以及透氣性降低產(chǎn)生的不快感。
背景技術(shù):
以往,由合成纖維或天然纖維等構(gòu)成的編織布帛伴隨在穿著時出汗的用途,若作為例如運動服或內(nèi)衣等使用,則產(chǎn)生伴隨由于汗的沾濕以及透氣性降低產(chǎn)生的不快感的問題。
作為消除如這樣由于出汗產(chǎn)生的不快感的手段,提出一種透氣性自調(diào)節(jié)型編織布帛,若在出汗時衣服內(nèi)的溫度升高,則編織物的透氣性提高,使在衣服內(nèi)滯留的水分有效地放出,另一方面,若出汗停止衣服內(nèi)的溫度開始降低,則編織物的透氣性降低,抑制由于水分的過度放出產(chǎn)生的寒氣,能夠一直保持舒適的感覺。
例如,在特開平3-213518號公報中提出一種編織布帛,其使用使聚酯層與酰胺層的異質(zhì)聚合物貼合的并排型復合纖維。利用異質(zhì)聚合物的吸濕差,在高吸濕時使纖維本身變形,來消除衣服的沾濕和透氣性的降低。但是,僅用并排型復合纖維,在高吸濕時的纖維形狀的變化量小,不會充分地發(fā)現(xiàn)該性能。進而,產(chǎn)生需要用于將2種聚合物同時紡線的特別的制造設(shè)備而使成本增大的問題。
又,在特開平10-77544號公報中,提出一種對由吸濕性聚合物形成的絲條實施加捻,用該吸濕性加捻絲條構(gòu)成的編織布帛。在吸濕時發(fā)生扭轉(zhuǎn)轉(zhuǎn)矩,通過使編織物從平面的組織形狀變化成立體的組織形狀,來增大透氣量。但是,用這樣的編織布帛,在吸濕時編織布帛由于從平面形狀到立體形狀發(fā)生大的變化,所以編織物的尺寸可能不穩(wěn)定。進而,產(chǎn)生由于有必要進行捻線工序而使成本增大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由于水分吸收,編織布帛的空隙率增大而透氣性提高,在干燥時,編織布帛的空隙率降低而透氣性降低,但是在編織布帛的尺寸形狀上變化小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以及包含其的衣服。
本發(fā)明的發(fā)明者們?yōu)檫_成上述目的持續(xù)專心研究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使用吸水·自伸長性上相互不同的2種絲條編織制編織布帛時,通過在前述兩個不同種類絲條上設(shè)置特定的補絲差,使得到的編織布帛由于吸水和干燥的尺寸的變化變小,但是由于吸水(吸濕)能增大編織布帛的空隙率,使透氣性提高,且在干燥時能減少編織布帛的空隙率,使透氣性降低,基于該見解完成本發(fā)明。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是包含吸水·自伸長性上相互不同的2種絲條的編織布帛,其特征在于使前述編織布帛在具有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5%的氛圍氣中尺寸穩(wěn)定化,并以經(jīng)線或縱向方向為30cm以及緯線或橫向方向為30cm的尺寸采取的試驗片中,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滿足用下述式A/B≤0.9(1)[式(1)中,A表示從前述編織布帛試驗片采取的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的平均長度,B表示從前述編織布帛試驗片采取的,并且以與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相同的方向配置的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平均長度,前述各絲條的長度在該絲條是表示200%以下的斷裂伸度的非彈性絲條時,在1.76mN/dtex的荷重下被測定,在該絲條是表示比200%高的斷裂伸度的彈性絲條時,在0.0088mN/dtex的荷重下被測定]表示的必要條件,并且因濕潤而透氣性增大。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對在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上相互不同的2種絲條(1)和絲條(2)的每一個進行下述吸水·自伸長率的測定,即在邊框周長為1.125m的絲絞框上一邊施加荷重0.88mN/dtex,一邊將前述絲條的每一個卷上,形成圈數(shù)為10的絲絞,從前述絲絞框上取下該絲絞線,在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5%的空氣環(huán)境中放置24小時而干燥,對于該干燥的絲絞線,在其是具有200%以下的斷裂伸度的非彈性線時,對其施加1.76mN/dtex的荷重,又,在其是具有比200%高的斷裂伸度的彈性線時,施加0.0088mN/dtex的荷重,來測定該干燥線長(Ld,mm),將該絲絞線在溫度為20℃的水中浸泡5分鐘后,從水中拉出,對于該濕潤絲絞線,與該斷裂伸度相對應(yīng)施加和前述同樣的荷重,來測定該濕潤線長(Lw,mm),在由下述式絲條的自延伸率(%)=(Lw-Ld)/(Ld)×100測定各絲條的自延伸率時,優(yōu)選地前述2種絲條中的一個絲條(1)是表示+5%以上的平均自延伸率的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另一個絲條(2)是表示小于+5%的平均自延伸率的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前述絲條(1)的吸水·自伸長率(E(1))和前述絲條(2)的自伸長率(E(2))的差(E(1)-E(2))優(yōu)選地為在5~40%的范圍內(nèi)。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前述編織布帛具有編成組織,將前述2種絲條(1)和(2)并絲,優(yōu)選地在前述編成組織中形成復合線環(huán)。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前述編織布帛具有編成組織,將前述2種絲條(1)和(2)并絲,優(yōu)選地構(gòu)成前述織成組織的經(jīng)線和緯線的至少一個。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優(yōu)選地前述2種絲條(1)和(2)的復合線或并絲,和絲條(2)在前述編織布帛的織成組織的經(jīng)向以及緯向的至少1個方向上,或者在編成組織的縱向方向以及橫向方向至少1個方向上,至少一根每次交互的配置。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優(yōu)選地前述2種絲條(1)和(2)的每一個至少一根相互合絲構(gòu)成復合絲條。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優(yōu)選地構(gòu)成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的纖維從由包含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塊構(gòu)成的硬段和由聚氧乙二醇塊構(gòu)成的軟段的聚醚酯合成橡膠形成的聚醚酯纖維中選擇。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優(yōu)選地構(gòu)成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纖維從聚酯纖維中選擇。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將前述編織布帛的試料在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5%的空氣環(huán)境中放置24小時,調(diào)制出多個干燥試料,又,將前述編織布帛的其他試料在溫度為20℃的水中浸泡5分鐘,從水中拉出,夾在1對濾紙之間,施加一分鐘490N/m2的壓力,將存在于試料內(nèi)纖維間的水除去,調(diào)制出多個濕潤試料,對于前述干燥試料和濕潤試料的每一個,利用光學顯微鏡放大20倍來觀察其表面,求出根據(jù)下述式求出的空隙率空隙率(%)=(絲條間的空隙的合計面積)/(觀察面積)×100的平均值,根據(jù)下述式空隙變化率(%)=[(濕潤試料的平均空隙率)-(干燥試料的平均空隙率)]/(干燥試料的平均空隙率)×100從前述濕潤試料的平均空隙率和干燥試料的平均空隙率算出空隙變化率(%)時,優(yōu)選地前述空隙變化率至少為10%。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將前述編織布帛的試料在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5%的空氣環(huán)境中放置24小時,調(diào)制出多個干燥試料,又,將前述編織布帛的其他試料在溫度為20℃的水中浸泡5分鐘,將其從水中拉出,夾在1對濾紙之間,施加一分鐘490N/m2的壓力,將存在于試料內(nèi)纖維間的水除去,調(diào)制出多個濕潤試料,對于前述干燥試料和濕潤試料的每一個,依據(jù)JISL 1096-1998、6.27.1、A法(滅滴靈型法)來測定其透氣度,算出干燥試料的平均透氣度和濕潤試料的平均透氣度,進而根據(jù)下述式透氣度變化率(%)=[(濕潤試料的平均透氣度)-(干燥試料的平均透氣度)]/(干燥試料的平均透氣度)×100算出透氣度變化率時,優(yōu)選地該透氣度變化率在30%以上。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將前述編織布帛的試料在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5%的空氣中放置24小時,調(diào)制出多個干燥試料,又,將前述編織布帛的其他試料在溫度為20℃的水中浸泡5分鐘,將其從水中拉出,夾在1對濾紙之間,施加一分鐘490N/m2的壓力,將存在于試料內(nèi)纖維間的水除去,調(diào)制出多個濕潤試料,測定形成于前述干燥試料以及濕潤試料的每一個的編織組織中的山部H1以及谷部H2的厚度,算出通過下述式表示的凹凸率凹凸率(%)=[(山部的厚度H1)-(谷部的厚度H2)]/(谷部的厚度H2)×100[其中,山部的厚度H1為面積1mm×1mm的山部的平均厚度,谷部的厚度H2為在徑向或者橫向上相互相鄰的2個山部的大致中央上的面積1mm×1mm的谷部的平均厚度],進而,算出通過下述式表示的凹凸率變化率凹凸率變化率=[(濕潤試料的凹凸率)-(干燥試料的凹凸率)]×100時,優(yōu)選地該凹凸率變化率至少為5%。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前述編織布帛具有織成組織,前述織成組織中僅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的多條經(jīng)線群(W(1))、與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復合線或者并絲構(gòu)成的多條經(jīng)線群(W(1+2))交互配列,并且通過僅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的多條緯線群(F(1))、與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的復合線(1+2)構(gòu)成的多條緯線群(F(1+2))交叉,由此,由前述經(jīng)線群(W(1+2))與前述緯線群(F(1+2))的交叉形成的具有高吸水·自伸長性的多個部分域優(yōu)選地在經(jīng)·緯兩方向上相互離開,形成島狀。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前述編織布帛包含花筒側(cè)針織層和刻度盤側(cè)的針織層,具有從該二層的某一個粘著到另一個的雙層編成組織,前述的花筒側(cè)針織層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在前述刻度盤側(cè)的針織層上僅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部分域、與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復合線或者并絲構(gòu)成的部分域優(yōu)選地在橫向以及/或者縱向上交互地配置。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前述編織布帛具有花筒側(cè)針織層、刻度盤側(cè)的針織層、和在該中間上配置的針織層,具有從這些鄰接的2層中的某一個向其他一個粘著的三重編成組織,前述中間針織層僅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在前述花筒側(cè)針織層和刻度盤側(cè)的針織層的每一個上僅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部分域、與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復合線構(gòu)成的部分域優(yōu)選地在橫向以及/或者縱向上交互地配置。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前述編織布帛具有由前述2種絲條(1)和(2)構(gòu)成的編成組織,優(yōu)選地前述編成組織具有滿足下述式Co×We≥2000[其中,上述式中Co表示前述編布帛的橫向2.54cm相對應(yīng)的橫向數(shù),We表示前述編布帛的縱向2.54cm相對應(yīng)的縱向數(shù)]的密度。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前述編織布帛的單面可以通過起毛加工起毛。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前述編織布帛在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5%的空氣中用于利用JISL 1096-1998、6.27、A法(滅滴靈型法)的透氣度測定時,優(yōu)選地表示50ml/cm2·sec以下的透氣度。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優(yōu)選地前述編織布帛具有由構(gòu)成其經(jīng)線和緯線的某一個的由至少1根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與至少一根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構(gòu)成的復合線或并絲,和構(gòu)成前述經(jīng)線和緯線的另一個的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構(gòu)成的織成組織,且具有1800~2800的布面覆蓋系數(shù)。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優(yōu)選地前述復合線由位于其芯部的1根以上的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和位于前述芯部的周圍的鞘部的多根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構(gòu)成。
本發(fā)明的因吸水而透氣度增大的衣服是包含上述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衣服。
本發(fā)明的由于吸水透氣度增大的衣服中,優(yōu)選地從前述衣服的腋部、側(cè)部、胸部、背部、以及肩部選出至少1個部分由前述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形成。
本發(fā)明的由于吸水透氣度增大的衣服中,優(yōu)選地前述衣服是從內(nèi)衣用衣服中選擇的。
本發(fā)明的由于吸水透氣度增大的衣服中,優(yōu)選地前述衣服是從運動用衣服中選擇的。
圖1中,圖1(A)是作為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一例,表示利用由兩個不同種類絲條構(gòu)成的并絲形成的干燥時的圓型針織組織(環(huán))形狀的俯視說明圖,圖1(B)是表示在圖1(A)中示出的并絲圓型針織組織(環(huán))的吸水濕潤時的形狀的俯視說明圖。
圖2中,圖2(A)是作為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其他例,表示利用由兩個不同種類絲條構(gòu)成的并絲形成的的干燥時的平紋組織的形狀的俯視說明圖,圖2(B)是表示在圖2(A)中示出的并絲的吸水濕潤時的平紋組織的形狀的俯視說明圖。
圖3中,圖3(A)是作為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其他例,表示使兩個不同種類絲條交互配置而形成的、干燥時的圓型針織組織(環(huán))形狀的俯視說明圖,圖3(B)是表示在圖3(A)的圓型針織組織(環(huán))的吸水濕潤時的形狀的俯視說明圖。
圖4中,圖4(A)是作為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其他例,表示將兩個不同種類絲條分別作為經(jīng)線和緯線形成的平編組織的干燥時的形狀的俯視說明圖,圖4(B)是表示在圖4(A)的平紋組織的吸水濕潤時的形狀的俯視說明圖。
圖5是作為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其他例,在編織布帛中吸水濕潤時,空隙率的增大最大的部分域相互離開形成多個島狀的組織的俯視說明圖。
圖6中,圖6(A)是表示圖5所示的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編織組織中具有單層構(gòu)造的編織布帛的干燥時的截面形狀的剖視說明圖,圖6(B)是圖6(A)所示的編織布帛吸水濕潤時的剖視說明圖。
圖7中,圖7(A)是表示圖5所示的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編織組織中具有雙層層構(gòu)造的編織布帛的干燥時的截面形狀的剖視說明圖,圖7(B)是圖7(A)的編織布帛吸水濕潤時的剖視說明圖。
圖8是作為圖5所示的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一例,是具有雙層編織組織的編成布帛的編成組織圖。
圖9中,圖9(A)是作為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表示具有織布組織的其他例的干燥時的平紋組織的俯視說明圖,圖9(B)是圖9(A)的平紋組織的吸水濕潤時的俯視說明圖。
圖10是表示包含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衣服的一例的正視說明圖。
圖11是表示包含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衣服的其他例的正視說明圖。
圖12是表示包含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衣服的其他例的正視說明圖。
圖13是表示包含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衣服的其他例的后視說明圖。
圖14是表示包含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衣服的其他例的正視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是包含吸水·自伸長性上相互不同的2種絲條的編織布帛。
前述編織布帛在具有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5%的氛圍氣中,使其尺寸穩(wěn)定化,在具有從該尺寸穩(wěn)定化的編織布帛采取經(jīng)線方向或縱向方向的長度為30cm以及緯線方向或橫向方向的長度為30cm的尺寸的試驗片時,該試驗片中的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滿足用下述式A/B≤0.9 (1)[式(1)中,A表示從前述編織布帛試驗片采取的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的平均長度,B表示從前述編織布帛試驗片采取的并且以與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相同的方向配置的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平均長度,前述各絲條的長度在該絲條是表示200%以下的斷裂伸度的非彈性絲條時,在1.76mN/dtex的荷重下被測定,在該絲條是表示比200%高的斷裂伸度的彈性絲條時,在0.0088mN/dtex的荷重下被測定]表示的必要條件,由此前述編織布帛發(fā)揮如下特性在吸水濕潤時,布帛的空隙率增大,因此透氣性增大;在干燥時,布帛的空隙率減少,透氣性降低。優(yōu)選地用于前述平均長度的測定的絲條的試料數(shù)n為5~20。
本發(fā)明的編織布帛中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平均長度比A/B如上所述為0.9以下,優(yōu)選地為0.2~0.9,更優(yōu)選地為0.3~0.8.若比A/B的值比0.9大,則編織布帛在干燥時和吸水濕潤時之間的透氣率變化不足。
用于本發(fā)明的吸水·自伸長性絲條可以是由彈性纖維構(gòu)成的絲條,或者也可以是由非彈性纖維構(gòu)成的絲條,但是優(yōu)選地是表示彈性伸長和收縮的纖維。優(yōu)選地由彈性纖維構(gòu)成的彈性絲條具有比200%高的斷裂伸度。在由非彈性纖維構(gòu)成的絲條的斷裂伸度上沒有格外的限制,但是可以具有200%以下的斷裂伸度。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吸水·自伸長性上相互不同的2種絲條(1)和(2)優(yōu)選地滿足下述必要條件。
在對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上相互不同的2種絲條(1)和(2)的每一個用于下述吸水·自伸長率的測定時,在邊框周長為1.125m的絲絞框上一邊施加荷重0.88mN/dtex,一邊將前述絲條的每一個卷上,形成圈數(shù)為10的絲絞,從前述絲絞框上取下該絲絞線,在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5%的空氣環(huán)境中放置24小時而干燥,在該干燥的絲絞線上,在其是具有200%以下的斷裂伸度的非彈性線時,對其施加1.76mN/dtex的荷重,又,在其是具有比200%高的斷裂伸度的彈性線時,施加0.0088mN/dtex的荷重,來測定該干燥線長(Ld,mm),將該絲絞線在溫度為20℃的水中浸泡5分鐘后,從水中拉出,對于該濕潤絲絞線,與該斷裂伸度相對應(yīng)施加和前述同樣的荷重,來測定該濕潤線長(Lw,mm),在由下述式絲條的自延伸率(%)=(Lw-Ld)/(Ld)×100測定各絲條的自延伸率時,優(yōu)選地前述2種絲條中的一個絲條(1)是表示+5%以上的平均自延伸率的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另一個絲條(2)是表示小于+5%的平均自延伸率的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絲條(1)和(2)的平均自延伸率,更優(yōu)選地分別為+6%以上和+4%以下,進一步優(yōu)選地為+8~+30%和0~+3%。優(yōu)選地用于前述測定的試料數(shù)n為5~20。
前述不同種類絲條(1)和(2)的自延伸率(E(1))和(E(2))的差(E(1)-E(2)優(yōu)選地為在5~40%的范圍內(nèi),更優(yōu)選地為在7~30%的范圍內(nèi),進一步優(yōu)選地為在10~30%的范圍內(nèi)。若前述自延伸率的差(E(1)-E(2))為小于5%,則得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干燥時和吸水濕潤時的空隙率的差不足,吸水濕潤時的透氣度不足,又,若其超過40%,則吸水濕潤時的透氣度過大或者干燥時的透氣度過小。
本發(fā)明的編織布帛中,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其低的絲條(2)的含有質(zhì)量比,在織成布帛的情況下優(yōu)選地為10∶90~70∶30,更優(yōu)選地為15∶85~50∶50,在編成布帛的情況下,優(yōu)選地為10∶90~60∶40,更優(yōu)選地為20∶80~50∶50。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一實施方式中,其具有編成組織、例如圓形編成組織,前述2種絲條(1)和(2)作為相互并絲的并絲線而使用。
圖1(圖1(A)和圖1(B))中,2種絲條(1)和(2)在干燥狀態(tài)下并絲。這時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1在機械的伸長(牽引)的狀態(tài)下和吸水伸長性低的絲條(2)2并絲,提供到編成工序中。編成工序后,若去除對干燥絲條(1)1給予的張力,則絲條(1)1收縮,但是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2實質(zhì)上不收縮。得到的編成構(gòu)造中絲條(1)1的平均長度A相對于絲條(2)2的平均長度B的比A/B控制在0.9以下,所以補絲長的絲條(2)2處于纏繞到絲條(1)1的周圍的狀態(tài),該并絲的表觀粗度增大。這時空隙3在編成布帛整表面積中占有的面積比、即空隙率比較低。若圖1(A)所示的干燥編成布帛處于吸水濕潤狀態(tài),則如圖1(B)所示,絲條(1)1吸水而自伸長,與之伴隨絲條(2)2也處于大致緊張的狀態(tài)并絲的表觀粗度變小,圖1(B)的吸水濕潤布帛的空隙率比圖1(A)的干燥布帛的空隙率也變大,提高透氣性。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其他的實施方式中,其具有織成組織、例如平紋組織,其經(jīng)線和緯線每個由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1和其低的絲條(2)2的并絲構(gòu)成。在作為經(jīng)線和緯線織成這樣的并絲時,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1在干燥狀態(tài)下施加機械的張力而伸長(牽引)的狀態(tài)下,并絲到干燥狀態(tài)的絲條(2)2,并提供到織成工序中。織成工序完成后,若去除前述張力,則絲條(1)1機械地收縮,絲條(2)2實際上不收縮。得到的織成構(gòu)造中絲條(1)1的平均長度A相對于絲條(2)2的平均長度B的比A/B控制在0.9以下,所以如圖2(A)所示,補絲長的絲條(2)2處于在補絲短的絲條(1)1的周圍卷縮的狀態(tài)下,并絲的表觀粗度增大。因此,得到的干燥狀態(tài)的織成布帛中的空隙率比較低。若吸水濕潤該織成布帛,則如圖2(B)所示,絲條(1)1吸水·自伸長,與之伴隨絲條(2)2也處于大致緊張的狀態(tài),所以濕潤布帛的空隙率比干燥布帛的空隙率也變高,提高透氣性。對于使用用于圖1和圖2所示的編織布帛的絲條(1)/絲條(2)并絲的織成方法和編成方法在后面進行說明。
利用下述的測定方法能夠求出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干燥狀態(tài)和濕潤狀態(tài)中的空隙率以及由于從干燥狀態(tài)變化到濕潤狀態(tài)的布帛的空隙率的變化率。
將供試編織布帛的試料在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5%的空氣環(huán)境中放置24小時,調(diào)制出多個干燥試料,又,將前述編織布帛的其他試料在溫度為20℃的水中浸泡5分鐘,從水中拉出,夾在1對濾紙之間,施加一分鐘490N/m2的壓力,將存在于試料內(nèi)纖維間的水除去,調(diào)制出多個濕潤試料,對于前述干燥試料和濕潤試料的每一個,利用光學顯微鏡放大20倍來觀察其表面,求出根據(jù)下述式求出的空隙率空隙率(%)=(絲條間的空隙的合計面積)/(觀察面積)×100的平均值,根據(jù)下述式空隙變化率(%)=[(濕潤試料的平均空隙率)-(干燥試料的平均空隙率)]/(干燥試料的平均空隙率)×100從前述濕潤試料的平均空隙率和干燥試料的平均空隙率,算出空隙變化率。優(yōu)選地前述測定試料數(shù)n為5~20。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干燥和濕潤狀態(tài)間的空隙變化率優(yōu)選地至少為10%,,優(yōu)選地為20%以上,更優(yōu)選地為50~200%。在空隙變化率小于10%時,編織布帛的吸水濕潤狀態(tài)中的透氣度不足。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平均透氣度以及干燥狀態(tài)和濕潤狀態(tài)間的透氣度變化率,利用下述測定方法能夠測定。
將供試編織布帛的試料在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5%的空氣環(huán)境中放置24小時,調(diào)制出多個干燥試料,又,將前述編織布帛的其他試料在溫度為20℃的水中浸泡5分鐘,將其從水中拉出,夾在1對濾紙之間,施加一分鐘490N/m2的壓力,將存在于試料內(nèi)纖維間的水除去,調(diào)制出多個濕潤試料,對于前述干燥試料和濕潤試料的每一個,依據(jù)JISL1096-1998、6.27.1、A法(滅滴靈型法)來測定其透氣度,算出干燥試料的平均透氣度和濕潤試料的平均透氣度,進而根據(jù)下述式透氣度變化率(%)=[(濕潤試料的平均透氣度)-(干燥試料的平均透氣度)]/(干燥試料的平均透氣度)×100算出透氣度變化率。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該透氣度變化率優(yōu)選地在30%以上,更優(yōu)選地為40%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地為50~300%。優(yōu)選地前述測定試料數(shù)n為5~20。
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干燥時,特別在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5%的氛圍氣中的透氣度(根據(jù)JISL1096-1998、6.27.A法(滅滴靈型法)測定)為50ml/cm2·sec以下,優(yōu)選地為5~48ml/cm2·sec。具有這樣的透氣度的干燥布帛在實用上能夠表示足夠的防風性。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在作為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而使用的纖維中,沒有格外的限制,但是優(yōu)選地例如從由包含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塊構(gòu)成的硬段和由聚乙二醇塊構(gòu)成的軟段的聚醚酯合成橡膠形成的聚醚酯纖維中選擇。
作為其他的絲條(1)用纖維,例示了在聚酯聚合物中將聚丙烯酸金屬鹽、聚丙烯酸及其共聚合體、聚甲基乙烯酸及其共聚合體、聚乙烯醇及其共聚合體、聚丙烯胺及其共聚合體、聚氧乙烯系聚合物等配合的聚酯組合物構(gòu)成的聚酯纖維,將5-磺酰異苯酸成分共聚合的聚酯纖維等。其中,作為所述的吸水自伸長彈性纖維,優(yōu)選地使用由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塊作為硬段和將聚乙二醇塊作為軟段的聚醚酯合成橡膠構(gòu)成的聚醚酯纖維。
上述的硬段用聚丁烯對苯二酸酯優(yōu)選地含有至少70摩爾百分數(shù)以上的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單位。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段的含有率更優(yōu)選地80摩爾百分數(shù)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地90摩爾百分數(shù)以上。硬段構(gòu)成聚合物用酸成分是含有對苯二酸作為主要成分的物質(zhì),但是也可以共聚合少量的其他的二羧酸,又,乙二醇成分是包含四亞甲基乙醇作為主要成分的物質(zhì),也可以含有其他的乙二醇成分作為共聚合成分。
作為用于硬段用聚合物的形成的對苯二酸以外的二羧酸,可以例舉例如萘二羧酸、間苯二甲酸、二苯基二羧酸、二苯基二乙醇二羧酸、β-羥基羥乙基安息香酸、p-羥基安息香酸、己二酸、癸二酸、1,4-環(huán)己烷二羧酸那樣的芳香族、脂肪族的二羧酸成分。進而,本發(fā)明的目的的實現(xiàn)在沒有實質(zhì)的損害的范圍內(nèi),作為共聚合成分可以使用偏二苯酸、苯四酸那樣的三官能度以上的聚碳素酸。
又,作為用于硬段用聚合物的形成的四亞甲基乙二醇以外的二元醇成分,可以例舉例如環(huán)丙烷乙二醇、乙烯乙二醇、環(huán)乙烷-1,4-二甲醇、新戊乙二醇那樣的脂肪族、脂環(huán)族、芳香族的二元醇化合物。進而,本發(fā)明的目的的實現(xiàn)在沒有實質(zhì)的損害的范圍內(nèi),作為共聚合成分可以使用甘油、三甲醇丙烷、季戊四醇那樣的三官能度以上的多元醇。
另一方面,軟段用聚氧乙烯乙二醇優(yōu)選地含有至少70摩爾百分數(shù)以上的氧乙烯乙二醇單位。氧乙烯乙二醇的含有量更優(yōu)選地80摩爾百分數(shù)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地90摩爾百分數(shù)以上。在實質(zhì)上不損害本發(fā)明的目的的范圍內(nèi),在氧乙烯乙二醇以外可以使丙烯乙二醇、四亞甲基乙二醇、甘油等共聚合。
軟段用聚氧乙烯乙二醇的數(shù)平均分子量優(yōu)選地為400~8000,其中更優(yōu)選地為1000~6000。
前述的聚醚酯合成橡膠例如,使包含對苯二酸二甲基、四亞甲基乙二醇以及聚氧乙烯乙二醇的原料在酯交換催化劑的存在下進行酯交換反應(yīng)形成二(ω-羥基丁基)對苯二酸酯單體和/或低聚物,之后,能夠通過將該單體或低聚物在縮聚催化劑和穩(wěn)定劑的存在下在高溫減壓下進行熔融縮聚來制造。
優(yōu)選地前述聚醚酯合成橡膠中的硬段/軟段的質(zhì)量比率為30/70~70/30。
若在這樣的絲條(1)用聚醚酯合成橡膠上共聚合有機磺酰酸金屬鹽,則能夠得到更好的吸水自伸長性能。
絲條(1)用聚醚酯纖維能夠通過將前述聚醚酯從通常的熔融拉絲孔熔融而壓出,以拉取速度300~1200m/分(優(yōu)選地400~980m/分)拉取,以卷取牽引率進而為該牽引速度的1.0~1.2(優(yōu)選地為1.0~1.1)卷取來制造。
在用于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線條的編織布帛的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中使用的纖維包含木棉、麻等的天然纖維或人造纖維、乙酸纖維等纖維素化學纖維、進而以聚乙烯對苯二酸酯和聚環(huán)丙烷對苯二酸酯為代表的聚酯、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烷等的合成纖維。其中優(yōu)選地使用通常(非彈性)的聚酯纖維。
在構(gòu)成用于本發(fā)明的編織布帛的絲條(1)和(2)的纖維中,根據(jù)需要含有消光劑(二氧化鈦)、微細孔形成劑(有機磺酰酸金屬鹽)、著色防治劑、熱穩(wěn)定劑、阻燃劑(三氧化二銻)、熒光增白劑、著色顏料、制電劑(磺酰酸金屬鹽)、吸濕劑(聚氧亞烷基乙二醇)、抗菌劑、其余的有機粒子的1種以上。
對構(gòu)成絲條(1)和(2)的纖維的方式?jīng)]有限定,可以是長纖維(多纖維絲)和短纖維中的某一種,但是為得到柔軟的手感優(yōu)選地使用長纖維。
對用于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絲條(1)和絲條(2)的方式?jīng)]有限定,可以是短纖維紡織線,也可以是多纖維絲絲條。對纖維的截面形狀也沒有限定,可以采用圓形、三角形、扁平形、十字形、六葉形、中空等以往的截面形狀。對絲條(1)和絲條(2)的每一個的總纖度、單纖維纖度、絲數(shù)也沒有特別的限定,但是優(yōu)選地從手感和生產(chǎn)性的角度總纖度30~300dtex,單纖維纖度0.1~10dtex、優(yōu)選地0.6~3dtex,絲數(shù)1~300根、優(yōu)選地在20~150根的范圍內(nèi)。
作為構(gòu)成本發(fā)明的編織布帛的絲條(1)相對于線條(2)的質(zhì)量比,為有效地得到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即濕潤時的空隙率的提高,優(yōu)選地在10∶90~60∶40的范圍內(nèi),更優(yōu)選地為20∶80~50∶50。
對相對于濕潤透氣性不提高的本發(fā)明的編織布帛的組織也沒有限定。例如,作為織成布帛的織組織例示了平紋組織、斜紋組織、緞紋組織等三原組織,變化組織、變化斜紋組織等變化組織,縱雙層織物、橫雙層織物等片雙層織物,縱絲絨等。編成布帛的種類可以是橫編織物,也可以是縱編織物。作為橫編織組織例示了優(yōu)選地平針組織、羅紋組織、雙羅紋針織組織、雙反面組織、集圈組織、浮線組織、單畦組織、花邊網(wǎng)眼組織、添絨組織等,作為縱編織組織例示了單梳櫛經(jīng)絨編織、單梳櫛經(jīng)緞編織、雙梳櫛經(jīng)絨編織、雙梳櫛經(jīng)絨-經(jīng)平編織、背面起絨編織、提花編織等。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其他實施方式中,2種絲條(1)以及絲條(2)的復合線或者并絲與絲條(2)、在前述編織布帛的織成組織的經(jīng)向以及緯向的至少1個方向上,或者在編成組織的縱向以及橫向的至少1個方向上,至少1根每次交互地配置。絲條(1)以及(2)的復合線或者并絲與絲條(2)在前述各方向上的配列根數(shù)比可以是1∶1,也可以是1∶(1~5)、2∶1、2∶(2~5)、3∶1、3∶(2~5)、(4~5)∶(1~5)等。
圖3(圖3(A)和圖3(B))所示的編成組織中,將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1以及其低的絲條(2)2在干燥狀態(tài)下在縱方向上一條每次交互地編成,形成圖3(A)所示的編成組織,若使其吸水濕潤,則絲條(1)1吸水·自伸長,形成圖3(B)所示的編成組織,得到的濕潤布帛的空隙率比干燥布帛的空隙率增大,由此,提高透氣性。
圖4(圖4(A)和圖4(B))所示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其他實施方式具有編成組織,其經(jīng)線方向和緯線方向的每一個上絲條(1)1和絲條(2)2、1根每次交互地配置。該編成工序中對干燥經(jīng)線和緯線施加的張力下,在絲條(1)1比絲條(2)2伸長量高的情況下,織成完成后,若去除張力,則由于絲條(1)1以比絲條(2)2高的收縮量收縮,所以布帛中的絲條(2)2的補絲比絲條(1)1的補絲變長,如圖4(A)所示的絲條(2)2被壓縮卷縮,絲條(2)的表觀粗度增大,布帛的空隙率變得比較小。若使該干燥布帛吸水濕潤,則由于絲條(1)1吸水,自伸長,所以與之伴隨絲條(2)也處在大致緊張的狀態(tài),布帛的空隙率增大,透氣性提高。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其低的絲條(2)可以形成混纖線、復合假捻卷縮加工線、合捻線、以及包覆線等復合線。
如前述,為使在織成布帛中在(例如圖1和圖2所示)絲條(1)和絲條(2)的補絲上產(chǎn)生差,例如使用下述的織成方法(1)、(2)和(3)。有補絲差的布帛的織成方法(1)作為絲條(1),使用前述伸長彈性高的聚醚酯纖維,將該聚醚酯纖維絲條(1)一邊牽引(伸長),一邊與絲條(2)并絲,并向同一個給線口給線,織成或者編成。此時,聚醚酯纖維絲條(1)的牽引率優(yōu)選地為10%以上,更優(yōu)選地為20~300%。伸長彈性絲條的牽引率能夠通過下述式算出。
牽引率(%)=[(絲條拉取速度)-(絲條供給速度)]/(絲條供給速度)×100聚醚聚酯纖維由于具有伸長彈性在織編成工序中,對聚醚酯纖維絲條(1)給予張力而彈性伸長,若在織編成后除去張力,則絲條(1)彈性收縮補絲減少。若在該編織成上并用其他絲條(2),則得到的編織布帛內(nèi)在絲條(1)和絲條(2)之間產(chǎn)生補絲差。
有補絲差的布帛的織成方法(2)在用絲條(1)和絲條(2)編織成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時,作為絲條(1),使用其沸水收縮率比絲條(2)的沸水收縮率大的絲條。包含這樣的絲條(1)和絲條(2)的編織布帛,若提供給通常的染色加工,則布帛內(nèi)的絲條(2)比絲條(1)更大地收縮能夠得到由具有補絲差的絲條(1)和絲條(2)構(gòu)成的布帛。
有補絲差的布帛的織成方法(3)在制作絲條(1)和絲條(2)的并絲時,僅將絲條(2)與過量進料的絲條(1)并上,對該并絲實施空氣混纖工序、捻線工序、或者包覆工序來調(diào)制復合線。該復合線中,在線條(1)和線條(2)之間有補絲差,線條(2)的補絲比線條(1)的補絲長。能夠得到有這樣的補絲差的并絲。用該并絲編織成所希望的布帛。
如圖5所示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10中,由于吸水濕潤自伸長的絲條(1)的含有率高的多個部分域11,可以在與其相比絲條(1)的含有率低的連續(xù)部分12中,相互離開形成島狀。用這樣的編織布帛制作的衣服在吸水濕潤時,作為主要的,不僅在部分域11上透氣性提高,在衣服向肌膚接觸的面上還產(chǎn)生凹凸差,與肌膚的接觸面積變小,所以能夠減少由于出汗產(chǎn)生的不快感。
如上述,絲條(1)的含有率高的部分域11形成島狀分布的編織布帛可以是單層組織以及二層以上的多層組織的一種。
圖6(圖6(A)、圖6(B))所示的編織布帛10是具有單層構(gòu)造的編織布帛,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的含有率高的部分域11島狀地分布形成在絲條(1)的含有率低的部分域12中。若使該布帛吸水濕潤,則部分域11內(nèi)的絲條(1)由于吸水自伸長,因此,部分域11的面積(或者容積)比其周圍的部分域12變大,因此,部分域11在布帛的某一面?zhèn)韧怀鲂纬赏共?。因此,在由圖6(A)的布帛調(diào)制的衣服被濕潤時,在衣服的一面(與肌膚接觸面)上形成多個凸部,肌膚和衣服背面的接觸面積減少,能夠減少由出汗的沾濕產(chǎn)生的不快感。
在圖7(圖7(A)、圖7(B))中,記載了具有二層構(gòu)造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編織布帛的截面。該布帛10由通過適當?shù)慕z條形成的表面層13和由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編織布帛形成的背面層14構(gòu)成,在背面層14上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的含有率高的部分域11形成島狀在絲條(1)的含有率低的部分域12中。圖7所示的布帛構(gòu)造中絲條(1)的含有率高的部分域11形成在背面層14的下面?zhèn)?,該部分域上表面?3和背面層14之間不粘著。圖7(A)、(B)所示的空間15表示該部分上背面層14中的部分域11不粘著到表面層13上。在該二層構(gòu)造布帛吸水·濕潤時,部分域11內(nèi)的絲條(1)吸水·自伸長,因此,如圖7(B)所示的部分域11外伸到背面層14的下面?zhèn)龋诓疾?0的背面?zhèn)刃纬啥鄠€凸部。該凸部的作用效果和圖6中記載的布帛的情況一樣,但是由于圖7的布帛中背面層14的部分域11不粘著到表面層13上,助長了部分域11向布帛背面層下側(cè)的突出。
對前述部分域11的每一個尺寸沒有限制,但是優(yōu)選地(3~15mm)×(3~15mm),優(yōu)選地部分域11的相互間隔在經(jīng)向(縱向)、緯向(橫向)都為2~15mm。
具有上述絲條(2)的含有率高、在濕潤時伸長的部分域11的布帛適用于在穿著時伴隨出汗的用途,例如運動服和內(nèi)衣用衣服。
形成在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編織組織中的山部和谷部的厚部和凹凸率、以及由于吸水濕潤凹凸率變化率能夠如下述那樣測定。
將供試編織布帛的試料在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5%的空氣中放置24小時,調(diào)制多個干燥試料,又,將前述編織布帛的其他試料在溫度為20℃的水中浸泡5分鐘,將其從水中拉出,夾在1對濾紙之間,施加一分鐘490N/m2的壓力,將存在于試料內(nèi)纖維間的水除去,調(diào)制多個濕潤試料,例如用超高精密凸起器變位計(KEYNECE社制,模型LC-2400)來測定形成于前述干燥試料以及濕潤試料的每一個的編織組織中的山部以及谷部的厚度,算出通過下述式表示的凹凸率凹凸率(%)=[(山部的厚度H1)-(谷部的厚度H2)]/(谷部的厚度H2)×100[其中,山部的厚度H1為面積1mm×1mm的山部的平均厚度,谷部的厚度H2為在徑向或者橫向上相互相鄰的2個山部的大致中央上的面積1mm×1mm的谷部的平均厚度],進而,算出通過下述式表示的凹凸率變化率凹凸率變化率=[(濕潤試料的凹凸率)-(干燥試料的凹凸率)]×100優(yōu)選地該凹凸率變化率至少為5%。優(yōu)選地前述測定試料的數(shù)目(n)為5~20。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特別如在圖5~7中記載的那樣吸水·自伸長率高的絲條(1)的含有率高且具有由于吸水濕潤形成凸部的島狀部分域的布帛中,優(yōu)選地上述凹凸率變化率為5%以上,更優(yōu)選地為7%以上,進而優(yōu)選地在7~100%。
對于具有絲條(1)的含有率高的部分域的編織布帛的實施方式進行下述說明。
實施方式(1)中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具有織成組織,前述織成組織中僅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的多條經(jīng)線群(W(1))、與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復合線或者并絲構(gòu)成的多條經(jīng)線群(W(1+2))交互配列,并且通過僅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的多條緯線群(F(1))、與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的復合線(1+2)構(gòu)成的多條緯線群(F(1+2))交叉,由此,由前述經(jīng)線群(W(1+2))與前述緯線群(F(1+2))的交叉形成的具有高吸水·自伸長性的多個部分域、在經(jīng)·緯兩方向上相互離開,形成島狀。
其他的實施方式(2)中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包含花筒側(cè)針織層和刻度盤側(cè)的針織層,具有從該二層的某一個粘著到另一個的雙層編成組織,前述的花筒側(cè)針織層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在前述刻度盤側(cè)的針織層上僅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的部分域、與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復合線構(gòu)成的部分域在橫向以及/或者縱向上交互地配置。
前述實施方式(1)與圖6(圖6(A)、圖6(B))記載的方式相應(yīng),前述的實施方式(2)與圖7(圖7(A)、圖7(B))記載的方式相當。
進而,其他的實施方式(3)中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具有花筒側(cè)針織層、刻度盤側(cè)的針織層、和在該中間上配置的針織層,具有從這些鄰接的2層中的某一個向其他一個粘著的三重編成組織,前述中間針織層僅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在前述花筒側(cè)針織層和刻度盤側(cè)的針織層的每一個上僅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部分域、與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復合線構(gòu)成的部分域在橫向以及/或者縱向上交互地配置。
在圖8中表示與前述實施方式(2)對應(yīng)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一例的編成組織。該編成組織中作為芯線包含伸長彈性聚醚酯多纖維絲,并使用在其周圍纏有由非彈性聚醚酯多纖維絲構(gòu)成的鞘線得到的復合線(包覆線)a(絲條(1)/絲條(2)復合包覆線)和非彈性聚醚酯多纖維絲絲條b。該組織中,給線口1~15中包覆線(a)與絲條(b)交互地給線,給線口16~24中只給線絲條b。給線口1~15中包覆線a用于刻度盤側(cè)針織,絲條b用于花筒側(cè)針織,給線口16~24中在刻度盤側(cè)針織和花筒側(cè)針織中使用絲條b,花筒側(cè)針織和刻度盤側(cè)針織從花筒側(cè)粘著。因此,得到的編成布帛中與給線口1~15對應(yīng)的部分域上在刻度盤側(cè)針織上吸水·自伸長性絲條(1)以比其他的部分域更高的含有率分布。
圖8中記載的記號的意思如下所述。
1~24給線口配列號C花筒側(cè)D刻度盤側(cè)a聚醚酯絲條(芯)/聚酯絲條(鞘)包覆線b聚酯絲條○刻度盤側(cè)針織×花筒側(cè)針織¥花筒側(cè)折縫對本發(fā)明的編織布帛可以實施染色加工和精加工。染色加工包含浸染加工和印花加工。精加工包含可以對布帛的單面實施或者對兩面實施防水加工、起絨加工、紫外線遮蔽加工、抗菌加工、消臭加工、防蟲加工、蓄光劑加工、再歸反射劑加工、陰離子發(fā)生劑加工等賦予各種機能的加工。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中,該編織布帛具有由前述2種絲條(1)和(2)構(gòu)成的編成組織,優(yōu)選地前述編成組織具有滿足下述式Co×We≥2000[其中,上述式中Co表示前述編成布帛的橫向2.54cm相對應(yīng)的橫向數(shù),We表示前述編成布帛的縱向2.54cm相對應(yīng)的縱向數(shù)]的密度。Co×We的值更優(yōu)選地為2000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地為4000~10000。
Co×We的值小于2000時,得到的編成布帛干燥時的透氣性不能充分減少,防風性不充分。但是若Co×We的值超過10000,則在濕潤時不能得到充分的透氣性。
對上述編成組成沒有限制,例如,作為經(jīng)編組織適宜地例示交組織、經(jīng)面緞紋組織、經(jīng)平組織、經(jīng)斜平組織、經(jīng)絨組織、經(jīng)絨編鏈組織等組織。作為圓型針織組織,適宜地例示平紋組織、集圈網(wǎng)眼組織、雙羅紋組織、圓型羅紋組織、雙羅紋空氣層組織、MilanoRib等組織。其中,在織品的防風性方面優(yōu)選地作為經(jīng)編組織使用交組織、經(jīng)面緞紋組織,作為圓型針織組織使用平紋組織、雙羅紋組織。另外,對織品的層數(shù)也沒有限制,可以是單層,也可以是2層以上的多層。
根據(jù)本發(fā)明制造編成布帛時,例如,制造經(jīng)織品時使用具有2枚以上的筘的經(jīng)編機,例如作為絲條(1)使用具有前述彈性的聚醚酯纖維,可以一邊牽引(延伸)該聚醚酯纖維一邊向后筘供給,另一方面向其他的筘供給絲條(2)編成經(jīng)織品。得到的織品中,聚醚酯纖維彈性回復(收縮)而使該線長變短,能夠形成與另一根絲條(2)的線長差。
根據(jù)本發(fā)明制造編成布帛時,前述Co的值優(yōu)選地為50以上,更優(yōu)選地為60~120,而且前述We的值優(yōu)選地為40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地為50~80。
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優(yōu)選地在該編織布帛具有由構(gòu)成其經(jīng)線和緯線的某一個的由至少1根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與至少一根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的復合線或并絲,和構(gòu)成前述經(jīng)線和緯線的另一個的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的織成組織時,且具有1800~2800的布面覆蓋系數(shù),更優(yōu)選地2300~2700。
前述布面覆蓋系數(shù)CF由下式表示。
CF=(DWp/1.1)1/2×MWp+(DWf/1.1)1/2×MWf[DWp表示經(jīng)線總纖度(dtex),MWp表示經(jīng)線織密度(根/3.79cm),DWf表示緯線總纖度(dtex),MWf表示緯線織密度(根/3.79cm。]
前述復合線或者并絲中,對所包含的、對應(yīng)于單一絲條的絲條(1)和(2)的數(shù)目沒有限制,可以分別為1根以上。
作為前述復合線的優(yōu)選的一例,可以舉出由位于其芯部的1根以上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位于前述芯部的周圍的鞘部的多根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的芯鞘型復合線或者包覆線。
作為復合線的制造方法,可以使用交錯空氣噴氣式加工、塔斯綸空氣加工、包覆加工、復合假捻卷縮加工等。其中,若使用通過用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作為芯線,使用在其周圍上卷付有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包覆加工的線,則可以形成明顯的芯鞘構(gòu)造,能夠?qū)秃暇€給予高的伸張性。
在圖9(圖9(A)、圖9(B))中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的一例,由經(jīng)線16和緯線17構(gòu)成的織成組織,上述經(jīng)線16由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形成,緯線17由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形成的芯線和由其低的絲條(2)形成的鞘線構(gòu)成的復合線形成。圖9(A)中示出的上述構(gòu)成干燥時的組織,若吸水濕潤,則由于構(gòu)成緯線17的復合線中的絲條(1)吸水自伸長,所以緯線17作為合體在經(jīng)線方向上伸長,由此經(jīng)線16干燥時的相互間隔L1增大成為L2,因此,織成組織的空隙率增大,透氣性提高。
可以制造使用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由于吸水使透氣性增大的各種衣服。
本發(fā)明的上述衣服可以是內(nèi)衣用衣服例如貼身內(nèi)衣、或者襯衫,可以是教練員等運動用衣服,也可以是或者針織套衫。
本發(fā)明的衣服其全部或者主要部分可以由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形成,又,從其腋部、側(cè)部、胸部、背部、以及肩部選出的至少1個部分可以由前述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形成。在這種情況下,衣服的大部分由由于濕潤透氣性不提高的編織布帛構(gòu)成,對應(yīng)于身體容易出汗的部位的部分,即圖10所示的衣服的左右腋部21、圖11所示的左右袖下部22、以及左右軀干側(cè)端部23、圖12所示的胸中心部24、圖13所示的背上中心部、以及圖14所示的左右肩部26的1處以上由本發(fā)明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形成。由這樣的本發(fā)明的編織布帛形成的部分的合計面積優(yōu)選地為500~10000cm2,該合計面積相對于衣服的總面積的比例優(yōu)選地在5~70%的范圍內(nèi),優(yōu)選地為10~60%。若該面積比例未滿5%,則衣服由于出汗等部分濕潤時,該濕潤部分的透氣度提高效果對衣服整體的透氣性帶來的效果過少,又,若其比70%高,則在濕潤的時候衣服整體的尺寸變化過大。
實施例通過下述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但是下述實施例并不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下述實施例中進行下述測定。
(1)編織布帛中的絲條干燥時以及濕潤時的長度(補絲)通過前述方法測定。
(2)絲條的自伸長率的測定通過前述方法測定。
(3)絲條的沸水收縮率通過JISL 1013-1998.7.15的方法測定。測定試驗片數(shù)n為3。
(4)編織布帛干燥時以及濕潤時的空隙率以及空隙變化率的測定通過前述方法測定。
(5)編織布帛干燥時以及濕潤時的透氣度以及透氣度變化率的測定通過前述方法測定。
(6)編織布帛干燥時以及濕潤時的凹部以及凸部的厚度、凹凸率、以及凹凸率變化率的測定通過前述方法測定。
實施例1將由作為硬段的49.8重量部的聚丁烯對苯二酸酯、作為軟段的數(shù)目平均分子量4000的50.2重量部的聚氧乙烯乙二醇構(gòu)成的聚醚酯和合成橡膠在230℃下熔解,通過單絲用拉絲孔以3.05g/分壓出。該聚合物通過2個導絲輥以705m/分引取,進而以750m/分(卷取牽引1.06)卷取,得到導紗器計數(shù)44dtex/1長絲的高彈性吸水自伸長性絲條(1)。該絲條(1)的吸水濕潤時的纖維軸方向的自伸長率為10%,沸水收縮率為8%。
另一方面,作為非自伸長絲條(2),沸水收縮率為10%,濕潤時的自伸長率為1%以下,使用通常的聚乙烯對苯二酸酯多長絲線(84dtex/24長絲)。
使用28周距的單圓型針織機,一邊使上述絲條(1)以牽引率50%牽引,與上述絲條(2)(不伸長)并絲向編機中供線,以47橫向/2.54cm、40縱向/2.54cm的編織密度編成平針組織的圓型針織布帛。對該圓型針織物實施染色以及精加工。得到的圓型計織布帛中,如圖1(A)所示形成利用絲條(1)和絲條(2)的圓型針織復合環(huán),補絲比A/B為0.7。又,得到的圓型針織布帛得空隙率干燥時15%,濕潤時23%,空隙變化率53%,其透氣度干燥時210/cm2·sec,濕潤時380/cm2·sec,透氣度變化率為81%。上述圓型針織布帛中確認了由于吸水濕潤,其空隙率增大,透氣性提高。
實施例2與在實施例1中使用的同樣的吸水自伸長性絲條(1)作為芯線,沸水收縮率為10%,且濕潤時的自伸長率為1%以下的聚乙烯對苯二酸酯多長絲絲條(2)(33dtex/12長絲)作為鞘線,制作芯線的牽引率30%(1.3倍),鞘線的包覆數(shù)350回/m(Z方向)的包覆線(復合線)a。將該包覆線和沸水收縮率為8%、濕潤時的自伸長率為1%以下的聚乙烯對苯二酸酯多長絲絲條b(84dtex/72長絲)提供給24回轉(zhuǎn)雙圓型針織機中,以38橫向/2.54cm、32縱向/2.54cm的編織密度,編成圖8所示的編成組織的編織布帛,該編成布帛提供給染色工序以及精加工工序。該編織布帛的補絲比A/B為0.8。
該編織布帛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狀如圖7(A)所示,表面層僅由非自伸長絲條(2)(聚乙烯對苯二酸酯多長絲線)b構(gòu)成,里面層中由包覆線a(由吸水自伸長絲條(1)和非自伸長絲條(2)構(gòu)成)構(gòu)成,吸水·自伸長性絲條(1)的含有率最高的部分,不粘著到表面層上。里面層僅由非自伸長性絲條(2)構(gòu)成的部分域的緯線方向的寬度大約為7mm,包含絲條(1)的部分域的緯線方向的寬度大約為7mm。
得到的編織布帛干燥時的空隙率為8%,透氣度為180ml/cm2·sec。該布帛吸水濕潤時,作為布帛整體在尺寸(長度、寬度)沒有變化,但是由含有絲條(2)的包覆線構(gòu)成的部分域,形成向里面?zhèn)韧怀龅耐共?。布帛濕潤時的空隙率為10%(空隙變化率25%),透氣度為240ml/cm2·sec(透氣度變化率33%)。
表1表示前述布帛干燥和濕潤試料中的凹部和凸部的厚度、和凸部率、以及凹凸變化率。
表[1]
實施例2的編成布帛確認了表示在濕潤時實用上充分的空隙率的增大、透氣度的提高、以及凹凸形成。
比較例1使用與在實施例1中使用的相同的、吸水自伸長性絲條(1)和非自伸長性絲條(1)(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長絲線),利用28周距單圓型針織機在不牽引的相同給線速度(相同編步)下,以40橫向/2.54cm、35縱向/2.54cm的編織密度編成平針組織的圓型針織布帛。順便染色加工該圓型針織布帛。得到的圓型針織布帛中,由絲條(1)和(2)形成復合環(huán),補絲比A/B為1.0。得到的圓型針織布帛的性能如下所述。
干燥時空隙率30%透氣度350ml/cm2·sec濕潤時作為布帛整體長度和寬度不變化。
空隙率25%、空氣變化率-17%透氣度250ml/cm2·sec、透氣度變化率-29%比較例1的編成布帛不表示在濕潤時實用上有效的空隙率的增大、透氣度的提高、凹凸形成。
比較例2與實施例2同樣,編成編成布帛并實施染色加工。但是代替絲條(1)/絲條(2)包覆線,使用將絲條(1)和絲條(2)以牽引率0%利用合捻機合捻得到的合捻線。得到的圓型針織布帛中合捻線中的絲條(1)和絲條(2)的補絲比A/B為1.0。得到的圓型針織布帛具有下述性能。
干燥時空隙率14%透氣度230ml/cm2·sec濕潤時布帛整體的長度和寬度不變化。
空隙率12%、空氣變化率-14%透氣度190ml/cm2·sec、透氣度變化率-17%比較例2的圓型針織布帛是沒有濕潤時的空隙率的增大、透氣度的提高以及凹凸的形成、實用上不滿足的布帛。
在表2中表示前述布帛干燥和濕潤試料中的凹部、和凸部的厚度、以及凹凸率。
表[2]
實施例3使用與在實施例1中記載的相同的吸水·自伸長性聚醚聚酯單絲絲條(1)(44dtex/1長絲)。
又,作為非自伸長性絲條(2)使用吸水自伸長率為1%以下的聚乙烯對苯二酸酯多長絲假捻卷縮加工絲條(56dtex/72長絲)將絲條(1)以100%牽引率一邊伸長一邊整經(jīng),通過滿穿地28回轉(zhuǎn)特里科經(jīng)編機的后筘,將絲條(2)不牽引整經(jīng),滿穿地通過前筘,以機上編織密度90橫向/2.54cm、28縱向/2.54cm制造交組織(由后10/12、前23/10編成)的經(jīng)編布帛,對其實施染色,精加工。得到的經(jīng)編布帛的編成密度為105橫向/2.54cm、58縱向/2.54cm,經(jīng)編布帛中的補絲比A/B為0.42。該經(jīng)編布帛具有下述性能。
干燥時透氣度35ml/cm2·sec濕潤時透氣度87ml/cm2·sec、透氣度變化率149%上述經(jīng)編布帛在干燥時表示好的防風性(低透氣性),在濕潤時表示高的透氣性。
實施例4使用與實施例3同樣的吸水自伸長性絲條(1)和非自伸長性絲條(2)。
將絲條(1)以牽引率150%一邊牽引,一邊與絲條(2)(不牽引)一起供給到28周距單圓型針織機中,以機上編成密度92橫向/2.54cm、46縱向/2.54cm,編成平針組織的圓型針織布帛,對其實施染色,精加工。得到的圓型針織布帛的編成密度為106橫向/2.54cm、60縱向/2.54cm,該圓型針織布帛中的補絲比A/B為0.54。該圓型針織布帛的透氣性如下所述。
干燥時透氣度45ml/cm2·sec濕潤時透氣度92ml/cm2·sec、透氣度變化率104%得到的圓型針織布帛在干燥時表示良好的防風性(低透氣性),在濕潤時表示高的透氣性。
比較例3與實施例3同樣制作經(jīng)編布帛。但是。對絲條(1)不加牽引,與絲條(2)一起提供到36周距單圓型針織機中,制作機上編成密度74橫向/2.54cm、61縱向/2.54cm的雙羅紋編組織的圓型針織布帛,對其實施染色,精加工。
得到的圓型針織布帛的編成密度為78橫向/2.54cm、75縱向/2.54cm,布帛的絲條(1)和絲條(2)的補絲比A/B為0.98。該圓型針織布帛的透氣性如下所述。
干燥時透氣度46ml/cm2·sec濕潤時透氣度31ml/cm2·sec透氣度變化率-33%上述的圓型針織布帛在干燥時表示良好的防風性(低透氣性),但是濕潤時的透氣性低的不滿足的布帛。
實施例5使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吸水·自伸長性聚醚聚酯單絲絲條(1)(44dtex/1長絲)。但是其吸水自伸長率為25%,沸水收縮率為20%。
又,作為非自伸長性絲條(2a)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假捻卷縮加工絲條(56dtex/144長絲,沸水收縮率10%,吸水自伸長率1%以下)。
將絲條(1)和絲條(2a)提供到包覆線制造機中,絲條(1)作為芯線,絲條(2)作為鞘色,以相對于絲條(1)的牽引率300%,絲條(2)的包覆數(shù)1000回/m(S方向)制作伸縮彈性復合線(包覆線)(80dtex/144長絲)。該復合線內(nèi)的絲條(1)相對于絲條(2a)的補絲比A/B為0.29。
使用上述復合線作為緯線,作為經(jīng)線使用非自伸長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長絲假捻卷縮加工絲條(2b)(吸水自伸長率1%以下,84dtex/72長絲)。
將由上述絲條(2b)形成的經(jīng)線和由復合絲條(絲條(1)+(2a))形成的緯線以經(jīng)線密度130根/3.79cm,緯線密度126根/3.79cm織制平紋組織,對得到的布帛實施染色精加工。得到的織成布帛的布面覆蓋系數(shù)CF為2400,透氣性如下所述。
干燥時透氣度3.8ml/cm2·sec濕潤時透氣度11.0ml/cm2·sec透氣度變化率189%上述平紋組織布帛在濕潤時表示該高的透氣度,是實用上能夠滿足的布帛。
實施例6使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吸水自伸長性絲條(1)和非自伸長性絲條(2),與實施例1同樣的制造圓型針織組織。
另外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多長絲假捻卷縮加工線(56dtex/72長絲,吸水自伸長率1%以下)提供到28周距雙圓型針織機中,編成密度45橫向/2.54cm、41縱向/2.54cm的雙羅紋編組織的圓型針織布帛,對其實施染色,精加工。若該圓型針織布帛干燥時,則與濕潤時之間的透氣度變化率未滿5%。裁斷縫制該圓型針織布帛,制作半袖襯衫。
剪切除去該半袖襯衫的左右兩腋部(圖10的腋部21),利用前述含有絲條(1)和絲條(2)的圓型針織布帛補填縫制前述剪切部分。利用該含有絲條(1),(2)的圓型針織布帛的合計補填面積1050cm2,相對于半袖襯衫的總面積的面積比率為10%。將該半袖襯衫提供到穿著試驗中,穿著者跑步而出汗時,左右腋部的通風性好,使用感舒適。實質(zhì)上不承認由于出汗?jié)駶櫟陌胄湟r衫的尺寸變化。
為了比較,對于沒有剪切除去左右兩腋部的半袖襯衫,進行與上述同樣的穿著試驗,由于出汗左右腋部濕潤時,由于通風性不好,穿著感不好。
產(chǎn)業(yè)上的利用可能性本發(fā)明的由于濕潤透氣性增大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不拘泥于由于濕潤尺寸變化比較小,透氣性提高,衣服用布帛特別是作為內(nèi)衣用和運動服用布帛,是有用的。又,本發(fā)明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由于不需要使用高價的共軛纖維或特殊加工線,具有好的實用性。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是包含吸水·自伸長性上相互不同的2種絲條的編織布帛,其特征在于使前述編織布帛在具有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5%的氛圍氣中尺寸穩(wěn)定化,并以經(jīng)線或縱向方向為30cm以及緯線或橫向方向為30cm的尺寸采取的試驗片中,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滿足用下述式表示的必要條件,并且因濕潤而透氣性增大,A/B≤0.9 (1)式(1)中,A表示從前述編織布帛試驗片采取的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的平均長度,B表示從前述編織布帛試驗片采取的、并且以與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相同的方向配置的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平均長度,前述各絲條的長度在該絲條是表示200%以下的斷裂伸度的非彈性絲條時,在1.76mN/dtex的荷重下被測定,在該絲條是表示比200%高的斷裂伸度的彈性絲條時,在0.0088mN/dtex的荷重下被測定。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對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上相互不同的2種絲條(1)和絲條(2)的每一個進行下述吸水·自伸長率的測定,即在邊框周長為1.125m的絲絞框上一邊施加荷重0.88mN/dtex,一邊將前述絲條的每一個卷上,形成圈數(shù)為10的絲絞,從前述絲絞框上取下該絲絞線,在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5%的空氣環(huán)境中放置24小時而干燥,對于該干燥的絲絞線,在其是具有200%以下的斷裂伸度的非彈性線時,對其施加1.76mN/dtex的荷重,又,在其是具有比200%高的斷裂伸度的彈性線時,施加0.0088mN/dtex的荷重,來測定該干燥線長(Ld,mm),將該絲絞線在溫度為20℃的水中浸泡5分鐘后,從水中拉出,對于該濕潤絲絞線,與該斷裂伸度相對應(yīng)施加和前述同樣的荷重,來測定該濕潤線長(Lw,mm),在由下述式絲條的自延伸率(%)=(Lw-Ld)/(Ld)×100測定各絲條的自延伸率時,前述2種絲條中的一個絲條(1)是表示+5%以上的平均自延伸率的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另一個絲條(2)是表示小于+5%的平均自延伸率的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前述絲條(1)的吸水·自伸長率(E(1))和前述絲條(2)的自伸長率(E(2))的差(E(1)-E(2))在5~40%的范圍內(nèi)。
4.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前述編織布帛具有編成組織,將前述2種絲條(1)和(2)并絲,在前述編成組織中形成復合線環(huán)。
5.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前述編織布帛具有編成組織,將前述2種絲條(1)和(2)并絲,構(gòu)成前述織成組織的經(jīng)線和緯線的至少一個。
6.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前述2種絲條(1)和(2)的復合線或并絲,和絲條(2)在前述編織布帛的織成組織的經(jīng)向以及緯向的至少1個方向上,或者在編成組織的縱向方向以及橫向方向至少1個方向上,至少一根每次交互的配置。
7.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前述2種絲條(1)和(2)的每一個至少一根相互合絲構(gòu)成復合絲條。
8.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構(gòu)成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的纖維從由包含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塊構(gòu)成的硬段和由聚乙二醇塊構(gòu)成的軟段的聚醚酯合成橡膠形成的聚醚酯纖維中選擇。
9.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構(gòu)成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纖維從聚酯纖維中選擇。
10.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將前述編織布帛的試料在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5%的空氣環(huán)境中放置24小時,調(diào)制出多個干燥試料,又,將前述編織布帛的其他試料在溫度為20℃的水中浸泡5分鐘,從水中拉出,夾在1對濾紙之間,施加一分鐘490N/m2的壓力,將存在于試料內(nèi)纖維間的水除去,調(diào)制出多個濕潤試料,對于前述干燥試料和濕潤試料的每一個,利用光學顯微鏡放大20倍來觀察其表面,求出根據(jù)下述式求出的空隙率空隙率(%)=(絲條間的空隙的合計面積)/(觀察面積)×100的平均值,根據(jù)下述式空隙變化率(%)=[(濕潤試料的平均空隙率)-(干燥試料的平均空隙率)]/(干燥試料的平均空隙率)×100從前述濕潤試料的平均空隙率和干燥試料的平均空隙率算出空隙變化率(%)時,前述空隙變化率至少為10%。
11.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將前述編織布帛的試料在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5%的空氣環(huán)境中放置24小時,調(diào)制出多個干燥試料,又,將前述編織布帛的其他試料在溫度為20℃的水中浸泡5分鐘,將其從水中拉出,夾在1對濾紙之間,施加一分鐘490N/m2的壓力,將存在于試料內(nèi)纖維間的水除去,調(diào)制出多個濕潤試料,對于前述干燥試料和濕潤試料的每一個,依據(jù)JISL 1096-1998、6.27.1、A法(滅滴靈型法)來測定其透氣度,算出干燥試料的平均透氣度和濕潤試料的平均透氣度,進而根據(jù)下述式透氣度變化率(%)=[(濕潤試料的平均透氣度)-(干燥試料的平均透氣度)]/(干燥試料的平均透氣度)×100算出透氣度變化率時,該透氣度變化率在30%以上。
12.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將前述編織布帛的試料在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5%的空氣中放置24小時,調(diào)制出多個干燥試料,又,將前述編織布帛的其他試料在溫度為20℃的水中浸泡5分鐘,將其從水中拉出,夾在1對濾紙之間,施加一分鐘490N/m2的壓力,將存在于試料內(nèi)纖維間的水除去,調(diào)制出多個濕潤試料,測定在形成于前述干燥試料以及濕潤試料的每一個的編織組織中的山部(H1)以及谷部(H2)的厚度,算出通過下述式表示的凹凸率凹凸率(%)=[(山部的厚度H1)-(谷部的厚度H2)]/(谷部的厚度H2)×100其中,山部的厚度H1為面積1mm×1mm的山部的平均厚度,谷部的厚度H2為在徑向或者橫向上相互相鄰的2個山部的大致中央上的面積1mm×1mm的谷部的平均厚度,進而,算出通過下述式表示的凹凸率變化率凹凸率變化率=[(濕潤試料的凹凸率)-(干燥試料的凹凸率)]×100時,該凹凸率變化率至少為5%。
13.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前述編織布帛具有織成組織,前述織成組織中僅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的多條經(jīng)線群(W(1))、與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復合線或者并絲構(gòu)成的多條經(jīng)線群(W(1+2))交互配列,并且通過僅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的多條緯線群(F(1))、與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的復合線(1+2)構(gòu)成的多條緯線群(F(1+2))交叉,由此,由前述經(jīng)線群(W(1+2))與前述緯線群(F(1+2))的交叉形成的具有高吸水·自伸長性的多個部分域在經(jīng)·緯兩方向上相互離開,形成島狀。
14.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前述編織布帛包含花筒側(cè)針織層和刻度盤側(cè)的針織層,具有從該二層的某一個粘著到另一個的雙層編成組織,前述的花筒側(cè)針織層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在前述刻度盤側(cè)的針織層上僅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部分域、與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復合線構(gòu)成的部分域在橫向以及/或者縱向上交互地配置。
15.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前述編織布帛具有花筒側(cè)針織層、刻度盤側(cè)的針織層、和在該中間上配置的針織層,具有從這些鄰接的2層中的某一個向其他一個粘著的三重編成組織,前述中間針織層僅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在前述花筒側(cè)針織層和刻度盤側(cè)的針織層的每一個上僅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構(gòu)成部分域、與由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和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復合線構(gòu)成的部分域在橫向以及/或者縱向上交互地配置。
16.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前述編織布帛具有由前述2種絲條(1)和(2)構(gòu)成的編成組織,前述編成組織具有滿足下述式的密度,Co×We≥2000上述式中,Co表示前述編成布帛的橫向2.54cm相對應(yīng)的橫向數(shù),We表示前述編成布帛的縱向2.54cm相對應(yīng)的縱向數(shù)。
17.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前述編織布帛的單面通過起毛加工而起毛。
18.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前述編織布帛在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65%的空氣中用于利用JIS L 1096-1998、6.27、A法(滅滴靈型法)的透氣度測定時,表示50ml/cm2·sec以下的透氣度。
19.如權(quán)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前述編織布帛具有由構(gòu)成其經(jīng)線和緯線的某一個的由至少1根前述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與至少一根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構(gòu)成的復合線或并絲,和構(gòu)成前述經(jīng)線和緯線的另一個的前述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構(gòu)成的織成組織,且具有1800~2800的布面覆蓋系數(shù)。
20.如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前述復合線由位于其芯部的1根以上的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和位于前述芯部的周圍的鞘部的多根吸水·自伸長性低的絲條構(gòu)成。
21.一種因吸水而透氣度增大的衣服,其包含如權(quán)利要求1~20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
22.如權(quán)利要求21所述的衣服,從前述衣服的腋部、側(cè)部、胸部、背部、以及肩部選出至少1個部分由前述含有兩個不同種類絲條的編織布帛形成。
23.如權(quán)利要求21所述的衣服,前述衣服是從內(nèi)衣用衣服中選擇的。
24.如權(quán)利要求21所述的衣服,前述衣服是從運動用衣服中選擇的。
全文摘要
由在吸水·自伸長性上相互不同的2種絲條構(gòu)成且由于濕潤透氣性提高的編織布帛的構(gòu)造為,在該布帛中包含的吸水·自伸長性高的絲條(1)的平均長度A和與其在同一方向上配置,比前述絲條(1)自伸長性低的絲條(2)的平均長度B的比A/B在0.9以下。
文檔編號D02G3/04GK1756864SQ20048000586
公開日2006年4月5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1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3年6月23日
發(fā)明者安井聰, 溝端齊治, 山口尊志, 田中謙吾 申請人:帝人纖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