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充氣游樂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用于氣承式膜結構的緩沖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氣承式膜結構是直接用單層薄膜(加網PVC膜材)作為屋面和外墻,將充氣結構周邊錨固在圈梁或地梁上,充氣后形成圓筒狀、球狀或其他形狀的建筑物。為了方便使用,現(xiàn)有的氣承式膜結構上需安裝多個膜配套組件(如出入門、旋轉門、物流通道等),其膜配套組件也便于拆卸;但是現(xiàn)有氣承式膜結構與連接組件的連接處存在連接位置應力集中和緩沖結構易損壞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用于氣承式膜結構的緩沖連接結構,用于解決現(xiàn)有氣承式膜結構與膜配套組件的連接處存在連接位置應力集中和緩沖結構易損壞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可用于氣承式膜結構的緩沖連接結構,包括繩套、錨固繩、錨固點、緩沖氣包和密封布;氣承式膜結構上開設有用于連接膜配套組件的缺口,繩套固定在缺口邊緣,錨固繩穿設在繩套內用于穩(wěn)定缺口的形狀,地面或膜配套組件上還設置有用于固定錨固繩的錨固點;緩沖氣包的形狀與缺口的形狀相匹配,緩沖氣包鑲嵌在缺口邊緣且緩沖氣包與缺口邊緣密封連接;緩沖氣包與膜配套組件之間還設置有密封布,且緩沖氣包和膜配套組件均與密封布密封連接。
還包括單層布,所述的單層布邊緣設置有魔術貼,密封布與緩沖氣包連接的位置處也設置有對應的魔術貼。
所述的錨固繩采用鋼絲繩。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與傳統(tǒng)的緩沖連接相比,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可用于氣承式膜結構的緩沖連接結構設置了緩沖氣包,當氣承式膜結構的膜面受壓擺動時,緩沖氣包向膜內或膜外擠壓或拉伸,防止缺口位置的應力過于集中;同時,錨固繩設置在缺口邊緣處,能夠穩(wěn)定缺口的形狀,膜面受力可通過錨固繩傳遞到錨固點上,防止緩沖結構損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可用于氣承式膜結構的緩沖連接結構構,包括繩套6、錨固繩5、錨固點4、緩沖氣包2和密封布3;氣承式膜結構1上開設有用于連接膜配套組件7的缺口,缺口位置可以開設在氣承式膜結構1的底部,也可以開設在氣承式膜結構1的上部;所述膜配套組件7可以為方形出入門、物流通道等;繩套6固定在缺口邊緣,且繩套6與缺口邊緣密封連接,錨固繩5穿設在繩套6內用于穩(wěn)定缺口的形狀,錨固繩5采用鋼絲繩,鋼絲繩受力形變后既能夠保持形變狀態(tài),又具有足夠的韌性,能夠保證缺口形狀的穩(wěn)定性;地面或膜配套組件7上設置有用于固定錨固繩5的錨固點4,優(yōu)選方案為:膜配套組件7的重量足夠,錨固點4設置在膜配套組件7上,這樣做不僅能夠保證錨固繩5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還能夠避免從地面上拆卸錨固點4的不便,便于氣承式膜結構1的拆卸和移動;緩沖氣包2的形狀與缺口的形狀相匹配,緩沖氣包2鑲嵌在缺口邊緣且緩沖氣包2與缺口邊緣密封連接,緩沖氣包2采用PVC材料一體制作成型,內部為充氣空腔且無任何連接結構;緩沖氣包2與膜配套組件之間還設置有密封布3,且緩沖氣包2和膜配套組件7均與密封布3密封連接;優(yōu)選方案為:密封布3采用壓條錨固在膜配套組件7上,密封布3包裹在膜配套組件7外側,由于膜內壓力作用,密封布3緊密貼合在膜配套組件7表面。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可用于氣承式膜結構的緩沖連接結構構還包括單層布,所述的單層布邊緣設置有魔術貼,密封布3與緩沖氣包2連接的位置處也設置有對應的魔術貼;當膜配套組件拆卸后,可將單層布粘貼在密封布3上以封閉膜面缺口,防止氣承式膜結構1內部的氣體大量外泄,保證氣承式膜結構1內部氣壓的穩(wěn)定。
下面將使用兩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如圖2所示:缺口位置開設在氣承式膜結構1的底部,缺口的形狀為倒U型,膜配套組件采用方形出入門。
繩套6沿倒U型缺口的設置,錨固繩5穿過繩套6,錨固繩5兩端與固定設置在地面上對應位置處的錨固點4連接,以保證缺口形狀的穩(wěn)定性,同時錨固繩5和繩套6也可以傳遞氣承式膜結構1膜面應力,避免緩沖結構損壞。緩沖氣包2采用倒U型緩沖氣包2,緩沖氣包2鑲嵌在缺口邊緣且緩沖氣包2與缺口邊緣密封連接,緩沖氣包2與膜配套組件之間還設置有密封布3,且緩沖氣包2和膜配套組件均與密封布3密封連接;密封布3與緩沖氣包2的接縫處留有布邊,布邊上設置有用于粘貼單層布的魔術貼。
實施例2:如圖3所示:缺口位置開設在氣承式膜結構1的上部,缺口的形狀為圓形,膜配套組件采用物流通道,具體采用架設在缺口處的物流傳送帶。
繩套6沿圓形缺口的邊緣設置,繩套6內包裹有錨固繩5;緩沖氣包2為圓環(huán)形緩沖氣包2,圓環(huán)形緩沖氣包2鑲嵌在圓形缺口內且與圓形缺口密封連接;膜配套組件與緩沖氣包2之間設置有密封布3,緩沖氣包2和膜配套組件均與密封布3密封連接,進一步防止緩沖氣包2與氣承式膜結構之間的接縫處漏氣。
與傳統(tǒng)的緩沖連接相比,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可用于氣承式膜結構的緩沖連接結構構設置了緩沖氣包2,當氣承式膜結構1的膜面受壓擺動時,緩沖氣包2向膜內或膜外擠壓或拉伸,防止缺口位置的應力過于集中;同時,錨固繩5設置在缺口邊緣處,能夠穩(wěn)定缺口的形狀,膜面受力可通過錨固繩5傳遞,防止緩沖結構損壞。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