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訓練腹肌的裝置及方法
專利說明腹部肌群的訓練包括這些肌肉的正確激活,同時逐步彎曲脊柱,優(yōu)選地克服受控 的反力以使這些肌肉能夠受控負載。已知僅有幾種用于訓練腹肌的裝置,其沿身體上部的 恰當?shù)膹澢窂絹砬‘數(shù)匾龑褂谜叩纳眢w。這幾種裝置中的大多數(shù)裝置計劃將使用者自 身的重量用作反力。這幾種裝置中沒有一種裝置旨在于直立位置或就座位置進行操作。因 此,當于躺下位置使用大多數(shù)的已知裝置時,使用者不得不克服諸如使用者自身體重之類 的相當強的反力。然而對于多數(shù)使用者而言,這是一種不可能被克服的限制,因此-這種使 用者實際上無法使用這幾種已知的裝置。此外,于直立位置在沒有克服彎曲身體的反力的 情況下來訓練腹肌幾乎是無效的。因為當身體向下彎曲時,所需施加的力基本上為零乃至 是負的。如果使用本領域已知的訓練裝置,將不會引導使用者的身體表現(xiàn)出如脊柱所需的 那樣的適當?shù)膹澢壽E。
發(fā)明內容
公開了一種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置及方法,其中,使用者可以于直立位置適當?shù)赜柧?他的腹肌,由此使用者不會被迫克服大于訓練實際所需的初始反力,如利用用于在躺下位 置訓練的裝置或在進行仰臥起坐鍛煉時的情況一樣。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公開了一種 裝置和方法,其中,帶有特殊機械樞轉系統(tǒng)的裝置可接收使用者的手臂,這種裝置和方法能 夠提供可控的反力并能夠引導使用者的身體以適當?shù)姆绞綇澢?,從而在將訓練力施加在裝 置上的同時,使脊柱適當?shù)貜澢⑶沂垢辜〉玫竭m當?shù)赜柧?。此外,根?jù)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 方式,公開了一種裝置和方法,其中,具有特種彈簧或一組彈簧的系統(tǒng)可被例如使用者的手 臂握住,該裝置和方法能夠提供可控的反力并且能夠引導使用者的身體在適當且健康的軌 跡中彎曲,從而在將訓練力施加在裝置上的同時,使脊柱適當?shù)貜澢⑶沂垢辜〉玫竭m當 的訓練。
作為本發(fā)明的主題在說明書的結束部分中得到特別指出并得到明確主張。然而, 當結合附圖進行研讀時,本發(fā)明的構造和操作方法連同其目的、特征以及優(yōu)點均可通過參 考下文的詳細描述而得到更好地理解,其中圖1是分別在直立位置中和在彎曲位置中使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用于訓 練腹肌的裝置時所表現(xiàn)出的預期軌跡的示意圖;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訓練裝置的示意圖;圖3A、3C及3D是分別示出為持握組件處于30°、60°及90°的角度中的根據(jù)本 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訓練裝置的示意圖,而圖3B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樞轉組件的細 節(jié)示意圖;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用于腹肌的訓練裝置的示意圖;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訓練裝置的示意圖6是分別在直立位置中和在彎曲位置中使用圖5中所示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用于訓練腹肌的裝置時所表現(xiàn)出的預期軌跡的示意圖;圖7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訓練裝置的示意圖;圖8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訓練裝置的示意圖;圖9示出了用于使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訓練裝置的方法的流程圖。將會理解的是,出于簡化說明和說明的清晰性的目的,圖中示出的元件無需按比 例繪制。例如,出于清晰的目的,可相對于其它元件來夸大一些元件的尺寸。另外,在認為 適當?shù)那闆r下,附圖標記可在視圖之間重復以指示相應的或類似的元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文的詳細描述中,闡述了許多具體的細節(jié)以便詳盡地理解本發(fā)明。然而,本領 域技術人員將會理解到的是,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jié)的情況下也可實施本發(fā)明。在其它的示 例中,并未詳細描述公知的方法、步驟、以及部件以免難于理解本發(fā)明。參見圖1,其是分別在直立位置中和在彎曲位置中使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 用于訓練腹肌的裝置時所表現(xiàn)出的預期軌跡的示意圖。圖1描述了示例性的骨架100,在 這里其用于呈現(xiàn)預期軌跡或由身體100的頭頂所畫出的軌跡所呈現(xiàn)的人體100的彎曲曲線 104的差異。軌跡104不同于例如軌跡106,該軌跡106基本上是圓的一部分,在通過諸如 現(xiàn)有技術中已知的裝置之類的樞轉點靠近骨盆102的裝置來訓練腹肌時由身體所表現(xiàn)出。參見圖2,其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訓練裝置200的示意圖。裝置200可包 括安裝協(xié)調單元204、機械樞轉組件206以及持握組件208。裝置200可安裝在基本上豎直 的諸如壁或梁之類的支撐件202上。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協(xié)調單元204可以是簡 易安裝板以將組件206與持握組件208連接至壁。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方式,協(xié)調單元 204可被構建為使得能夠將組件206和持握組件208能夠被設置于位于地板上方的預期高 度處,以適合使用者的身材資料。例如可通過允許將組件206在動態(tài)運動范圍內于任意期 望點處鎖定在協(xié)調單元204上的裝備有預先設定的鎖定位置及鎖定機構(未示出)的豎 直滑軌或帶有鎖定機構的自由運行的軌道,將組件206連接到協(xié)調單元204上。組件206 可包括專門設計的樞轉機構,其在這種迫使脊柱的下部適當彎曲的路徑中,將持握組件208 從例如它們的最上部位置(基本上豎直的位置)引導至較低的位置,從而導致脊柱中的彎 曲點隨著彎曲角度的增加而從較低的脊柱部分逐漸移動至脊柱的上部。持握組件208可 提供易于使用的設計。當例如通過使用者的手將訓練力施加于持握組件208的遠端點209 時,持握組件208的運動以持握組件208A、208B、208C和208D的虛線圖像表示,而實線208 表示持握組件208在處于特定時間點處的瞬時位置。裝置200還可包括反力單元210 (由 單頭弧形箭頭示意性地表示)。反力單元210可基于在持握組件208被迫向下時必須延伸 的簡易彈簧,或基于被修改為在持握組件208的動態(tài)操作范圍中提供作為使用者所施加的 力、運動速度的變化率、使用者的重量等.· ·的函數(shù)的力的預期分布的氣動/液壓致動器 (諸如活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而易見的是,上述給定的用于反力單元210的實 施方式的示例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可控反力單元的多種其它的構造均可以是適合的。應當強調的是,可以多種方式實現(xiàn)組件206,但是,在其所有不同的實施方式中,它 被構建為確保在使用者將他的手臂放在持握組件208上并將它們抵抗反力單元210而向下推時,確保持握組件208相對于使用者的背部傾斜所倚靠的協(xié)調單元204的運動導致脊柱 以預期的方式沿彎曲路徑逐漸彎曲,從而確保腹肌得到適當?shù)腻憻挕,F(xiàn)在參見圖3A、3C和3D和圖3B,圖3A、3C和3D分別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 訓練裝置300在持握組件308的傾角為30°、60°及90°時的示意圖,而圖3B是根據(jù)本發(fā) 明的實施方式的樞轉組件306的細節(jié)示意圖。裝置300可包括協(xié)調板304、樞轉組件306、 裝置持握組件308以及反力單元310?,F(xiàn)參見圖3B,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組件306可 包括背部306A、短接合部分306B和長接合部分306D,該背部306A于每個接合部分的第一 端處連接至短接合部分306B和長接合部分306D。 短接合部分306B和長接合部分306D還 在它們的第二端處連接至持握組件連接接合件306C,如圖所示。如從圖3B中可清楚地看 到的那樣,接合件部分306C的上下移動也包括當接合件部分306C指向上時的接合件部分 306C朝向背部306A的平穩(wěn)移動以及當接合件部分306C水平指向(如圖3B中所示)時的 接合件部分306C遠離背部306A的平穩(wěn)運動,并且之后,隨著接合件部分306C轉為向下指 向,它朝背部306A向后移動。圖3C及3D分別呈現(xiàn)出持握組件308處于60°及90°位置 時的裝置300。現(xiàn)參見圖4,其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帶有持握組件的用于腹肌的訓練裝置 400的示意圖。裝置400可包括背部協(xié)調板402、樞轉組件406和持握組件408,該背部協(xié)調 板402能夠安裝在支撐壁或梁404上,樞轉組件406安裝在協(xié)調板402上,該持握組件408 連接于樞轉組件406以提供上下的樞轉移動。裝置400還可包括反力單元410以便為使用 者提供反力。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組件406可包括附連于協(xié)調板402的第一嵌齒部分 406A以及適于在第一嵌齒部分406A上以可接合的方式滾動的第二嵌齒部分406C。第一嵌 齒部分406A以及第二嵌齒部分406C可通過連桿406B可移動地彼此緊固。持握組件408 可固定附連于第二嵌齒部分406C,并且當該第二嵌齒部分406C在第一嵌齒部分406A上滾 動時,可與該第二嵌齒部分406C —起移動和轉動。將會注意到的是,圖2、圖3A-3D以及圖4的持握組件的具體運動路徑可以是作為 個體適于符合使用者的外形尺寸或使用者的生理需要。例如,接合部分306B和306D的實 際尺寸以及所包含的樞轉連接306E之間的距離可根據(jù)具體使用者的需要進行改變,以控 制持握組件308的實際運動路徑。同樣,可改變圖4的嵌齒部分406A及406C的半徑,來控 制持握組件408的實際運動路徑以適合具體使用者的需要。同樣將會注意到的是,由反力單元310、410施加的力可以是可調節(jié)的以能夠滿足 使用者的訓練需要。此外,由反力單元310、410施加的力的性質也可被控制成提供相對于 手臂的運動量、相對于手臂的運動速度等的若干力的分布中的一種力的分布?,F(xiàn)參見圖5,其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外的實施方式的訓練裝置500的示意圖。裝置500可包括基座502,支撐空心柱504基本上垂直地附連于該基座502。插入 件506可被制成緊密地裝配到柱504的內部尺寸中并且使插入件506能夠在柱504的內部 容易地移動。柱504可至少于其面510中的一個處并且優(yōu)選地也在相應的相對面(未示 出)處具有一個或多個孔508??稍诓迦爰?06中制成內徑與孔508的相同的一個或多個 孔,以使插入件506能夠在若干位置之一中固定在柱504的內部,以便調節(jié)插入件506伸出 柱504的量。然而,可使用用于允許對插入件506伸出柱504的量進行調節(jié)的其它方法及配 置,諸如使用活塞,例如液壓活塞或氣動活塞等。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而易見的是,任何已知的裝置和方法均可用于調節(jié)插入件506伸出柱504的延伸量以及并將插入件506 固定于柱504。板簧514、516、518、520...構成的彈簧組512可附連于插入件506的上端以使彈 簧形成級聯(lián)布置,其中,第二板簧516鄰近地附連于第一板簧514并且僅與第一板簧514局 部重疊,以使板簧514的一定長度并不附連于板簧516。同樣,第三板簧518鄰近地附連于 所述第二板簧516并且僅與第二板簧516局部重疊,等等。彈簧組512可包括一個或多個 板簧。板簧514、516...可被布置成使板簧516在板簧514上的重疊量以及板簧518在板 簧516上的重疊量等可以是可調節(jié)的。持握組件522可大致于彈簧組512的端部處連接, 從而當被 使用者的手握住時,能夠由使用者握住并施加彎曲力。插入件506在柱504內的 延伸量調節(jié)使裝置500的總高度能夠調節(jié)為適合使用者的具體高度。當使用者站在基座502上,并且他/她的背部鄰接柱504并且他/她把握住持握 組件522時,在將它調節(jié)為適合他/她的高度后,前后拉動持握組件可在彈簧組512上產(chǎn) 生彎曲力以首先使帶有較小反力的板簧,也就是彈簧514彎曲。當使用者施加的力在特定 點處變大時,板簧516開始彎曲,從而將它的反力添加至彈簧組512的總反力。同樣,彈簧 518,520等可加入板簧的活動組并且提供它們相應的反力。由此,由使用者施加于持握組 件522的彎曲力可產(chǎn)生反力,其是沿軌跡518所表現(xiàn)出的路徑的函數(shù),該軌跡518已經(jīng)被制 出,以便由于在操作各個單一彈簧的情況下的性質并且由于于軌跡的各點處改變已激活的 彈簧的數(shù)量而使反力變大。這引導使用者執(zhí)行適當?shù)募怪鶑澢\動并且因此執(zhí)行腹肌的適 當活化及訓練。為了調節(jié)訓練力以及針對使用者的具體軌跡,可對各個板簧在其相鄰板簧 上的重疊進行單獨且唯一的調節(jié)。作為替代或此外,唯一的彈簧力函數(shù)也可通過指定彈簧 的厚度和/或制成彈簧的材料來控制。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裝置500可包括用于提供訓練時將要使用的后部較低的 支撐的后部支撐件524。該支撐件可由任何合適的材料、尺寸及形狀制成。后部支撐件524 可固定附連到插入件506上,或者是可移動的以在使裝置500適用于具體使用者的方面提 供更多的自由度?,F(xiàn)參見圖6,其是分別在直立位置和彎曲位置中使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用 于訓練腹肌的訓練裝置500(圖5)時所表現(xiàn)出的預期軌跡的示意圖。圖6描述了使用者的身體600,當在彎曲位置中時其使用裝置500 (其已在上文中 詳細呈現(xiàn)),該使用者的身體表現(xiàn)出適當?shù)那€或軌跡602。現(xiàn)參見圖7,其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外的實施方式的訓練裝置700的示意圖。訓練裝 置700可包括基座702、柱704和插入件708,該柱704基本上垂直地附連于基座702,插入 件708以相似于圖5的插入件506的方式起作用并且允許以相似于參照圖5的柱504和插 入件506所述的方式調節(jié)其插入或伸出柱704的量。裝置700還可包括接合件組710,其包 括兩個或更多個附連于插入件708的上端的接合件712、714、716...。接合件712、714、716 可樞轉地彼此連接并且它們的樞軸可基本上彼此平行,當使用者未將力施加于該裝置的持 握組件720時,這些接合件712、714、716可被設置在大致豎立延伸的圖騰柱型的布置中。 樞轉連接形成為允許在其中包括柱704與交叉的基座702在內的大致居于中間的假想平面 中沿虛線703進行自由樞轉運動。接合件712、714、716等可連接于插入件708并且一個接 合件與其相鄰的接合件還在脊柱狀的結構中分別帶有彈簧711、713、715,其中接合件712、714、716的樞轉與人體脊椎外的軟骨相關聯(lián),并且,彈簧711、713、715與脊柱的肌肉及肌腱 相關聯(lián)。最上面的接合件、圖7的示例中的接合件716也可包括或附連于持握組件720,從 而使使用者的手能夠握住裝置700并且使使用者能夠施加彎曲力。當使用者將彎曲力施加 于持握組件720時,施加牽引力,從而起作用以逐個延伸彈簧711、713、715等??蓪⒏鱾€接 合件712、714、716的長度以及各個彈簧711、713、715等的彈簧力系數(shù)選擇為適于具體使 用者的需要,以便在使用裝置700時,迫使使用者表現(xiàn)出適當?shù)膹澢壽E并且使使用者能 夠選擇適當?shù)膹澢???蓪椈?11、713、715等的具體參數(shù)選擇為當將力施加于持握組件 720時導致例如彈簧715首先延伸,并且僅在已經(jīng)施加一定的力之后,使彈簧713等開始延 伸,由此控制由裝置700的使用者所表現(xiàn)出的具體軌跡。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裝置700可包括用于提供在訓練時將要使用的后部較低 的支撐的后部支撐件(未示出)。該支撐件可由任何合適的材料、尺寸及形狀制成。后部支 撐件可固定附 連到插入件708上,或是可以是可移動的以在使裝置700適于具體使用者的 方面提供更多的自由度?,F(xiàn)參見圖8,其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外的實施方式的訓練裝置800的示意圖。訓練裝 置800可包括基座802、柱804和插入件808,該柱804基本上垂直地附連于基座802,插入 件808以分別相似于圖5的插入件506及圖7的插入件708的方式起作用,并且允許以相 似于分別參照圖5的柱504和插入件506以及圖7的柱704和插入件708所述的方式調節(jié) 其插入或伸出柱804的量。裝置800還可包括附連于插入件808的上端的彈簧810,其沿 其縱向尺寸可具有區(qū)域,諸如區(qū)域812及814,每個區(qū)域812及814均具有不同的彈性因子 或系數(shù),由此對彎曲力提供不同的響應。持握組件820可基本上連接于彈簧810的上端處, 從而在被使用者的手握住時,使使用者能夠握住并施加彎曲力。當處于使用中時,使用者可 站在基座802上,調節(jié)插入件808插入或伸出柱804的量,以使持握組件820的高度適于使 用者的需要。當使用者通過持握組件820施加彎曲力時,彈簧810可根據(jù)彈簧810的各個 區(qū)域處、例如區(qū)域812、814的具體彎曲因子與力的關系而彎曲。例如,彈簧810可被設計成 當將增大中的彎曲力施加于持握組件810時將要彎曲的第一部分是上部,并且在它彎曲之 后,與第一部分的下部相鄰的部分彎曲等。對彈簧810進行的適當設計將為使用者提供所 需的彎曲反力并將導致彈簧彎曲以使使用者的身體將跟隨預期的且適當?shù)膹澢壽E而行, 從而使腹肌能夠得到適當?shù)刈龉ず湾憻?。根?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裝置800可包括用于提供在訓練時將要使用的用于提供 后部較低的支撐的后部支撐件(未示出)。該后部支撐件可由任何合適的材料、尺寸及形狀 制成。后部支撐件可固定附連到插入件808上,或可以是可移動的以在使裝置800適于具 體使用者的方面提供更多的自由度?,F(xiàn)參考圖9,其示出了用于使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訓練裝置的方法的流程 圖。該方法可包括在使用者的背部鄰接訓練裝置的豎直支撐裝置的情況下站立(方框 902),握住持握組件(方框904),并且在持握組件的一端上施加彎曲力以使持握組件沿具 有不同半徑的軌跡向下移動(方框906)。盡管這里已經(jīng)說明并描述了本發(fā)明的某些特征,但本領域技術人員現(xiàn)將會想到多 種修改、替代、改變以及等同物。因此,將會理解到的是,,由于所有的這種修改及改變均落 入本發(fā)明的真實精神內,因此所附權利要求意圖涵蓋所有的這種修改及改變。
權利要求
一種裝置,包括持握組件,所述持握組件能夠由使用者操作,所述使用者于一端處操作所述持握組件;以及反力單元;其中,所述反力單元適于為所述持握組件的向下運動提供能夠調節(jié)的反力;并且響應于所述使用者施加的力的所述持握組件的一端的向下運動沿半徑隨所述持握組件移動而改變的彎曲路徑進行。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進一步包括基本上豎直的支撐裝置以支撐所述持握組 件和所述反力單元。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基本上豎直的支撐裝置包括背部協(xié)調板,其 以能夠調節(jié)的方式連接于所述豎直的支撐裝置以便調節(jié)所述持握組件的高度。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持握組件進一步包括于第一側面處連接至 所述協(xié)調部分板的樞轉組件,所述樞轉組件用以沿所述彎曲路徑將所述持握組件從其最高 位置引導至較低位置。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反力單元連接于所述樞轉組件或連接于所 述持握組件以便為所述持握組件的向下運動提供能夠調節(jié)的反力。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進一步包括插入件,所述插入件能夠被插入到柱中并且能夠以預期的插入量附連于所述柱;以及板簧組,所述板簧組附連于所述插入件的頂部處,所述板簧組包括至少兩個板簧,所述 至少兩個板簧彼此并排附連成使得一個板簧僅與其相鄰的板簧局部重疊,其中,至少一個所述板簧在其相鄰的板簧上的局部重疊量是能夠調節(jié)的,并且所述持握組件附連于所述板簧組的上端處以允許將彎曲力施加于所述板簧組。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板簧被選擇成當將力施加于所述持握組件 時,使具有較小反力的最上部的板簧首先彎曲,并且當所施加的力逐漸變大時,所述其它的 板簧將要開始彎曲。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支撐裝置包括所述支撐柱以及基座,所述支 撐柱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基座。
9.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插入件及所述柱中的每個均包括多個孔,以 使所述插入件能夠在多個高度位置之一中被固定在所述柱的內部,以便調節(jié)所述插入件伸 入或伸出所述柱的延伸量。
10.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進一步包括后部支撐件,所述后部支撐件固定附連在 所述插入件上,或者是能夠移動的以使所述裝置適合于具體使用者。
11.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進一步包括插入件,所述插入件能夠被插入到柱中并且能夠以預期的插入量附連于所述柱;以及接合件組,所述接合件組包括至少兩個接合件,所述至少兩個接合件于一側處彼此樞 轉連接,并且進一步地于另一側處利用彈簧彼此連接,其中,所述接合件組的最下面的接合件附連于所述插入件的上端,并且所述接合件組 的最上面的接合件連接于所述持握組件。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彈簧被選擇為使最上面的彈簧具有較小的反力,并且當所施加的力逐漸變大時,其它的彈簧將會延伸。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支撐裝置包括所述支撐柱以及基座,所述 支撐柱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基座。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插入件及所述柱中的每個均包括多個孔, 以使所述插入件能夠在多個高度位置之一中被固定在所述柱的內部,以便調節(jié)所述插入件 伸入或伸出所述柱的延伸量。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裝置,進一步包括后部支撐件,所述后部支撐件固定附連 在所述插入件上,或者是能夠移動的以使所述裝置適于具體使用者。
1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進一步包括插入件,所述插入件能夠被插入到柱中,并且能夠以預期的插入量附連于所述柱;以及彈簧,所述彈簧的一側附連于所述插入件的上端,并且所述彈簧的另一側連接于所述 持握組件,所述彈簧沿其縱向尺寸包括多個區(qū)域,所述區(qū)域均具有不同的彈性。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彈簧被選擇成使其最上面的區(qū)域具有較 小的反力,并且其接下來的區(qū)域隨著相應的區(qū)域更接近于所述彈簧的最下端而具有逐漸增 加的彈性系數(shù)。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支撐裝置包括所述支撐柱及基座,所述支 撐柱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基座。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插入件及所述柱中的每個均包括多個孔, 以使所述插入件能夠在多個高度位置之一中被固定在所述柱的內部,以便調節(jié)所述插入件 伸入或伸出所述柱的延伸量。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裝置,進一步包括后部支撐件,所述后部支撐件固定附連 在所述插入件上,或是能夠移動的以使所述裝置適于具體使用者。
21.一種方法,包括在使用者的背部鄰接豎直的支撐裝置的情況下站立;握住持握組件的一端;通過使用者的手臂在所述持握組件的所述一端上施力以使得所述持握組件向下移動, 所述持握組件連接于反力單元;其中,響應于所述使用者施加的力的所述持握組件的所述一端的向下運動沿半徑變化 的彎曲路徑進行,所述半徑隨著所述持握裝置向下移動而增加。
全文摘要
公開一種用于在直立位置中訓練使用者的腹肌的裝置及方法。該裝置及方法被構造成在使用者的上身沿優(yōu)選路徑彎曲的同時引導使用者的上身,以使脊柱以適當?shù)姆绞綇澢?,從而使腹肌得到適當?shù)挠柧殹?br>
文檔編號A63B26/00GK101951995SQ200980106023
公開日2011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月23日
發(fā)明者尼爾·丹尼爾 申請人:尼爾·丹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