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抗傷寒桿菌藥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抗傷寒桿菌藥物,它是由下列重量比原料制成的:生姜17?36份、白芷11?25份、地榆8?14份、龍膽草12?22份、蒲公英10?20份、魚腥草16?26份,本發(fā)明制得的抗傷寒桿菌藥物對傷寒引起的腹痛腹瀉、頭痛、身體出現(xiàn)玫瑰色斑、腸道出血等具有特殊療效。
【專利說明】
一種抗傷寒桿菌藥物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醫(yī)藥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抗傷寒桿菌藥物。
【背景技術(shù)】
[0002]傷寒桿菌(SalmonelIatyphi)造成之傷寒病,常稱“傷寒熱” (typhoidfever),其癥狀包括高燒,可達39°至40°C(103°至104°F);其他癥狀有腹痛、嚴重腹瀉、頭痛、身體出現(xiàn)玫瑰色斑(rosespot)等。腸道出血或穿孔是其最嚴重的并發(fā)癥。其傳染途徑為糞口途徑,傳染力很高。菌體裂解時可釋放強烈的內(nèi)毒素,是傷寒桿菌致病的主要因素。
[0003]傷寒桿菌隨污染的飲水或食物進入消化道后,穿過小腸粘膜上皮細胞侵入腸壁的淋巴組織,特別是回腸下段的集合淋巴小結(jié)和孤立淋巴小結(jié),并沿淋巴管至腸系膜淋巴結(jié)。在些淋巴組織內(nèi),傷寒桿菌一方面被巨噬細胞吞噬,并在其中生長繁殖;另一方面經(jīng)胸導管進入血液,引起菌血癥。血液中的病菌很快被全身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如肝、脾,骨髓和淋巴結(jié)中的巨噬細胞吞噬,并進一步在其中大量繁殖。在這一段時間內(nèi),雖然有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的增生反應(yīng),但臨床上無明顯癥狀,稱為潛伏期,一般10天左右。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傷寒桿菌藥物。
[0005]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抗傷寒桿菌藥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重量比原料:生姜17-36份、白芷11-25份、地榆8-14份、龍膽草12-22份、蒲公英10-20份、魚腥草16_26份。
[0006]所述最優(yōu)質(zhì)量比為:生姜26.5份、白芷18份、地榆11份、龍膽草17份、蒲公英15份、魚腥草21份。
[0007]本發(fā)明制得的對傷寒引起的腹痛腹瀉、頭痛、身體出現(xiàn)玫瑰色斑、腸道出血等具有特殊療效。
[0008]藥理分析:
生姜:溫脾止瀉、理氣安胎、化濕止嘔。
[0009]白芷:祛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
[0010]地榆:涼血上血、清熱解毒。
[0011 ]龍膽草:具有清熱、瀉肝、定驚之功效。
[0012]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利尿通淋。
[0013]魚腥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5]實施例1:
一種抗傷寒桿菌藥物,包括下列重量比原料:生姜17份、白芷11份、地榆8份、龍膽草12份、蒲公英10份、魚腥草16份。
[0016]實施例2:
一種抗傷寒桿菌藥物,包括下列重量比原料:生姜36份、白芷25份、地榆14份、龍膽草22份、蒲公英20份、魚腥草26份。
[0017]實施例3:
一種抗傷寒桿菌藥物,包括下列重量比原料:生姜26.5份、白芷18份、地榆11份、龍膽草17份、蒲公英15份、魚腥草21份。
【主權(quán)項】
1.一種抗傷寒桿菌藥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重量比原料:生姜17-36份、白芷11-25份、地榆8-14份、龍膽草12-22份、蒲公英10-20份、魚腥草16_26份。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傷寒桿菌藥物,其特征在于最優(yōu)質(zhì)量比為:生姜26.5份、白芷18份、地榆11份、龍膽草17份、蒲公英15份、魚腥草21份。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6063922SQ201610346806
【公開日】2016年11月2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4日 公開號201610346806.5, CN 106063922 A, CN 106063922A, CN 201610346806, CN-A-106063922, CN106063922 A, CN106063922A, CN201610346806, CN201610346806.5
【發(fā)明人】楊成東
【申請人】南京澤朗醫(yī)藥技術(shù)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