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膽囊炎的藥物及制備方法
【專利說明】
[0001]
技術領域
[0002] 本發(fā)明涉及藥學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膽囊炎的藥物及制備方法。
[0003]
【背景技術】
[0004] 膽囊炎是較常見的疾病,發(fā)病率較高。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和臨床經(jīng)過,又可分為急性 的和慢性的兩種類型,常與膽石癥合并存在。右上腹劇痛或絞痛,多為結(jié)石或寄生蟲嵌頓梗 阻膽囊頸部所致的急性膽囊炎,疼痛常突然發(fā)作,十分劇烈,或呈現(xiàn)絞痛樣。
[0005] 慢性膽囊炎是指膽囊慢性炎癥性病變,大多為慢性結(jié)石性膽囊炎,少數(shù)為非結(jié)石 性膽囊炎。本病可由急性膽囊炎反復發(fā)作迀延而來,也可慢性起病。膽囊管非梗阻性急性 膽囊炎時,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劇烈,多為持續(xù)性脹痛,隨著膽囊炎癥的進展,疼痛亦可加重, 疼痛呈現(xiàn)放射性,最常見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處。
[0006] 慢性膽囊炎臨床表現(xiàn) (1)癥狀持續(xù)性右上腹鈍痛或不適感;有惡心、噯氣、反酸、腹脹和胃部灼熱等消化不 良癥狀;右下肩胛區(qū)疼痛;進食高脂或油膩食物后癥狀加重;病程長,病情經(jīng)過有急性發(fā)作 和緩解相交替的特點,急性發(fā)作時與急性膽囊炎癥狀同,緩解期有時可無任何癥狀。
[0007] (2)體征膽囊區(qū)可有輕度壓痛和叩擊痛,但無反跳痛;膽汁淤積病例可捫到脹大 的膽囊;急性發(fā)作時右上腹可有肌緊張,體溫正常或有低熱,偶可出現(xiàn)黃疸。膽囊壓痛點在 右腹直肌外緣與肋弓的交點,胸椎壓痛點在8~10胸椎旁,右膈神經(jīng)壓痛點在頸部右側(cè)胸 鎖乳突肌兩下角之間。
[0008] 目前,慢性膽囊炎的治療以保守療法為主,西醫(yī)常以靜脈滴注慶大霉素、氨芐青霉 素等抗生素或服用硫酸鎂、消炎利膽片、清肝利膽口服液等消炎利膽藥物。但是,西醫(yī)治療 膽囊炎,療程較長,易產(chǎn)生耐藥性,臨床療效不甚理想,病情易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的 生活質(zhì)量等。
[0009] 中醫(yī)藥治療利用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在整體觀的基礎上,通過調(diào)節(jié)氣血循環(huán),增強機體 免疫力,進行辨證論治,中醫(yī)治療慢性膽囊炎具有見效快、止疼迅速、治療徹底,藥效直達病 灶,安全有效,療程較短,且不易產(chǎn)生耐藥性、成本價較低、給藥方便,病人易于接受,可明顯 提高治愈率,降低并發(fā)癥、降低復發(fā)率,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等。
[0010]
【發(fā)明內(nèi)容】
[0011]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慢性膽囊炎的藥物及制備方法,本發(fā) 明的藥物以疏肝利膽、清熱解毒為主,兼以行氣散瘀、消炎止痛,主治慢性膽囊炎。本發(fā)明的 藥物利用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配方簡單、制作工藝簡便,毒副作用小且給藥方便,藥劑易于制造, 成本低廉。本發(fā)明為藥物制劑,但精選氣味平和的中藥,使中藥制劑的氣味并不濃烈。本發(fā) 明采用不同藥性的中藥材,進行了科學配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且安全,毒副作用小, 能直達病灶,治愈時間短,治愈后不易復發(fā)。
[0012]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慢性膽囊炎的藥物,包括以下原 料藥材:黑及草、獐牙菜、郁金、十姊妹、木蝴蝶、水飛薊、溪黃草、虎杖、玉米須、老君須、黃蘆 木、鞭打繡球、海金沙、白馬骨、石蟬草、疔毒草、蕨萁、夏枯草、牛西西、紫蘇梗、佛手花、娑羅 子、青皮、紅天葵、乳香、大血藤、黃鵪菜、楊梅樹、丹參、黃芪、當歸和甘草。
[0013] 所述藥物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黑及草12-22份、獐牙菜15-26份、郁金 8- 15份、十姊妹17-24份、木蝴蝶15-28份、水飛薊10-20份、溪黃草20-28份、虎杖18-26 份、玉米須23-30份、老君須10-18份、黃蘆木8-15份、鞭打繡球10-19份、海金沙20-27份、 白馬骨15-22份、石蝴草13-21份、疔毒草11-19份、蕨萁12-18份、夏枯草15-23份、牛西西 16-27份、紫蘇梗10-22份、佛手花15-28份、娑羅子9-16份、青皮15-22份、紅天葵10-18 份、乳香8-15份、大血藤18-27份、黃鵪菜15-22份、楊梅樹16-28份、丹參15-27份、黃芪 16- 24份、當歸18-26份和甘草17-25份。
[0014] 所述藥物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黑及草13-21份、獐牙菜16-25份、郁金 9- 14份、十姊妹18-22份、木蝴蝶16-25份、水飛薊11-18份、溪黃草21-27份、虎杖19-25 份、玉米須24-29份、老君須11-17份、黃蘆木9-13份、鞭打繡球11-18份、海金沙21-26份、 白馬骨16-20份、石蝴草15-20份、疔毒草12-18份、蕨萁13-17份、夏枯草16-21份、牛西西 18-25份、紫蘇梗12-21份、佛手花16-25份、娑羅子10-15份、青皮16-21份、紅天葵11-17 份、乳香9-13份、大血藤19-25份、黃鵪菜16-20份、楊梅樹17-26份、丹參16-25份、黃芪 17- 23份、當歸19-25份和甘草18-23份。
[0015] 所述藥物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黑及草13份、獐牙菜25份、郁金11份、 十姊妹18份、木蝴蝶25份、水飛薊13份、溪黃草21份、虎杖25份、玉米須26份、老君須11 份、黃蘆木13份、鞭打繡球16份、海金沙21份、白馬骨20份、石蟬草17份、疔毒草12份、蕨 萁17份、夏枯草18份、牛西西18份、紫蘇梗21份、佛手花23份、娑羅子10份、青皮21份、 紅天葵13份、乳香9份、大血藤25份、黃鵪菜18份、楊梅樹17份、丹參25份、黃芪18份、 當歸19份和甘草23份。
[0016] 所述藥物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黑及草17份、獐牙菜16份、郁金14份、 十姊妹20份、木蝴蝶16份、水飛薊18份、溪黃草23份、虎杖19份、玉米須29份、老君須13 份、黃蘆木9份、鞭打繡球18份、海金沙23份、白馬骨16份、石蟬草20份、疔毒草13份、蕨 萁13份、夏枯草21份、牛西西19份、紫蘇梗12份、佛手花25份、娑羅子14份、青皮16份、 紅天葵17份、乳香11份、大血藤19份、黃鵪菜20份、楊梅樹19份、丹參23份、黃芪23份、 當歸21份和甘草19份。 所述藥物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黑及草21份、獐牙菜19份、郁金9份、十姊妹 22份、木蝴蝶23份、水飛薊11份、溪黃草27份、虎杖23份、玉米須24份、老君須17份、黃 蘆木12份、鞭打繡球11份、海金沙26份、白馬骨19份、石蟬草15份、疔毒草18份、蕨萁15 份、夏枯草16份、牛西西25份、紫蘇梗16份、佛手花16份、娑羅子15份、青皮19份、紅天 葵11份、乳香13份、大血藤21份、黃鵪菜16份、楊梅樹26份、丹參16份、黃芪17份、當歸 25份和甘草18份。
[0017] 所述藥物的劑型為膠囊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黑及草、木蝴蝶、水飛薊、玉米須、黃蘆木和鞭打繡球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 對于混合物4~6倍的水提取揮發(fā)油,將獲得的揮發(fā)油用β-環(huán)糊精包合,揮發(fā)油與β-環(huán) 糊精的質(zhì)量比例為1 : 3~6,攪拌60分鐘~90分鐘,溫度30°C~50°C,得揮發(fā)油包合物, 備用;另將水提取液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 15~1. 17的清膏; 第二步,將獐牙菜、溪黃草、虎杖、老君須、海金沙、白馬骨和夏枯草按所述比例混合,加 相對于混合物5~8倍量醇濃度為75%~90%的乙醇回流提取3~5次,每次2~3小時, 分別過濾,各次濾液合并,回收乙醇,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 20~1. 22的清膏,備用; 第三步,將剩余所述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8~10倍量水,煮沸 6~8小時,過濾,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 28~1. 30的清膏; 第四步,將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清膏混合,60°C~70°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五步,將第一步所述揮發(fā)油包合物和第四步所述干膏粉充分混合,隨后加入相對于 100重量份所述揮發(fā)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5~7重量份羧甲基淀粉鈉、5~50重量 份淀粉混合均勻,加入150~200重量份醇濃度為80%~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隨后加 入相對于100重量份所述揮發(fā)油包合物和干膏粉的混合物,3~5重量份硬脂酸鎂,然后裝 入明膠膠囊中。
[0018] 所述藥物的劑型為蜜煉丸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 :先將黑及草、溪黃草、虎杖、海金沙、白馬骨和蕨萁按所述比例混合,蒸餾結(jié)晶 得粉末; 步驟2 :再取剩余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2-6倍量的83-94%乙醇 浸泡1-2小時、加熱提取2次,每次1-1. 5小時,合并提取液、124-150目濾過,再經(jīng)截流分子 量為4400-98000的超濾柱超濾,超濾液減壓濃縮至87 °C時相對密度為1. 04的浸膏,成為組 分1 ; 步驟3 :將步驟2中藥渣加4-6倍量水浸泡1-2. 5小時,提取1次,提取1. 5-2小時, 濃縮過濾為浸膏狀,為組分2 ; 步驟4 :將上述組分1和組分2兩種浸膏濃縮成糊狀,加上步驟1得到的粉末,加蜂蜜 搓成丸劑。
[0019] 所述藥物的劑型為顆粒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所述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4~8倍的醇濃度為85%~ 95%的乙醇,加熱至沸騰回流3~5小時,過濾,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1~2ml的速度緩緩 滲漉,收集滲漉液,隨后在真空度〇. 06~0. 09Mpa下減壓濃縮至50~60°C時相對密度為 1. 04~1. 10的膏體,噴霧干燥,噴霧干燥機的進風溫度160~175°C、出風溫度80~85°C, 隨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驟二:在獲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對于干膏粉質(zhì)量〇. 2~0. 4倍的蔗糖粉和0. 1~0. 2 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