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封閉血管中的開口的縫合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醫(yī)療縫合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閉合動脈開口或醫(yī)師難于直接接觸的其它生物組織開口的縫合裝置。
醫(yī)師通常使用縫合技術(shù)來閉合人體的不同生物組織(如血管)中的切口、穿口或其它開口。
在一個動脈導管插入操作步驟中,需要在大腿或其它的動脈中做一個相對較小的經(jīng)皮的切口。將一個導管通過切口插入并沿一動脈管道引向一目標區(qū)域(如心臟),以完成一項或更多的操作(如血管成形術(shù))。這些操作過程是設計用來針對相對快速的“門診病人”的步驟。
一旦完成導管插入步驟,醫(yī)師通過對病人的大腿施加直接壓力而使切口附近的血液凝結(jié)從而形成一個“血栓斑”。因為沒必要通過施壓而使大腿動脈完全阻塞(閉合),因此醫(yī)師通常在該插入操作之后的第一個二十分鐘期間用手施加直接壓力。在此期間,醫(yī)師可以感到脈沖以確定動脈未被閉合。此后,醫(yī)師將該操作過程移交給助手,該助手則通過沙袋、夾具或其它的裝置來施加直接壓力。使用這種方法的一個顯著的問題在于,通常需要施加更長時間的壓力(如24小時或更長時間)。
使用血栓斑方法的另一問題在于,當對大腿施加直接壓力或移去直接壓力時,在動脈中的高血壓可以引起血栓斑的破裂或爆裂。這就使得必需重復進行整個操作步驟。如果不修復血栓斑的破裂,將會導致病人出血死亡。由于血栓斑經(jīng)常爆裂,所以病人必須經(jīng)常徹夜呆在醫(yī)院或?qū)Ч懿迦雽嶒炇乙宰饔^察。這樣,僅僅因為難以制造一個血栓斑,就使得這些“門診病人”操作過程變成了“住院病人”操作過程。另外,住院也增加了病人的不便和住院費用。這也和所進行的實際醫(yī)療過程不相稱。
而且,如果不能形成一個血栓斑,醫(yī)師可能需要對病人進行麻醉,阻塞流向動脈的血液,在大腿上制造一個大的切口以允許使用傳統(tǒng)方法來用針線進行縫合,再恢復流向動脈的血液,縫合大腿上的切口。這樣會導致病人額外的不便并增加醫(yī)療費用。
如果在進行導管插入之后立即進行血管縫合步驟,也許可以避免上述問題,但是同時又引發(fā)另一個問題,即動脈的尺寸和位置使得縫合十分困難。特別是,大腿的開口太小太深而使得不能夠為使用傳統(tǒng)方法縫合動脈提供足夠的工作空間。這樣,為了用傳統(tǒng)方法縫合動脈,將會顯著擴寬在大腿中的開口,從而增加了病人額外的痛苦、也增加了形成瘢痕和影響健康的危險。
本發(fā)明通過提供一種用于縫合在生物組織壁(如器管或血管)中的開口的縫合裝置及其縫合方法來提及上述問題的。該裝置尤其適合于縫合在伴隨有導管插入操作的動脈(如大腿動脈)中所作的開口。該裝置無需對病人大腿施加延長周期的壓力,也免除了制造血栓斑所帶來的復雜性和費用的問題。
在一最佳實施例中,該裝置包括一個細長的帶有末端的管狀體,該管狀體可用來通過一個最初切口經(jīng)皮被插入進血管中。該末端具有一對可伸縮自如的臂,該臂可在血管內(nèi)從延伸體的末端延伸出去并可釋放性地抓住縫線。該臂可從延伸體的相應兩側(cè)縮進和伸出。
沿延伸體鄰近可伸縮臂提供了第一和第二可伸縮的針,每根針被設置成可從相應的可伸縮臂抓住縫線或縫線的環(huán)端。醫(yī)師可使用手柄或其它的由該裝置末端提供的控制機械裝置對臂和針進行遠距離移動。可通過針從延伸體遠側(cè)地朝外伸展(最好在使用過程中通過彎曲朝外)以抓住縫線。
在操作過程中,一個標準的導管鞘插入器(CSI)被用來將導管插入進血管中,緊隨該導管插入操作之后,通過該CSI將延伸體的末端插入進血管中。在縫合過程中,最好將CSI大體留在所插入的位置中。在插入過程中,將可伸縮臂保留在其收縮位置。一旦進入血管,該臂在細長導管狀體(延伸體)的邊緣之外展開抓住縫線的一端。使用一個控制柄,可使針展開然后縮進延伸體內(nèi),在此期間,針刺穿切口的大體相對兩側(cè)邊上的組織壁,通過可伸縮臂釋放及抓緊縫線端,然后拉著縫線一端穿過組織壁。然后臂移至其收縮位置,將該裝置從血管中及帶有縫線頭的病人體內(nèi)收回。在切口位置作一個結(jié)或加一個縫合夾以閉合該切口。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此提供了一種遠距離封閉在血管或其它的生物組織內(nèi)的切口的縫合裝置。該縫合裝置包括一個帶有可通過切口插入到血管內(nèi)的末端部分的延伸體,該末端部分具有一個帶有由此而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孔的外壁。延伸體進一步包括鄰近末端的第一和第二針端口,以使得當末端部分位于血管之內(nèi)時,該針端仍保留在血管外。該裝置進一步包括可分別從第一和第二孔縮進和伸出的第一和第二臂,該臂可釋放性地抓住縫線。雙臂可遠程移動到展開位置,在此位置雙臂可從延伸體內(nèi)伸出抓住離開延伸體的縫線。分別從第一和第二針端口伸出第一和第二針以抓住縫線。針可在收縮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間遠程移動,在收縮位置時,針藏進延伸體內(nèi);在伸展位置時,針朝向延伸體外從針端口向遠側(cè)伸展。針從收縮位置向伸展位置移動,再回到收縮位置,同時,雙臂在血管中展開并抓住縫線,使得針刺穿血管,雙臂釋放縫線,從血管中拉回一部分縫線。
延伸體的末端區(qū)(包括針和針端口)最好設置成可通過一個用于完成導管插入操作的標準CSI來經(jīng)皮插入病人體內(nèi),以使得無需從病人體內(nèi)移去CSI便可以使針伸展和收縮以抓住及拉回縫線。在延伸體的基部區(qū)的外表面最好包括一個標尺,以指示CSI可部分回拉以暴露針端口的縱向位置。
當在收縮位置時,針最好成一個較直的形狀,而在伸展位置時,則最好呈從體內(nèi)向外彎曲的形狀。針端口最好包括一個針標,利用該針標可施加一個外加壓力給針以向外彎曲。在一個實施例中,每根針包括一個可抓住縫線環(huán)的凹槽。在其它的實施例中,每根針包括一個環(huán)形刻槽,該刻槽是用來連接縫線環(huán)或者固定在縫線末端的。
第一和第二臂最好與一個可活動的彈性合頁內(nèi)部連接起來,當合頁在松馳狀態(tài)時處于部分張開位,此時可支撐雙臂。活動合頁最好和一對在延伸體體腔內(nèi)伸展的傳動桿相連,當給傳動桿施加近端力時可使雙臂從部分張開狀態(tài)移至展開狀態(tài),而給傳動桿施加末端力時可使雙臂從部分張開狀態(tài)移至收縮狀態(tài)。當雙臂收縮進延伸體內(nèi)時,第一和第二臂的外表面最好與延伸體的外表面齊平,且雙臂大體與延伸體平行。當雙臂處于張開位置時,第一和第二臂最好與延伸體大體呈90°向外延伸。雙臂最好在延伸體的末端尖處分隔開,以免在操作過程中雙臂接觸切口對面的血管壁。
延伸體的末端最好包括至少一個血液端口,通過該端口與延伸體內(nèi)的腔液體聯(lián)結(jié)。內(nèi)腔延伸到延伸體的近端部分以允許醫(yī)師來確定末端部分是否進入血管中。內(nèi)腔還可以與一個壓力傳感器相連以便指示末端部分是否進入血管中。
圖1A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對在一個示范使用環(huán)境中的一個縫合裝置末端部分的示意圖,其中該縫合裝置是以切斷形式表示的。
圖1B是圖1A所示縫合裝置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對于圖1A所示縫合裝置的結(jié)構(gòu)橫截面示意圖,其中該裝置的末端是插入到血管壁內(nèi)。
圖3是圖2所示縫合裝置的橫截面示意圖,其中,夾臂處于部分張開狀態(tài)。
圖4A是圖2所示縫合裝置的透視切斷圖,其中顯示了一個縫合夾臂、一個傳動器和一個空心延伸體。
圖4B是圖4A所示的縫合夾臂、樞軸和傳動桿的暴露圖。
圖4C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中的兩片縫合夾臂的透視圖。
圖4D是圖4C中所示的兩片縫合夾臂的截面示意圖,以及一個在縫合插入器頭部內(nèi)的展開器。
圖5是圖2中所示的縫合插入器頭部和夾臂構(gòu)件的透視圖。
圖6是圖2中所示的縫合裝置的透視圖,其中縫合夾臂部分張開并抓住一根縫線。
圖7是圖2中所示的縫合裝置的透視切斷圖。
圖8是圖2中所示的縫合裝置的橫截面示意圖,其中縫合夾臂完全張開并在血管內(nèi)抓住一根縫線。
圖9是圖1A中所示的縫合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10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中對圖1A中所示的縫合裝置的手柄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11是圖10所示手柄的透視圖。
圖1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個實施例中的一個手柄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13A是圖1A中所示的縫合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透視圖。
圖13B是圖13A所示裝置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14A-14B是圖13A所示的縫合夾臂的兩片配置的透視圖。
圖15是圖13A所示裝置的透視圖,其中縫合夾臂部分張開。
圖16是圖13A所示裝置的透視圖,其中縫合夾臂完全張開。
圖17是圖13A所示裝置的透視圖,其中縫合夾臂完全張開,針與縫合夾臂嚙合。
圖18是對帶有如圖10所示手柄的圖1A所示縫合裝置的透視圖。
圖19-20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個實施例中的四臂卡具裝配的透視圖。
圖2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個實施例中的手柄的暴露圖。
圖22是圖21所示手柄的透視圖。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縫合生物組織的縫合裝置。該縫合裝置的不同實驗例描述如下。在所公開的實施例中,該縫合裝置適合于封塞血管中的切口。熟悉本領域的技術(shù)人員將會明白,該縫合裝置也可用于封塞其它類型的生物組織的切口,如明顯的管狀動脈、心臟缺陷、或者刺穿傷口。
圖1A-1B圖1A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最佳實施例中對在一個示范使用環(huán)境中的一個縫合裝置520的示意圖。在圖1A-1B中,縫合裝置520是被用來在經(jīng)皮導管插入操作過程之后進行縫合血管16的。在經(jīng)皮導管插入操作過程中,醫(yī)師對病人2的上部大腿12制作了一個初始切口20。然后醫(yī)師將一根針(未顯示)插入進切口20中。當從插入部位中滲出血液,醫(yī)師即可得知針已通過血管切口26刺進大腿動脈16中。醫(yī)師再通過針插入一只引導線(未顯示)進入到動脈16中。一旦引導線就位,醫(yī)師就撥出針并在導線上插入一支塑料針(未顯示)。然后再取出引導線。
利用這支到位的針,醫(yī)師可以插入一個導管鞘插入器(CSI)6,也可稱之為插入器鞘。插入器鞘6一般是一個在其近端帶有一個閥的單腔導管。閥是用來防止過多的血液回滲或者將藥物引入病人體內(nèi)。血管切口26提供了醫(yī)療裝置和要插入到動脈管16內(nèi)的探針的入口??p合裝置可通過一個插入器鞘6插進動脈16中以完成不同的醫(yī)療操作。例如,可通過一個插入器鞘6將導管插入并沿動脈管道指向目標區(qū)(如心臟)來完成一項或更多項的經(jīng)皮方法操作(如血管成形術(shù))。
在完成上述醫(yī)療操作之后,醫(yī)師通過導管鞘插入器CSI6將縫合裝置的末端部分520插進生物組織14中,如圖1A-1B所示??p合裝置的末端部分520通過導管鞘插入器CSI6再進過血管切口26進入到大腿動脈16內(nèi)??p合裝置520被用來將縫線經(jīng)過血管16的壁22放在血管切口26的每一側(cè),以使得可有效可靠地地閉合切口26。
在下面將會詳細敘述到,末端部分包括一對可在血管16內(nèi)可釋放性地抓住縫線的可伸縮臂524(見圖1B)。一套具彈性的可伸縮的針546(見圖2)被用來刺穿切口26相對兩側(cè)的血管16,從臂中抓住縫線頭,從血管16中拉回縫線頭。在以下實施例中將會敘述,醫(yī)師可以通過使用一個操作桿來按需要遠程展開和收縮臂和針。一旦抓住縫線頭并從血管16中拉回,則可從CSI和病人大腿抽回帶著縫線頭的縫合裝置520。
圖2是圖1A所示縫合裝置的最佳實施例的橫截面示意圖,其中,該裝置末端經(jīng)過切口26插入血管壁22中。在圖2中,縫合裝置520包括一個縫合插入器頭522,一個延伸體514,一個傳動桿50,一個傳動桿內(nèi)腔530,一個縫合夾具500,一個軸針502,一對縫合夾孔508,一對可活動的針546,在每根針546上的一個縫合扣鎖38,一對針端口或孔510,一對針插入導標512,一對容納針的內(nèi)腔516,一根縫線40,以及在縫合插入器頭522末端的一個孔540??p合夾具500包括一對縫線夾臂524,一對前突(縫線夾臂止動器)528,一對縫線夾臂524的合頁部分542以及一對縫線夾544。圖2所示裝置是在插入血管16之后但未展開縫線夾臂524之前的示意圖。如圖1B和圖2所示以及下述內(nèi)容,在插入該縫合裝置之后,CSI6從血管16中抽回將針端口510暴露出來,但仍保留在大腿內(nèi)。如圖9所示,裝置520可調(diào)整其結(jié)構(gòu),將一個單獨的縫合插入器頭522替換成一個整體或殼515。
縫隙合裝置的尺寸可根據(jù)縫合位置以及要縫合的生物組織而改變。在一種用來縫合大腿動脈16的配置中,縫合插入器頭522的直徑大約為0.105英寸,空的延伸體514的直徑在約為0.098英寸。
如圖3和圖5-8所示,每個針的端口510對應于一個相應的縫線夾臂524。每根針端口510包括一個朝外彎曲的槽或溝的針導標部分512(“針標”),該部分是用來引導相應針546沿特定軌跡運行的。針標512可在縫合插入器頭522內(nèi)作為模的一部分而形成(如圖2所示),或者是在制作過程中被插入到縫合插入器頭522的分離片(未顯示)。
如圖8所示,針的末端展開到伸展位,針標使針546朝外彎曲以使其刺穿切口26兩側(cè)的血管,然后聯(lián)接伸展開的縫線夾臂524以抓住相應的縫線40頭上的環(huán)。此后,針546收縮并通過由針穿出的穿切口248將縫線40的一端拉回。
圖7顯示了一個帶有五個內(nèi)腔的中空延伸體514的較好配置。內(nèi)腔516中的兩個被用來裝針546(圖2),腔530被用來裝傳動桿50,腔532被用來控制縫線40的長度以免其繚繞在一起。縫線40可裝進傳動桿內(nèi)腔或在一個鉆進縫線夾臂500中的孔中。
第五個內(nèi)腔534最好是用于“回滲”,以使醫(yī)師可由此判斷在部分移去CSI6后的縫合插入器頭522的末端504是否仍在動脈16中?;貪B是通過在縫合插入器頭522的末端504上的孔540(圖5)、縫線夾臂孔508、以及任何其它的在縫合插入器頭522中的開口來完成的。圖2和圖9中示意出了回滲的血液流動方向??p合插入器頭522的末端504仍在動脈16中,由血液流入孔540中所測得的血壓將高于末端504不在動脈16中所測得的血壓。在一個實施例中,回滲腔534延伸到一個在該縫合裝置近端部分的一個端口(未示),醫(yī)師可以從該端口通過監(jiān)測血流來觀察經(jīng)過回滲腔534的血壓。例如,回滲腔534可連接到一個氣球上,當縫合插入器頭522的末端504在動脈16中時該氣球就會膨脹。在另一實施例中,將一個壓力傳感器與回滲腔534相邊以使醫(yī)師可以進行定量觀測。可以替換地,第五個內(nèi)腔534也可用于注射藥物或者用于診斷目的。
如圖7所示,在延伸體514的外部刻有兩條細斑紋帶。斑紋條538可通過指示兩根針538的圓周位置來指示縫合插入器頭的旋轉(zhuǎn)方向。斑紋條538沿病人肉體14之外的延伸體514的一部分伸展。斑紋條538可幫助醫(yī)師將針546與血管16對齊,以使針的刺口248(圖8)縱向排列。如圖2所示,縫線40最好垂直于血液流動方向來閉合動脈血管開口26,因為這是最有效的閉合開口26的方向。針546的正常插入也減少了損壞血管壁22的危險。可選擇地,在另一種配置中,僅有一個斑紋條提示兩根針546中的一根針的圓周位置。由于另一根針與這一根針處于180°角度的位置,因此醫(yī)師也可以判斷另一根針的位置。
如圖7所示,延伸體514的外表面包括一個標尺539,該標尺是用來指示在縫合裝置520的末端部分插入血管16之后的CSI6應部分拉回以暴露針孔510的距離近端的位置。下面將會描述CSI6被部分拉回的過程。標尺539是以可視標記顯示的,但是也可以是脊、槽、或是其它的能與CSI的相應構(gòu)件相作用的物理構(gòu)件,以使得醫(yī)師可以通過感覺來定位CSI6。例如,當CSI6沿延伸體514到達正常位置時,CSI6和延伸體514可配置成可放開連接或內(nèi)部連接。一種包括這種內(nèi)部連接結(jié)構(gòu)的特殊形式的CSI6均在本發(fā)明所述范圍之內(nèi)??梢匝匮由祗w514的方向提供一種或多種的縱向標記(未顯示),以指示CSI6和延伸體514的其它相對位置,如在可伸縮臂524暴露在CSI6之外的位置。
如圖2-4B所示,縫合裝置520包括附在傳動桿50之上的一個簡單的有彈性的縫合夾具500。圖中所示的是這種彈性縫合夾具500的整體構(gòu)造??p線夾臂500包括一個中心或合頁部分542以及兩個縫線夾臂524(一個用于每根針546)。每個縫線夾臂524的頭部帶有一個縫線夾544。
縫合夾具500的合頁部分542是個“有生命的合頁”,因為它帶有記憶,當(通過桿50)釋放壓力時,它可以引起縫合夾具500返回到部分張開的未收縮位置的狀態(tài)(如圖2和3所示)。在圖3中,縫合夾具500在動脈中在其預置的位置(松馳或自然地)展開。在圖2中,當縫合夾具500的處于壓縮(應力或張力)位置時即會縮進縫合插入器頭522中。通過對傳動桿50施加一末端壓力,即可使臂524移到收縮位置,從而引起臂接觸偏轉(zhuǎn)面518(如圖3所示)。
縫合夾具500最好由具彈性的形狀記憶材料如NITENOL組成。縫合夾具500也可以由一些具有彈性的替代性材料組成,如塑料、彈性鋼、不銹鋼或其它的類似材料。進一步地,縫合夾具500也可以由雙臂組成,該雙臂以樞紐式連接在傳動桿50上而不用彈性合頁,如圖4C和4D所示,下面也會詳述。
活性合頁的配置很易于修改成具有三個臂(間隔成120度角)或改成四個臂(間隔成90度角)。若是三個臂,則在延伸體514內(nèi)最好有3個針546和6個腔。由此,其它的配置以臂數(shù)也可以包含進該縫合裝置中以完成特定的工作需求。
針546是可彎曲的,最好是由形狀記憶材料如SUPERFLEX NITENOL組成。可替代地,針546也可以由彈性鋼、外科不銹鋼或其它的類似材料組成。針546的直徑最好是0.019英寸,但也可根據(jù)本發(fā)明使用另外的直徑。
當針546以末端前進并與插入導標512接觸時,插入導標512使針546徑向朝外彎曲。當針546與縫線夾臂546的角面545相接觸時,它們也最好可以進一步略微彎曲(徑向朝外),如圖8所示。當針546縮進針腔516中時,針546在彈性作用下恢復成直的形狀。盡管在圖2-9中使用了在展開過程中可彎曲的針,但是我們還可以使用不能彎曲的針(或直或彎)。
如圖4A-4B所示的切斷圖,傳動桿50通過一個軸釘502與彈性縫合夾具500相連。以這種配置的傳動桿50最好包括一個簡單的柄(如圖所示),但是在其它的配置中也可以包括多個柄。
圖4C是非活性合頁或一個雙片縫合夾具501的透視圖。圖4D是雙片縫合夾具501和在縫合插入器頭522內(nèi)的一個滑道或展開器523的橫截面圖??商娲兀谄渌呐渲弥?,縫合夾具501的合頁部分類似于圖14中所示的合頁部分(將在下面敘述)。展開器523可以是一個附著在縫合插入器頭522內(nèi)的單獨的片??商娲?,展開器和縫合器插入器頭522也可以包括一個單獨的模片。
縫線夾臂525的長度最好是0.174英寸左右,兩個縫線夾臂525及525′在其完全伸展位置(兩臂展開互相平行)時的長度約為0.288英寸。在其它的縫線夾臂525及525′的配置中,其尺寸也可以變化。
在圖40中,當傳動桿50以近端拉雙片縫合夾具501(當雙片縫合夾具501處于收縮位時)時,展開器523的末端與縫線夾臂525及525′的頂部相接觸。展開器523引起兩個縫線夾臂525及525′相對于傳動桿50徑向向外張開。在一種較好的操作方法中,傳動桿50繼續(xù)以近端拉雙片縫合夾具501直到雙片縫合夾具501的中心與展開器523的中心相嚙合。為了將縫線夾臂525及525′縮進到縫合夾具有收縮位,傳動桿50以末端式前進,插入器頭522的內(nèi)部邊緣518與縫線夾臂525及525′相接觸。插入器頭522的內(nèi)部邊緣518引起兩個縫線夾臂525及525′相對于傳動桿50徑向向內(nèi)縮進。如下所述,對雙片縫合夾具501的一般操作和使用與圖4A中所示的單片縫合夾具的操作相類似。
縫合裝置520的近端部分最好包括一個可使醫(yī)師從外部操作在血管16中的縫線夾臂524和針546的手柄。該手柄有三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使傳動桿50對合頁部分542施加一個近端的壓力以展開并保持臂524在一完全朝外的位置(圖8);第二個作用是使針546末端式前進(圖8)并用一個或更多的彈簧近端式拉回針546;第三個作用是傳動桿50施加一個末端力給合頁部分542以收縮臂524(圖2,4D或9)。
可替換地,手柄可以具有兩個功能,其中一個功能是將上述三功能式手柄中的兩個功能接合起來。例如,在第一個功能中,使傳動桿50對合頁部分542施加一個近端的壓力以展開并保持臂524在一完全伸展的位置(圖8)。當臂524處于完全伸展的位置時,針546自動末端式前進(圖8)并近端式收縮以抓住縫線40的環(huán)端。這種雙功能的第二個作用是使傳動桿50施加一個末端力給合頁部分542以收縮縫線夾臂524(圖2,4D或9)。這種雙功能形式的手柄適合于在操作這種縫合裝置524有更多操作經(jīng)驗的醫(yī)師。對于這項技術(shù)中的一般技巧之一,很明顯地,可以使用一功能或四功能式的手柄(插入和拉回針546是作為兩個單獨的功能),或者也可以使用分離的或觸發(fā)手柄以用于不同的功能。下面將會敘述不同的手柄設計。
圖10是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一個手柄550的橫截面示意圖。該手柄被可操作性地連接在中空延伸體(虛線顯示)的近端,這種手柄可在本發(fā)明所公開的任一實施例中使用。圖11是圖10中所示手柄550的橫截面切斷透視圖。圖18是整個縫合裝置520的透視圖,其中包括圖10中所示的手柄550。
手柄550包括一個傳動桿孔551,一個主外殼552,一對合頁柄554,一個帶有鎖定槽576的縫線夾臂閥556,一個至少帶有一個上升主端562的針閥560,一個帶有鎖定止動器572的釋放器568,一個軸釘570,一個釋放器撐桿574,一個壓縮彈簧(未附)被可活動性地置于在縫線夾臂閥556和針閥560之間的彈簧凹座578,帶有至少一個刻槽凹處564和針夾584的針閥支撐筒580。
在一種配置中,外殼552被附著在圖2中的中空延伸體514或圖9中的簡單縫合插入及收縮室或圖13A的縫合裝置之上或作為它們的一個延續(xù)。在另外的配置中,外殼552與圖2中的中空延伸體514或圖9中的簡單縫合插入及收縮室或圖13A的縫合裝置相分離的。在這種配置中,傳動桿50將外殼552與圖2中的中空延伸體514或圖9中的簡單縫合插入及收縮室或圖13A的縫合裝置相連接。
如圖2,4D或9所示的傳動桿50的近端部分通過傳動桿孔551滑到外殼552的末端部分。傳動桿50的近端附著在縫線夾臂閥556的末端558上,使后者可以滑動性收縮進主外殼552中。一個壓縮彈簧(未附)置于縫線夾臂閥556和針閥560之間的外殼552的彈簧凹座578并同時施加兩個壓力一個是對縫線夾臂閥556的末端力,一個是對針閥560的近端力。
針閥560的針夾584抓住針546的近端。針閥560在腔室553的末端部分內(nèi)被滑動地接收。針閥支撐筒580被附著在外殼552上并最好與外殼552不產(chǎn)生相對移動。
釋放器568以樞紐為支點繞軸釘570徑向向內(nèi)或向外移動。釋放器支撐桿574對釋放器568施加一個徑向向外的力。當鎖定槽576被安置到正確位置以接收鎖定止動器572時,該力可引起釋放器568繞軸轉(zhuǎn)動并鎖定止動器572使之落進縫線夾臂閥556的鎖定槽576中。釋放器支撐桿574最好由一種彈性形狀記憶材料如NITENOL組成。釋放器支撐桿574也可以由其它的具有類似彈性的材料組成,如塑料、彈性鋼、不銹鋼或其它的類似材料。下面將參照圖12,21和22對手柄的另外實施例進行描述。
下面參照圖1A-11進一步詳細描述縫合裝置520和手柄550的使用和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利用伸進病人動脈16(未顯示)內(nèi)的CSI6,醫(yī)師縫合裝置的末端通過CSI6插入進動脈16中(圖1A-1B),使得針端口保持在動脈510之外。然后沿縫合裝置520的延伸體514近端式部分拉回CSI6并從動脈16中移去CSI6以暴露針孔510,如圖2所示。CSI6的部分移開的距離(大致相對于延伸體514)大體小于在肉體14內(nèi)的延伸體514的長度。在延伸體514的外表面有一個或更多個標記539(圖7)是用來指示醫(yī)師應該拉回CSI6以暴露針孔510的距離。通過CSI6插入和拉回縫合裝置520的能力具有一個重要的優(yōu)勢即可以減少干擾和損害病人大腿12和血管切口26的周圍肉體14。
插入器頭522的末端504具有一個光滑渾圓的表面以防止在插入插入器頭522時傷害到對面的血管壁506。另外,由于插入器頭522并未閉塞動脈16,因此在動脈16中的血液流動不受干擾。醫(yī)師可以使用位于插入器頭522的末端上的孔540和回滲腔534來確定何時插入器頭522的末端504已在動脈16中。
如圖2所示,當插入器頭522已插入動脈16中時,傳動桿50使彈性縫合夾具500在插入器頭522內(nèi)保持壓縮位置。當插入器頭522的內(nèi)緣518對兩個縫線夾臂524施加一個向內(nèi)的力時,傳動桿50則施加一個向下的力。兩股力接合起來引起位于兩個夾臂524之間的縫合夾具500的合頁部分542塑性變形或壓縮。如圖2和圖4A所示,縫線夾544抓住在縫線夾544的斜槽中的縫線40的環(huán)端。縫線40的環(huán)端被縫線夾544牢牢抓住,但又置于一個易于被針546的縫線抓38移去的位置。
當縫合裝置520被置于血管16中的適當位置時(圖2或9),醫(yī)師可以通過向相對外殼552的方向(圖11)拉指柄554來展開縫線夾臂524(圖3)。醫(yī)師可以通過將其食指和中指放在指柄554上并推外殼552的近端582來拉縫線夾臂閥556。其作用類似于操作一個標準的注射器。這種移動沿近端方向壓縮了處于手柄550的彈簧凹座578內(nèi)的彈簧(不顯示)。當縫線夾臂閥556近端移動時,傳動桿50沿近端方向相對于延伸體514或外殼515移動(如圖3中箭頭所示方向)。這一移動使得縫合夾具500展開或打開至其預置的或自然的位置(如圖3所示)。縫合夾具500從插入器頭522展開通過兩個縫線夾臂孔508(圖3)進入血管16,兩個夾具分別位于插入器頭522的兩側(cè)。
當醫(yī)師將縫線夾臂閥556拉至一定的近端距離(相對于外殼522)時,位于釋放器568末端的鎖定止動器572徑向向內(nèi)移動并落進閥556的鎖定槽576中。鎖定止動器572與鎖定槽576相聯(lián)合阻止縫線夾臂閥556末端式前進。在凹座578內(nèi)的彈簧的力阻止縫線夾臂閥556近端式前進。在針546末端式前進之前,縫線夾臂閥556的鎖定使縫線夾臂524穩(wěn)定在被鎖定的位置。
在被鎖定位置上,縫線夾臂524最好能夠到達其完全伸展狀態(tài)(如圖8所示)。在這種完全伸展狀態(tài),傳動桿50(附著在縫線夾臂閥556之上)已將彈性縫合夾具500拉起,孔508的近端內(nèi)緣536已與縫合夾具500的臂524相接觸(圖8所示)。傳動桿50的拉和孔508的固定內(nèi)緣536可使得臂524向回彎曲直到臂524互相縱向排列(如圖8所示)。這樣,彈性縫合夾具500從其自然狀態(tài)再次變形,但這次不是處于壓縮位置而是處于伸展位置。在這種伸展位置下,當針546末端式前進并從縫線夾544抓住縫線40的頭部時,醫(yī)師可以近端式移動縫合裝置520以使夾臂524接觸到血管壁22的內(nèi)部。
下一步,醫(yī)師順時針或反時針擰動針閥560直到針閥560升起的主體部分562與針閥支撐筒580的刻槽凹處564相配合。針閥支撐筒580的刻槽凹處564允許針閥560升起的主體部分562末端式前進。否則,如果升起的主體部分562與刻槽凹處564不相配合,針閥560則不能末端式前進。針閥支撐筒580和針閥560升起的主體部分562可防止針546過早或非正常地末端式前進。針過早或非正常地末端式前進可能會損害病人周圍組織14(圖1B)或血管16。
針閥560升起的主體部分562與針閥支撐筒580的刻槽凹處564相配合時,醫(yī)師可以以相對于外殼552的近端582的末端方向使針閥560的近端前進(使用大姆指或手掌)。這種移動以末端方向壓縮位于彈簧凹座578內(nèi)的彈簧。當針閥560末端式前進時,針546和在針上的縫線夾38(圖8)也末端式前進。
圖8示意出了針546的路徑。針546沿針腔516滑動并通過針孔510從縫合裝置520出來。當針546與針插入導標512相接觸時,針546開始徑向朝外彎曲。當針546退出時,被針插入導標512徑向向外與傳動桿50呈銳角進行引導。針的偏轉(zhuǎn)角度最好是13.2度。偏轉(zhuǎn)角度也可考慮在10-15度和5-20度的范圍。
然后針546以一定角度刺穿血管壁22并在主血管切口26的兩側(cè)創(chuàng)造切口248。由于與縫線夾臂的角面(圖8)相接觸,針546與縫線夾臂546相接觸時,也最好略微彎曲(徑向朝外)。針546上的縫線夾544和縫線抓38聯(lián)合起來,可在縫線40的環(huán)端端制造一個扣,以使當針546與縫線夾臂500相接時而不使縫線頭離開。
醫(yī)師使針閥560呈末端式前進,直到壓縮彈簧的阻力阻止了針閥560進一步地前進。在此位置,針546已充分進入到血管16中,此時當針546近端式拉回時,針546上的縫線抓38將會從縫線夾544中抓住縫線40的環(huán)端。如8圖所示,夾臂524抓住遠離縫合插入器頭522的縫線環(huán),使得針546刺入血管22中并抓住在縫合插入器頭522圓周之外的縫線環(huán)。
當醫(yī)師推進針閥560至其最遠的末端位置時,釋放針閥560。壓縮的彈簧引起針閥560立即近端回彈。這一移動引起針546的末端部分立即近端回彈進行針腔516,同時也將附著在縫線抓38之上的縫線40的環(huán)端帶入。
當針546近端回縮時,在針546之上的縫線抓38抓住夾在縫線夾544中的縫線環(huán)并通過針孔248將縫線40的末端拉起。當針546縮進針腔516中時,即恢復成直的形狀。當針546回縮時,縫線40的長度被放開(由于收縮針546所引起的張力所造成的),從留在縫線腔532內(nèi)的位置,通過縫合插入器頭522的末端504上的孔540再進入到動脈16中。
要縮回縫線夾臂524(圖2,4D或9),醫(yī)師可沿徑向向內(nèi)壓釋放器568的近端部分。這一動作可以引起釋放器568以樞紐式活動。鎖定止動器572徑向向外移動并釋放鎖定槽576。壓縮彈簧的力引起縫線夾臂閥556和傳動桿50以末端前進。結(jié)合插入器頭522的近端內(nèi)緣518,傳動桿50向下的力可引起彈性縫線夾具500縮回至其壓縮位置。如圖5和圖6中所示,縫線夾臂524縮進插入器頭522的外表面上的相應的孔或槽508中。在這種縮回狀態(tài),夾臂524大體與延伸體514平行。如圖5所示,夾臂524的外表面與插入器頭522的外表面對齊。這樣就減少了在拉回過程中夾臂524抓住血管壁22、肉體14或CSI6的可能性?,F(xiàn)在就可以準備將縫合裝置520從血管16中移去。
醫(yī)師通過CSI6從血管16和病人大腿12的肉體14中拉回縫合裝置520。當拉回縫合裝置520后(CSI6仍在體14內(nèi)),醫(yī)師拉回縫線40頭并關(guān)閉主血管切口26。醫(yī)師然后用縫線40頭系成一個結(jié)并經(jīng)過CSI6滑下或拉下至切口26處。可替換地,醫(yī)師也可以給縫線40頭上拴一個小的環(huán)形的不銹鋼夾(未顯示)并通過CSI6將夾滑下到血管開口26處以閉合開口26。然后切斷并移去不用的縫線40頭(過長部分)。最后從病人體內(nèi)將CSI6移去。
縫線夾臂524從縫合裝置體的兩側(cè)徑向展開(圖2-3,8),而不超出裝置520的末端504,這樣就減少了縫線夾臂524接觸和損害切口26對面的血管內(nèi)壁506的可能性。
當針546與縫線夾臂524接觸并抓住縫線40時,縫線夾臂524的鎖定位置(參照圖8所述)為抓住縫線40的環(huán)端提供了一個穩(wěn)定的基座??p線夾臂524最好通過施加在傳動桿50、孔508的固定內(nèi)緣和位于每根臂524的“眉”端的突出528上的近端力而在鎖定位置被鎖定。特別地,當縫線夾臂524大體互相平行時(即每個臂524與傳動桿大致成90度),位于每根臂524的“眉”端的突出528則互相接觸從而阻止縫線夾臂524過度彎曲超過圖8中所示的情形。當針546以末端式插入并與縫線夾臂524相接觸時,突出528最好能夠阻止縫線夾具500無意識地移動或彎曲(張開過大)。這樣就避免了在針546與縫線夾544相聯(lián)時縫線40環(huán)端意外地從縫線夾544上移位。由此,由傳動桿50、孔508的固定內(nèi)緣、兩個突起供同施加的力的組合能夠使縫線夾臂524保持在一個嚴格的鎖定位置以便于將縫線環(huán)端從縫線夾544中正常移去。
圖2-9中的縫線夾544的傾斜槽的形狀和位置提供了另外的優(yōu)勢。圖2-9中的縫線夾544的槽以近端徑向向內(nèi)傾斜。因此,縫線40的環(huán)端面面向近端徑向向內(nèi)的方向。這種配置可以避免縫線40的環(huán)端不正常或過早地從縫線夾544中脫落。當針546與縫線夾臂524相合時,最好縫線40的環(huán)端的移動只有一個方向,即近端徑向向內(nèi)的方向,這是與插入的針546相對的方向。當針546近端式收縮(如圖8所示)時,縫線40的環(huán)端可安全地落進針546的縫線夾38中。在圖2-9中的實施例中的針546的近端式移動可引起針546的縫線夾38夾住縫線40的環(huán)端。
在參照圖1A-9所述的不同實施例中,可伸縮的縫線夾臂被用來抓住超出管狀腔外緣(由此也超出切口26的邊界)的縫線40,而具彈性的針546則用來抓住在外緣之外的縫線40。在另外的執(zhí)行過程中(未顯示),縫線夾裝配可以是以一種固定(不活動)組件的方式在腔室周圍之內(nèi)或附近抓住縫線40。在這種操作中,可以使用彎曲的針來刺入腔室周圍之外的血管壁,然后“內(nèi)曲”以抓住縫線。彎曲的針可以拉回從血管壁22出來的縫線頭。
圖12是柄600的另一實施例的橫截面圖,該手柄可用來替代圖10中的手柄。圖12中的手柄包括一個帶有彈簧凹座622的外殼602、一對外部指柄604(圖12中未顯示)、一個帶有鎖定槽608的縫線臂閥606,一個帶有鎖定頭610和針閥止動器618的釋放器612、一個軸釘614、一個帶有針夾616的和一個彈簧624的針閥620。
手柄600也包括一個第二彈簧(未顯示),它可以使釋放器612向一個位置傾斜,該位置是鎖定頭610與槽608相嚙合的位置。與圖10和11中所示的手柄550相類似,指柄604伸出外殼602之外以允許醫(yī)師相對于外殼602移動閥606。圖12中的針546的近端被附著在針夾616之上,二者均附著在針閥620之上。傳動桿50(圖2)被附著在縫線夾臂閥606之上(圖12)。
圖12所示的手柄600的一般操作與圖10-11所示的手柄550的操作類似。在圖12中,針閥止動器618防止針閥620過早或非正常地末端式前進。這一功能和圖10-11中所示的上升主端562和手柄550的的刻槽凹處564的作用相似。在圖12中,醫(yī)師近端式推進縫線臂閥606同時對抗彈簧614的編斜力(通過近端式拉指柄604)以展開縫線夾臂524(圖3)直至釋放器612的鎖定頭610徑向向內(nèi)移動并落進鎖定槽608中。在此位置,縫線夾臂524處于如圖8所示的完全展開或張開的位置。這一移動引起了釋放器612的近端部分徑向向外前進直到針閥止動器618不再閉合針閥620。在此,醫(yī)師可以末端式推進針閥620進入凹座622以引起針546末端式前進并抓住縫線40。當醫(yī)師釋放針閥620時,彈簧614近端式移動針閥至朝外的位置,引起針546帶著縫線40縮回。最后,醫(yī)師壓下釋放器612的外部杠桿部分以釋放縫線夾臂閥606;這就引起了縫線夾臂524返回到收縮位置,由此可從動脈16中拉回縫合裝置520。
在這種工藝中的一般技術(shù)將會期望有對這種附著在縫合裝置520近端上的手柄有更多種可能的配置。在一種配置中(未顯示),至少有兩根彈簧或兩套彈簧(未顯示)來代替由圖10-11中的手柄550和圖12中的手柄600使用的單個壓縮彈簧。在這個雙彈簧的實施例中,第一個彈簧對針546施加一個近端力,同時第二個彈簧對手柄內(nèi)的傳動桿50施加一個末端力。在另外一種配置中,代替第二套彈簧或一個觸發(fā)器,醫(yī)師可以手動以近端式將針546收回進針腔516中。
圖13A-17顯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圖1A的縫合裝置。在此實施例中,為縫線40的末端提供了一個特殊的環(huán)或小配件41以嚙合針650(圖16)。如圖14A所示,第一縫線夾臂630包括一個帶有一個用于軸釘502的孔642的合頁部分636(圖4C)。第一縫線夾臂630進一步包括一個用于傳動桿50的末端(圖4B)的彎曲部分638和一個第二縫線夾臂630′的合頁部分(圖14B)。第一縫線夾臂630進一步包括一個用于抓住縫線環(huán)端41的角狀凹座632、一個用于縫線40長度的狹縫640、以及一個傾斜端634。圖14B顯示了第二縫線夾臂630′與第一縫線夾臂630相類似,區(qū)別在于第二縫線夾臂630′沒有一個用于傳動桿50的末端的彎曲部分638(圖4B)。
第一縫線夾臂630的長度最好是0.174英寸左右,兩個縫線夾臂630及630′在其完全伸展位置(兩臂展開互相平行)時的長度約為0.288英寸。在其它的縫線夾臂630及630′的配置中,其尺寸也可以變化。
如圖16-17所示,每個可彎曲的針650包括一個展開的柄、一個刺入末端針尖654、以及在末端附近的一個刻槽652。針槽652是作為一個棘爪或縫線抓。在好的配置中,針槽652圍繞針650的整個圓周伸展。在另外的配置中,針槽652沿針650的徑向邊緣呈部分圓周。環(huán)41的直徑一般與等于針650的槽652的直徑,但是在響應對針650的向下的力時必須具有足夠的彈性來擴展直徑。
縫線40的環(huán)端41可以這樣形成加熱縫線的一端直到該端變成一個球形,然后將球形端壓縮成一個盤形,在盤形端的中心作一個孔從而形成一個環(huán)。在一種配置中,縫線40包括一根單纖維或塑性縫線材料。在形成環(huán)端一種方法中,代替加熱縫線段的一端,縫線端只被簡單壓縮并形成一個孔。線端進一步被切或印成一個圓環(huán)形。
在其它的配置中,代替在縫線端預形成孔,可利用針650的傳動(參照圖7如下所述)來形成孔并將縫線端系在針650上。在另外的配置中,一個單獨形成的環(huán)可被成模插入、粘接、壓制、或用類似的方法將其附著在縫線段的端頭。
每個環(huán)41可以具有如圖13A所示的環(huán)形形狀,或者可以具有其它的恰當?shù)男螤钊鐧E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六邊形或八邊形。
圖13A-17中所示的縫合裝置的一般使用及操作大體與參照圖2-9所述的相同。特別地,縫線40的環(huán)端41被置于縫線夾臂630,630′的角狀凹座632內(nèi)(圖13A,15)??p線插入器頭522被插入到生物組織14(與圖1A-2類似)中,縫線夾臂630,630′被近端徑向向外展開(圖16)。刺入的可彎曲針650經(jīng)過生物組織至被縫線夾臂630,630′相嚙合(圖17)。
當針尖654經(jīng)過縫線40的環(huán)端41,環(huán)端41立即徑向向外彎曲。當針650繼續(xù)末端式前進時,環(huán)端41與槽652相接觸。由于環(huán)端材料具有彈性,環(huán)端徑向向內(nèi)收縮并系住針槽652,使得近端式拉針以引起縫線端41跟隨針650的近端移動。由此,針槽652與上述參照圖2-3和8所述的縫線夾(圖2)的作用相同。
圖19-20是一個四臂縫線夾裝配的透視圖。它可被用于與圖1A-2所示的縫合裝置520相類似的裝置上。這種縫線夾裝配包括四個縫線夾臂662-668。每個夾臂對應于該縫合裝置的相應的針(未顯示)和針端口(未顯示)。四個縫線夾臂662-668中的每支臂均包括一個用于縫線段的角狀凹座和槽。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9-20中所示的裝置使用了兩根縫線,每根縫線均被一對縫線夾臂662-668抓緊。每根縫線的兩端均有一個環(huán),該環(huán)被置于縫線夾臂662-668的一個角狀凹座中。也可以為縫線夾臂662-668提供上述公開的其它類型的縫線夾結(jié)構(gòu)。
圖21和22顯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一個手柄700。手柄700包括一個姆指環(huán)702、一個活塞704、一個活塞末端706、一個主腔殼710、一個近端孔708、一個食指環(huán)712、一個傾斜的浮釘槽714、一個浮夾槽715、一個末端孔716、一個浮子720、一根釘718、一個浮夾鎖722、一個浮夾724、一根驅(qū)動線(傳動桿50)夾726、一個卡針具后座728、一個針卡具730、一個浮夾釘732、一個浮夾孔734、一根彈簧736、一根活塞釘738、一具L形鎖定凹座740、以及一個推出(中空的延伸體514)夾742。
彈簧736、浮子720、浮夾鎖722、浮夾724、驅(qū)動線夾726、卡針具后座728、針卡具730、浮夾釘732被可操作地收在主腔殼710之內(nèi)?;钊?04的柄通過浮子720、浮夾鎖722、浮夾724被滑動性收入主腔內(nèi)。
活塞704的方形或矩形柄配合在浮子720的方形或矩形軸向凹座之內(nèi),使得順時針旋轉(zhuǎn)活塞702就可以引起浮子720的順時針旋轉(zhuǎn)?;钊┒?06被擠進(或類似的自附著于)卡針具后座728內(nèi)。活塞釘738沿形成于主腔殼710內(nèi)部的L形鎖定凹座740被滑動性地接收。
在一個最佳配置中,L形鎖定凹座740、浮釘槽714和浮夾槽715都是鑄模成型、雕刻或類似方法形成形成于主腔殼710內(nèi)。彈簧736也為浮子720提供了一個末端的傾斜力。
浮釘718沿傾斜的浮釘槽714被滑動性地接收。浮子720的末端擠入并鎖進浮夾鎖722的近端部分。浮夾鎖722被膠合、連接或以類似的方法聯(lián)連在浮夾724上。驅(qū)動線夾726裝配在浮夾724的浮夾孔734之內(nèi)。驅(qū)動線夾726被膠合、連接或以類似的方法聯(lián)連在一根驅(qū)動線或傳動桿50(圖13B)上(或圖2或圖9)。
推出(中空的延伸體514)夾742被膠合、連接或以類似的方法聯(lián)連在圖13A所示的中空的延伸體514的近端部分。針卡具730最好被膠合、連接或以類似的方法聯(lián)連在卡針具后座728上。圖2中的針546或圖16中的針650的近端部分最好被膠合、連接、成?;蛞灶愃频姆椒?lián)連在針卡具730上。
現(xiàn)在參照圖21來描述對手柄700的使用和操作。當手柄700處于其初始狀態(tài)并送給最終用戶時,在L形鎖定凹座740內(nèi)的活塞釘738阻止活塞704相對于主腔殼710近端式移動。當醫(yī)師用姆指環(huán)702順時針旋轉(zhuǎn)活塞704時,活塞釘738沿L形鎖定凹座圓周移動直至活塞釘738被置于末端式滑下到L形鎖定凹座740的縱向部分內(nèi)。
當醫(yī)師旋轉(zhuǎn)活塞704時,浮子720也隨之順時針旋轉(zhuǎn)。釘718在傾斜的浮釘槽714內(nèi)移動引起浮子720近端式移動。由于驅(qū)動線夾726被連接在驅(qū)動線或傳動桿50(圖13A)上,浮子720的近端式移動會引起浮夾鎖722、浮夾724、驅(qū)動線夾726和傳動桿50的近端式移動,使得縫線夾臂630及630′徑向朝外展開(圖13A-13B)。
一旦活塞702被完全旋轉(zhuǎn),同時活塞釘738被置于末端式滑下到L形鎖定凹座740的縱向部分內(nèi)時,醫(yī)師就可以末端式推進活塞702?;钊?02的末端式推進會引起針546(圖8)或針650(圖16)以末端式推進,進一步刺穿生物組織,與縫線夾臂524,630及630′相嚙合(圖8及16)。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和應用,熟悉本領域的技術(shù)人員將會明白,對此所做的任何變動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在下面的權(quán)利要求項中將會進一步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加以說明。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用于遠距離地縫合在血管壁或其它生物組織內(nèi)的切口的縫合裝置,該裝置包括一個帶有末端的延伸體,該延伸體可用來經(jīng)過切口插入進血管中。該末端具有一個帶有由此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孔的外壁,該延伸體進一步包括位于臨近末端的第一和第二針端口,以使得當末端部分插入血管中時針端口仍保留在血管外;可分別從第一和第二針孔縮進和伸出的第一和第二夾臂,該臂可以可釋放性抓住縫線,并可遠程移至其展開位置,在此位置時,雙臂從延伸體內(nèi)向外展開抓住遠離延伸體的縫線;以及分別從第一和第二針孔伸出的用以抓住縫線的第一和第二針,該針可在收縮位置(針裝在延伸體內(nèi))和展開位置(針從延伸體向外從針端口末端式向外展開的位置)之間遠程地移動;其中針從收縮位置向展開位置移動,再返回至收縮位置,同時,夾臂在血管內(nèi)展開并抓住縫線,導致針刺進血管,從夾臂上釋放縫線,從血管中拉回縫線的一部分。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延伸體的末端部分(包括針和針端口)被配置成使用一個標準的鞘插入器(CSI)經(jīng)皮插入病人體內(nèi)來完成一個導管插入過程,使得可以伸展和收縮針以抓住和拉回縫線而無需從病人體內(nèi)移去CSI。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延伸體的近端部分進一步包括一個在外表面的標尺,利用它可以用于指示部分拉回CSI以暴露針端的縱向位置。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針在收縮位置時大體保持直的形狀,當在展開位置時,從延伸體向外彎曲。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針端口包括針標,該針標對針施加一個向外的力從而引起針的彎曲。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個聯(lián)接在延伸體近端部分的手柄,該手柄包括用于遠程移動針和夾臂的控制部分。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第一和第二臂與一個可活動的有彈性的合頁內(nèi)部分相連,當該合頁處于松馳狀態(tài)時,合頁以部分張開的位置抓緊夾臂。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可活動性合頁與一個在延伸體內(nèi)伸展的傳動桿相連接,對傳動桿施加一個近端力會引起夾臂從部分張開位置移向展開位置,并且對傳動桿施加一個遠端力引起臂從部分張開位置移向收縮位置。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臂在延伸體內(nèi)收縮時,其中的第一和第二臂的外表面與延伸體的外表面對齊。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當縮進孔內(nèi)時,其中的第一和第二臂大體平行于延伸體。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當處于展開位置時,其中的第一和第二臂從延伸體以90度角徑向朝外延伸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末端部分至少包括一個血液端口,該端口與延伸體的內(nèi)腔可進行流體式相連,延伸到延伸體的近端部分的內(nèi)腔可允許醫(yī)師判斷末端部分是否已在血管中。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內(nèi)腔與一個壓力傳感器相連,該傳感器可為醫(yī)師提供判斷末端部分是否已在血管中的可視性指示。
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雙臂從延伸體的末端尖被近端式隔離開,使得在雙臂的展開過程中,可防止雙臂與切口對面的血管壁相接觸。
1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每根針都包括一個圓周式形成的槽,槽被配置成可與縫線環(huán)端相嚙合。
1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進一步包括第三個和第四個夾臂,這些臂可從末端部分的第三和第四個孔縮進和伸出,并可釋放性地抓住一個第二根縫線。
1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標尺,以可視性地指示末端部分的旋轉(zhuǎn)方向。
18.一種在導管插入操作之后閉合病人血管開口的方法,在此,導管鞘插入器(CSI)被用來將導管插入進血管中,它包括利用插入病人的皮膚再進入血管中的CSI,通過CSI插入縫合裝置的延伸體的末端部分并進入到血管中,同時末端部分可釋放性地抓住一根縫線;利用在血管中的末端部分,沿延伸體近端式移動CSI而不從病人體內(nèi)移出CSI,以沿延伸體暴露出針端口,針端口與末端鄰近以使得針端口保持在血管外;以及利用延伸經(jīng)過CSI的延伸體,推動縫合裝置的縫線夾具以引起該裝置的可收縮針從針端口內(nèi)伸出刺入進血管中并從末端部分釋放縫線,然后縮進針端口內(nèi)以從血管中拉回縫線部分;以及經(jīng)過CSI從病人體內(nèi)拉回延伸體的末端。
1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縫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延伸體包括一個標尺,以及近端式移動CSI的步驟包括使用該標尺以正常確定CSI相對于延伸體的位置。
全文摘要
一種允許醫(yī)師遠距離地縫合在血管(16)或其它生物組織內(nèi)的切口(26)的縫合裝置(520),該裝置(520)包括:一個帶有末端(515,522)的延伸管狀體(514,515),該延伸體可用來經(jīng)過切口(26)經(jīng)皮插進血管(16)中。該末端(515,522)至少具有從延伸體(514,515)末端(515,522)伸出的第一和第二可伸縮性夾臂(524,525,525’,630,630’,660,662),該夾臂能夠在血管(16)內(nèi)可釋放性地抓住縫線(40)。沿延伸體(514,515)鄰近可伸縮性夾臂(524,525,525’,630,630’,660,662)的位置提供了第一和第二可伸縮性針(546,650),每根針被配置成可從相應夾臂(524,525,525’,630,630’,660,662)中抓住縫線(40)。醫(yī)師可使用一個由裝置(520)末端部分所提供的手柄(550,600,700)或其它的控制機械裝置來遠距離移動可伸縮性夾臂(524,525,525’,630,630’,660,662)和第一和第二可伸縮性針(546,650)。在操作過程中,夾臂(524,525,525’,630,630’,660,662)首先在血管(16)內(nèi)展開以抓住在管狀體之外的縫線(40)的一端。針(546,650)然后展開再縮進延伸體(514,515)內(nèi),同時,針(546,650)刺進切口(26)大體兩側(cè)的血管(16)壁(22),從可伸縮性夾臂(524,525,525’,630,630’,660,662)中釋放縫線頭,通過血管壁(22)拉回縫線(40)。該縫合裝置對于在進行導管插入操作過程之后進行動脈內(nèi)切口(22)的閉合十分有用。在一個實施例中,在縫合過程中,所使用的用于完成導管插入操作的導管鞘插入器(6)被留在適當?shù)奈恢谩?br>
文檔編號A61B17/06GK1292665SQ99803869
公開日2001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1999年2月2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8年3月9日
發(fā)明者安東尼·A·諾布爾斯, 斯蒂文·E·德克爾, 本杰明·G·布羅舍 申請人:蘇圖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