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聚集在皮膚內(nèi)的外用抗病毒藥及其制備方法此項發(fā)明涉及聚集在皮膚內(nèi)的外用抗病毒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眾所周知,雖經(jīng)廣泛的衛(wèi)生宣傳教育運動和化學藥物治療的現(xiàn)代成果,皰疹病毒感染病例仍不斷增多。因此,內(nèi)用的抗病毒制劑如片劑、針劑、靜脈注射溶液等的需求不斷增加(Saral,R.etal.N.Eng.J.Med.305,63-67/1981)外用藥物也被用于皰疹感染的治療。5號位替代的2′-脫氧尿核甙(5-Substituted2-deoxyuridines)包括在替代物中含有鹵原子如(E)-5-氯化烯基-2′-脫氧尿核甙。(E)-5-溴乙烯基-2′-脫氧尿核甙和(E)-5碘乙烯基-脫氧尿核甙都是很有效的抗皰疹病毒藥(DeClercq,E.andWalker,R.T.Pharm。Therapy26,1/1984/)來自含鹵原子的5-替代的2′-脫氧尿核甙中的5-碘-2′-β-脫氧尿核甙(IDU)雖然化學穩(wěn)定性低,且分解所產(chǎn)生有毒物質(zhì)仍作為某些外用抗病毒藥中的有效成分應用于臨床(Prusoff,W.H.andGoz,B.inSartorelli,A.C.andJones,d.G.AntineoplasticandImmunosuppressiveAgents,PartⅡ,pp.272-347,SpringerVerlag,NewYork,1975)。屬于嘧啶衍生物的5-烷基替代的2′-β-脫氧尿核甙的抗病毒作用已被檢驗,在體外此類藥物的抗病毒作用遠低于鹵素衍生物(DeClercq,E.etal.Curr。Chemother.,352-354/1978/)。E.DeClercq曾做過5-替代2′-脫氧尿核甙抗Ⅰ型單純皰疹病毒作用的體外試驗(Proc。ofthe4thInt.RoundTableonNucleosides,NucleotidesandTheirBiologicalApplications,Antwerpen,1981)以取自人胚的新鮮纖維母細胞培養(yǎng)物使之造成Ⅰ型單純皰疹病毒HSV-1感染,通過改變感染病毒的濃度,可確定造成感染細胞培養(yǎng)中50%發(fā)生病理改變所需病毒的劑量〔TCID50(組織培養(yǎng)感染劑量50%)〕,將5-替代2′-脫氧尿核甙濃度不同的營養(yǎng)基倒置入預先制備的病毒感染達TCID50的細胞培養(yǎng)物內(nèi),營養(yǎng)基為含Earles鹽的最低限量必需培養(yǎng)基(MEM,GIBCO)實驗時加以10%小牛血清、青霉素10Iu/ml和鏈霉素100μg/ml,pH調(diào)查至7.4。此法可測定降低一個對數(shù)單位的病毒TCID50值所需的有效成份的最低濃度。實驗及反映藥物效應的結(jié)果見表1。表1</tables>表1的數(shù)據(jù)表明Ⅰ式的5-異丙基-2′-β-脫氧尿核甙(IPDU)中其抗皰疹病毒作用低于其他5-替代的2′-β-脫氧尿核甙一個數(shù)量級,在體外實際上無抗皰疹病毒效應。此項結(jié)果與K.K.Gauri和R.D.Walter(Chemotherapy18,269/1973/)報告的5-異丙基-2′-β-脫氧尿核甙不能用于治療皰疹病毒的結(jié)論是一致的。此項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較過去使用的藥物更有效的外用藥以治療各種皰疹病毒所致的皮膚病損。此發(fā)明是基于5-異丙基-2′-β-脫氧尿核甙如與適當?shù)妮d體相結(jié)合可積聚在皮內(nèi),因此能產(chǎn)生極好的抗病毒作用。表二是藥物檢測結(jié)果,用14C標靶的5-異丙基2′-β-脫氧尿核甙進行實驗,結(jié)果證明一種含IPDU的油膏涂于皮膚后15分鐘即完全吸收,始料不及的是被吸收的有效成份中20-25%積聚在皮內(nèi)達8小時而濃度不減。本發(fā)明還基于有效成份在皮內(nèi)的積聚有很強的選擇性,因劑量的75-80%被吸收進入循環(huán)和器官并很快排出。在表3所列的器官內(nèi),3-6小時內(nèi)IPDU濃度降至可測水平以下。表2</tables>表3的數(shù)據(jù)清楚顯示,在所列器官中放射活性物質(zhì)主要積聚在皮膚內(nèi),也就是說IPDU進入皮膚的吸收是有選擇性的。最后,此發(fā)明的另一依據(jù)是IPDU與其他藥用嘧啶核甙不同,抗降解酶性能非常穩(wěn)定,核甙不致被分解為和2-脫氧核糖-1-磷酸鹽。此點已經(jīng)酶反應(見圖1)和體內(nèi)14C標記IPDU代謝實驗證實。圖1示胸腺嘧啶核甙磷酸酶分解胸腺嘧啶核甙,5-乙基-Z′-β-脫氧尿核甙(EDU)和5-異丙基-Z′-β-脫氧尿核甙(IPDU)的速率。圖2示經(jīng)IPDU(I)治療(i.P.200mg/kg)的小鼠尿中檢出的代謝產(chǎn)物。此圖證明IPDUI的80~85%是原物排出體外,僅2~5%以5-異丙基-尿嘧啶和10~15%以5-(1-甲基-2羥乙基)-Z′-脫氧尿核甙排出。我們的實驗也證明了5-異丙基-2′-β-脫氧尿核甙實際上無毒,也無誘變或致畸效應。即使按有效治療量成倍增加劑量也不致引起皮損或過敏。由于以上優(yōu)點5-異丙基-2′-β-脫氧尿核甙可作為抗病毒,首先是抗皰疹病毒皮膚用藥的優(yōu)良有效成分。根據(jù)以上認識,此發(fā)明涉及外用能積聚在皮內(nèi)的抗病毒制劑。此藥含0.02-5%(重量)的5-異丙基-2′-β-脫氧尿核甙以及載體,稀釋劑和/或其他制備外用藥常用的添加劑。新發(fā)明的抗病毒藥的制備是將0.02~5%(重量)的5-異丙基-2′-β-脫氧尿核甙與載體、稀釋劑和/或其他制備外用藥常用的添加劑混合即得。新發(fā)明的抗病毒藥用于眼科疾病時,其制備方法是將0.1-1%(重量)5-異丙基-Z′-β-脫氧尿核甙與載體、稀釋劑和/或其他制備藥物常用的添加劑混合制成。按照本發(fā)明配制的藥物有顯著抗病毒效果,藥物可制成油膏、凝膠、乳劑、混懸液、溶液、噴霧劑、粘劑等。抗病毒藥內(nèi)的有效成分因使用方法和治療而不同。使用0.3~2%(重量)的5-異丙基-Z′-β-脫氧尿核甙于受治療的皮膚,通常能取得滿意療效。按本發(fā)明配制抗病毒藥時可用羊毛脂、凡士林、聚乙烯醇、蜂臘。此外,水、有機溶劑如乙醇也可作為首選。根據(jù)劑型的要求也可用穩(wěn)定劑、乳化劑、表面活性劑和色素以及其它添加劑。按照本發(fā)明,除5-異丙基-Z′-β-脫氧尿核甙外,還可加入其他生物有效成分如抗炎劑氯霉素、皮膚安定劑六藍烴、皮膚干燥劑如氧化鋅等。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與一般藥物制備技術(shù)方法相同。5-異丙基-Z′-β-脫氧尿核甙已有成品,可按文獻報導的方法生產(chǎn)例如Szabolcs,A.,Sagi,J.andOetvoes,L.Carbohydrates,NucleosidesandNucleotides2,197-211(1975);NucleicAcidsRew.1,49-52(1975)。其物理特性如下白色,結(jié)晶,未加香料的粉末略有苦味,融點181-183℃,室溫下溶于水,甲醇和乙醇,其溶解度分別為7.9mg/cm3、25.4mg/cm3和11mg/cm3。基本上不溶于苯、氯仿和二乙基乙醚。在室溫下可儲存多年而不分解。此成份用薄層色譜法以硅膠膜(Merck)及乙酸乙酯-甲醇(95∶5)層析其Rf-值為0.43,最大紫外線吸收在267.4±0.4nm,其克分子消光系數(shù)為9500±400,(n=50)。毒性和皮膚有無損害的觀察急性中毒以小白鼠、大白鼠、兔作毒性檢測,腹膜腔內(nèi)注射此成份14天,其50%致死劑量(LD50)如下小白鼠920mg/kg大白鼠820mg/kg兔2000mg/kg大白鼠30日毒性檢測每日腹膜腔內(nèi)注射此藥的有效成份劑量為5-50mg/kg連續(xù)30天。在試驗期內(nèi),注射組與對照組動物表現(xiàn)無差別,其體重、進食、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死亡率均無差別。尸體剖驗也未發(fā)現(xiàn)任何毒性作用變化。兔6周急性和亞急性毒性試驗實驗動物腹膜腔內(nèi)每日注射3-30mg/kg此藥物的有效成份,在6周用藥期間和延長的另2周內(nèi),動物無中毒癥狀、體重變化或死亡。解剖也未發(fā)現(xiàn)組織學改變。Ames試驗檢測此藥有效成份的誘變和致癌作用以沙門氏傷寒菌作誘變試驗對象。實驗使用了0.125~8.0%(重量)的5-異丙基-Z′-β-脫氧尿核甙水懸浮液或溶液,以后又應用了固體粉劑。研究中應用了擴散逆轉(zhuǎn)試驗,液體逆轉(zhuǎn)試驗(Ames,B.N.etal.Proc.Natl.Acad.Sci.USA71,2281/1973/)和用S9成份的其他試驗(Ames,B.N.etal.Mutat.Res.31,347/1975/)未見誘變效應也未見致癌效應。體內(nèi)誘變,畸變和胚毒試驗按Roussel的“小白鼠斑點試驗”,以C57/BL鼠進行此項檢測(Roussel,L.B.andMajos,M.H.Genetics42,161-175/157/;Roussel,L.B.etal.Mutation.Res.86,355-359/1981/)5-異丙基-Z′-β-脫氧尿核甙的生理鹽水溶液按460和230mg/kg分兩組實驗。在劑量為230mg/kg的一組,其用量為正常治療量的45倍,既未見誘變和胚胎中毒,也未見致畸作用。吸收試驗以體重23-25g的CFLP雄性白鼠進行試驗,按例1法制成的油膏,內(nèi)含0.8%(重量)的14C標記5-異丙基-2′-β-脫氧尿核甙,每只動物所用劑量為50mg,每組試驗用動物5只,用脫毛劑“Depilan”(商標HamolInternational,Krk,Yugoslavia)處理動物腹部皮膚,24小時后將動物仰臥固定,在腹部脫毛區(qū)2cm2范圍內(nèi)涂以該油膏,將動物固定于代謝控制箱內(nèi)8小時,然后拭去油膏,放開動物,在觀察時間內(nèi)任其自由活動,觀察時間為15、30、60、120、180、360和480分鐘。對拭下的油膏。實驗動物臟器(皮、血、肝、脾、腎、肺、腦)以及24小時尿進行放射性檢測,結(jié)果見表4。表4表4的數(shù)據(jù)表明被吸收藥物的放射性在15分鐘后,幾乎無變化,即油膏內(nèi)的放射性標記物在15分鐘內(nèi)被吸收,并長時間保留在皮膚內(nèi),皮、血和其他器官吸收的放射性總量表明油膏內(nèi)20-35%的有效成分已被吸收。此量的65-80%則迅速經(jīng)其他器官排出。實驗結(jié)果表明在治療后3小時只能測得微量放射性(表3)。同時,表2的數(shù)據(jù)清楚地說明放射性充分積聚在皮膚內(nèi),其濃度在8小時內(nèi)基本不變。耐量試驗實驗動物為25-30克重的小白鼠,皮膚健康或經(jīng)劃痕處理,在實驗動物2-3cm2的皮面,每日涂以2.5%(重量)的5-異丙基-2′-β-脫氧尿核甙油膏,連續(xù)6周。對照組所涂油膏不含有效成份(安慰劑)。動物經(jīng)治療后再觀察2周,在治療期及觀察期內(nèi)實驗鼠無改變(皮膚刺激,變態(tài)反應或炎癥),也未發(fā)現(xiàn)組織病理學改變。臨床試驗以患單純皰疹、生殖器皰疹和帶狀皰疹的志愿者,分組作為治療觀察對象。根據(jù)病情每日進行3-5次治療,5-10日為一療程。使用此新發(fā)明的藥物,按雙育法進行臨床試驗。分1號處方組(A),含5-碘-2′-β-脫氧尿核甙的商品油膏組(B)和不含有效成份的安慰劑組(C),以觀察療效。臨床試驗結(jié)果綜合于表5?!癆”油膏內(nèi)含5-異丙基-2′-β-脫氧尿核甙“B”安慰劑“C”油膏內(nèi)含5-碘-2′-β-脫氧尿核甙(對照組)本發(fā)明的新藥及其制備的主要優(yōu)點是(a)皮膚能迅速有選擇的吸收并積聚此藥的有效成份。因此制劑中只含少量有效成份即可獲得滿意療效。(b)此藥為外用藥所需的有效成份遠低于內(nèi)服藥。(c)此藥的有效成份非常穩(wěn)定,因此只需使用少量即能保持良好的療效。下面例舉此新藥的成份及配方例1皮膚用油膏5-異丙基-2′-β-脫氧尿核甙8g聚山制醇油酸酯(ph.Hg.Ⅶ.731)36g液體石臘50g鯨蠟硬酯酰醇(ph.Hg.Ⅶ.731)80g白凡士林100g甘油200g白蜂蠟4gP-羥安息香酸甲酯2g蒸餾水500g此油膏在室溫下至少可保存2年而不分解。例2皮膚用凝膠5-異丙基-2′-β-脫氧尿核甙1.0g甲基纖維素4.0g甘油20.0g蒸餾水73.9g安息香酸鈉0.1g乙醇(96%)0.9gP-羥安息香酸乙酯(尼泊金)0.1g例3眼科用油膏5-異丙基-2′-β-脫氧尿核甙0.8g單純眼膏999.2g單純眼膏的成分如下羊毛脂酒精(PH.Hg.Ⅶ.1088)50g液體石臘(PH.Hg.Ⅶ.1283)250g眼用白凡士林700g權(quán)利要求1.積聚于皮膚內(nèi)的外用抗病毒藥,內(nèi)含與載體、稀釋劑和/或其他常用于制備外用藥的添加劑相混合的0.02-5%(重量)5-異丙基-2′-β-脫氧尿核甙。2.用于眼科的抗病毒藥內(nèi)含與載體以及稀釋劑和/或其他常用于制備外用藥的添加劑相混合的0.1-1%(重量)5-異丙基-2′-β-脫氧尿核甙。3.一種制備積聚于皮膚內(nèi)的外用抗病毒藥的方法,此藥內(nèi)含0.2-5%(重量)5-異丙基-2′-β-脫氧尿核甙、載體、稀釋液和/或其他常用制備外用藥的添加劑,制成的劑型有油膏、乳劑、混懸液、凝膠、溶液、噴劑、粘合劑等。全文摘要此項發(fā)明涉及一種外用于皮膚內(nèi)的抗病毒藥物及其制備方法,該藥內(nèi)含與載體、稀釋劑和/或其他制備外用藥常用的添加劑相混合的0.2-5%(重量)5-異丙基-2′-β-脫氧尿核甙。文檔編號A61K31/70GK1034133SQ8810490公開日1989年7月26日申請日期1988年8月6日優(yōu)先權(quán)日1987年8月7日發(fā)明者安娜·薩博萊克斯,拉茨羅·奧托夫斯,雅諾升·薩吉,赫爾杰·圖德斯,阿蒂拉森姆索,薩蘇賽·福斯,埃斯特萬·蘇尼亞,卡特林·馬洛斯,桑多·捷克索,埃瓦·麥德韋西,米克勞斯·瓦吉達,伊斯特萬·卡色尼,喬治·巴克薩申請人:匈牙利科學院化學中心研究所,生物化學藥物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