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材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山茱萸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山茱萸原產我國,已有2000余年的栽培歷史。山茱萸的成熟干燥果實去核后即為名貴藥材山芋肉,其性味酸澀,入肝、腎經,有滋肝補腎、固腎澀精的作用,適用于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滑泄、眩暈耳鳴之癥,是中醫(yī)臨床必不可少的一味中藥。
我國自先秦以來就開始使用山茱萸進行治病、防疫和辟邪?!侗静菥V目》記載:“山茱萸,主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溫痹,去三蟲,久服輕身;有強陰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止小便淋瀝之功;久服明目、強力長年”?,F代醫(yī)學分析證明,山茱萸富含8種皂甙、16種氨基酸、24種礦物元素、7種有機酸以及維生素a、b、c、b2,具有補益肝腎、補血、健胃、明目、強心、抗炎、增加免疫等藥用價值。美國、俄羅斯等國研究報道該植物還具有抗癌、抗愛滋病等重要功能,尤其對因化學或放射療法所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獨特的治療作用。
山茱萸是國家40種用量較大的重點藥材之一,是滋陰補腎藥物六味地黃丸以及衍化而產的金匱腎氣丸、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八仙長壽丸、桂附地黃丸、益明地黃丸、濟陰地黃丸、都氣丸等藥品的主要組成成分。
除藥用外,山茱萸也有絕佳的保健功用。以山茱萸為主要原料制成的藥酒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調整全身機能,對陽萎不起、未老先衰、腰痛酸困、脾腎虛虧、男女不育等癥有良效,常飲可提神補血,烏發(fā)駐顏,益壽延年。
由于山茱萸鮮果的保存時間過短(48小時),而采收加工環(huán)節(jié)較多、時間較長,加之傳統(tǒng)的采收加工方法簡陋落后,導致了山茱萸有效成份在加工過程中的大量流失,產品成色不足,甚至有一些產品還來不及加工就爛掉了。這種現狀嚴重制約了山茱萸產業(yè)的發(fā)展。
山茱萸的加工方法主要以家庭加工為主,生產流程是將鮮果漂洗干凈,用砂鍋、鋁鍋或不銹鋼鍋蒸煮并冷卻,手工去核,果肉自然晾曬5~7天后,篩選得到成品。雖然現在出現了一些山茱萸加工生產線,將蒸煮后的山茱萸采用小型脫核機機械去核,并以烤房烘烤代替自然晾曬,縮短了加工時間,節(jié)省了勞力,提高了加工效率,但由于去核、烘烤等加工設備標準不一,加之大部分還是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方式,加工出的產品品質較差。
現有山茱萸加工方法的最主要問題是普遍采用以開水蒸煮鮮果的方法來達到肉核分離的目的,當蒸煮后鮮果進入去核設備后,果汁被大量擠出,“紅”水橫流,導致了果實有效成份的大量流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山茱萸加工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種山茱萸的加工方法,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山茱萸的有效成分,提高山茱萸的品質。
本發(fā)明的山茱萸加工方法是將山茱萸鮮果漂洗干凈后,置入烤房中烘烤使果核分離,冷卻后機械去核,再置于烤房中干燥后得到成品。
具體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山茱萸鮮果漂洗干凈,置入烤房,于50~60℃帶水烘烤2~3h,使果核分離;
2)、取出烘烤后的鮮果,水洗冷卻,放入脫核機中機械去核;
3)、將去核果肉瀝水1~2h后,置于烤房中,控制溫度在70℃以下,干燥5~6h,取出,篩選得到成品。
其中,在烘烤工序中,山茱萸物料的堆放厚度以15~20mm為宜,且宜薄不宜厚,并保證物料堆放的均勻度。
在干燥工序中,物料的堆放厚度在10~12mm為宜,且應保持物料堆放的均勻度和物料與物料之間通風良好。
山茱萸果肉的干燥時間以5.5~6h為宜,具體的干燥升溫過程為:在2~2.5h內將物料從室溫升溫至50℃,再用2~2.5h升溫至65~70℃,在此溫度下控溫干燥1~1.5h。
與傳統(tǒng)的山茱萸加工方法比較,本發(fā)明的山茱萸加工方法主要具有以下突出優(yōu)勢:
1、加工后的山茱萸有效成份含量提高了30%
傳統(tǒng)的山茱萸加工是通過水煮鮮果來達到肉核分離的目的,當煮果進入去核設備后,“紅”水橫流,導致了果汁的大量流失;而本發(fā)明的加工方法是采用烘烤工藝來實現肉核分離的目的,解決了山茱萸加工環(huán)節(jié)“紅”水泛濫而導致有效成份大量流失的難題,使果實的有效成份含量得到提高,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經檢測,傳統(tǒng)加工方法得到的山茱萸中的馬錢苷含量僅為1.201%,而采用本發(fā)明方法加工的山茱萸中馬錢苷含量提高到了1.560%。
2、加工后的山茱萸產品色澤鮮亮,藥香純真
在傳統(tǒng)的加工工藝中,去核后的山茱萸果肉主要是通過自然晾曬進行干燥的,一般要晾曬5~7天后才能干燥,干燥后的成品色澤灰暗,無光澤,且不一致,有少許霉腐味;本發(fā)明的加工方法采用電控烘烤設備進行烘烤干燥,只需5~8個小時即可烘干,保證了在短時間內將山茱萸果肉烘干,不僅保證了山茱萸果肉的色澤,而且解決了自然晾曬時間過長,導致果肉變質的關鍵問題,干燥后的成品色澤鮮亮,有光澤,并可以散發(fā)出一股淡淡的藥香。
3、可以實施規(guī)模化生產,省時、省力
傳統(tǒng)加工工藝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經營,去核設備簡陋,不能及時去核干燥,加之長時間在裸地上進行晾曬,導致部分果肉成分變質或改變,降低了產品質量;而本發(fā)明的加工方法采取集中加工,篩選、去核、烘烤程序一致,標準統(tǒng)一,當天采收的鮮果,10小時后就可干燥入庫,不僅省時、省力,而且確保了產品有效成份的原味。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將篩選后的山茱萸鮮果在清洗池中漂洗干凈后,攤置于烘烤匾中,每匾放置7kg,堆放厚度20mm,推入烤房中,于60℃帶水烘烤3h,用手擠捏70%達果核分離時,推出烤房。
向果核分離后的鮮果上淋水,使其冷卻后,放入脫核機中機械去核。去核果肉瀝水1~2h后,攤置于烘烤匾中,每匾放置3kg,堆放厚度12mm,進入烤房中。
烤房中初始溫度為33.4℃,耗時125min升溫至50℃,再用時160min升溫至66.5℃,控制溫度在60~70℃,繼續(xù)干燥70min后,取出,降至室溫,篩選后得到成品。出干果皮率為19.5%。
實施例2
將篩選后的山茱萸鮮果在清洗池中漂洗干凈后,攤置于烘烤匾中,每匾放置6kg,堆放厚度15mm,推入烤房中,于55℃帶水烘烤2.5h,用手擠捏70%達果核分離時,推出烤房。
向果核分離后的鮮果上淋水,使其冷卻后,放入脫核機中機械去核。去核果肉瀝水1~2h后,攤置于烘烤匾中,每匾放置3.5kg,堆放厚度10mm,進入烤房中。
烤房中初始溫度為31.6℃,耗時140min升溫至50℃,再用時130min升溫至65.8℃,控制溫度在60~70℃,繼續(xù)干燥80min后,取出,降至室溫,篩選后得到成品。出干果皮率為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