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血熱型牛皮癬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劑和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尋常型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具有特征性皮損的慢性易于復發(fā)的炎癥性皮膚病。初起為炎性紅色丘疹,約粟粒至綠豆大小,以后逐漸擴大或融合成為棕紅色斑塊,邊界清楚,周圍有炎性紅暈,基底浸潤明顯,表面覆蓋多層干燥的灰白色或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表面鱗屑,逐漸露出一層淡紅色發(fā)亮的半透明薄膜,稱薄膜現(xiàn)象。再刮除薄膜,則出現(xiàn)小出血點,稱點狀出血現(xiàn)象。白色鱗屑、發(fā)亮薄膜和點狀出血是診斷銀屑病的重要特征,稱為三聯(lián)征。尋常型銀屑病皮損從發(fā)生到最后消退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進行期、靜止期、退行期。
據(jù)統(tǒng)計,全國總患病率為0.72‰,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城市高于農(nóng)村。初發(fā)年齡男性為20-39歲,女性為15-39歲為最多。近十年來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牛皮癬雖不直接影響生命,但是對身體健康和身心健康有直接影響。有許多少男少女牛皮癬患者,肌表羞于外露,直接影響美觀,更痛苦的是導致愛情破裂。牛皮癬長年反復發(fā)作,病程遷延日久耗血傷精,肌膚失養(yǎng),枯燥瘙癢,傷神失眠,摧殘身體。若醫(yī)治不好,亂求醫(yī)亂用藥,不僅沒有把病治好,反而對身體造成直接藥害,且反復發(fā)作更嚴重,直接傷害身體健康。逐年遷延復發(fā)加重,脫屑瘀血,燥癢難忍,給身心帶來極大的痛苦。臨床上治療這種疾病的常用外用藥為哌瑞松,三九皮炎平等,但往往治標不治本;內(nèi)服藥有可的松、撲爾敏、維生素c以及皮質(zhì)激素類藥物。但因牛皮癬發(fā)病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患者病程長病情嚴重且容易復發(fā),內(nèi)服藥需持續(xù)服用且副作用大,對患者身體造成進一步的損害。
牛皮癬雖然被稱為“癬”,卻非由真菌感染引起。中醫(yī)對牛皮癬早有認識,認為本病多由內(nèi)因稟賦血熱之體,生風生燥,肌膚失養(yǎng)而成。初起多挾有風寒或風熱之邪的侵襲,以致毛竅閉塞不通,氣血運行不暢,阻于肌表而生;或濕熱內(nèi)蘊,外受風濕,內(nèi)外合邪,痹阻經(jīng)絡,阻郁肌膚而發(fā);或病久風寒、風熱、濕熱之邪已化,而氣血損傷,則血虛風燥,肌膚失養(yǎng)更為顯露;或因營血不足,生風生燥,經(jīng)絡阻隔,氣血淤滯,肌膚失榮而病生;或因肝腎不足,沖任失調(diào),更使營血虧損;少數(shù)調(diào)治不當,兼感毒邪,熱毒流竄,入與營血,內(nèi)侵臟腑,造成氣血兩虛的證候。
對于血熱型牛皮癬,中醫(yī)常施以清熱涼血活血之法,重在調(diào)整機體陰陽平衡,改善血液循環(huán),抑制上皮細胞過度增生。公開號為CN1451405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治療牛皮癬的外用膏劑,其組方為:防風占總重量的4-10%、當歸占總重量的8-14%、苦參占總重量的4-10%、白蒺藜占總重量的4-10%、蟬蛻占總重量的5-10%、白芷占總重量的5-10%、地膚子占總重量的5-10%、蛇床子占總重量的5-11%、木鱉子占總重量的5-11%、大風子占總重量的5-11%、冰片占總重量的3-9%、輕粉占總重量的3-9%、青黛占總重量的3-9%。經(jīng)臨床檢驗該外用膏劑只能清表邪之毒,不能從臟腑調(diào)理上根治牛皮癬,容易反復發(fā)作。公開號為CN101658616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治療血熱性牛皮癬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為:烏梢蛇12-18份、全蝎4-8份、蜈蚣3-6份、蟬蛻8-12份、生地黃12-18份、赤芍12-18份、牡丹皮12-18份、苦參12-18份、白鮮皮12-18份、重樓12-18份、連翹12-18份、紫草12-18份、茯苓12-20份、白花蛇舌草12-18份、生首烏12-18份、生甘草5-10份。該處方中使用烏梢蛇、全蝎、蟬蛻等動物藥,資源不易獲得,且全蝎為有毒藥材,另外重樓人工繁殖技術(shù)尚未突破,藥材原料日益缺乏,供需關(guān)系失衡,導致價格連年上漲,產(chǎn)業(yè)化面臨嚴重瓶頸,因此,尋找并篩選出對于血熱型牛皮癬效果顯著、成本低廉又適宜產(chǎn)業(yè)化的中藥組合物已是當務之急。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血熱型牛皮癬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劑和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來實現(xiàn):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血熱型牛皮癬的中藥組合物,所述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組成:青黛2-8份,苦參12-18份,地膚子7-13份,蛇床子7-13份,白蒺藜7-13份,蟬蛻3-9份,黃芩7-13份,黃柏7-13份,金銀花7-13份,連翹7-13份,地丁草12-18份,蒲公英7-13份,貫眾7-13份,生地黃7-13份。
優(yōu)選的,所述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組成:青黛4-6份,苦參14-16份,地膚子9-11份,蛇床子9-11份,白蒺藜9-11份,蟬蛻5-7份,黃芩9-11份,黃柏9-11份,金銀花9-11份,連翹9-11份,地丁草14-16份,蒲公英9-11份,貫眾9-11份,生地黃9-11份。
更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組成:青黛5份,苦參15份,地膚子10份,蛇床子10份,白蒺藜10份,蟬蛻6份,黃芩10份,黃柏10份,金銀花10份,連翹10份,地丁草15份,蒲公英10份,貫眾10份,生地黃10份。
優(yōu)選地,以上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按照常規(guī)制劑方法制成膠囊劑。
同時,本發(fā)明提供上述中藥組合物的膠囊劑制備方法,按以下步驟制備而成:
(1)按照重量比稱取苦參、地膚子、蛇床子、白蒺藜、蟬蛻、連翹,粉碎成300-400目的藥粉備用;
(2)按照重量比稱取黃芩、黃柏、金銀花、地丁草、蒲公英、貫眾和生地黃,加以10-15倍重量份的水,煎煮30-50分鐘為汁備用;
(3)將青黛與步驟(1)所得藥粉和步驟(2)中所得藥汁混合均勻,60-80℃下烘干后再粉碎粉末狀裝入膠囊,即得。
優(yōu)選地,所述膠囊劑按以下步驟制備而成:
(1)按照重量比稱取苦參、地膚子、蛇床子、白蒺藜、蟬蛻、連翹,粉碎成300目的藥粉備用;
(2)按照重量比稱取黃芩、黃柏、金銀花、地丁草、蒲公英、貫眾和生地黃,加以10倍重量份的水,煎煮40分鐘為汁備用;
(3)將青黛與步驟(1)所得藥粉和步驟(2)中所得藥汁混合均勻,75℃下烘干后再粉碎粉末狀裝入膠囊,即得。
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方解:方中以青黛、苦參為君藥,清血涼血以除熱邪;臣藥配以地膚子、蛇床子、白蒺藜、蟬蛻祛風止癢,又可除濕,猶如釜底抽薪,熱邪難以成勢;佐以金銀花、連翹、蒲公英、貫眾、地丁草清熱解毒,內(nèi)毒排而體自安,同時佐入生地黃清熱生津滋陰,養(yǎng)血,泄熱同時又可補陰;使藥以黃芩、黃柏,清血潤燥,使諸藥既可清上焦熱又能除下焦熱,藥效得以全力發(fā)揮。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⑴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對于血熱型牛皮癬治療效果非常顯著,有效率高達98%以上,治愈率高達85%。
⑵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使用減少了貴細藥材,不用有毒藥材的使用,通過大量臨床病例的檢驗,效果顯著且成本低廉。
⑶發(fā)明人對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遵循配伍原則和藥材性質(zhì),將制劑工藝進行優(yōu)選,將其制成膠囊劑,不僅解決口服適應性問題,還能適應工業(yè)化生產(chǎn)。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fā)明內(nèi)容的具體實施例,用于闡述本申請文件中所要解決技術(shù)問題的技術(shù)方案,有助于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理解本發(fā)明內(nèi)容,但本發(fā)明技術(shù)方案的實現(xiàn)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1治療血熱型牛皮癬的中藥組合物
處方:
青黛2g,苦參18g,地膚子7g,蛇床子7g,白蒺藜7g,蟬蛻3g,黃芩7g,黃柏13g,金銀花13g,連翹13g,地丁草18g,蒲公英13g,貫眾13g,生地黃13g。此為每服劑量,可直接煎湯服用。
實施例2治療血熱型牛皮癬的中藥組合物
處方:
青黛8g,苦參12g,地膚子13g,蛇床子13g,白蒺藜13g,蟬蛻9g,黃芩13g,黃柏7g,金銀花7g,連翹7g,地丁草12g,蒲公英7g,貫眾7g,生地黃7g。此為每服劑量,可直接煎湯服用。
實施例3治療血熱型牛皮癬的中藥組合物
處方:
青黛6g,苦參14g,地膚子11g,蛇床子11g,白蒺藜11g,蟬蛻7g,黃芩9g,黃柏9g,金銀花9g,連翹9g,地丁草14g,蒲公英9g,貫眾9g,生地黃11g。此為每服劑量,可直接煎湯服用。
實施例4治療血熱型牛皮癬的中藥膠囊劑
青黛4g,苦參16g,地膚子9g,蛇床子9g,白蒺藜9g,蟬蛻5g,黃芩11g,黃柏11g,金銀花11g,連翹11g,地丁草16g,蒲公英9g,貫眾11g,生地黃9g。
制備方法:
(1)按照重量比稱取苦參、地膚子、蛇床子、白蒺藜、蟬蛻、連翹,粉碎成400目的藥粉備用;
(2)按照重量比稱取黃芩、黃柏、金銀花、地丁草、蒲公英、貫眾和生地黃,加以15倍重量份的水,煎煮50分鐘為汁備用;
(3)將青黛與步驟(1)所得藥粉和步驟(2)中所得藥汁混合均勻,60℃下烘干后再粉碎粉末狀裝入膠囊,即得。
實施例5治療血熱型牛皮癬的中藥膠囊劑
處方:
青黛50g,苦參150g,地膚子100g,蛇床子100g,白蒺藜100g,蟬蛻60g,黃芩100g,黃柏100g,金銀花100g,連翹100g,地丁草150g,蒲公英100g,貫眾100g,生地黃100g。
制備方法:
(1)按照重量比稱取苦參、地膚子、蛇床子、白蒺藜、蟬蛻、連翹,粉碎成300目的藥粉備用;
(2)按照重量比稱取黃芩、黃柏、金銀花、地丁草、蒲公英、貫眾和生地黃,加以10倍重量份的水,煎煮30分鐘為汁備用;
(3)將青黛與步驟(1)所得藥粉和步驟(2)中所得藥汁混合均勻,80℃下烘干后再粉碎粉末狀裝入膠囊,即得。
實施例6治療血熱型牛皮癬的中藥膠囊劑
處方:
按重量份配比,取青黛50g,苦參150g,地膚子100g,蛇床子100g,白蒺藜100g,蟬蛻60g,黃芩100g,黃柏100g,金銀花100g,連翹100g,地丁草150g,蒲公英100g,貫眾100g,生地黃100g。
制備方法:
(1)按照重量比稱取苦參、地膚子、蛇床子、白蒺藜、蟬蛻、連翹,粉碎成300目的藥粉備用;
(2)按照重量比稱取黃芩、黃柏、金銀花、地丁草、蒲公英、貫眾和生地黃,加以10倍重量份的水,煎煮40分鐘為汁備用;
(3)將青黛與步驟(1)所得藥粉和步驟(2)中所得藥汁混合均勻,75℃下烘干后再粉碎粉末狀裝入膠囊,即得。
為了證實本發(fā)明的顯著療效,統(tǒng)計本人2011-2016年來我處就診的血熱型牛皮癬患者病例212例,僅服用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治療的患者有183人,均成功治愈。以下隨機摘錄以往就診病例記錄:
病例1
患者薛某,男,35歲,務農(nóng),家住咸陽市禮泉縣城關(guān)鎮(zhèn)金家溝村,身上多處有牛皮癬,曾經(jīng)服用可的松,兼服維生素C,無明顯效果經(jīng)人介紹來我處就診,經(jīng)查咽喉紅腫不適,唇色赤紅,訴其口渴而喜冷飲,心煩怒易,大便秘結(jié),小便正?;螯S、短赤,故而診斷為血熱型牛皮癬。服用實施例4處方湯劑,服用一周熱證即解,皮膚已無瘙癢癥狀,繼續(xù)服藥2個月痊愈,一年后回訪,無復發(fā)。
病例2
張某,女,42歲,咸陽市乾縣王村鎮(zhèn)東王村,背部及兩腿多處長有牛皮癬,經(jīng)人介紹來我處,其經(jīng)色量質(zhì)為月經(jīng)色深紅量多,脈數(shù),故而診斷為血熱型牛皮癬。服用實施例5處方湯劑,1個月后牛皮癬95%以上愈合,繼續(xù)服藥3個月后痊愈,一年后回訪,無復發(fā)。
病例3
商某,女,35歲,牛皮癬多年,曾西藥治療效果不佳,來我處接受中醫(yī)治療,服用實施例6處方膠囊劑,3個月效果明顯減輕,不痛不癢,連續(xù)服藥6個月,癥狀基本消失,再服3個多月,已痊愈。一年后回訪,未復發(fā)。
通過臨床實踐與觀察,本發(fā)明組方嚴謹,取材方便,治愈率高,療效顯著安全可靠,易被廣大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