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器械用品,特別是皮下隧道針。
背景技術:
植入式輸液泵是完全植入式的血管通道裝置,由輸液泵和導管兩部分組成,通過對輸液泵反復穿刺完成血管系統(tǒng)的輸注藥物、營養(yǎng)液、血液制品或采血。其植入原理是:先利用塞丁格穿刺法把導管一端插入到靜脈血管內,在穿刺點附近選擇一塊皮下區(qū)域鈍性分離出一皮囊區(qū)域,把半置入的導管另一端與皮下隧道針連接,操作皮下隧道針從皮囊內移動,建立起皮下隧道并把導管帶出皮下隧道,把導管露出表皮部分與輸液泵連接,最后把輸液泵連管體放置于皮囊區(qū)域縫合固定,完成植入操作。
導管與皮下隧道針(參見附圖1)主要利用導管的回彈性進行過盈配合連接,由于連接位較平滑,移動皮下隧道針時如速度控制不當或皮下出現(xiàn)阻力時,導管與皮下隧道針有脫落分離的風險,出現(xiàn)分離后需把導管原路取出,重新與皮下隧道針進行組裝,極大影響了操作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克服上述不足的皮下隧道針。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一種用于輸液泵的防導管脫落皮下隧道針,包括有本體、導管,所述本體的末端插入到導管內,所述本體的末端設有至少兩個倒鉤,所述本體的最前端設有導向段。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倒鉤的后端呈錐形,其傾斜角為15-25°。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向段的頭部為球形。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管還纏繞有細絲線,所述細絲線正對著倒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本體上加入了倒鉤結構,使得在與導管連接后能緊密的扣緊,放置出現(xiàn)松脫,而且前端設有導向段,方便本體順利插入到導管內,組裝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的隧道針結構;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聯(lián)接/連接關系,并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聯(lián)接輔件,來組成更優(yōu)的聯(lián)接結構。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的各個技術特征,在不互相矛盾沖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組合。
參照圖2~圖3,一種用于輸液泵的防導管脫落皮下隧道針,包括有本體1、導管2,所述本體1的末端插入到導管2內,所述本體1的末端設有至少兩個倒鉤11,所述本體1的最前端設有導向段12。皮下隧道針末端增加倒鉤結構后,皮下隧道針與導管間的摩擦力增大提高了操作效率。
進一步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倒鉤11的后端呈錐形,其傾斜角為15-25°。錐形的傾斜角度優(yōu)選地使用18°,這個錐形的角度根據導管的彈性以及倒鉤的長度,然后經過經驗以及腦力創(chuàng)造而得出,使得兩者間的摩擦力更大。
進一步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導向段12的頭部為球形。球形的頭部可以使得套入的時候更方便。
進一步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導管2還纏繞有細絲線3,所述細絲線3正對著倒鉤11。必要時可在導管包覆倒鉤的位置環(huán)繞細絲線進行固定,大幅降低了導管脫落分離的風險。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