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用固定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氣管導管固定器。
背景技術:
氣管導管是臨床上全身麻醉及急救復蘇、開放氣道常用的方法,能為氣道通氣供氧。臨床上通常會采用氣管導管固定器將氣管導管固定。
公告號為CN204563224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氣管導管固定器,包括弧形罩,其弧形罩外側設有吸痰管插入口及該部位帶有的吸痰管緊固器,位于弧形罩內側設有牙墊;所述的牙墊是一段引出的管體牙墊,該管體牙墊的上下咬合部位為平面的扁圓管,管體牙墊端部具有一個對應于咽喉部位的斜面,及管體牙墊上有一個用于插入吸痰管的圓形進出孔。
這種固定器通過推動緊固器使其抵觸吸痰管來固定吸痰管,這樣的固定方式十分的不穩(wěn)定。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氣管導管固定器,其能加強對氣管導管的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
一種氣管導管固定器,包括弧形罩,所述弧形罩的上設置有供氣管導管插入的插管孔,所述弧形罩的外弧面位于插管孔處設置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包括插管孔外設置的固定壁,所述固定壁的一側螺紋穿設有絲桿,所述絲桿靠近插管孔的一端設置有固定卡塊;所述固定壁內側位于絲桿處設置有螺紋延長體,外側延伸設置有螺母環(huán)。
通過上述方案,固定卡塊連接在絲桿上,通過轉動絲桿讓固定卡塊運動。氣管導管從插管孔中插入氣管后,轉動絲桿讓固定卡塊抵觸在氣管導管上將氣管導管固定,絲桿螺紋連接在固定壁上,因此不會因氣管導管的反作用力而被氣管導管彈開,最終導致其脫離對氣管導管的夾緊狀態(tài)。采用絲桿推動固定夾塊提高了固定夾塊對氣管導管的固定作用。在固定壁內外側位于絲桿處分別設置螺紋延長體和螺母環(huán),其目的均是為了延長絲桿和固定壁之間的螺紋連接的長度,從而提高絲桿轉動時的穩(wěn)定性。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卡塊轉動連接在絲桿上,所述固定壁內側遠離絲桿的一端側設置有內圓弧面一,所述固定卡塊朝向內圓弧面一的一側設置有內圓弧面二。
通過上述方案,內圓弧面一和內圓弧面二開口相對設置,能夠和氣管導管的外壁緊密的貼合,在氣管導管插入插管孔內后,轉動絲桿將固定卡塊向氣管導管推動以將氣管導管夾持在內圓弧面一和內圓弧面二之間并與其緊密的貼合,接觸面積增大,夾持更加的穩(wěn)定,并且,由于固定壁的存在使得內圓弧面一和內圓弧面二對氣管導管的夾持長度大大延長,進一步提高了夾持穩(wěn)定性。再者,由于在固定卡塊上設置了內圓弧面二,為使其在絲桿轉動的過程中始終處于能夠與氣管導管外壁配合的狀態(tài),讓固定卡塊轉動連接在絲桿上,從而在絲桿轉動時,固定塊不會跟隨絲桿一起轉動。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壁內側沿絲桿軸向設置有導向平面,所述固定卡塊靠近導向平面的一側設置有在導向平面上滑動的滑動平面。
通過上述方案,固定卡塊通過滑動平面在導向平面上滑動,對固定卡塊起到扶正作用,從而絲桿在轉動時,固定卡塊在導向平面的作用下不會發(fā)生旋轉,始終保持著能與氣管導管外壁抵觸配合的位置狀態(tài)下進行運動。
進一步的,所述絲桿連接有固定卡塊處設置限位槽,所述絲桿位于限位槽靠近插管孔一側設置有若干卡爪,所述卡爪向外延伸設置有卡勾。
通過上述方案,將固定卡塊從卡爪處套入限位槽中,卡爪受壓收縮在一起,固定卡塊順勢進入到限位槽內,然后若干卡爪分離且其卡勾抵觸固定卡塊將固定卡塊限制在限位槽內而無法脫離,從而絲桿能夠在固定卡塊內自由的轉動。
進一步的,所述插管孔遠離弧形罩中部一側設置有供氣管導管進入插管孔的插管入口。
通過上述方案,在氣管導管已經插入人體并連接呼吸機后,在進行安裝固定器時,插管入口的設置方便了氣管導管橫向的進入插管孔內,而不用將氣管導管拔出。
進一步的,所述弧形罩的內弧面上位于插管孔靠近弧形罩中部一側設置有牙墊。
通過上述方案,讓患者的牙齒咬在牙墊上,從而讓患者的上下牙齒之間留有一穩(wěn)定通道,便于氣管導管或吸痰管的插入。
進一步的,所述牙墊呈凵形且其開口朝向遠離插管孔一側,牙墊內設置有傾斜設置有加強板。
通過上述方案,在凵形牙墊的內側傾斜設置有加強板,形成穩(wěn)定的三角形支撐,提高了牙墊的強度,避免被患者咬壞。
進一步的,所述弧形罩位于壓板遠離插管孔的一側設置有供吸痰管插入的吸痰孔。
通過上述方案,吸痰孔用于插入吸痰管,用于給患者吸痰,吸痰管無需固定,醫(yī)護人員將吸痰管插入到人體由深到淺緩慢拔出,完成吸痰操作。
進一步的,所述弧形罩的內弧面設置有泡沫墊層。
通過上述方案,弧形罩需戴在患者臉部,泡沫墊層能夠對臉部起到防護作用,避免劃傷和擦傷。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過旋轉絲桿讓固定卡塊將氣管導管穩(wěn)定的夾持,避免脫落,并且,在固定壁的內外側分別設置螺紋延長體和螺母環(huán),延長了對絲桿的導程,提高了絲桿轉動時的穩(wěn)定性;
2、固定卡塊通過卡爪和限位槽轉動連接于絲桿端部,并在絲桿轉動時,借助導向平面和滑動平面的相對滑動來保持固定卡塊的穩(wěn)定,讓其始終保持能與氣管導管外壁抵觸配合的位置狀態(tài)下進行運動;
3、凵形的牙墊用于給患者咬住,避免其將氣管導管咬壞,并且凵形牙墊內也設置有加強版,用于加強牙墊的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用于體現(xiàn)固定器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用于體現(xiàn)牙墊結構的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中絲桿的機構示意圖。
圖中,1、弧形罩;11、插管孔;12、插管入口;13、吸痰孔;14、牙墊;141、加強板;15、魔術貼;16、泡沫墊層;2、固定壁;21、絲桿;211、卡爪;212、卡勾;213、限位槽;214、固定卡塊;215、內圓弧面二;216、滑動平面;217、轉動手柄;22、螺紋延長體;23、螺母環(huán);24、內圓弧面一;25、導向平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種氣管導管固定器,包括弧形罩1,弧形罩1靠近中部的位置開設有用于插設氣管導管的插管孔11,插管孔11遠離弧形罩1中部的一側連通開設有插管入口12,插管孔11遠離插管入口12一側的邊緣處開設有供吸痰管插入的吸痰孔13,弧形罩1的內弧面設置有泡沫墊層16。
在弧形罩1的內側位于插管孔11和吸痰孔13之間的位置設置有凵形的牙墊14,其開口朝向吸痰孔13方向設置,在凵形的牙墊14的內部傾斜設置有一對加強板141。
在弧形罩1的兩側設置有魔術貼15束帶。
在插管孔11和插管入口12外位于弧形罩1的外側設置有固定壁2,固定壁2的下部呈矩形狀,上部呈圓弧狀。固定壁2下部豎直穿設一絲桿21,固定壁2內側位于絲桿21處設置有螺紋延長體22,外側設置有螺母環(huán)23。
絲桿21的上端端部設置有若干卡爪211,卡爪211上向外延伸設置有卡勾212,卡爪211下設置有環(huán)狀的限位槽213,限位槽213外套設一固定卡塊214,固定卡塊214從卡爪211處套入限位槽213中,卡爪211受壓收縮在一起,固定卡塊214順勢進入到限位槽213內,然后若干卡爪211分離且其卡勾212抵觸固定卡塊214將固定卡塊214限制在限位槽213內而無法脫離,從而絲桿21能夠在固定卡塊214內自由的轉動。
固定壁2的上部內側設有內圓弧面一24,而在固定卡塊214的上表面,也就是和內圓弧面一24相對的面上設置有內圓弧面二215,并且內圓弧面一24和內圓弧面二215均與氣管導管的外壁配合緊貼。
由于插管入口12的存在,固定壁2位于插管入口12的一側沿著插管入口12設置,而另一側沿著絲桿21的軸向設置有導向平面25。相應的,在固定塊靠近導向平面25的一側設置在導向平面25上滑動的滑動平面216。
絲桿21的下端設置有設置有轉動手柄217。
操作說明:
在使用氣管導管之前,通常會用吸痰管對患者的口、鼻和咽的分泌物進行清理,并去除義齒。
佩戴:首先,將弧形罩1兩側的魔術貼15分開,把弧形罩1置于患者嘴部并讓患者咬住牙墊14,然后將魔術貼15繞過患者頭部粘貼在一起,牙墊14內斜置的加強板141在牙墊14內形成穩(wěn)定的三角結構,不會被患者咬壞。
氣管導管:首先,將通過旋動轉動手柄217驅動絲桿21讓絲桿21逐漸遠離插管孔11,從而讓固定壁2和固定卡塊214之間留出足夠氣管導管進入的空間,然后將氣管導管從插管孔11插入患者口腔并伸入氣管,達到適當位置后通過轉動手柄217來驅動絲桿21并讓絲桿21向插管孔11運動,由于固定卡塊214轉動連接于絲桿21端部,并且在導向平面25的扶正和導向作用下,從而固定卡塊214不會隨著絲桿21的轉動而轉動,因此,固定卡塊214上的內圓弧面二215始終能夠保持著能與氣管導管外壁配合的狀態(tài)下沿著導向平面25運動,并最終將氣管導管夾在內圓弧面一24和內圓弧面二215之間。固定壁2的存在延長了對氣管導管軸向上的夾持長度,提高了夾持的穩(wěn)定性。
吸痰管:吸痰管從吸痰孔13插入,用于給患者吸痰,醫(yī)護人員需先將吸痰管深插入喉,然后打開吸痰器,然后再由深到淺緩慢拔出吸痰管,完成吸痰操作。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