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引流管固定裝置,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引流管是臨床手術后常用的引流裝置,由于留置時間數天或數月不等,保證引流管的妥善固定及引流通暢是手術成功、患者康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臨床中多采用膠條、別針加橡皮圈或夾子等物品來固定,膠條直接接觸皮膚,容易造成患者皮膚不適,而別針加橡皮圈或夾子只能固定在患者衣服上或床單上。當引流部位在患者四肢時,患者具有一定的活動能力,患者活動中引流管固定部位容易隨衣服晃動,固定效果較差。
綜上所述,有必要研制一種引流管固定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引流管固定裝置,通過將卡緊后的引流管簡單有效地固定在四肢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固定可靠、提高了患者的舒適性,且可重復使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引流管固定裝置,包括固定盤、相對設置在固定盤兩端的固定帶和設置在固定盤上表面的用于卡緊引流管的卡緊裝置,所述卡緊裝置包括可開閉的斷口外圈,斷口外圈內側沿周向固定設置有斷口氣囊,斷口外圈與斷口氣囊的斷口位置重合,可實現同步開啟和閉合,斷口氣囊與充氣裝置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外圈內側沿圓周方向開有凹槽,氣囊設置于凹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外圈的兩端面為相互嚙合的鋸齒狀。
進一步地,所述外圈的兩端外側設置防止外圈受力開啟的鎖扣。
進一步地,所述充氣裝置為帶控制閥的擠壓球囊。
進一步地,所述外圈外側設置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與固定盤螺紋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外圈由不銹鋼材料或塑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引流管固定裝置,包括固定盤、相對設置在固定盤兩端的固定帶和設置在固定盤上表面的用于卡緊引流管的卡緊裝置,所述卡緊裝置包括可開閉的斷口外圈,斷口外圈內側沿周向固定設置有斷口氣囊,斷口外圈與斷口氣囊的斷口位置重合,可實現同步開啟和閉合,斷口氣囊與充氣裝置連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引流管固定裝置固定可靠、提高了患者的舒適性,可適應不同管徑的引流管,且可重復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卡緊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引流管固定裝置,包括固定盤1、相對設置在固定盤1兩端的固定帶2和設置在固定盤1上表面的用于卡緊引流管的卡緊裝置3,固定帶2上設有魔術貼,方便將固定盤1綁定在患者四肢上。所述卡緊裝置3包括可開閉的斷口外圈31,可由不銹鋼材料或塑料制成,成本低,制造容易。斷口外圈31內側沿周向固定設置有斷口氣囊32,如圖2所示,斷口外圈31與斷口氣囊32的斷口位置重合,可實現同步開啟和閉合,斷口氣囊32與充氣裝置33連通,充氣裝置33為帶控制閥的擠壓球囊。使用時,將引流管從外圈31的斷口放入外圈31內,然后再通過擠壓球囊向氣囊32中充氣,使氣囊32夾緊引流管,從而可以適應不同管徑的引流管,適用性強。本實用新型可以有效地對四肢部位的引流管進行固定,提高患者的舒適性,而且還可以重復使用。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圈31內側沿圓周方向開有凹槽,氣囊32設置于凹槽內。有利于固定氣囊32,提高卡緊裝置3的工作穩(wěn)定性。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圈31的兩端面為相互嚙合的鋸齒狀,設置為鋸齒狀能夠防止外圈31閉合時沿軸向發(fā)生移位。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圈31的兩端外側設置防止外圈31受力開啟的鎖扣34,當外圈31閉合后,鎖緊鎖扣34,能夠防止引流管因意外情況從外圈31內脫離出來。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圈31外側設置有固定桿35,所述固定桿35與固定盤1螺紋連接。方便外圈31和固定盤1的加工制作,使用時只需簡單組裝即可使用。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