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氧氣袋,特別涉及一種急救氧氣袋輔助裝置。
背景技術(shù):
氧氣袋是用來裝氧氣的袋子,主要由無毒、無有害化學作用的材料合成。氧氣袋攜帶方便,操作簡單,可以用于家庭保健,也可以用于醫(yī)療單位外出急救輸送用。
氧氣袋由于其容量較小,且氧氣以氣態(tài)的形式儲存,氧氣袋在使用的過程中,氧氣量逐漸減少,導致其輸出壓力逐漸減弱而不能滿足正常的供氧需求。目前,醫(yī)院通常的做法是醫(yī)護人員對氧氣袋施加一個外力,保證氧氣袋的壓力能夠滿足正常的供氧需求,但是這種方式不僅麻煩,而且供氧效果差。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急救氧氣袋輔助裝置,其結(jié)構(gòu)簡單,使用方便,可保持持續(xù)地氧氣輸出。
本實用新型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問題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急救氧氣袋輔助裝置,包括:
板框,所述板框形成有一適于收容氧氣袋的鏤空區(qū)及位于所述鏤空區(qū)外圍的至少兩個用以將所述氧氣袋固定于所述鏤空區(qū)的定位件;
第一擠壓機構(gòu)和第二擠壓機構(gòu),所述第一擠壓機構(gòu)及第二擠壓機構(gòu)相對設置于所述板框橫向的兩側(cè)且位于所述板框的上表面,用以沿橫向擠壓所述鏤空區(qū)內(nèi)的所述氧氣袋且所述第一擠壓機構(gòu)的擠壓方向與第二擠壓機構(gòu)的方向相反。
優(yōu)選地,還包括第一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和第二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所述第一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及第二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相對設置于所述板框橫向的兩側(cè)且位于所述板框的下表面;
所述第一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與所述第一擠壓機構(gòu)聯(lián)動以沿橫向擠壓所述氧氣袋,且與所述第一擠壓機構(gòu)的擠壓方向相同;
所述第二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與所述第二擠壓機構(gòu)聯(lián)動以沿橫向擠壓所述氧氣袋,且與所述第二擠壓機構(gòu)的擠壓方向相同。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擠壓機構(gòu)包括:
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所述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分別設置于所述板框縱向兩側(cè),且位于所述板框的上表面并沿所述橫向可滑動;
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用以為所述第一滑塊提供橫向的彈力,所述第二彈簧用以為所述第二滑塊提供橫向的彈力,且所述第二彈簧提供的彈力的方向與所述第一彈簧提供的彈力的方向相同;
第一擠壓棍,所述第一擠壓棍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滑塊相連,所述第一擠壓棍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滑塊相連。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擠壓機構(gòu)包括:
第三滑塊和第四滑塊,所述第三滑塊和第四滑塊分別設置于所述板框縱向兩側(cè),且位于所述板框的上表面并沿所述橫向可滑動;
第三彈簧和第四彈簧,所述第三彈簧用以為所述第三滑塊提供橫向的彈力,所述第四彈簧用以為所述第四滑塊提供橫向的彈力,且所述第三彈簧提供的彈力的方向與所述第四彈簧提供的彈力的方向相同,與所述第一彈簧提供的彈力的方向相反;
第二擠壓棍,所述第二擠壓棍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滑塊相連,所述第二擠壓棍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滑塊相連。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包括:
第五滑塊和第六滑塊,所述第五滑塊和第六滑塊分別設置于所述板框縱向兩側(cè),且位于所述板框的下表面并沿所述橫向可滑動;
第五彈簧和第六彈簧,所述第五彈簧用以為所述第五滑塊提供橫向的彈力,所述第六彈簧用以為所述第六滑塊提供橫向的彈力,且所述第五彈簧、所述第六彈簧提供的彈力的方向與所述第一彈簧提供的彈力的方向相同;
第三擠壓棍,所述第三擠壓棍的一端與所述第五滑塊相連,所述第三擠壓棍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六滑塊相連。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包括:
第七滑塊和第八滑塊,所述第七滑塊和第八滑塊分別設置于所述板框縱向兩側(cè),且位于所述板框的下表面并沿所述橫向可滑動;
第七彈簧和第八彈簧,所述第七彈簧用以為所述第七滑塊提供橫向的彈力,所述第八彈簧用以為所述第八滑塊提供橫向的彈力,且所述第七彈簧、所述第八彈簧提供的彈力的方向與所述第三彈簧提供的彈力的方向相同;
第四擠壓棍,所述第四擠壓棍的一端與所述第七滑塊相連,所述第四擠壓棍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八滑塊相連。
優(yōu)選地,所述板框縱向的一側(cè)設有沿橫向延伸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橫向并排布置;所述板框縱向的另一側(cè)設有沿橫向延伸的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橫向并排布置;
所述第一滑槽內(nèi)可滑動設置一第一連接塊,所述第一滑塊通過所述第一連接塊與所述第五滑塊相連;
所述第二滑槽內(nèi)可滑動設置一第二連接塊,所述第三滑塊通過所述第二連接塊與所述第七滑塊相連;
所述第三滑槽內(nèi)可滑動設置一第三連接塊,所述第二滑塊通過所述第三連接塊與所述第六滑塊相連;
所述第四滑槽內(nèi)可滑動設置一第四連接塊,所述第四滑塊通過所述第四連接塊與所述第八滑塊相連。
優(yōu)選地,還包括第一導向機構(gòu),所述第一導向機構(gòu)包括:
第一導向桿,所述板框縱向的一側(cè)設有兩相對的第一支撐塊,兩相對的所述第一支撐塊位于所述板框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導向桿設置于兩相對的所述第一支撐塊之間;
所述第一滑塊和第三滑塊可滑動地套設于所述第一導向桿上,所述第一彈簧套設于所述第一導向桿上,且位于兩所述第一支撐塊之一和所述第一滑塊之間;所述第三彈簧套設于所述第一導向桿上,且位于兩所述第一支撐塊中的另一個和所述第三滑塊之間;
第二導向桿,所述板框縱向的另一側(cè)設有兩相對第二支撐塊,兩相對的所述第二支撐塊位于所述板框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導向桿設置于兩相對的所述第二支撐塊之間;
所述第二滑塊和第四滑塊可滑動地套設于所述第二導向桿上,所述第二 彈簧套設于所述第二導向桿上,且位于兩所述第二支撐塊之一和所述第二滑塊之間;所述第四彈簧套設于所述第二導向桿上,且位于兩所述第二支撐塊中的另一個和所述第四滑塊之間。
優(yōu)選地,還包括第二導向機構(gòu),所述第二導向機構(gòu)包括:
第三導向桿,所述板框縱向的一側(cè)設有兩相對的第三支撐塊,兩相對的所述第三支撐塊位于所述板框的下表面,所述第三導向桿設置于兩相對的所述第三支撐塊之間;
所述第五滑塊和第七滑塊可滑動地套設于所述第三導向桿上,所述第五彈簧套設于所述第三導向桿上,且位于兩所述第三支撐塊之一和所述第五滑塊之間;所述第七彈簧套設于所述第三導向桿上,且位于兩所述第三支撐塊中的另一個和所述第七滑塊之間;
第四導向桿,所述板框縱向的另一側(cè)設有兩相對第四支撐塊,兩相對的所述第四支撐塊位于所述板框的下表面,所述第四導向桿設置于兩相對的所述第四支撐塊之間;
所述第六滑塊和第八滑塊可滑動地套設于所述第四導向桿上,所述第六彈簧套設于所述第四導向桿上,且位于兩所述第四支撐塊之一和所述第六滑塊之間;所述第八彈簧套設于所述第四導向桿上,且位于兩所述第四支撐塊中的另一個和所述第八滑塊之間。
優(yōu)選地,所述定位件為四個,四個所述定位件中的兩個可滑動地設置于所述板框縱向的一側(cè),四個所述定位件中的另外兩個可滑動地設置于所述板框縱向的另一側(cè),且所述板框上設用以將所述定位件鎖緊固定的鎖緊件。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急救氧氣袋輔助裝置,將急救氧氣袋放入至板框的鏤空區(qū)并通過定位件固定,再利用第一擠壓機構(gòu)和第二擠壓機構(gòu)相向擠壓,從而使得氧氣袋能夠保持持續(xù)地輸出氧氣,而且,其結(jié)構(gòu)簡單,攜帶及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急救氧氣袋輔助裝置一個視角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急救氧氣袋輔助裝置一個視角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附圖標記:
板框10;
鏤空區(qū)101;
定位件102;
第一滑槽103;
第二滑槽104;
第三滑槽105;
第四滑槽106;
第一支撐塊107;
第二支撐塊108;
第三支撐塊109;
第四支撐塊110;
第一擠壓機構(gòu)20;
第一滑塊201;
第二滑塊202;
第一彈簧203;
第二彈簧204;
第一擠壓棍205;
第二擠壓機構(gòu)30;
第三滑塊301;
第四滑塊302;
第三彈簧303;
第四彈簧304;
第二擠壓棍305;
第一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40;
第五滑塊401;
第六滑塊402;
第五彈簧403;
第六彈簧404;
第三擠壓棍405;
第二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50;
第七滑塊501;
第八滑塊502;
第七彈簧503;
第八彈簧504;
第四擠壓棍505;
第一導向桿60;
第二導向桿61;
第三導向桿70;
第四導向桿71。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xiàn)、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jié)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shù)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nèi)”、“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guān)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guān)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gòu)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shù)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shù)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shù)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shù)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shù)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參照圖1至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急救氧氣袋輔助裝置,包括板框10、第一擠壓機構(gòu)20及第二擠壓機構(gòu)30。
具體而言,板框10形成有一適于收容氧氣袋的鏤空區(qū)101及位于所述鏤空區(qū)101外圍的至少兩個用以將所述氧氣袋固定于所述鏤空區(qū)101的定位件102。例如圖1所示示例中,板框10為方形,可以采用硬質(zhì)塑膠材質(zhì),也可以采用金屬材質(zhì),例如鋁材等。對應的,鏤空區(qū)101為方形,定位件102為圓柱狀。氧氣袋的邊角或邊沿位置一般設置有孔眼,將孔眼掛套在定位件102上即可實現(xiàn)氧氣袋的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板框10及鏤空區(qū)101也可以設計成其他形狀,例如,多邊形、圓形、橢圓形等等。
第一擠壓機構(gòu)20及第二擠壓機構(gòu)30相對設置于所述板框10橫向的兩側(cè)且位于所述板框10的上表面,用以沿橫向擠壓所述鏤空區(qū)101內(nèi)的所述氧氣袋且所述第一擠壓機構(gòu)20的擠壓方向與第二擠壓機構(gòu)30的方向相反。例如圖1所示,第一擠壓機構(gòu)20的擠壓方向是從左向右擠壓,而第二擠壓機構(gòu)30的擠壓方向是從右向左擠壓,也即是,第一擠壓機構(gòu)20和第二擠壓機構(gòu)30是對氧氣袋進行相向擠壓的。
在具體使用時,可以先將急救氧氣袋放置于板框10的鏤空區(qū)101,并通過板框10上的至少兩個定位件102將急救氧氣袋固定在鏤空區(qū)101,接著通過第一擠壓機構(gòu)20和第二擠壓機構(gòu)30對氧氣袋進行相向擠壓,最終使得氧氣袋持續(xù)的輸出氧氣,以供病人吸氧。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急救氧氣袋輔助裝置,由于第一擠壓機構(gòu)20和第二擠壓機構(gòu)30相向擠壓作用,所以,可以使得氧氣袋能夠保持持續(xù)地輸出氧氣,而且,其結(jié)構(gòu)簡單,攜帶及使用方便。
參照圖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還包括第一聯(lián)動擠 壓機構(gòu)40和第二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50,所述第一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40及第二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50相對設置于所述板框10橫向的兩側(cè)且位于所述板框10的下表面。也就是說,第一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40與第一擠壓機構(gòu)20是上下相對設置于板框10橫向的一端,而且分別位于板框10的下表面和上表面,而第二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50與第二擠壓機構(gòu)30也是上下相對設置于板框10橫向的另一端,而且分別位于板框10的下表面和上表面。
第一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40與所述第一擠壓機構(gòu)20聯(lián)動以沿橫向擠壓所述氧氣袋,且與所述第一擠壓機構(gòu)20的擠壓方向相同。也就是說,第一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40和第一擠壓機構(gòu)20是同步動作,當?shù)谝粩D壓機構(gòu)20從左向右擠壓氧氣袋時,第一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40也從左向右擠壓氧氣袋。由于氧氣袋在充氣狀態(tài)下,是沿上下方向突出的,因此,利用上下相對設置第一擠壓機構(gòu)20和第一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40從左到右水平擠壓,即可使得在水平運動時將氧氣袋向中間擠壓。
第二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50與所述第二擠壓機構(gòu)30聯(lián)動以沿橫向擠壓所述氧氣袋,且與所述第二擠壓機構(gòu)30的擠壓方向相同。也就是說,第二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50和第二擠壓機構(gòu)30是同步動作,當?shù)诙D壓機構(gòu)30從右向左擠壓氧氣袋時,第二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50也從右向左擠壓氧氣袋。由于氧氣袋在充氣狀態(tài)下,是沿上下方向突出的,因此,利用上下相對設置第二擠壓機構(gòu)30和第二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50從右到左水平擠壓,即可使得在水平運動時將氧氣袋向中間擠壓。由此,使得氧氣袋兩端的氧氣向中間部分聚集,最終保持持續(xù)輸出,具有更好擠壓效果,而且可以使得氧氣袋內(nèi)氧氣能夠被全部擠出,達到充分利用的目的。
參照圖1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擠壓機構(gòu)20可以包括第一滑塊201、第二滑塊202、第一彈簧203、第二彈簧204及第一擠壓棍205。
具體的,第一滑塊201和第二滑塊202分別設置于所述板框10縱向兩側(cè),且位于所述板框10的上表面并沿所述橫向可滑動。例如圖1所示,第一滑塊201設置于板框10的上側(cè),而且,可以在板框10上沿橫向自由滑動一定距離。第二滑塊202設置于板框10的下側(cè),而且,可以在板框10上沿橫向自由滑動一定距離。
第一彈簧203用以為所述第一滑塊201提供橫向的彈力,所述第二彈簧204用以為所述第二滑塊202提供橫向的彈力,且所述第二彈簧204提供的彈力的方向與所述第一彈簧203提供的彈力的方向相同。例如施加拉力使得第一滑塊201向左滑動時,第一彈簧203壓縮,而撤去該拉力時,第一彈簧203復位,迫使第一滑塊201向右滑動。同理,施加拉力使得第二滑塊202向左滑動時,第二彈簧204壓縮,而撤去該拉力時,第二彈簧204復位,迫使第二滑塊202向右滑動。
第一擠壓棍205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滑塊201相連,所述第一擠壓棍205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滑塊202相連。
也就是說,第一擠壓棍205是連接在第一滑塊201和第二滑塊202之間的,與第一滑塊201和第二滑塊202同步運動。例如施加拉力拉動第一擠壓棍205,使得第一擠壓棍205向左運動,此時,第一滑塊201和第二滑塊202向左運動,第一彈簧203和第二彈簧204壓縮,當撤去拉力時,第一彈簧203和第二彈簧204釋放復位,則迫使第一滑塊201和第二滑塊202向右滑動,此時,第一擠壓棍205則隨之向右運動。當?shù)谝粩D壓棍205向右運動時,即可對板框10的鏤空區(qū)101內(nèi)的氧氣袋進行向右擠壓。
參照圖1所示,第二擠壓機構(gòu)30可以包括第三滑塊301、第四滑塊302、第三彈簧303、第四彈簧304及第二擠壓棍305。
具體的,第三滑塊301和第四滑塊302分別所述板框10縱向兩側(cè),且位于所述板框10的上表面并沿所述橫向可滑動。例如圖1所示,第三滑塊301設置于板框10的上側(cè),而且,可以在板框10上沿橫向自由滑動一定距離,第四滑塊302設置于板框10的下側(cè),而且,可以在板框10上沿橫向自由滑動一定距離。
第三彈簧303用以為所述第三滑塊301提供橫向的彈力,所述第四彈簧304用以為所述第四滑塊302提供橫向的彈力,且所述第三彈簧303提供的彈力的方向與所述第四彈簧304提供的彈力的方向相同,與所述第一彈簧203提供的彈力的方向相反。例如施加拉力使得第三滑塊301向右滑動時,第三彈簧303壓縮,而撤去該拉力時,第三彈簧303復位,迫使第三滑塊301向左滑動。同理,施加拉力使得第四滑塊302向右滑動時,第四彈簧304壓縮,而撤去該拉力時,第四彈簧304復位,迫使第四滑塊302向左滑動。
第二擠壓棍305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滑塊301相連,所述第二擠壓棍305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滑塊302相連。
也就是說,第二擠壓棍305是連接在第三滑塊301和第四滑塊302之間的,與第三滑塊301和第四滑塊302同步運動。例如施加拉力拉動第二擠壓棍305,使得第二擠壓棍305向右運動,此時,第三滑塊301和第四滑塊302向右運動,第三彈簧303和第四彈簧304壓縮,當撤去拉力時,第三彈簧303和第四彈簧304釋放復位,則迫使第三滑塊301和第四滑塊302向左滑動,此時,第二擠壓棍305則隨之向左運動。當?shù)诙D壓棍305向右運動時,即可對板框10的鏤空區(qū)101內(nèi)的氧氣袋進行向左擠壓。
由此,通過第一擠壓棍205和第二擠壓棍305的相向擠壓可以使得氧氣袋內(nèi)的氧氣向中間部分聚集并排出。本實施例中,一方面,第一擠壓棍205和第二擠壓棍305與氧氣袋具有更大的接觸面積,可以覆蓋氧氣袋的寬度方向,如此,可以使得氧氣能夠被完全擠出,而且,確保擠壓排出的氧氣持續(xù)。另一方面,利用第一彈簧203、第二彈簧204為第一擠壓棍205提供擠壓的動力,第三彈簧303、第四彈簧304為第二擠壓棍305提供擠壓的動力,如此,可以使得擠壓作用力保持線性變化,以利于氧氣持續(xù)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作為優(yōu)選地,第一彈簧203、第二彈簧204、第三彈簧303及第四彈簧304的壓縮比相同,如此,可以保持提供的彈力相同,進而保持對第一擠壓棍205和第二擠壓棍305的同步推動。
參照圖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第一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40包括第五滑塊401、第六滑塊402、第五彈簧403、第六彈簧404及第三擠壓棍405。
具體的,第五滑塊401和第六滑塊402分別設置于所述板框10縱向兩側(cè),且位于所述板框10的下表面并沿所述橫向可滑動。例如圖2所示,第五滑塊401設置于板框10的上側(cè),而且,可以在板框10上沿橫向自由滑動一定距離,第六滑塊402設置于板框10的下側(cè),而且,可以在板框10上沿橫向自由滑動一定距離。
第五彈簧403用以為所述第五滑塊401提供橫向的彈力,所述第六彈簧404用以為所述第六滑塊402提供橫向的彈力,且所述第五彈簧403、所述第六彈簧404提供的彈力的方向與所述第一彈簧203提供的彈力的方向相同。 例如施加拉力使得第五滑塊401向左滑動時,第五彈簧403壓縮,而撤去該拉力時,第五彈簧403復位,迫使第五滑塊401向右滑動。同理,施加拉力使得第六滑塊402向左滑動時,第六彈簧404壓縮,而撤去該拉力時,第六彈簧404復位,迫使第六滑塊402向右滑動。
第三擠壓棍405的一端與所述第五滑塊401相連,所述第三擠壓棍405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六滑塊402相連。
也就是說,第三擠壓棍405是連接在第五滑塊401和第六滑塊402之間的,與第五滑塊401和第六滑塊402同步運動。例如施加拉力拉動第三擠壓棍405,使得第三擠壓棍405向左運動,此時,第五滑塊401和第六滑塊402向左運動,第五彈簧403和第六彈簧404壓縮,當撤去拉力時,第五彈簧403和第六彈簧404釋放復位,則迫使第五滑塊401和第六滑塊402向右滑動,此時,第三擠壓棍405則隨之向右運動。當?shù)谌龜D壓棍405向右運動時,即可對板框10的鏤空區(qū)101內(nèi)的氧氣袋進行向右擠壓。
由于第一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40與第一擠壓機構(gòu)20是上下設置,第一擠壓棍205和第三擠壓棍405之間具有間隙,氧氣袋一端剛好位于第一擠壓棍205和第三擠壓棍405之間。而且,第一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40與第一擠壓機構(gòu)20是聯(lián)動的,所以,第三擠壓棍405和第一擠壓棍205同步向右運動,第一擠壓棍205和第三擠壓棍405剛好能夠從氧氣袋的一端向氧氣袋的中間擠壓,使得氧氣袋一端的氧氣向中間聚集,最后從中間部分排出。
參照圖2所示,第二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50可以包括第七滑塊501、第八滑塊502、第七彈簧503、第八彈簧504及第四擠壓棍505。
具體的,第七滑塊501和第八滑塊502分別設置于所述板框10縱向兩側(cè),且位于所述板框10的下表面并沿所述橫向可滑動。例如圖2所示,第七滑塊501設置于板框10的上側(cè),而且,可以在板框10上沿橫向自由滑動一定距離,第八滑塊502設置于板框10的下側(cè),而且,可以在板框10上沿橫向自由滑動一定距離。
第七彈簧503用以為所述第七滑塊501提供橫向的彈力,所述第八彈簧504用以為所述第八滑塊502提供橫向的彈力。且所述第七彈簧503、所述第八彈簧504提供的彈力的方向與所述第三彈簧303提供的彈力的方向相同。例如施加拉力使得第七滑塊501向右滑動時,第七彈簧503壓縮,而撤去該 拉力時,第七彈簧503復位,迫使第七滑塊501向左滑動。同理,施加拉力使得第八滑塊502向右滑動時,第八彈簧504壓縮,而撤去該拉力時,第八彈簧504復位,迫使第八滑塊502向左滑動。
第四擠壓棍505的一端與所述第七滑塊501相連,所述第四擠壓棍505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八滑塊502相連。
也就是說,第四擠壓棍505是連接在第七滑塊501和第八滑塊502之間的,與第七滑塊501和第八滑塊502同步運動。例如施加拉力拉動第四擠壓棍505,使得第四擠壓棍505向右運動,此時,第七滑塊501和第八滑塊502向右運動,第七簧和第八彈簧504壓縮,當撤去拉力時,第七彈簧503和第八彈簧504釋放復位,則迫使第七滑塊501和第八滑塊502向左滑動,此時,第四擠壓棍505則隨之向左運動。當?shù)谒臄D壓棍505向右運動時,即可對板框10的鏤空區(qū)101內(nèi)的氧氣袋進行向左擠壓。
由于第二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50與第二擠壓機構(gòu)30是上下設置,第二擠壓棍305和第四擠壓棍505之間具有間隙,氧氣袋另一端剛好位于第二擠壓棍305和第四擠壓棍505之間。而且,第二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50與第二擠壓機構(gòu)30是聯(lián)動的,所以,第四擠壓棍505和第二擠壓棍305同步向左運動,第四擠壓棍505和第二擠壓棍305剛好能夠從氧氣袋的另一端向氧氣袋的中間擠壓,使得氧氣袋另一端的氧氣向中間聚集,最后從中間部分排出。
籍此,第一擠壓棍205和第三擠壓棍405同步向右擠壓氧氣袋,而第二擠壓棍305和第四擠壓棍505同步向左擠壓氧氣袋,使得氧氣袋兩端的氧氣向中間聚集并排出。
更為有利的,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中,第一擠壓棍205是可樞轉(zhuǎn)連接于第一滑塊201和第二滑塊202之間,第二擠壓棍305是可樞轉(zhuǎn)連接于第三滑塊301和第四滑塊302之間,第三擠壓棍405是可樞轉(zhuǎn)連接于第五滑塊401和第六滑塊402之間,第四擠壓棍505是可樞轉(zhuǎn)連接于第七滑塊501和第八滑塊502之間。如此,第一擠壓棍205、第二擠壓棍305、第三擠壓棍405、第四擠壓棍505對氧氣袋進行擠壓時,可以與氧氣袋之間形成滾動摩擦,如此,可以減小第一擠壓棍205、第二擠壓棍305、第三擠壓棍405、第四擠壓棍505運動的阻力,使得對氧氣袋的擠壓更加可靠順利。
參照圖1所示,為了實現(xiàn)第一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40與第一擠壓機構(gòu)20的聯(lián) 動,第二聯(lián)動擠壓機構(gòu)50與第二擠壓機構(gòu)30的聯(lián)動。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板框10縱向的一側(cè)設有沿橫向延伸的第一滑槽103和第二滑槽104,所述第一滑槽103和第二滑槽104橫向并排布置;所述板框10縱向的另一側(cè)設有沿橫向延伸的第三滑槽105和第四滑槽106,所述第三滑槽105和第四滑槽106橫向并排布置。
第一滑槽103內(nèi)可滑動設置一第一連接塊,所述第一滑塊201通過所述第一連接塊與所述第五滑塊401相連。第二滑槽104內(nèi)可滑動設置一第二連接塊,所述第三滑塊301通過所述第二連接塊與所述第七滑塊501相連。第三滑槽105內(nèi)可滑動設置一第三連接塊,所述第二滑塊202通過所述第三連接塊與所述第六滑塊402相連。第四滑槽106內(nèi)可滑動設置一第四連接塊,所述第四滑塊302通過所述第四連接塊與所述第八滑塊502相連。
由此,第一滑塊201與第五滑塊401可以同步滑動,而第二滑塊202與第六滑塊402可以同步滑動,由于第一擠壓棍205連接于第一滑塊201和第二滑塊202之間,第三擠壓棍405連接于第五滑塊401和第六滑塊402之間,所述第一擠壓棍205和第三擠壓棍405可以同步運動。同理,第三滑塊301和第七滑塊501可以同步滑動,而第四滑塊302和第八滑塊502可以同步滑動,由于第二擠壓棍305連接于第三滑塊301和第四滑塊302之間,第四擠壓棍505連接于第七滑塊501和第八滑塊502之間,所以,第二擠壓棍305和第四擠壓棍505即可同步運動。其結(jié)構(gòu)簡單,同步運動更加可靠。
參照圖1所示,在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還可以包括第一導向機構(gòu),所述第一導向機構(gòu)包括第一導向桿60及第二導向桿61。
具體的,板框10縱向的一側(cè)設有兩相對的第一支撐塊107,兩相對的所述第一支撐塊107位于所述板框10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導向桿60設置于兩相對的所述第一支撐塊107之間。例如圖1所示,第一導向桿60的一端與兩相對的第一支撐塊107中的一個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兩相對的第一支撐塊107中的另一個固定連接。
第一滑塊201和第三滑塊301可滑動地套設于所述第一導向桿60上,所述第一彈簧203套設于所述第一導向桿60上,且位于兩所述第一支撐塊107之一和所述第一滑塊201之間;所述第三彈簧303套設于所述第一導向桿60上,且位于兩所述第一支撐塊107中的另一個和所述第三滑塊301之間。如 此,第一滑塊201和第三滑塊301即可在第一導向桿60上自由滑動,而且,第一彈簧203和第三彈簧303能夠順利壓縮和釋放。
板框10縱向的另一側(cè)設有兩相對第二支撐塊108,兩相對的所述第二支撐塊108位于所述板框10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導向桿61設置于兩相對的所述第二支撐塊108之間。例如圖1所示,第二導向桿61的一端與兩相對的第二支撐塊108中的一個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兩相對的第二支撐塊108中的另一個固定連接。
第二滑塊202和第四滑塊302可滑動地套設于所述第二導向桿61上,所述第二彈簧204套設于所述第二導向桿61上,且位于兩所述第二支撐塊108之一和所述第二滑塊202之間;所述第四彈簧304套設于所述第二導向桿61上,且位于兩所述第二支撐塊108中的另一個和所述第四滑塊302之間。如此,第二滑塊202和第四滑塊302即可在第二導向桿61上自由滑動,而且,第三彈簧303和第四彈簧304能夠順利壓縮和釋放。
參照圖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還可以包括第二導向機構(gòu),所述第二導向機構(gòu)包括第三導向桿70及第四導向桿71。
具體的,板框10縱向的一側(cè)設有兩相對的第三支撐塊109,兩相對的所述第三支撐塊109位于所述板框10的下表面,所述第三導向桿70設置于兩相對的所述第三支撐塊109之間。例如圖2所示,第三導向桿70的一端與兩相對的第三支撐塊109中的一個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兩相對的第三支撐塊109中的另一個固定連接。
所述第五滑塊401和第七滑塊501可滑動地套設于所述第三導向桿70上,所述第五彈簧403套設于所述第三導向桿70上,且位于兩所述第三支撐塊109之一和所述第五滑塊401之間;所述第七彈簧503套設于所述第三導向桿70上,且位于兩所述第三支撐塊109中的另一個和所述第七滑塊501之間。如此,第五滑塊401和第七滑塊501即可在第三導向桿70上自由滑動,而且,第五彈簧403和第七彈簧503能夠順利壓縮和釋放。
板框10縱向的另一側(cè)設有兩相對第四支撐塊110,兩相對的所述第四支撐塊110位于所述板框10的下表面,所述第四導向桿71設置于兩相對的所述第四支撐塊110之間。例如圖2所示,第四導向桿71的一端與兩相對的第四支撐塊110中的一個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兩相對的第四支撐塊110中的另 一個固定連接。
所述第六滑塊402和第八滑塊502可滑動地套設于所述第四導向桿71上,所述第六彈簧404套設于所述第四導向桿71上,且位于兩所述第四支撐塊110之一和所述第六滑塊402之間;所述第八彈簧504套設于所述第四導向桿71上,且位于兩所述第四支撐塊110中的另一個和所述第八滑塊502之間。如此,第六滑塊402和第八滑塊502即可在第四導向桿71上自由滑動,而且,第六彈簧404和第八彈簧504能夠順利壓縮和釋放。
在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中,定位件102為四個,四個所述定位件102中的兩個可滑動地設置于所述板框10縱向的一側(cè),四個所述定位件102中的另外兩個可滑動地設置于所述板框10縱向的另一側(cè),且所述板框10上設用以將所述定位件102鎖緊固定的鎖緊件(未示出)。作為優(yōu)選地,鎖緊件為螺栓,在板框10上設置螺紋孔,將螺栓鎖入螺紋孔,通過旋轉(zhuǎn)螺栓,使得螺栓的自由端與定位件102相抵,進而將定位件102鎖緊。由此,在使用過程中,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四個定位件102的位置,進而適應不同尺寸的氧氣袋,其使用更加方便,適應性更強。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shù)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jié)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jié)構(gòu)、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shù)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jié)構(gòu)、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jié)合。
盡管上面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nèi)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