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醫(yī)療的護理病床、康復理療床,主要涉及一種非手術頸椎減壓治療設備。
背景技術:
: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和多發(fā)疾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 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部神經(jīng)、血管而 產生一系列癥狀的臨床綜合征。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頸椎病發(fā)病率逐年升高,疾 病發(fā)生后經(jīng)常會使患者發(fā)生頸椎疼痛、頸肩臂痛和肢體麻木等癥狀,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 來諸多不便。目前,頸椎病的治療方法有手術和非手術兩大類。手術治療作為一種有創(chuàng)手 段,有嚴格的適應癥,不作首選。非手術療法在頸椎病的治療中占有很重要位置,且療效確 切,其中,頸椎減壓是頸椎病早期治療的首選方法之一。
頸椎脊柱非手術減壓治療設備慣用于對頸椎脊柱病患者的治療,其通常具有床體 和頭枕,病人躺在床體上,同時頭部靠在頭枕中,進行減壓治療,但是該設備在減壓治療過 程中患者頸部會有一定程度的疼痛感和不適感。
目前市場上已有的頸椎非減壓治療系統(tǒng),其設備復雜,成本高,售價高,占空間。其床體大都是是一體式結構,只能進行簡單的升降結構,其在治療的過程中需預先調整對病變部位的作用力,其力穩(wěn)定不可調,而不能根據(jù)病變部位進行監(jiān)測和控制,使其對患者病變部位產生周期性變化的牽引力。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本發(fā)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非手術頸椎減壓治療設備,主要是針對類似特征進行簡化,補充市場上的空白,生產小巧可靠的頸椎非減壓治療系統(tǒng)設備。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非手術頸椎減壓治療設備,包括有底座、床體、控制盒、可活動頭枕、升降連桿機構和牽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體設置在底座上方,所述床體與底座之間通過升降連桿機構驅動,所述床體采用多段位結構,其之間采用鉸接方式連接,且鉸接處的傾斜角度通過可控氣彈簧手動控制,所述床體頭部位置轉動安裝有可活動的頭枕,所述頭枕上安裝有兩可調節(jié)的頸固定柄和頭部綁帶,所述頭枕的下端部安裝有滑塊,所述滑塊中配合安裝有導軌,所述導軌的前端通過連接桿與其前方的控制盒上方的固定座連接,所述控制盒通過支撐桿支撐,所述支撐桿向前傾斜設置在底座的前端部,所述頭枕前端部安裝有牽引機構。
所述升降連桿機構包括有等間距設置在底座上端面和床體下端面兩側的鉸接座,其對應的鉸接座之間分別通過連桿連接,所述連桿的底端部分別設有彎曲的拐臂,且兩側對應的拐臂之間通過橫桿連接,所述橫桿之間通過拉桿連接,所述拉桿由其底端的電動推桿驅動。
所述的床體采用兩段位結構。
所述的兩可調節(jié)的頸固定柄之間的寬度分別通過其底端的絲桿螺紋機構驅動。
所述頸固定柄分別安裝在相應的U形導板上,所述U形導板水平扣壓在水平端面上,所述的絲桿螺紋機構包括有橫向設置在頭枕下方的絲桿,所述絲桿上設有兩段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紋,且分別旋合有相應的滑座,所述滑座的下端面安裝在其下方的U形導板側板上。
所述的頭枕外端面上分布有橫直的導軌,所述U形導板的U形槽內設有與導軌導向配合的導槽。
所述的牽引機構包括有牽引繩、輪轂,所述輪轂轉動安裝在控制盒上方的固定座上,所述牽引繩的一端纏繞在輪轂上,所述牽引繩的另一端固定安裝在頭枕前端部的牽引耳上。
所述的床體、頭枕、頭部綁帶以及頸固定柄上分別設有彈性軟墊。
所述的控制盒中設有牽引力伺服控制系統(tǒng),所述牽引力伺服控制系統(tǒng)包括有計算機、伺服控制器以及相應伺服控制電機、減速器和力傳感器,其通過計算機軟件控制伺服電機輸出扭矩的大小,再通過減速器將牽引力傳遞到牽引繩上,牽引力的大小通過力傳感器實時檢測,并將檢測結果實時反饋給計算機,進行實時調節(jié),從而實現(xiàn)牽引力大小的控制。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
本發(fā)明結構設計合理,床體具有可升降和角度調節(jié)的功能,不但能方便患者上下,同時可以滿足患者躺下角度需求調節(jié)相應的位置,配合頭部可調的頸固定柄和頭部綁帶以及牽引機構的結構設計,可根據(jù)需要對不同人或同一人的不同病變位置進行施加相應的作用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立體圖。
圖3為頸固定柄的安裝固定位置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圖4為圖3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
一種非手術頸椎減壓治療設備,包括有底座1、床體2、控制盒3、可活動頭枕4、升降連桿機構和牽引機構,床體2設置在底座1上方,床體2與底座1之間通過升降連桿機構驅動,床體2采用兩段位結構,其之間采用鉸接方式連接,且鉸接處的傾斜角度通過可控氣彈簧5手動控制,床體2頭部位置轉動安裝有可活動的頭枕4,頭枕4上安裝有兩可調節(jié)的頸固定柄6和頭部綁帶7,頭枕4的下端部安裝有滑塊8,滑塊8中配合安裝有導軌9,導軌9的前端通過連接桿18與其前方的控制盒3上方的固定座連接,控制盒3通過支撐桿10支撐,支撐桿10向前傾斜設置在底座1的前端部,頭枕4前端部安裝有牽引機構。
所述的升降連桿機構包括有等間距設置在底座1上端面和床體2下端面兩側的鉸接座11,其對應的鉸接座11之間分別通過連桿15連接,所述連桿的底端部分別設有彎曲的拐臂,且兩側對應的拐臂之間通過橫桿12連接,橫桿12之間通過拉桿13連接,拉桿由其底端的電動推桿14驅動。
所述頸固定柄6分別安裝在相應的U形導板19上,所述U形導板19水平扣壓在水平端面上,所述的絲桿螺紋機構16包括有橫向設置在頭枕下方的絲桿,所述絲桿上設有兩段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紋,且分別旋合有相應的滑座,所述滑座的下端面安裝在其下方的U形導板側板上。
所述的頭枕外端面上分布有橫直的導軌20,所述U形導板的U形槽內設有與導軌20導向配合的導槽21。
所述的牽引機構包括有牽引繩17、輪轂,輪轂轉動安裝在控制盒3上方的固定座上,牽引繩17的一端纏繞在輪轂上,牽引繩的另一端固定安裝在頭枕4前端部的牽引耳上。
所述的床體2、頭枕4、頭部綁帶7以及頸固定柄6上分別設有彈性軟墊。
具體的工作原理是:
所述底座和床體以及連桿結構組成床面可升降的病床,能方便患者上下,其中床體是采用多段位結構,有可控氣彈簧手動控制,可以滿足患者需求調節(jié)相應的位置。底座上焊接能放置控制盒的平臺,放置控制盒,控制盒能完成所有控制功能和治療功能??苫顒宇^枕主要組成:可調節(jié)的頸固定柄,通過螺紋絲桿手動調節(jié)寬度,以適應患者;頭部綁帶,用來固定頭部;滑塊,其和導軌配合使用;底板,固定柄,綁帶、滑塊均安裝在底板上組成可活動頭枕。 升降機構由電動推桿驅動,牽引機構有伺服電機和輪轂及鋼絲繩組成。
控制盒中的牽引力伺服控制系統(tǒng),包括計算機、伺服控制器及相應伺服控制 電機、減速器和力傳感器,通過計算機軟件控制伺服電機輸出扭矩的大小,再通過減速器將牽引力傳遞到牽引繩上,牽引力的大小通過力傳感器實時檢測,并將檢測結果實時反饋給計算機,進行實時調節(jié),從而實現(xiàn)牽引力大小的控制。手動調節(jié)垂頭仰臥位置可以與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使牽引力對患者病變部位進行拉伸,通過牽引力角度的改變,使牽引力準確作用到病變部位,并且在牽引過程中牽引力的大小依據(jù)正弦曲線或對數(shù)曲線進行變化,對患者病變部位產生周期性變化的牽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