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管狀組織閉合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802123閱讀:323來源:國知局
管狀組織閉合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管狀組織閉合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的消化道的吻合手術中,一般先使用直線型或弧線型吻合器對人體管狀組織進行多角度的離斷吻合,再使用圓管型吻合器對離斷后的組織進行對接吻合。

然而,當使用直線型或者弧線型吻合器對人體管狀組織進行離斷吻合后,由于吻合口是線狀的,尤其是在做低位直腸位置的時候,由于受到人體盆底操作空間的限制及其直線型器械擺角的限制,會出現(xiàn)交叉釘現(xiàn)象,這樣,再使用圓管型吻合器吻合時會存在“貓耳朵”,不僅有瘺的風險,而且手術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管狀組織閉合裝置。

為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管狀組織閉合裝置,包括:第一扎帶、第二扎帶和用以連接所述第一扎帶和第二扎帶以形成容納腔的鎖緊機構;第一扎帶包括第一鎖緊端、與所述第一鎖緊端相背的第一自由端;第二扎帶包括第二鎖緊端、與所述第二鎖緊端相背的第二自由端;鎖緊機構包括能夠連接所述第一鎖緊端和所述第二鎖緊端的第一鎖緊機構、能夠從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連接所述第一扎帶和第二扎帶的第二鎖緊機構;所述第二鎖緊機構能夠沿所述第一扎帶、所述第二扎帶朝向所述第一鎖緊機構移動,以縮小所述容納腔。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鎖緊機構能夠沿所述第一扎帶、所述第二扎帶朝向所述第一鎖緊機構移動,以縮小所述容納腔,且所述第一扎帶、所述第二扎相對于所述第二鎖緊機構同步運動。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鎖緊機構包括設于所述第一鎖緊端的鎖緊塊、設于所述第二鎖緊端且與所述鎖緊塊相配合的鎖緊件;所述鎖緊件具有打開狀態(tài)和閉合狀態(tài),所述鎖緊件處于閉合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鎖緊端和所述第二鎖緊端連接在一起;所述鎖緊件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鎖緊端和所述第二鎖緊端分離并形成便于人體管狀組織進入所述容納腔內(nèi)的開口。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鎖緊機構還包括在所述鎖緊件處于閉合狀態(tài)時防止所述鎖緊件與所述鎖緊塊分離的第一限位件。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鎖緊塊上設有用于收容至少部分所述鎖緊件的收容槽;所述鎖緊件處于閉合狀態(tài)時,至少部分所述鎖緊件插入所述收容槽內(nèi)。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收容槽內(nèi)設有第一棘齒,所述鎖緊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棘齒相配合的第二棘齒;所述第一棘齒與所述第二棘齒相配合以在所述鎖緊件處于閉合狀態(tài)時防止所述鎖緊件脫離所述收容槽。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收容槽與所述第一扎帶的夾角與所述鎖緊件與所述第二扎帶的夾角一致。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鎖緊機構具有分別供所述第一扎帶、所述第二扎帶穿過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扎帶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內(nèi)且所述第二扎帶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內(nèi)時,所述第一扎帶和所述第二扎帶通過所述第二鎖緊機構連接。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扎帶與所述第二鎖緊機構分別設有相互配合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夠限制所述第二鎖緊機構沿所述第一扎帶朝背離所述第一鎖緊機構的方向移動;所述第二扎帶與所述第二鎖緊機構分別設有相互配合的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能夠限制所述第二鎖緊機構沿所述第二扎帶朝背離所述第一鎖緊機構的方向移動。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鎖緊機構和所述第二鎖緊機構中的至少一個上設有能夠伸入所述容納腔內(nèi)的至少一根尖刺。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鎖緊機構和所述第二鎖緊機構均設有尖刺,且設置于所述第一鎖緊機構的尖刺和設置于所述第二鎖緊機構上的尖刺平行設置。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相連接;所述第二鎖緊機構位于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連接處與所述第一鎖緊機構之間。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管狀組織閉合裝置形成中心收攏的集束荷包,降低后續(xù)圓管型吻合器吻合后產(chǎn)生“貓耳朵”和瘺的風險,同時,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減少了手術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中管狀組織閉合裝置的剖視圖。

圖2a是圖1所示的管狀組織閉合裝置中第一扎帶和第二扎帶分離的示意圖。

圖2b是圖2a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圖2a所示的管狀組織閉合裝置在第二鎖緊機構移動至靠近第一鎖緊機構時的示意圖。

圖4a是圖1所示的管狀組織閉合裝置的第二鎖緊機構的示意圖。

圖4b是圖4a所示的第二鎖緊機構于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另一實施方式中管狀組織閉合裝置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發(fā)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jù)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

如圖1~圖5所示,為本發(fā)明較佳實施方式的管狀組織閉合裝置100,用于人體管狀組織切除病變部分的吻合術,例如結腸吻合手術。

典型的人體管狀組織包括但不限于:血管,包括動脈和靜脈;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小腸、結腸、直腸;膽管和胰腺;泌尿道,包括輸尿管,膀胱和尿道;以及輸卵管等。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管狀組織閉合裝置100能夠用于吻合同一種人體管狀組織或不同種人體管狀組織。例如,結腸的中間部分發(fā)生病變時,所述管狀組織閉合裝置100用于吻合連接結腸的兩部分,且重新創(chuàng)建的管狀路徑是結腸本身內(nèi);而病變部分為乙狀結腸,它是直接連接到直腸的,所述管狀組織閉合裝置100用于吻合連接結腸和直腸,且重新創(chuàng)建的管狀路徑位于直腸和結腸之間。

如圖1~圖4b所示,為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方式中的管狀組織閉合裝置100。所述管狀組織閉合裝置100包括第一扎帶10、第二扎帶20、用以連接所述第一扎帶10和第二扎帶20以形成容納腔30的鎖緊機構40。

所述容納腔30可通過所述鎖緊機構40打開或關閉,且所述容納腔30能夠容置部分人體管狀組織,并使該部分人體管狀組織形成中心收攏的集束荷包,降低后續(xù)圓管型吻合器吻合后產(chǎn)生“貓耳朵”和瘺的風險,同時,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減少了手術成本。

所述第一扎帶10包括沿軸向分布的第一鎖緊端11、與所述第一鎖緊端11相背的第一自由端12;所述第二扎帶20包括沿軸向分布的第二鎖緊端21、與所述第二鎖緊端21相背的第二自由端22;所述第一扎帶10與所述第二扎帶20的長度可相同或不同。

所述鎖緊機構40包括能夠連接所述第一鎖緊端11和所述第二鎖緊端21的第一鎖緊機構41、用于從第一自由端12和第二自由端22連接所述第一扎帶10和第二扎帶20的第二鎖緊機構42;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能夠沿所述第一扎帶10、所述第二扎帶20朝向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移動,以縮小所述容納腔30,同時使容置于所述容納腔30內(nèi)的人體管狀組織形成中心收攏的集束荷包。

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沿所述第一扎帶10、所述第二扎帶20朝向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移動以縮小所述容納腔的同時,所述第一扎帶10、所述第二扎20相對于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同步運動;即,在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沿所述第一扎帶10、所述第二扎帶20朝向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移動的過程中,所述第一扎帶10介于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和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之間的長度與所述第二扎帶20介于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和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之間的長度的差值為固定值。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扎帶10和第二扎帶10平行設置,且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能夠沿所述第一扎帶10、所述第二扎帶20朝向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平行移動,以縮小所述容納腔30并逐步扎緊人體管狀組織。所謂的平行,表示為延伸方向基本一致,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兩條直線的平行。

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采用扣合方式連接所述第一鎖緊端11與所述第二鎖緊端21。所謂的扣合方式指的是,在部分人體管狀組織位于所述容納腔30內(nèi)時,通過器械或手動將所述第一鎖緊端11和所述第二鎖緊端21相向移動即可將兩者連接在一起;操作方便,受操作空間的限制較小。

進一步地,如圖1和圖2a所示,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包括設于所述第一鎖緊端11的鎖緊塊411、設于所述第二鎖緊端21且與所述鎖緊塊411相配合的鎖緊件412。所述鎖緊塊411呈塊狀且沿所述第一扎帶10徑向朝一側凸伸,相應地所述鎖緊件412沿所述第二扎帶20徑向朝一側凸伸,且所述鎖緊塊411與所述鎖緊件412相向設置。其中,所述鎖緊塊411與所述第一扎帶10可為一體式設置,也可為單獨設置后再組裝在一起;所述鎖緊件412與所述第一扎帶10可為一體式設置,也可為單獨設置后再組裝在一起。

所述鎖緊件412具有打開狀態(tài)和閉合狀態(tài)。如圖2a所示,所述鎖緊件412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鎖緊端11和所述第二鎖緊端21分離并形成便于人體管狀組織進入所述容納腔30內(nèi)的開口50;如圖1所示,所述鎖緊件412處于閉合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鎖緊端11和所述第二鎖緊端21連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還包括在所述鎖緊件412處于閉合狀態(tài)時防止所述鎖緊件412與所述鎖緊塊411分離的第一限位件,從而可以使得人體管狀組織在吻合術中始終限位于容納腔30內(nèi)??梢岳斫獾氖牵龅谝幌尬患慕Y構不限,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在所述第一鎖緊端11和所述第二鎖緊端21連接在一起防止所述鎖緊件412與所述鎖緊塊411分離。

進一步地,如圖2a~圖2b所示,所述鎖緊塊411上開設有用于收容至少部分所述鎖緊件412的收容槽4111;所述鎖緊件412處于閉合狀態(tài)時,至少部分所述鎖緊件412插入所述收容槽4111內(nèi)。

具體地,所述收容槽4111的開口朝向所述鎖緊件412,且所述收容槽4111包括靠近前述開口的導引槽4112和連接于所述導引槽4112的限位槽4113,所述導引槽4112的內(nèi)徑大于所述限位槽4113的內(nèi)徑,且所述導引槽4112的內(nèi)徑自開口向限位槽4113的逐漸減小呈漏斗型,以導引所述鎖緊件412插入所述收容槽4111內(nèi)。

進一步地,所述收容槽4111與所述第一扎帶10的夾角φ與所述鎖緊件412與所述第二扎帶20的夾角φ’一致。夾角φ不小于90度,更優(yōu)選地,所述夾角φ為90度,方便所述鎖緊件412插入所述鎖緊塊411內(nèi)。

所謂的夾角φ表示為所述收容槽4111自所述導引槽4112向所述限位槽4113的延伸線與所述第一扎帶10軸向的夾角;所謂的夾角φ’表示為所述鎖緊件412的延伸線與所述第二扎帶20軸向的夾角;所謂的“夾角φ與夾角φ’一致”表示為所述鎖緊件412由打開狀態(tài)切換至閉合狀態(tài)時,即將所述鎖緊塊411與所述鎖緊件412相向扣合時,即所述鎖緊件412遠離所述第二扎帶20的一端與所述收容槽4111的開口接觸時,所述收容槽4111與所述鎖緊件412大體位于同一條直線上,因此所述鎖緊件412插入所述收容槽4111時阻力小,便于操作。

進一步地,所述收容槽4111內(nèi)設有第一棘齒4114,所述鎖緊件412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棘齒4114相配合的第二棘齒4121;所述第一棘齒4114與所述第二棘齒4121相配合地單向鎖緊,以在所述鎖緊件412處于閉合狀態(tài)時防止所述鎖緊件412脫離所述收容槽4111,即所述鎖緊件412只能沿一個方向插入所述收容槽4111內(nèi),而不能反向移動以從所述收容槽4111內(nèi)脫離出來。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棘齒4114設置于所述限位槽4113內(nèi)。

如圖4a、圖4b所示,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具有供所述第一自由端12引導所述第一扎帶10穿過的第一通道421、供所述第二自由端22引導所述第二扎帶20穿過的第二通道422。其中,所述第一通道421和所述第二通道422可為通過隔板等隔開的獨立的兩個通道;也可以為相通的一個通道,此時所述第一扎帶10和所述第二扎帶20穿過同一個通道。

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2從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的同一側分別插入并穿過第一通道421、第二通道422,使得所述第一扎帶10位于所述第一通道421內(nèi)且所述第二扎帶20位于所述第二通道422內(nèi)時,所述第一扎帶10和所述第二扎帶20通過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連接;此時介于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與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之間的所述第一扎帶10和所述第二扎帶20的長度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

所謂的“所述第一扎帶10位于所述第一通道421內(nèi)”,表示為:所述第一自由端12位于所述第一通道421內(nèi),或者所述第一扎帶10上位于第一自由端12與所述第一鎖緊端11之間的某一段位于所述第一通道421內(nèi);所謂的“所述第二扎帶20位于所述第二通道422內(nèi)”,表示為:所述第二自由端22位于第二通道422內(nèi);或者所述第二扎帶20上位于第二自由端22與所述第二鎖緊端21之間的某一段位于所述第二通道422內(nèi)。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扎帶10與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分別設有相互配合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夠限制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沿所述第一扎帶10朝背離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的方向移動。

具體地,所述第一通道421內(nèi)設有第三棘齒4211,所述第一扎帶10設有與所述第三棘齒4211相配合的第四棘齒13;所述第三棘齒4211與所述第四棘齒13單向鎖緊,使得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只能沿著所述第一扎帶10朝向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移動,而不能反向移動。

同時,所述第二扎帶20與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分別設有相互配合的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能夠限制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沿所述第二扎帶20朝背離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的方向移動。具體地,所述第二通道422內(nèi)設有第五棘齒4221,所述第二扎帶20設有與所述第五棘齒4221相配合的第六棘齒23;所述第五棘齒4221與所述第六棘齒23單向鎖緊,使得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只能沿著所述第二扎帶20朝向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移動,而不能反向移動。

在所述第一通道421和第二通道422為獨立的兩個通道的實施例中,所述第四棘齒13可設置于所述第一扎帶10的任何一側,均能達到相同的效果。例如1~圖3及圖5所示,所述第四棘齒13設置于所述第一扎帶10朝向所述容納腔30內(nèi)的一側,因此,所述第四棘齒13可以增大所述第一扎帶10與人體管狀組織的摩擦或阻力,以防止所述管狀組織閉合裝置100沿人體管狀組織的長度方向移動。

當然所述第四棘齒13也可以設置于所述第一扎帶10背向所述容納腔30內(nèi)的一側,因此,所述第四棘齒13朝向所述容納腔30內(nèi)的一側可設置為平滑的,能夠適用于比較脆弱的人體管狀組織。

相應地,所述第六棘齒23也可以設置于所述第二扎帶20的任何一側,于此不再贅述。

而在所述第一通道421和第二通道422為同一個通道的實施例中,所述第四棘齒13可設置于所述第一扎帶10上與所述第二扎帶20相鄰側以外的任何一側,所述第六棘齒23可設置于所述第二扎帶20上與所述第一扎帶10相鄰側以外的任何一側,均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和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中的至少一個上設有能夠伸入所述容納腔30內(nèi)的至少一個尖刺43;可以理解為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和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中的任意一個上設有一個或兩個以上的尖刺43;或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和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上均設有一個或兩個以上的尖刺43。所述尖刺43能夠刺入人體管狀組織,以防止所述管狀組織閉合裝置100沿人體管狀組織的長度方向移動,即防止所述管狀組織閉合裝置100從人體管狀組織上滑脫。

如圖1~圖3所示,在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和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均設有尖刺43的實施例中,其中一個尖刺43設置于所述鎖緊塊411上,另一個所述尖刺43設置于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中。

進一步地,兩個所述尖刺43平行設置,從而在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朝向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移動時,兩個所述尖刺43能夠平行地刺入人體管狀組織,同時兩個尖刺43在刺入人體管狀組織的過程中不會相撞。所謂的平行設置,表示為兩個尖刺43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從而能夠使得兩個尖刺43在刺入人體管狀組織的過程中不會相撞,并非特征嚴格意義上的兩條直線之間的平行。本實施例中,兩個所述尖刺43與所述第一扎帶10和第二扎帶20平行設置。

本發(fā)明的所述管狀組織閉合裝置100使用過程為:(1)如圖2a所示,將所述第一自由端12、所述第二自由端22分別插入所述第一通道421、第二通道422,此時所述第一扎帶10和第二扎帶20通過第二鎖緊機構42連接,而所述第一鎖緊端11和所述第二鎖緊端21分開形成將人體管狀組織置于所述容納腔30內(nèi)的開口50;(2)將待打荷包的人體管狀組織放置于未閉合的所述容納腔30內(nèi);(3)如圖1所示,手動或通過器械將所述鎖緊件412插入所述收容槽4111內(nèi),使得人體管狀組織置于閉合的所述容納腔30內(nèi);(4)如圖3所示,手動或通過器械推動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使得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沿所述第一扎帶10、所述第二扎帶20朝向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平行移動,以縮小所述容納腔30并逐步扎緊人體管狀組織;同時,所述尖刺43刺入人體管狀組織,防止人體管狀組織滑脫。最終人體管狀組織形成了集束的荷包,同時如圖3所示兩個尖刺43相向地刺入了人體管狀組織;為了達到更好的強度效果,兩個尖刺43也可以是平行地刺入人體管狀組織,同時兩個尖刺43在刺入人體管狀組織的過程中不會相撞。

如圖5所示,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所述管狀組織閉合裝置100’的示意圖,與上述實施例的區(qū)別僅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2’相連接;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位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2’連接處與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之間。

其中,所述第一扎帶10和所述第二扎帶20可為一體式,這樣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2’一體連接,無明顯分界線。所述第二鎖緊端21引導所述第二扎帶20先從一側穿過所述第一通道421,再從另一側穿過所述第二通道422,使得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位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2’連接處與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之間。

本實施方式中所提到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等并不包含位置關系或結構功能上的絕對區(qū)分關系,并且,在不同的實施方式中,可能使用相同的標記或者標號,這也并不代表結構或者功能上的聯(lián)系,而僅僅是為了描述的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扎帶20也可以先從一側穿過所述第二通道422,再從另一側穿過所述第一通道421,使得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位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2’連接處與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之間。當然所述第一扎帶10和所述第二扎帶20也可為分體式,所述第一自由端12’、第二自由端22’從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的同一側分別穿過第一通道421、第二通道422;然后再將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第二自由端22’于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的另一側通過粘結等其他方式相連接,使得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位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2’連接處與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之間。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扎帶10和所述第二扎帶20的所述第一自由端12’、第二自由端22’也可以從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的同一側分別穿過第二通道422、第一通道421;然后再將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第二自由端22’于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的另一側通過粘結等其他方式相連接,使得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位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2’和所述第二自由端22’連接處與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之間。

所述管狀組織閉合裝置100’使用過程為:(1)所述第一鎖緊端11和所述第二鎖緊端21分開形成將人體管狀組織置于所述容納腔30內(nèi)的開口50,將待打荷包的人體管狀組織放置于未閉合的所述容納腔30內(nèi);(2)手動或通過器械將所述鎖緊件412插入所述收容槽4111內(nèi),使得人體管狀組織置于閉合的所述容納腔30內(nèi);(3)手動或通過器械推動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使得所述第二鎖緊機構42沿所述第一扎帶10、所述第二扎帶20朝向所述第一鎖緊機構41平行移動,以縮小所述容納腔30并逐步扎緊人體管狀組織;同時,所述尖刺43刺入人體管狀組織,防止人體管狀組織滑脫。最終人體管狀組織形成了集束的荷包,同時如圖3所示兩個尖刺43相向地刺入了人體管狀組織;為了達到更好的強度效果,兩個尖刺43也可以是平行地刺入人體管狀組織,同時兩個尖刺43在刺入人體管狀組織的過程中不會相撞。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通過管狀組織閉合裝置100、100’形成中心收攏的集束荷包,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第一扎帶10與第二扎帶20相對于第二鎖緊機構42同步運動,這樣也使得兩個尖刺43能沿著同一方向刺入人體管狀組織,加強了荷包的強度。同時,降低后續(xù)圓管型吻合器吻合后產(chǎn)生“貓耳朵”和瘺的風險,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減少了手術成本。

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jīng)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fā)明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