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創(chuàng)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創(chuàng)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連接塊,多孔連接塊上分別安裝有定位瞄準裝置和螺釘植入裝置,定位瞄準裝置上設置有定位瞄準機構■’所述多孔連接塊與螺釘植入裝置之間設置有固定裝置。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多孔連接塊上均勻設置有通孔,所述定位瞄準裝置和螺釘植入裝置分別安裝在多孔連接塊上的通孔上;所述多孔連接塊上設置有與通孔相對應的緊固孔,緊固孔上螺紋連接有緊固螺栓。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時可調(diào)節(jié)部位少,操作簡單方便,并且能夠保證移位偏差小,提局了植入的精度。
【專利說明】一種微創(chuàng)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創(chuàng)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
[0002]腰骶椎融合是臨床上治療腰骶椎退變性、不穩(wěn)等疾病的一種常見手術方式。目前臨床常規(guī)前路手術易損傷內(nèi)臟、血管和神經(jīng),后路手術對脊柱生理功能干擾大,不符合脊柱的生物力學結構。近十余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理念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腹腔鏡前路鎖孔、微創(chuàng)小切口、經(jīng)皮內(nèi)固定融合等為代表的新型腰椎前路微創(chuàng)手術取得了長足進步。
[0003]目前國內(nèi)外對腰骶椎間融合內(nèi)固定都采用外放性手術,它創(chuàng)傷大,出血多,易感染,康復時間長等。2004年由美國的Cragg等人提出,腰骶椎間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的微創(chuàng)術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微創(chuàng)融合內(nèi)固定技術,并在歐美國家中得到廣泛應用,在我國從2006年開始在臨床中應用,它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不易感染,康復快并保留了脊柱的完整結構,它的融合內(nèi)固定率更高、住院時間短等眾多優(yōu)點。因此,倍受脊柱外科醫(yī)生的青睞,其臨床應用也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0004]但是在臨床研究中發(fā)現(xiàn)腰骶椎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雖具有更好的前屈和側向穩(wěn)定性,而在旋轉穩(wěn)定性上較差。為提高抗旋轉的穩(wěn)定性往往需要輔以腰骶椎后路的釘棒系統(tǒng)內(nèi)固定,這樣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手術和后路釘棒內(nèi)固定手術,而手術費用昂貴,眾多國人難以承擔,且該手術操作繁鎖,手術時間長,創(chuàng)傷隨之增大,出血也增多。
[0005]設計出一套合理的腰椎間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裝置,為臨床應用以及后期的改進提供理論依據(jù),填補腰椎間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裝置的空白,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6]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消除聯(lián)合后路椎弓根螺釘內(nèi)固定術以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治療費用,便于推廣并且擴大微創(chuàng)技術治療范圍的一種微創(chuàng)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系統(tǒng)。
[0007]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標,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8]一種微創(chuàng)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連接塊,多孔連接塊上分別安裝有定位瞄準裝置和螺釘植入裝置,定位瞄準裝置上設置有定位瞄準機構;所述多孔連接塊與螺釘植入裝置之間設置有固定裝置。
[0009]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多孔連接塊上均勻設置有通孔,所述定位瞄準裝置和螺釘植入裝置分別安裝在多孔連接塊上的通孔上;所述多孔連接塊上設置有與通孔相對應的緊固孔,緊固孔上螺紋連接有緊固螺栓。
[0010]作為一種改進,所述螺釘植入裝置包括安裝在多孔連接塊上的植入桿,植入桿為空心設計,在植入桿內(nèi)插接有植入芯桿,植入芯桿的一端設置有旋轉手柄,另一端設置有釘桿連接扣,釘桿連接扣連接有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器;所述植入桿上設置有定位扣。
[0011]作為一種改進,所述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器包括與釘桿連接扣連接的軸向固定螺釘,軸向固定螺釘包括螺釘前部和螺釘后部,螺釘前部和螺釘后部上分別設置有軸向通孔,軸向通孔上安裝有單向鎖定螺釘。
[0012]作為一種改進,所述螺釘前部直徑小于螺釘后部直徑,螺釘前部和螺釘后部分別設置有螺紋。
[0013]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定位瞄準裝置包括安裝在多孔連接塊上的定位瞄準桿,定位瞄準桿上設置有定位瞄準管和植入管,定位瞄準桿通過管定位瞄準鎖定扣連接定位瞄準管和植入管,并且定位瞄準管的一端設置有鎖定扳手。
[0014]作為一種改進,所述軸向固定螺釘一端設置有咬合缺口,咬合缺口連接釘桿連接扣。
[0015]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固定裝置包括設置在多孔連接塊上的銷軸,在植入桿的定位扣內(nèi)設置有銷孔,銷軸與銷孔相對應。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軸向固定螺釘上設有兩個軸向通孔,軸向通孔連接有單向鎖定螺釘,單向鎖定螺釘設計有小端螺紋、大端螺紋和六柱體。單向鎖定螺釘?shù)拇蠖寺菁y連接六柱體,在六柱體上套固內(nèi)六角板手,把單向鎖定螺釘旋轉入軸向固定螺釘?shù)膬蓚€軸向通孔內(nèi)進行單向交鎖固定,小端螺紋旋轉交鎖于軸向固定螺釘上的兩個軸向通孔內(nèi)進行單向鎖定,使之不易退出,具有抗旋轉、抗壓縮、抗拉伸、抗彎曲功能。
[0018]軸向融合固定螺釘植入器和定位瞄準植入器組合成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固定系統(tǒng),使得軸向固定螺釘經(jīng)骶椎前入路行軸向融合固定,再用定位瞄準套管對位瞄準,通過植入套管使單向鎖定螺釘經(jīng)皮椎弓根對軸向固定螺釘進行單向鎖定固定,以使腰骶椎體融合固定起到抗曲屈、抗旋轉、抗壓縮的功能作用。
[0019]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時可調(diào)節(jié)部位少,操作簡單方便,并且能夠保證移位偏差小,提聞了植入的精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螺釘植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器結構示意圖;
[0023]圖4為圖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4]圖5為圖3中軸向固定螺釘?shù)慕Y構示意圖;
[0025]圖6為圖3中單向鎖定螺釘?shù)慕Y構示意圖;
[0026]圖7為本圖3中螺釘后部尾部的內(nèi)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實施例
[0028]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一種微創(chuàng)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系統(tǒng),包括多孔連接塊1,多孔連接塊I上分別安裝有定位瞄準裝置和螺釘植入裝置,定位瞄準裝置上設置有定位瞄準機構。所述多孔連接塊與螺釘植入裝置之間設置有固定裝置。固定裝置的作用是固定多孔連接塊與螺釘植入裝置,保證使用時兩者的相對位置不會發(fā)現(xiàn)變化。
[0029]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多孔連接塊I上均勻設置有通孔,所述定位瞄準裝置和螺釘植入裝置分別安裝在多孔連接塊上的通孔上。所述多孔連接塊I上設置有與通孔相對應的緊固孔14,緊固孔14上螺紋連接有緊固螺栓13。使用時,當定位瞄準裝置和螺釘植入裝置分別安裝在多孔連接塊上的通孔時,擰緊緊固螺栓13,將其緊固在多孔連接塊I上。
[0030]所述螺釘植入裝置包括安裝在多孔連接塊I上的植入桿4,植入桿為空心設計,在植入桿內(nèi)插接有植入芯桿41,植入芯桿41的一端設置有旋轉手柄2,另一端設置有釘桿連接扣5。釘桿連接扣5連接有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器6。所述植入桿4上設置有定位扣3。
[0031]所述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器6包括與釘桿連接扣5連接的軸向固定螺釘,軸向固定螺釘包括螺釘前部61和螺釘后部62,螺釘前部61和螺釘后部62上分別設置有軸向通孔63,軸向通孔63上安裝有單向鎖定螺釘7。
[0032]所述螺釘前部61直徑小于螺釘后部直徑62,螺釘前部61和螺釘后部62分別設置有螺紋。
[0033]如圖5、圖6、圖7所示,所述軸向固定螺釘前部61直徑小于螺釘后部62直徑,螺釘前部61和螺釘后部62分別設置有螺紋。所述螺釘后部62的尾部的內(nèi)孔65設置有螺紋和內(nèi)六角,并且設置有咬合缺口 64。咬合缺口 64的形狀可以由實際需要來確定,咬合缺口64的截面形狀可以是內(nèi)六角形狀,還可以是矩形。
[0034]所述單向鎖定螺釘包括六柱體端部71、小端螺紋部分72和大端螺紋部分73,大端螺紋部分73的螺紋為松質(zhì)骨螺紋,小端螺紋部分72的底部為圓底。所述小端螺紋部分72與軸向固定螺釘上的通孔63螺紋連接。
[0035]考慮到實際使用的問題,小端螺紋部分72和大端螺紋部分73的長度比在(1:3)-(1:5)之間是最恰當?shù)倪x擇,并且小端螺紋部分72和大端螺紋部分73的直徑比為(1:1.5)-(1:2)。同時,螺釘前部61和螺釘后部62的長度比在(1:1.5)-(1:5)之間是最恰當?shù)倪x擇,并且小端螺紋部分62和大端螺紋部分63的直徑比為(1:1)-(1:2)。上述比例內(nèi),鎖定螺釘?shù)目箟嚎s、抗拉伸、抗彎曲性能是最好的,而且具有最佳的抗旋轉穩(wěn)定性。
[0036]所述定位瞄準裝置包括安裝在多孔連接塊I上的定位瞄準桿12,定位瞄準桿12上設置有定位瞄準管9和植入管8,定位瞄準桿12通過管定位瞄準鎖定扣11連接定位瞄準管9和植入管8,并且定位瞄準管9的一端設置有鎖定扳手10。
[0037]所述軸向固定螺釘一端設置有咬合缺口,咬合缺口連接釘桿連接扣5。
[0038]固定裝置的方式有多種,其中在本實施例中采用的是銷軸的方式。具體結構為:設置在多孔連接塊I上的銷軸16,在植入桿的定位扣內(nèi)設置有銷孔15,銷軸15與銷孔16相對應。
[0039]使用時,植入桿的前端為軸向固定螺釘,后端為旋轉手柄。將植入桿伸入到需要固定的部位,利用植入桿上的旋轉手柄旋轉將軸向固定螺釘固定在所需部位。接下來將多孔連接塊和定位瞄準桿的組合連接在植入桿的后端,并保證多孔連接塊上的銷軸插入到定位扣上的銷孔中,利用定位瞄準桿上的定位瞄準管將單向鎖定螺釘連接在軸向固定螺釘上的軸向通孔上。等單向鎖定螺釘和軸向固定螺釘固定結束后,依次取下定位瞄準桿和多孔連接塊,再通過反向旋轉旋轉手柄,將植入桿退出,最后單向鎖定螺釘和軸向固定螺釘固定在所需部位實現(xiàn)固定。
[0040]軸向固定螺釘上設有兩個軸向通孔,軸向通孔連接有單向鎖定螺釘,單向鎖定螺釘設計有小端螺紋、大端螺紋和六柱體。單向鎖定螺釘?shù)拇蠖寺菁y連接六柱體,在六柱體上套固內(nèi)六角板手,把單向鎖定螺釘旋轉入軸向固定螺釘?shù)膬蓚€軸向通孔內(nèi)進行單向交鎖固定,小端螺紋旋轉交鎖于軸向固定螺釘上的兩個軸向通孔內(nèi)進行單向鎖定,使之不易退出,具有抗旋轉、抗壓縮、抗拉伸、抗彎曲功能。
[0041]軸向融合固定螺釘植入器和定位瞄準植入器組合成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固定系統(tǒng),使得軸向固定螺釘經(jīng)骶椎前入路行軸向融合固定,再用定位瞄準套管對位瞄準,通過植入管使單向鎖定螺釘經(jīng)皮椎弓根對軸向固定螺釘進行單向鎖定固定,以使腰骶椎體融合固定起到抗曲屈、抗旋轉、抗壓縮的功能作用。
[0042]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實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微創(chuàng)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連接塊,多孔連接塊上分別安裝有定位瞄準裝置和螺釘植入裝置,定位瞄準裝置上設置有定位瞄準機構;所述多孔連接塊與螺釘植入裝置之間設置有固定裝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微創(chuàng)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連接塊上均勻設置有通孔,所述定位瞄準裝置和螺釘植入裝置分別安裝在多孔連接塊上的通孔上;所述多孔連接塊上設置有與通孔相對應的緊固孔,緊固孔上螺紋連接有緊固螺栓。
3.根據(jù)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微創(chuàng)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釘植入裝置包括安裝在多孔連接塊上的植入桿,植入桿的一端設置有旋轉手柄,另一端設置有釘桿連接扣,釘桿連接扣連接有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器;所述植入桿上設置有定位扣。
4.根據(jù)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微創(chuàng)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器包括與釘桿連接扣連接的軸向固定螺釘,軸向固定螺釘包括螺釘前部和螺釘后部,螺釘前部和螺釘后部上分別設置有軸向通孔,軸向通孔上安裝有單向鎖定螺釘,有軸向通孔的內(nèi)側面上設置有內(nèi)螺紋。
5.根據(jù)權利要求4中所述的微創(chuàng)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釘前部直徑小于螺釘后部直徑,螺釘前部和螺釘后部分別設置有螺紋。
6.根據(jù)權利要求5中所述的微創(chuàng)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瞄準裝置包括安裝在多孔連接塊上的定位瞄準桿,定位瞄準桿上設置有定位瞄準管和植入管,定位瞄準桿通過管定位瞄準鎖定扣連接定位瞄準管和植入管,并且定位瞄準管的一端設置有鎖定扳手。
7.根據(jù)權利要求6中所述的微創(chuàng)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固定螺釘一端設置有咬合缺口,咬合缺口連接釘桿連接扣。
8.根據(jù)權利要求7中所述的微創(chuàng)腰骶椎帶鎖軸向融合內(nèi)固定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包括設置在多孔連接塊上的銷軸,在植入桿的定位扣內(nèi)設置有銷孔,銷軸與銷孔相對應。
【文檔編號】A61B17/70GK204016461SQ201420495182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8月29日
【發(fā)明者】宋西正 申請人:南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