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中藥制劑中各種原料藥材為:薤白、燕窠土、竹茹、白芥子、鵝不食草、海蛤殼、虎尾輪、白前、溲疏、桑寄生、枳實、水紫菀、肉蓯蓉、海風(fēng)藤、蒒實、理肺散、牛膝、白花蛇、骨碎補、鹿銜草、葛蕈、巴戟天、穬麥蘗、雞血藤、鸜雉、伸筋草、腐婢、薔薇露和血榧。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具有燥濕化痰,理氣通絡(luò)的功效,主治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療效確切、治療療程短、無毒副作用,價格低等優(yōu)勢。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制劑【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的中藥制 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 骨質(zhì)增生多發(fā)生于45歲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用腰部活動的 重體力勞動者及運動員易患此病,最常見于膝、髖、腰椎、頸椎、肘等關(guān)節(jié)。一般認為由于中 年以后體質(zhì)虛弱及退行性變;長期站立或行走及長時間的持于某種姿勢,由于肌肉的牽拉 或撕脫、出血、血腫機化,形成刺狀或唇樣的骨質(zhì)增生;骨刺對軟組織產(chǎn)生機械性的刺激和 外傷后軟組織損傷、出血、腫脹而致。骨質(zhì)增生是人體衰老的一種正常退化現(xiàn)象,到了一定 年齡每個人在活動較多而且負重較大的關(guān)節(jié)如頸椎、膝關(guān)節(jié)、腰椎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骨 質(zhì)增生。
[0003] 骨質(zhì)增生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病理學(xué):不規(guī)則的軟骨損害,在負重區(qū) 域的軟骨下骨硬化、囊腫,邊緣骨贅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2.組織學(xué) : 早期軟骨表面碎裂、軟骨細胞增生、軟骨面縱向裂開、結(jié)晶沉積,同時存在著軟骨修復(fù)、骨贅 增生;晚期出現(xiàn)軟骨的徹底破壞,表現(xiàn)為軟骨硬化、軟骨消失及軟骨下局灶性骨壞死。3.生 物力學(xué):關(guān)節(jié)軟骨的可伸張性、抗壓力、抗剪切力及軟骨通透性降低。軟骨水分增加,過度 腫脹,軟骨下骨硬化。4.生化改變:蛋白聚糖的含量(濃度)下降,其分子大小和聚集度改 變,膠原纖維的大小、排列以及基質(zhì)大分子的合成和降解均出現(xiàn)異常改變。5.營養(yǎng)學(xué):骨質(zhì) 增生的根本原因是缺鈣。
[0004] 分析骨質(zhì)增生的病因,中醫(yī)學(xué)認為,骨質(zhì)增生為瘀邪皎潔、凝而不散,主張分為虛 實兩大類,不同類型其發(fā)病原因和癥狀各有不同,故辨其臨床證候分為:(1)外邪痹阻:中 年以后,肝腎不足,氣血漸虛,衛(wèi)外不固,風(fēng)濕寒邪乘虛入侵,導(dǎo)致氣血瘀滯,搏結(jié)于頸項筋 骨,經(jīng)脈不通,筋骨肌肉失于氣血的溫煦和濡養(yǎng)而致。癥見:頭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 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后頸部可觸及到條索狀物和壓痛點,上肢沉重?zé)o力,伴 有頭沉、胸悶、納呆等癥狀,舌質(zhì)正常或發(fā)黯,舌體肥胖或有齒痕,脈沉遲或弦滑。(2)痰濕 阻滯:中年以后腎氣漸虛,氣化無力,水不得化氣,即停蓄而為痰飲;且體虛易招風(fēng)邪侵入, 風(fēng)痰相搏,阻滯頸部經(jīng)絡(luò)而發(fā)病。癥見:頭項強痛,肩臂酸脹不適,肢體沉重,伴有頭重腦脹, 胸脘滿悶,少食多寐,苔白膩,脈沉滑。(3)氣滯血瘀:由于外傷和勞損,使椎體緣組織間隙 出血而成瘀,瘀血阻滯經(jīng)絡(luò)發(fā)為本病。癥見:頭頸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處,拒按,夜 間加重,伴有頭暈眼花,視物模糊,失眠健忘,驚惕不安,胸悶胸痛,煩躁,面色不華,舌質(zhì)紫 黯,或有瘀斑,脈多細澀和弦澀。(4)氣血虛弱:年老體弱,氣血衰少,氣虛則腠理不密,風(fēng)濕 寒邪乘虛侵襲,經(jīng)脈閉阻,氣血運行不暢,血虛筋骨失去濡養(yǎng)皆可致病。癥見:頭項酸痛不 適,肩臂麻木不仁,少寐多夢,自汗盜汗,頭昏目眩,心悸氣短,面色少華,女性患者每于月經(jīng) 后癥狀加重,或經(jīng)期紊亂,舌淡苔薄白,脈細弱。(5)肝腎虧虛:腎藏精、主髓;肝藏血、主筋。 年老體弱,肝腎精血日漸虧少,筋骨失去滋榮而致。癥見:肩頸不舒,頭腦脹痛,眩暈耳鳴,不 可轉(zhuǎn)側(cè),伴神疲乏力,健忘少寐、腰膝酸軟,舌體瘦、質(zhì)紅絳、少苔或無苔,脈弦細。
[0005]目前西醫(yī)方面的預(yù)防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措施:1、內(nèi)服藥物:通過腸胃吸收、 消化、分解,最后通過血液循環(huán),才可將藥物輸入送給局部,整個過程需要通過層層屏障才 能到達病灶部位,然藥效已所剩無幾,因此效果極為緩慢且低效,且臨床應(yīng)用這些方法只能 緩解疼痛癥狀,功能康復(fù)是無法逆轉(zhuǎn)的,骨質(zhì)修復(fù)更是無從談起,而且口服藥對肝、腎、胃腸 損傷極大。2、按摩與牽引:適用于頸、腰椎骨質(zhì)增生癥。按摩與牽引完全靠外力的作用,只 對局部進行治療卻忽視了對人體內(nèi)整體地調(diào)節(jié),因此,只能起到暫時的止痛作用,而不能達 到治療的目的。3、物理治療:物理治療是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醫(yī)學(xué)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份子。物理治 療會以適切的評估診斷然后運用對病人最適當(dāng)之物理治療手段與治療方法,有效地直接幫 助或支援其他醫(yī)療專科,如神經(jīng)內(nèi)科、神經(jīng)外科、骨科、心臟內(nèi)科、心臟外科、牙科、婦產(chǎn)科、 腫瘤學(xué)科等。4、針灸:針灸可通經(jīng)活血并有止痛作用??上植康乃[和炎癥,但對骨質(zhì) 增生癥來說,針灸只能起輔助作用。5、西藥治療:目前西醫(yī)對本癥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常 采用對癥處理,如疼痛時可服一些解熱鎮(zhèn)痛的藥;麻木者可選用B族維生素類藥物;關(guān)節(jié)腫 脹有積液者可給予局部抽取積液或局部封閉等療法。但實踐證明這些治療方法均不理想, 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病情易復(fù)發(fā)。6、家庭治療法:骨質(zhì)增生癥會摩擦相鄰的骨頭和神經(jīng)、血 管,導(dǎo)致發(fā)炎,并可能在神經(jīng)末梢形成微小的腫瘤,使患者異常疼痛。
[0006]目前治療骨質(zhì)增生不是去消除骨質(zhì)增生,而是治療骨質(zhì)增生引起局部組織的充 血、水腫、炎癥和粘連以及因此而壓迫神經(jīng)和血管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臨床上的內(nèi) 月艮、外敷、理療、膏藥等治療方法就是起到這個作用,即改善癥狀、消除疼痛、麻木和酸困不 適,骨刺是不可能消失的,而且西醫(yī)的治療方法雖然能緩解骨質(zhì)增生的一部分癥狀,但復(fù)發(fā) 率很高,患者痛苦大大增加,而且手術(shù)的風(fēng)險較大,成本高,增加患者的家庭負擔(dān)。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治療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的中藥制劑 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具有燥濕化痰,理氣通絡(luò)的功效,主治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具有起 效快、有效率高、療效確切、治療療程短、無毒副作用,價格低等優(yōu)勢。
[0008]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的中藥制劑, 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藥材:薤白、燕窠土、竹茹、白芥子、鵝不食草、海蛤殼、虎尾輪、白前、溲 疏、桑寄生、枳實、水紫菀、肉蓯蓉、海風(fēng)藤、蒒實、理肺散、牛膝、白花蛇、骨碎補、鹿銜草、葛 蕈、巴戟天、擴麥蘗、雞血藤、鸛雉、伸筋草、腐婢、薔薇露和血榧。
[0009] 其中,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可以優(yōu)選為:薤白10?30份、燕 窠土 15?35份、竹茹12?26份、白芥子13?31份、鵝不食草15?30份、海蛤殼15? 25份、虎尾輪14?32份、白前12?28份、溲疏13?33份、桑寄生11?25份、枳實13? 31份、水紫菀10?26份、肉蓯蓉13?28份、海風(fēng)藤10?32份、蒒實10?30份、理肺散 16?27份、牛膝13?28份、白花蛇11?25份、骨碎補14?32份、鹿銜草14?26份、葛 蕈13?33份、巴戟天17?36份、擴麥蘗10?24份、雞血藤7?15份、鸛雉3?7份、伸 筋草13?26份、腐婢11?29份、薔薇露16?37份和血植13?27份。
[0010] 其中,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還可以優(yōu)選為:薤白13?27份、 燕窠土 16?32份、竹茹14?24份、白芥子15?28份、鵝不食草16?28份、海蛤殼16? 23份、虎尾輪15?30份、白前14?24份、溲疏15?31份、桑寄生13?24份、枳實15? 29份、水紫菀15?25份、肉蓯蓉14?26份、海風(fēng)藤11?30份、蒒實13?27份、理肺散 18?26份、牛膝15?26份、白花蛇12?23份、骨碎補15?30份、鹿銜草16?25份、葛 蕈14?31份、巴戟天18?35份、擴麥蘗11?23份、雞血藤7?13份、鸛雉5?7份、伸 筋草15?24份、腐婢12?27份、薔薇露17?35份和血植15?24份。
[0011] 其中,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又可以優(yōu)選為:薤白17份、燕窠 土 22份、竹茹24份、白芥子28份、鵝不食草25份、海蛤殼19份、虎尾輪27份、白前16份、 溲疏31份、桑寄生23份、枳實26份、水紫菀22份、肉蓯蓉20份、海風(fēng)藤13份、蒒實22份、 理肺散25份、牛膝19份、白花蛇13份、骨碎補30份、鹿銜草21份、葛蕈31份、巴戟天33 份、擴麥蘗20份、雞血藤9份、鸛雉5份、伸筋草16份、腐婢20份、薔薇露35份和血榧23 份。
[0012] 其中,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又可以優(yōu)選為:薤白24份、燕窠 土 30份、竹茹21份、白芥子25份、鵝不食草27份、海蛤殼22份、虎尾輪30份、白前23份、 溲疏19份、桑寄生14份、枳實29份、水紫菀20份、肉蓯蓉25份、海風(fēng)藤30份、蒒實27份、 理肺散18份、牛膝16份、白花蛇13份、骨碎補28份、鹿銜草23份、葛蕈31份、巴戟天28 份、擴麥蘗22份、雞血藤11份、鸛雉6份、伸筋草21份、腐婢27份、薔薇露35份和血榧19 份。
[0013] 其中,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又可以優(yōu)選為:薤白27份、燕窠 土 22份、竹茹20份、白芥子25份、鵝不食草18份、海蛤殼23份、虎尾輪30份、白前21份、 溲疏26份、桑寄生23份、枳實29份、水紫菀15份、肉蓯蓉26份、海風(fēng)藤11份、蒒實27份、 理肺散23份、牛膝16份、白花蛇12份、骨碎補30份、鹿銜草25份、葛蕈30份、巴戟天32 份、擴麥蘗13份、雞血藤12份、鸛雉7份、伸筋草24份、腐婢19份、薔薇露33份和血榧21 份。
[0014] 其中,當(dāng)所述中藥的劑型為貼片劑時,其包括以下步驟:
[0015] 第一步,將理肺散、牛膝、白花蛇、骨碎補、鹿銜草、葛蕈、巴戟天、擴麥蘗、雞血藤、 鸛雉、伸筋草、腐婢、薔薇露和血榧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3?5倍 的醇濃度85%?95%的乙醇溶解,加熱回流2?4小時后提取,過濾,得第一過濾液;將濾 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1?2倍的醇濃度85%?95%的乙醇溶解,加熱回流 1?2小時后提取,過濾,得第二過濾液;合并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 縮至藥液濃度為0. 7?0. 9g生藥/mL,經(jīng)體積為5L的大孔吸附樹脂柱洗脫,先用5倍樹脂 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3倍樹脂柱體積的醇濃度為90%?95%乙醇洗脫, 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0016] 第二步,將鵝不食草、海蛤殼、虎尾輪、白前、溲疏和桑寄生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 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2?4倍的醇濃度85 %?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1?2次,提 取液合并,用管式離心機離心除雜,將除雜后的提取液于60°C?70°C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 60°C時相對密度為1. 20?1. 23的膏體,將濃縮后的膏體用噴霧干燥器干燥成粉末;
[0017] 第三步,將剩余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2?4倍 的水溶解,加熱煎煮2?4小時,過濾;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1?2倍 的水溶解,加熱煎煮1?2小時,過濾;合并兩次的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 成粉末;
[0018] 第四步,將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獲得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對于所述中藥各原料 藥材質(zhì)量之和的1?2倍的橡膠、1?2倍的松香,混合,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斷,蓋襯,切 片,即獲得所述貼片劑。
[0019] 其中,當(dāng)所述中藥的劑型為膠囊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0] 第一步,將所述中藥各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zhì)量2?4倍的醇 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1?3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一提取液;過濾獲得的藥 渣再加入相對于所述藥渣質(zhì)量1?2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1?3小 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二提取液;將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除去乙醇溶劑, 干燥,獲得干骨;
[0021] 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機中粉碎1?2小時,粉碎,過篩,獲 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細粉;
[0022] 第三步,在第二步獲得的超微細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鎂,進行混勻處理, 即得膠囊內(nèi)容物;所述超微細粉、硬脂酸鎂和滑石粉的重量比為100 : 0.15?0.5 :0.15? 〇. 5,將所述膠囊內(nèi)容物裝入膠囊殼體中,即得膠囊劑成品。
[0023] 其中,當(dāng)所述中藥制劑的劑型為涂抹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4] 步驟一:先將所述原料藥材粉碎成粗粉,再進一步粉碎,過200目篩,使能通過200 目篩的細粉量至少達到60%,收集通過200目篩的細粉得細粉a ;
[0025] 步驟二:將不能通過200目篩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兩次,第一次加重量 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過濾獲得煎液;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 過濾獲得煎液;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將所得濾液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80°C烘 干后,室溫冷卻,研磨成細粉b ;
[0026] 步驟三:將細粉a與細粉b混合后調(diào)入甘油制成涂抹劑。
[0027]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具有燥濕化痰,理氣通絡(luò)的功效,主治痰濕阻滯型骨 質(zhì)增生,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療效確切、治療療程短、無毒副作用,價格低等優(yōu)勢。
【具體實施方式】
[0028]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以燥濕化痰,理氣通絡(luò)的為治療原則的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的中 藥制劑,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藥材為:薤白、燕窠土、竹茹、白芥子、鵝不食草、海蛤殼、虎尾 輪、白前、溲疏、桑寄生、枳實、水紫菀、肉蓯蓉、海風(fēng)藤、蒒實、理肺散、牛膝、白花蛇、骨碎補、 鹿銜草、葛蕈、巴戟天、擴麥蘗、雞血藤、鸛雉、伸筋草、腐婢、薔薇露和血榧。
[0029] 其中,上述原料藥材的藥理如下:
[0030] 白芥子:味辛,溫,無毒。入肝、脾、肺、胃、心與胞絡(luò)之經(jīng)。《日華子本草》:"治風(fēng)毒 腫及麻痹,醋研傅之。撲損瘀血,腰痛腎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貼。心痛,酒醋服之。"《本草 綱目》:"白芥子辛能入肺,溫能發(fā)散,故有利氣豁痰、溫中開胃、散痛消腫、辟惡之功。"能去 冷氣,安五臟,逐膜膈之痰,辟鬼祟之氣,消癖化瘧,降息定喘,利竅明目,逐瘀止疼,俱能奏 效。能消能降,能補能升,助諸補藥,尤善收功。芥子粉用作調(diào)味劑,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 性增加,使心臟體積和心率減少。小量可刺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有時可緩解頑 固性呃逆。內(nèi)服大量可迅速引起嘔吐,可用于麻醉性藥物中毒之治療。該品辛溫走散,耗氣 傷陰。
[0031] 桑寄生:苦,甘,性平。入肝、腎經(jīng)?!秳e錄》:"主金瘡,去痹,女子崩中,內(nèi)傷不足,產(chǎn) 后余疾,下乳汁。"《生草藥性備要》:"消熱,滋補,追風(fēng)。養(yǎng)血散熱,作茶飲,舒筋活絡(luò)。"可 補肝腎,強筋骨,祛風(fēng)濕,安胎。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體偏枯;風(fēng)濕痹痛;頭錯目眩;胎 動不安,崩漏下血。用于風(fēng)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崩漏經(jīng)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 血壓。
[0032] 牛膝:味苦,酸,性平;歸肝,腎經(jīng)?!度杖A子本草》:"治腰膝軟怯冷弱,破癥結(jié),排膿 止痛,產(chǎn)后心腹痛并血運,落胎,壯陽。"《滇南本草》:"治疔瘡、癰疽,敷患處。亦能打胎。同 豬肉煨食之,能明目。"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jīng),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的功效。
[0033] 肉蓯蓉:甘、咸,溫;歸腎、大腸經(jīng)?!端幮哉摗?"益髓,悅顏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壯 陽,大補益,主赤白下。"《日華子本草》:"治男絕陽不興,女絕陰不產(chǎn),潤五臟,長肌肉,暖腰 膝,男子泄精,尿血,遺浙,帶下陰痛。"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
[0034] 海風(fēng)藤:味辛、苦,性微溫,歸肝經(jīng),《本草再新》:〃行經(jīng)絡(luò),和血脈,寬中理氣,下濕 除風(fēng),理腰腳氣,治疝,安胎?!ň哂徐铒L(fēng)濕,通經(jīng)絡(luò),止痹痛的功效,主治風(fēng)寒濕痹,肢節(jié)疼 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等證。
[0035] 白花蛇:味苦、甘,性寒,人心,肝,脾,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滲濕的作用,用 于肺熱喘咳,咽喉腫痛,腸癰,癤腫瘡瘍,毒蛇咬傷,熱淋澀痛,水腫,痢疾,腸炎,濕熱黃疸, 癌腫等證。
[0036] 骨碎補:苦,溫;歸腎、肝經(jīng)?!端幮哉摗?〃主骨中毒氣,風(fēng)血疼痛,五勞六極,口(一 作'足')手不收,上熱下冷?!ā度杖A子本草》:〃治惡瘡,蝕爛肉,殺蟲?!ā侗静萸笳妗?〃骨 碎補,雖與補骨脂相似,然總不如補骨脂性專固腎通心,而無逐瘀破血之治也?!ㄑa腎強骨, 續(xù)傷止痛。用于腎虛腰痛,耳鳴耳聾,牙齒松動,跌撲閃挫,筋骨折傷;外治斑禿,白癜風(fēng)。 [0037] 鹿銜草:又名鹿蹄草。甘苦,溫。入肺經(jīng)、胃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吨参锩麑崍D考》:"治 吐血,通經(jīng),強筋,健骨,補腰腎,生津液。"能補虛、益腎、祛風(fēng)除濕、活血調(diào)經(jīng)、補腎強骨、祛 風(fēng)除濕、止咳、止血。主腎虛腰痛、風(fēng)濕痹痛、筋骨痿軟、新久咳嗽、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 血。鹿銜草浸劑對衰弱的蛙心有增加心肌收縮力,抗心律不齊的作用,而抗血小板活化因子 在抗炎、治療哮喘、抗休克和缺血等方面顯示了極好的療效。
[0038] 巴戟天:味辛、甘,性溫,歸肝、腎經(jīng),《藥性論》:"治男子夢交泄精,強陰,除頭面中 風(fēng),主下氣,大風(fēng)血癩。"具有補腎助陽,強筋壯骨,祛風(fēng)除濕的功效。主治腎虛陽痿,遺精早 泄,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宮冷不孕,風(fēng)寒濕痹,腰膝酸軟,風(fēng)濕肢氣等證。鹽巴戟天擅入腎 經(jīng),補腎功強,用于腎虧陽萎、早泄不孕,制巴戟天性緩毒去,使功更專,用治風(fēng)冷腹痛,關(guān)節(jié) 酸痛,小便失禁等證。同屬植物的提取物對麻醉貓有顯著降壓作用,對不麻醉大鼠也有降壓 作用,但維持時間短,并有一些安定與利尿作用。
[0039] 雞血藤:性味苦、甘,溫。歸肝、腎經(jīng)??苫钛娼?;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主手足麻木;肢體 癱瘓;風(fēng)濕痹痛;婦女有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閉經(jīng)。功用:補血,活血,通絡(luò)。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血 虛萎黃,麻木癱瘓,風(fēng)濕痹痛。本品含刺芒柄花素、芒柄花甙、櫻黃素、阿弗羅莫辛、卡亞寧、 甘草查耳酮、異甘草素、四羥基查耳酮、大豆黃素、苜蓿酚、9-0-甲氧基香豆雌酚、3, 7-二羥 基-6-甲氧基二氫黃酮醇、表兒茶精、原兒茶酸、無羈萜-3b-醇、b-谷留醇、胡蘿卜留醇和 7-酮基-b-谷甾醇。
[0040] 伸筋草:苦、辛、溫,入肝經(jīng)?!侗静菔斑z》:"主人久患風(fēng)痹,腳膝疼冷,皮膚不仁,氣 力衰弱。"《湖南藥物志》:"舒筋活血,補氣通絡(luò)。治腰痛,關(guān)節(jié)痛,閉經(jīng)。"祛風(fēng)散寒,除濕消 腫,舒筋活絡(luò)。用于風(fēng)寒濕痹,筋脈拘攣疼癰。外用治跌打扭傷腫痛。
[0041] 蒒實:性味:《本草拾遺》:〃味甘,平,無毒。主治:主補虛羸乏損,溫腸胃,止嘔逆, 久食健人。
[0042] 腐婢:性味:《湖南藥物志》:〃苦,寒,無毒?!ā陡=ㄖ胁菟帯罚骸ㄎ⑿粒瑳?。〃主治: 清熱,消腫。治痕疾,瀉痢,癰,疔,腫毒,創(chuàng)傷出血。
[0043] 薔薇露:主治:《群芳譜》:〃能療人心疾?!ā毒V目拾遺》:〃溫中達表,解散風(fēng)邪。〃〃 散胸膈郁氣?!ā冬F(xiàn)代實用中藥》:〃治口瘡及消渴?!?br>
[0044] 虎尾輪:性味:甘;微苦;平。歸經(jīng):心;肺;肝經(jīng)。主治:清肺止咳;散瘀止血。主 肺熱咳嗽;肺癰;積聚;乳吹;脫肛;子宮脫垂;吐血;尿血;外傷出血。
[0045] 理肺散:性味:苦,涼。主治:消炎,續(xù)骨。治肺炎,支氣竹炎,口腔炎,肺結(jié)核,骨折。 [0046] 血榧:性味:澀;苦;性平。歸經(jīng):肺;大腸經(jīng)。主治:驅(qū)蟲消積;潤肺止咳。主食積 腹脹;小兒疳積,蟲積;肺燥咳嗽。
[0047] 枳實:性味:苦、辛、酸,溫。歸經(jīng):歸脾、胃經(jīng)。主治:破氣消積,化痰散痞。用于積 滯內(nèi)停,痞滿脹痛,瀉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滯氣阻胸痹,結(jié)胸;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
[0048] 海蛤殼:性味與歸經(jīng):苦、咸,平。入肺、腎經(jīng)。功效:清肺化痰,軟堅散結(jié)。
[0049] 鵝不食草:性味:味辛;性溫。歸經(jīng):歸肺;肝經(jīng)。主治:祛風(fēng)通竊、解毒消腫。主感 冒;頭痛;鼻淵;鼻息肉;咳嗽;喉痹;耳聾;目赤翳膜;瘧疾;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腫毒;疥 癬。
[0050] 白前:性味與歸經(jīng):辛、甘,微溫。入肺經(jīng)。功效:祛痰,降氣。
[0051] 鸛雉:性味:《綱目》:〃甘,平,有小毒。〃主治:孟詵:〃主五臟氣喘不得息,作羹臛 食?!ā毒V目》:〃炙食,補中益氣。〃
[0052] 擴麥蘗:性味:《別錄》:〃溫。〃《綱目》:〃咸,溫,無毒。〃主治:消食,和中。治食 積脹滿,食欲不振,嘔吐泄瀉?!秳e錄》:〃消食和中。〃《藥性論》:〃破冷氣,去心腹脹滿?!?《日華子本草》:〃開胃,止霍亂,除煩悶,消痰飲,破癥積,能催生落胎?!◤堅兀骸ㄑa脾胃虛, 寬腸下氣,腹鳴者用之?!ā毒V目》:〃消化一切米面諸果食積?!?br>
[0053] 竹茹:性味:甘,微寒。歸經(jīng):歸肺、胃經(jīng)。主治: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用于痰熱咳 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眼,中風(fēng)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0054] 水紫菀:性味:辛,平。主治:止咳化痰,祛風(fēng)。治風(fēng)寒咳嗽,肺結(jié)核。
[0055] 薤白:性味:辛、苦,溫。歸經(jīng):歸肺、胃、大腸經(jīng)。主治:通陽散結(jié),行氣導(dǎo)滯。用于 胸痹疼痛,痰飲咳喘,泄痢后重。
[0056] 溲疏:性味:苦,平?!侗窘?jīng)》:〃味辛,寒。〃《別錄》:〃苦,微寒,無毒?!ㄖ髦危骸侗?經(jīng)》:〃主身皮膚中熱,除邪氣,止遺溺,可作浴湯?!?br>
[0057] 燕窠土 :別名:胡燕窠內(nèi)土(《本草拾遺》),燕窠泥(《救急方》),燕窩泥、燕子泥 (《四川中藥志》)。來源:為燕科動物金腰燕的泥巢。性味:《本草拾遺》:〃無毒?!ā端拇?中藥志》:〃性寒,味咸,無毒?!ㄖ髦危褐物L(fēng)瘙癮疹,浸淫濕瘡,白禿,丹毒,口瘡?!侗静菔斑z》: 〃主風(fēng)瘙癮疹。末,以水和敷之?!ā毒V目》:〃治口吻、白禿諸瘡?!?br>
[0058] 葛蕈:性味:苦甘,涼?!毒V目》:〃苦甘,無毒。〃《綱目拾遺》:〃性涼?!ā端拇ㄖ兴?志》:〃味澀苦,性寒,無毒?!ㄖ髦危呵鍩?,解毒,醒酒。治風(fēng)熱癍疹,肺熱咳嗽吐血,血崩,痔 瘡。《綱目》:"醒酒,治酒積?!ā毒V目拾遺》:"解肌熱,散風(fēng)火及陽明風(fēng)熱癍疹。〃《四川中 藥志》:〃清肺熱,解熱毒。治咳嗽吐血,血崩及痔瘡腫痛?!ā逗纤幬镏尽罚骸ㄖ干哳^疔, 小兒陰莖腫,搗爛敷患處。〃
[0059] 其中,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可以優(yōu)選為:薤白10?30份、燕 窠土 15?35份、竹茹12?26份、白芥子13?31份、鵝不食草15?30份、海蛤殼15? 25份、虎尾輪14?32份、白前12?28份、溲疏13?33份、桑寄生11?25份、枳實13? 31份、水紫菀10?26份、肉蓯蓉13?28份、海風(fēng)藤10?32份、蒒實10?30份、理肺散 16?27份、牛膝13?28份、白花蛇11?25份、骨碎補14?32份、鹿銜草14?26份、葛 蕈13?33份、巴戟天17?36份、擴麥蘗10?24份、雞血藤7?15份、鸛雉3?7份、伸 筋草13?26份、腐婢11?29份、薔薇露16?37份和血植13?27份。
[0060] 其中,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還可以優(yōu)選為:薤白13?27份、 燕窠土 16?32份、竹茹14?24份、白芥子15?28份、鵝不食草16?28份、海蛤殼16? 23份、虎尾輪15?30份、白前14?24份、溲疏15?31份、桑寄生13?24份、枳實15? 29份、水紫菀15?25份、肉蓯蓉14?26份、海風(fēng)藤11?30份、蒒實13?27份、理肺散 18?26份、牛膝15?26份、白花蛇12?23份、骨碎補15?30份、鹿銜草16?25份、葛 蕈14?31份、巴戟天18?35份、擴麥蘗11?23份、雞血藤7?13份、鸛雉5?7份、伸 筋草15?24份、腐婢12?27份、薔薇露17?35份和血植15?24份。
[0061] 其中,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又可以優(yōu)選為:薤白17份、燕窠 土 22份、竹茹24份、白芥子28份、鵝不食草25份、海蛤殼19份、虎尾輪27份、白前16份、 溲疏31份、桑寄生23份、枳實26份、水紫菀22份、肉蓯蓉20份、海風(fēng)藤13份、蒒實22份、 理肺散25份、牛膝19份、白花蛇13份、骨碎補30份、鹿銜草21份、葛蕈31份、巴戟天33 份、擴麥蘗20份、雞血藤9份、鸛雉5份、伸筋草16份、腐婢20份、薔薇露35份和血榧23 份。
[0062] 其中,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又可以優(yōu)選為:薤白24份、燕窠 土 30份、竹茹21份、白芥子25份、鵝不食草27份、海蛤殼22份、虎尾輪30份、白前23份、 溲疏19份、桑寄生14份、枳實29份、水紫菀20份、肉蓯蓉25份、海風(fēng)藤30份、蒒實27份、 理肺散18份、牛膝16份、白花蛇13份、骨碎補28份、鹿銜草23份、葛蕈31份、巴戟天28 份、擴麥蘗22份、雞血藤11份、鸛雉6份、伸筋草21份、腐婢27份、薔薇露35份和血榧19 份。
[0063] 其中,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又可以優(yōu)選為:薤白27份、燕窠 土 22份、竹茹20份、白芥子25份、鵝不食草18份、海蛤殼23份、虎尾輪30份、白前21份、 溲疏26份、桑寄生23份、枳實29份、水紫菀15份、肉蓯蓉26份、海風(fēng)藤11份、蒒實27份、 理肺散23份、牛膝16份、白花蛇12份、骨碎補30份、鹿銜草25份、葛蕈30份、巴戟天32 份、擴麥蘗13份、雞血藤12份、鸛雉7份、伸筋草24份、腐婢19份、薔薇露33份和血榧21 份。
[0064] 其中,當(dāng)所述中藥的劑型為貼片劑時,其包括以下步驟:
[0065] 第一步,將理肺散、牛膝、白花蛇、骨碎補、鹿銜草、葛蕈、巴戟天、擴麥蘗、雞血藤、 鸛雉、伸筋草、腐婢、薔薇露和血榧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3?5倍 的醇濃度85%?95%的乙醇溶解,加熱回流2?4小時后提取,過濾,得第一過濾液;將濾 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1?2倍的醇濃度85%?95%的乙醇溶解,加熱回流 1?2小時后提取,過濾,得第二過濾液;合并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 縮至藥液濃度為0. 7?0. 9g生藥/mL,經(jīng)體積為5L的大孔吸附樹脂柱洗脫,先用5倍樹脂 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3倍樹脂柱體積的醇濃度為90%?95%乙醇洗脫, 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0066] 第二步,將鵝不食草、海蛤殼、虎尾輪、白前、溲疏和桑寄生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 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2?4倍的醇濃度85 %?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1?2次,提 取液合并,用管式離心機離心除雜,將除雜后的提取液于60°C?70°C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 60°C時相對密度為1. 20?1. 23的膏體,將濃縮后的膏體用噴霧干燥器干燥成粉末;
[0067] 第三步,將剩余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2?4倍 的水溶解,加熱煎煮2?4小時,過濾;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1?2倍 的水溶解,加熱煎煮1?2小時,過濾;合并兩次的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 成粉末;
[0068] 第四步,將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獲得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對于所述中藥各原料 藥材質(zhì)量之和的1?2倍的橡膠、1?2倍的松香,混合,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斷,蓋襯,切 片,即獲得所述貼片劑。
[0069] 其中,當(dāng)所述中藥的劑型為膠囊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70] 第一步,將所述中藥各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zhì)量2?4倍的醇 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1?3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一提取液;過濾獲得的藥 渣再加入相對于所述藥渣質(zhì)量1?2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1?3小 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二提取液;將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除去乙醇溶劑, 干燥,獲得干骨;
[0071] 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機中粉碎1?2小時,粉碎,過篩,獲 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細粉;
[0072] 第三步,在第二步獲得的超微細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鎂,進行混勻處理, 即得膠囊內(nèi)容物;所述超微細粉、硬脂酸鎂和滑石粉的重量比為100 : 0.15?0.5 :0.15? 〇. 5,將所述膠囊內(nèi)容物裝入膠囊殼體中,即得膠囊劑成品。
[0073] 其中,當(dāng)所述中藥制劑的劑型為涂抹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74] 步驟一:先將所述原料藥材粉碎成粗粉,再進一步粉碎,過200目篩,使能通過200 目篩的細粉量至少達到60%,收集通過200目篩的細粉得細粉a ;
[0075] 步驟二:將不能通過200目篩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兩次,第一次加重量 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過濾獲得煎液;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 過濾獲得煎液;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將所得濾液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80°C烘 干后,室溫冷卻,研磨成細粉b ;
[0076] 步驟三:將細粉a與細粉b混合后調(diào)入甘油制成涂抹劑。
[0077] 實施例1貼片劑
[0078] 本發(fā)明貼片劑的制作過程為:取薤白170g、燕窠土 220g、竹茹240g、白芥子280g、 鵝不食草250g、海蛤殼190g、虎尾輪270g、白前160g、溲疏310g、桑寄生230g、枳實260g、水 紫菀220g、肉蓯蓉200g、海風(fēng)藤130g、蒒實220g、理肺散250g、牛膝190g、白花蛇130g、骨碎 補300g、鹿銜草210g、葛蕈310g、巴戟天330g、擴麥蘗200g、雞血藤90g、鸛雉50g、伸筋草 160g、腐婢200g、薔薇露350g和血榧230g ;
[0079] 第一步,將理肺散、牛膝、白花蛇、骨碎補、鹿銜草、葛蕈、巴戟天、擴麥蘗、雞血藤、 鸛雉、伸筋草、腐婢、薔薇露和血榧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5倍的 醇濃度95%的乙醇溶解,加熱回流4小時后提取,過濾,得第一過濾液;將濾渣再次用相對 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2倍的醇濃度90%的乙醇溶解,加熱回流2小時后提取,過濾,得第 二過濾液;合并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藥液濃度為〇. 8g生藥/ mL,經(jīng)體積為5L的大孔吸附樹脂柱洗脫,先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 用3倍樹脂柱體積的醇濃度為90%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除去乙醇,干燥并 粉碎成粉末;
[0080] 第二步,將鵝不食草、海蛤殼、虎尾輪、白前、溲疏和桑寄生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 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3倍的醇濃度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次,提取液合并,用管式 離心機離心除雜,將除雜后的提取液于70°C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 22 的膏體,將濃縮后的膏體用噴霧干燥器干燥成粉末;
[0081] 第三步,將剩余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3倍的 水溶解,加熱煎煮4小時,過濾;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2倍的水溶解,力口 熱煎煮1小時,過濾;合并兩次的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0082] 第四步,將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獲得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對于所述中藥各原料 藥材質(zhì)量之和的2倍的橡膠、1倍的松香,混合,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斷,蓋襯,切片,即獲 得所述貼片劑。
[0083] 實施例2膠囊劑
[0084] 本發(fā)明口服膠囊劑的制作過程為:取薤白240g、燕窠土 300g、竹茹210g、白芥子 250g、鵝不食草270g、海蛤殼220g、虎尾輪300g、白前230g、溲疏190g、桑寄生140g、枳實 290g、水紫菀200g、肉蓯蓉250g、海風(fēng)藤300g、蒒實270g、理肺散180g、牛膝160g、白花蛇 130g、骨碎補280g、鹿銜草230g、葛蕈310g、巴戟天280g、擴麥蘗220g、雞血藤110g、鸛雉 6〇g、伸筋草210g、腐婢270g、薔薇露350g和血榧190g ;
[0085] 第一步,將所述中藥各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zhì)量4倍的醇濃 度為95%的乙醇,加熱回流3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一提取液;過濾獲得的藥渣再加入相 對于所述藥渣質(zhì)量2倍的醇濃度為90%的乙醇,加熱回流2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二提取 液;將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除去乙醇溶劑,干燥,獲得干膏;
[0086] 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機中粉碎1. 5小時,粉碎,過篩,獲 得400目的超微細粉;
[0087] 第三步,在第二步獲得的超微細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鎂,進行混勻處理, 即得膠囊內(nèi)容物;所述超微細粉、硬脂酸鎂和滑石粉的重量比為100 : 〇. 3 :0. 5,將所述膠 囊內(nèi)容物裝入膠囊殼體中,即得膠囊劑成品。
[0088] 實施例3涂抹劑
[0089] 本發(fā)明涂抹劑的制作過程為:取薤白270g、燕窠土 220g、竹茹200g、白芥子250g、 鵝不食草180g、海蛤殼230g、虎尾輪300g、白前210g、溲疏260g、桑寄生230g、枳實290g、水 紫菀150g、肉蓯蓉260g、海風(fēng)藤110g、蒒實270g、理肺散230g、牛膝160g、白花蛇120g、骨碎 補300g、鹿銜草250g、葛蕈300g、巴戟天320g、擴麥蘗130g、雞血藤120g、鸛雉70g、伸筋草 240g、腐婢190g、薔薇露330g和血榧210g ;
[0090] 步驟一:先將所述原料藥材粉碎成粗粉,再進一步粉碎,過200目篩,使能通過200 目篩的細粉量至少達到60%,收集通過200目篩的細粉得細粉a ;
[0091] 步驟二:將不能通過200目篩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兩次,第一次加重量 份10倍量水煎煮3小時,過濾獲得煎液;第二次加重量份8倍量水煎煮2小時,過濾獲得煎 液;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將所得濾液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室溫 冷卻,研磨成細粉b ;
[0092] 步驟三:將細粉a與細粉b混合后調(diào)入甘油制成涂抹劑。
[0093] 毒性實驗:
[0094] 急性毒性試驗:應(yīng)用NIH小鼠40只,SPF級,雌雄各半,體重18?25g,進行急性毒 性試驗。小鼠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0只,即對照組和給藥組,實驗前禁食12小時;將本發(fā)明 的實施例2制備的膠囊劑溶解在水中,(濃度為5. 74g生藥/ml,最高濃度)灌胃,灌胃容積 為5ml/kg (即單次給藥劑量為28. 7生藥/kg),對照組給予等量生理鹽水,一天給藥2次,給 藥間隔時間6小時,給藥后連續(xù)觀察14天,并記錄小鼠的的毒性反應(yīng)及死亡數(shù)。實驗結(jié)果 表明:與對照組比較,給藥后小鼠未見明顯差異,實驗連續(xù)觀察14天,小鼠全身狀況、飲食、 飲水、體重增長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發(fā)明的膠囊劑LD50>28. 7生藥/kg,每日最大給藥 量為57. 4生藥/kg/日。本發(fā)明的中藥臨床用藥量為4. 6g生藥/日/人,成人體重以60KG 計,平均用藥劑量為〇.〇77g生藥/kg/日。按體重計:小鼠(平均體重以21g計)口服灌胃 本發(fā)明的中藥的耐受量為臨床用量的745倍。因此本發(fā)明的中藥急性毒性低,臨床用藥安 全。
[0095] 長期毒性實驗:將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膠囊劑對小鼠按6. 43、15. 72和36. 41g生藥 /kg連續(xù)用藥16周(I. Oml/lOOg體重,每天2次)及停藥4周后,結(jié)果表明:本發(fā)明中藥制 劑對小鼠的毛發(fā)、行為、大小便、體重、臟器重量、血象、肝腎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標均無明 顯影響,臟器肉眼沒有發(fā)現(xiàn)異樣變化和組織學(xué)檢查結(jié)果表明,用藥16周及停藥4周后,小鼠 各臟器均無明顯改變。說明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對小鼠長期用藥后毒性小,停藥后也沒有異樣 反應(yīng),應(yīng)用安全。
[0096] 急性經(jīng)皮毒性試驗:該品依據(jù)衛(wèi)生部《化妝品衛(wèi)生規(guī)范》(2002)第二部分"急性經(jīng) 皮毒性試驗"一次限量試驗法,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體重90g?180g,將本發(fā)明實施例 1獲得的貼片劑直接貼在剔除背毛的皮膚上,觀察15天,未發(fā)現(xiàn)明顯中毒癥狀、無死亡,動 物大體解剖未見異常,判斷該品對大鼠急性經(jīng)皮毒性屬實際無毒級。
[0097] 該品依據(jù)衛(wèi)生部《化妝品衛(wèi)生規(guī)范》(2002)第二部分"皮膚刺激性/腐蝕性試驗" 中6. 3節(jié),日本大耳白兔雄性4只,體重2kg?3kg,按照上述"急性經(jīng)皮毒性試驗"的方法, 制備涂料,然后取實施例1的貼片劑直接貼在動物左側(cè)皮膚上(另一側(cè)作為對照),采用封 閉試驗,敷用時間4小時,試驗結(jié)束后用溫水沖洗殘留受試物,于除去受試物后lh、24h、48h 和72h分別觀察動物受試區(qū)和對照區(qū)的皮膚反應(yīng),最高積分均值為"0",判斷該品對動物皮 膚無刺激性。
[0098] 過敏試驗:取健康白色豚鼠18只,體重250_300g,雌雄兼用,試驗前剔除兩側(cè)背 毛,每側(cè)3X3cm,隨機分為試驗組、空白對照組(基質(zhì))和陽性對照組。陽性對照組用2, 4_二硝基氯苯,致敏用1 %濃度,激發(fā)用0. 1 %濃度。取本發(fā)明實施例3的涂抹劑0. Ig涂于 背部去毛區(qū),隔日1次,共3次。于末次接觸后14天,在背部同一區(qū)域涂抹本品0. lg,6h后 去除藥品后即刻觀察,并于24、48、72h觀察有無過敏反應(yīng)??瞻讓φ战M和陽性對照組用同 法激發(fā)接觸和觀察。試驗結(jié)果:陽性對照組動物皮膚在致敏1小時后即出現(xiàn)局限性紅斑和 輕微水腫,24小時過敏反應(yīng)癥狀加重,并有硬結(jié)形成,致敏率為100%,試驗組和空白對照 組動物皮膚均未出現(xiàn)任何過敏反應(yīng)癥狀,致敏率為0%。
[0099] 臨床資料:
[0100] 病例選擇:取來源于本院骨科病人的280例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患者,男117人, 女163人;年齡40?75歲,病史7個月?12年;頸椎骨質(zhì)增生87例,腰椎骨質(zhì)增生95例, 膝關(guān)節(jié)骨質(zhì)增生98例,全部病例均經(jīng)X片確診。280例病人隨機分為中藥治療組和西藥對 照組,中藥治療組210人,男89人,女121人;西藥對照組70人,男28人,女42人。
[0101] 診斷標準:
[0102] 1、腰椎骨質(zhì)增生診斷標準:(1)腰痛、晨起重,活動后減輕。多活動或負重后腰痛 又加重,以酸脹、不適應(yīng)為主;(2)多無明確壓痛點;(3)腰部活動受阻;(4)腰部扣擊有舒 服感;(5)不伴神經(jīng)壓迫體征;(6)X片顯示椎體有骨質(zhì)增生,椎間隙狹窄。
[0103] 2、頸椎骨質(zhì)增生診斷標準:(1)頸型:此型最為常見,刺激后縱韌帶和椎體神經(jīng)末 梢引起。表現(xiàn)為頸部、肩部、背部的疼痛、不適及頸椎部穩(wěn)定的表現(xiàn),部分患者感到腦后部有 疼痛及麻木感,頸型頸椎病患者檢查時常無明顯的體征。(2)神經(jīng)根型:診斷要點:①年齡 多在40-60歲之間,男性多于女性。②頸、肩、臀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范圍 與頸脊神經(jīng)所支配的區(qū)域相一致。③頸部活動能障礙。④患椎棘突壓痛、椎間孔壓迫實驗 及臀叢神經(jīng)牽拉試驗陽性。⑤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后緣及鉤椎關(guān)節(jié)部骨質(zhì)增生。(3)脊髓 型: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有四肢麻木、酸脹、燒灼、疼痛、易摔倒。②肢體張力增高, 肌力減弱,膝反射亢進,膝反射減弱,出現(xiàn)病理反射。③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后緣骨質(zhì)增生, 頸椎椎管狹窄,造影檢查有梗阻現(xiàn)象。(4)椎動脈型:診斷要點:①眩暈、偏痛疼、視力障礙、 發(fā)音障礙、惡心、嘔吐、耳鳴、耳聾。②旋頸誘發(fā)試驗陽性。③頸椎正側(cè)位及斜位X線片顯示 頸椎關(guān)節(jié)骨質(zhì)增生及患錐病理性移位。(5)交感神經(jīng)型: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眼 裂一側(cè)大一側(cè)小,瞳孔不等大,有時視物不清,半邊顏面部干燥,出汁少。還可有心動過速等 表現(xiàn)。③X線片顯示頸椎骨質(zhì)增生樣改變。(6)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病人有咽喉不適、異物 感、吞咽困難等癥狀。③X線片顯示有椎體前緣骨質(zhì)增生。(7)混合型:診斷要點:合并以 上類型頸椎骨質(zhì)增生的診斷要點。
[0104] 3、膝關(guān)節(jié)骨質(zhì)增生:診斷要點:①前一個月大多數(shù)時間有膝痛;②X線顯示關(guān)節(jié)邊 緣骨贅;③關(guān)節(jié)液實驗室檢查符合骨關(guān)節(jié)炎;④年齡大于或等于40歲;⑤晨僵小于30分 鐘;⑥關(guān)節(jié)活動有響聲。滿足①②條或者①③⑤⑥條,或者①④⑤⑥條者,可診斷膝關(guān)節(jié)骨 質(zhì)增生。且根據(jù)中醫(yī)望、聞、問、切辨證進一步診斷為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
[0105] 治療方法:
[0106] 中藥治療組中:
[0107] 貼片劑治療組: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1制備的貼片劑,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每30 天為1個療程;
[0108] 膠囊劑治療組:服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制備的膠囊劑,每日3次,2粒,每30天為一 個療程;
[0109] 涂抹劑治療組: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3制備的涂抹劑,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每30 天為一個療程。
[0110] 西藥對照組:服用筋骨痛消丸,每日2次,每次1粒,每粒6g,每30天為一個療程。
[0111] 療效評價標準:
[0112] 參考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功 能恢復(fù)正常,改善率90%以上;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體征明顯好轉(zhuǎn),功能基本 恢復(fù)正常,改善率75% -9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減輕,但仍遺留部分癥狀、體征功能障 礙,改善率30% -75%。無效:治療前后癥狀、體征無變化或加重,改善率30%以下。
[0113] 治療結(jié)果:
[0114] 參見表1和表2,從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發(fā)明的中藥治療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相 對于中成藥在治療效果上,具有顯著的改進;從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發(fā)明的中藥治療痰濕 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相對于中成藥,在治療療程上顯著縮短。
[0115] 表1各組分別治療4個療程后臨床療效比較例
[0116]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治療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藥材:薤白、 燕窠土、竹茹、白芥子、鵝不食草、海蛤殼、虎尾輪、白前、溲疏、桑寄生、枳實、水紫菀、肉蓯 蓉、海風(fēng)藤、蒒實、理肺散、牛膝、白花蛇、骨碎補、鹿銜草、葛蕈、巴戟天、擴麥蘗、雞血藤、鸛 雉、伸筋草、腐婢、薔薇露和血榧。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 藥制劑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薤白10?30份、燕窠土 15?35份、竹茹12?26 份、白芥子13?31份、鵝不食草15?30份、海蛤殼15?25份、虎尾輪14?32份、白前 12?28份、溲疏13?33份、桑寄生11?25份、枳實13?31份、水紫菀10?26份、肉蓯 蓉13?28份、海風(fēng)藤10?32份、蒒實10?30份、理肺散16?27份、牛膝13?28份、 白花蛇11?25份、骨碎補14?32份、鹿銜草14?26份、葛蕈13?33份、巴戟天17? 36份、擴麥蘗10?24份、雞血藤7?15份、鸛雉3?7份、伸筋草13?26份、腐婢11? 29份、薔薇露16?37份和血榧13?27份。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 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薤白13?27份、燕窠土 16?32份、竹茹14?24 份、白芥子15?28份、鵝不食草16?28份、海蛤殼16?23份、虎尾輪15?30份、白前 14?24份、溲疏15?31份、桑寄生13?24份、枳實15?29份、水紫菀15?25份、肉蓯 蓉14?26份、海風(fēng)藤11?30份、蒒實13?27份、理肺散18?26份、牛膝15?26份、 白花蛇12?23份、骨碎補15?30份、鹿銜草16?25份、葛蕈14?31份、巴戟天18? 35份、擴麥蘗11?23份、雞血藤7?13份、鸛雉5?7份、伸筋草15?24份、腐婢12? 27份、薔薇露17?35份和血植15?24份。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治療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 于,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薤白17份、燕窠土 22份、竹茹24份、白芥 子28份、鵝不食草25份、海蛤殼19份、虎尾輪27份、白前16份、溲疏31份、桑寄生23份、 枳實26份、水紫菀22份、肉蓯蓉20份、海風(fēng)藤13份、蒒實22份、理肺散25份、牛膝19份、 白花蛇13份、骨碎補30份、鹿銜草21份、葛蕈31份、巴戟天33份、擴麥蘗20份、雞血藤9 份、鸛雉5份、伸筋草16份、腐婢20份、薔薇露35份和血榧23份。
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治療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 于,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薤白24份、燕窠土 30份、竹茹21份、白芥 子25份、鵝不食草27份、海蛤殼22份、虎尾輪30份、白前23份、溲疏19份、桑寄生14份、 枳實29份、水紫菀20份、肉蓯蓉25份、海風(fēng)藤30份、蒒實27份、理肺散18份、牛膝16份、 白花蛇13份、骨碎補28份、鹿銜草23份、葛蕈31份、巴戟天28份、擴麥蘗22份、雞血藤11 份、鸛雉6份、伸筋草21份、腐婢27份、薔薇露35份和血榧19份。
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治療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 于,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薤白27份、燕窠土 22份、竹茹20份、白芥 子25份、鵝不食草18份、海蛤殼23份、虎尾輪30份、白前21份、溲疏26份、桑寄生23份、 枳實29份、水紫菀15份、肉蓯蓉26份、海風(fēng)藤11份、蒒實27份、理肺散23份、牛膝16份、 白花蛇12份、骨碎補30份、鹿銜草25份、葛蕈30份、巴戟天32份、擴麥蘗13份、雞血藤12 份、鸛雉7份、伸筋草24份、腐婢19份、薔薇露33份和血榧21份。
7.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治療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 其特征在于,當(dāng)所述中藥的劑型為貼片劑時,其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理肺散、牛膝、白花蛇、骨碎補、鹿銜草、葛蕈、巴戟天、擴麥蘗、雞血藤、鸛雉、 伸筋草、腐婢、薔薇露和血榧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3?5倍的醇 濃度85%?95%的乙醇溶解,加熱回流2?4小時后提取,過濾,得第一過濾液;將濾渣再 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1?2倍的醇濃度85%?95%的乙醇溶解,加熱回流1? 2小時后提取,過濾,得第二過濾液;合并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 至藥液濃度為〇. 7?0. 9g生藥/mL,經(jīng)體積為5L的大孔吸附樹脂柱洗脫,先用5倍樹脂柱 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3倍樹脂柱體積的醇濃度為90%?95%乙醇洗脫,收 集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二步,將鵝不食草、海蛤殼、虎尾輪、白前、溲疏和桑寄生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 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2?4倍的醇濃度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1?2次,提取液 合并,用管式離心機離心除雜,將除雜后的提取液于60°C?70°C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60°C 時相對密度為1. 20?1. 23的膏體,將濃縮后的膏體用噴霧干燥器干燥成粉末; 第三步,將剩余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2?4倍的水 溶解,加熱煎煮2?4小時,過濾;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1?2倍的水 溶解,加熱煎煮1?2小時,過濾;合并兩次的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 末; 第四步,將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獲得的粉末混合,加入相對于所述中藥各原料藥材 質(zhì)量之和的1?2倍的橡膠、1?2倍的松香,混合,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斷,蓋襯,切片, 即獲得所述貼片劑。
8.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治療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 其特征在于,當(dāng)所述中藥的劑型為膠囊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述中藥各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zhì)量2?4倍的醇濃度 為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1?3小時,提取,過濾獲得第一提取液;過濾獲得的藥渣再 加入相對于所述藥渣質(zhì)量1?2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1?3小時,提 取,過濾獲得第二提取液;將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減壓濃縮除去乙醇溶劑,干燥, 獲得干膏; 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機中粉碎1?2小時,粉碎,過篩,獲得 300目?400目的超微細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獲得的超微細粉中依次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鎂,進行混勻處理,即得 膠囊內(nèi)容物;所述超微細粉、硬脂酸鎂和滑石粉的重量比為100 : 〇. 15?0. 5 :0. 15?0. 5, 將所述膠囊內(nèi)容物裝入膠囊殼體中,即得膠囊劑成品。
9.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治療痰濕阻滯型骨質(zhì)增生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 其特征在于,當(dāng)所述中藥制劑的劑型為涂抹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 步驟一:先將所述原料藥材粉碎成粗粉,再進一步粉碎,過200目篩,使能通過200目篩 的細粉量至少達到60%,收集通過200目篩的細粉得細粉a ; 步驟二:將不能通過200目篩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兩次,第一次加重量份 8-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過濾獲得煎液;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過 濾獲得煎液;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將所得濾液加熱濃縮至糊狀,放入烘箱80°C烘干 后,室溫冷卻,研磨成細粉b ; 步驟三:將細粉a與細粉b混合后調(diào)入甘油制成涂抹劑。
【文檔編號】A61K36/899GK104306792SQ201410647310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11月14日
【發(fā)明者】滕加文 申請人:滕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