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頸部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按摩器材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頸部按摩器。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頸部按摩器主要針對人體頸椎處進行按摩,其包括兩按摩頭以及將兩按摩頭連接為一體的中間連接件。中間連接件具有彈性,將中間連接件分別與兩按摩頭向內折或向外折,使兩按摩頭之間相對靠近或遠離,從而適合不同的消費者使用。但是這種按摩器結構中,中間連接件與兩按摩頭之間均具有間隙,在將中間連接件與兩按摩頭分別向內折或向外折時,各按摩頭與中間連接件之間的間隙變大或變小,使用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將使用者頭發(fā)夾于間隙內,造成使用不便,且這種彎折調節(jié)式頸部按摩器,長期彎折使用影響兩按摩頭與中間連接件之間的連接性能。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之缺陷,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安全,性能可靠的頸部按摩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頸部按摩器,包括兩按摩組件以及連接于所述兩按摩組件之間的連接組件,還包括扣合于一體形成U形殼體的上殼與下殼,所述兩按摩組件與所述連接組件均置于所述U形殼體內,所述兩按摩組件均包括動力元件以及由所述動力元件驅動的按摩頭,所述連接組件包括分別與各動力元件連接的兩齒條以及將兩齒條相對收縮或擴展的調節(jié)裝置。具體地,所述動力元件為變速箱,所述變速箱具有第一輸出軸與第二輸出軸,各所述按摩組件均包括兩按摩頭,所述兩按摩頭分別固定于所述第一輸出軸與所述第二輸出軸上。具體地,所述U形殼體內且位于各所述變速箱的上、下兩側分別橫向設置一導軌,各所述變速箱的上端與下端均設有套設于各導軌上的導向套。具體地,所述調節(jié)裝置包括由外部伸入所述U形殼體內的轉軸、設于所述轉軸外端部的旋鈕以及設于所述轉軸內端部的齒輪,所述齒輪的上部與下部分別與各齒條嚙合。具體地,所述調節(jié)裝置還包括設于所述旋鈕與所述轉軸之間用以雙向鎖定的鎖緊結構。具體地,所述鎖緊結構包括可與所述旋鈕同步轉動的棘輪以及可與所述棘輪卡合的棘輪座,所述轉軸穿設固定于所述棘輪中心。具體地,所述棘輪座套設于所述棘輪上,所述棘輪具有反向設置的上棘扣及下棘扣,所述棘輪座上設有上棘齒圈與下棘齒圈,所述上棘齒圈與所述下棘齒圈的棘齒方向相反,所述上棘扣與所述上棘齒圈配合,所述下棘扣與所述下棘齒圈配合。具體地,所述棘輪包括一本體,所述上棘扣與所述下棘扣沿所述本體的軸向前、后設置,且所述上棘扣與下棘扣沿所述本體的徑向中心線左、右對稱,所述上棘扣與所述下棘扣上對稱設有第一安裝槽,所述兩個第一安裝槽位于同一圓周線上的,所述旋鈕內側設有可分別置于所述兩個第一安裝槽的第一固定柱。具體地,所述下棘扣上且沿所述本體的徑向中心線設有兩第二固定柱,所述兩第二固定柱分別與所述上棘扣的上邊緣與下邊緣抵頂,所述旋鈕的內側對應設有可分別供所述兩第二固定柱旋轉時滑設的第二安裝槽。進一步地,所述上棘扣與所述下棘扣與所述本體之間均設有鏤空的間隙,且所述間隙呈曲線狀。本發(fā)明中,利用調節(jié)裝置帶動兩齒條收縮或擴展,間接帶動兩動力元件相對靠近或相對遠離,從而調節(jié)兩按摩頭之間的相對距離,且同時,由于兩按摩組件與連接組件均置于U形殼體內,而U形殼體為由上殼與下殼組合而成的整體結構,故U形殼體將兩按摩組件完全包裹于內,兩按摩組件在相對移動時,U形殼體上無間隙、裂縫存在,故不會夾到使 用者頭發(fā);且較現(xiàn)有的人為彎折的方式,本發(fā)明中利用調節(jié)裝置來調節(jié)兩按摩組件之間的距離,這種調節(jié)方式更精確、可控,長期使用亦不會損傷連接部件的性能,使用壽命更長。
圖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頸部按摩器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將拉帶拆卸后的分解圖;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頸部按摩器的剖切圖;圖4是圖3中A處放大圖;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棘輪座的結構圖;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棘輪的結構圖;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旋鈕座的結構圖;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旋鈕逆時針旋轉時連接組件帶動按摩頭運動的示意圖;圖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旋鈕未旋轉時示意圖;圖1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旋鈕順時針旋轉時連接組件帶動按摩頭運動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參照圖1、圖2,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頸部按摩器,包括兩按摩組件100以及連接于兩按摩組件100之間的連接組件200,還包括扣合于一體形成U形殼體的上殼300與下殼400,兩按摩組件100與連接組件200均置于U形殼體內,兩按摩組件100均包括動力元件110以及由動力元件110驅動的按摩頭120,連接組件200包括分別與各動力元件110連接的兩齒條210以及將兩齒條210相對收縮或擴展的調節(jié)裝置。本發(fā)明中,利用調節(jié)裝置帶動兩齒條210收縮或擴展,間接帶動兩動力元件110相對靠近或相對遠離,從而調節(jié)兩按摩頭120之間的相對距離,且同時,由于兩按摩組件100與連接組件200均置于U形殼體內,而U形殼體為由上殼300與下殼400組合而成的整體結構,故U形殼體將兩按摩組件100完全包裹于內,兩按摩組件100在相對移動時,U形殼體上無間隙、裂縫存在,故不會夾到使用者頭發(fā);且較現(xiàn)有的人為彎折的方式,本發(fā)明中利用調節(jié)裝置來調節(jié)兩按摩組件100之間的距離,這種調節(jié)方式更精確、可控,長期使用亦不會損傷連接部件的性能,使用壽命更長。具體地,參照圖2,本實施例中,動力元件110為變速箱,變速箱具有第一輸出軸111與第二輸出軸,各按摩組件100均包括兩按摩頭120,兩按摩頭120分別固定于第一輸出軸111與第二輸出軸112上。這樣,各變速箱啟動后,其第一輸出軸111與第二輸出軸112分別帶動兩個按摩頭120轉動按摩。本實施例中,U形殼體內,具體為下殼400內,各變速箱的上、下兩側分別橫向設置一導軌410,各變速箱的上端與下端均設有套設于各導軌410上的導向套113。這樣,各變速箱在對應齒條210帶動下移動時,導向套113沿導軌410滑動,導向套113與導軌410的配合,對各變速箱的運動起到導向作用,使其運動更平衡,且不會發(fā)生偏移。結合圖3、圖4,本實施例中,調節(jié)裝置包括由外部伸入U形殼體內的轉軸500、設于轉軸500外端部的旋鈕600以及設于轉軸500內端部的齒輪700,齒輪700的上部與下部分別與各齒條210哨合。其中,旋鈕600包括位于U形殼體內側的610及凸伸于U形殼體外側且與旋鈕600座固定于一體的旋鈕蓋620。當轉動旋鈕蓋610時,旋鈕蓋610帶動旋鈕座620轉動,旋鈕座620帶動轉軸500轉動,位于轉軸500內端部的齒輪700在轉軸500帶動下同步轉動,齒輪700正轉或逆轉時,帶動與其上部和下部嚙合的兩齒條210相互靠近或相互遠離,由于兩齒條210分別與兩按摩組件100內的變速箱連接,故兩按摩組件100分別在兩齒條210帶動下相互靠近或相互遠離,從而調節(jié)獲得合適的間距,以方便不同的使用者使用。當然,上述兩按摩組件100之間間距的調整不限于使用上述調整裝置,也可以采用重疊設置并利用對應活動扣的方式來進行調節(jié)。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調節(jié)裝置還包括設于旋鈕座620與轉軸500之間用以雙向鎖定的鎖緊結構。通過此鎖緊結構對旋鈕座620及轉軸500進行鎖定,當兩按摩組件100通過旋鈕座620調節(jié)至合適距離時,經(jīng)鎖緊結構的鎖定,旋鈕座620被鎖定,在非人為旋轉情況下其不能轉動,兩按摩組件100之間的間距固定,避免在按摩過程中二者相互移動,從而方便使用者使用。參照圖5、圖6,本實施例中,鎖緊結構包括可與旋鈕座620同步轉動的棘輪800以及與棘輪800卡合的棘輪座900,轉軸500穿設固定于棘輪800中心。具體地,棘輪座900 套設于棘輪800上,棘輪800具有反向設置的上棘扣810及下棘扣820,棘輪座900上設有上棘齒圈910及下棘齒圈920,且上棘齒圈910與下棘齒圈920的棘齒方向相反,而上棘扣810與上棘齒圈910配合,下棘扣820與下棘齒圈920配合。當旋鈕座620停止旋轉時,上棘扣810與下棘扣820分別卡于上棘齒圈910及下棘齒圈920上,這樣在無外力作用下,棘輪800無法轉動,從而轉軸500無法轉動,齒輪700亦固定不動,從而保證兩齒條210的相對固定。結合圖7,棘輪800具有一柱狀的本體830,上棘扣810及下棘扣820沿本體830的軸向上、下錯位設置,且上棘扣810及下棘扣820分別為半圓形結構,兩半圓形結構沿本體830的徑向中心線左、右對稱。上棘扣810與下棘扣820沿徑向中心線對稱設有第一安裝槽811、821,兩個第一安裝槽811、821位于同一圓周線上的。旋鈕座620內側設有兩個連接柱621,且對稱設置,安裝時兩個連接柱621分別對應置于第一安裝槽811、821內。通過上述相互配合的第一安裝槽811、821及連接柱621,有效拉動棘輪800與棘輪座900分離。
本實施例中,下棘扣820上且位于徑向中心線處設有兩個固定柱822,兩個固定柱822均抵頂上棘扣810的邊緣。旋鈕座620的內側對應設有兩個第二安裝槽622,安裝時兩個固定柱822分別滑設于兩個第二安裝槽622內。而通過設置上述相互配合的第二安裝槽622及固定柱822,使得旋鈕座620旋轉時有效帶動棘輪800旋轉。參照圖6,上棘扣810與本體830之間設有鏤空的間隙840,下棘扣820與本體830之間也設有鏤空的間隙840,且間隙呈曲線狀。采用這種間隙設計,使得上棘扣810與下棘扣820彈性更好,在旋轉時更容易與棘輪座900分離。請再參照圖5,棘輪座900為一 中空的套狀結構,上棘齒圈910設于套狀結構中空內孔的外側,下棘齒圈920設于上棘齒圈910的內側。上棘齒圈910具有的上棘齒911的左側齒面為直角面,右側齒面為傾斜斜面,下棘齒圈920具有的下棘齒921的左側齒面為傾斜斜面,右側齒面為直角面。結合圖6,上棘扣810的外側邊緣設有一第一凸起812,下棘扣820的外側邊緣設有一第二凸起823。第一凸起812沿棘輪800圓周方向的內側面為直角面,外側面為圓弧面,第二凸起823沿棘輪圓周方向的內側面為直角面,外側面為圓弧面。棘輪座900套設于棘輪800的外側,此時,第一凸起812的直角面卡于上棘齒圈910上的上棘齒911的左側齒面處,第二凸起823的直角面卡于下棘齒圈920上的下棘齒921的右側齒面處。本實施例中,U形殼體的兩端部上均設有拉帶310,拉帶310上設有穿孔311,在使用頸部按摩器時,兩手由各穿孔311中伸入并緊握,牢牢抓緊U形殼體,一方面保證位于抓緊U形殼體內側的按摩頭120更好的貼合于頸部進行按摩,另一方面,由于人手的作用也防止U形殼體在按摩震動時由頸部滑落。參照圖8,當逆時針旋轉旋鈕蓋610時,在兩個固定柱822的帶動下,棘輪隨旋鈕座620轉動。旋鈕座620轉動時其內側的兩個連接柱621隨之逆時針旋轉,其中位于第一安裝槽811內的連接柱621向下運動,位于另一第一安裝槽821內的連接柱621向上運動,由于棘輪800的上棘扣810與棘輪座900的上棘齒圈910的卡合面位于上棘齒911的左側,這樣,在兩個固定柱822的拉動下,上棘扣810與上棘齒圈910的上棘齒911分離;而下棘扣820在順時針旋轉時其第二凸起823的圓弧面與下棘齒圈920的下棘齒921的傾斜斜面平穩(wěn)過渡而分離,這樣,棘輪800完全脫離棘輪座900的約束而運動,從而帶動齒輪700逆時針運動,此時,與齒輪700上、下嚙合的兩條齒條210相互遠離,從而兩按摩組件100的向外擴展,兩按摩頭120相互遠離,同樣地,參照圖9,當旋鈕蓋610停止旋轉時,旋轉的第一凸起812和第二凸起823也停止轉動,且恰好卡于第一凸起812和第二凸起823所在位置處的上棘齒911和下棘齒821上,這樣在無外力作用下,棘輪800固定無法轉動,因此齒輪700也無法旋轉,從而保證兩齒條210無法向內或向外運動;參照圖10,順時針旋轉旋鈕蓋610時,可使兩按摩組件100相互靠近,此原理與上述相同,此處不作贅述。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頸部按摩器,包括兩按摩組件以及連接于所述兩按摩組件之間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扣合于一體形成U形殼體的上殼與下殼,所述兩按摩組件與所述連接組件均置于所述U形殼體內,所述兩按摩組件均包括動力元件以及由所述動力元件驅動的按摩頭,所述連接組件包括分別與各動力元件連接的兩齒條以及將兩齒條相對收縮或擴展的調節(jié)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元件為變速箱,所述變速箱具有第一輸出軸與第二輸出軸,各所述按摩組件均包括兩按摩頭,所述兩按摩頭分別固定于所述第一輸出軸與所述第二輸出軸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頸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殼體內且位于各所述變速箱的上、下兩側分別橫向設置一導軌,各所述變速箱的上端與下端均設有套設于各導軌上的導向套。
4.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頸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jié)裝置包括由外部伸入所述U形殼體內的轉軸、設于所述轉軸外端部的旋鈕以及設于所述轉軸內端部的齒輪,所述齒輪的上部與下部分別與各齒條哨合。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頸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jié)裝置還包括設于所述旋鈕與所述轉軸之間用以雙向鎖定的鎖緊結構。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頸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結構包括可與所述旋鈕同步轉動的棘輪以及可與所述棘輪卡合的棘輪座,所述轉軸穿設固定于所述棘輪中心。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頸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輪座套設于所述棘輪上,所述棘輪具有反向設置的上棘扣及下棘扣,所述棘輪座上設有上棘齒圈與下棘齒圈,所述上棘齒圈與所述下棘齒圈的棘齒方向相反,所述上棘扣與所述上棘齒圈配合,所述下棘扣與所述下棘齒圈配合。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頸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輪包括一本體,所述上棘扣與所述下棘扣沿所述本體的軸向前、后設置,且所述上棘扣與下棘扣沿所述本體的徑向中心線左、右對稱,所述上棘扣與所述下棘扣上對稱設有第一安裝槽,所述兩個第一安裝槽位于同一圓周線上的,所述旋鈕內側設有可分別置于所述兩個第一安裝槽的第一固定柱。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頸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棘扣上且沿所述本體的徑向中心線設有兩第二固定柱,所述兩第二固定柱分別與所述上棘扣的上邊緣與下邊緣抵頂,所述旋鈕的內側對應設有可分別供所述兩第二固定柱旋轉時滑設的第二安裝槽。
10.如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頸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棘扣與所述下棘扣與所述本體之間均設有鏤空的間隙,且所述間隙呈曲線狀。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按摩器材技術領域,提供一種頸部按摩器,包括兩按摩組件以及連接于兩按摩組件之間的連接組件,還包括扣合于一體形成U形殼體的上殼與下殼,兩按摩組件與連接組件均置于U形殼體內,兩按摩組件均包括動力元件以及由動力元件驅動的按摩頭,連接組件包括分別與各動力元件連接的兩齒條以及將兩齒條相對收縮或擴展的調節(jié)裝置。本發(fā)明中,利用調節(jié)裝置帶動兩齒條收縮或擴展,這種調節(jié)方式更精確、可控,長期使用亦不會損傷連接部件的性能,使用壽命更長,且由于U形殼體為整體結構,其將兩按摩組件完全包裹于內,兩按摩組件在相對移動時,U形殼體上無間隙、裂縫存在,不會夾到使用者頭發(fā)。
文檔編號A61H1/00GK103006410SQ20121058050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馬學軍, 萬勇 申請人:深圳市倍輕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