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接器及連接器組裝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連接器及連接器組裝體。
背景技術:
通常,抗癌藥、免疫抑制劑等醫(yī)療工作者誤觸會產生危險的藥劑,會以粉末的狀態(tài)被收納于ロ部用橡膠塞封住的藥瓶容器內。在從這種藥瓶容器中取出藥劑的情況下,進行如下操作。首先,將藥瓶容器的ロ部和分裝有溶解用液的注射器ロ部通過由第I連接器和第2連接器構成的連接器組裝體進行連接。這種情況下,在注射器ロ部的外周部設有在內周面 形成螺紋牙的鎖定轉接器(例如,參考專利文獻I),在將注射器連接到第I連接器的轂部上時,使注射器的鎖定轉接器螺紋接合到在第I連接器的轂部處形成的螺紋接合部。由此,第I連接器的轂部和注射器的ロ部被連接,注射器被保持在第I連接器的轂部處。然后,將第I連接器和被連接在藥瓶容器ロ部的第2連接器進行連接。接著,通過連接器組裝體將溶解用液從注射器注入到藥瓶容器中。然后通過進行抽吸操作,并振蕩藥瓶容器,將藥劑均勻地溶解于溶解用液中。然后,將溶解有藥劑的溶解用液(以下稱“液剤”)吸引到注射器中取出。但是,在上述以往的連接器組裝體中,注射器相對于第I連接器的轂部借助鎖定轉接器保持,因此,即使拉拽注射器它也不會脫離,但是,其有以下缺點將注射器或鎖定轉接器沿螺紋接合松動的方向旋轉時,注射器會簡單地脫離。若注射器從第I連接器的轂部上脫離,則存在如下隱患液劑從注射器的ロ部等飛散,飛散出的液劑附著于醫(yī)療工作者等,從而不能通過該連接器組裝體將液劑安全且可靠地移送。專利文獻I :日本專利第3456241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防止醫(yī)療器具非本意地脫離的連接器及連接器組裝體。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一種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外筒;轂部,相對于上述外筒能夠沿上述外筒的軸向移動,且能夠繞上述外筒的軸線旋轉地設置于上述外筒的基端部,該轂部具有連接部和凸部,具有螺紋接合部的醫(yī)療器具連接于上述連接部的基端側,上述凸部與上述螺紋接合部螺紋接合,上述轂部的至少前端部被插入上述外筒內;連接脫離機構,其被設置于上述外筒和上述轂部的接合部,當上述轂部位于第I位置時,上述轂部能夠進行正向和逆向中的任一方向旋轉,當上述轂部位于比上述第I位置更靠近前端側的第2位置時,該連接脫離機構阻止上述轂部的正向和逆向中的僅ー個方向旋轉正向反向正向反向。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中,優(yōu)選是將上述轂部的上述凸部與上述醫(yī)療器具的上述螺紋接合部之間的螺紋接合旋緊的上述轂部的旋轉方向,與由上述連接脫離機構阻止上述轂部的旋轉的方向相一致。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中,優(yōu)選是上述轂部在外周部具有凸緣;上述連接脫離機構具有設于上述凸緣和上述外筒的內周部中的一方的爪,以及設于另一方的棘輪齒。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中,優(yōu)選是具有對上述轂部向基端方向施力的施カ機構;上述轂部被構成為該轂部借助上述施力機構的作用力而位于上述第I位置,在反抗上述施力機構的作用力、使上述轂部從上述第I位置向前端方向移動而位于第2位置時,通過上述連接脫離機構,上述轂部的正向和逆向中的僅向ー個方向的旋轉被阻止正向反向。此外,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是ー種連接器組裝體,其特征在干,具有本發(fā)明 的連接器;對方連接器,其與上述連接器連接,在對方連接器的前端側具有供能夠收納液體的液體收納容器連接的連接部。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中,優(yōu)選是沿周向分別設有多個上述爪和上述棘輪齒。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中,優(yōu)選是上述凸部是螺紋牙或凸緣狀的突起。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中,優(yōu)選是具有中空針,其被與上述連接部連通地設置在上述外筒內,且具有在前端部開ロ的開ロ部;密封構件,其由密封上述外筒的內腔部的弾性材料構成,且以能夠相對于上述外筒而沿上述外筒的軸向移動的方式設置,具有可以用上述中空針刺通的刺通部;穿通部施カ機構,其對上述刺通部向前端方向施力;上述施カ機構兼任上述穿通部施力機構。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中,優(yōu)選是上述施力機構是繞上述中空針配置的螺旋彈簧。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中,優(yōu)選是上述醫(yī)療器具具有在前端部具有ロ部的注射器;上述連接器是在上述連接部連接有上述注射器的上述ロ部的構件。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中,優(yōu)選是在上述注射器的上述ロ部的外周部設置有內周面具有上述螺紋接合部的鎖定轉接器;若上述凸部和上述螺紋接合部螺紋接合,則上述轂部的從上述外筒的基端突出的部位被收納于上述鎖定轉接器內。
圖I是表示本發(fā)明的連接器組裝體的實施方式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表示使圖I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第I連接器和第2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tài)之前的過程的縱剖視圖(局部側視圖)。圖3是表示使圖I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第I連接器和第2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tài)之前的過程的縱剖視圖。圖4是表示使圖I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第I連接器和第2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tài)之前的過程的縱剖視圖。圖5是表示使圖I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第I連接器和第2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tài)之前的過程的縱剖視圖。圖6是使圖I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第I連接器和第2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tài)之前的過程的立體圖(對應圖2的圖)。圖7是表示使圖I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第I連接器和第2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tài)之前的過程的立體圖(對應圖3的圖)。圖8是表示使圖I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第I連接器和第2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tài)之前的過程的立體圖(對應圖4的圖)。圖9是表示使圖I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第I連接器和第2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tài)之前的過程的立體圖(對應圖5的圖)。
圖10是沿圖3中的A-A線的剖視圖。圖11是沿圖4中的B-B線的剖視圖。圖12是表示圖2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的第I連接器的基端部附近的縱剖視圖(局部側視圖)。圖13是表示圖2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的第I連接器的基端部附近的縱剖視圖(局部側視圖)。圖14是表示圖I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第I連接器的外筒的主視圖。圖15是表示圖I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第I連接器的轂部的主視圖。圖16是表示被連接到圖I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的第I連接器上的注射器的局部縱首1]視圖。圖17是表示被連接到圖I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的第2連接器上的藥袋的縱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圖所示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的連接器及連接器組裝體進行詳細的說明。圖I是表示本發(fā)明的連接器組裝體的實施方式的分解立體圖;圖2 圖5分別是表示使圖I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第I連接器和第2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tài)之前的過程的縱剖視圖;圖6 圖9是表示使圖I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第I連接器和第2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tài)之前的過程的立體圖(分別對應圖2 圖5的圖);圖10是沿圖3中的A-A線的剖視圖;圖11是沿圖4中的B-B線的剖視圖;圖12和圖13是表示圖2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的第I連接器的基端部附近的縱剖視圖(局部側視圖);圖14是表示圖I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第I連接器的外筒的主視圖;圖15是表示圖I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第I連接器的轂部的主視圖;圖16是表示被連接到圖I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的第I連接器上的注射器的局部縱剖視圖;圖17是表示被連接到圖I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的第2連接器上的藥袋的縱剖視圖。此外,以下為了便于說明,將圖I 圖17中的上側稱為“前端”、“上”、或“上方”,下側稱為“基端”、“下”或“下方”。如圖I 圖15所示,連接器組裝體I是具有第I連接器(陰連接器)2和第2連接器(陽連接器)3的裝置。如圖16所示,第I連接器2被安裝于注射器(第I醫(yī)療器具)20上。如圖17所示,第2連接器3被安裝于藥袋(第2醫(yī)療器具)50上。該連接器組裝體I在將第2連接器3從前端側插入到第I連接器2而將這些連接器彼此裝配而成的組裝狀態(tài)(圖5、圖9所示的狀態(tài))下,用來從第I連接器2側向第2連接器3側或沿其相反方向移送液體。如圖17所示,藥袋50是收納粉末狀的藥劑Q的裝置。在該藥袋50的基端部,設有由硬質管構成的ロ部503。通過此ロ部503,液體能夠進出。而且,在ロ部503處安裝有封住該ロ部503的橡膠塞505。橡膠塞505被第2連接器3的插瓶針部103刺通。在這種刺通的狀態(tài)下,第2連接器3和藥袋50連通。作為被收納于藥袋50中的藥劑Q,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列舉抗癌藥、免疫抑制劑等醫(yī)療工作者誤觸會產生危險的藥劑,抗生素、止血劑等使用時必須溶解的藥劑,小兒用的藥劑等必須稀釋的藥劑,疫苗、肝素、小兒用藥劑等多次分裝的藥劑等。而且,該藥劑Q并不現定于粉末狀的物品,例如,液體狀的物品也可以。而且,如圖16所示,在設于注射器20的前端部的ロ部202的外周部,設有鎖定轉 接器203。鎖定轉接器203中,在其內周面有與中心部122的突起123螺紋接合的螺紋接合部即螺紋牙。在本實施方式中,該鎖定轉接器203被固定于ロ部202。在第I連接器2的轂部12的中心部122連接注射器20時,在第I連接器2的后述的轂部12的中心部122的基端部插入注射器20的ロ部202,使鎖定轉接器203與注射器20 一起旋轉,使在鎖定轉接器203的內周面處形成的螺紋牙螺紋接合到在中心部122處形成的突起123上。以下,將突起123與鎖定轉接器203的螺紋牙的螺紋接合也簡稱為“突起123與鎖定轉接器203的螺紋接合”。由此,轂部12的中心部122與注射器20的ロ部202被連接,通過突起123與鎖定轉接器203螺紋接合,注射器20被保持于轂部12上。此外,在這種狀態(tài)下,轂部12的從外筒4的基端突出的部位即中心部122,被收納于鎖定轉接器203 內。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鎖定轉接器203被固定于ロ部202,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鎖定轉接器203被設置成相對于ロ部202可沿著注射器20的軸向移動,或可繞軸(同心地)旋轉,或可沿軸向移動且可繞軸旋轉等都是可以的。接著,對連接器組裝體I進行說明。如前所述,連接器組裝體I具有第I連接器2和第2連接器3。如圖2 圖5、圖12 圖15所示,第I連接器2具有 第I連接器主體,其由呈圓筒狀的外筒4、呈圓筒狀的內筒7和轂部12構成;中空針5,其被支承于轂部12 ;第I密封構件6,其被支承于內筒7 ;螺旋彈簧8,其作為對轂部12向基端方向施力的施力機構以及對第I密封構件6向前端方向施力的穿通部施カ機構;夾壓構件9,其被設置于外筒4處。此外,螺旋彈簧8由于被兼用,可以削減部件件數,且使構造簡化。如圖I、圖2、圖12 圖14所示,外筒4形成筒狀。第2連接器3被從該外筒4的前端開ロ插入,第I連接器2和第2連接器3被連接。在外筒4的基端部的內周部,形成有向基端方向突出的多個(圖示的構成中8個)棘輪齒41。各個棘輪齒41沿周向被等角度間隔地配置。而且,各棘輪齒41各自沿周向延伸存在。此外,在外筒4的內周部的棘輪齒41的前端側,形成有層差部422。而且,在外筒4的基端的內周部,形成有環(huán)狀的肋421。
如圖I、圖2、圖12、圖13所示,轂部12被相對于外筒4既可沿外筒4的軸向移動又可繞外筒4的軸線旋轉地設置于外筒4的基端部。如圖I、圖2、圖12、圖13、圖15所示,轂部12具有主體部121,其呈有底筒狀;中心部(第I連接部)122,其呈從該主體部121的底部128的中央部開始向基端方向突出的筒狀。主體部121和中心部122被同心地配置。轂部12的至少其前端部即主體部121,被插入外筒4內。在中心部122的基端的外周部,形成有凸緣狀的突起(凸部)123。關于突起123的形狀,從中心部122的軸向看時,形成非圓形且正交的2方向中的一方比另一方要長的形狀。該突起123是與形成于后述的注射器20的鎖定轉接器203上的螺紋牙螺紋接合的部位。此外,只要突起123是可與形成于鎖定轉接器203上的螺紋牙螺紋接合的構件即可,不限于上述的突起123,例如也可以是螺紋牙等。在主體部121的底部128的中央部,呈筒狀的支柱127以向前端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主體部121與支柱127被同心地配置。 中空針5被插入支柱127內,該中空針5的基端部被固定于底部128處。S卩,中空針5被轂部12支承。而且,在底部128處,與中空針5的內腔(第I流路52)相對應的位置,形成有開ロ(未圖示),由此,中心部122與中空針5連通。此外,如前所述,中心部122的突起123與注射器20的鎖定轉接器203螺紋接合,由此,第I連接器2被安裝于注射器20上,在此安裝狀態(tài)下可以使用第I連接器2 (參照圖16)。而且,在安裝狀態(tài)下,借助中心部122,注射器20的空間200與中空針5的內腔(第I流路52)連通。由此,可以將溶解用液P從注射器20供給到中空針5內。此外,在主體部121的外周部,I對凸緣124、125彼此沿軸向隔開規(guī)定距離地形成。凸緣124被配置于主體部121的基端,凸緣125被配置于凸緣124的前端側。而且,凸緣124的基端側的面與凸緣125的前端側的面之間的軸向距離被設定成比上述外筒4的肋421與層差部422之間的軸向距離短。此外,凸緣124位于外筒4的肋421的前端側,凸緣125位于外筒4的層差部422的基端側。由此,轂部12相對于外筒4的軸向移動范圍被限制。S卩,轂部12可以在凸緣124抵接于外筒4的肋421的位置(圖12所示的第I位置)和凸緣125抵接于外筒4的層差部422的位置(圖13所示的第2位置)之間移動。因此,借助凸緣124和125,構成了限制轂部12相對于外筒4的軸向移動范圍的移動范圍限制機構。此外,第2位置比第I位置位于更靠前端側的位置。此外,在凸緣124的前端側的面上,形成有向前端方向突出的多個(圖示的構成中有4個)爪126。各爪126沿著周向等角度間隔地被配置干與上述的外筒4的棘輪齒41相對應的位置。由各爪126和上述的外筒4的各棘輪齒41,構成了設置于外筒4與轂部12的接合部的連接脫離機構。當轂部12位于圖12所示的第I位置時,轂部12的爪126比外筒4的棘輪齒41位于更靠基端側,由此,不論是沿著轂部12的正向和反反向的哪ー個都能夠旋轉。另ー方面,當轂部12位于圖13所示的第2位置時,轂部12的爪126位于可與外筒4的棘輪齒41卡合的位置,由此,轂部12的正向和反向中的僅一方向的旋轉被阻止。在這種情況下,使轂部12的突起123和注射器20的鎖定轉接器203的螺紋接合旋緊的轂部12的旋轉方向,與借助連接脫離機構13而阻止轂部12的旋轉的方向一致。此外,以下,將上述的轂部12的突起123和注射器20的鎖定轉接器203的螺紋接合旋緊的轂部12的旋轉方向簡稱為“螺紋接合旋緊的方向”。由此,通過使轂部12位于第2位置,轂部12的螺紋接合旋緊方向的旋轉被阻止,若將注射器20的ロ部202插入中心部122的基端部,使鎖定轉接器203與注射器20 —起旋轉,則鎖定轉接器203螺紋接合于中心部122的突起123,注射器20被安裝于中心部122上。注射器20被安裝于中心部122之后,無論使轂部12位于第I位置和第2位置中的哪ー個,都不能將注射器20從中心部122上取下。即,當轂部12位于第I位置吋,由于轂部12沿正向和反向中的哪ー個旋轉都可以,所以不能旋松中心部122的突起123和鎖定轉接器203的螺紋接合。而且,當轂部12位于第2位置吋,由于只有轂部12的螺紋接合旋緊方向的旋轉被阻止,所以同樣地,不能旋松中心部122的突起123和鎖定轉接器203的螺紋接合。
另外,如圖6 圖9所示,在外筒4的壁部的中途,形成有貫穿該壁部的槽部48。此槽部48在側視中呈“L”狀,由沿外筒4的壁部的周向形成的橫槽481和從橫槽481的一端沿外筒4的軸向向基端方向形成的縱槽482構成。內筒7的突部76插入槽部48。而且,內筒7的突部76可以在槽部48內移動。如圖2 圖5所示,在外筒4的壁部的前端部,形成有隔著中心軸相對形成的ー對槽部43。呈環(huán)狀的2個夾壓構件9以重疊的狀態(tài)被插入該槽部43。夾壓構件9是作為在外筒4中限制第2連接器3 (第2連接器主體10)向前端方向移動的止擋部17的一部分發(fā)揮作用的構件。作為該止擋部17的構成,可以使用公知的構成(例如日本特開平8-126630號公報中記載的“轂部裝卸機構”的構成)。在這種情況下,各夾壓構件9分別在外周部的一部分具有對該夾壓構件9進行按壓操作的操作部92。通過對該操作部92進行按壓操作,夾壓構件9沿與外筒4的軸線正交的方向移動。另外,各夾壓構件9,分別在與操作部92相反ー側的部分,具有向內側突出的多個突部(第I卡合部)91。而且,一個夾壓構件9的突部91與另ー夾壓構件的突部91,隔著外筒4的中心軸線地相對配置。而且,各夾壓構件9分別在突部91的同一側具有從外周部突出的ー對彈性片93。ー個夾壓構件9的各彈性片93抵接于另ー夾壓構件9的操作部92的內側,與此相同,另ー夾壓構件9的各彈性片93抵接于這ー個夾壓構件9的操作部92的內側。當對各夾壓構件9進行按壓操作時,反抗彈性片93的彈壓カ(彈性カ),進行該按壓操作。通過該操作,ー個夾壓構件9的突部91與另ー夾壓構件9的突部91呈相互離開的狀態(tài)。然后,解除對各夾壓構件9的按壓カ時,則借助彈性片93的彈性力,ー個夾壓構件9的突部91與另ー夾壓構件9的突部91變?yōu)榻咏臓顟B(tài)。在ー個夾壓構件9的突部91與另ー夾壓構件9的突部91呈接近的狀態(tài)下,各突部91 一起卡合于第2連接器3的卡合部(第2卡合部)105a或105b (參照圖3 圖5)。由此,可以可靠地防止第2連接器3從外筒4上非本意地脫離。另外,在ー個夾壓構件9的突部91與另ー夾壓構件9的突部91相互離開的狀態(tài)下,各夾壓構件9與第2連接器3的卡合被解除。如圖I所示,第2連接器3的卡合部105a和105b分別形成于第2連接器主體10的外周部,由其外徑被擴徑的凸緣構成??ê喜?05a和105b分別沿著第2連接器主體10的軸向分離開地配置。而且,如圖3、圖5所示,根據第2連接器3相對于第I連接器的插入深度,卡合部105a和105b中的一方如上所述與各突部91卡合。在連接器組裝體I中,夾壓構件9與第2連接器3的卡合部105a和105b,構成鎖定外筒4和第2連接器3的“止擋部17”。如圖2、圖6所示,在外筒4的壁部,在其內周部47的槽部48和槽部43之間的部分,形成有多個(本實施方式中4個)向內側突出的層差部49。如圖2所示,內筒7抵接于各層差部49,由此,可以限制該內筒7向前端方向移動,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內筒7從外筒
4上脫離。如圖2(對圖3 圖5同樣)所示,在外筒4的內側配置有內筒7。該內筒7相對于外筒4可以變位,即,可以繞外筒4的軸線轉動,并且也可以沿外筒4的軸向移動。內筒7具有設置有第I密封構件6的密封構件設置部73。密封構件設置部73被設置于內筒7的內側,由從上下方向夾持第I密封構件6的圓環(huán)狀的一對板狀部731、732構成。此外,內筒7具有該內筒7變位時在中空針5滑動的滑動構件74 ;固定滑動構件74的固定部75?;瑒訕嫾?4是呈筒狀,具有內徑被縮徑的縮徑部741且由彈性材料構成的構件。作為滑動構件74的構成材料,沒有特殊的限制,例如,可列舉如天然橡膠、異丁烯橡膠、異戊ニ烯橡膠、丁ニ烯橡膠、苯こ烯-丁ニ烯橡膠、硅酮橡膠的各種橡膠材料,聚氨酷系、聚酯系、聚酰胺系、烯烴系、苯こ烯系等各種熱塑性弾性體,或它們的混合物等彈性材料。當內筒7變位時,縮徑部741抵接于中空針5的外周部54地滑動。固定部75是從板狀部732開始一體地向下方突出形成的呈筒狀的部分。如圖6 (對圖7 圖9同樣)所示,在內筒7的壁部,在其外周部突出形成有突部76。該突部76被插入外筒4的槽部48,伴隨著內筒7的變位在槽部48內移動。由此,第I連接器2可以取得以下3種狀態(tài)突部76位于橫槽481的第I狀態(tài)(圖6、圖7所示的狀態(tài)) ’從第I狀態(tài)開始,將內筒7相對于外筒4進行旋轉操作,由此使突部76位于橫槽481和縱槽482的交叉部483的第2狀態(tài)(圖8所示的狀態(tài))-J人第2狀態(tài)開始,將內筒7相對于外筒4進行壓入操作,由此使突部76位于縱槽482的第3狀態(tài)(圖9所示的狀態(tài))。若將第2連接器3插入圖6(圖2)所示的第I狀態(tài)的第I連接器2 (以下將該操作稱為“插入操作”),則第2連接器3的第2密封構件11抵接于第I連接器2的第I密封構件6,將該第I密封構件6向基端方向按壓,想使之連同內筒7移動,但是由于內筒7的突部76位于外筒的橫槽481,所以內筒7的向基端方向的移動被限制(參照圖3、圖7)。從圖7所示的狀態(tài)開始,例如將手指掛住內筒7的突部76,如圖8所示,將內筒7沿箭頭方向進行旋轉操作吋,則第I連接器2變成圖8所示的第2狀態(tài)。由此,內筒7向基端方向移動的限制被解除,變得可以移動,因此,可以重新進行插入操作。此外,如圖4所示,在第2狀態(tài),維持第I密封構件6和第2密封構件11的緊貼狀態(tài)。而且,在第2狀態(tài),內筒7和第2連接器3(第2連接器主體10)通過鎖定機構19被固定。由此,第I密封構件6的第I刺通部61和第2密封構件11的第2刺通部111的緊貼狀態(tài)被固定。對于鎖定機構19,將后述。從圖8所示的狀態(tài)開始,反抗螺旋彈簧8的彈壓カ將第2連接器3向基端方向塞入,則再次進行插入操作,第I連接器2變成如圖9所示的第3狀態(tài)。此外,如圖5所示,在第3狀態(tài)下維持第I密封構件6和第2密封構件11的緊貼狀態(tài)。圖9所示的狀態(tài)(組裝狀態(tài))下,將第2連接器3從第I連接器2上抜去(以下將該操作稱為“拔去操作”)吋,與上述相反,隨著螺旋彈簧8的彈壓力,內筒7與第2連接器3—同向前端方向移動,第I連接器2變成如圖8所示的第2狀態(tài)。在該第2狀態(tài)下,內筒7的突部76的向前端方向的進ー步移動被限制。由此,可以在拔去操作的中途進行暫時限制。此外,從第2狀態(tài)開始對內筒7進行與上述相反方向的旋轉操作吋,則第I連接器2變成圖7所示的第I狀態(tài)。由此,內筒7和第2連接器3的基于鎖定機構19的鎖定狀態(tài)被解除,只第2連接器3的向前端方向的移動可能進行,因此,可以再次進行拔去操作。若 再次進行該抜去操作,則第I連接器2和第2連接器3將再次變成圖6所示的分解狀態(tài)。這樣,在連接器組裝體I中,根據內筒7的突部76在外筒4的槽部48的位置,進行插入操作的限制、插入操作限制的解除、抜去操作的限制、抜去操作限制的解除。因此,內筒7的突部76和外筒4的槽部48構成了限制這些操作的“操作限制機構18”。如圖2所示,在內筒7的前端部,多片(本實施方式中4片)卡合片(彈性片)77向前端方向突出地形成。各卡合片77分別在其前端部具有可以卡合于第2連接器3的凹部(卡合部)IOla的爪771。此外,凹部IOla是在第2連接器主體10的外周部101的前端部沿其周向形成為環(huán)狀的部分。各卡合片77在第2連接器3未被插入第I連接器2的狀態(tài)下,向外傾斜。由此,在將第2連接器3插入第I連接器2的狀態(tài)下,各卡合片77各自可以取得兩種狀態(tài)與第2連接器3的凹部IOla分尚開的狀態(tài)(圖3、圖10所不的狀態(tài))和被外筒4的按壓部471按壓而接近并卡合于凹部IOla的卡合狀態(tài)(圖4、圖5、圖11所示的狀態(tài))。然后,借助該卡合,內筒7和第2連接器3被可靠地鎖定。此外,按壓部471是由在外筒4的內周部47沿其軸向形成的多個(本實施方式中4個)肋構成的。另外,這些按壓部471沿著外筒4的周向被等間隔地配置。在圖10所示的狀態(tài)下,在相鄰的兩個按壓部471之間有一片卡合片77,按壓部471對卡合片77的按壓還未被實行。此時,第I連接器2處于上述的第I狀態(tài)。各卡合片77繞內筒7的軸線被等間隔地配置。從圖10所示的狀態(tài)開始,如前所述地對內筒7進行旋轉操作,由此,卡合片77各自登上按壓部471的傾斜面472,結果,I個按壓部471反抗其彈性カ地按壓I片卡合片77。由此,4片卡合片77均勻地沿著第2連接體3的周向卡合,因此,內筒7和第2連接器3被更可靠地鎖定。此時,第I連接器2處于上述第2狀態(tài)。在該按壓部471按壓卡合片77的狀態(tài),即使是第I連接器2處于上述第3狀態(tài)也會被維持。這樣,連接器組裝體I中,內筒7的卡合片77、外筒4的按壓部471、第2連接器3的凹部IOla構成了將內筒7和第2連接器3可靠地鎖定的“鎖定機構19”。而且,該鎖定機構19,在第I連接器2從第I狀態(tài)轉變成第2狀態(tài)時動作,即,與解除插入操作限制的解除操作連動地動作。另外,與此相反,鎖定機構19在第I連接器2從第2狀態(tài)轉變成第I狀態(tài)時也動作,即,與解除抜去操作限制的解除操作連動地動作。由此,第I連接器2在第I狀態(tài)與第2狀態(tài)之間相互變位期間,即,在中空針5刺通第I密封構件6和第2密封構件11的前后,可以使第I密封構件6和第2密封構件11可靠地緊貼,且可以防止拔去時只有第2連接器3被意外地抜去(脫落)。此外,作為外筒4、內筒7、夾壓構件9、轂部12的構成材料,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列舉如聚氯こ烯、聚こ烯、聚丙烯、環(huán)狀聚烯烴、聚苯こ烯、聚-(4-甲基戊烯-I)、聚碳酸酷、丙烯酸樹脂、丙烯臆-丁ニ烯-苯こ烯多元共聚物、聚對苯ニ甲酸こニ醇酯、聚萘ニ甲酸こニ醇酯等聚酷,丁ニ烯-苯こ烯多元共聚物,聚酰胺(例如尼龍6、尼龍6 ·6、尼龍6 · 10、尼龍12)的各種樹脂,但其中,由于其成形容易且水蒸氣透過性低,優(yōu)選如聚丙烯、環(huán)狀聚烯烴、聚酯的樹脂。如圖2所示,由金屬材料構成的中空針5被配置在外筒4的軸上。如前所述,該中 空針5的基端部被轂部12支承。中空針5是呈管狀,其內腔作為供溶解用液P (液體)可以通過的第I流路52發(fā)揮作用的部件。而且,中空針5的前端閉塞,在壁部的前端部形成有開ロ的側孔(開ロ部)53。側孔53與第I流路52連通。在中空針5的前端,形成有銳利的針尖51。如圖5所示,借助該針尖51,可以刺通第I連接器2的第I密封構件6和后述的第2連接器3的第2密封構件11。如圖5所示,在組裝狀態(tài)下,中空針5的從針尖51到形成側孔53的部位在第2連接器3的內腔中露出。由此,通過中空針5的側孔53,中空針5的內腔和第2連接器3的內腔連通,即,第I連接器2的第I流路52與后述的第2連接器3的第2流路102連通。如圖2所示,在內筒7的內側,設置有第I密封構件6。該第I密封構件6是密封內筒7的內腔部的構件,且呈圓板狀,厚度方向與內筒7的軸向一致地被配置。由此,第I密封構件6,在沿著中空針5的軸向向基端側移動時,借助中空針5的針尖51容易且可靠地被刺通。此外,第I密封構件6是中心部的厚度比邊緣部的厚度厚的弾性體。該中心部成為被中空針5刺通的第I刺通部61。而且,如前所述,第I密封構件6的邊緣部被內筒7的一對板狀部731、732夾持。由此,第I密封構件6相對于內筒7被可靠地固定,可以與內筒7—起移動。另外,在連接器組裝體I中,第I密封構件6 (第I刺通部61)及第2密封構件
11(第2刺通部111)的被中空針5刺通的部分和與該部分接觸的中空針5的外周部54之間的滑動阻力,以及滑動構件74的縮徑部741和與該部分接觸的中空針5的外周部54之間的滑動阻カ的合計,被設定為比螺旋彈簧8的彈壓カ要小。由此,當第I連接器2解除圖5所示的處于第3狀態(tài)的止擋部17時,借助螺旋彈簧8的彈壓カ,第I連接器2可以回到圖4所示的第2狀態(tài)。此外,作為這些力彼此之間的大小關系的設定方法,沒有特殊的限制,例如可列舉進行第I密封構件6、第2密封構件11或滑動構件74的構成材料的選擇,第I刺通部61或第2刺通部111的厚度的調整,螺旋彈簧8的構成材料的選擇、線徑、卷數的調整,中空針5的外徑的調整等的方法。
如圖2所示,第I刺通部61在不施加外力的自然狀態(tài)下,其前端面612隆起。然后,如圖3所示,在第I密封構件6和第2密封構件11緊貼的緊貼狀態(tài)下,隆起的前端面612被壓癟。由此,緊貼狀態(tài)變得更加可靠,因此,可以確保第I密封構件6和第2密封構件11的邊界部處的液密性。由此,可以安全且可靠地實行組裝狀態(tài)下液體的移送。另外,作為第I密封構件6的構成材料,沒有特殊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與前述的作為滑動構件74的構成材料例示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如圖2所示,在外筒4內,設置有由不銹鋼等金屬材料構成的螺旋彈簧8。螺旋彈簧8在壓縮狀態(tài)下,其前端抵接于內筒7的板狀部732,基端抵接于轂部12的底部128。由此,可以可靠地對轂部12向基端方向施力,且通過內筒7,可以可靠地對第I密封構件6向前端方向施力。該螺旋彈簧8中插通有中空針5。即,螺旋彈簧8繞中空針5沿著中空針5地配置。而且,作為施カ機構,除螺旋彈簧8タト,也可以是蛇腹狀的板彈簧或由圓筒狀或蛇腹狀的橡膠形成的構件。
如圖I、圖2所示,第2連接器3具有筒狀的第2連接器主體10和設于第2連接器主體10上的第2密封構件11。第2連接器主體10是呈圓筒狀的構件。該第2連接器主體10的內腔作為可供液體通過的第2流路102發(fā)揮作用。如圖17所示,第2連接器主體10,其前端部(第2連接部)是呈尖端越來越細形狀的插瓶針部103,可以刺通藥袋50的橡膠塞505。而且,在插瓶針部103形成有側孔(未圖示)。用插瓶針部103刺通藥袋50的橡膠塞505,使該側孔在藥袋50內露出,則藥袋50內部與第2流路102連通。由此,可以將通過第2流路102的液體供給到藥袋50內。此外,如前所述,在第2連接器主體10的中途,形成有與第I連接器2的第I卡合部91卡合的卡合部105a、105b。此外,在第2連接器主體10的外周部形成有沿著其長度方向的多個(本實施方式中4個)肋104,這些肋104沿著第2連接器主體10的外周部的周向被等間隔地配置。由此,可以加強第2連接器主體10。第2連接器主體10在其前端部具有設置有第2密封構件11的密封構件設置部106。密封構件設置部106由從上下方向夾持第2密封構件11的圓環(huán)狀的一對板狀部106a、106b構成。另外,作為第2連接器主體10的構成材料,沒有特殊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在對第I連接器2的外筒4、內筒7、夾壓構件9、轂部12的說明中列舉的材料。如圖2所示,第2密封構件11是密封第2連接器主體10的內腔部的構件,且呈圓板狀,被配置成其厚度方向與第2連接器主體10的軸向一致。由此,第2密封構件11與緊貼的第I密封構件6 —同被中空針5的針尖51容易又可靠地刺通。此外,第2密封構件11是中心部的厚度比邊緣部的厚度厚的弾性體。該中心部成為被中空針5刺通的第2刺通部111。而且,如前所述,第2密封構件11的邊緣部被第2連接器主體10的一對板狀部106a、106b夾持。由此,第2密封構件11相對于第2連接器主體10被可靠地固定。如圖2所示,第2刺通部111在不施加外力的自然狀態(tài)下,其基端面112隆起。并且,如圖3所示,在第I密封構件6和第2密封構件11緊貼的緊貼狀態(tài)下,隆起的基端面112與第I密封構件6的前端面612—樣被壓癟。由此,緊貼狀態(tài)變得更加可靠,因此,可以確保第I密封構件6和第2密封構件11的邊界部處的液密性。另外,作為第2密封構件11的構成材料,沒有特殊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與前述的作為滑動構件74的構成材料例示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接著,對使用連接器組裝體I時的動作狀態(tài)進行說明。[I]從分解狀態(tài)到組裝狀態(tài)的過程(將第I連接器2安裝于注射器20后,按圖2(圖6)—圖3(圖7)—圖4(圖8)—圖5(圖9)的順序參照設計圖)首先,將注射器20安裝于第I連接器2,將藥袋50安裝于第2連接器3.如圖12所示,第I連接器2的轂部12借助螺旋彈簧8的彈壓カ(弾性力)位于第I位置。
將注射器20安裝于第I連接器2時,在第I連接器2的轂部12的中心部122的基端部插入注射器20的ロ部202,反抗螺旋彈簧8的彈壓力,如圖13所示,使轂部12向前端方向移動使其位于第2位置。由此,轂部12的螺紋接合旋緊方向的旋轉被阻止。然后,使鎖定轉接器203與注射器20 —同旋轉,將鎖定轉接器203螺紋接合到中心部122的突起123。由此,中心部122和注射器20的ロ部202被連接,突起123和鎖定轉接器203螺紋接合,由此,注射器20被保持于轂部12。此外,轂部12借助螺旋彈簧8的彈壓カ向第I位置移動。如前所述,注射器20被安裝于中心部122之后,不論使轂部12位于第I位置和第2位置中的哪ー個,都不能將注射器20從中心部122上取下。由此,可以防止注射器20從中心部122上非本意地脫離,特別是可以防止抗癌藥、免疫抑制劑等醫(yī)療工作者誤觸會產生危險的藥劑附著于醫(yī)療工作者。另外,當中心部122位于第I位置時,轂部12的正向和反向中的任一方向都可以旋轉,因此在注射器安裝于中心部122的狀態(tài)下,通過使注射器20和轂部12—起旋轉,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設于注射器20上的刻度。接著,如圖2所示,使分解狀態(tài)的第2連接器3從其基端側開始向第I連接器2的前端部接近。在分解狀態(tài)下,第I連接器2處于第I狀態(tài)(內筒7的突部76位于外筒4的槽部48的橫槽481的狀態(tài))(參照圖6)。而且,第I密封構件6比中空針5位于更靠前端偵れ如圖3、圖7所示,將第2連接器3插入第I連接器2內,則首先,第I連接器2的第I密封構件6的前端面612與第2連接器3的第2密封構件11的基端面112抵接,發(fā)生弾性變形并緊貼。此時,如前所述,由于第I連接器2處于第I狀態(tài)(參照圖7),所以第2連接器3相對于第I連接器2的插入操作被暫時限制。此外,如圖3所示,止擋部17動作(第I連接器2的夾壓構件9卡合于第2連接器3的卡合部105a),第2連接器3再次向前端方向返回,防止從第I連接器2上的脫離。接著,如圖8所示,將第I連接器2的內筒7按圖中的箭頭方向進行旋轉操作,則第I連接器2變?yōu)榈?狀態(tài)(內筒7的突部76位于外筒4的槽部48的交叉部483的狀態(tài))。由此,如前所述,插入操作的限制被解除,可以重新進行該插入操作。此外,通過止擋部17、鎖定機構19,第I連接器2和第2連接器3的組裝狀態(tài)被維持。由此,可以可靠地防止第2連接器3從第I連接器2上拔去,S卩,可以可靠地防止組裝狀態(tài)的連接器組裝體I非本意地分解。由此,通過連接器組裝體1,可以安全地移送溶解用液P。此外,在組裝狀態(tài)下,第I連接器2的第I密封構件6和第2連接器3的第2密封構件11的緊貼被維持(參照圖5)。由此,可以可靠地維持第I流路52和第2流路102的特別是接合部附近的液密性(氣密性),可靠地防止通過這些流路的溶解用液P從組裝狀態(tài)的連接器組裝體I中漏出的情況。此外,在圖5所示的狀態(tài)下,內筒7的基端78抵接于轂部12的前端129。由此,限制第2連接器3的插入極限。[2]從組裝狀態(tài)到再次分解狀態(tài)的過程(按圖5(圖9)—圖4(圖8)—圖3(圖7)—圖2(圖6)的順序參照設計圖) 從圖5、圖9所示的狀態(tài)開始操作夾壓構件9,解除第I連接器2和第2連接器的鎖定狀態(tài)。由此,可以開始將第2連接器從第I連接器2上抜去的抜去操作。如圖4、圖8所示,開始拔去操作后,與上述相反,第2連接器3向前端方向移動。此時,由于螺旋彈簧8的彈壓カ通過內筒7作用于第I密封構件6上,所以第I密封構件6可以追隨第2連接器3的移動。由此,即使在進行拔去操作時,第I密封構件6和第2密封構件11的緊貼狀態(tài)也會被維持。然后,第I連接器2變?yōu)榈?狀態(tài)時,如前所述,抜去操作被暫時限制(參照圖8)。此時,如圖4所示,中空針5中,側孔53位于比第2密封構件11 (在圖示的構成中比第2密封構件11更靠近基端側的第I密封構件6)更靠近基端側。此外,第I密封構件6和第2密封構件11各自被中空針5刺通的部分由于自閉塞性而關閉。接著,對內筒7進行與上述方向相反的旋轉操作,則第I連接器2變?yōu)閳D7所示的第I狀態(tài)。此時,如圖3所示,內筒7和第2連接器3借助鎖定機構19的鎖定狀態(tài)被解除,只有第2連接器3可以向前端方向移動。由此,可以再次進行第2連接器3的抜去操作。如圖2、圖6所示,再次進行拔去操作,則處于緊貼狀態(tài)的第I刺通部61和第2刺通部111分離,可以使處于組裝狀態(tài)的連接器組裝體I再次成為分解狀態(tài)。此后,可以將第I連接器2從注射器20上取下,從該注射器20給予液剤。這樣,在連接器組裝體I中,將第2連接器3從第I連接器2上拔去時,在中空針5還沒有從第2密封構件11上完全脫離之前,可以防止第I密封構件6和第2密封構件11分離。由此,即使是在正在分解組裝狀態(tài)的連接器組裝體I吋,也保持第I流路52和第2流路102的液密性,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這些流路中的液劑(液體)從連接器組裝體I中漏出。由此,利用連接器組裝體1,可以安全地進行液劑的移送。以上,對本發(fā)明的連接器及連接器組裝體圖示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此,構成連接器和連接器組裝體的各部可以與發(fā)揮同樣作用得到的任意構成的構件置換。而且,也可以添加任意的構成物。此外,連接脫離機構是由在外筒的內周部形成的棘輪齒和在轂部的凸緣形成的爪構成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由在外筒的內周部形成的爪和在轂部的凸緣形成的棘輪齒構成。此外,操作限制機構是由在外筒的壁部形成的槽部和在內筒的壁部突出形成并被插入槽部的突部構成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由在內筒的壁部形成的槽部和在外筒的壁部突出形成并被插入槽部的突部構成的。此外,第I刺通部和第2刺通部各自的端面都隆起,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那些刺通部中只一個端面隆起。此外,本發(fā)明也可以不具有螺旋彈簧8。產業(yè)上的利用可能性根據本發(fā)明,由于具有連接脫離機構,所以連接于連接器上的醫(yī)療器具不能很容易地脫離。而且,通過連接脫離機構,醫(yī)療器具可以在被連接于連接器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該連接器旋轉,由此,例如,在將藥劑溶解于溶解用液的操作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設于醫(yī)療器 具上的刻度。因此具有產業(yè)上的利用可能性。
權利要求
1.一種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外筒;轂部,相對于上述外筒能夠沿上述外筒的軸向移動,且能夠繞上述外筒的軸線旋轉地設置于上述外筒的基端部,該轂部具有連接部和凸部,具有螺紋接合部的醫(yī)療器具連接于上述連接部的基端側,上述凸部與上述螺紋接合部螺紋接合,上述轂部的至少前端部被插入上述外筒內;連接脫離機構,其被設置于上述外筒和上述轂部的接合部,當上述轂部位于第I位置時,上述轂部能夠進行正向和反向中的任一方向旋轉,當上述轂部位于比上述第I位置更靠近前端側的第2位置時,該連接脫離機構阻止上述轂部的正向和反向中的僅ー個方向旋轉。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連接器,將上述轂部的上述凸部與上述醫(yī)療器具的上述螺紋接合部之間的螺紋接合旋緊的上述轂部的旋轉方向,與由上述連接脫離機構阻止上述轂部的旋轉的方向相一致。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連接器,上述轂部在外周部具有凸緣;上述連接脫離機構具有設于上述凸緣和上述外筒的內周部中的一方的爪,以及設于另一方的棘輪齒。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連接器,具有對上述轂部向基端方向施力的施カ機構;上述轂部被構成為該轂部借助上述施力機構的作用力而位于上述第I位置,在反抗上述施力機構的作用力、使上述轂部從上述第I位置向前端方向移動而位于第2位置時,通過上述連接脫離機構,上述轂部的正向和反向中的僅向ー個方向的旋轉被阻止。
5.一種連接器組裝體,其特征在于,具有權利要求I所述的連接器;對方連接器,其與上述連接器連接,在對方連接器的前端側具有供能夠收納液體的液體收納容器連接的連接部。
全文摘要
一種連接器及連接器組裝體,第1連接器(2)具有第1連接器主體,其由呈圓筒狀的外筒(4)、呈圓筒狀的內筒和轂部(12)構成;中空針(5),其被轂部(12)支承;第1密封構件,其被內筒支承;螺旋彈簧(8),其作為對轂部(12)向基端方向施力的施力機構以及對第1密封構件向前端方向施力的穿通部施力機構;夾壓構件,其被設置于外筒(4)上。在轂部(12)的凸緣(124)上形成有多個爪(126)。此外,在外筒(4)的基端部的內周部,形成有多個棘輪齒(41),各棘輪齒(41)和各爪(126)構成連接脫離機構(13)。
文檔編號A61M39/02GK102821735SQ201180016107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3月30日
發(fā)明者竹本昌史 申請人:泰爾茂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