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小兒臍疝痛瀉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小兒臍疝痛瀉的藥物及其制 備方法。背景技術:
小兒臍疝是小兒時期的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好發(fā)于一個月至一歲的嬰兒。多由于先天 臍部發(fā)育不全,生后愛哭鬧而致腹壓增加,以致腹內(nèi)容物從臍部疝出所致。以前多用硬幣、 棉花配合,再用膠布在肚臍上固定加壓;或者將硬幣用松緊帶固定在腹壁上。由于這些方法 是將硬物貼附在肚臍周圍或腹壁上,壓迫效果不好,或容易移位,且只能起到壓迫作用,沒 有藥物治療作用。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治療小兒臍疝痛瀉的藥物及其 制備方法,本發(fā)明配方及其制備方法可溫里散寒、行氣軟堅止痛,對先天臍部發(fā)育不全,生 后愛哭鬧而致的臍疝及因寒冷刺激引起的小兒腹痛、腹瀉等癥狀具有顯著療效。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小兒臍疝痛瀉的藥物,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藥物的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橘核13. 0-17. 0份、荔枝核 13. 0-16. 0 份、昆布 8. 0-11. 0 份、小香 9. 0-11. 0 份、川楝子 8. 0-11. 0 份、當歸 9. 0-13. 0 份、 烏梅8. 0-13. 0份、山楂核12. 0-16. 0份、艾葉8. 0-12. 0份、花椒8. 0-12. 0份、甘松8. 0-11. 0 份、山奈子9. 0-11. 0份、蒼術9. 0-13. 0份。所述的藥物的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橘核15. 0份、荔枝核15. 0 份、昆布10. 0份、小香10. 0份、川楝子10. 0份、當歸10. 0份、烏梅10. 0份、山楂核15. 0份、 艾葉10. 0份、花椒10. 0份、甘松10. 0份、山奈子10. 0份、蒼術10. 0份。所述的制備方法為將橘核、荔枝核、昆布、小香、川楝子、當歸、烏梅、山楂核、艾 葉、花椒、甘松、山奈子和蒼術混合后粉碎成60—80目粉末,裝袋,每袋裝入藥物觀-32克。所述的藥袋大小為4 X 6cm2,厚度為1. 5 cm。本發(fā)明具有具有溫里散寒、行氣軟堅止痛作用,對因寒冷刺激引起的小兒腹痛、腹 瀉、哭鬧等癥具有顯著療效。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原料藥的性能特點
方中橘核、荔枝核入厥陰氣分,行氣止痛為主藥,山楂核、昆布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川 楝子、甘松、山奈子行氣止痛;小香、花椒、艾葉、烏梅溫里散寒止痛共為輔藥,蒼術燥濕散寒 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行氣祛寒,散結止痛之功。實施例1
本發(fā)明的藥物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橘核13. 0份、荔枝核13. 0份、昆布8. 0份、小香9. 0份、川楝子8. 0份、當歸9. 0份、烏 梅8. 0份、山楂核12. 0份、艾葉8. 0份、花椒8. 0份、甘松8. 0份、山奈子9. 0份、蒼術9. 0份。
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方法為將橘核、荔枝核、昆布、小香、川楝子、當歸、烏梅、山楂 核、艾葉、花椒、甘松、山奈子和蒼術混合后粉碎成60— 80目粉末,裝袋,每袋裝入藥物觀 克,每人每次3袋藥(藥袋大小為4X6cm2,厚度為1. 5 cm),每袋藥佩戴18天,3袋共用M天。實施例2:
本發(fā)明的藥物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橘核17.0份、荔枝核16.0份、昆布11.0份、小香11.0份、川楝子11.0份、當歸13.0 份、烏梅13.0份、山楂核16.0份、艾葉12.0份、花椒12.0份、甘松11.0份、山奈子11.0份、 蒼術13.0份。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方法為將橘核、荔枝核、昆布、小香、川楝子、當歸、烏梅、山楂 核、艾葉、花椒、甘松、山奈子和蒼術混合后粉碎成60— 80目粉末,裝袋,每袋裝入藥物32 克,每人每次3袋藥(藥袋大小為4X 6cm2,厚度為1. 5 cm),每袋藥佩戴23天,3袋共用69天。實施例3:
本發(fā)明的藥物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橘核15.0份、荔枝核15.0份、昆布10.0份、小香10.0份、川楝子10.0份、當歸10.0 份、烏梅10. 0份、山楂核15. 0份、艾葉10. 0份、花椒10. 0份、甘松10. 0份、山奈子10. 0份、 蒼術10.0份。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方法為將橘核、荔枝核、昆布、小香、川楝子、當歸、烏梅、山楂 核、艾葉、花椒、甘松、山奈子和蒼術混合后粉碎成60— 80目粉末,裝袋,每袋裝入藥物32 克,每人每次3袋藥(藥袋大小為4X 6cm2,厚度為1. 5 cm),每袋藥佩戴20天,3袋共用60 天,即兩個月。臨床應用情況報告(病例)
(1)、治療標準①治愈臍疝疝塊全部消失,局部無任何異常表現(xiàn);②有效臍疝疝塊 大部分消失,局部稍有外凸跡象;③無效臍部疝塊消失不明顯。(2)、病例統(tǒng)計從1995年一2010年,用本發(fā)明藥物5 例,其中男孩288例,女孩 240例,最小者20天,最大者2歲,治愈488例,有效38例,無效2例,治愈率為92. 4 %,有 效率為99. 6 %。小兒腹痛、哭鬧20例,小兒腹瀉32例,有效率占90%以上。(3)典型病例舉例
例1 用實施例1的配方和制備方法加工的藥的實施效果張靜怡,女,1月半,眉縣首 善鎮(zhèn)醋家塬人,1998年11月8日就診,患兒哭鬧不止,夜間尤甚,厭食,納差,大便稀,7— 8 次/日,心肺(一),臍部隆起,如荔枝大小,質(zhì)軟,壓之可回納,肝脾未觸及,CNS (一)。診斷 為1、臍疝;2、消化不良。用本發(fā)明藥物放到肚臍眼處,內(nèi)服七星茶,治療1月半而痊愈。例2 用實施例3的配方和制備方法加工的藥的實施效果王鵬,男,2月,眉縣橫 渠鎮(zhèn)王家堡人,2000年6月15日就診,患兒體型較胖,煩躁,哭鬧,盜汗,易驚,方顱,心肺 (一),臍部隆起約2. 5*2. 5*3 cm3大小,質(zhì)軟,壓之可回納,肝脾未觸及,CNS(—)。診斷為1、 臍疝;2、維生素缺乏性佝僂病(活動期)。用本發(fā)明藥物放到肚臍眼處,并加服貝特令和糖酸 鈣。2月臍疝消失,6月后諸癥全部消失。例3 用實施例2的配方和制備方法加工的藥的實施效果任欣怡,女,1月20天,眉縣常興鎮(zhèn)常興村人,2001年2月8日就診,患兒哭鬧不止,夜間尤甚,面色咣白,四肢冰涼, 喜好蜷曲,納差氣怯,大便稀溏,小便清亮,次數(shù)增多,心肺(一),臍部隆起,如荔枝大小,質(zhì) 軟,壓之可回納,肝脾未觸及,CNS (一),舌淡苔白。診斷為1、臍疝;2、盤腸氣痛(脾胃虛寒 型)。用本發(fā)明藥物放到肚臍眼處,并加服中藥七味白術散加減治療,2月而愈。例4 用實施例2的配方和制備方法加工的藥的實施效果李笑笑,女,3月,扶風 縣上宋鄉(xiāng)牛膝人,2002年12月12日就診,患兒哭鬧不止,夜間尤甚,面色咣白,四肢冰涼,腹 痛脹滿,喜溫喜按,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舌淡苔白,指紋紅,心肺(一),臍部隆起約3*3*3cm3 大小,質(zhì)軟,壓之可回納,肝脾未觸及,CNS (—)。診斷為1、臍疝;2、腹痛一脾胃虛寒型。治 法溫胃散寒,行氣止痛,用本發(fā)明藥物放到肚臍眼處,并用小建中湯加減治療。2月后臍疝 等諸癥全部消失。例5 用實施例3的配方和制備方法加工的藥的實施效果王盼,女,1歲,扶風縣 上宋鄉(xiāng)神村人,2005年5月12日就診,小兒自出生以來,經(jīng)常鬧肚子,不是不食,便是拉稀, 愛哭鬧,喜努掙,長期面黃肌廋,頭發(fā)枯燥,近日來,臍部隆起一包塊如核桃大小,質(zhì)軟,壓之 可還納,指紋青紫,直透三關,舌淡苔白,此乃小兒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諸疝皆歸于肝”肝 氣乘脾犯胃,則臍疝乃作,故宜溫中散寒,疏肝理氣止痛。用本發(fā)明藥物放到肚臍眼處,內(nèi)服 橘核丸加減治療,2月而愈。例6 用實施例1的配方和制備方法加工的藥的實施效果杜小飛,男,2月15天, 2006年8月9日就診,其母訴說,產(chǎn)后母乳過多又稠,嬰兒只能吃一半,擠掉一半,患兒一個 月后經(jīng)常腹瀉,平日大便稀薄,每日數(shù)次,腹部喜熱敷,便出水綠色粘液,經(jīng)常去藥鋪買媽咪 愛、消化散、慶大顆粒、小兒止瀉散等,效果欠佳,近日臍部隆起,如核桃大小,質(zhì)軟,壓之可 還納,舌淡苔白,指紋紫滯。診斷為寒疝,治宜溫中散寒,疏肝理氣止痛。用本發(fā)明藥物放到 肚臍眼處,內(nèi)服橘核丸加減治療,2月而愈。例7 用實施例3的配方和制備方法加工的藥的實施效果劉陽,男,出生83天, 周至縣青化鄉(xiāng)西溝村2組人,2006年4月,突發(fā)啼哭,每晚哭鬧不安,5—6日后臍部有物隆 起,如板栗大小,哭時明顯,表面透亮,質(zhì)軟,壓之可還納,觀患兒面色蒼白,鼻流清涕,鼻旁 發(fā)青,指紋紅暗,直達氣關,家屬告知每晚開燈時間突然啼哭,啼聲高而尖銳,手足較涼,肚 腹微脹,大便日二次,稀中帶塊,腥氣較重,哭時躁動不安,頭汗出并有發(fā)嘔現(xiàn)象,不顧吃奶, 鬧騰至天將亮時,停止啼哭,然后睡去,白天發(fā)作較少,不愿玩耍,體溫、呼吸均正常。思之此 乃寒凝積滯,脾胃失調(diào)所致的臍疝、夜啼之證。治宜溫中散寒,理氣定痛。用本發(fā)明藥物放 到肚臍眼處,理中湯加減內(nèi)服。經(jīng)過十多天內(nèi)服藥和一月半外用而告痊愈。例8、用實施例1的配方和制備方法加工的藥的實施效果王鵬舉,男58天,太白 縣鸚鴿鎮(zhèn)人,患兒因哭鬧而致臍疝發(fā)作,臍部隆起一包塊如核桃大小,質(zhì)軟,壓之可還納,面 色青白,肢涼不乳,哭聲無力,舌淡脈細。診斷為脾胃虛寒性臍疝,法以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用本發(fā)明藥物放到肚臍眼處,理中湯合橘核丸加減內(nèi)服而愈。例9、用實施例3的配方和制備方法加工的藥的實施效果張豆豆,男,72天,眉 縣橫渠鎮(zhèn)萬家塬村二組人,患兒腹瀉如注,清稀澄澈,哭鬧不安,神倦肢冷,繼則臍部有物隆 起,如板栗大小,哭時明顯,表面透亮,壓之可還納,舌淡苔白,指紋紫暗。此乃濕困脾土,肝 郁乘脾之臍疝。治宜溫脾化濕,理氣止痛。用本發(fā)明藥物放到肚臍眼處,七味白術散加減內(nèi) 服。經(jīng)過十多天內(nèi)服藥和一月半外用而告痊愈。
例10、用實施例2的配方和制備方法加工的藥的實施效果劉曉光,男,1歲半, 寶雞市陳倉區(qū)人,患兒曲腰哭啼,入夜更深,臍部隆起一包塊如核桃大小,嗜食生冷,面黃神 倦,喜溫喜按,大便溏薄,舌淡苔白,指紋紫暗,此乃里寒凝滯,治宜溫中散寒,理氣止痛,方 用附子理中湯合良附丸加減,用本發(fā)明藥物放到肚臍眼處而愈。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小兒臍疝痛瀉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藥物的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 其重量配比為橘核13. 0-17. 0份、荔枝核13. 0-16. 0份、昆布8. 0-11. 0份、小香9. 0-11. 0 份、川楝子8. 0-11. 0份、當歸9. 0-13. 0份、烏梅8. 0-13. 0份、山楂核12. 0-16. 0份、艾葉 8. 0-12. 0 份、花椒 8. 0-12. 0 份、甘松 8. 0-11. 0 份、山奈子 9. 0-11. 0 份、蒼術 9. 0-13. 0 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臍疝痛瀉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藥物的 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橘核15. 0份、荔枝核15. 0份、昆布10. 0份、小香 10.0份、川楝子10.0份、當歸10.0份、烏梅10.0份、山楂核15.0份、艾葉10.0份、花椒 10. 0份、甘松10. 0份、山奈子10. 0份、蒼術10. 0份。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臍疝痛瀉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制備方法為將橘核、荔枝核、昆布、小香、川楝子、當歸、烏梅、山楂核、艾葉、花椒、甘 松、山奈子和蒼術混合后粉碎成60—80目粉末,裝袋,每袋裝入藥物觀-32克。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臍疝痛瀉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藥袋大小為4 X 6cm2,厚度為1. 5 cm。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小兒臍疝痛瀉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由橘核、荔枝核、昆布、小香、川楝子、當歸、烏梅、山楂核、艾葉、花椒、甘松、山奈子和蒼術原料藥組成,將其混合后粉碎成60—80目粉末,每袋裝入藥物30克,每人每次3袋藥,每袋藥佩戴20天,3袋共用60天。本發(fā)明具有溫里散寒、行氣軟堅止痛作用,對因先天臍部發(fā)育不全,生后愛哭鬧而致的臍疝及寒冷刺激引起的小兒腹痛、腹瀉、哭鬧等癥具有顯著療效。
文檔編號A61K36/906GK102091274SQ20111007077
公開日2011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23日
發(fā)明者任麥存, 辛建勛 申請人:任麥存, 辛建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