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燒燙傷、感染傷的膏藥及其制配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藥領(lǐng)域,具體說是一種用于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燒燙傷、感染傷的膏藥及其制配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燒燙傷、感染傷是常見病,重者造成傷殘危及生命,輕者也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并且能損害身體器管功能,給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很大不便。另外,因為感染傷,燒燙傷多發(fā)生在人體暴露部位,愈后的疤痕毀壞患者的容貌,給患者的心里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對嚴(yán)重?zé)隣C傷者首先要搶救生命,而對中、輕度的燒燙傷者則要盡量縮短愈合期,減少病人痛苦,并盡量減少疤痕形成。目前市場上治療燒燙傷、感染傷的藥物各有自己的特點,但它們在有效性、方便性等方面,特別是在減少疤痕形成方面還不能令人滿意。有的在治療過程中使許多患者不能承受,給病人身體和心里上造成很大痛苦。
發(fā)明內(nèi)容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方便,能在治療燒燙傷、感染傷引起的各種癥狀上達到自然愈合,不留疤痕,且施藥無痛苦,治愈率高的一種治療燒燙傷、感染傷的膏藥及其制配方法。為此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治療燒燙傷、感染傷的膏藥及其制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組分槐白皮、黃芪、白芨、地榆、青風(fēng)藤、柏葉、蘇木、劉寄奴、厄子、皂角刺、蓖麻子、乳香、黃丹、冰片、樟腦、香油共十六種植物中藥材料,其重量配比(質(zhì)量百分比)為槐白皮15-25%、黃芪1-2%、白芨0.5-1.5%、地榆0.5-1.5%、青風(fēng)藤0.5-1.5%、柏葉0.2-1.2%、蘇木0.5-1.5%、劉寄奴0.2-1.2%、厄子0.5-1.5%、皂角刺0.2-1.2%、蓖麻子0.15-0.6%、乳香0.2-1.2%、黃丹15-20%、冰片0.15-0.6%、樟腦0.1-0.35%、香油45-60%。制配方法如下先將槐白皮、黃芪、白芨、地榆、青風(fēng)藤、柏葉、蘇木、劉寄奴、厄子、皂角刺、蓖麻子、乳香、香油按重量配比稱取放入缸內(nèi),浸泡7天;將浸泡后的藥物放入鐵鍋內(nèi)熬炸60-80分鐘;取去藥渣,開始煉油,開鍋后60-90分鐘,待油煉到煙霧團團打轉(zhuǎn)時,漓水成珠不散,加入黃丹熔化為止離火;離火后等藥物降至60-8(TC,將研細的冰片、樟腦,放入鍋內(nèi)攪拌均勻;出鍋將藥物放入水中,浸泡24小時,解去火毒,即可使用。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按本發(fā)明制配的藥物使用時,直接向創(chuàng)傷面投藥,操作簡單,一般勿需在用藥前清創(chuàng),可減少患者痛苦,且藥到痛止,特別適于家庭臨床使用。經(jīng)200多例燒燙傷、IOO例感染傷患者臨床觀察,n、m度燒傷平均i2天左右治愈,一般不留疤痕。i度燒傷用藥后,片刻疼痛癥狀即可消除。本發(fā)明的另一重要優(yōu)點在于制配藥劑的成本低廉,對于一例燒傷面積在20%左右,部分深n度燒傷的患者,在中國小型醫(yī)院治療的平均費用約在3000—4000元,而應(yīng)用本發(fā)明提供的藥物只需500—700元即可痊愈。從藥性和功能分析,以及臨床數(shù)百例觀察,本發(fā)明藥物無毒副作用、無禁忌癥。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種治療燒燙傷膏藥物及其制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組分槐白皮、黃芪、白芨、地榆、青風(fēng)藤、柏葉、蘇木、劉寄奴、厄子、皂角刺、蓖麻子、乳香、黃丹、冰片、樟腦、香油共十六種植物中藥材料,取槐白皮18%、黃芪1.5、白芨1%、地榆1%、青風(fēng)藤1%、柏葉0.7%、蘇木1%、劉寄奴0.7%、厄子1%、皂角刺0.7%、蓖麻子0.4%、乳香0.7%、黃丹17.7%、冰片0.4%、樟腦0.2%、香油54%。先將槐白皮、黃芪、白芨、地榆、青風(fēng)藤、柏葉、蘇木、劉寄奴、厄子、皂角刺、蓖麻子、乳香按用量配比稱取放入缸內(nèi),用香油浸泡7天;將浸泡后的藥物放入鐵鍋內(nèi)熬炸60-80分鐘;取去藥渣,開始煉油,開鍋后60-90分鐘,待油煉到煙霧團團打轉(zhuǎn)時,漓水成珠不散,加入黃丹熔化為止離火;離火后等藥物降至60-80。C,將研細的冰片、樟腦,放入鍋內(nèi)攪拌均勻;出鍋將藥物放入水中,浸泡24小時,解去火毒,即可使用。使用時,將本發(fā)明用溫水泡軟攤貼在消毒的白布上,攤貼時比傷口稍大,敷貼于患處,片刻清熱止痛,一貼膏藥用2-3天,用藥時不需用消毒藥水和其它液體處理燒燙傷或感染傷口創(chuàng)面,燙起泡的放水即可,以減少燙傷面的摩擦,用藥來去腐生肌。換藥時,將藥貼揭下,清理傷口上的臟物和藥貼上的臟物,用火烤對粘數(shù)次均勻為止,少涼貼于患處,每天1-2次,直到臟物沒有,傷口愈合為止。茲對200例在家庭病床上臨床治愈的燒燙傷、100例感染傷患者,列表統(tǒng)計如下燒燙傷:<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納入本統(tǒng)計的病例,其原籍地域分布包括山東各地、河南、四川、湖南、山西、吉林等省。此表統(tǒng)計表明,燒燙傷病例以少年兒童居多,其中14歲以下占79%;感染傷患者以成年人居多,15歲以上占67%。本組病例全部按家庭病床式實施管理和治療,均采用貼傅方式療法。全部病例分別經(jīng)1-22天傷面愈合,平均6-8天。燒燙傷、感染傷深度不同、面積大小不等,平均治愈日差別較大。病例1:王慶軍,男,28歲,山東省萊蕪市苗山人。因開三輪車不慎,水箱里開水燙傷大腿,面積大,是重二度燙傷,在苗山醫(yī)院治療數(shù)日無效后感染,整個創(chuàng)面腐爛,疼痛難忍,無法下床,到處求醫(yī)用藥,經(jīng)他人介紹,來我處就癥,將本發(fā)明藥物貼于傷處,立時清熱止痛消腫,解除了疼痛癥狀,起到了快生肌去腐,收斂造皮的好療效,7天左右就痊愈,無疤痕,無后遺癥,患者非常滿意。病例2:畢研政,男,31歲,山東省萊蕪鋼城區(qū)人。不慎燙左胳膊,面積是二度燙傷,當(dāng)時全部起了水泡,疼痛難忍,將本發(fā)明藥物膏貼于患處,片刻清熱止疼,從未見有腫的現(xiàn)象,用了兩次藥貼,6天時間患者痊愈,無疤痕,無后遣癥。病例3:崔繼章,男,25歲,山東萊蕪市萊城區(qū)人,因不慎將暖水瓶打碎燙傷小腿及腳面,在醫(yī)院治療數(shù)日感染,小腿腫痛無法下床,傷口腐爛化膿,經(jīng)朋友介紹,來用本人發(fā)明藥物,將膏藥貼于傷處,片刻解除痛苦起到消腫排膿去腐生肌收斂的目的,10小時后病人能下床走路,用2次藥貼,7天傷口痊愈,無疤痕,無后遣癥。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治療燒燙傷、感染傷的膏藥,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組分槐白皮、黃芪、白芨、地榆、青風(fēng)藤、柏葉、蘇木、劉寄奴、厄子、皂角刺、蓖麻子、乳香、黃丹、冰片、樟腦、香油共十六種植物中藥材料,其重量配比(質(zhì)量百分比)為槐白皮15-25%、黃芪1-2%、白芨0.5-1.5%、地榆0.5-1.5%、青風(fēng)藤0.5-1.5%、柏葉0.2-1.2%、蘇木0.5-1.5%、劉寄奴0.2-1.2%、厄子0.5-1.5%、皂角刺0.2-1.2%、蓖麻子0.15-0.6%、乳香0.2-1.2%、黃丹15-20%、冰片0.15-0.6%、樟腦0.1-0.35%、香油45-60%。2、一種治療燒燙傷、感染傷的膏藥的制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制配步驟為①浸泡一將槐白皮、黃芪、白芨、地榆、青風(fēng)藤、柏葉、蘇木、劉寄奴、厄子、皂角剌、蓖麻子、乳香、香油按用量配比稱取放入缸內(nèi),浸泡7天;②熬炸一將浸泡后的藥物放入鐵鍋內(nèi)熬炸60-80分鐘;③煉油一取去藥渣,開始油煉,開鍋后60-90分鐘,加入黃丹熔化為止離火;④冷卻一離火后等藥物降至60-8(TC時,再將研細的冰片、樟腦,放入鍋內(nèi)攪拌均勻;⑤浸泡一出鍋后將藥物放入水中,浸泡24小時,即可使用。全文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藥領(lǐng)域,具體說是一種用于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燒燙傷、感染傷的膏藥及其制配方法。它包括以下組分槐白皮、黃芪、白芨、地榆、青風(fēng)藤、柏葉、蘇木、劉寄奴、厄子、皂角刺、蓖麻子、乳香、黃丹、冰片、樟腦、香油,其具體制作步驟為①浸泡—將槐白皮、黃芪、白芨、地榆、青風(fēng)藤、柏葉、蘇木、劉寄奴、厄子、皂角刺、蓖麻子、乳香、香油按重量配比稱取放入缸內(nèi),浸泡7天;②熬炸—將浸泡后的藥物放入鐵鍋內(nèi)熬炸60-80分鐘;③煉油—取去藥渣,開始油煉,開鍋后60-90分鐘,加入黃丹熔化為止離火;④冷卻—離火后等藥物降至60-80℃時,再將研細的冰片、樟腦,放入鍋內(nèi)攪拌均勻;⑤浸泡—出鍋后將藥物放入水中,浸泡24小時,即可使用。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按本發(fā)明制配的藥物使用時,直接向創(chuàng)傷面投藥,操作簡單,一般勿需在施藥前清創(chuàng),可減少患者痛苦,且藥到痛止,特別適于家庭臨床使用。經(jīng)200多例燒燙傷、100例感染傷患者臨床觀察,II、III度燒傷平均12天左右治愈,一般不留疤痕。I度燒傷施藥后,片刻疼痛癥狀即可消除。文檔編號A61K31/122GK101112532SQ20071001633公開日2008年1月30日申請日期2007年7月27日優(yōu)先權(quán)日2007年7月27日發(fā)明者丁德培,丁昌榮,丁燕菊,馬玉芳申請人:丁昌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