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拉鏈頭之結構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拉鏈頭之結構改良,其系與條型拉鏈齒結合后,可運用在服飾上,進而使服飾具有方便穿戴、解卸的功能。
習式之拉鏈頭系由拉鏈基座、中心塊、簧片、拉環(huán)及上蓋所組合而成;其中拉鏈基座是一上基座片與下基座片兩者間蒂連一連結塊所構成,該上基座塊之上面中央前后各具有一座塊,此座塊朝外側面上具有方形凹坑,在兩座塊間的上基座片上具有一貫穿的透孔,該透孔兩側再有左右呈對稱的四個呈三角形之側擋片。
一呈C型的中心塊,其自由端上具有一止回鉤,該中心塊系置放在前述之上基座片之兩座塊間,而止回鉤正好置入上基座片之透孔中,且此中心塊并受四個側擋片的保護。
前述之中心塊在置入兩座塊間前,會在中心塊之內(nèi)凹處置入拉環(huán)的拉桿,接著在中心塊上方放置一簧片,最后再將一上蓋套設在兩座塊外,該上蓋并將簧片及中心塊包藏其內(nèi),上蓋前后端部份再沖凹入座塊之凹坑內(nèi),而與拉鏈基座結合。
習式拉鏈頭當拉環(huán)不斜上拉引時,簧片會將中心塊下壓,而中心塊之止回鉤的尖端會突穿透孔,并凸出上基座片之底面。
當拉環(huán)斜上方拉引后,會將中心塊上提,使止回鉤之尖端上移沒入透孔中。
習式拉鏈頭在設計時系朝向當使用者不拉引拉環(huán)時,拉鏈頭是無法在拉鏈齒上作下移,此防止拉鏈頭下移的方式,是利用了中心塊上的止回鉤,當使用者不拉引拉環(huán)時,止回鉤的尖端是凸伸出上基座片底面,并且卡在拉鏈齒之齒間,而該止回鉤因是呈直角三角形,是具有一斜邊者,當拉鏈頭上移,止回鉤的斜邊與拉鏈齒之齒接觸,可使拉鏈頭上移,而當拉鏈頭下移時,是止回鉤的垂直邊與拉鏈齒之齒接觸而形成卡制作用,故習式拉鏈頭在上行時可不借重拉環(huán)拉引,但當拉鏈頭要下移時則必須借重到拉環(huán)的拉引。
習式拉鏈頭當不拉引拉環(huán)而只能單向移動的設計,是現(xiàn)有拉鏈頭的基本設計,但習式拉鏈頭因構件過多,且構件在組裝時零散,無法單一組裝后即行固定[習式的中心塊及簧片即是如此];又上蓋套設上拉鏈基座上后需再有一道沖壓結合的程序,因此習式的拉鏈頭在從事自動化組裝時,中心塊及簧片的組放將是因難癥結所在,將會使拉鏈頭的組裝程序更加復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裝快速且構件體精簡的拉鏈頭之結構改良。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該產(chǎn)品由拉鏈基座、中心塊、拉環(huán)及上蓋所組合而成;拉鏈基座之上基座片中央前后各具有帶有扣卡粒的扣卡片,其中位在前方的扣卡片尾面兩側各連接側翼片,在各側翼片上具有向上開口的卡入型軸孔,而在兩側翼片間的上基座片上具有一方坑,至于位在后方的扣卡片,于其前方的上基座片上具有貫穿上基座片的方形透孔;一呈弓形之中心塊,其前端上方連接一斜上指向的彈片,該中心塊前端兩側各具有軸粒,又中心塊前端下方向下延伸一前端片,另,中心塊尾端下方連接一止回鉤座,該止回鉤座底面對邊角具有單向止擋型的一對止回鉤;上蓋前后端各開設方形卡孔,該上蓋的內(nèi)部兩側各具有一側護條。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之立體分解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之剖視圖(一)。
圖3為本實用新型之剖視圖(二)。
圖4為本實用新型與拉鏈齒之關系圖。
圖號說明(3)拉鏈頭(30)拉鏈基座 (300)上基座片(301)下基座片(302)連結塊 (31)扣卡片(310)扣卡粒 (32)側翼片 (320)軸孔(33)中心塊 (330)軸粒(331)彈片(332)前端片 (333)止回鉤座(334)止回鉤(34)上蓋 (340)卡孔(341)側護條(35)拉環(huán) (350)拉桿(36)透孔(37)方坑 (4)拉鏈齒(40)齒請參閱圖1所示,圖中揭露本實用新型之拉鏈頭(3)系由拉鏈基座(30)、中心塊(33)、拉環(huán)(35)及上蓋(34)所組合而成;拉鏈基座(30)系上基座片(300)與下基座片(301)間以一連結塊(302)蒂連所構成,其中上基座片(300)中央前后各具有一扣卡片(31),各扣卡片(31)外緣面具有扣卡粒(310),而在前方之扣卡片(31)尾面兩側各連接一側翼片(32),在各側翼片(32)上具有向上開口的卡入型軸孔(320),而在兩側翼片(32)間的上基座片(300)上具有一方坑(37),至于位在后方的扣卡片(31)前則有一貫穿基座片(300)的方形透孔(36)。
一呈弓型的中心塊(33),其前端兩側各凸設一軸粒(330),而中心塊(33)的前端上方連接一斜上指向的彈片(331),另中心塊(33)前端的下方延伸一前端片(332),再者,中心塊(33)尾端下方連接一止回鉤座(333),該止回鉤座(333)下方對角具有一對單向止擋型的止回鉤(334) 當中心塊(33)與拉鏈基座(30)結合前,先將拉環(huán)(35)之拉桿(350)置入中心塊(33)下方,而中心塊(33)與拉鏈基座(30)組合后,中心塊(33)之軸粒(330)卡入側翼片(32)之軸孔(320)中,而中心塊(33)之前端片(332)則置入方坑(37)中,至于中心塊(33)之止回鉤座(333)則置入透孔(36)中。
上蓋(34)之前后端各開設方形卡孔(340),當其與拉鏈基座(30)組合時,上蓋(34)之卡孔(340)則會與拉鏈基座(30)之扣卡片(31)的扣卡粒(310)形成扣組,進而使上蓋(34)與拉鏈基座(30)得以結合,如即可組成本實用新型之拉鏈頭;另,上蓋(34)內(nèi)部兩側各具有一側護條(341),該兩側護條(341)間的距離略大于中心塊(33)的厚度,當拉鏈頭(3)組合完成后,兩護條(341)會包夾中心塊(33),使中心塊(33)不會左右過度的移動。
繼續(xù)參閱圖2所示,圖中揭示當拉環(huán)(35)不斜上拉引時,彈片(331)自由端因頂持到上蓋(34)所產(chǎn)生的彈力,會將中心塊(33)以軸粒(330)為圓心,順時針方向轉動,使止回鉤座(333)上的止回鉤(334)凸伸出上基座片(300)的底面,又因中心塊(33)前方的前端片(332)會與方坑(37)壁面抵觸,而可防止中心塊(33)的過分順時針方向轉動。
繼續(xù)參閱圖3所示,圖中揭示當拉環(huán)(35)向斜上方拉引,會將中心塊(33)逆時針方向上提,克服彈片(331)的彈力,使止回鉤(334)對上移沒入透孔(36)中。
最后參閱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拉鏈頭(3)與習式的拉鏈頭同具有當不拉引拉環(huán)(35)而有單向移動的形式。當本實用新型拉鏈頭(3)不斜上拉引拉環(huán)(35)[可配合圖2或圖3一起參閱],單向型式的止回鉤(334)當位置適當時,會卡入拉鏈齒(4)的齒(40)間,而使拉鏈頭(3)只能上移而無法下移,一旦拉鏈頭(3)要下移時,需得拉引拉環(huán)(35),使止回鉤(334)上移沒入拉鏈基座(30)的方坑(37)中,方可在拉引拉環(huán)的同時一并牽引拉鏈頭(3)下移,而使拉鏈齒(4)的嚙合狀態(tài)分離。
本實用新型的構件僅有四個[較習式的拉鏈頭少一構件],且每一構件在單一組裝后即行固定,所以本實用新型拉鏈頭在行自動化順序組裝時,不會因自動化順序組裝后的移動受震而散落,故可簡化自動化組裝的程序,而且是完全符合自動化組裝生產(chǎn)的一種產(chǎn)品設計。
權利要求1.一種拉鏈頭之結構改良,它是由拉鏈基座、中心塊、栓環(huán)及上蓋所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拉鏈基座之上基座片中央前后各具有帶有扣卡粒的扣卡片,其中位在前方的扣卡片尾面兩側各連接側翼片,在各側翼片上具有向上開口的卡入型軸孔,而在兩側翼片間的上基座片上具有一方坑,至于位在后方的扣卡片,于其前方的上基座片上具有貫穿上基座片的方形透孔;一呈弓形之中心塊,其前端上方連接一斜上指向的彈片,該中心塊前端兩側各具有軸粒,又中心塊前端下方向下延伸一前端片,另,中心塊尾端下方連接一止回鉤座,該止回鉤座底面對邊角具有單向止擋型的一對止回鉤;上蓋前后端各開設方形卡孔,該上蓋的內(nèi)部兩側各具有一側護條。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鏈頭之結構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蓋內(nèi)之兩側護條間的距離略大于中心塊之厚度。
專利摘要一種拉鏈頭之結構改良。它由拉鏈基座、中心塊、拉環(huán)及上蓋所組成,拉鏈基座之上基座片中央前后各具有帶有扣卡粒的扣卡片,一呈弓形之中心塊,其前端上方連接一斜上指向的彈片,中心塊前端下方向下延伸一前端片,中心塊尾端下方連接一止回鉤座,止回鉤座底面對邊角具有單向止擋型的一對止回鉤;上蓋前后端各開設方形卡孔,上蓋的內(nèi)部兩側各具有一側護條。該產(chǎn)品組裝快速且構件體精簡,運用在服飾上,使服飾具有方便穿戴、解卸的功能。
文檔編號A44B19/24GK2242009SQ95223708
公開日1996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1995年9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9月20日
發(fā)明者洪寶川 申請人:洪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