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拉鏈上安裝顆粒料上止的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全自動金屬顆粒料雙上止機。
背景技術:
目前,金屬拉鏈的上止,一般是使用金屬拉鏈上止機,在制作過程中,將切斷成型的金屬顆粒料,固定到拉鏈的上止位置,作為拉鏈頭往上最大位移行程的止擋件。傳統(tǒng)的金屬拉鏈上止機構,采用雙振動盤、單軌道、馬達式的技術來實現(xiàn),其結構復雜,工作的穩(wěn)定性不高,生產成本大,生產效率低,不利于規(guī)?;a。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全自動金屬顆粒料雙上止機,能降低耗損率,提高生產效率和拉鏈質量。
本發(fā)明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一種全自動金屬顆粒料雙上止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過帶裝置、送帶裝置、勾針定位裝置、分帶裝置、上止裝置和振動上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帶裝置設置于機架的前端,所述送帶裝置與所述過帶裝置相連,用于將拉鏈帶送入上止裝置;所述勾針定位裝置設置于送帶裝置的下方,用于定位拉鏈帶的上止位置;所述上止裝置設置于送帶裝置的下游,所述分帶裝置設置于所述上止裝置的下方,所述分帶裝置與所述上止裝置配合完成拉鏈帶的上止;所述振動上料裝置設置于所述上止裝置的側方,通過兩條軌道將金屬顆粒料送入上止裝置中;所述勾針定位裝置包括過鏈板、勾針和勾針氣缸,所述過鏈板的末端中部開設有滑槽,所述勾針在所述勾針氣缸的驅動下作豎直方向上下移動,并且所述勾針穿設于滑槽之間,可沿所述滑槽前后往復移動;所述分帶裝置包括分帶氣缸、分帶塊;所述上止裝置包括模具部件和送料部件,所述模具部件包括由主氣缸驅動上下豎直移動的主氣缸滑塊,所述模具部件上設有三個夾緊模,所述夾緊模之間形成有容置空間,用于容置金屬顆粒料;所述送料部件包括兩個壓料桿氣缸座、兩個針型氣缸、兩個壓料桿,所述針型氣缸分別設置于所述兩個壓料桿氣缸座上,并與所述兩個壓料桿氣缸座下方的所述壓料桿相配合;兩個所述壓料桿設于所述振動上料裝置的所述兩條軌道的末端,用于限制金屬顆粒料進入所述容置空間。
進一步地,所述上止裝置還包括伸縮模部件和機頭部件。
進一步地,所述伸縮模部件包括過鏈立板、伸縮模擺桿氣缸座,伸縮模擺桿氣缸設于所述伸縮模擺桿氣缸座上,通過伸縮模擺桿與伸縮模連接;還包括伸縮模氣缸,其與伸縮模座連接;所述伸縮模座滑動安裝于伸縮模安裝座上,通過伸縮模氣缸實現(xiàn)上下往復移動;所述伸縮?;瑒影惭b于伸縮模座上,通過伸縮模擺桿氣缸實現(xiàn)前后往復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模具部件包括主氣缸、主氣缸座板、模具座板,所述主氣缸通過所述主氣缸座板安裝于所述模具座板上,所述主氣缸滑塊滑動安裝于所述模具座板,通過所述主氣缸的驅動,可沿所述模具座板豎直上下往復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三個夾緊模分別為左夾緊模、中夾緊模和右夾緊模,所述中夾緊模設于所述模具座板,所述左夾緊模和右夾緊模位于所述中夾緊模的兩側,鉸接于所述模具座板;在所述左夾緊模和右夾緊模的兩外側分別設有左迫緊壓塊和右迫緊壓塊,所述左迫緊壓塊和右迫緊壓塊鉸接于所述模具座板,并分別由針型迫緊氣缸驅動。
進一步地,所述勾針定位裝置還包括信號桿感應塊、信號桿和拉頭感應塊;當所述拉鏈帶的拉頭通過所述拉頭感應塊時,所述拉頭感應塊帶動所述信號桿向上抬起,觸發(fā)信號桿感應塊。
進一步地,所述分帶塊為一凹形結構,包括兩個分帶頭,所述分帶頭的端部為一平面,兩側向下方傾斜形成兩個傾斜面,呈“八”字形結構。
進一步地,兩個所述傾斜面與所述平面的夾角為110-120度。
所述雙上止機還包括一個控制器,用于對所述雙上止機的各裝置進行控制。
本發(fā)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振動上料裝置的雙軌道,可同時將一個或兩個金屬顆粒料送入至上止裝置中,以達到同時安裝一個或兩個金屬顆粒料的效果,提高了整體的生產效率。同時,送料部件的應用,可以限制金屬顆粒料每次進入上止裝置的容置空間的個數(shù),不會造成機械故障。而分帶頭的設計,可以使拉鏈帶上翻呈一合適的角度,更方便上止裝置中的金屬顆粒料的安裝。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正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送料部件的分解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伸縮模部件的分解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模具部件的分解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勾針定位部件的分解圖;
圖7是本發(fā)明的分帶部件的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的分帶塊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8所示,一種全自動金屬顆粒料雙上止機,包括機架1,機架1上設有過帶裝置2、送帶裝置3、勾針定位裝置4、分帶裝置5、上止裝置6、振動上料裝置7和控制器8,過帶裝置2設置于機架1的前端,送帶裝置3與過帶裝置2相連,用于將拉鏈帶送入上止裝置6;勾針定位裝置4設置于送帶裝置3的下方,用于定位拉鏈帶的上止位置;上止裝置6設置于送帶裝置3的下游,分帶裝置5設置于上止裝置6的下方,分帶裝置5與上止裝置6配合完成拉鏈帶的上止;振動上料裝置7設置于上止裝置6的側方,通過兩條軌道將金屬顆粒料送入上止裝置6中。勾針定位裝置4包括過鏈板401、勾針402和勾針氣缸403,過鏈板401的末端中部開設有滑槽407,勾針402在勾針氣缸403的驅動下作豎直方向上下移動,并且勾針402穿設于滑槽407之間,可沿滑槽407前后往復移動。分帶裝置5包括分帶氣缸501和分帶塊502。上止裝置6包括模具部件和送料部件,模具部件包括由主氣缸610驅動上下豎直移動的主氣缸滑塊613,模具部件上設有三個夾緊模,夾緊模之間形成有容置空間,用于容置金屬顆粒料。送料部件包括兩個壓料桿氣缸座(621、622)、兩個針型氣缸625、兩個壓料桿(623、624),針型氣缸625分別設置于兩個壓料桿氣缸座上,并與兩個壓料桿氣缸座下方的所述壓料桿配合;兩個壓料桿設于振動上料裝置7的兩條軌道的末端,用于限制金屬顆粒料進入容置空間。
上止裝置6還包括伸縮模部件和機頭部件。其中,如圖3所示,伸縮模部件包括過鏈立板601、伸縮模擺桿氣缸座602,伸縮模擺桿氣缸603設于伸縮模擺桿氣缸座602上,通過伸縮模擺桿604與伸縮模605連接;還包括伸縮模氣缸606,其與伸縮模座607連接;伸縮模座607滑動安裝于伸縮模安裝座608上,通過伸縮模氣缸606實現(xiàn)上下往復移動;伸縮模605滑動安裝于伸縮模座607上,通過伸縮模擺桿氣缸實現(xiàn)前后往復移動。
如圖5所示,模具部件包括主氣缸610、主氣缸座板611、模具座板612,主氣缸610通過主氣缸座板611安裝于模具座板612上,主氣缸滑塊613滑動安裝于模具座板612,通過主氣缸610的驅動,可沿模具座板612豎直上下往復移動。三個夾緊模分別為左夾緊模614、中夾緊模615和右夾緊模616,所述中夾緊模615設于模具座板612,左夾緊模614和右夾緊模616位于中夾緊模615的兩側,鉸接于模具座板612;在左夾緊模614和右夾緊模616的兩外側分別設有左迫緊壓塊617和右迫緊壓塊618,左迫緊壓塊617和右迫緊壓塊618鉸接于模具座板612,并分別由針型迫緊氣缸619驅動。
如圖6所示,勾針定位裝置4還包括信號桿感應塊404、信號桿405和拉頭感應塊406;當拉鏈帶的拉頭通過拉頭感應塊406時,拉頭感應塊406帶動信號桿405向上抬起,觸發(fā)信號桿感應塊406。
如圖7-8所示,分帶塊502為一凹形結構,包括兩個分帶頭,兩個分帶頭的端部為一平面503,兩側向下方傾斜形成兩個傾斜面504,呈“八”字形結構。兩個傾斜面與平面的夾角在110-120度之間。分帶頭的角度的選擇,可以使拉鏈帶上翻到一合適的位置,更方便上止裝置中的金屬顆粒料的安裝。
全自動金屬顆粒料雙上止機的工作過程如下:
穿好了拉鏈頭的拉鏈帶經過過帶裝置,進入雙上止機中。拉鏈帶的每條拉鏈的下止部分在運動方向的前端,拉鏈頭后面部分的拉鏈是分開的,拉鏈帶通過送帶裝置向前輸送。由于拉鏈頭相對于拉鏈帶凸起一定的高度,當拉鏈頭通過勾針定位裝置時,勾針定位裝置中的拉頭感應塊感應到拉鏈頭,從而觸發(fā)勾針氣缸驅動勾針上升勾住拉鏈帶,進而定位拉鏈的上止位置。分帶裝置的分帶氣缸驅動分帶塊上升,將拉鏈上翻呈一定角度,與上止裝置相對。振動上料裝置通過兩條軌道將金屬顆粒料輸送至模具部件的容置空間內,模具部件攜帶金屬顆粒料下移至低位,將金屬顆粒料安裝于拉鏈的上止位置,針型迫緊氣缸動作驅動左、右迫緊壓塊迫緊左、右夾緊模,從而將金屬顆粒料夾緊在上止位置,完成上止。
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發(fā)明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發(fā)明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發(fā)明構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