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滑鍵導控動能式自動張合雙折傘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滑鍵導控動能式自動張合雙折傘,屬于傘類。
傘具的自動張合操控乃為當今傘發(fā)展的趨向,亦為便于使用者單手簡便操控的實用,且業(yè)界間亦有相當數量的不同自動張合傘被研發(fā)并申請取得專利權,然綜觀目前問市及已取得專利權的自動張合傘,不論為單節(jié)或雙折傘具,可由其構造發(fā)現,在組合構造上即其組合應用的組件相當繁雜,不僅在組裝制造上需多耗人工及工時,且組制的成本亦較高昂,相對消費者的購買亦所費不貲,再者,由于其組件復雜相對組件間的連動關系亦較為復雜,在操控連動動作或有不盡順暢可能,或因各構件組裝時的不適當,而造成對連動關系的影響。
即如本創(chuàng)作人前所發(fā)明的中國發(fā)明申請第91109145.9號專利案,亦為一雙折自動張收傘,茲由其構造即可知其傘骨乃系需由多段的傘骨部份層層套組疊合組成,不僅組裝較為繁瑣,同時傘的重量亦較重,且其彈簧由呈重疊組套,而知彈簧乃為一軟質螺旋物件,致在組裝時或有交疊糾纏不便影響組制,嗣在操作上,各組件連動關系較為復雜。
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提供一種具有構件精簡,組制成本低廉,即僅需應由一滑鍵為依順序的傘骨推肩及控制推鈕呈位移控制,就能控制收傘動能的儲、釋復動,配合雙折傘骨機構的蜂巢間設置的開傘彈簧,即能達到精簡組件且輕力控制傘具張合復動的目的的滑鍵導控動能式自動張合雙折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是一種滑鍵導控動能式自動張合雙折傘,其構造包括雙折傘骨機構具有上、下傘骨對應組套,并在上、下傘骨上分別固設一上蜂巢,及以活動方式組裝中、下蜂巢,并在中、下蜂巢間設一開傘彈簧,同時在下傘骨內裝一彈簧且頂于上傘骨末端,另在上傘骨的下末端裝有一扣定彈片;握柄在握柄上樞設一扣件和控制推鈕,控制推鈕一側延設有推塊對應扣件,另在控制推鈕的下端組裝有拉索并延伸與導控機構連接。
雙折傘骨機構在該下傘骨的上末端部位制成內凹形成為一推肩界定,順應于上傘骨的凹部組立,同時,在上傘骨的外側,配合一直徑不小于下傘骨的推扣環(huán),并與一收傘彈簧相頂設,且該推扣環(huán)端面開設有扣止孔,以對應導控機構扣制;導控機構設置在上傘骨內側位置,該機構包括有一扣片樞設在上傘骨,配合彈性件組置呈常態(tài)向傘骨內壓退狀態(tài),在扣片的下方,設置一滑鍵,該滑鍵側端固設有一凸塊常態(tài)延伸突出位于上傘骨的凹部位置,且與下傘骨的推肩相對應,同時,該滑鍵的端面開設成推撥口的推頂槽,適可對應扣片,而扣片與推扣環(huán)扣制相連,另在滑鍵的下方設置一傳動組件,此傳動組件上端乃以一連結拉索與滑鍵連結呈同步位移動作狀態(tài),而傳動組件的下端則對應握柄的控制推鈕所設置延伸的拉索連結,同時,該傳動組件正對應扣定彈片位置相對設置,并在傳動組件端面成形一突部,而對應扣定彈片隨收傘控制暨傳動組件下移作用推壓扣定彈片向內退離;防誤開傘機構設置在上蜂巢頂端位置,它由一引動件配合彈簧活動組裝于上蜂巢上,引動件端面開設有長孔對應上蜂巢定位銷一體銷組,呈可為一定間距上、下位移狀態(tài),又在引動件上端配合一頂蓋以固定方式組裝一中空套帽,適可配合上、下傘骨的收合壓縮動作,將套帽壓移箍限各支傘骨定位;導控機構的傳動組件亦可以一短管件成型,上端由連結拉索連結滑鍵,并在傳動組件的端面開設一長孔,對應一滑動件呈可為一定間距位移狀態(tài)組立,且由該滑動件對應握柄的拉索組立。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比較,其優(yōu)點它僅需由一滑鍵的位移控制,就能控制收傘動能的儲、釋復動,配合雙折傘骨機構的蜂巢間設置的開傘彈簧,即能達到輕力控制傘具張合復動的效能;構件精簡,互動關系簡單順暢,且成本低等。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從以下附圖及實施例中得到進一步的說明。
圖1系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2系
圖1的組合剖示圖暨傘具控制收合狀態(tài)示意圖。
圖3系本實用新型的導控機構與傘骨組合剖示圖。
圖4系本實用新型的導控機構的動作示意圖。
圖5系本實用新型的雙折收合組合剖示圖。
圖6系本實用新型的開傘狀態(tài)剖示圖。
圖7系本實用新型導控機構的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圖。
圖8系圖7導控機構與傘骨的組合剖示圖。
圖9系本實用新型防誤開機構的箍束動作示意圖。
圖面編號1-雙折傘骨機構,11-上傘骨,110-凹部,12-下傘骨,121-推肩,13-上蜂巢,133-定位銷,14-中蜂巢,15-下蜂巢,151-扣孔,16-各支傘骨,17-開傘彈簧,18-彈簧,19-扣定彈片,2-收傘彈簧,21-推扣環(huán),213-扣止孔,3-握柄,31-扣件,32-控制推鈕,321-推塊,322-拉索,4-導控機構,40-扣片,401-彈性件,41-滑鍵,411-凸塊,412-推頂槽,42-傳動組件,423-突部,424-長孔,425-滑動件,426-推孔,44-連結拉索,5-防誤開傘機構,51-引動件,511-長孔,52-彈簧,53-頂蓋,54-套帽。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述參閱
圖1及圖2所示,乃為本實用新型主要構件的立體分解圖及組合剖示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其構造組件包括由雙折傘骨機構1、收傘彈簧2、推扣環(huán)21、握柄3及導控機構4、防誤開傘機構5組成,其中該雙折傘骨機構1包括有上、下傘骨11、12相互套合組裝,并在上、下傘骨11、12上以固定方式設置一上蜂巢13,及順序活動組套設置中、下蜂巢14、15,以組裝各支傘骨16組成傘面,并在中、下蜂巢14、15間設置一開傘彈簧17,使在傘具收合時應由中、下蜂巢14、15的相互作用壓縮開傘彈簧17,配合下蜂巢15所開設有扣孔151對應握柄3的扣件31扣固而儲能,同時在下傘骨12內設置一彈簧18頂組上傘骨11,為上、下傘骨11、12開傘自動彈伸伸展作用;嗣在上傘骨11外側配合一直徑不小于下傘內12的推扣環(huán)21套組該收傘彈簧2,即收傘彈簧2正頂組于上蜂巢13及推扣環(huán)21和下傘骨12上末端位置,使由上、下傘骨11、12的收合同步壓縮收傘彈簧2,配合推扣環(huán)21的為導控機構4的扣片40扣固定位儲能,另在下傘骨12上的上末端部份位置沖型內凹形成一推肩121,以對應上蜂巢13的凹部110順組,以在收合動作同步推導導空機構4的滑鍵41位移導控扣片40突出扣固;又在下傘骨12的下末端以固定方式組設一握柄3,該握柄3上樞設一扣片件31及一可活動上下推移的控制推鈕32,控制推鈕32一側延伸設置一推塊321對應扣件31組立,以上推作用扣片31的釋解扣固,同時控制推鈕32的底部則以固定方式組設一拉索322延伸對應導控機構4的傳動組件42連結組立。
上述導控機構4乃系設置在上傘骨11內側中空部份,該機構4包括有一扣片40以固定方式軸設在上伸骨11,配合彈性件401組立而呈常態(tài)向上傘骨11內壓,以使扣片40不致向外突出,嗣在扣片40的下方位置呈可活動滑移狀態(tài)組設一滑鍵41,該滑鍵41側端固設一凸塊411常態(tài)延伸突出位于上傘骨11的凹部11置(參閱圖3所示),以供對應下傘骨12的推肩121推引滑鍵41向上對應扣片40移動,同時在滑鍵41的端面開設有推撥口推頂槽412,而可對應扣片40推頂使其突出于上傘骨11以扣固推扣環(huán)21和收傘彈簧2儲能(參閱圖4所示),另在該滑鍵41位置下方應由連結拉索44連結一為握柄3控制推鈕32以拉索322連結的傳動組件42,且該傳動組件42正對應固設于上傘骨11內以扣固伸展的上、下傘骨11、12的扣定彈片19組立,同時傳動組件42端面成型有一突部423,適可對應該扣定彈片19在收傘操作時推控退離扣固狀態(tài),以便收合上、下傘骨11、12。另在上蜂巢13的頂端位置,設置有一防誤開傘機構5,此機構5具有一引動件51配合彈簧52組置于上蜂巢13上端,且引動件51乃延伸于上蜂巢13內,應由其端面上開設的長孔511對應上蜂巢13定位銷133銷組,呈可為一定間距上、下移動狀態(tài),又在引動件51上端配合一頂蓋53螺組一中空套帽54,適可配合上、下傘骨11、12的收合壓縮動作,使防誤開傘機構5向上蜂巢13壓移,即使套帽54對應各支傘骨16上端套箍限位(如圖9所示)防止在操作時誤開傘的情形。
又上述各構件組裝后乃如圖2所示,呈傘面收合狀態(tài),此時該開傘彈簧17已然被中、下蜂巢14、15所壓縮儲能,嗣對應該傘具的收合,乃以雙手相互對應輕力施壓或傘尖和防誤開機構5之頂蓋53向地、壁面施力,即可使上、下傘骨11、12相對縮收,同時作用收傘彈簧2壓縮緊推扣環(huán)21的上移,待上、下傘骨11、12收合至定位時,該下蜂巢15的扣孔151正對應握柄3的扣件31呈扣制狀態(tài)保持傘具的收合常態(tài),同時下傘骨12頂端的推肩121亦隨收合同步對應導控機構4的滑鍵41側端的凸塊411推動,使滑鍵41亦向上位移進而將扣片40向上傘骨11外突出對應推扣環(huán)21的扣止孔213扣固(如圖3及圖4所示),形成收傘彈簧2的壓縮定位儲能狀態(tài)和傘收合常態(tài)(如圖5所示),且此時該握柄3內為控制推鈕32連結的拉索322系呈不連結狀態(tài)延伸組置于傳動組件42側端位置;又其在操控動作上,使用者將握柄3的控制推鈕32向上推動乃為開傘控制,此時控制推鈕32的推塊321乃將扣件31壓退對下蜂巢15的扣固,即釋放開傘彈簧17的動能開傘,且隨上、下傘骨11、12的伸展,收傘彈簧2仍呈儲能狀態(tài),同時該拉索322亦對應傳動組件42連結(參閱圖6所示),嗣在控制開傘操作使用蔽雨(陽)后,用者欲收傘而將控制推鈕32向下推動時,乃由該拉索322為控制推鈕32所牽引下拉,而將傳動組件42向下拉動位移,進而由連結拉索44導拉滑鍵41向下位移,退離對扣片40的頂推作用,此時,扣件40因頂推作用力消失而受其彈性件401作用使其向縮退,相對亦解除對推扣環(huán)21和收傘彈簧2的制動,而釋放收傘動能推頂中蜂巢14向下移收配合各支傘骨16的支點作用收合傘面,同時在傳動組件42被拉動位移時,適由其突部423的下移而推壓扣定彈片19向內退離對上、下傘骨11、12的伸展定位扣固,以便傘骨的收合(如圖2所示)并為下次操控所需的儲能操控,而達到精簡組件即可輕力控制雙折傘自動張合的效能。
再參閱圖7及圖8所示,乃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而其各構件亦如上述實施例的構組,惟其主要系有關該導控機構4的傳動組件42,該傳動組件42亦可進一步以一短管件成型組裝,其上端亦對應滑鍵41和連結拉索44所連結組裝,而在該傳動組件42的側端開設一長孔424,對應一滑動件425呈可為一定間距位移狀態(tài)組裝,即由該滑動件425對應握柄3的拉索322連結組立,適配合該長孔424所形成的位移間距對應開傘控制的拉索322上移,使滑動件425呈不連結傳動組件42狀態(tài),而在開傘后隨傘骨的伸展位移,使滑動件425對應傳動件42連結待驅動控制推鈕32牽動,而達到相同的操控連動目的,同時亦由傳動組件42上所開設的推孔426對應扣定彈片19,使在傳動組件42下移時,亦由該推孔426的上孔緣推壓扣定彈片19向內退移,以釋放對上、下傘骨11、12的伸展扣定。
權利要求1.一種滑鍵導控動能式自動張合雙折傘,其構造包括雙折傘骨機構(1)具有上、下傘骨(11)、(12)對應組套,并在上、下傘骨(11)、(12)上分別固設一上蜂巢(13),及以活動方式組裝中、下蜂巢(14)、(15),并在中、下蜂巢(14)、(15)間設一開傘彈簧(17),同時在下傘骨(12)內裝有彈簧(18)且頂于上傘骨(11)末端,另在上傘骨(11)的下末端裝一扣定彈片(19);握柄(3)在握柄(3)上樞設一扣片(31)和控制推鈕(32),控制推鈕(32)一側延設有推塊(321)對應扣件(31),另在控制推鈕(32)的下端組裝有拉索(322)并延伸與導控機構(4)連結所組成;其特征在于a.雙折傘骨機構(1)在該下傘骨(12)的上末端部位制成內凹形成為一推肩(121)界定,順應于上傘骨(11)的凹部組立,同時,在上傘骨(11)的外側,配合一直徑不小于下傘骨(12)的推扣環(huán)(21),并與收傘彈簧(2)相頂設,且該推扣環(huán)(21)端面開設有扣止孔(213),以對應導控機構(4)扣制;b.導控機構(4),設置在上傘骨(11)內側位置,該機構包括有一扣片(40)樞設在上傘骨(11)上,配合彈性件(401)組置呈常態(tài)向傘骨內壓退狀態(tài),在扣片(40)的下方設置一滑鍵(41),該滑鍵(41)側端固設一凸塊(411)常態(tài)延伸突出位于上傘骨(11)的凹部位置,且與下傘骨(12)的推肩(121)相對應,同時,該滑鍵(41)的端面開設成推撥口的推頂槽(412),適可對應扣片(40),而扣片(40)與推扣環(huán)(21)扣制相連,另在滑鍵(41)的下方設置一傳動組件(42),此傳動組件(42)上端乃以一連結拉索(44)與滑鍵(41)相連,而傳動組件(42)的下端則對應握柄(3)的控制推鈕(32)所設置延伸的拉索(322)連結,同時,該傳動組件(42)正對應扣定彈片(19)位置相對設置;c.防誤開傘機構(5)設置在上蜂巢(13)頂端位置,它由一引動件(51)配合彈簧(52)活動組裝于上蜂巢(13)上,引動件(51)端面開設有長孔(511)對應上蜂巢(13)定位銷(133)一體銷組,又在引動件(51)上端配合一頂蓋(53)和套帽(54),而套帽(54)壓移箍限在各支傘骨(16)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鍵導控動能式自動張合雙折傘,其特征在于導控機構(4)的傳動組件(42)亦可以一短管件成型,上端由連結拉索(44)連結滑鍵(41),并在傳動組件(42)的端面開設一長孔(511),對應一滑動件(425)呈可為一定間距位移狀態(tài)組立,且由該滑動件(425)對應握柄(3)的拉索(322)連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滑鍵導控動能式自動張合雙折傘,屬于傘類。由雙折傘骨機構、收傘彈簧、握柄、導控機構及防誤開傘機構組成。在該傘的上、下傘骨間配有推扣環(huán)和收傘彈簧,并在上傘骨內設一導控機構,以拉索連結控制推鈕,而滑鍵設有一凸塊突設在上傘骨端面。該雙折傘可儲能和分別作釋放開傘動能或拉引導控機構收傘功能而操控傘具張合;另在上蜂巢頂端設有防誤開傘機構,對應傘骨,可防誤開。
文檔編號A45B25/00GK2166653SQ93226180
公開日1994年6月1日 申請日期1993年8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1993年8月12日
發(fā)明者周龍交, 程澄浦 申請人:周龍交, 程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