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減震鞋。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越來越注重身體健康后,開始跑步的人越來越多,但是跑步這項運動對于人體也會存在一定的運動傷害,例如對膝蓋的傷害以及對腳踝的傷害等,一旦運動者遭受了這類傷害,對其身體造成的影響會很大,通常需要一周或者更長的時間去恢復,給運動者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創(chuàng)傷,一雙舒適的鞋子尤為重要,鞋主要由鞋面和鞋底構成,鞋子是否舒適,首先取決于鞋底,鞋底是鞋與地面直接接觸的部分,它直接受到地面的摩擦沖擊,同時將地面的反作用力傳遞給足部,如果鞋底具有足夠的減震功能,才能避免運動沖擊力帶來的傷害,雙腳在運動中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同時也減輕運動疲勞感。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減震效果好,穿著舒適,耐久使用的減震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減震鞋,包括鞋面、鞋底、鞋墊和減震裝置,所述減震裝置設置在位于所述鞋底的鞋底跟部處的容納腔內,所述減震裝置包括活塞桿、活塞、筒體、彈簧、上閥片組件和下閥片組件,所述活塞桿的凸起部的一端抵擋在所述鞋墊上,所述凸起部的另一端上設有一小軸,所述活塞、彈簧、上閥片組件和下閥片組件均套設在所述小軸上,所述上閥片組件位于所述凸起部與所述活塞的一端面之間,所述下閥片組件位于所述活塞的另一端面與所述彈簧的一端之間,所述彈簧的另一端抵擋在所述容納腔的底面上,所述筒體活動套設在所述活塞上,且所述筒體的外周面與所述容納腔的內壁緊密結合在一起,其中,所述活塞上設有若干個流通孔,所述流通孔可使位于所述活塞兩端處的腔體相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減震裝置還包括彈性滑動圈,所述彈性滑動圈套設在所述活塞的外周上,且所述彈性滑動圈與所述筒體的內壁緊密貼合。
進一步地,所述上閥片組件包括依次套設在所述小軸上的上墊圈、上碟形片和下碟形片,所述上墊圈與所述上碟形片之間形成上膨脹腔,所述下碟形片與所述活塞的上端面之間形成下膨脹腔,所述流通孔的上口與所述下膨脹腔相連通。
更進一步地,所述上碟形片包括第一環(huán)形平板和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環(huán)形平板的邊緣上的第一環(huán)形斜板,所述第一環(huán)形斜板的大端抵擋在所述上墊圈的下端面上。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環(huán)形平板上設有若干個小孔,所述上膨脹腔通過所述小孔與外界想通,所述第一環(huán)形平板上設有若干個凸棱,且所述凸棱位于所述上碟形片與下碟形片之間。
更進一步地,所述下碟形片包括第二環(huán)形平板和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二環(huán)形平板的邊緣上的第二環(huán)形斜板,所述活塞的上邊緣抵擋在所述第二環(huán)形斜板的內側面上。
更進一步地,所述下閥片組件包括依次套設在所述小軸上的彈性圈、張力閥片和鎖緊螺母,所述彈簧抵擋在所述鎖緊螺母的端面上。
更進一步地,所述張力閥片包括本體、與所述本體的外圈連接在一起的彎曲部和設置在所述彎曲部上的環(huán)形凸臺,所述環(huán)形凸臺抵擋在所述流通孔的下口處。
更進一步地,所述環(huán)形凸臺的外邊緣呈弧形,且所述環(huán)形凸臺的外邊緣上具有壓痕。
更進一步地,所述下碟形片與張力閥片的厚度均為0.15mm~0.3mm,且采用可變形材料制作。
從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減震效果好,穿著舒適,耐久使用。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之外,本發(fā)明還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下面將參照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fā)明的外形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局部剖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減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減震裝置的筒體的安裝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減震裝置的上碟形片的局部放大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減震裝置的下碟形片的局部放大圖。
圖7是本發(fā)明的減震裝置的張力閥片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標記為:鞋面10、鞋底20、鞋底跟部21、鞋墊30、密封圈40、硬質層50、減震裝置60、活塞桿61、小軸611、凸起部612、活塞62、流通孔621、彈性滑動圈63、筒體64、彈簧65、上閥片組件66、上墊圈661、上碟形片662、第一環(huán)形斜板6621、第一環(huán)形平板6622、小孔6623、凸棱6624、下碟形片663、第二環(huán)形平板6631、第二環(huán)形斜板6632、上膨脹腔664、下膨脹腔665、下閥片組件67、彈性圈671、張力閥片672、本體6721、彎曲部6722、環(huán)形凸臺6723、鎖緊螺母67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參考圖1至圖7,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減震鞋,包括鞋面10、鞋底20和鞋墊30,所述鞋面10固定連接在所述鞋底20上,所述鞋墊30放置在所述鞋底20上,其中,所述鞋底20的內側面上設有一層硬質層50,所述硬質層50使所述鞋底20的內側面的變形量小。
如圖2、圖3和圖4所示,該減震鞋還包括減震裝置60,所述減震裝置60設置在位于所述鞋底20的鞋底跟部21處的容納腔內,所述減震裝置60包括活塞桿61、活塞62、筒體64、彈簧65、上閥片組件66和下閥片組件67,所述活塞桿61的凸起部612的上端抵擋在所述鞋墊30的下表面上,所述凸起部612的下端上設有一小軸611,所述活塞62、彈簧65、上閥片組件66和下閥片組件67均套設在所述小軸611上,所述上閥片組件66位于所述凸起部612與所述活塞62的一端面之間,所述下閥片組件67位于所述活塞62的另一端面與所述彈簧65的一端之間,所述彈簧65的另一端抵擋在所述容納腔的底面上,所述筒體64活動套設在所述活塞62上,且所述筒體64的外周面與所述容納腔的內壁緊密結合在一起,其中,所述活塞62上設有若干個流通孔621,所述流通孔621可使位于所述活塞62兩端處的腔體相連通,所述流通孔621沿所述活塞62的軸向方向延伸。
優(yōu)選地,所述流通孔621的個數為6個。
所述減震裝置60還包括彈性滑動圈63,所述彈性滑動圈63套設在所述活塞62的外周上,且所述彈性滑動圈63與所述筒體64的內壁緊密貼合,該減震鞋還包括一密封圈40,所述密封圈40固定設置在所述筒體64的上開口的處的內壁上,且所述密封圈40與所述凸起部612的外周緊密接觸,避免灰塵會或水進入到所述筒體64內影響所述減震裝置60的減震效果。
如圖3、圖5和圖6所示,所述上閥片組件66包括依次套設在所述小軸611上的上墊圈661、上碟形片662和下碟形片663,所述上墊圈661呈圓環(huán)狀,所述上碟形片662包括第一環(huán)形平板6622和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環(huán)形平板6622的邊緣上的第一環(huán)形斜板6621,所述第一環(huán)形斜板6621的大端抵擋在所述上墊圈661的下端面上,同時所述上墊圈661與所述上碟形片662之間形成上膨脹腔664;所述下碟形片663包括第二環(huán)形平板6631和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二環(huán)形平板6631的邊緣上的第二環(huán)形斜板6632,所述活塞62的上邊緣抵擋在所述第二環(huán)形斜板6632的內側面上,同時所述下碟形片663與所述活塞62的上端面之間形成下膨脹腔665,所述流通孔621的上口與所述下膨脹腔665相連通。
如圖3、圖5和圖6所示,所述第一環(huán)形平板6622上設有若干個小孔6623,所述上膨脹腔664通過所述小孔6623與外界想通,所述小孔6623的設置確保所述上碟形片662能夠快速復位,所述第一環(huán)形平板6622的下端面上設有若干個凸棱6624,且若干個凸棱6624環(huán)形均勻分布,并且所述凸棱6624位于所述上碟形片662與下碟形片663之間,所述凸棱6624避免所述上碟形片662與下碟形片663接觸接緊密使所述小孔6623不能與外界想通。
優(yōu)選地,所述小孔6623與所述凸棱6624的個數均為8個,且所述小孔6623與所述凸棱6624相互錯開。
如圖3和圖7所示,所述下閥片組件67包括依次套設在所述小軸611上的彈性圈671、張力閥片672和鎖緊螺母673,所述彈簧65抵擋在所述鎖緊螺母673的端面上,所述彈性圈671避免所述張力閥片672變形后與所述活塞62的下端面緊密結合,其中,所述張力閥片672包括本體6721、與所述本體6721的外圈連接在一起的彎曲部6722和設置在所述彎曲部6722上的環(huán)形凸臺6723,所述環(huán)形凸臺6723抵擋在所述流通孔621的下口處,所述環(huán)形凸臺6723的外邊緣呈弧形,且所述環(huán)形凸臺6723的外邊緣上具有若干個壓痕,每個壓痕的軸線與所述環(huán)形凸臺6723的軸線位于同一片面內,且所述每個壓痕的軸線延伸后可與所述環(huán)形凸臺6723的軸線相交形成一角度為30°的夾角。
所述下碟形片663與張力閥片672的厚度均為0.15mm~0.3mm,且采用可變形材料制作。
優(yōu)選地,所述下碟形片663與所述張力閥片672的厚度均為0.18mm。
所述減震裝置60的工作過程如下:當腳后跟壓力剛剛作用在所述減震裝置60上時,所述活塞桿61下移,所述活塞桿61會帶動所述活塞62、上閥片組件66和下閥片組件67下移,所述彈簧65被擠壓變形,同時位于所述活塞62下方的腔體內氣壓急劇增大,氣體會通過所述壓痕對所述環(huán)形凸臺6723的外邊緣進行擠壓使所述環(huán)形凸臺6723與所述流通孔621的下口處分離,進入到所述流通孔621內的氣體推動所述下碟形片663變形,使所述第二環(huán)形斜板6632的內側面與所述活塞62的上邊緣脫離,氣體進入到位于所述活塞62上方的腔體內,當所述彈簧65的壓縮量到最大時所述活塞62無法下移,如果所述活塞桿61下移繼續(xù)下移就會使所述上閥片組件66和所述下閥片組件67增大變形量繼續(xù)緩沖,當腳后跟抬起時,緩沖結束,所述上閥片組件66和所述下閥片組件67在復位變形的同時所述活塞62在所述彈簧65的作用下上移,位于所述活塞62上方的腔體內的氣體被擠壓,壓力增大,氣體會使所述第二環(huán)形斜板6632的邊緣變形,進而氣體進入到所述流通孔621內,位于所述流通孔621內的氣體推動所述環(huán)形凸臺6723,所述彎曲部6722變形,進而氣體進入到位于所述活塞62下方的腔體內,所述減震裝置60復位。
采用這種減震結構,在確保舒適度、緩沖效果好的前提下還可以適應不同體重的人,均采用金屬件制作,該減震鞋比較耐穿。
實施例二
參考圖1至圖7,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減震鞋,包括鞋面10、鞋底20和鞋墊30,所述鞋面10固定連接在所述鞋底20上,所述鞋墊30放置在所述鞋底20上,其中,所述鞋底20的內側面上設有一層硬質層50,所述硬質層50使所述鞋底20的內側面的變形量小。
如圖2、圖3和圖4所示,該減震鞋還包括減震裝置60,所述減震裝置60設置在位于所述鞋底20的鞋底跟部21處的容納腔內,所述減震裝置60包括活塞桿61、活塞62、筒體64、彈簧65、上閥片組件66和下閥片組件67,所述活塞桿61的凸起部612的上端抵擋在所述鞋墊30的下表面上,所述凸起部612的下端上設有一小軸611,所述活塞62、彈簧65、上閥片組件66和下閥片組件67均套設在所述小軸611上,所述上閥片組件66位于所述凸起部612與所述活塞62的一端面之間,所述下閥片組件67位于所述活塞62的另一端面與所述彈簧65的一端之間,所述彈簧65的另一端抵擋在所述容納腔的底面上,所述筒體64活動套設在所述活塞62上,且所述筒體64的外周面與所述容納腔的內壁緊密結合在一起,其中,所述活塞62上設有若干個流通孔621,所述流通孔621可使位于所述活塞62兩端處的腔體相連通,所述流通孔621沿所述活塞62的軸向方向延伸。
優(yōu)選地,所述流通孔621的個數為8個。
所述減震裝置60還包括彈性滑動圈63,所述彈性滑動圈63套設在所述活塞62的外周上,且所述彈性滑動圈63與所述筒體64的內壁緊密貼合,該減震鞋還包括一密封圈40,所述密封圈40固定設置在所述筒體64的上開口的處的內壁上,且所述密封圈40與所述凸起部612的外周緊密接觸,避免灰塵會或水進入到所述筒體64內影響所述減震裝置60的減震效果。
如圖3、圖5和圖6所示,所述上閥片組件66包括依次套設在所述小軸611上的上墊圈661、上碟形片662和下碟形片663,所述上墊圈661呈圓環(huán)狀,所述上碟形片662包括第一環(huán)形平板6622和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環(huán)形平板6622的邊緣上的第一環(huán)形斜板6621,所述第一環(huán)形斜板6621的大端抵擋在所述上墊圈661的下端面上,同時所述上墊圈661與所述上碟形片662之間形成上膨脹腔664;所述下碟形片663包括第二環(huán)形平板6631和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二環(huán)形平板6631的邊緣上的第二環(huán)形斜板6632,所述活塞62的上邊緣抵擋在所述第二環(huán)形斜板6632的內側面上,同時所述下碟形片663與所述活塞62的上端面之間形成下膨脹腔665,所述流通孔621的上口與所述下膨脹腔665相連通。
如圖3、圖5和圖6所示,所述第一環(huán)形平板6622上設有若干個小孔6623,所述上膨脹腔664通過所述小孔6623與外界想通,所述小孔6623的設置確保所述上碟形片662能夠快速復位,所述第一環(huán)形平板6622的下端面上設有若干個凸棱6624,且若干個凸棱6624環(huán)形均勻分布,并且所述凸棱6624位于所述上碟形片662與下碟形片663之間,所述凸棱6624避免所述上碟形片662與下碟形片663接觸接緊密使所述小孔6623不能與外界想通。
優(yōu)選地,所述小孔6623與所述凸棱6624的個數均為6個,且所述小孔6623與所述凸棱6624相互錯開。
如圖3和圖7所示,所述下閥片組件67包括依次套設在所述小軸611上的彈性圈671、張力閥片672和鎖緊螺母673,所述彈簧65抵擋在所述鎖緊螺母673的端面上,所述彈性圈671避免所述張力閥片672變形后與所述活塞62的下端面緊密結合,其中,所述張力閥片672包括本體6721、與所述本體6721的外圈連接在一起的彎曲部6722和設置在所述彎曲部6722上的環(huán)形凸臺6723,所述環(huán)形凸臺6723抵擋在所述流通孔621的下口處,所述環(huán)形凸臺6723的外邊緣呈弧形,且所述環(huán)形凸臺6723的外邊緣上具有若干個壓痕,每個壓痕的軸線與所述環(huán)形凸臺6723的軸線位于同一片面內,且所述每個壓痕的軸線延伸后可與所述環(huán)形凸臺6723的軸線相交形成一角度為38°的夾角。
所述下碟形片663與張力閥片672的厚度均為0.15mm~0.3mm,且采用可變形材料制作。
優(yōu)選地,所述下碟形片663與所述張力閥片672的厚度均為0.22mm。
所述減震裝置60的工作過程如下:當腳后跟壓力剛剛作用在所述減震裝置60上時,所述活塞桿61下移,所述活塞桿61會帶動所述活塞62、上閥片組件66和下閥片組件67下移,所述彈簧65被擠壓變形,同時位于所述活塞62下方的腔體內氣壓急劇增大,氣體會通過所述壓痕對所述環(huán)形凸臺6723的外邊緣進行擠壓使所述環(huán)形凸臺6723與所述流通孔621的下口處分離,進入到所述流通孔621內的氣體推動所述下碟形片663變形,使所述第二環(huán)形斜板6632的內側面與所述活塞62的上邊緣脫離,氣體進入到位于所述活塞62上方的腔體內,當所述彈簧65的壓縮量到最大時所述活塞62無法下移,如果所述活塞桿61下移繼續(xù)下移就會使所述上閥片組件66和所述下閥片組件67增大變形量繼續(xù)緩沖,當腳后跟抬起時,緩沖結束,所述上閥片組件66和所述下閥片組件67在復位變形的同時所述活塞62在所述彈簧65的作用下上移,位于所述活塞62上方的腔體內的氣體被擠壓,壓力增大,氣體會使所述第二環(huán)形斜板6632的邊緣變形,進而氣體進入到所述流通孔621內,位于所述流通孔621內的氣體推動所述環(huán)形凸臺6723,所述彎曲部6722變形,進而氣體進入到位于所述活塞62下方的腔體內,所述減震裝置60復位。
采用這種減震結構,在確保舒適度、緩沖效果好的前提下還可以適應不同體重的人,均采用金屬件制作,該減震鞋比較耐穿。
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