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包的便攜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包的部件或附件的技術領域,與包的便攜裝置有關。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包只具有盛裝物品的功能,而不能緩解使用者(如學生)背包的壓力,更起不到鍛煉學生四肢力量的功效。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的便攜裝置,使包在不需要背在肩上時,可起到鍛煉學生四肢力量的功效。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包的便攜裝置,由鎖扣、支架和繃帶組成;鎖扣固定在包上,鎖扣上具有帶縮頸段的卡柱;支架對應卡柱及其縮頸段開設連通的導入孔和卡槽,卡柱由導入孔插入,借助縮頸段與卡槽配合令卡柱定位在卡槽中,實現(xiàn)鎖扣與支架的定位連接;繃帶安裝在支架上。
上述鎖扣的數(shù)量為兩個,支架上對應兩個鎖扣的卡柱形成兩個導入孔和卡槽。
上述支架包括底架和滑動架,前述導入孔和卡槽形成在底架上,底架上還形成滑塊,滑動架上對應滑塊形成滑槽,通過滑塊與滑槽的配合,底架和滑動架固定連接在一起,前述繃帶安裝在滑動架上。
上述繃帶為兩條,分別安裝在支架的端部。
上述繃帶為松緊帶。
上述繃帶為具有摩術粘的系帶。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使用時,是將鎖扣固定在包上,包仍可如往常一樣攜帶,更可以在不需要背在肩上時,借助卡柱和卡槽配合,將包與支架連接在一起,再借助繃帶隨意將包綁在身體或四肢的任意部位,作為負重,在行走時針對身體的部位進行鍛煉,起到鍛煉學生四肢力量的功效。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組合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立體分解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組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揭示的包的便攜裝置實施例一,由鎖扣1、支架2和繃帶3組成。
鎖扣1固定在包上,鎖扣1上具有帶縮頸段11的卡柱12。為了保證平衡,鎖扣1以兩個為佳,鎖扣1也可以有上下、左右兩組,共四個,依需要選擇上下組或左右組,呈不同形態(tài)使用。
支架2對應卡柱12及其縮頸段11開設連通的導入孔22和卡槽21??ㄖ?2由導入孔22插入,借助縮頸段11與卡槽21配合,令卡柱12定位在卡槽21中,實現(xiàn)鎖扣1與支架2的定位連接,且此連接方式方便拆卸。
繃帶3安裝在支架2上。此繃帶3也以兩條為佳,分別安裝在支架2的端部??噹?可以是松緊帶,也可以是具有摩術粘的系帶(配合圖1-4所示),還可以是類似車輛用的安全帶,或者是其他方便系綁的各種帶子。
這樣,使用者既可以如往常一樣背包,更可以將支架2安裝在包上,再借助繃帶3隨意將包綁在身體或四肢的任意部位,作為負重,在行走時針對身體的部位進行鍛煉,起到鍛煉學生四肢力量的功效。
如圖3和4所示,是本實用新型揭示的包的便攜裝置實施例二,也由鎖扣1、支架2和繃帶3組成。此實施例的鎖扣1同樣具有縮頸段11和卡柱12。此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是支架2包括底架23和滑動架24,導入孔22和卡槽21形成在底架23上,底架23同樣是借助卡柱12與卡槽21配合而實現(xiàn)與鎖扣1的定位連接;在底架23上還形成滑塊25,滑動架24上對應滑塊25形成滑槽26,通過滑塊25與滑槽26的配合,底架23和滑動架24固定連接在一起;而繃帶3安裝在滑動架24上。此實施例的使用與實施例一相同,但更具如下優(yōu)點當使用者借助繃帶3捆綁,鎖扣1的卡柱12被隱藏在底架23和滑動架24之間,與身體、四肢接觸的僅是表面光滑的滑動架24,可避免卡柱12頂在四肢肌肉上,更具舒適感。
權利要求1.包的便攜裝置,其特征在于由鎖扣、支架和繃帶組成;鎖扣固定在包上,鎖扣上具有帶縮頸段的卡柱;支架對應卡柱及其縮頸段開設連通的導入孔和卡槽,卡柱由導入孔插入,借助縮頸段與卡槽配合令卡柱定位在卡槽中;繃帶安裝在支架上。
2.如權利要求1所示之包的便攜裝置,其特征在于鎖扣的數(shù)量為兩個,支架上對應兩個鎖扣的卡柱形成兩個導入孔和卡槽。
3.如權利要求1所示之包的便攜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架包括底架和滑動架,前述導入孔和卡槽形成在底架上,底架上還形成滑塊,滑動架上對應滑塊形成滑槽,通過滑塊與滑槽的配合,底架和滑動架固定連接在一起,前述繃帶安裝在滑動架上。
4.如權利要求1所示之包的便攜裝置,其特征在于繃帶為兩條,分別安裝在支架的端部。
5.如權利要求1所示之包的便攜裝置,其特征在于繃帶為兩條,分別安裝在底架的端部。
6.如權利要求4或5所示之包的便攜裝置,其特征在于繃帶為松緊帶。
7.如權利要求4或5所示之包的便攜裝置,其特征在于繃帶為具有摩術粘的系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包的便攜裝置,由鎖扣、支架和繃帶組成;鎖扣固定在包上,鎖扣上具有帶縮頸段的卡柱;支架對應卡柱及其縮頸段開設連通的導入孔和卡槽,卡柱由導入孔插入,借助縮頸段與卡槽配合令卡柱定位在卡槽中,實現(xiàn)鎖扣與支架的定位連接;繃帶安裝在支架上。本實用新型使包在不需要背在肩上時,可隨意將包綁在身體或四肢的任意部位,作為負重,起到鍛煉學生四肢力量的功效。
文檔編號A45C13/00GK2894384SQ2006200586
公開日2007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4月28日
發(fā)明者陳金順 申請人:陳金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