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沿著從點火端朝向非點火端的方向延伸的碳質熱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提出有一種香味吸引器(吸煙物品),其代替香煙,不燃燒煙草等香味源就能品到香味。例如,已知具有沿著從點火端朝向非點火端的方向(以下稱作長軸方向)延伸的碳質熱源、和保持碳質熱源的保持部件的香味吸引器。已提出有各種這樣的香味吸引器。例如,專利文獻1記載了一種具備圓筒形狀的碳質熱源的香味吸引器,該碳質熱源具有直徑為1.5mm~3mm的貫通孔。
另外,進行了通過在具有貫通孔的圓筒形狀的碳質熱源的點火端上形成多條槽來提高碳質熱源的點火性的嘗試。多條槽例如包括在碳質熱源的點火端彼此交叉的第一槽及第二槽(專利文獻2)。
在此,提出了在規(guī)定部件的端面上形成十字槽的技術。例如,在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利用保持規(guī)定部件的平臺的轉動來形成十字槽的加工裝置。具體而言,加工裝置具有保持規(guī)定部件的平臺和在一定方向上能夠往復的切割器。在被保持于平臺的規(guī)定部件的位置處于第一位置的狀態(tài)下,加工裝置通過將切割器與規(guī)定部件的端面抵接來形成第一槽。接下來,加工裝置將規(guī)定部件保持不轉并只將平臺轉動90°。由此,被保持于平臺的規(guī)定部件的位置從第一位置變?yōu)榈诙恢?。換句話說,規(guī)定部件的方向轉動了90°。接下來,在被保持于平臺的規(guī)定部件的位置處于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下,加工裝置通過將切割器與規(guī)定部件的端面抵接來形成第二槽。
但是,在上述加工裝置中,因為是使用平臺以半間歇處理來形成槽,所以難以連續(xù)地制造很多碳質熱源。另外,在上述加工裝置中,形成有十字槽的規(guī)定部件沒有被設想成是由碳質材料構成的碳質熱源。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公報第2013/146951號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10-53553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實用新案登錄第2539056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第一特征為一種碳質熱源的制造方法,所述碳質熱源具有形成有彼此交叉的多條槽的點火端,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備工序A,其針對沿著從點火端朝非點火端的長軸方向延伸并具有柱狀的外形的多個碳質部件,在所述點火端形成所述多條槽,所述工序A包括:工序A1,在將所述多個碳質部件沿第一規(guī)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狀態(tài)下,沿所述第一規(guī)定方向輸送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同時使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各自的點火端與第一切槽部件接觸,由此沿所述第一規(guī)定方向形成第一槽;工序A2,在進行所述工序A1后,在將所述多個碳質部件排成一列的狀態(tài)下,在輸送所述多個碳質部件的同時,改變所述多個碳質部件的方向,使在所述多個碳質部件上形成的所述第一槽相對于所述第一規(guī)定方向交差;工序A3,在進行所述工序A2后,在將所述多個碳質部件沿第二規(guī)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狀態(tài)下,沿所述第二規(guī)定方向輸送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同時使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各自的點火端與第二切槽部件接觸,由此沿所述第二規(guī)定方向形成與所述第一槽交差的第二槽。
如第一特征所述的碳質熱源的制造方法,所述工序A2利用從所述多個碳質部件的側面將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夾持的一對輸送帶輸送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并且,借助所述一對輸送帶的速度差使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各自以沿所述長軸方向的轉動軸為中心進行轉動。
如第一特征所述的碳質熱源的制造方法,所述第二規(guī)定方向與所述第一規(guī)定方向交差,所述工序A1包括利用從所述多個碳質部件的側面將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夾持的一對第一輸送帶沿所述第一規(guī)定方向輸送所述多個碳質部件的工序,所述工序A3包括利用從所述多個碳質部件的側面將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夾持的一對第二輸送帶沿所述第二規(guī)定方向輸送所述多個碳質部件的工序,所述工序A2是將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從所述一對第一輸送帶轉移到所述一對第二輸送帶的工序。
如第一特征所述的碳質熱源的制造方法,所述工序A1包括利用從所述多個碳質部件的側面將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夾持的一對第一輸送帶沿所述第一規(guī)定方向輸送所述多個碳質部件的工序,所述工序A3包括利用從所述多個碳質部件的側面將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夾持的一對第二輸送帶沿所述第二規(guī)定方向輸送所述多個碳質部件的工序,所述一對第一輸送帶具有在所述工序A1中抑制所述多個碳質部件的各自轉動的突起,所述一對第二輸送帶具有在所述工序A2中抑制所述多個碳質部件的各自轉動的突起。
如第一特征所述的碳質熱源的制造方法,所述工序A1包括利用將所述多個碳質部件中的每一個各自保持的多個保持部件沿所述第一規(guī)定方向輸送所述多個碳質部件的工序,所述工序A3包括利用所述多個保持部件沿所述第二規(guī)定方向輸送所述多個碳質部件的工序,所述工序A2是借助所述多個保持部件的各自轉動,使所述多個碳質部件中的每一個以沿所述長軸方向的轉動軸為中心進行轉動的工序。
如第一特征所述的碳質熱源的制造方法,還具備對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在所述點火端的外周實施倒角加工的工序B。
如第一特征所述的碳質熱源的制造方法,所述工序B在所述工序A之前。
如第一特征所述的碳質熱源的制造方法,所述工序B在所述工序A之后。
如第一特征所述的碳質熱源的制造方法,
所述工序B包括:
工序B1,在將所述多個碳質部件沿規(guī)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狀態(tài)下,利用從所述多個碳質部件的側面將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夾持的一對輸送帶,將所述多個碳質部件沿所述規(guī)定方向輸送的同時,借助所述一對輸送帶的速度差使所述多個碳質部件中的每一個以沿所述長軸方向的轉動軸為中心進行轉動;
工序B2,在所述多個碳質部件中的每一個以所述轉動軸為中心進行轉動的狀態(tài)下,使沿所述規(guī)定方向配置的倒角加工部件與所述點火端的外周接觸。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香味吸引器100的圖。
圖2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保持部件30的圖。
圖3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燃燒式熱源50的圖。
圖4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燃燒式熱源5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
圖5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倒角加工工序(步驟S10)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6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槽形成工序(步驟S20)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7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槽形成工序(步驟S20)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8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二槽形成工序(步驟S40)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9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二槽形成工序(步驟S40)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10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碳質熱源方向改變工序(步驟S30)的第一個例子的圖。
圖11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碳質熱源方向改變工序(步驟S30)的第二個例子的圖。
圖12是用于說明變形例1的燃燒式熱源50的制造方法的圖。
圖13是用于說明參考例的燃燒式熱源50的制造方法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接下來,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以下附圖的記載中,對相同或者類似的部分標注相同或者類似的附圖標記。而且,附圖是示意圖,應當留意各尺寸的比例等與實際不同。
因此,對具體的尺寸等進行判斷時應當將以下的說明作為參考。另外,在附圖彼此之間當然也會有彼此的尺寸關系和比例不同的情況。
[實施方式的概要]
本實施方式的碳質熱源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形成有彼此交叉的多條槽的點火端的碳質熱源的制造方法。碳質熱源的制造方法包括對沿著從點火端朝非點火端的長軸方向延伸并具有柱狀的外形的多個碳質部件進行的工序B和工序A,所述工序B對所述點火端的外周實施倒角加工,所述工序A在所述點火端上形成所述多條槽。所述工序A包括:工序A1,在將所述多個碳質部件沿第一規(guī)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狀態(tài)下,沿所述第一規(guī)定方向輸送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同時使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各自的點火端與第一切槽部件接觸,由此沿所述第一規(guī)定方向形成第一槽;工序A2,在進行所述工序A1后,在將所述多個碳質部件排成一列的狀態(tài)下,在輸送所述多個碳質部件的同時,改變所述多個碳質部件的方向,使在所述多個碳質部件上形成的所述第一槽相對于所述第一規(guī)定方向交差;工序A3,在進行所述工序A2后,在將所述多個碳質部件沿第二規(guī)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狀態(tài)下,沿所述第二規(guī)定方向輸送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同時使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各自的點火端與第二切槽部件接觸,由此沿所述第二規(guī)定方向形成與所述第一槽交差的第二槽。
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在工序A1和工序A3之間執(zhí)行改變多個碳質部件的方向的工序A2,在將多個碳質部件排成一列的狀態(tài)下形成第一槽及與第一槽交差的第二槽。因此,能夠連續(xù)地制造出形成有十字槽的多個碳質熱源,提高碳質熱源的生產率。
[第一實施方式]
(香味吸引器)
以下,對第一實施方式的香味吸引器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香味吸引器100的圖。圖2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保持部件30的圖。圖3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燃燒式熱源50的圖。
如圖1所示,香味吸引器100具有保持部件30及燃燒式熱源50。應當留意的是,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香味吸引器100是不燃燒香味源的香味吸引器。
如圖2所示,保持部件30將燃燒式熱源50保持。保持部件30具有支承端部30A及吸嘴端部30B。支承端部30A是保持燃燒式熱源50的端部。吸嘴端部30B是設置于香味吸引器的吸嘴側的端部。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吸嘴端部30B構成香味吸引器100的吸嘴。但是,香味吸引器100的吸嘴也可以與保持部件30分體設置。
保持部件30具有擁有空洞31的筒狀形狀,所述空洞31沿著從支承端部30A朝吸嘴端部30B的方向延伸。例如,保持部件30具有圓筒形狀或者棱筒形狀。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保持部件30也可以是通過將矩形形狀的厚紙彎曲為圓筒狀并將厚紙的兩側緣部貼合而形成的紙管。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保持部件30將香味源32收納。香味源32例如是使用具有透氣性的片材將粉粒狀的煙葉包覆而成型為圓柱形狀的物體。或者,作為香味源32例如可使用煙葉,也可采用用于香煙(卷紙煙)的普通煙絲、用于鼻煙的粒狀煙草、煙草卷、或成型煙草等煙草原料。另外,作為香味源32,可以采用多孔質素材或者非多孔質素材的承載體。需要說明的是,煙草卷是將片材狀的再生煙草成型為卷狀而獲得的,在內部具有流路。另外,成型煙草是將粒狀煙草模具成型而獲得的。此外,在上述的作為香味源32使用的煙草原料或者承載體中也可包含有期望的香料。
另外,保持部件30也可包含整流部件33。整流部件33相對于香味源32設置在吸嘴端部30B側。整流部件33具有沿從支承端部30A朝吸嘴端部30B的方向延伸的貫通孔。整流部件33由不具有透氣性的部件形成。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例舉了保持部件30是具有筒狀形狀的套,但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即,保持部件30只要具有保持燃燒式熱源50的結構即可。
在此,如圖1所示,在由保持部件30保持的燃燒式熱源50和設置于保持部件30的香味源32之間,可以設置空隙AG,也可使燃燒式熱源50和香味源32直接鄰接。
如圖3所示,燃燒式熱源50具有點火端部50Ae及非點火端部50Be。點火端部50Ae是在燃燒式熱源50插入到保持部件30的狀態(tài)下從保持部件30露出的端部。非點火端部50Be是插入到保持部件30內的端部。
具體而言,燃燒式熱源50具有沿著從點火端50Ae朝非點火端50Be的第一方向D1延伸的形狀。燃燒式熱源50具有長空洞51、側壁52、倒角加工部53、槽54(槽54A及槽54B)。
長空洞51沿著從點火端50Ae朝非點火端50Be的第一方向D1延伸。優(yōu)選地,在與第一方向D1正交的正交截面上,長空洞51設置在燃燒式熱源50的大致中央。即,優(yōu)選地,在與第一方向D1正交的正交截面上,構成長空洞51的壁體(側壁52)的厚度一定。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地,在燃燒式熱源50中形成的長空洞51的數目為單數。長空洞51在與第一方向D1正交的正交截面上具有第一截面面積。長空洞51的第一截面面積在1.77mm2以上。
燃燒式熱源50由可燃性的物質構成。例如,可燃性的物質是含有碳質材料、不燃添加物、粘合劑(有機粘合劑或者無機粘合劑)及水的混合物。優(yōu)選地,碳質材料使用通過加熱處理等被除去了揮發(fā)性的不純物的材料。
關于燃燒式熱源50,在將燃燒式熱源50的重量視為100重量%的情況下,優(yōu)選含有30重量%~70重量%范圍的炭質材料,更優(yōu)選含有40重量%~50重量%范圍的炭質材料。通過使燃燒式熱源50含有上述優(yōu)選范圍的碳質材料,能夠使之成為熱量供給、煙灰聚合等燃燒特性更好的熱源。
有機粘合劑可以使用例如含有CMC-Na(羧甲基纖維素鈉)、CMC(羧甲基纖維素)、藻酸鹽、EVA、PVA、PVAC及糖類中的至少一種的混合物。
無機粘合劑可以使用例如精制膨潤土等礦物類、或者膠體二氧化硅、水玻璃、硅酸鈣等二氧化硅類粘合劑。
例如,香味方面考慮,在將側壁52的重量視為100重量%的情況下,優(yōu)選地,粘合劑含有1重量%~10重量%的CMC-Na,更優(yōu)選地,含有1重量%~8重量%的CMC-Na。
作為不燃添加物,例如可以使用包含鈉、鉀、鈣、鎂、硅等的碳酸鹽或者氧化物。在將側壁52的重量視為100重量%的情況下,側壁52可以含有40重量%~89重量%的不燃添加物。此外,在不燃添加物使用碳酸鈣的情況下,優(yōu)選地,側壁52含有40重量%~55重量%的不燃添加物。
為了改善燃燒特性,在將側壁52的重量視為100重量%的情況下,側壁52可以以1重量%以下的比例含有氯化鈉等堿金屬鹽。
倒角加工部53沿著點火端50Ae的外周設置,相對于與第一方向D1正交的正交截面具有傾斜度。
槽54在點火端50Ae形成,與長空洞51連通。槽54由槽54A及槽54B構成,槽54A及槽54B彼此交差且具有直線狀的形狀。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地,第一方向D1上的燃燒式熱源50的尺寸(圖3所示的Lt)在5mm以上且30mm以下。另外,優(yōu)選地,與第一方向D1正交的第二方向D2上的燃燒式熱源50的尺寸(圖3所示的R)在3mm以上且15mm以下。
在此,在燃燒式熱源50具有圓筒形狀的情況下,第二方向D2上的燃燒式熱源50的尺寸就是燃燒式熱源50的外徑。在燃燒式熱源50不具有圓筒形狀的情況下,第二方向D2上的燃燒式熱源50的尺寸是第二方向D2上的燃燒式熱源50的最大值。
(碳質熱源的制造方法)
以下,對第一實施方式的碳質熱源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圖4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燃燒式熱源5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
如圖4所示,步驟S10是形成設置于燃燒式熱源50的點火端50Ae的倒角加工部53的工序(工序B)。具體而言,在步驟S10中,針對沿著從點火端朝非點火端的長軸方向延伸并具有柱狀的外形的多個碳質部件,對點火端的外周實施倒角加工。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不特別地限定,但優(yōu)選地,在開始步驟S10之前,碳質部件已經具有長空洞51。這樣的碳質部件例如通過擠出成型等形成。
步驟S20是形成設置于燃燒式熱源50的點火端50Ae的槽54(即,槽54A及槽54B的任一方)的工序(工序A1)。具體而言,在步驟S20中,在將多個碳質部件沿第一規(guī)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狀態(tài)下,將多個碳質部件沿第一規(guī)定方向輸送的同時,使多個碳質部件各自的點火端與第一切槽部件接觸,由此沿第一規(guī)定方向形成第一槽。
步驟S30是在進行步驟S20后改變多個碳質部件的方向的工序(工序A2)。具體而言,在步驟S30中,在將多個碳質部件排成一列的狀態(tài)下,在輸送多個碳質部件的同時,改變多個碳質部件的方向,使在多個碳質部件上形成的第一槽相對于第一規(guī)定方向交差。
步驟S40是在步驟S30進行后形成設置于燃燒式熱源50的點火端50Ae的槽54(即,槽54A及槽54B的任意另一方)的工序(工序A3)。具體而言,在步驟S40中,在將多個碳質部件沿第二規(guī)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狀態(tài)下,將多個碳質部件沿第二規(guī)定方向輸送的同時,使多個碳質部件各自的點火端與第二切槽部件接觸,由此沿第二規(guī)定方向形成與第一槽交差的第二槽。需要說明的是,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可適當設定第一槽和第二槽的交差角。優(yōu)選地,交差角為30°~150°。
應該留意的是,在第一實施方式中,步驟S20~步驟S40就是將多條槽形成于點火端的工序A。
(倒角加工工序的一個例子)
以下,對第一實施方式的倒角加工工序(步驟S10)的一個例子進行說明。圖5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倒角加工工序(步驟S10)的一個例子的圖。
如圖5所示,倒角加工裝置210具有一對輸送帶(輸送帶211A及輸送帶211B)、多個輸送輥(輸送輥212A及輸送輥212B)、多個倒角加工部件(倒角加工部件213A及倒角加工部件213B)。
輸送帶211A卷繞在多個輸送輥212A上。同樣地,輸送帶211B卷繞在多個輸送輥212B上。輸送帶211A及輸送帶211B將多個碳質部件300的側面夾持,將多個碳質部件300沿規(guī)定方向輸送。
輸送輥212A可旋轉地構成,輸送帶211A隨著輸送輥212A的旋轉而回轉。同樣地,輸送輥212B可旋轉地構成,輸送帶211B伴隨著輸送輥212B的旋轉而回轉。輸送輥212A及輸送輥212B以彼此不同的速度旋轉。
倒角加工部件213A被配置成與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的外周接觸,沿規(guī)定方向(碳質部件300的輸送方向)設置,并設置于輸送帶211A側。同樣地,倒角加工部件213B被配置成與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的外周接觸,沿規(guī)定方向(碳質部件300的輸送方向)設置,并設置于輸送帶211B側。倒角加工部件213A及倒角加工部件213B是將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的外周切削的銼刀等。
需要說明的是,倒角加工部件213A與輸送帶211A可以各自作為獨立的部件設置,也可一體設置。同樣地,倒角加工部件213B與輸送帶211B可以各自作為獨立的部件設置,也可一體設置。
在此,上述的倒角加工工序(步驟S10)包括工序B1及工序B2。工序B1在將多個碳質部件300沿規(guī)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狀態(tài)下,利用從多個碳質部件300的側面將多個碳質部件300夾持的一對輸送帶(輸送帶211A及輸送帶211B)將多個碳質部件300沿規(guī)定方向輸送,同時利用一對輸送帶的速度差使多個碳質部件300各自以沿長軸方向(圖3所示的第一方向D1)的轉動軸為中心進行轉動。工序B2在多個碳質部件300各自以轉動軸為中心轉動的狀態(tài)下,使沿規(guī)定方向配置的倒角加工部件(倒角加工部件213A及倒角加工部件213B)與點火端的外周接觸。
在此,應當留意的是,一對輸送帶(輸送帶211A及輸送帶211B)的速度差借助輸送輥212A的旋轉速度與輸送輥212B的旋轉速度之差而產生。
(第一槽形成工序的一個例子)
以下,對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槽形成工序(步驟S20)的一個例子進行說明。圖6及圖7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槽形成工序(步驟S20)的一個例子的圖。需要說明的是,圖6是槽形成裝置220的側視圖,圖7是槽形成裝置220的俯視圖。
如圖6及圖7所示,槽形成裝置220具有一對輸送帶(輸送帶221A及輸送帶221B)、多個輸送輥(輸送輥222A及輸送輥222B)、切割器223、多個突起(突起224A及突起224B)。
輸送帶221A卷繞在多個輸送輥222A上。同樣地,輸送帶221B卷繞在多個輸送輥222B上。輸送帶221A及輸送帶221B將多個碳質部件300的側面夾持,將多個碳質部件300沿第一規(guī)定方向輸送。通過該方式,利用多個輸送帶將碳質部件300挾持,能夠抑制輸送中的碳質部件300的轉動。
輸送輥222A可旋轉地構成,輸送帶221A伴隨輸送輥222A的旋轉而回轉。同樣地,輸送輥222B可旋轉地構成,輸送帶221B伴隨輸送輥222B的旋轉而回轉。輸送輥222A及輸送輥222B以彼此相同的速度旋轉。
切割器223是以與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接觸的方式配置并沿第一規(guī)定方向在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形成第一槽的旋轉體。即,切割器223是第一切槽部件的一個例子。
突起224A設置在輸送帶221A上,起到進一步抑制多個碳質部件300的各自轉動的作用。具體而言,突起224A具有從輸送帶221A朝碳質部件300的側面突出的形狀,彼此鄰接的一對突起224A從輸送帶221A側承載碳質部件300。為了抑制碳質部件300的旋轉,優(yōu)選地,突起224A的表面例如由摩擦系數高的材料(例如橡膠)構成。同樣地,突起224B設置在輸送帶221B上,起到進一步抑制多個碳質部件300的各自轉動的作用。具體而言,突起224B具有從輸送帶221B朝碳質部件300的側面突出的形狀,彼此鄰接的一對突起224B從輸送帶221B側承載碳質部件300。為了抑制碳質部件300的旋轉,優(yōu)選地,突起224B的表面例如由摩擦系數高的材料(例如橡膠)構成。突起224A及突起224B設置在彼此相對的位置上。
如圖7所示,碳質部件300由彼此鄰接的一對突起224A及彼此鄰接的一對突起224B承載,所以碳質部件300的旋轉被進一步有效地抑制。但是,突起224A及突起224并非是不可缺少的結構,也可以僅通過利用多個輸送帶將碳質部件300挾持來抑制碳質部件300的旋轉。
即,上述第一槽形成工序(步驟S20)可按照以下方式進行。步驟S20在將多個碳質部件300沿第一規(guī)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狀態(tài)下,將多個碳質部件300沿第一規(guī)定方向輸送的同時,使多個碳質部件300各自的點火端與切割器223接觸,由此沿第一規(guī)定方向形成第一槽。另外,步驟S20包括利用從多個碳質部件300的側面夾持多個碳質部件300的一對第一輸送帶(輸送帶221A及輸送帶221B)沿第一規(guī)定方向輸送多個碳質部件的工序。
(第二槽形成工序的一個例子)
以下,對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二槽形成工序(步驟S40)的一個例子進行說明。圖8及圖9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二槽形成工序(步驟S40)的一個例子的圖。需要說明的是,圖8是表示槽形成裝置230的側視圖,圖9是表示槽形成裝置230的俯視圖。
如圖8及圖9所示,槽形成裝置230具有一對輸送帶(輸送帶231A及輸送帶231B)、多個輸送輥(輸送輥232A及輸送輥232B)、切割器233、多個突起(突起234A及突起234B)。
輸送帶231A卷繞在多個輸送輥232A上。同樣地,輸送帶231B卷繞在多個輸送輥232B上。輸送帶231A及輸送帶231B將多個碳質部件300的側面夾持,將多個碳質部件300沿第二規(guī)定方向輸送。通過該方式,利用多個輸送帶將碳質部件300挾持,能夠抑制輸送中的碳質部件300的轉動。
輸送輥232A可旋轉地構成,輸送帶231A伴隨輸送輥232A的旋轉而回轉。同樣地,輸送輥232B可旋轉地構成,輸送帶231B伴隨輸送輥232B的旋轉而回轉。輸送輥232A及輸送輥232B以彼此相同的速度旋轉。
切割器233是配置成與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接觸并在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沿第二規(guī)定方向形成第二槽的旋轉體。即,切割器233是第二切槽部件的一個例子。
突起234A設置在輸送帶231A上,起到進一步抑制多個碳質部件300各自的轉動的作用。具體而言,突起234A具有從輸送帶231A朝碳質部件300的側面突出的形狀,彼此鄰接的一對突起234A從輸送帶231A側將碳質部件300承載。為了抑制碳質部件300的旋轉,優(yōu)選地,突起234A的表面例如由摩擦系數高的材料(例如橡膠)構成。同樣地,突起234B設置在輸送帶231B上,起到進一步抑制多個碳質部件300各自的轉動的作用。具體而言,突起234B具有從輸送帶231B朝碳質部件300的側面突出的形狀,彼此鄰接的一對突起234B從輸送帶231B側將碳質部件300承載。為了抑制碳質部件300的旋轉,優(yōu)選地,突起234B的表面例如由摩擦系數高的材料(例如橡膠)構成。突起234A及突起234B設置在彼此相對的位置上。
如圖9所示,碳質部件300由彼此鄰接的一對突起234A及彼此鄰接的一對突起234B承載,所以碳質部件300的旋轉被抑制。但是,突起234A及突起234B并不是不可缺少的結構,可以只通過由多個輸送帶將碳質部件300挾持來抑制碳質部件300的旋轉。
即,上述的第二槽形成工序(步驟S40)能夠按照以下的方式進行。步驟S40在將多個碳質部件300沿第二規(guī)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狀態(tài)下,將多個碳質部件300沿第二規(guī)定方向輸送的同時,使多個碳質部件300各自的點火端與切割器233接觸,由此沿第二規(guī)定方向形成與第一槽交差的第二槽。另外,步驟S40包括利用從多個碳質部件300的側面將多個碳質部件300夾持的一對第二輸送帶(輸送帶231A及輸送帶231B)沿第二規(guī)定方向輸送多個碳質部件的工序。
(碳質熱源方向改變工序的第一個例子)
以下,對第一實施方式的碳質熱源方向改變工序(步驟S30)的第一個例子進行說明。圖10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碳質熱源方向改變工序(步驟S30)的第一個例子的圖。
如圖10所示,輸送裝置240具有多個輸送帶(輸送帶241A、輸送帶241B、輸送帶241C)、多個輸送輥(輸送輥242A、輸送輥242B、輸送輥242C)、多個突起(突起244A、突起244B、突起244C)。
輸送帶241A卷繞在多個輸送輥242A上。同樣地,輸送帶241B卷繞在多個輸送輥242B上。同樣地,輸送帶241C卷繞在多個輸送輥242C上。但應當留意的是,輸送帶241C包括沿第一規(guī)定方向與輸送輥242A相對的部分和沿第二規(guī)定方向與輸送帶241B相對的部分。另外,第一規(guī)定方向及第二規(guī)定方向彼此交叉。輸送帶241A及輸送帶241C將多個碳質部件300的側面夾持,將多個碳質部件300沿第一規(guī)定方向輸送。輸送帶241B及輸送帶241C將多個碳質部件300的側面夾持,將多個碳質部件300沿第二規(guī)定方向輸送。
輸送輥242A可旋轉地構成,輸送帶241A伴隨輸送輥242A的旋轉而回轉。同樣地,輸送輥242B可旋轉地構成,輸送帶241B伴隨輸送輥242B的旋轉而回轉。同樣地,輸送輥242C可旋轉地構成,輸送帶241C伴隨輸送輥242C的旋轉而回轉。輸送輥242A、輸送輥242B及輸送輥242C以彼此相同的速度旋轉。
突起244A設置在輸送帶241A上,抑制多個碳質部件300的各自轉動。具體而言,突起244A具有從輸送帶241A朝碳質部件300的側面突出的形狀,彼此鄰接的一對突起244A從輸送帶241A側將碳質部件300承載。為了抑制碳質部件300的旋轉,優(yōu)選地,突起244A的表面例如由摩擦系數高的材料(例如橡膠)構成。同樣地,突起244B設置在輸送帶241B上,抑制多個碳質部件300的各自轉動。具體而言,突起244B具有從輸送帶241B朝碳質部件300的側面突出的形狀,彼此鄰接的一對突起244B從輸送帶241B側將碳質部件300承載。為了抑制碳質部件300的旋轉,優(yōu)選地,突起244B的表面例如由摩擦系數高的材料(例如橡膠)構成。突起244A及突起244B設置在彼此相對的位置上。突起244C設置在輸送帶241C上,抑制多個碳質部件300的各自轉動。具體而言,突起244C具有從輸送帶241C朝碳質部件300的側面突出的形狀,彼此鄰接的一對突起244C從輸送帶241C側將碳質部件300承載。為了抑制碳質部件300的旋轉,優(yōu)選地,突起244C的表面例如由摩擦系數高的材料(例如橡膠)構成。突起244A及突起244C設置在彼此相對的位置上。同樣地,突起244B及突起244C設置在彼此相對的位置上。
如圖10所示,碳質部件300由彼此鄰接的一對突起244A及彼此鄰接的一對突起244C承載,所以碳質部件300的旋轉被抑制。同樣地,碳質部件300由彼此鄰接的一對突起244B及彼此鄰接的一對突起244C承載,所以碳質部件300的旋轉被抑制。
即,上述的碳質熱源方向改變工序(步驟S30)可按照以下方式進行。步驟S30將所述多個碳質部件從一對第一輸送帶(輸送帶241A及輸送帶241C)向一對第二輸送帶(輸送帶241B及輸送帶241C)轉移。
需要說明的是,在輸送裝置240的上游工序中設置有形成第一槽的槽形成裝置220,在輸送裝置240的下游工序中設置有形成第二槽的槽形成裝置230。因此,沿第一規(guī)定方向輸送碳質部件300的輸送帶241A及輸送帶241C可以是輸送帶221A及輸送帶221B的一部分,也可以與輸送帶221A及輸送帶221B連續(xù)。同樣地,沿第二規(guī)定方向輸送碳質部件300的輸送帶241B及輸送帶241C可以是輸送帶231A及輸送帶231B的一部分,也可以與輸送帶231A及輸送帶231B連續(xù)。
(碳質熱源方向改變工序的第二個例子)
以下,對第一實施方式的碳質熱源方向改變工序(步驟S30)的第二個例子進行了說明。圖11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碳質熱源方向改變工序(步驟S30)的第二個例子的圖。
如圖11所示,輸送裝置250具有一對輸送帶(輸送帶251A及輸送帶251B)、多個輸送輥(輸送輥252A及輸送輥252B)。
輸送帶251A卷繞在多個輸送輥252A上。同樣地,輸送帶251B卷繞在多個輸送輥252B上。輸送帶251A及輸送帶251B將多個碳質部件300的側面夾持,將多個碳質部件300沿規(guī)定方向輸送。
輸送輥252A可旋轉地構成,輸送帶251A伴隨輸送輥252A的旋轉而回轉。同樣地,輸送輥252B可旋轉地構成,輸送帶251B伴隨輸送輥252B的旋轉而回轉。輸送輥252A及輸送輥252B以彼此不同的速度旋轉。
即,上述的碳質熱源方向改變工序(步驟S30)可按照以下方式進行。步驟S30利用從多個碳質部件300的側面將多個碳質部件夾持的一對輸送帶(輸送帶251A及輸送帶251B)輸送多個碳質部件300,同時借助一對輸送帶的速度差使多個碳質部件300各自以沿長軸方向(圖3所示的第一方向D1)的轉動軸為中心進行轉動。
在此,應當留意的是,一對輸送帶(輸送帶251A及輸送帶251B)的速度差借助輸送輥252A的旋轉速度與輸送輥252B的旋轉速度之差產生。
通過上述方式,在第二個例子中,能夠借助一對輸送帶(輸送帶251A及輸送帶251B)的速度差使碳質部件300轉動。因此,在第二個例子中,即使第一規(guī)定方向與第二規(guī)定方向是同一方向,也能夠制造具有彼此交叉的第一槽及第二槽的燃燒式熱源50。
需要說明的是,在輸送裝置250的上游工序中設置有形成第一槽的槽形成裝置220,在輸送裝置250的下游工序中設置有形成第二槽的槽形成裝置230。因此,輸送帶251A及輸送帶251B可以是輸送帶221A及輸送帶221B的一部分,也可以與輸送帶221A及輸送帶221B連續(xù)。同樣地,輸送帶251A及輸送帶251B可以是輸送帶231A及輸送帶231B的一部分,也可以與輸送帶231A及輸送帶231B連續(xù)。
(作用及效果)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通過在步驟S20(工序A1)和步驟S40(工序A3)之間執(zhí)行改變多個碳質部件300的方向的步驟S30(工序A2),能夠在將多個碳質部件300排成一列的狀態(tài)下形成槽54A(第一槽)及與槽54A交差的槽54B(第二槽)。因此,能夠連續(xù)地制造形成有十字槽的多個碳質熱源,提高碳質熱源的生產率。
另外,如圖10~圖11所示,通過設置改變碳質部件300的方向的工序(工序A2),可容易地任意調整槽54A和槽54B的交差角,形成于在碳質部件300上的槽54的設計自由度得以提高。
變形例1
以下,對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1進行說明。以下,主要對相對于第一實施方式的區(qū)別點進行說明。
具體而言,在第一實施方式中,碳質部件300由一對輸送帶輸送。相比之下,在變形例1中,使用將多個碳質部件300中的每一個各自保持的多個保持部件輸送碳質部件300。
具體而言,如圖12所示,制造裝置270具有多個保持部件271、切割器272、切割器273。
保持部件271是將碳質部件300各自保持的部件。沿第一規(guī)定方向輸送保持部件271。另外,沿第二規(guī)定方向輸送保持部件271。保持部件271在切割器272和切割器273之間的產線上能夠在保持碳質部件300的狀態(tài)下轉動。
通過上述方式,在變形例1中,能夠伴隨保持部件271的轉動使被保持在保持部件271上的碳質部件300轉動。因此,在變形例1中,即使第一規(guī)定方向與第二規(guī)定方向是同一方向,也能夠制造具有彼此交叉的第一槽及第二槽的燃燒式熱源50。
切割器272是被配置成與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接觸并在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上沿第一規(guī)定方向形成第一槽的旋轉體。即,在上述步驟S20中,切割器272通過與由保持部件271輸送的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接觸,在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上形成第一槽。
切割器273是被配置成與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接觸并在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上沿第二規(guī)定方向形成第二槽的旋轉體。即,在上述步驟S40中,切割器273通過與由保持部件271輸送的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接觸,在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上形成第二槽。
即,上述第一槽形成工序(步驟S20)可按照以下方式進行。步驟S20(工序A1)包括利用將多個碳質部件300中的每一個各自保持的多個保持部件271沿第一規(guī)定方向輸送多個碳質部件300的工序。上述第二槽形成工序(步驟S40)可按照以下方式進行。步驟S40(工序A3)包括利用多個保持部件271沿第二規(guī)定方向輸送多個碳質部件300的工序。上述碳質熱源方向改變工序(S30)可按照以下方式進行。步驟S30(工序A2)借助多個保持部件271各自的轉動,使多個碳質部件300中的每一個以沿長軸方向(圖3所示的第一方向D1)的轉動軸為中心進行轉動。
[參考例]
以下,對第一實施方式的參考例進行說明。以下主要對相對于第一實施方式的區(qū)別點進行說明。
具體而言,在參考例中,不采用使多個碳質部件300各自轉動的方式,就在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形成多個槽。
具體而言,如圖13所示,制造裝置280具有多個架281、多個切割器282P、多個切割器282Q。
多個架281各自收納多個碳質部件300。具體而言,各架281具有沿Q方向延伸的形狀,將沿Q方向排列的多個碳質部件300收納。另外,多個架281沿著與Q方向正交的P方向排列。
多個切割器282P沿Q方向排列。另外,各切割器282P能夠沿著P方向移動。詳細地說,切割器282P是沿P方向在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形成第一槽的旋轉體。
多個切割器282Q沿P方向排列。另外,各切割器282Q能夠沿著Q方向移動。詳細地說,切割器282Q是沿Q方向在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上形成第二槽的旋轉體。
其他實施方式
通過上述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說明,但不應當理解成組成本公開的論述及附圖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定。根據本公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得知各種替代實施方式、實施例及運用技術。
在實施方式中,在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形成兩條槽。但實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在碳質部件300的點火端形成三條以上的槽。
在實施方式中,碳質部件300具有圓柱形狀。但實施方式不限于此。碳質部件300具有柱狀形狀即可,例如,也可以具有四棱柱形狀、六棱柱形狀。
在實施方式中,倒角加工工序(步驟S10/工序B)在槽形成工序(步驟S20-步驟S40/工序A)之前進行。但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倒角加工工序(步驟S10/工序B)也可在槽形成工序(步驟S20-步驟S40/工序A)之后進行。需要說明的是,與在進行槽形成工序后進行倒角加工工序的情況相比,在槽形成工序(步驟S20-步驟S40/工序A)之前進行倒角加工工序(步驟S10/工序B)能夠更加有效地抑制碳質部件300在倒角加工工序中傷缺等。
工業(yè)實用性
根據本發(fā)明,能夠連續(xù)地制造出形成有十字槽的多個碳質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