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面條球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制面條球裝置(apparatus for rounding noodle ball),將由制面機制造的生面成形為球形狀而制成面條球(noodle ball)。
【背景技術】
[0002]制面機是通過如下方式連續(xù)地制造面,S卩,將小麥粉或蕎麥粉之類的原材料捏合,使如此制成的面粒(noodle granule)聚集并壓縮而形成面帶(noodle sheet),將面帶拉伸成為規(guī)定的厚度后,切出面線(noodle string),且將面線切斷成規(guī)定的長度。因此,由制面機制造的規(guī)定長度的面在切出面線的方向上對齊。因此,當需要制作將多條面整合成圓形而成的面條球作為制品時,針對規(guī)定數(shù)量的多條面線集合而成的面束(noodle bundle)的每一個,使面成形為球形狀,且為了維持形狀,需要賦予形狀特點的作業(yè)。
[0003]將每一面束機械地制成面條球的制面條球裝置例如公開于專利文獻I中。專利文獻I的創(chuàng)作的制面條球裝置具體而言,具有如下構成:在由三個輥(roller)所形成的空間內,利用各輥使面滾動變圓。專利文獻I的創(chuàng)作的制面條球裝置能夠以不會損傷面的方式將面成形為球形狀。
[0004]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一種如下構成的面條球裝置,即,三個輥中的一個為移位輥,能夠對固定輥與移位輥的間隔進行調整,在將面變圓后,一面使移位輥逆向旋轉而對制成的面條球進行按壓,一面回到原本的位置。根據(jù)專利文獻2的發(fā)明,通過在制成面條球后將其壓緊,而對面條球賦予形狀特點,因此,面條球的形狀不易破壞。
[0005][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I]日本專利實公昭53-40558號公報
[0008][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7-319148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09][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0010]當要將面成形為球形狀,且為了維持形狀而進行賦予形狀特點的作業(yè)時,根據(jù)粗度、硬度、長度、形狀之類的面的特征,有難以成形為球形狀,或者難以以能夠維持形狀的方式賦予形狀特點的種類面。以下,將這種面的特征稱為性狀(property)。面的形狀例如有直線形與卷曲形。面的硬度能夠通過含水量(water content)而定量地表示。
[0011]在構成為通過在由三個輥所形成的成形空間內使面滾動而使面變圓的制面條球裝置的情況下,成形空間的上側為開放狀態(tài),并且各輥的材質與大小、及成形空間的大小固定,因此,能夠制成面條球的面的種類有限。而且,如果在將面成形為球形狀之后利用一對輥強行地壓縮而以賦予形狀特點的方式送出面,則有因輥對面造成損傷而使品質下降的擔憂。
[0012]例如,在相對較粗的面或長度短的面的情況下,難以在短時間內變圓成球形狀。而且,例如關于含水量少的低加水的面,即便能夠成形為球形狀,也難以賦予形狀特點,從而多數(shù)情況下在搬送到回收面條球的面斗(bucket)的期間形狀被破壞。因此,要求根據(jù)面的種類,開發(fā)配合該面的性狀的特別且專用的制面條球裝置。
[0013]本發(fā)明是鑒于所述課題,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經(jīng)改良的制面條球裝置,其是利用輥來制作面條球,且能夠應對更多種類的面而制成面條球。利用本發(fā)明能夠獲得的若干有利方面將會在實施方式的說明中隨時進行具體地呈示。
[0014][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0015]為了解決所述課題,本發(fā)明的制作面條球的制面條球裝置具備成形輥,所述成形輥包含:第一成形輥,向送出面的方向旋轉;第二成形輥,配置于第一成形輥的斜下側,且向與第一成形輥相同的方向旋轉;第三成形輥,與第二成形輥相向配置,向與第一成形輥相同的方向旋轉,且以相對第二成形輥相接或分離的方式進行移位;以及第四成形輥,將所述面封入由第一成形輥、第二成形輥及第三成形輥所形成的成形空間內,且以按壓所述面的方式配合所述面的性狀的移位量ε進行移位。
[0016][發(fā)明的效果]
[0017]本發(fā)明的制面條球裝置是配合面的性狀,利用第四輥將面封入以任意大小形成的成形空間內,且在所述狀態(tài)下一面以適當壓力進行按壓一面成形,因此,基本上不論面的性狀如何,均能夠不對面造成損傷地成形為球形狀并賦予形狀特點。因此,本發(fā)明的制面條球裝置能夠應對更多種類的面,連續(xù)地制成各面條球之間偏差小且形狀更不易破壞的品質穩(wěn)定的面條球。
【附圖說明】
[0018]圖1A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制面條球裝置I的概況的側視圖。
[0019]圖1B是沿箭頭B的方向僅觀察圖1A的搬送裝置6所得的箭頭方向俯視圖。
[0020]圖1C是沿箭頭C的方向僅觀察圖1A的按壓裝置30所得的箭頭方向前視圖。
[0021]圖2Α是表示使第三成形輥13移位的移動機構40的側視圖。
[0022]圖2Β是表示使第四成形輥14移位的移動機構50的側視圖。
[0023]圖3Α是表示成形輥10的動作的示意圖,且表示將多條面成形為球形狀的成形步驟的狀態(tài)。
[0024]圖3Β是表示成形輥10的動作的示意圖,且表示對成形為球形狀的面賦予形狀特點的賦形步驟的狀態(tài)。
[0025]圖3C是表示成形輥10的動作的示意圖,且表示將面條球9從成形空間送出至輸送機20的排出步驟的狀態(tài)。
[0026][符號的說明]
[0027]1:制面條球裝置
[0028]6:搬送裝置
[0029]7:面斗
[0030]8:面束
[0031]9:面條球
[0032]10:成形輥
[0033]11:第一成形輥
[0034]12:第二成形輥
[0035]13:第三成形輥
[0036]14:第四成形輥
[0037]20、62:輸送機
[0038]22:驅動輥
[0039]24:從動輥
[0040]26:張力輥
[0041]28:環(huán)形帶
[0042]30:按壓裝置
[0043]32:按壓輥
[0044]34:右側按壓帶
[0045]36:左側按壓帶
[0046]40:移動機構
[0047]42:傳動齒輪
[0048]44:從動齒輪
[0049]50:移動機構
[0050]51:伺服馬達
[0051]52:擺臂
[0052]53:離合器
[0053]54:變速機
[0054]55:傳動齒輪
[0055]56:從動齒輪
[0056]57:正時皮帶
[0057]64:收斂輥
[0058]66:右側輥
[0059]68:左側輥
[0060]ε、δ:移位量
【具體實施方式】
[0061]圖1A中表示出本發(fā)明的合適的實施方式的制面條球裝置I的構成。在圖1A所示的制面條球裝置I中,為了便于說明,將朝向附圖而為右側的面定為前表面,將朝向附圖而為左側的面定為后表面。圖1B是局部地提取搬送裝置6的末端側的上表面而表示。圖1C是局部地提取制面條球裝置I的按壓裝置30的前表面而表示。圖2A是局部地示意表示使第三成形輥13移位的移動機構40。圖2B是局部地示意表示使第四成形輥14移位的移動機構50。
[0062]制面條球裝置I具備四個成形棍10、輸送機(conveyor) 20、以及按壓裝置30。制面條球裝置I配置于搬送裝置6的末端側。制面條球裝置I是如下裝置:將由未圖示的制面機制造且由搬送裝置6送來的生面成形為球形狀,并賦予形狀特點而制成面條球9。由制面條球裝置I制成的面條球9被回收至面斗(bucket)7。以下,在本發(fā)明中,將被制面機的切斷機切斷成規(guī)定長度且按規(guī)定切斷單位量以在同一方向上對齊的方式集合而成的多條面稱作面束8。
[0063]在四個成形輥10的外周面,分別與各旋轉軸平行地等間隔形成有多條槽,所述槽用于抓持(grip)面將其向旋轉方向送出。第一成形輥11的旋轉軸與未圖示的感應馬達(induct1n motor)的旋轉驅動軸直接連結,或者通過正時皮帶(timing belt)而與齒輪(gear)連結。第一成形輥11利用所述馬達而向將從搬送裝置6落下的面束8朝向下方送出的方向以規(guī)定的旋轉速度進行旋轉。
[0064]第二成形輥12配置于能夠接住從第一成形輥11送出的面束8的斜下側的位置。第二成形輥12由與第一成形輥11相同的形狀且相同的材質構成。第二成形輥12的旋轉軸與利用齒輪與正時皮帶對第一成形輥11進行驅動的馬達的旋轉驅動軸連結。第二成形輥12利用所述馬達而向與第一成形輥11相同的方向以同一旋轉速度進行旋轉。
[0065]第三成形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