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分流結構和翻轉結構的多級聯(lián)合干燥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級聯(lián)合干燥系統(tǒng),特別涉及一種具有分流結構和翻轉結構 的多級聯(lián)合干燥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在復原米加工過程中,需要對擠壓切割后的復原米顆粒進行烘干冷卻。然而擠壓 切割后的復原米顆粒含水量較高、溫度較高,其中的淀粉成分在溫度高濕度大的條件下,會 發(fā)生糊化作用,使得復原米顆粒的外表面具有較高的粘度,這也導致了復原米顆粒之間的 沾粘程度較大。對于固體顆粒物料的干燥,常采用塔式干燥器、滾筒干燥器等,在熱空氣的對流或 順流作用下,將固體顆粒物料的水分帶走,從而將其干燥。然而由于復原米顆粒外表面具有 較高粘度,一旦采用結構復雜的塔式干燥裝置進行大批量的干燥,復原米顆粒之間將極易 沾粘成團,阻塞干燥裝置。同時沾粘在一起的顆粒也會帶來干燥不均的情況。由于復原米含水量較高,在干燥過程中,如快速的進行干燥,在達到含水量要求 時,復原米顆粒的外表面經常會產生龜裂的裂紋。這是由于干燥過程中采用熱風干燥時,熱 空氣迅速帶走顆粒表面的水,而顆粒內部的水不容易被揮發(fā),從而使得顆粒表面和內部的 水的揮發(fā)速度不同,當顆粒內部的水含量達到要求時,顆粒表面卻因為失水過多而產生龜 裂。另一個導致上述情況的原因在于,干燥的過程過于迅速激烈,沒有足夠的時間讓顆粒內 部的水擴散到顆粒表面,彌補表面和內部水揮發(fā)速度不同而帶來的含水量差異,使得顆粒 內部和表面的含水量平衡,避免表面龜裂。同時復原米干燥過程中,由于表面和內部的水含量不均,即便干燥后的顆粒表面 沒有龜裂,然而在放置一段時間后,仍舊會發(fā)生龜裂,而且這種水含量不均的情況也導致了 在復原米煮熟過程中,復原米顆粒極易破損,導致復原米添加的營養(yǎng)物質等隨著水而流失。然而現有的干燥裝置及方法無法解決復原米顆粒間的沾粘情況,也無法解決顆粒 表面和內部水分揮發(fā)不均而產生龜裂的情況。中國專利申請200510017417. X公開了一種高濕物料的干燥方法及其干燥機組。 該方法將高濕物料先在旋轉氣流干燥機中快速干燥,然后將得到的含水量較低的顆粒放置 在流化床干燥機中繼續(xù)干燥,得到產品。雖然該方法將干燥過程分解成兩步,避免一直進行 高溫干燥失水過快的情況,然而如何避免物料顆粒之間的沾粘,如何避免高粘度顆粒阻塞 干燥裝置,如何將上述顆粒進行均勻干燥,該專利申請仍就未能解決。中國專利申請 200710023923. 9,200510043078. 2 及 200610160006. 0公開了一種 微波真空干燥設備。該設備采用微波及真空設備對內部物料進行干燥。由于微波干燥的特 點,被干燥的物料可以從內部進行干燥,并且內部和表面的水揮發(fā)速度相同,從而可以避免 失水不均的情況。然而該設備無法解決顆粒物料間的沾粘,并且無法對于大批量的物料進 行干燥,干燥的速度較慢、成本較高。PCT國際申請PCTDE2006/000639公開了一種具有分隔板的干燥裝置,同時韓國專 利申請KR10-2006-0095243也公開了一種具有若干托板形成的分隔室的熱風干燥機。雖然上述專利申請通過分隔板等元件將物料分隔成若干份,然后進行干燥,可以較少顆粒與顆 粒之間的干燥不均的情況,然而上述專利申請無法解決對于一個顆粒其內部和外部失水不 均的問題,也無法避免顆粒間沾粘。中國專利申請200710133825.0公開了一種回轉烘干機。該烘干機具有X形揚料 板,可以將物料反復拋起落下,使得物料在烘干機內的滯留時間增長并使得物料分散,從而 讓物料之間均勻干燥。然而該專利申請仍舊無法解決一個顆粒內部和表面失水不均的情 況。中國專利申請200610062685. 8公開了一種干燥機。該干燥機是一種干燥箱體,前 期采用加熱蒸發(fā)干燥,后期采用高頻電磁波加熱,以使得可以從內到外快速整體加熱,并且 不破損干燥物體。然而該裝置無法避免顆粒間的沾粘,并且采用高頻電磁波進行加熱,無法 進行大量物料的干燥?;谌毡緦@暾圝P1919/2004和JP53002/2004的中國專利申請 200410068779. 7公開了一種團粒干燥裝置。該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止團粒相互粘附 并且可有效干燥團粒的干燥裝置。該裝置將團粒輸入多根內部具有螺旋進料器的管道,在 管道中進行加熱干燥,并且在管道內部利用螺旋進料器的攪拌作用,分散相互粘附的團粒。 然而對于表面粘度大的團粒,該專利的管道容易被堵塞。同時該裝置構造復雜,無法進行大 批量物料的干燥,同時該裝置也無法避免顆粒表面和內部失水不均的情況。PCT國際申請PCT/JP2003/013360公開了一種粉粒體材料的干燥裝置。該裝置 在中央內置電熱器,并且具有把多個分隔壁呈放射狀突出的熱傳導散熱片收容在內部的料 斗。待干燥的粉粒體物料分布在又多個分隔壁構成的分隔室內,被對流的熱空氣干燥。雖 然粉粒體物料被分隔呈若干組,可以促進物料的均勻干燥,然而仍無法避免物料顆粒間的 粘結以及物料內部和表面的均勻干燥。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可以同時生產出多種復原谷物的多級聯(lián)合 烘干系統(tǒng)。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級聯(lián)合干燥系統(tǒng),包含預干燥系統(tǒng)、塔式干燥系統(tǒng)、箱式 多級干燥系統(tǒng)和傳輸系統(tǒng)。所述預干燥系統(tǒng)包含殼體、轉軸裝置、籠式旋轉裝置、葉輪組。所述殼體是一種立式結構,從上至下依次包括進料口、第一錐形部、干燥室、第二 錐形部、出料口。所述進料口是中空的圓筒結構,位于第一錐形部頂部并且位于該頂部的中心。所述干燥室是豎直中空的圓筒結構,其頂部設有第一錐形部,其底部設有第二錐 形部。所述出料口是中空的圓筒結構,位于第二錐形部底部并且位于該頂部的中心。所述轉軸裝置是豎直中空的圓筒結構,依次穿過進料口、第一錐形部、干燥室、第 二錐形部和出料口,并與上述結構共圓心。所述轉軸裝置包括連接有籠式旋轉裝置的上部轉軸和連接有葉輪組的下部轉軸, 以及位于兩者中間的密封裝置。[0024]所述上部轉軸上設有齒輪。所述上部轉軸和下部轉軸轉向相反。所述上部轉軸的軸殼上設有單向孔,所述的單向孔與軸殼圍成的軸腔相互連通, 以允許軸腔內部的氣體通過單向孔穿過軸殼向外單向排出。所述籠式旋轉裝置是頂部為圓臺狀的籠式結構,包含以上部轉軸為軸心的第一圓 盤和第二圓盤、6 12個以上部轉軸為軸心并且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 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包含依次相互連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以及分布在三段上的分散 齒。所述的第一段的一端連接在第一圓盤上,各個支架的第一段在第一圓盤上等間距 分布。所述的第一段與第二段的夾角為100° 130°,所述的第二段豎直與干燥室側 壁平行并保持有2mm 22mm的安全間隙,所述的第三段與第二段的夾角為70° 110°。所述籠式旋轉裝置進一步包含以上部轉軸為軸心的第三圓盤、第四圓盤、6 12 個以上部轉軸為軸心并且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三圓盤和第四圓盤上的輔助支架。所述第三圓盤、第四圓盤設置在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之間。所述輔助支架位于支架內部并包含依次相互連接的第一輔助段、第二輔助段、第 三輔助段,以及分布在三輔助段上的分散齒。所述的第一輔助段的一端連接在第三圓盤上,各個支架的第一輔助段在第三圓盤 上等間距分布。所述的第一輔助段與第二輔助段的夾角為100° 130°,所述的第二輔助段豎 直與第二段平行,所述的第三輔助段與第二輔助段的夾角為70° 110°。所述葉輪組包含第一葉輪組和第二葉輪組。所述第一葉輪組包含第一轉軸以及其上連接的多個葉輪。所述第二葉輪組包含第 二轉軸以及其上連接的多個葉輪。所述葉輪包含4 8個等間距分布的葉片,所述葉片處于同一平面或其上部與下 部扭曲。所述第一葉輪組的各個葉輪等間距分布,所述第二葉輪組的各個葉輪等間距分 布,所述第二葉輪組葉輪與第一葉輪組葉輪交錯分布。所述的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上分別設有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齒輪、第一齒 輪、第二齒輪依次相互嚙合。所述上部轉軸帶動齒輪轉動,齒輪帶動第一齒輪轉動、第一齒輪帶動第二齒輪,通 過上述齒輪間的嚙合轉動,第一轉軸以其自身為軸心進行轉動,第二轉軸以其自身為軸心 進行轉動。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轉向相反。所述密封裝置包圍所住齒輪、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并將上述齒輪密封在密封裝 置內部。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穿過密封裝置并連接在其上。所述下部轉軸連接并支撐密封裝置上。[0046]所述下部轉軸帶動密封裝置轉動,并進一步帶動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以下部轉軸為軸心進行轉動。所述的預干燥裝置進一步包括防漏裝置,所述防漏裝置是設置在第一錐形部內壁 上的環(huán)形密封墊圈。所述籠式旋轉裝置的各個支架的第一段上進一步包括一個凹槽,該凹槽與防漏裝 置的環(huán)形密封墊圈相互咬合。所述塔式干燥系統(tǒng)包含殼體、轉軸、進料口、出料口、分流物料通道。所述殼體包含位于上部的圓筒狀的塔式干燥室和位于下部的錐形儲料室。所述分流物料通道包含一組以轉軸為軸心進行旋轉的分流結構。所述分流物料通道包含個所述分流結構,所述分流結構分為正向分流結構和反向 分流結構。所述正向分流結構和反向分流結構交替排布。所述分流結構由一組分流柵組成,包含4 32個分流柵。所述的分流柵是一種以轉軸為軸心并沿其徑向向外延伸的軸突結構。所述每一分流結構的各分流柵均勻分布且分流柵之間的間隔角相等。所述分流柵是一種近似長方形的扭曲平面結構,其沿轉軸外壁斜向延伸并與水平 面之間保持40° 80°或100° 140°的傾斜角。所述正向分流結構的正向分流柵與水平面之間成100° 140°的傾斜角。所述反向分流結構的反向分流柵與水平面之間成40° 80°的傾斜角。所述正向分流結構的正向分流柵與反向分流結構的反向分流柵之間相互交錯。所述反向分流柵與相鄰兩個正向分流柵之間的間距之比為1 1 3 2。所述反向分流柵與相鄰正向分流柵交錯區(qū)域的豎直長度與相鄰兩個正向分流柵 之間的間距之比為1 6 1 2。所述轉軸位于殼體的中心,依次穿過塔式干燥室和錐形儲料室的軸心。所述轉軸包含軸殼、由軸殼圍成的軸腔以及一組設在軸殼上的單向孔。所述單向孔穿過軸殼與軸腔相互連通,以允許軸腔內部的氣體通過單向孔穿過軸 殼向外單向排出。所述單向孔分布在軸腔沒有連接分流柵的區(qū)域。所述進料口位于殼體頂面,并與殼體內部以及轉軸相互連通。所述進料口包含圓環(huán)結構的間隔環(huán)、由間隔環(huán)所圍成的圓形的氣體進料口、一組
環(huán)形壁、包圍環(huán)形壁的外殼以及位于外殼內部并被環(huán)形壁分隔形成的一組扇形的物料進料□。所述間隔環(huán)由轉軸的軸殼向上延伸生成。所述物料進料口位于分流結構的頂部。所述物料進料口的圓心角為40° 95°。所述出料口位于錐形儲料室內部,包含由錐形儲料室、轉軸外壁以及一組均勻分 布的間隔板所圍成的一組扇形結構的儲存室以及位于儲存室底部的物料出料口。所述分流結構終止在儲存室頂部。所述儲存室的圓心角為40° 95°。[0075]所述干燥裝置進一步包括位于塔式干燥室側壁上的旋轉風發(fā)生裝置,所述旋轉風發(fā)生裝置包含依次相互連接的進風口、蝸狀風道和出風口。所述進風口位于蝸狀風道的中心,用于將從外界輸入的風送入蝸狀風道。所述出風口位于塔式干燥室側壁上,用于連通蝸狀風道和塔式干燥室內部。所述出風口與水平面所成夾角為40° 70°。所述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包含箱體、分隔系統(tǒng)、多級干燥系統(tǒng)、傳送系統(tǒng)、密封系統(tǒng)、 進料系統(tǒng)、出料系統(tǒng)和翻轉系統(tǒng)。所述箱體是一個中空的立方體結構,進一步包括頂層和一組側門,所述各側門的 內側壁上設有一組滑動凹槽。所述分隔系統(tǒng)位于箱體內部,包括分隔墻和一組分隔層。所述分隔墻和各分隔層將箱體分隔成若干干燥室,以組成所述的干燥系統(tǒng)。所述分隔墻是豎直分布的中空墻體結構,位于箱體的中心線上,將箱體分成左側 箱體和右側箱體。所述分隔墻的頂端穿過箱體的頂層,暴露在箱體的外面。所述分隔墻的左側墻體和右側墻體上分布有一組氣孔和一組滑動凹槽,與箱體相 互重合的前側壁和后側壁上各設有一組滑動開口。所述氣孔分別穿過左側墻體和右側墻體與各個干燥室內部相互連通,以允許分隔 墻內部的氣體通過氣孔穿過墻體向外單向排出進入各個干燥室內部,并允許各個干燥室內 部的氣體通過氣孔被抽走。所述分隔墻的頂端上具有一組進氣孔和一組排氣孔,所述進氣孔和排氣孔連通分 隔墻中空的內部,用于向其內部輸入氣體和從其內部抽走氣體。所述分隔層是水平分布的平面結構,位將箱體沿豎直方向分成多層結構。所述分隔層連接在分隔墻上,并支撐其上得傳送系統(tǒng)。所述多級干燥系統(tǒng)位于箱體內部,具有一組由箱體、分隔系統(tǒng)和密封系統(tǒng)所圍成 的干燥室。所述傳送系統(tǒng)包括一組安放于各分隔層上的傳送帶結構。所述傳送帶結構進一步包括傳送帶和一組傳送軸。所述傳送軸用于將其上的傳送帶從箱體連接有進料系統(tǒng)的前側傳送到箱體連接 有出料系統(tǒng)的后側。所述傳送帶包含一組等間距分布的開口以及位于各開口兩側的密封結構。所述傳送帶與傳送軸相互接觸的內表面設有齒輪,該齒輪與傳送軸表面的齒輪相 互嚙合,以實現同步傳送。所述密封系統(tǒng)包括位于箱體內部的一組密封閘門、位于各密封閘門內部的一組升 降電機和一組升降桿、以及環(huán)繞各密封閘門周圍的一組密封輔助結構。所述密封閘門是一種活動閘門,包括上部閘門和下部閘門。所述上部閘門和下部閘門具有相互適配的斜面,用于進行閘門間的密封閉合,所 述斜面的斜角為24° 66°。所述上部閘門包括底部、中空的內部和具有開口的頂部,并通過頂部固定在其上 部的分隔層上。[0100]所述上部閘門的內部具有安裝在底部上的升降電機和連接在其上的升降桿。所述升降桿連接并支撐位于上一層的相應下部閘門,并帶動該下部閘門做升降運動。所述下部閘門位于下一層的相應上部閘門內部,能穿過頂部的開口和傳送帶上的相應開口做升降運動,在上升時穿過該開口與同層的相應上部閘門做斜面密封閉合,在下 降時穿過該開口縮進下一層的相應上部閘門中空的內部。所述密封輔助結構是一種框式結構,與相應的密封閘門處于同一豎直平面內,用 于將密封閘門和周圍的箱體結構、分隔層結構、傳動帶結構、分隔墻結構密封連接。所述各密封輔助結構與分隔墻相鄰的一側延伸并插入到分隔墻內部,并將分隔墻 內部分隔成一組內部相互獨立、互不通氣的內部區(qū)域,每個內部區(qū)域都對應一個位于其左 側的干燥室和一個位于其右側的干燥室,并且每個內部區(qū)域的相應頂部具有一個進氣孔和 一個排氣孔。所述進料系統(tǒng)包含一組位于箱體前側,并與箱體前側各干燥室相互連通的進料□。所述進料口連接在與其相對應的前側干燥室的左側上部閘門上。所述進料口的進料端口位于傳送帶上部,滑動連接該傳送帶,并與其保持有 2mm 22mm的安全間隙。所述出料系統(tǒng)包含一組位于箱體后側,并與箱體后側各干燥室相互連通的出料□。所述出料口連接在與其相對應的后側干燥室的右側上部閘門上。所述出料口的出料端口位于傳送帶下部,滑動連接該傳送帶,并與其保持有 2mm 22mm的安全間隙。所述翻轉系統(tǒng)包含驅動轉軸、位于每個驅動轉軸上的主動齒輪、一組位于驅動轉 軸上并與主動齒輪相互連接的從動齒輪以及一組與從動齒輪相互連接螺旋攪拌桿。所述驅動轉軸位于分隔墻內部并穿過滑動開口延伸到箱體外,在外界電機的帶動 下圍繞其軸心轉動。所述各個主動齒輪在驅動轉軸帶動下,圍繞為軸心轉動。所述各個從動齒輪與相應的主動齒輪相互嚙合,并在其帶動下,以與主動齒輪轉 動方向垂直的方向轉動。所述螺旋攪拌桿位于各個干燥室內部,其一端穿過分隔墻側壁上的相應滑動凹槽 與相應的從動齒輪相連接,另一端位于相應側門的滑動凹槽內,并在從動齒輪的帶動下沿 其軸向轉動,對傳送帶上的物料進行翻轉。所述多級干燥系統(tǒng)的各干燥室是由箱體、分隔系統(tǒng)和密封系統(tǒng)所圍成的。所述干燥室的左右兩側是兩個密封閘門和兩個密封輔助結構、后側是分隔墻、前 側是箱體的側門、頂面是分隔層、底面是傳送帶、兩個傳送軸和相鄰的4個開口、內部具有 2 6個等間距排布的螺旋攪拌桿。所述開口的間隙寬度與密封閘門的厚度相等,開口的間隙長度與其寬度相等,以 使得密封間門恰好穿過開口并且密合。所述密封輔助結構的外側寬度和傳送帶寬度相等、內側寬度和密封閘門寬度相等、高度與分隔層和傳送帶的豎直間距相等,以使得密封輔助結構可以將分隔墻、分隔板、密封閘門、傳送帶及其開口連接閉合成一個密封結構。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兩個相鄰開口的間距與兩個密封閘門的間距相等。另外兩個 開口分別與前述兩個開口在豎直方向上重疊,以使得密封閘門可以同時穿過豎直方向上的 兩個開口,從而收縮到下層的上部閘門內部。所述各螺旋攪拌桿的一端穿過該干燥室所對應的分隔墻上的滑動凹槽與驅動轉 軸相互連接,另一端位于該干燥室所對應的側門的滑動凹槽內。所述箱體中設有2 6個分隔層、4 10個密封閘門,從而使得多級干燥系統(tǒng)具有 2 X 2 X 3 2 X 6 X 9個干燥室,使得翻轉系統(tǒng)具有2 6個驅動轉軸,以及2 X 2 2 X 6個 進料口和2X2 2X6個出料口。所述傳輸系統(tǒng)進一步包括推進式傳輸管道和抽吸式傳輸管道。所述推進式傳輸管道連接預干燥系統(tǒng)的出料口和塔式干燥系統(tǒng)的進料口。所述推 進式傳輸管道是一組內部設有輸料螺桿的輸料管,所述輸料螺桿在外界電機的帶動下旋轉 并通過其上的各螺旋結構向前推進物料。所述塔式干燥系統(tǒng)的殼體的側壁上進一步設有一組壓力出料口,所述抽吸式傳輸 管道連接塔式干燥系統(tǒng)上的所述壓力出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抽吸式傳輸管道連接是一組 內部設有控速螺桿而外部連接有抽真空機的輸料管,在外部抽真空機的抽氣作用下,輸料 管內部產生低壓,從相連的塔式干燥系統(tǒng)內部將物料通過所述壓力出料口抽吸進入輸料管 內,所述的控速螺桿在外界電機的帶動下正向或逆向旋轉,用于調節(jié)塔式干燥系統(tǒng)內物料 的流速。所述抽吸式傳輸管道進一步連接所述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的各個進料口,抽吸式傳 輸管道的不同輸料管連接不同的進料口,從而將傳輸的物料相對應的傳輸至箱式多級干燥 系統(tǒng)的不同層。采用所述多級聯(lián)合干燥系統(tǒng)進行干燥的過程,包含以下步驟步驟11 從進料口輸入物料顆粒,所述物料顆粒在重力作用下進入第一錐形部。步驟12 上部轉軸帶動其上連接的籠式旋轉裝置旋轉,該籠式旋轉裝置的各個支 架及其上的分散齒在旋轉的過程中,將分布在第一錐形部并下落的物料顆粒分散并揚起, 使得物料顆粒充分分散在干燥室內部。步驟13 向軸腔內輸入具有一定溫度濕度的氣體,該氣體穿過軸殼上的單向孔向 外噴出,與分散在干燥室內部并被揚起的物料顆粒相互混合,使得物料顆粒在該氣體的作 用下,其表面被迅速干燥,以避免物料顆粒間的沾粘。步驟14 上部轉軸帶動其上的齒輪以上部轉軸為軸心轉動,齒輪帶動第一齒輪轉 動、第一齒輪帶動第二齒輪轉動。第一齒輪的轉動進一步帶動第一轉軸以其自身為軸心進 行轉動,第二齒輪的轉動進一步帶動第二轉軸以其自身為軸心進行轉動,且轉向相反。下部 轉軸以與上部轉軸轉向相反的方向轉動,并依次帶動密封裝置、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以下 部轉軸為軸心進行轉動。步驟15 第一轉軸帶動其上的葉輪以第一轉軸為軸心進行轉動,同時葉輪隨著第 一轉軸以下部轉軸為軸心進行轉動,實現多向轉動。第二轉軸帶動其上的葉輪以第二轉軸 為軸心進行轉動,同時葉輪隨著第二轉軸以下部轉軸為軸心進行轉動,實現多向轉動。[0133]步驟16 穿過籠式旋轉裝置下落的物料顆粒在第一葉輪組和第二葉輪組的各個 葉輪的多向轉動攪拌下被進一步分散,以避免顆粒間的粘結。步驟17 穿過第一葉輪組和第二葉輪組的物料顆粒在第二錐形部底部聚集,并通 過出料口輸出。步驟18 從所述出料口輸出物料進入所述推進式傳輸管道,其內部的輸料螺桿在 外界電機帶動下旋轉并通過其上的各螺旋結構向前推進物料穿過輸料管,從而將物料傳輸 至塔式干燥系統(tǒng)的進料口。步驟21 從所述進料口的各個物料進料口輸入待干燥物料顆粒,所述物料顆粒穿 過物料進料口,并沿著與該物料進料口側壁,下落到所對應的第一級分流結構中。步驟22 所述轉軸帶動其上連接的分流物料通道的各個分流結構以轉軸為軸心轉動。由于各個分流結構的分流柵與水平面保持有40° 80°或100° 140°的傾斜 角,故所述物料顆粒在重力作用及轉軸的轉動作用下,沿著分流結構的各個分流柵下滑。由于正向分流結構和反向分流結構交替排布,并且相鄰的正向分流柵與反向分流 柵之間相互交錯,從而使得從上一級分流結構滑下的物料顆粒在進入下一級方向相反的分 流結構的時候,在兩分流結構的交錯區(qū)域被分流重組。步驟23 從所述進料口的氣體進料口輸入具有一定溫度濕度的氣體,該氣體穿過 軸殼上的單向孔向外噴出,與分散在塔式干燥室內部各個分流結構的分流上上的物料顆粒 相互混合,使得該物料顆粒在氣體的作用下被干燥。步驟24 所述物料顆粒沿著分流結構下滑,在下滑過程中被從單向孔出噴出的氣 體干燥,然后沿著與分流結構末端相鄰的出料口的間隔板下落至與該分流結構相對應的儲 存室內,隨后從位于儲存室底部的物料出料口輸出。步驟25 從所述旋轉風發(fā)生裝置的進風口輸入具有一定溫度濕度和速度的風,所 述的風在蝸狀風道內部輸送并沿著蝸狀風道旋轉,隨后從出風口處排出,此時排出的風是 具有一定速度和角度的旋轉風,該旋轉風沿著塔式干燥室的內壁向上旋轉,并將粘結在塔 式干燥室內壁上的物料顆粒掃下。步驟26 所述抽吸式傳輸管道在外部抽真空機的抽氣作用下產生低壓,從殼體側 壁上的壓力出料口和底部上的出料口將塔式干燥系統(tǒng)內部的物料抽吸至輸料管內。當物料表面粘度較大而抽吸作用較弱時,所述控速螺桿在外界電機帶動下正向旋 轉,將物料向前推進,加快物料的流速,當物料表面粘度較小而抽吸作用較強時,所述控速 螺桿在外界電機帶動下逆向旋轉,給物料施以阻力,減緩物料的流速。在外部抽真空機的抽氣作用和控速螺桿的正向或逆向旋轉作用下,物料從塔式干 燥系統(tǒng)傳輸至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的進料口。由于所述抽吸式傳輸管道的不同輸料管連接不同的進料口,故傳輸的物料會相對 應的傳輸至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的不同層。步驟31 通過進料系統(tǒng)的各個進料口,將待干燥物料顆粒輸入到與該進料口相對 應的干燥室的傳送帶上。步驟32 傳送帶在傳送軸的帶動下,從箱體的前側向后側移動,在此過程中,物料顆粒逐漸蓋滿傳送帶。[0149]步驟33 傳送帶與傳送軸的齒輪相互嚙合,以使得傳送軸同步帶動傳送帶移動到 規(guī)定位置,即傳送帶上的各個開口與相對應的密封閘門在豎直方向上重疊。步驟34:下一層上部閘門內部的升降電機帶動升降桿以及其上連接的下部閘門 上升,從該下一層上部閘門內部彈出,穿過傳動帶上相應的開口,上升并與同一層的相應上 部閘門進行斜面密封閉合。驅動轉軸在外界電機的帶動下從滑動開口頂部下滑至底部,從 而帶動其上連接的螺旋攪拌桿從分隔墻上的滑動凹槽和側門上的滑動凹槽的頂部下滑至 底部,從而使得螺旋攪拌桿位于傳動帶上的物料中。步驟35 待各個密封閘門閉合后,具有一定溫度濕度的干燥用氣體從分隔墻頂端 的各個進氣孔進入到分隔墻內部,隨后通過左側墻體和右側墻體上的各個氣孔向外排出, 以使得各個密閉的相對獨立的干燥室內充滿氣體,從而干燥物料顆粒。干燥時間結束后,再通過分隔墻頂端的各個排氣孔,利用墻體上的上述氣孔,將各 個干燥室內部的氣體抽走。由于各個干燥室相對獨立并且密閉,而且所述密封輔助結構是一種框式結構將分 隔墻內部分隔成一組內部相互獨立、互不通氣的內部區(qū)域,而該區(qū)域的范圍和干燥室范圍 相同,所以通過各個內部區(qū)域頂部的進氣孔和排氣孔可以向各個干燥室內部注入不同溫度 濕度的氣體,進行不同程度的干燥。步驟36 在干燥過程中,驅動轉軸在外界電機的帶動下圍繞其軸心轉動,并進一 步帶動其上的主動齒輪轉動,主動齒輪帶動與其嚙合的從動齒輪轉動,并進一步促使其上 連接的螺旋攪拌桿以其自身為軸心進行轉動,從而攪拌傳動帶上的物料。步驟37 待抽氣結束后,下一層上部閘門內部的升降電機帶動升降桿以及其上連 接的下部閘門下降,與同一層的相應上部閘門相互分離,穿過傳動帶上相應的開口,下降并 收縮到相應的下一層上部閘門的中空內部。驅動轉軸在外界電機的帶動下從滑動開口底部 上滑至頂部,從而帶動其上連接的螺旋攪拌桿從分隔墻上的滑動凹槽和側門上的滑動凹槽 的底部上滑至頂部,從而使得螺旋攪拌桿離開傳動帶上的物料。步驟38 此時各密封閘門打開,傳送帶在傳送軸的帶動下,繼續(xù)移動,將物料顆粒 送入到下一個干燥室內進行干燥。步驟39 將干燥好的物料顆粒通過傳送帶輸出到與該傳送帶相對應的出料系統(tǒng) 的各個出料口。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預干燥系統(tǒng)對物料進行預干燥,快速減少其表面的含水 量,可以有效的避免表面具有高粘度的物料顆粒之間相互粘結成團,從而使得物料顆粒可 以互不粘結的進入塔式干燥系統(tǒng),在其的高溫作用下進行均勻干燥,干燥后的物料顆粒被 傳送至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在具有不同溫度濕度的多級干燥室內進行逐級緩慢的降溫和干 燥,從而使得最后的物料顆粒的含水量穩(wěn)定并避免表面龜裂。所述的一組壓力出料口設在塔式干燥系統(tǒng)的殼體側壁上,分別分布在塔式干燥系 統(tǒng)的各個高度,而塔式干燥系統(tǒng)內部不同高度的物料經過干燥的時間不同,其含水量和干 燥程度也不相同,高度較高處物料的含水量較高且干燥程度較低,而高度較低處物料的含 水量較低而干燥程度較高。同時每一壓力出料口都相應的連接有一個抽吸式傳輸管道,該抽吸式傳輸管道又 相應的連接到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的不同層的進料口。這樣位于不同高度上的含水量和干燥程度相異的各組物料,通過各自相對應的壓力出料口輸出,進入各自相對應的抽吸式傳輸 管道,再進入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的不同層進行進一步的多級恒溫恒濕干燥,最后從箱式多 級干燥系統(tǒng)的不同層的出料口輸出。由于各組物料的含水量和干燥程度相異,經過相同條 件的多級干燥后,各組物料的內部含水量、柔軟度等性質都不相同。這就意味著, 在復原米的加工過程中,投入的物料經過相同條件的混合和擠壓,通 過本干燥系統(tǒng),可以在一條生產線上從干燥系統(tǒng)的不同層的出料處同時產出內部含水量、 柔軟度等性質都不相同的復原米,即同時得到分別與天然大米、粳米、糯米等相近似的復原 米。這樣從一條生產線上可以同時輸出各種復原米,而不需要再調整生產線上各個系統(tǒng)的 參數,也不需要逐批的分開生產各種復原米,這將極大的提高復原米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 益。同時鑒于大黃米、小米等的成分相互接近而只是含水量和硬度等不同,本系統(tǒng)同樣可以 用于同時產出大黃米、小米等谷物。同樣的本系統(tǒng)還可以用于各種復原豆類等復原谷物的 生產。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多級聯(lián)合干燥系統(tǒng)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預干燥系統(tǒng)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3a是本實用新型預干燥系統(tǒng)的籠式旋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b是本實用新型預干燥系統(tǒng)的另一籠式旋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c是本實用新型預干燥系統(tǒng)的籠式旋轉裝置的俯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塔式干燥系統(tǒng)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5a是沿圖4的B2-B2’的本實用新型的分流結構的橫截面視圖。圖5b是沿圖4的B3-B3’的本實用新型的分流結構的橫截面視圖。圖5c是沿圖4的B4-B4’的本實用新型的分流結構的橫截面視圖。圖5d是沿圖4的B5-B5’的本實用新型的分流結構的橫截面視圖。圖5e是沿圖4的B6_B6’的本實用新型的分流結構的橫截面視圖。圖5f是沿圖4的B7-B7’的本實用新型的分流結構的橫截面視圖。圖5g是本實用新型的分流結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5h是本實用新型的分流結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6是沿圖4的Β1-ΒΓ的本實用新型的進料口的俯視圖。圖7是沿圖4的B8-B8’的本實用新型的出料口的俯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的整體結構透視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的傳送帶的俯視圖。圖IOa是本實用新型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的翻轉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圖IOb是本實用新型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的翻轉系統(tǒng)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Ila是本實用新型的密封系統(tǒng)的結構及工作原理示意圖。圖lib是本實用新型轉送系統(tǒng)和密封系統(tǒng)的閉合及打開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圖12是本實用新型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的干燥室的局部細節(jié)視圖。圖13a 13d分別是本實用新型的各轉軸的縱截面及橫截面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和發(fā)明內容所公開的內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 體如下所述。根據圖1 一種多級聯(lián)合干燥系統(tǒng)包含預干燥系統(tǒng)1、塔式干燥系統(tǒng)2、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3 和傳輸系統(tǒng)5。根據圖2:所述預干燥系統(tǒng)1包含殼體101、轉軸裝置102、籠式旋轉裝置103、葉輪組104。所述殼體101是一種立式結構,從上至下依次包括進料口 1011、第一錐形部1012、 干燥室1013、第二錐形部1014、出料口 1015。所述進料口 1011是中空的圓筒結構,位于第 一錐形部1012頂部并且位于該頂部的中心。所述干燥室1013是豎直中空的圓筒結構,其頂部設有第一錐形部1012,其底部設 有第二錐形部1014。所述出料口 1015是中空的圓筒結構,位于第二錐形部1014底部并且 位于該頂部的中心。所述轉軸裝置102是豎直中空的圓筒結構,依次穿過進料口 1011、第一錐形部 1012、干燥室1013、第二錐形部1014和出料口 1015,并與上述結構共圓心。所述轉軸裝置 102包括連接有籠式旋轉裝置103的上部轉軸1024和連接有葉輪組104的下部轉軸1025, 以及位于兩者中間的密封裝置1026。所述上部轉軸1024上設有齒輪1027。所述上部轉軸1024和下部轉軸1025轉向相反。根據圖13a、13b:所述上部轉軸1024的軸殼1022上設有單向孔1023,所述的單向孔1023與軸殼 1022圍成的軸腔1021相互連通,以允許軸腔1021內部的氣體通過單向孔1023穿過軸殼 1022向外單向排出。所述單向孔可以采用工業(yè)上常用的單向閥。根據圖2和圖3a:所述籠式旋轉裝置103是頂部為圓臺狀的籠式結構,包含以上部轉軸1024為軸心 的第一圓盤1031和第二圓盤1032、6 12個以上部轉軸1024為軸心并且兩端分別連接在 所述第一圓盤1031和第二圓盤1032上的支架1033。所述支架1033包含依次相互連接的第一段10331、第二段10332、第三段10333,以 及分布在三段上的分散齒10334。所述的第一段10331的一端連接在第一圓盤1031上,各 個支架的第一段在第一圓盤1031上等間距分布。所述的第一段10331與第二段10332的夾 角al為100° 130°,所述的第二段10332豎直與干燥室1013側壁平行并保持有2mm 22mm的安全間隙,所述的第三段10333與第二段10332的夾角a2為70° 110°。根據圖2和圖3b:所述籠式旋轉裝置103進一步包含以上部轉軸1024為軸心的第三圓盤1034、第四圓盤1035、6 12個以上部轉軸1024為軸心并且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三圓盤1034和第 四圓盤1035上的輔助支架1036。所述第三圓盤1034、第四圓盤1035設置在第一圓盤1031 和第二圓盤1032之間。[0203]所述輔助支架1036位于支架1033內部并包含依次相互連接的第一輔助段10361、第二輔助段10362、第三輔助段10363,以及分布在三輔助段上的分散齒10364。所述的第一 輔助段10361的一端連接在第三圓盤1034上,各個支架的第一輔助段在第三圓盤1034上 等間距分布。所述的第一輔助段10361與第二輔助段10362的夾角a3為100° 130°, 所述的第二輔助段10362豎直與第二段10332平行,所述的第三輔助段10363與第二輔助 段10362的夾角a4為70° 110°。根據圖3c:所述各個第一段10331以多種方式連接第一圓盤1031。第一種所述各個第一段10331的長度相等,其未與第一圓盤1031連接的一端分 布在同一個圓的圓周上。第二種所述各個第一段10331的長度不等,分成第一組103311和第二組 103312,第一組103311未與第一圓盤1031連接的一端分布在一個圓的圓周上,第二組 103312未與第一圓盤1031連接的一端分布另一個圓的圓周上,其中第一組103311對應 的圓的半徑比第二組103312對應的圓的半徑大。第一組103311的各個第一段和第二組 103312的各個第一段交錯分布。所述輔助支架1036的各個第一段10361采用如支架1033的各個的第一段10331 的方式進行分布。根據圖2:所述葉輪組104包含第一葉輪組1041和第二葉輪組1042。所述第一葉輪組1041 包含第一轉軸1043以及其上連接的多個葉輪1047。所述第二葉輪組1042包含第二轉軸 1044以及其上連接的多個葉輪1047。所述葉輪1047包含4 8個等間距分布的葉片1047, 所述葉片1047處于同一平面或其上部與下部扭曲。所述第一葉輪組1041的各個葉輪1047 等間距分布,所述第二葉輪組1042的各個葉輪1047等間距分布,所述第二葉輪組葉輪1047 與第一葉輪組1041葉輪1047交錯分布。所述的第一轉軸1043和第二轉軸1044上分別設有第一齒輪1045和第二齒輪 1046,所述齒輪1027、第一齒輪1045、第二齒輪1046依次相互嚙合。所述上部轉軸1024帶 動齒輪1027轉動,齒輪1027帶動第一齒輪1045轉動、第一齒輪1045帶動第二齒輪1046, 通過上述齒輪間的嚙合轉動,第一轉軸1043以其自身為軸心進行轉動,第二轉軸1044以其 自身為軸心進行轉動。所述第一轉軸1043和第二轉軸1044轉向相反。所述密封裝置1026包圍所住齒輪1027、第一齒輪1045和第二齒輪1046,并將上 述齒輪密封在密封裝置1026內部。所述第一轉軸1043和第二轉軸1044穿過密封裝置1026 并連接在其上。所述下部轉軸1025連接并支撐密封裝置1026上。所述下部轉軸1025帶動密封 裝置1026轉動,并進一步帶動第一轉軸1043和第二轉軸1044以下部轉軸1025為軸心進 行轉動。根據圖2:所述的預干燥裝置進一步包括防漏裝置105,所述防漏裝置105是設置在第一錐 形部1012內壁上的環(huán)形密封墊圈。所述籠式旋轉裝置103的各個支架1033的第一段10331 上進一步包括一個凹槽10335,該凹槽10335與防漏裝置105的環(huán)形密封墊圈相互咬合。[0216]根據圖4:所述塔式干燥系統(tǒng)包含殼體201、轉軸202、進料口 203、出料口 204、分流物料通道 205、旋轉風發(fā)生裝置206。所述殼體201包含位于上部的圓筒狀的塔式干燥室2011和位于下部的錐形儲料 室 2012。根據圖4、圖5a 5h:所述分流物料通道205包含一組以轉軸202為軸心進行旋轉的分流結構2050。 所述分流物料通道205包含2 6個所述分流結構2050,所述分流結構2050分為 正向分流結構2051和反向分流結構2052。所述正向分流結構2051和反向分流結構2052
交替排布。所述分流結構2050由一組分流柵組成,包含4 32個分流柵。所述的分流柵是 一種以轉軸202為軸心并沿其徑向向外延伸的軸突結構。所述每一分流結構的各分流柵均 勻分布且分流柵之間的間隔角bl相等。所述分流柵是一種近似長方形的扭曲平面結構,其沿轉軸202外壁斜向延伸并與 水平面之間保持40° 80°或100° 140°的傾斜角。其中所述正向分流結構2051的正向分流柵與水平面之間成100° 140°的傾斜 角b2。所述反向分流結構2052的反向分流柵與水平面之間成40° 80°的傾斜角b3。所述正向分流結構2051的正向分流柵與反向分流結構2052的反向分流柵之間 相互交錯。所述反向分流柵與相鄰兩個正向分流柵之間的間距Ll與L2之比為1 1 3 2。所述反向分流柵與相鄰正向分流柵交錯區(qū)域的豎直長度與相鄰兩個正向分流柵之 間的間距L3與L1+L2之比為1 6 1 2。圖4中從上之下依次為正向分流結構、反向分流結構、正向分流結構,即相互交替 出現,其三者分別含有正向分流柵2053、反向分流柵2054、正向分流柵2055。對上述結構依 次做橫截面,正向分流柵2053沿B2-B2’和B3-B3’的橫截面視圖如圖5a、5b所示。該正向 分流柵2053逐漸從轉軸的偏左側斜向延伸到偏右側。參考圖4、圖5c、5d可知,反向分流 柵2054的情況正好相反,從偏右側斜向衍生到偏左側,而正向分流柵2055與2053的情況 一致。根據圖13c、13d 和圖 5h 所述轉軸202位于殼體201的中心,依次穿過塔式干燥室2011和錐形儲料室2012 的軸心。所述轉軸202包含軸殼2021、由軸殼2021圍成的軸腔2022以及一組設在軸殼 2021上的單向孔2023。所述單向孔2023穿過軸殼2021與軸腔2022相互連通,以允許軸 腔2022內部的氣體通過單向孔2023穿過軸殼2021向外單向排出。所述但單向孔2023是 一種單向閥,只允許氣體單向從軸腔2021向外排出。所述單向孔2023分布在軸腔2022沒有連接分流柵的區(qū)域。根據圖4和圖6:所述進料口 203位于殼體201頂面,并與殼體201內部以及轉軸202相互連通。所述進料口 203包含圓環(huán)結構的間隔環(huán)2031、由間隔環(huán)2031所圍成的圓形的氣體 進料口 2032、一組環(huán)形壁2033、包圍環(huán)形壁2033的外殼2034以及位于外殼2034內部并被 環(huán)形壁2033分隔形成的一組扇形的物料進料口 2035。[0233]所述間隔環(huán)2031由轉軸202的軸殼2021向上延伸生成。所述物料進料口 2035 位于分流結構205的頂部。所述物料進料口 2035的圓心角為40° 95°。根據圖4和圖7:所述出料口 204位于錐形儲料室2012內部,包含由錐形儲料室2012、轉軸202外 壁以及一組均勻分布的間隔板2041所圍成的一組扇形結構的儲存室2042以及位于儲存室 2042底部的物料出料口 2043。所述分流結構2050終止在儲存室2042頂部。所述儲存室2042的圓心角為40° 95°。根據圖4:所述干燥裝置進一步包括位于塔式干燥室2011側壁上的旋轉風發(fā)生裝置206,所 述旋轉風發(fā)生裝置206包含依次相互連接的進風口 2061、蝸狀風道2062和出風口 2063。所述進風口 2061位于蝸狀風道2062的中心,用于將從外界輸入的風送入蝸狀風 道2062。所述出風口 2063位于塔式干燥室2011側壁上,用于連通蝸狀風道2062和塔式干 燥室2011內部。所述出風口 2063與水平面所成夾角b4為40° 70°。所述干燥裝置包含1 6個所述旋轉風發(fā)生裝置206,所述旋轉風發(fā)生裝置206等 間距的沿豎直方向分布在塔式干燥室2011的側壁上。根據圖8:所述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包含箱體301、分隔系統(tǒng)302、多級干燥系統(tǒng)303、傳送系 統(tǒng)304、密封系統(tǒng)305、進料系統(tǒng)306、出料系統(tǒng)307和翻轉系統(tǒng)308。所述箱體301是一個中空的立方體結構,進一步包括頂層3011和一組側門3012, 所述各側門3012的內側壁上設有一組滑動凹槽3013。所述分隔系統(tǒng)302位于箱體301內部,包括分隔墻3021和一組分隔層3022。所述 分隔墻3021和各分隔層3022將箱體301分隔成若干干燥室3030,以組成所述的干燥系統(tǒng) 303。所述分隔層3022是水平分布的平面結構,位將箱體301沿豎直方向分成多層結 構。所述分隔層3022連接在分隔墻3021上,并支撐其上得傳送系統(tǒng)304。所述分隔墻3021是豎直分布的中空墻體結構,位于箱體301的中心線上,將箱體 301分成左側箱體3013和右側箱體3014。所述分隔墻3021的頂端3023穿過箱體301的 頂層3011,暴露在箱體301的外面。所述分隔墻3021的左側墻體3024和右側墻體3025上 分布有一組氣孔3020和一組滑動凹槽3026,與箱體301相互重合的前側壁和后側壁上各 設有一組滑動開口 3027。所述氣孔3020分別穿過左側墻體3024和右側墻體3025與各個 干燥室3030內部相互連通,以允許分隔墻3021內部的氣體通過氣孔3020穿過墻體向外單 向排出進入各個干燥室3030內部,并允許各個干燥室3030內部的氣體通過氣孔3020被抽 走。所述分隔墻3021的頂端3023上具有一組進氣孔30231和一組排氣孔30232,所述 進氣孔30231和排氣孔30232連通分隔墻3021中空的內部,用于向其內部輸入氣體和從其 內部抽走氣體。所述多級干燥系統(tǒng)303位于箱體301內部,具有一組由箱體301、分隔系統(tǒng)302和 密封系統(tǒng)305所圍成的干燥室3030。以上各圖清晰的展示了所述箱式多級干燥裝置的一組干燥室3030。根據圖9和圖lib:所述傳送系統(tǒng)304包括一組安放于各分隔層3022上的傳送帶結構3040。所述傳送帶結構3040進一步包括傳送帶3041和一組傳送軸3042。所述傳送軸3042用于將其上的傳送帶3041從箱體301連接有進料系統(tǒng)306的前 側傳送到箱體301連接有出料系統(tǒng)307的后側。所述傳送帶3041包含一組等間距分布的 開口 3043以及位于各開口 3043兩側的密封結構3044。所述傳送帶3041與傳送軸相互接 觸的內表面設有齒輪,該齒輪與傳送軸3042表面的齒輪相互嚙合,以實現同步傳送。根據圖Ila 和 lib:所述密封系統(tǒng)305包括位于箱體301內部的一組密封閘門3050、位于各密封閘門 3050內部的一組升降電機3053和一組升降桿3054、以及環(huán)繞各密封閘門3050周圍的一組 密封輔助結構3055。所述密封閘門3050是一種活動閘門,包括上部閘門3051和下部閘門3052。所述 上部閘門3051和下部閘門3052具有相互適配的斜面,用于進行閘門間的密封閉合,所述斜 面的斜角cl為24° 66°。所述上部閘門3051包括底部30510、中空的內部和具有開口的頂部,并通過頂部 固定在其上部的分隔層3022上。所述上部閘門3051的內部具有安裝在底部30510上的升 降電機3053和連接在其上的升降桿3054。所述升降桿3054連接并支撐位于上一層的相應 下部閘門3052,并帶動該下部閘門3052做升降運動。所述下部閘門3052位于下一層的相應上部閘門3051內部,能穿過頂部的開口和 傳送帶3041上的相應開口 3043做升降運動,在上升時穿過該開口 3043與同層的相應上部 閘門3051做斜面密封閉合,在下降時穿過該開口 3043縮進下一層的相應上部閘門3051中 空的內部。圖Ila的左邊是所述密封系統(tǒng)的剖面視圖,右邊是所述密封系統(tǒng)的正視圖。圖Ila 不僅展示了處于打開狀態(tài)的密封系統(tǒng),也展示了處于閉合狀態(tài)的密封系統(tǒng)。圖lib分別展 示了處于閉合和打開狀態(tài)下的傳送系統(tǒng)和密封系統(tǒng)的工作狀態(tài)。在圖lib右側,下部閘門 上升、密封系統(tǒng)閉合形成各個相對獨立的干燥室3,在圖lib左側,下部閘門下降、密封系統(tǒng) 打開,同一水平面的各個干燥室相互連通,便于傳送帶以及其上的物料依次通過各個閘門 向前運輸。根據圖9和圖12:所述密封輔助結構3055是一種框式結構,與相應的密封閘門處于同一豎直平面 內,用于將密封閘門和周圍的箱體結構、分隔層結構、傳動帶結構、分隔墻結構密封連接。所 述各密封輔助結構3055與分隔墻3021相鄰的一側延伸并插入到分隔墻3021內部,并將分 隔墻3021內部分隔成一組內部相互獨立、互不通氣的內部區(qū)域,每個內部區(qū)域都對應一個 位于其左側的干燥室3030和一個位于其右側的干燥室3030,并且每個內部區(qū)域的相應頂 部具有一個進氣孔30231和一個排氣孔30232。根據圖8:所述進料系統(tǒng)306包含一組位于箱體301前側,并與箱體前側各干燥室相互連通 的進料口 3060。所述進料口 3060連接在與其相對應的前側干燥室的左側上部間門3051上。所述進料口 3060的進料端口 3061位于傳送帶3041上部,滑動連接該傳送帶,并與其保持有2mm 22mm的安全間隙。所述出料系統(tǒng)307包含一組位于箱體301后側,并與箱體后側各干燥室相互連通 的出料口 3070。所述出料口 3070連接在與其相對應的后側干燥室的右側上部閘門3051 上。所述出料口 3070的出料端口 3071位于傳送帶3041下部,滑動連接該傳送帶,并與其 保持有2mm 22mm的安全間隙。根據圖10a、IOb 和圖 12 所述翻轉系統(tǒng)308包含驅動轉軸3081、位于每個驅動轉軸3081上的主動齒輪 3082、一組位于驅動轉軸3081上并與主動齒輪3082相互連接的從動齒輪3083以及一組與 從動齒輪3083相互連接螺旋攪拌桿3080。所述驅動轉軸3081位于分隔墻3021內部并穿過滑動開口 3027延伸到箱體外,在 外界電機的帶動下圍繞其軸心轉動。所述各個主動齒輪3082在驅動轉軸3081帶動下,圍繞為軸心轉動。所述各個從動齒輪3083與相應的主動齒輪3082相互嚙合,并在其帶動下,以與主 動齒輪3082轉動方向垂直的方向轉動。所述螺旋攪拌桿3080位于各個干燥室3030內部,其一端穿過分隔墻3021側壁 上的相應滑動凹槽3026與相應的從動齒輪3083相連接,另一端位于相應側門的滑動凹槽 3013內,并在從動齒輪3083的帶動下沿其軸向轉動,對傳送帶3041上的物料進行翻轉。根據圖12 所述多級干燥系統(tǒng)303的各干燥室3030是由箱體301、分隔系統(tǒng)302和密封系統(tǒng) 305所圍成的。所述干燥室3030的左右兩側是兩個密封間門3050和兩個密封輔助結構 3055、后側是分隔墻3021、前側是箱體301的側門3012、頂面是分隔層3022、底面是傳送帶 3041、兩個傳送軸3042和相鄰的4個開口 3043、內部具有2 6個等間距排布的螺旋攪拌 桿 3080。所述開口 3043的間隙寬度與密封閘門3050的厚度相等,開口的間隙長度與其寬 度相等,以使得密封閘門恰好穿過開口 3043并且密合。所述密封輔助結構3055的外側寬度和傳送帶3041寬度相等、內側寬度和密封閘 門3050寬度相等、高度與分隔層和傳送帶的豎直間距相等,以使得密封輔助結構可以將分 隔墻3021、分隔板3022、密封閘門3050、傳送帶3041及其開口連接閉合成一個密封結構。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兩個相鄰開口 3043的間距與兩個密封閘門3050的間距相 等。另外兩個開口分別與前述兩個開口在豎直方向上重疊,以使得密封閘門可以同時穿過 豎直方向上的兩個開口,從而收縮到下層的上部閘門內部。所述各螺旋攪拌桿3080的一端穿過該干燥室3030所對應的分隔墻3021上的滑 動凹槽3026與驅動轉軸3081相互連接,另一端位于該干燥室3030所對應的側門3012的 滑動凹槽3013內。從圖1和圖2c、2d可知,箱式多級干燥裝置具有多個干燥室,這些干燥室被分隔墻 分隔成左右兩個部分,每一部分又被各個分隔層分隔成若干層,每一層再次被各個密封系 統(tǒng)分隔成若干相對獨立的干燥室。同一層的各個干燥室之間可以相互連通,并且物料在傳 動帶帶動下依次穿過該層的各個干燥室。由于密封輔助結構將分隔墻分隔成若干相對獨立的內部區(qū)域,而每個內部區(qū)域又具有自己的進氣口和排氣口,所以每一個內部區(qū)域進出的 氣體的溫度濕度都可以獨立控制。綜上,沿豎直方向的一組干燥室的溫度濕度相等、沿水平 方向的一組干燥室溫度濕度相異。每一層干燥室具有一個相應的驅動轉軸以及其上連接的 各主動齒輪、從動齒輪、螺旋攪拌棒,這一套翻轉結構用于對該層左右兩個部分的干燥室內 的物料進行攪拌翻轉。根據圖8:所述箱體301中設有2 6個分隔層3022、4 10個密封閘門3050,從 而使得多 級干燥系統(tǒng)303具有2 X 2 X 3 2 X 6 X 9個干燥室3030 (左右兩側個數X層數X每層干 燥室個數),使得翻轉系統(tǒng)308具有2 6個驅動轉軸3081 (層數),以及2X2 2X6個 進料口 3060 (左右兩側個數X層數)和2X2 2X6個出料口 3070 (左右兩側個數X層 數)。根據圖1 所述傳輸系統(tǒng)5進一步包括推進式傳輸管道501和抽吸式傳輸管道502。所述推進式傳輸管道501連接預干燥系統(tǒng)1的出料口 1015和塔式干燥系統(tǒng)2的 進料口 203。所述推進式傳輸管道501是一組內部設有輸料螺桿的輸料管,所述輸料螺桿在 外界電機的帶動下旋轉并通過其上的各螺旋結構向前推進物料。所述塔式干燥系統(tǒng)2的殼體201的側壁上進一步設有一組壓力出料口,所述抽吸 式傳輸管道502連接塔式干燥系統(tǒng)2上的所述壓力出料口和出料口 204。所述抽吸式傳輸 管道502連接是一組內部設有控速螺桿而外部連接有抽真空機的輸料管,在外部抽真空機 的抽氣作用下,輸料管內部產生低壓,從相連的塔式干燥系統(tǒng)2內部將物料通過所述壓力 出料口抽吸進入輸料管內,所述的控速螺桿在外界電機的帶動下正向或逆向旋轉,用于調 節(jié)塔式干燥系統(tǒng)2內物料的流速。所述抽吸式傳輸管道502進一步連接所述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3的各個進料口 3060,抽吸式傳輸管道502的不同輸料管連接不同的進料口 3060,從而將傳輸的物料相對 應的傳輸至箱式多級干燥系管道502的不同輸料管連接不同的進料口 3060,從而將傳輸的 物料相對應的傳輸至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3的不同層。采用所述多級聯(lián)合干燥系統(tǒng)進行干燥的干燥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根據圖1、圖 2、圖 3a、3b、3c、圖 13a、13b 步驟11 從進料口 1011輸入物料顆粒,所述物料顆粒在重力作用下進入第一錐形 部 1012。步驟12 上部轉軸1024帶動其上連接的籠式旋轉裝置103旋轉,該籠式旋轉裝置 103的各個支架及其上的分散齒在旋轉的過程中,將分布在第一錐形部1012并下落的物料 顆粒分散并揚起,使得物料顆粒充分分散在干燥室1013內部。步驟13 向軸腔1021內輸入具有一定溫度濕度的氣體,該氣體穿過軸殼1022上 的單向孔1023向外噴出,與分散在干燥室1013內部并被揚起的物料顆粒相互混合,使得物 料顆粒在該氣體的作用下,其表面被迅速干燥,以避免物料顆粒間的沾粘。步驟14 上部轉軸1024帶動其上的齒輪1027以上部轉軸1024為軸心轉動,齒輪 1027帶動第一齒輪1045轉動、第一齒輪1045帶動第二齒輪1046轉動。第一齒輪1045的轉動進一步帶動第一轉軸1043以其自身為軸心進行轉動,第二齒輪1046的轉動進一步帶動第二轉軸1044以其自身為軸心進行轉動,且轉向相反。下部轉軸1025以與上部轉軸1024轉向相反的方向轉動,并依次帶動密封裝置 1025、第一轉軸1043和第二轉軸1044以下部轉軸1025為軸心進行轉動。步驟15 第一轉軸1043帶動其上的葉輪1047以第一轉軸1043為軸心進行轉動, 同時葉輪1047隨著第一轉軸1043以下部轉軸1025為軸心進行轉動,實現多向轉動。第二轉軸1044帶動其上的葉輪1047以第二轉軸1044為軸心進行轉動,同時葉輪 1047隨著第二轉軸1044以下部轉軸1025為軸心進行轉動,實現多向轉動。步驟16 穿過籠式旋轉裝置103下落的物料顆粒在第一葉輪組1041和第二葉輪 組1042的各個葉輪1047的多向轉動攪拌下被進一步分散,以避免顆粒間的粘結。步驟17 穿過第一葉輪組1041和第二葉輪組1042的物料顆粒在第二錐形部1014 底部聚集,并通過出料口 1015輸出。步驟18 從所述出料口 1015輸出物料進入所述推進式傳輸管道501,其內部的輸 料螺桿在外界電機帶動下旋轉并通過其上的各螺旋結構向前推進物料穿過輸料管,從而將 物料傳輸至塔式干燥系統(tǒng)2的進料口 203。根據圖1、圖4、圖5a 5h、圖6、圖7、圖13c、13d 步驟21 從所述進料口 203的各個物料進料口 2035輸入待干燥物料顆粒,所述物 料顆粒穿過物料進料口 2035,并沿著與該物料進料口 2035側壁,下落到所對應的第一級分 流結構2050中。步驟22 所述轉軸202帶動其上連接的分流物料通道205的各個分流結構2050以 轉軸202為軸心轉動。由于各個分流結構2050的分流柵與水平面保持有40° 80°或100° 140° 的傾斜角,故所述物料顆粒在重力作用及轉軸202的轉動作用下,沿著分流結構2050的各 個分流柵下滑。由于正向分流結構和反向分流結構交替排布,并且相鄰的正向分流柵與反向分流 柵之間相互交錯,從而使得從上一級分流結構滑下的物料顆粒在進入下一級方向相反的分 流結構的時候,在兩分流結構的交錯區(qū)域被分流重組。步驟23 從所述進料口 203的氣體進料口 2032輸入具有一定溫度濕度的氣體,該 氣體穿過軸殼2021上的單向孔2023向外噴出,與分散在塔式干燥室2011內部各個分流結 構2050的分流上上的物料顆粒相互混合,使得該物料顆粒在氣體的作用下被干燥。步驟24 所述物料顆粒沿著分流結構2050下滑,在下滑過程中被從單向孔2023 出噴出的氣體干燥,然后沿著與分流結構2050末端相鄰的出料口 204的間隔板2041下落 至與該分流結構2050相對應的儲存室2042內,隨后從位于儲存室2042底部的物料出料口 2043輸出。步驟25 從所述旋轉風發(fā)生裝置206的進風口 2061輸入具有一定溫度濕度和速 度的風,所述的風在蝸狀風道2062內部輸送并沿著蝸狀風道2062旋轉,隨后從出風口 2063 處排出,此時排出的風是具有一定速度和角度的旋轉風,該旋轉風沿著塔式干燥室2011的 內壁向上旋轉,并將粘結在塔式干燥室2011內壁上的物料顆粒掃下。步驟26 所述抽吸式傳輸管道502在外部抽真空機的抽氣作用下產生低壓,從殼體201側壁上的壓力出料口和底部上的出料口 204將塔式干燥系統(tǒng)2內部的物料抽吸至輸料管內。當物料表面粘度較大而抽吸作用較弱時,所述控速螺桿在外界電機帶動下正向旋 轉,將物料向前推進,加快物料的流速,當物料表面粘度較小而抽吸作用較強時,所述控速 螺桿在外界電機帶動下逆向旋轉,給物料施以阻力,減緩物料的流速。在外部抽真空機的抽氣作用和控速螺桿的正向或逆向旋轉作用下,物料從塔式干 燥系統(tǒng)2傳輸至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3的進料口 3060。由于所述抽吸式傳輸管道502的不同輸料管連接不同的進料口 3060,故傳輸的物 料會相對應的傳輸至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3的不同層。根據圖8、圖 9、圖 10a、10b、圖 11a、lib、圖 12 步驟31 通過進料系統(tǒng)306的各個進料口 3060,將待干燥物料顆粒輸入到與該進 料口相對應的干燥室3030的傳送帶3041上。步驟32 傳送帶3041在傳送軸3042的帶動下,從箱體301的前側向后側移動,在 此過程中,物料顆粒逐漸蓋滿傳送帶3041。步驟33 傳送帶3041與傳送軸3042的齒輪相互嚙合,以使得傳送軸3042同步帶 動傳送帶3041移動到規(guī)定位置,即傳送帶3041上的各個開口 3043與相對應的密封閘門 3050在豎直方向上重疊。步驟34 下一層上部閘門3051內部的升降電機3053帶動升降桿3054以及其上 連接的下部間門3052上升,從該下一層上部間門3051內部彈出,穿過傳動帶3041上相應 的開口 3043,上升并與同一層的相應上部閘門3051進行斜面密封閉合。驅動轉軸3081在外界電機的帶動下從滑動開口 3027頂部下滑至底部,從而帶動 其上連接的螺旋攪拌桿3080從分隔墻上的滑動凹槽3026和側門上的滑動凹槽3013的頂 部下滑至底部,從而使得螺旋攪拌桿3080位于傳動帶3041上的物料中。步驟35 待各個密封閘門3050閉合后,具有一定溫度濕度的干燥用氣體從分隔墻 3021頂端的各個進氣孔30231進入到分隔墻3021內部,隨后通過左側墻體3024和右側墻 體3025上的各個氣孔3020向外排出,以使得各個密閉的相對獨立的干燥室3030內充滿氣 體,從而干燥物料顆粒。干燥時間結束后,再通過分隔墻3021頂端的各個排氣孔30232,利用墻體上的上 述氣孔302,將各個干燥室3030內部的氣體抽走。由于各個干燥室3030相對獨立并且密閉,而且所述密封輔助結構3055是一種框 式結構將分隔墻3021內部分隔成一組內部相互獨立、互不通氣的內部區(qū)域,而該區(qū)域的范 圍和干燥室范圍相同,所以通過各個內部區(qū)域頂部的進氣孔和排氣孔可以向各個干燥室內 部注入不同溫度濕度的氣體,進行不同程度的干燥。步驟36 在干燥過程中,驅動轉軸3081在外界電機的帶動下圍繞其軸心轉動,并 進一步帶動其上的主動齒輪3082轉動,主動齒輪3082帶動與其嚙合的從動齒輪3083轉 動,并進一步促使其上連接的螺旋攪拌桿3080以其自身為軸心進行轉動,從而攪拌傳動帶 3041上的物料。步驟37 待抽氣結束后,下一層上部閘門3051內部的升降電機3053帶動升降桿 3054以及其上連接的下部閘門3052下降,與同一層的相應上部閘門3051相互分離,穿過傳 動帶3041上相應的開口 3043,下降并收縮到相應的下一層上部閘門3051的中空內部。[0319]驅動轉軸3081在外界電機的帶動下從滑動開口 3027底部上滑至頂部,從而帶動 其上連接的螺旋攪拌桿3080從分隔墻上的滑動凹槽3026和側門上的滑動凹槽3013的底 部上滑至頂部,從而使得螺旋攪拌桿3080離開傳動帶3041上的物料。步驟38 此時各密封間門打開,傳送帶3041在傳送軸3042的帶動下,繼續(xù)移動, 將物料顆粒送入到下一個干燥室內進行干燥。步驟39 將干燥好的物料顆粒通過傳送帶3041輸出到與該傳送帶3041相對應的 出料系統(tǒng)307的各個出料口。上述內容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的例舉,對于其中未詳盡描述的設備和結構,應 當理解為采取本領域已有的通用設備及通用方法來予以實施。
權利要求一種具有分流結構和翻轉結構的多級聯(lián)合干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含預干燥系統(tǒng)(1)、塔式干燥系統(tǒng)(2)、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3)和傳輸系統(tǒng)(5);所述預干燥系統(tǒng)(1)包含殼體(101)、轉軸裝置(102)、籠式旋轉裝置(103)、葉輪組(104);所述塔式干燥系統(tǒng)(2)包含殼體(201)、轉軸(202)、進料口(203)、出料口(204)、分流物料通道(205)和旋轉風發(fā)生裝置(206);所述殼體(201)包含位于上部的圓筒狀的塔式干燥室(2011)和位于下部的錐形儲料室(2012),所述轉軸(202)穿過二者軸心;所述轉軸(202)的軸殼(2021)上設有一組單向孔(2023),所述單向孔(2023)穿過軸殼(2021)并與其圍成的軸腔(2022)相互連通;所述進料口(203)位于殼體(201)頂面,并與殼體(201)內部以及轉軸(202)相互連通;所述出料口(204)位于錐形儲料室(2012)內部;所述分流物料通道(205)包含一組以轉軸(202)為軸心進行旋轉的分流結構(2050);所述分流物料通道(205)包含2~6個所述分流結構(2050),所述分流結構(2050)分為正向分流結構(2051)和反向分流結構(2052);所述分流結構(2050)由一組分流柵組成;所述的分流柵是一種以轉軸(202)為軸心并沿其徑向向外延伸的軸突結構;所述旋轉風發(fā)生裝置(206)位于塔式干燥室(2011)側壁上并連通其內部;所述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包含箱體(301)、其內部的分隔系統(tǒng)(302)、多級干燥系統(tǒng)(303)、傳送系統(tǒng)(304)和密封系統(tǒng)(305)和翻轉系統(tǒng)(308),以及分別位于其前側和后側的進料系統(tǒng)(306)和出料系統(tǒng)(307);所述傳輸系統(tǒng)(5)進一步包括推進式傳輸管道(501)和抽吸式傳輸管道(502);所述推進式傳輸管道(501)連接預干燥系統(tǒng)(1)的出料口(1015)和塔式干燥系統(tǒng)(2)的進料口(203);所述推進式傳輸管道(501)是一組內部設有輸料螺桿的輸料管,所述輸料螺桿在外界電機的帶動下旋轉并通過其上的各螺旋結構向前推進物料;所述塔式干燥系統(tǒng)(2)的殼體(201)的側壁上進一步設有一組壓力出料口,所述抽吸式傳輸管道(502)連接塔式干燥系統(tǒng)(2)上的所述壓力出料口和出料口(204);所述抽吸式傳輸管道(502)連接是一組內部設有控速螺桿而外部連接有抽真空機的輸料管,在外部抽真空機的抽氣作用下,輸料管內部產生低壓,從相連的塔式干燥系統(tǒng)(2)內部將物料通過所述壓力出料口抽吸進入輸料管內,所述的控速螺桿在外界電機的帶動下正向或逆向旋轉,用于調節(jié)塔式干燥系統(tǒng)(2)內物料的流速;所述抽吸式傳輸管道(502)進一步連接所述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3)的各個進料口(3060),抽吸式傳輸管道(502)的不同輸料管連接不同的進料口(3060),從而將傳輸的物料相對應的傳輸至箱式多級干燥系統(tǒng)(3)的不同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流結構和翻轉結構的多級聯(lián)合干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結構(2050)由一組分流柵組成,包含4 32個分流柵;所述每一分流結構的各分流柵均勻分布且分流柵之間的間隔角相等;所述分流柵是一種近似長方形的扭曲平面結構,其沿轉軸(202)外壁斜向延伸并與水 平面之間保持40° 80°或100° 140°的傾斜角;所述正向分流結構(2051)的正向分流柵與水平面之間成100° 140°的傾斜角; 所述反向分流結構(2052)的反向分流柵與水平面之間成40° 80°的傾斜角; 所述正向分流結構(2051)和反向分流結構(2052)交替排布; 所述單向孔(2023)分布在軸腔(2022)沒有連接分流柵的區(qū)域。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分流結構和翻轉結構的多級聯(lián)合干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進料口(203)包含圓環(huán)結構的間隔環(huán)(2031)、由間隔環(huán)(2031)所圍成的圓形的氣體進 料口(2032)、一組環(huán)形壁(2033)、包圍環(huán)形壁(2033)的外殼(2034)以及位于外殼(2034) 內部并被環(huán)形壁(2033)分隔形成的一組扇形的物料進料口(2035);所述物料進料口(2035)的圓心角為40° 95° ;所述出料口(204)包含由錐形儲料室(2012)、轉軸(202)外壁以及一組均勻分布的間 隔板(2041)所圍成的一組扇形結構的儲存室(2042)以及位于儲存室(2042)底部的物料 出料口 (2043);所述儲存室(2042)的圓心角為40° 95°。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分流結構和翻轉結構的多級聯(lián)合干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殼體(101)是一種立式結構,從上至下依次包括豎直中空的進料口(1011)、第一錐形 部(1012)、干燥室(1013)、第二錐形部(1014)、出料口(1015),所述轉軸裝置(102)依次穿 過上述部件;所述轉軸裝置(102)包括連接有籠式旋轉裝置(103)和齒輪(1027)的上部轉軸 (1024)、連接有葉輪組(104)的并與上部轉軸(1024)轉向相反的下部轉軸(1025)、以及位 于兩轉軸之間的密封裝置(1026);所述上部轉軸(1024)的軸殼(1022)上設有單向孔(1023),所述的單向孔(1023)與軸 殼(1022)圍成的軸腔(1021)相互連通;所述旋轉風發(fā)生裝置(206)包含依次相互連接的進風口(2061)、蝸狀風道(2062)和出 風口 (2063);所述進風口(2061)位于蝸狀風道(2062)的中心,所述出風口(2063)與水平面所成夾 角為40° 70° ;所述箱體(301)是一個中空的立方體結構,進一步包括頂層(3011)和一組側門 (3012),所述各側門(3012)的內側壁上設有一組滑動凹槽(3013);所述分隔系統(tǒng)(302)包括豎直分布且中空的分隔墻(3021)和一組水平分布的分隔層 (3022),二者分別將箱體(301)分隔成左側箱體(3013)、右側箱體(3014)以及多層結構; 所述分隔墻(3021)、各分隔層(3022)和密封系統(tǒng)(305)將箱體(301)分隔成若干干燥 室(3030),以組成所述的多級干燥系統(tǒng)(303);所述分隔墻(3021)兩側墻體上分布有一組穿過其中并與各干燥室(3030)相互連通的 氣孔(3020)和一組滑動凹槽(3026),與箱體(301)相互重合的前側壁和后側壁上各設有一 組滑動開口(3027),并且其頂端(3023)具有一組進氣孔(30231)和一組排氣孔(30232); 所述傳送系統(tǒng)(304)包括一組安放于各分隔層(3022)上的傳送帶結構(3040); 所述傳送帶結構(3040)進一步包括內表面設有齒輪的傳送帶(3041)和一組表面設有齒輪的傳送軸(3042),二者相互嚙合以實現同步傳送;所述傳送帶(3041)包含一組等間距分布的開口(3043)以及位于各開口(3043)兩側 的密封結構(3044);所述翻轉系統(tǒng)(308)包括一組設在各干燥室內部的螺旋攪拌桿(3080),用于對各干燥 室內部的物料進行攪拌;所述翻轉系統(tǒng)(308)包含驅動轉軸(3081)、位于每個驅動轉軸(3081)上的主動齒輪 (3082)、一組位于驅動轉軸(3081)上并與主動齒輪(3082)相互連接的從動齒輪(3083)以 及一組與從動齒輪(3083)相互連接螺旋攪拌桿(3080);所述驅動轉軸(3081)位于分隔墻(3021)內部并穿過滑動開口(3027)延伸到箱體外, 在外界電機的帶動下圍繞其軸心轉動;所述各個主動齒輪(3082)在驅動轉軸(3081)帶動下,圍繞為軸心轉動; 所述各個從動齒輪(3083)與相應的主動齒輪(3082)相互嚙合,并在其帶動下,以與主 動齒輪(3082)轉動方向垂直的方向轉動;所述螺旋攪拌桿(3080)位于各個干燥室(3030)內部,其一端穿過分隔墻(3021)側壁 上的相應滑動凹槽(3026)與相應的從動齒輪(3083)相連接,另一端位于相應側門的滑動 凹槽(3013)內,并在從動齒輪(3083)的帶動下沿其軸向轉動,對傳送帶(3041)上的物料 進行翻轉。
5.一種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分流結構和翻轉結構的多級聯(lián)合干燥系統(tǒng),其特征在 于,所述籠式旋轉裝置(103)是頂部為圓臺狀的籠式結構,包含以上部轉軸(1024)為軸心 的第一圓盤(1031)和第二圓盤(1032)、6 12個以上部轉軸(1024)為軸心并且兩端分別 連接在所述第一圓盤(1031)和第二圓盤(1032)上的支架(1033);所述支架(1033)包含依次相互連接的第一段(10331) 、第二段(10332)、第三段 (10333),以及分布在三段上的分散齒(10334);所述的第一段(10331)的一端連接在第一圓盤(1031)上并等間距分布 所述的第一段(10331)與第二段(10332)的夾角為100° 130°,所述的第三段 (10333)與第二段(10332)的夾角為70° 110°。
6.一種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分流結構和翻轉結構的多級聯(lián)合干燥系統(tǒng),其特征 在于,所述籠式旋轉裝置(103)進一步包含以上部轉軸(1024)為軸心的第三圓盤(1034)、 第四圓盤(1035)、6 12個以上部轉軸(1024)為軸心并且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三圓盤 (1034)和第四圓盤(1035)上的輔助支架(1036);所述第三圓盤(1034)、第四圓盤(1035)設置在第一圓盤(1031)和第二圓盤(1032)之間;所述輔助支架(1036)位于支架(1033)內部并包含依次相互連接的第一輔助段(10361)、第二輔助段(10362)、第三輔助段(10363),以及分布在三輔助段上的分散齒 (10364);所述的第一輔助段(10361)的一端連接在第三圓盤(1034)上并等間距分布; 所述的第一輔助段(10361)與第二輔助段(10362)的夾角為100° 130°,所述的第 二輔助段(10362)豎直與第二段(10332)平行,所述的第三輔助段(10363)與第二輔助段(10362)的夾角為70° 110°。
7.—種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分流結構和翻轉結構的多級聯(lián)合干燥系統(tǒng),其特征在 于,所述葉輪組(104)包含第一葉輪組(1041)和第二葉輪組(1042);所述第一葉輪組(1041)包含第一轉軸(1043)、連接其上的多個等間距分布的葉輪 (1047)和第一齒輪(1045);所述第二葉輪組(1042)包含第二轉軸(1044)、連接其上的多個等間距分布的葉輪 (1047)和第二齒輪(1046);所述上部轉軸(1024)依次帶動相互嚙合的齒輪(1027)、第一齒輪(1045)、第二齒輪 (1046)轉動,從而帶動第一轉軸(1043)、第二轉軸(1044)沿各自軸向轉動且轉向相反;所述密封裝置(1026)將齒輪(1027)、第一齒輪(1045)和第二齒輪(1046)密封在其內 部,而第一轉軸(1043)和第二轉軸(1044)穿過其中并連接在其上;所述下部轉軸(1025)連接支撐密封裝置(1026)并帶動其轉動,從而進一步帶動第一 轉軸(1043)和第二轉軸(1044)以下部轉軸(1025)為軸心進行轉動。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分流結構和翻轉結構的多級聯(lián)合干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系統(tǒng)(305)包括位于箱體(301)內部的一組密封閘門(3050)、位于各密封閘門 (3050)內部的一組升降電機(3053)和一組升降桿(3054)、以及環(huán)繞各密封閘門(3050)周 圍的一組密封輔助結構(3055);所述密封閘門(3050)是一種活動閘門,包括具有相互適配的斜面的上部閘門(3051) 和下部閘門(3052),所述斜面的斜角為24° 66° ;所述升降桿(3054)連接并支撐位于上一層的相應下部閘門(3052),并帶動該下部閘 門(3052)做升降運動;所述下部閘門(3052)位于下一層的相應上部閘門(3051)內部,能穿過頂部的開口和 傳送帶(3041)上的相應開口(3043)做升降運動,以與同層的相應上部閘門(3051)閉合或 分離;所述密封輔助結構(3055)是一種框式結構,與相應的密封閘門處于同一豎直平面內, 用于將密封閘門和周圍的箱體結構、分隔層結構、傳動帶結構、分隔墻結構密封連接;所述各密封輔助結構(3055)與分隔墻(3021)相鄰的一側延伸并插入到分隔墻(3021) 內部,并將分隔墻(3021)內部分隔成一組內部相互獨立、互不通氣的內部區(qū)域。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分流結構和翻轉結構的多級聯(lián)合干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室(3030)的左右兩側是兩個密封閘門(3050)和兩個密封輔助結構(3055)、后側 是分隔墻(3021)、前側是箱體(301)的側門(3012)、頂面是分隔層(3022)、底面是傳送帶 (3041)、兩個傳送軸(3042)和相鄰的4個開口 (3043);所述開口(3043)的間隙寬度與密封閘門(3050)的厚度相等,開口的間隙長度與其寬 度相等;所述密封輔助結構(3055)的外側寬度和傳送帶(3041)寬度相等、內側寬度和密封閘 門(3050)寬度相等、高度與分隔層和傳送帶的豎直間距相等;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兩個相鄰開口(3043)的間距與兩個密封閘門(3050)的間距相等;位于同一豎直平面上的兩個開口在豎直方向上重疊;所述進料系統(tǒng)(306)包含一組與箱體前側各干燥室相互連通的進料口(3060),該進料口(3060)連接該干燥室的上部閘門(3051)上并位于傳送帶(3041)上部,滑動連接該傳送 帶;所述出料系統(tǒng)(307)包含一組與箱體后側各干燥室相互連通的出料口(3070),該出料 口(3070)連接在與該干燥室的上部閘門(3051)上并位于傳送帶(3041)下部,滑動連接該 傳送帶。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分流結構和翻轉結構的多級聯(lián)合干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體(301)中設有2 6個分隔層(3022)、4 10個密封閘門(3050),從而使得多級 干燥系統(tǒng)(303)具有2X2X3 2X6X9個干燥室(3030),使得翻轉系統(tǒng)(308)具有2 6 個驅動轉軸(3081),以及2X2 2X6個進料口(3060)和2X2 2X6個出料口(307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翻轉結構和分流結構的烘干系統(tǒng),包含預烘干系統(tǒng)、塔式烘干系統(tǒng)、箱式多級烘干系統(tǒng)和傳輸系統(tǒng)。所述塔式烘干系統(tǒng)包含殼體、轉軸、進料口、出料口、分流物料通道。所述分流物料通道包含一組以轉軸為軸心進行旋轉的分流結構。所述箱式多級烘干系統(tǒng)包含箱體、分隔系統(tǒng)、多級烘干系統(tǒng)、傳送系統(tǒng)、密封系統(tǒng)、進料系統(tǒng)、出料系統(tǒng)和翻轉系統(tǒng)。所述翻轉系統(tǒng)包括一組設在各烘干室內部的螺旋攪拌桿,用于對各烘干室內部的物料進行攪拌。
文檔編號A23L3/42GK201563567SQ2009200698
公開日2010年9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4月2日
發(fā)明者劉 英 申請人:上海亦晨信息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