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天麻仿野生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天麻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采收時不損傷天麻,產(chǎn)出天麻產(chǎn)量高、質量優(yōu)的天麻仿野生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天麻,又稱赤箭,是蘭科天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肥厚,無綠葉,蒴果倒卵狀橢圓形,常以塊莖或種子繁殖,其根莖入藥用以治療頭暈目眩、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等癥,是名貴的中藥。
[0003]由于天麻的藥用價值極高,市場需求量極大,因此天麻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狀態(tài)。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就有很多對天麻繁殖培育技術的研宄,然而由于天麻培育技術的不成熟,阻礙了天麻種植業(yè)的發(fā)展。
[0004]天麻的生長是靠密環(huán)菌供給予營養(yǎng),不需要從土壤中吸收養(yǎng)份,土壤只起基質固定的作用。現(xiàn)有的種植方法普遍是選擇坡向為陽坡、半陽坡、半陰坡的地塊開挖種植穴,在菌材上砍三排魚鱗口,魚鱗口間隔3~5cm,將砍好魚鱗口的菌材間隔固定于種植穴中,在菌材的各個創(chuàng)口處均勻的放置密環(huán)菌生產(chǎn)種,然后覆蓋厚度為8~10cm的土壤,至當年冬天菌材接上密環(huán)菌,將覆蓋于菌材上的土壤刨出,把種麻放置于菌材上,再蓋上厚度為10~12cm的土壤,至次年秋天箭麻長成。然而,采用上述種植方法由于蓋土厚,天麻生長層的土壤溫度起不來,天麻易腐爛,造成天麻產(chǎn)量低,麻形差,種植天麻和采收天麻的勞動成本較高,特別是采收天麻時挖土導致天麻損傷嚴重,同時會造成對地表植被的再次破壞。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收時不損傷天麻,產(chǎn)出天麻產(chǎn)量高、質量優(yōu)的天麻仿野生栽培方法。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包括選址、選種和培育,具體步驟為:
A、選址:選擇土壤疏松、透氣、透水性良好,無苔蘚生長,地上林木遮陰度為60%以下的地塊開穴,每隔25cm開挖一個種植穴,種植穴的內(nèi)部尺寸為長100cm、寬60cm、深12~15cm ;
B、選種:選擇用野生天麻進行人工授粉培育出的純一代種作為種麻;選擇密環(huán)菌子實體分離得到的成熟的三級密環(huán)菌為密環(huán)菌生產(chǎn)種;
C、培育:每年的7月至10月之間,在種植穴的穴底均勻鋪設厚度為2~3cm混合腐殖土的樹葉;選用長60cm的菌材,在菌材上砍三排魚鱗口,魚鱗口間隔3~5cm,將砍好魚鱗口的菌材間隔固定于種植穴中,在菌材的各個創(chuàng)口處均勻的放置密環(huán)菌生產(chǎn)種,覆蓋一層厚度為2~3cm混合腐殖土的樹葉;至當年冬天,種植穴中的菌材接上密環(huán)菌時,將種植穴中覆蓋于菌材上的混合腐殖土的樹葉刨出,然后將種麻均勻放置于緊靠菌材位置處,其中每根菌材放5~7個種麻,在種麻之間放置3~5cm長的樹枝,再將混合腐殖土的樹葉覆蓋于菌材上,覆蓋厚度為2~3cm,至次年秋天箭麻長成。
[0007]基于天麻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都是在避光環(huán)境下生長,只需適宜溫濕度即可,同時天麻生長不需從土壤中吸收養(yǎng)份,土壤只作為固定菌材的基質的原理,本發(fā)明使用混合腐殖土的樹葉替換土壤作為基質,將天麻麻種種植于種植穴中,使用混合腐殖土的樹葉替換土壤覆蓋,最大限度的為天麻營造出適宜天麻生長的仿野生生長環(huán)境,采收時無需再使用鋤頭采挖,消除了天麻采收對天麻的損傷,降低了勞動強度,且提高了天麻的產(chǎn)量和質量。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對本發(fā)明加以限制,基于本發(fā)明教導所作的任何變更或改進,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0009]本發(fā)明提供的天麻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選址、選種和培育,具體步驟為:
A、選址:選擇土壤疏松、透氣、透水性良好,無苔蘚生長,地上林木遮陰度為60%以下的地塊開穴,每隔25cm開挖一個種植穴,種植穴的內(nèi)部尺寸為長100cm、寬60cm、深12~15cm ;
B、選種:選擇用野生天麻進行人工授粉培育出的純一代種作為種麻;選擇密環(huán)菌子實體分離得到的成熟的三級密環(huán)菌為密環(huán)菌生產(chǎn)種;
C、培育:每年的7月至10月之間,在種植穴的穴底均勻鋪設厚度為2~3cm混合腐殖土的樹葉;選用長60cm的菌材,在菌材上砍三排魚鱗口,魚鱗口間隔3~5cm,將砍好魚鱗口的菌材間隔固定于種植穴中,在菌材的各個創(chuàng)口處均勻的放置密環(huán)菌生產(chǎn)種,覆蓋一層厚度為2~3cm混合腐殖土的樹葉;至當年冬天,種植穴中的菌材接上密環(huán)菌時,將種植穴中覆蓋于菌材上的混合腐殖土的樹葉刨出,然后將種麻均勻放置于緊靠菌材位置處,其中每根菌材放5~7個種麻,在種麻之間放置3~5cm長的樹枝,再將混合腐殖土的樹葉覆蓋于菌材上,覆蓋厚度為2~3cm,至次年秋天箭麻長成。
[0010]所述固定于種植穴中的每根菌材之間的間隔距離為l~2cm。
[0011]所述混合腐殖土的樹葉為腐殖土和闊葉樹樹葉拌勻后噴水潮濕,其中腐殖土與闊葉樹樹葉的體積比為1:1。
[0012]所述用于開挖種植穴的地塊的土壤質地是由玄武巖、砂巖、砂頁巖發(fā)育成的中性黃壤或紫色土壤。
[0013]所述用于開挖種植穴的地塊為陽坡、半陽坡或半陰坡。
[0014]所述用于開挖種植穴的地塊的空氣濕度為60%~85%。
[0015]實施例1
在天麻一代種采收期,選擇沒有受傷、沒腐爛斑痕、沒有病蟲害、重量在3克以上的白頭麻作為種麻;在7月至10月之間,選擇土壤疏松、透氣、透水性良好,土壤質地是由玄武巖、砂巖、砂頁巖發(fā)育成的中性黃壤,其上無苔蘚生長,地上林木遮陰度為60%以下的陽坡地塊開穴,每隔25cm開挖一個種植穴,種植穴的內(nèi)部尺寸為長100cm、寬60cm、深12~15cm ;在種植穴的穴底均勻鋪設厚度為2cm混合腐殖土的樹葉;選用長60cm的菌材,在菌材上砍三排魚鱗口,魚鱗口間隔3~5cm,將砍好魚鱗口的菌材間隔固定于種植穴中,每個種植穴中固定4根菌材,每根菌材之間的間隔距離為1cm,在菌材的各個創(chuàng)口處均勻的放置密環(huán)菌生產(chǎn)種,覆蓋一層厚度為3cm混合腐殖土的樹葉;至當年冬天,種植穴中的菌材接上密環(huán)菌時,將種植穴中覆蓋于菌材上的混合腐殖土的樹葉刨出,然后將種麻均勻放置于緊靠菌材位置處,其中每根菌材放5~7個種麻,在種麻之間放置3~5cm長的樹枝,再將混合腐殖土的樹葉覆蓋于菌材上,覆蓋厚度為3cm,至次年秋天箭麻長成。采用上述栽培方法栽培天麻,采收時獲得的天麻產(chǎn)量比現(xiàn)有種植方法高、質量比現(xiàn)有的種植方法優(yōu)。
[0016]實施例2
在天麻一代種采收期,選擇沒有受傷、沒腐爛斑痕、沒有病蟲害、重量在3克以上的白頭麻作為種麻;在7月至10月之間,選擇土壤疏松、透氣、透水性良好,土壤質地是由玄武巖、砂巖、砂頁巖發(fā)育成的中性黃壤,其上無苔蘚生長,地上林木遮陰度為60%以下的半陽坡地塊開穴,每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