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釣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筏釣釣竿萬向轉向機構。
背景技術:
垂釣是一項有益身心健康的體育及娛樂項目,也是人們在閑暇時間非常喜歡的戶外活動。在垂釣時使用的筏釣竿主要由手把節(jié)和竿稍兩部分組成,竿稍極軟并且彈性較大,制作材料大部分使用玻璃纖維。為了保證竿稍的靈敏度,在末端處需要打磨的很細,因此在實際使用時竿稍的末端部分非常容易折斷。且在實際使用中,垂釣者往往難以直觀觀察竿稍的情況,需要側頭查看竿稍的情況,造成垂釣者容易疲勞。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申請?zhí)峁┮环N筏釣釣竿萬向轉向機構,用于筏釣釣竿的竿稍上,具有轉向方便、便于觀察、同時靈活度高的優(yōu)點。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筏釣釣竿萬向轉向機構,包括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固定竿稍末端,所述連接部鉸接有轉向部,所述連接部包括中空的球形套裝部,所述套裝部的一端設有開口,所述轉向部包括球形關節(jié),所述球形關節(jié)嵌裝在所述球形套裝部內,且所述球形關節(jié)與所述球形套裝部為過盈配合。
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部包括連接軸,所述連接軸的端面設有盲孔,所述連接軸通過所述盲孔套裝在所述竿稍末端。
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部具體為尼龍制成的連接部。
優(yōu)選的,所述球形套裝部沿垂直于所述開口的端面方向均勻分布有開口槽。
優(yōu)選的,所述開口的截面的直徑小于所述球形關節(jié)的直徑。
優(yōu)選的,所述球形關節(jié)上一體成型有錐形的套桿,所述套桿靠近所述球形關節(jié)一側的截面面積大于所述遠離所述球形關節(jié)一側的截面面積。
優(yōu)選的,所述套桿的末端設有倒圓角。
優(yōu)選的,所述套桿的錐度為1:20。
本申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詳細說明如下:
連接部固定套裝在竿稍的末端,所述連接部包括一體成型的球形套裝部,所述球形套裝部為中空結構,所述球形套裝部的一端設有開口,所述轉向部的球形關節(jié)與球形套裝部采用過盈配合,所述套桿用于套裝標示部件,垂釣者根據自身習慣向轉向部施力將其調整到任意合適角度,以滿足垂釣者自身在垂釣過程中對竿稍的標示部件進行觀察,具有方便觀察、調整靈活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在竿稍末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連接部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轉向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筏釣釣竿萬向轉向機構,用于固定在竿稍3末端,包括連接部1和轉向部2,所述連接部1為尼龍材料制成,連接部1包括圓柱狀的連接軸11,所述連接軸11的端面上設有盲孔12,所述盲孔12用于將連接部套裝在所述竿稍3的末端,所述連接軸11的另一端一體成型地連接有中空的球形套裝部13,所述球形套裝部13在遠離所述連接軸11的一端設有開口,在球形套裝部13的周向上還沿所述連接軸11的軸線方向設有開口槽14,所述開口槽14用于增加球形套裝部13的彈性變形量。轉向部2包括球形關節(jié)21,所述球形關節(jié)21上一體成型有錐形的套桿22,所述套桿22為錐形桿,具體的,所述套裝部22靠近所述球形關節(jié)21一側的截面面積大于所述遠離所述球形關節(jié)21一側的截面面積,所述套裝部的末端設有倒圓角23,進一步的,所述套桿22的錐度為1:20。
所述球形套裝部12開口的截面直徑小于所述球形關節(jié)21的直徑,所述球形套裝部12內與所述球形關節(jié)21過盈配合。
連接部固定套裝在竿稍的末端,所述連接部包括一體成型的球形套裝部,所述球形套裝部為中空結構,所述轉向部的球形關節(jié)套裝在所述球形套裝部內垂釣者根據自身習慣向轉向部施力將其調整到任意合適角度,以滿足垂釣者自身在垂釣過程中對竿稍的標示部件進行觀察,具有方便觀察、調整靈活的優(yōu)點。
球形關節(jié)與球形套裝部采用過盈配合,由于垂釣過程中咬鉤的外力較小,因此球形關節(jié)仍能保持原有的角度,且連接部采用工程塑料制成,避免因自身重量影響竿稍的靈敏度,具有負重小,靈敏度高的優(yōu)點。
所述套桿為錐形,且用于套裝標示部件,圓錐狀外形有利于套裝、固定標示部件。
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上述優(yōu)選實施方式不應視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