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茄子花藥培養(yǎng)直接獲得植株的方法和培養(yǎng)基。
背景技術:
花藥培養(yǎng)是獲得單倍體植株的重要途徑,通過該技術可以快速獲得純合二倍體,具有縮短育種周期、提高選擇效率、克服遠緣雜種的不育性等優(yōu)勢,還可以作為分子標記和遺傳圖譜繪制研究的良好材料。
由花藥培養(yǎng)或游離小孢子培養(yǎng)獲得茄子單倍體植株主要有三種途徑:1、先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再誘導愈傷組織分化形成胚狀體,最后由胚狀體發(fā)育成完整植株;2、由誘導形成的愈傷組織直接分化出不定芽,不定芽再發(fā)育為完整的植株;3、直接獲得胚狀體,發(fā)育成完整植株。
茄子花藥培養(yǎng)研究開展較早,自從Raina和Iyer等于1973年首次報道通過花藥培養(yǎng)經(jīng)愈傷組織途徑獲得茄子單倍體植株以來,茄子花藥培養(yǎng)和小孢子培養(yǎng)都有成功報道。雖然不少茄子品種或雜交種已獲得了DH植株,但遠沒有像茄科另一作物煙草那樣具有高效的單倍體再生系統(tǒng),從而阻礙了該技術在茄子生產(chǎn)中大規(guī)模應用。
目前茄子花藥培養(yǎng)大多經(jīng)過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和愈傷組織分化胚狀體或不定芽這兩個階段,需要置于兩種不同的培養(yǎng)基上進行培養(yǎng),轉接工作量大,但愈傷組織的分化頻率卻較低;游離小孢子培養(yǎng)可以直接獲得胚狀體,但方法較為繁瑣,且胚狀體的誘導頻率低,不能完全滿足生產(chǎn)上對單倍體植株的需求。因此,如何建立高效、簡捷的胚狀體誘導體系,獲得大量單倍體植株,是現(xiàn)在茄子育種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公開了一種茄子花藥培養(yǎng)直接獲得植株的方法.
本發(fā)明另一個目的在于公開了用于茄子花藥培養(yǎng)直接獲得植株的方法的培養(yǎng)基。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茄子花藥培養(yǎng)直接獲得植株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胚狀體的獲得:將單核靠邊期的無菌花藥接種于花藥培養(yǎng)固體培養(yǎng)基中,33~37℃黑暗培養(yǎng)2~8天,轉至25-28℃光照培養(yǎng)30-40天,可見胚狀體由裂開的花藥壁內萌發(fā)出來;
所述花藥培養(yǎng)固體培養(yǎng)基的組成為:950mg/L KNO3、825mg/L NH4NO3、332.02mg/L CaCl2、180.54mg/L MgSO4、170mg/L KH2PO4、36.7mg/L FeNaEDTA、0.83mg/L KI、6.2mg/L H3BO3、16.9mg/L MnSO4·H2O、8.6mg/L ZnSO4·7H2O、0.25mg/L Na2MoO4·2H2O、0.025mg/L CuSO4·5H2O、0.025mg/L CoCl2·6H2O、100mg/L肌醇、5mg/L煙酸、2mg/L甘氨酸、0.5mg/L鹽酸硫氨(維生素B1)、0.5mg/L鹽酸吡哆素(維生素B6)、0.5mg/L葉酸、0.05mg/L生物素、800mg/L谷氨酰胺、100mg/L絲氨酸、30mg/L谷胱甘肽(GSH)、0.1~1mg/L KT、0.1~1mg/L IAA、0.01~0.05mg/L NAA、0.1%~0.3%活性炭、3%~6%蔗糖和0.6%~0.8%瓊脂;固體培養(yǎng)基的pH值為5.8;
(2)、再生單倍體植株的獲得:當胚狀體生長到子葉型胚狀體階段,將其轉接至健苗生根固體培養(yǎng)基中繼續(xù)培養(yǎng),長成完整植株;
所述健苗生根固體培養(yǎng)基的組成為:1900mg/L KNO3、1650mg/L NH4NO3、332.02mg/L CaCl2、180.54mg/L MgSO4、170mg/L KH2PO4、36.7mg/L FeNaEDTA、0.83mg/L KI、6.2mg/L H3BO3、16.9mg/L MnSO4·H2O、8.6mg/L ZnSO4·7H2O、0.25mg/L Na2MoO4·2H2O、0.025mg/L CuSO4·5H2O、0.025mg/L CoCl2·6H2O、100mg/L肌醇、0.5mg/L煙酸、2mg/L甘氨酸、0.1mg/L鹽酸硫氨(維生素B1)、0.5mg/L鹽酸吡哆素(維生素B6)、0.01~0.1mg/L KT、0.1~0.5mg/L IBA、3%蔗糖和0.8%瓊脂;健苗生根固體培養(yǎng)基的pH值為5.8。
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一種茄子花藥培養(yǎng)直接獲得植株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方法之前還包括下述步驟:
(1)、新鮮花蕾的選取:選取小孢子處于單核靠邊期的花蕾,通過DAPI染色確定花粉發(fā)育時期為單核靠邊期;
(2)、花蕾的表面消毒、無菌花藥的獲得:花蕾用75%酒精浸泡0.5-1分鐘,5%的次氯酸鈉溶液浸泡3-5分鐘,無菌水沖洗3-5次,無菌濾紙吸干水分。
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培養(yǎng)方法中培養(yǎng)無菌花藥的培養(yǎng)基,其中,所述無菌花藥培養(yǎng)固體培養(yǎng)基的組成為:950mg/L KNO3、825mg/L NH4NO3、332.02mg/L CaCl2、180.54mg/L MgSO4、170mg/L KH2PO4、36.7mg/L FeNaEDTA、0.83mg/L KI、6.2mg/L H3BO3、16.9mg/L MnSO4·H2O、8.6mg/L ZnSO4·7H2O、0.25mg/L Na2MoO4·2H2O、0.025mg/L CuSO4·5H2O、0.025mg/L CoCl2·6H2O、100mg/L肌醇、5mg/L煙酸、2mg/L甘氨酸、0.5mg/L鹽酸硫氨(維生素B1)、0.5mg/L鹽酸吡哆素(維生素B6)、0.5mg/L葉酸、0.05mg/L生物素、800mg/L谷氨酰胺、100mg/L絲氨酸、30mg/L谷胱甘肽(GSH)、0.1~1mg/L KT、0.1~1mg/L IAA、0.01~0.05mg/L NAA、0.1%~0.3%活性炭、3%~6%蔗糖和0.6%~0.8%瓊脂;固體培養(yǎng)基的pH值為5.8。
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培養(yǎng)方法中健苗生根的培養(yǎng)基,其中,所述健苗生根固體培養(yǎng)基的組成為:1900mg/L KNO3、1650mg/L NH4NO3、332.02mg/L CaCl2、180.54mg/L MgSO4、170mg/L KH2PO4、36.7mg/L FeNaEDTA、0.83mg/L KI、6.2mg/L H3BO3、16.9mg/L MnSO4·H2O、8.6mg/L ZnSO4·7H2O、0.25mg/L Na2MoO4·2H2O、0.025mg/L CuSO4·5H2O、0.025mg/L CoCl2·6H2O、100mg/L肌醇、0.5mg/L煙酸、2mg/L甘氨酸、0.1mg/L鹽酸硫氨(維生素B1)、0.5mg/L鹽酸吡哆素(維生素B6)、0.01~0.1mg/L KT、0.1~0.5mg/L IBA、3%蔗糖和0.8%瓊脂;健苗生根固體培養(yǎng)基的pH值為5.8。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所采用的培養(yǎng)方法步驟少、簡單易行,由花藥離體培養(yǎng)直接誘導胚狀體獲得單倍體植株。由于本發(fā)明采用的方法不經(jīng)過愈傷組織過程,所以不存在愈傷組織分化問題,避免了花藥培養(yǎng)誘導形成的愈傷組織轉接至分化培養(yǎng)基,再誘導形成再生植株的過程;也避免了由花藥壁等二倍體體細胞參與愈傷組織形成而出現(xiàn)的倍性混雜現(xiàn)象。
(2)、本發(fā)明采用的方法具有單倍體植株再生周期短、誘導頻率高、省時省力等優(yōu)點。同時克服了基因型障礙,不同基因型紫色和綠色圓茄、長茄的花藥培養(yǎng)都獲得了較高的胚狀體誘導率。
(3)、現(xiàn)有技術中采用小孢子培養(yǎng)可以直接獲得胚狀體,雖然不受花藥壁等二倍體細胞的干擾,但培養(yǎng)技術難度較大、不易操作,而且胚狀體誘導率較低,一般都在10%以下,而采用本發(fā)明的方法,胚狀體誘導頻率一般在20%-40%。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便于理解,以下結合具體試驗例對本發(fā)明一種茄子花藥培養(yǎng)直接獲得植株的方法和培養(yǎng)基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紫萼片紫色圓茄的花藥培養(yǎng):
2015年5-6月間,從種植大棚取回花蕾,花粉經(jīng)DAPI(4,6-聯(lián)脒-2-苯基吲哚)染色確認發(fā)育時期為單核靠邊期。花蕾經(jīng)75%酒精1分鐘,5%次氯酸鈉5分鐘表面消毒,無菌水沖洗3次,無菌濾紙吸干水分。用小鑷子小心地將花藥取出,置于花藥培養(yǎng)固體培養(yǎng)基中,37℃黑暗培養(yǎng)3天后轉至25℃光照下繼續(xù)培養(yǎng);30天左右,肉眼可見白色胚狀體從裂開的花藥壁內萌發(fā)出來;
當胚狀體分化出兩片小子葉時將其轉至健苗生根固體培養(yǎng)基中上繼續(xù)生長,進行壯苗及生根。1130個花藥共產(chǎn)出胚狀體446個,胚狀體誘導率為39.5%;
其中,無菌花藥培養(yǎng)固體培養(yǎng)基的組成為:950mg/L KNO3、825mg/L NH4NO3、332.02mg/L CaCl2、180.54mg/L MgSO4、170mg/L KH2PO4、36.7mg/L FeNaEDTA、0.83mg/L KI、6.2mg/L H3BO3、16.9mg/L MnSO4·H2O、8.6mg/L ZnSO4·7H2O、0.25mg/L Na2MoO4·2H2O、0.025mg/L CuSO4·5H2O、0.025mg/L CoCl2·6H2O、100mg/L肌醇、5mg/L煙酸、2mg/L甘氨酸、0.5mg/L鹽酸硫氨(維生素B1)、0.5mg/L鹽酸吡哆素(維生素B6)、0.5mg/L葉酸、0.05mg/L生物素、800mg/L谷氨酰胺、100mg/L絲氨酸、30mg/L谷胱甘肽(GSH)、0.1~1mg/L KT、0.1~1mg/L IAA、0.01~0.05mg/L NAA、0.1%~0.3%活性炭、3%~6%蔗糖和0.6%~0.8%瓊脂;固體培養(yǎng)基的pH值為5.8;
其中,健苗生根固體培養(yǎng)基的組成為:1900mg/L KNO3、1650mg/L NH4NO3、332.02mg/L CaCl2、180.54mg/L MgSO4、170mg/L KH2PO4、36.7mg/L FeNaEDTA、0.83mg/L KI、6.2mg/L H3BO3、16.9mg/L MnSO4·H2O、8.6mg/L ZnSO4·7H2O、0.25mg/L Na2MoO4·2H2O、0.025mg/L CuSO4·5H2O、0.025mg/L CoCl2·6H2O、100mg/L肌醇、0.5mg/L煙酸、2mg/L甘氨酸、0.1mg/L鹽酸硫氨(維生素B1)、0.5mg/L鹽酸吡哆素(維生素B6)、0.01~0.1mg/L KT、0.1~0.5mg/L IBA、3%蔗糖和0.8%瓊脂;健苗生根固體培養(yǎng)基的pH值為5.8。
實施例2:
按照實施例1的實施過程,2013-2016年間對13種不同基因型的茄子分別進行了實驗,其中對4個茄子雜交種(A、C、G、J)進行了重復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表2中雜交種A于2014年和2015年進行了重復實驗;雜交種C于2015年和2016年進行了重復實驗;雜交種G于2014年和2015年進行了重復實驗;雜交種J于2015年和2016年進行了重復實驗:
表2不同基因型茄子花藥培養(yǎng)的胚狀體誘導結果
由表2可知,采用本發(fā)明的方法,胚狀體誘導頻率一般在20%-40%。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和實質上的限制,凡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術內容,而作出的些許更動、修飾與演變的等同變化,均為本發(fā)明的等效實施例;同時,凡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實質技術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變化的更動、修飾與演變,均仍屬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