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農業(yè)殺蟲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噻蟲胺和滅幼脲的復配農藥組合物。
技術背景
噻蟲胺是新煙堿類中的一種殺蟲劑,是一類高效安全、高選擇性的新型殺蟲劑,最近一位鄧迪大學環(huán)境變化和人類適應力中心的研究員Chris Connolly博士研究發(fā)現(xiàn):噻蟲胺盡管與噻蟲嗪和吡蟲啉化學性質相似,但是并不會對蜜蜂產生不利的影響。其作用與煙堿乙酰膽堿受體類似,具有觸殺、胃毒和內吸活性。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樹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蟲、葉蟬、薊馬、飛虱等半翅目、鞘翅目、雙翅目和某些鱗翅目類害蟲的殺蟲劑,具有高效、廣譜、用量少、毒性低、藥效持效期長、對作物無藥害、使用安全、與常規(guī)農藥無交互抗性等優(yōu)點,有卓越的內吸和滲透作用,是替代高毒有機磷農藥的又一品種。其結構新穎、特殊,性能與傳統(tǒng)煙堿類殺蟲劑相比更為優(yōu)異,有可能成為世界性的大型殺蟲劑品種。
滅幼脲屬苯甲酰脲類昆蟲幾丁質合成抑制劑,為昆蟲激素類農藥。通過抑制昆蟲表皮幾丁質合成酶和尿核苷輔酶的活性,來抑制昆蟲幾丁質合成從而導致昆蟲不能正常蛻皮而死亡。影響卵的呼吸代謝及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的DNA和蛋白質代謝,使卵內幼蟲缺乏幾丁質而不能孵化或孵化后隨即死亡;在幼蟲期施用,使害蟲新表皮形成受阻,延緩發(fā)育,或缺乏硬度,不能正常蛻皮而導致死亡或形成畸形蛹死亡。對變態(tài)昆蟲,特別是鱗翅目幼蟲表現(xiàn)為很好的殺蟲活性。
遲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屬雙翅目,眼蕈蚊科。主要危害韭菜、大蔥、洋蔥、小蔥、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偶爾也危害萵苣、青菜、芹菜等,是蔥蒜類蔬菜的主要害蟲之一。蟲態(tài)有成蟲、卵、幼蟲、蛹,以幼蟲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鱗莖和柔嫩的莖部為害。初孵幼蟲先為害韭菜葉鞘基部和鱗莖的上端。春、秋兩季主要為害韭菜的幼莖引起腐爛,使韭葉枯黃而死,夏季幼蟲向下活動蛀入鱗莖,重者鱗莖腐爛,整墩死亡。因此需要一種可有效防治和殺滅遲眼蕈蚊的殺蟲劑或農藥組合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解決上述中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具有增效作用、可有效防治遲眼蕈蚊的含噻蟲胺和滅幼脲復配的農藥組合物。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含噻蟲胺和滅幼脲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為噻蟲胺和滅幼脲,二者的質量比為:1:0.5-1:16。
所述組合物的有效成分噻蟲胺和滅幼脲的質量比為1:1-1:4。
所述噻蟲胺和滅幼脲在所述農藥組合物的質量分數(shù)為2-80%。
所述噻蟲胺在所述農藥組合物的質量分數(shù)為1-60%,所述滅幼脲在所述農藥組合物的質量分數(shù)為1-60%。
所述的農藥組合物劑型包括懸浮劑、水乳劑、微乳劑、可濕性粉劑、可溶性粉劑、水分散粒劑、微膠囊劑、泡騰片劑。
所述的農藥組合物施藥方式為葉面噴霧、拌土、灌根、種子處理。
所述的農藥組合物在防治遲眼蕈蚊的應用。
本發(fā)明的農藥組合物具有如下技術效果:
1、可有效防治和殺滅遲眼蕈蚊,且基于噻蟲胺和滅幼脲不同的作用機制,對遲眼蕈蚊的各蟲態(tài),尤其是1齡和4齡幼蟲階段,具有優(yōu)異的防效;
2、還可廣泛用于花生、蔬菜、小麥和茶樹,用于防治蠐螬、蚜蟲、小菜蛾、薊馬、粉虱和小綠葉蟬,應用價值大;
3、與兩種單劑相比均明顯增效且持效期長,可減少用藥次數(shù),并降低田間用量,有效減小環(huán)境污染和土壤內農藥殘留;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一、噻蟲胺和滅幼脲混用對韭蛆幼蟲的聯(lián)合毒力測定
方法:參照《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殺蟲劑第7部分:混配的聯(lián)合作用測定》用水稀釋成不同濃度的藥液將濾紙濕潤,鋪在9cm培養(yǎng)皿內,將韭菜(白色部分)剪成3cm小段,于不同濃度不同藥液總浸泡10s。取出6段放在培養(yǎng)皿內,然后將毛筆輕輕地轉移大小一致的三齢幼蟲。每處理50-60頭,3次重復,同時設清水對照。每12h檢查一次對照蟲子及各處理的活躍情況,48-60小時后記錄死蟲數(shù),最后計算各藥劑EC50。
混配制劑的理論毒力指數(shù)A;∑(某藥的毒力指數(shù)*混劑中該藥的有效成分的百分率)
混配制劑的共毒系數(shù)C=實際毒力指數(shù)/理論毒力指數(shù)*100
C>120為增效作用,<80為拮抗作用,80-120為加和作用
表1 噻蟲胺和滅幼脲混用對韭蛆1齡幼蟲的聯(lián)合毒力測定
由數(shù)據(jù)可知,噻蟲胺對韭蛆3-4齢幼蟲的LC50為0.5217mg/L,滅幼脲對韭蛆1齢幼蟲的LC50為11.7720mg/L,噻蟲胺與滅幼脲1:0.5/1:1/1:2/1:4/1:16混用,其共毒系數(shù)均>120,增效顯著。
表2 噻蟲胺和滅幼脲混用對韭蛆4齡幼蟲的聯(lián)合毒力測定
由數(shù)據(jù)可知,噻蟲胺對韭蛆3-4齢幼蟲的LC50為0.9999mg/L,滅幼脲對韭蛆4齢幼蟲的LC50為16.217mg/L,噻蟲胺與滅幼脲1:0.5/1:1/1:2/1:4/1:16/1:20混用,其共毒系數(shù)均>120,增效顯著。
綜合表1和表2,當噻蟲胺和滅幼脲的混用的比例為1:0.5-1:4,對1齡和4齡韭蛆幼蟲均有顯著的殺滅效果,可有效避免韭菜莖部遭受腐爛。
實施二、配方實例
本發(fā)明可以通過實例1、實例2、實例3、實例4、實例5、實例6、實例7、實例8進行具體說明,但不限于此。
實例1:10%噻蟲胺·5%滅幼脲懸浮劑
各組分按百分比計為:10%噻蟲胺原藥、5%滅幼脲原藥、2.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7%拉開粉BX、1.5%黃原膠、0.4%消泡劑SAG622、3%丙二醇、0.3%防腐劑苯甲酸鈉、0.6%助懸劑硅酸鎂鋁、6%增效劑SD778,余量為去離子水。
實驗步驟:先將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拉開粉BX、、消泡劑SAG622、、硅酸鎂鋁、丙二醇、苯甲酸鈉、部分去離子水按比例混合,經(jīng)高速剪切、分散后,按比例加入噻蟲胺和滅幼脲原藥,并加入氧化鋯珠進行超細粉碎及研磨至D90≤4μm,最后加入去離子水進行二次混勻攪拌,過濾,按比例加入提前配制好的黃原膠母液攪拌均勻得產品。
實例2:10%噻蟲胺·10%滅幼脲懸浮劑
各組分按百分比計為:10%噻蟲胺原藥、10%滅幼脲原藥、3%潤濕劑YUS-WG7、4%分散劑MorwetD-425、4%防凍劑乙二醇、0.12%增稠劑黃原膠、0.3%有機硅消泡劑1860、0.3%助懸劑硅酸鎂鋁、0.25%防腐劑S-30、2%滲透劑JFC、去離子水補足100%。
實驗步驟:先將YUS-WG7,MorwetD-425、消泡劑、硅酸鎂鋁、JFC、乙二醇、S-30、部分去離子水按比例混合,經(jīng)高速剪切、分散后,按比例加入噻蟲胺和滅幼脲原藥,并加入氧化鋯珠進行超細粉碎及研磨至D90≤4μm,最后加入去離子水進行二次混勻攪拌,過濾,按比例加入提前配制好的黃原膠母液攪拌均勻得產品。
實例3:10%噻蟲胺·20%滅幼脲懸浮劑
各組分按百分比計為10%噻蟲胺原藥、20%滅幼脲原藥、3%潤濕劑Tersperse 2500、4%分散劑YUS-EP60P、3%防凍劑丙二醇、0.12%增稠劑黃原膠、0.3%助懸劑硅酸鎂鋁、0.25%防腐劑S-30、2%滲透劑JFC、0.3%有機硅消泡劑1830、去離子水補足100%。
實驗步驟:先將Tersperse 2500、YUS-EP60P、消泡劑、硅酸鎂鋁、丙二醇、S-30、JFC、部分去離子水按比例混合,經(jīng)高速剪切、分散后,按比例加入噻蟲胺和滅幼脲原藥,并加入氧化鋯珠進行超細粉碎及研磨至D90≤4μm,最后加入去離子水進行二次混勻攪拌,過濾,按比例加入提前配制好的黃原膠母液攪拌均勻得產品。
實例4:8%噻蟲胺·32%滅幼脲懸浮劑
各組分按百分比計為:8%噻蟲胺原藥、32%滅幼脲原藥、3%潤濕劑GEROPON CYA/X、4%分散劑SOPROPHOR FD、4%防凍劑乙二醇、0.1%增稠劑黃原膠、0.2%助懸劑硅酸鎂鋁、0.25%防腐劑S-30、3%增效劑RHODASURF ID/70、去離子水補足100%。
實驗步驟:先將GEROPON CYA/X、SOPROPHOR FD、消泡劑、硅酸鎂鋁、丙二醇、S-30、RHODASURF ID/70、部分去離子水按比例混合,經(jīng)高速剪切、分散后,按比例加入噻蟲胺和滅幼脲原藥,并加入氧化鋯珠進行超細粉碎及研磨至D90≤4μm,最后加入去離子水進行二次混勻攪拌,過濾,按比例加入提前配制好的黃原膠母液攪拌均勻得產品。
實例5:2%噻蟲胺·32%滅幼脲懸浮劑
各組分按百分比計為:2%噻蟲胺原藥、32%滅幼脲原藥、3%潤濕劑GEROPON K/77、4%分散劑SOPROPHOR SC/5、4%防凍劑尿素、0.12%增稠劑黃原膠、0.4%助懸劑硅酸鎂鋁、0.25%防腐劑S-30、2%滲透劑JFC、去離子水補足100%。
實驗步驟:先將3%潤濕劑GEROPON K/77、SOPROPHOR SC/5、消泡劑、硅酸鎂鋁、丙二醇、S-30、JFC、部分去離子水按比例混合,經(jīng)高速剪切、分散后,按比例加入噻蟲胺和滅幼脲原藥,并加入氧化鋯珠進行超細粉碎及研磨至D90≤4μm,最后加入去離子水進行二次混勻攪拌,過濾,按比例加入提前配制好的黃原膠母液攪拌均勻得產品。
實例6:10%噻蟲胺·20%滅幼脲可濕性粉劑
噻蟲胺10%,滅幼脲10%,烷基萘磺酸鈉鹽1.8%,萘磺酸鈉鹽5.5%,白炭黑5%,高嶺土補足至100%,混合均勻氣流粉碎后即得10%噻蟲胺·20%滅幼脲可濕性粉劑
實例7:10%噻蟲胺·20%滅幼脲水分散粒劑
噻蟲胺10%,滅幼脲20%,十二烷基硫酸鈉2.2%,聚羧酸鈉鹽1.5%,木質素磺酸鈉鹽3.5%,硫酸銨15%,玉米淀粉補足至100%,混合均勻氣流粉碎后加水造粒烘干后即得10%噻蟲胺·20%滅幼脲水分散粒劑
實例8:10%噻蟲胺·20%滅幼脲泡騰片劑
噻蟲胺10%,滅幼脲20%,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木質素磺酸鈣4.5%,萘磺酸鈉鹽1.2%,檸檬酸10%,碳酸鈉10%,膨潤土補足至100%,混合均勻氣流粉碎后加乙醇造粒烘干后即得10%噻蟲胺·20%滅幼脲泡騰片劑
實施三、田間藥效評價
(一)選擇以上實例進行韭菜根蛆的田間藥效試驗,確定防治韭菜根蛆的效果,驗證復配后的增效效果。實驗地點:江西南昌向塘新村,實驗時間:2016年2月15-5月30日。具體實驗方法如下;
參照《農田試驗準則(二)-殺蟲劑防治韭菜韭蛆、根蛆》,每處理3次重復,每小區(qū)面積30㎡,每小區(qū)平行跳躍6點取樣,計算根部蟲量為基數(shù),設清水對照。藥后3天、14天、45天調查殘余活蟲數(shù)。統(tǒng)計各處理的總蟲數(shù)和殘余活蟲數(shù),計算各處理的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
蟲口減退率=(藥前基數(shù)-藥后活蟲數(shù))/藥前基數(shù)*100
校正防效=(藥劑處理蟲口減退率-CK蟲口減退率)/(100-CK蟲口減退率)*100
田間試驗表明:各處理藥劑的蟲量大幅減少,而且復配實施例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劑效果,噻蟲胺與滅幼脲復配具有增效作用。根據(jù)田間目測,作物生長正常未出現(xiàn)藥害。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實例三和實例四對根結線蟲也有很好的防效。
(二)選擇以上實例進行豇豆薊馬的田間試驗,確定防治豇豆薊馬的效果,驗證復配后的增效效果。具體實驗方法如下:
采用莖葉噴霧法,早上8:00-10:00豆角花打開且無露水時對豆角全株進行施藥,每處理用地約1分地,設清水對照。試驗期間每天早上7:00調查,各處理隨機調查30朵距地面1.5m及以上部分花上的薊馬數(shù)藥后1d、2d、3d分別調查殘余活蟲數(shù)。每處理4次重復。統(tǒng)計各處理的總蟲數(shù)和殘余活蟲數(shù),計算各處理的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
蟲口減退率=(藥前基數(shù)-藥后活蟲數(shù))/藥前基數(shù)*100
校正防效=(藥劑處理蟲口減退率-CK蟲口減退率)/(100-CK蟲口減退率)*100
表3 30%噻蟲胺·滅幼脲SC對豇豆薊馬防效試驗數(shù)據(jù)
田間實驗表明:從表3試驗數(shù)據(jù)證明,噻蟲胺與滅幼脲復配對豇豆薊馬的防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單劑,噻蟲胺與滅幼脲復配具有增效作用。根據(jù)田間目測,作物生長正常未出現(xiàn)藥害。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實例三和實例四對蚜蟲和粉虱也有很好的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