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果樹栽培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枇杷果增甜的方法。
2、
背景技術:
枇杷是我國南方名優(yōu)水果。果實成熟時酸味較重,市場價格降低。目前生產上使用果樹增甜劑,即使增大使用量,增甜效果亦不明顯,難以克服枇杷果實酸味的問題。
3、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目前生產上使用果樹增甜劑,枇杷果實增甜效果不明顯,難以克服枇杷果實酸味的問題,提供一種成本低,簡便易行,且能提高果實甜度、品質和產量的栽培管理方法,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的要點是:在枇杷園盛花期葉面噴施0.6%的磷酸二氫鉀,加0.08%硼砂,再加花生麩液肥;幼果期進行疏果,噴施二次0.7%的磷酸二氫鉀,加花生麩液肥。
4、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本發(fā)明的操作方法是:
1、土壤增放農家肥。土壤施肥要根據(jù)枇杷根系的分布、生長及土壤條件等,采取在樹冠滴水線周圍挖條狀溝的方法,放入各種肥料,以利于果樹根系吸收。土壤施肥每年3-4次。需注意增施磷鉀肥,如當年開花結果過度,則需注意增施氮肥,以促進樹勢恢復。每年采果后,5-6 月,把有機肥、餅肥、堆肥等與速效氮肥磷肥等配合施用。株施農家肥豬、牛糞廄肥20-40 公斤,鈣鎂磷肥1 公斤,果樹復混肥1-2 公斤,花生麩1 公斤,肥料與土壤要充分混勻。
2、葉面噴施肥料。枇杷樹葉面上的氣孔和角質層能夠迅速、直接地吸收各種養(yǎng)分。由于吸收肥料不需經過根系,且不受樹體內養(yǎng)分分配中心的影響,故能及時地滿足枇杷花果發(fā)育的需要。
(1) 花生麩液肥的配制:將花生麩粉放入水中,花生麩與水的比例為1 ∶20,讓它在缺氧環(huán)境下分解。2 個月后使用,熟腐時間不要超過3個月。使用時,需將母液加水稀釋。
(2) 花期噴肥。在枇杷果園盛花期,即果園有90%以上的植株都開花,其后4-5天內,用噴霧器噴施0.5%的磷酸二氫鉀,加0.05%硼砂,加花生麩液肥( 母液與水的比例為1∶10)。噴施時間,選擇晴天上午,噴后2 小時內如遇雨水,需重新噴施。
(3) 幼果期噴肥。在枇杷幼果期噴施2 次0.5%的磷酸二氫鉀,加花生麩液肥( 母液與水的比例為1∶10),每次間隔8-10 天。液肥要均勻噴布到葉面和果面上。噴施時間,選擇晴天的上午。
3、疏花穗、花蕾、幼果。
(1) 疏花穗。在10-11 月間,在樹冠上的每枝幼穗都已吐露時進行疏花穗。如枇杷花穗過多時,可疏除樹冠上部骨干枝上長梢或弱枝上的花穗。如母枝上有2-3 個穗,應疏去1 個穗,有4--5 個穗的疏去2 個穗。一般樹冠頂上多疏,留1/3 的花穗;樹冠下部少疏,留2/3 的花穗。另外,大年樹、老年樹、衰老樹、衰弱樹的花序多疏,使其通過疏穗后,萌發(fā)強壯的枝梢,恢復樹勢。
(2) 疏花蕾。一般大果型品種每穗留2-3 個支軸,中、小果型品種每穗留3-4 個支軸。摘除每個支軸先端的花蕾,保留支軸基部的花蕾。
(3) 疏幼果。疏果時期選擇在12 月下旬至1 月上旬。疏果的原則。大果型品種每穗留3-4 個,中果型品種每穗留4-5 個。疏果時,先摘除畸形果、病蟲果或發(fā)育不良的幼果。疏果時還要考慮果穗上的著果位置,果與果之間不宜擁擠,也不能與枝梢相碰,盡量留躲在葉叢中的果實。
采用本方法,可使枇杷果實畝產提高20%,果實甜度達到8-10% (可溶性固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