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草莓與食用菌復合栽培專用設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草莓栽培設備,特別是一種草莓與食用菌復合栽培專用設施。
背景技術:
現有的覆蓋有塑料膜的棚架設施內草莓用高架基質栽培設施,在實際使用中存在如下不足
·[0003]I、在寒冷的冬季,高架基質栽培槽被懸在半空,隔斷了地熱補充來源,基質溫度受外界氣溫影響較大,且不容易進行保溫。草莓根莖部對溫度的反應較為敏感,稍有不適即停止生長,對草莓的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尤其在保溫要求較高的冬日,當晚21:00至次日9:00架空于地面的栽培槽內的基質溫度下降幅度大,直接影響了栽培槽內基質中草莓的順利生長。與覆蓋有塑料膜的棚架設施內草莓土壤栽培相比,在保證草莓生長溫度條件上并無優(yōu)勢,成為棚架設施內草莓用高架基質栽培難以克服的難題。2、現有的覆蓋有塑料膜的棚架設施內草莓用高架基質栽培設施與覆蓋有塑料膜的棚架設施內草莓土壤栽培相比造價高了許多,雖然具有濕度小,病害輕,為草莓實現有機栽培奠定了基礎等諸多優(yōu)勢,但生產空間利用率低,投入產出比不高,向普通農戶推廣難度大。文獻I公告號101940111A的中國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節(jié)能增溫的草莓高架栽培方法,“所述在高架內外增加節(jié)能增溫方法,該方法在高架周圍披掛透明薄膜簾,透明薄膜簾上端用管夾固定在縱向拉桿上,下端垂直披到地面,并用磚塊壓實;或者栽培槽下方吊掛黑地膜;或者在高架周圍披垂黑地膜,黑地膜上端用管夾固定在縱向拉桿上,下端垂直披到地面,并用磚塊壓實,同時簾內再吊掛透明薄膜簾;或者在高架周圍披垂透明薄膜簾,簾內再吊掛黑地膜?!痹摴?jié)能增溫方法在實際使用中存在如下不足I、所述在高架周圍披垂或吊掛透明薄膜簾或黑地膜,羅列了設置的4種方式,并明確指出以外層是透明薄膜結合內層是黑地膜的增溫保溫效果最好,實際使用表明,盡管使高架內基質平均溫度較對照組增高0. 7-2. 3°C但從表I、表2列出的實驗數據可以看到增溫保溫效果最好的外層是透明薄膜結合內層黑地膜的方法,在當晚21:00至次日9:00的溫差變化也是最大的,基質平均溫度溫差變化達4. 2-4. 8°C,簾內氣溫平均溫度溫差變化達3. 6-4. 3 °C。究其原因是外層是透明薄膜結合內層是黑地膜圍成的、架空于地面的栽培槽下面的吸熱儲熱空間中僅是空氣,空氣的熱容量極小,難以儲熱。2、該方法中高架槽的制作與覆蓋有塑料膜的棚架設施內草莓土壤栽培相比,大幅度地增加了成本,仍然僅用于草莓栽培,投入產出比不高,直接影響其向農戶的推廣應用。由此可見,研究并設計一種在當晚21:00至次日9:00架空于地面的栽培槽內的基質溫度下降幅度小,又能充分利用生產空間、投入產出比高的草莓與食用菌復合栽培專用設施是必要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9]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研究并設計一種在當晚21:00至次日9:00架空于地面的栽培槽內的基質溫度下降幅度小,又能充分利用生產空間、投入產出比高的草莓與食用菌復合栽培專用設施。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草莓與食用菌復合栽培專用設施,包括覆蓋有塑料膜的棚架設施,其特征是棚架內配置有草莓用高架栽培設施,與高架栽培設施復合成一體的食用菌用栽培設施。所述的草莓用高架栽培設施包括兩排南北縱向有序排列的數根立柱,南北縱向架設于所有立柱上端的兩根架桿,兩邊固定于兩根架桿上的、盛放有草莓用栽培基質的架空栽培槽,位于兩根架桿兩邊、且固定聯(lián)結于立柱頸部的掛果桿。所述的立柱設計高度為地面以上部分I. 0-1. 3米,以適合栽培人員不彎腰生產作業(yè)。 所述的架空栽培槽寬度0. 30-0. 35米、深度0. 25-0. 35米,恰好定植兩行草莓。所述的掛果桿的位置低于架桿8-10厘米、與立柱的間距為3-5厘米,恰好利于兩行草莓向兩邊懸空掛果,以提高果實品質。所述的食用菌用栽培設施包括鋪墊于架空栽培槽底下地面上的土壤隔離層,上邊固定于架空栽培槽上口兩邊、下垂于立柱外側、底邊封接于土壤隔離層上的外掛簾,上面部分緊貼懸掛于架空栽培槽下底、兩邊部分緊靠外掛簾內側而垂掛于立柱外側的內掛簾,有序疊放于土壤隔離層之上、由內掛簾圍成的空間中的食用菌栽培瓶/袋。所述的外掛簾是透明白色塑料薄膜,內掛簾是半透明黑色塑料薄膜。所述食用菌栽培瓶/袋內盛放有經滅菌——冷卻——接種后的待養(yǎng)菌食用菌栽培料。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A、在盛放有草莓用栽培基質的架空栽培槽內定植草莓,在受到陽光照射時,覆蓋有塑料膜的棚架設施對定植草莓起到升溫保溫作用,使其進行光合作用吸收棚架設施內的二氧化碳氣體、產生氧氣,與此同時架空栽培槽底下的黑色薄膜利用透過白色透明外掛簾的陽光發(fā)揮吸熱增溫能力,外掛簾白色薄膜起到了隔熱保溫作用,有效地保障了栽培槽內基質中草莓生長的適宜條件;B、將盛放有經滅菌——冷卻——接種后的待養(yǎng)菌食用菌栽培料的食用菌栽培瓶/袋有序疊放于土壤隔離層之上、由內掛簾圍成的空間中,栽培瓶/袋內的食用菌菌種得到合適的溫度增生菌絲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氣體,與此同時菌絲生長過程產生熱量以提高草莓栽培槽下方空間內的溫度;C、在栽培期間的每天上午8-9時,適時從下到上卷起外、內掛簾,讓食用菌生長過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氣體與草莓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得到對流交換;D、當栽培中、后期,草莓掛果時及時將果實理順置放于掛果桿之上或之外、適時采收成熟果實;食用菌生育出菇時將成熟子實體及時采收。本實用新型實施得到的草莓與食用菌復合栽培專用設施經試用,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解決了現有技術棚架設施內草莓用高架基質栽培設施使用中,每晚21:00至次日9:00架空于地面的栽培槽內基質溫度下降幅度大的難題。其一,架空栽培槽底下的黑色薄膜利用透過白色透明外掛簾的陽光發(fā)揮吸熱增溫作用,外掛簾白色薄膜則起到了隔熱保溫作用;其二,在栽培槽下方的空間中,不再是如文獻I中的熱容量極小,難以儲熱的空氣,而是裝有自身含水率相當高的食用菌栽培料的瓶/袋,其熱容量相當高,儲熱效果好;其三,栽培料瓶/袋內食用菌菌種增生菌絲過程產生的熱量進一步提高了草莓栽培槽下方空間內的溫度,草莓栽培槽內基質溫度下降幅度也就必然降低。據測試,每晚21:00至次日9:00架空于地面的栽培槽內基質溫度下降幅度由文獻I中的4. 2-4. 8°C,縮小至2. 7-3. 3°C,更加有利于草莓的生長,相比文獻I中的方法更好地解決了每晚21:00至次日9:00架空于地面的栽培槽內基質溫度下降幅度大的難題。2、充分利用了生產空間、投入產出比得到提高,為草莓高架基質栽培的推廣應用開辟了新的途徑。不再是如文獻I中增加了成本,投入較大,仍然僅用于草莓栽培,投入產出比不高,而是在高架草莓生產的基礎上增加了食用菌生產,使土地、資源、設施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效益更高,本申請人在試生產中草莓平均畝產約2300公斤、食用菌平菇畝產近10000公斤,比現有技術高架草莓栽培每畝凈增經濟效益達50%。3、食用菌生長過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氣體與草莓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經對流交 換得到互補利用,使草莓與食用菌之間形成一個良性的共生體系。
圖I為符合本實用新型主題結構的示意圖。圖中1覆蓋有塑料膜的棚架設施,2草莓用高架栽培設施,21立柱、22架桿、23架空栽培槽、24掛果桿;3食用菌用栽培設施,31土壤隔離層、32外掛簾、33內掛簾、34食用菌栽培瓶/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細節(jié)說明如下如圖I所示,一種草莓與食用菌復合栽培專用設施,包括覆蓋有塑料膜的棚架設施1,其特征是棚架內配置有草莓用高架栽培設施2,與高架栽培設施復合成一體的食用菌用栽培設施3。如圖I所示,所述的草莓用高架栽培設施2包括兩排南北縱向有序排列的數根立柱21,南北縱向架設于所有立柱上端的兩根架桿22,兩邊固定于兩根架桿上的、盛放有草莓用栽培基質的架空栽培槽23,位于兩根架桿兩邊、且固定聯(lián)結于立柱頸部的掛果桿24。如圖I所示,所述的立柱21設計高度為地面以上部分I. 0-1. 3米。所述的架空栽培槽33寬度為0. 30-0. 35米、深度為0. 25-0. 35米。所述的掛果桿24的位置低于架桿22達8-10厘米、與立柱21的間距為3-5厘米。如圖I所示,所述的食用菌用栽培設施3包括鋪墊于架空栽培槽23底下的地面上的土壤隔離層31,上邊固定于架空栽培槽23上口兩邊、下垂于立柱21外側、底邊封接于土壤隔離層上的外掛簾32,上面部分緊貼懸掛于架空栽培槽下底、兩邊部分緊靠外掛簾內側垂掛于立柱外側的內掛簾33,有序疊放于土壤隔離層之上、由內掛簾圍成的空間中的食用菌栽培瓶/袋34。具體實施中,可使用磚塊有序埋放成土壤隔離層。如圖I所示,所述的外掛簾32是透明白色塑料薄膜,內掛簾33是半透明黑色塑料薄膜。如圖I所示,所述食用菌栽培瓶/袋34內盛放有經滅菌——冷卻——接種后的待養(yǎng)菌食用菌栽培料。
權利要求1.一種草莓與食用菌復合栽培專用設施,包括覆蓋有塑料膜的棚架設施(1),其特征是棚架內配置有草莓用高架栽培設施(2),與高架栽培設施復合成一體的食用菌用栽培設施⑶。
2.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專用設施,其特征是所述的草莓用高架栽培設施(2)包括兩排南北縱向有序排列的數根立柱(21),南北縱向架設于所有立柱上端的兩根架桿(22),兩邊固定于兩根架桿上的、盛放有草莓用栽培基質的架空栽培槽(23),位于兩根架桿兩邊、且固定聯(lián)結于立柱頸部的掛果桿(2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專用設施,其特征是所述的立柱(21)設計高度為地面以上部分 I. 0-1. 3 米。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專用設施,其特征是所述的架空栽培槽(23)寬度O.30-0. 35米、深度O. 25-0. 35米。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專用設施,其特征是所述的掛果桿(24)的位置低于架桿(22)8-10厘米、與立柱(21)的間距為3-5厘米。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專用設施,其特征是所述的食用菌用栽培設施(3)包括鋪墊于架空栽培槽(23)底下地面上的土壤隔離層(31),上邊固定于架空栽培槽(33)上口兩邊、下垂于立柱(21)外側、底邊封接于土壤隔離層上的外掛簾(32),上面部分緊貼懸掛于架空栽培槽下底、兩邊部分緊靠外掛簾內側而垂掛于立柱外側的內掛簾(33),有序疊放于土壤隔離層之上、由內掛簾圍成的空間中的食用菌栽培瓶/袋(34)。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專用設施,其特征是所述的外掛簾(32)是透明白色塑料薄膜,內掛簾(33)是半透明黑色塑料薄膜。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專用設施,其特征是所述食用菌栽培瓶/袋(34)內盛放有經滅菌——冷卻——接種后的待養(yǎng)菌食用菌栽培料。
專利摘要一種草莓與食用菌復合栽培專用設施。屬草莓種植設施。其特征是棚架內配置有草莓用高架栽培設施,包括兩排立柱,立柱上的兩根架桿,固定于架桿上的架空栽培槽,掛果桿;食用菌用栽培設施包括鋪墊于地面上的土壤隔離層,上邊固定于栽培槽上口、下垂于立柱外側的透明白色塑料薄膜外掛簾,上面懸掛于架空栽培槽下底、兩邊緊靠外掛簾內側的半透明黑色塑料薄膜內掛簾,疊放于由內掛簾圍成的空間中的食用菌栽培瓶/袋。使用中每天上午8-9時,適時卷起外、內掛簾,讓氣體得到對流交換。經試用顯示了解決了每晚21:00至次日6:00栽培槽內基質溫度下降幅度大的難題;充分利用了生產空間、投入產出比得到提高;使草莓與食用菌之間形成良性共生體系。
文檔編號A01G1/00GK202551732SQ2012200906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13日
發(fā)明者糜林, 萬春雁, 李金鳳, 霍恒志, 陳雪平 申請人:江蘇丘陵地區(qū)鎮(zhèn)江農業(yè)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