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治線蟲的農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一種防治線蟲的農藥組合物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農藥組合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以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為有效成分的農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植物寄生線蟲主要包括根結線蟲屬(Meloidogyne)、腎形線蟲屬 (Rotylenchulus)、孢囊線蟲[異皮線蟲屬(Heterodera)]、根斑線蟲(短休線蟲屬 (Pratykenchus)),線蟲的為害可以大幅減少植物對營養(yǎng)和水分的吸收,線蟲為害植物造成傷口,造成植物病原菌侵入。
目前防治線蟲的化學物有滅線磷、克百威、特丁硫磷、硫線磷等高毒農藥,此類農藥因長期單一使用,線蟲對其抗藥性較大,而且對環(huán)境污染造成隱患。
噻唑膦,英文通用名fosthiazate,具有觸殺和內吸作用,可由植物根吸收并向上傳導。毒性較低,符合農產品出口標準,主要用于防治線蟲、蚜蟲等,對根結線蟲,根腐線蟲有特效。
萬壽菊提取物,是由萬壽菊組織提取出具有殺線蟲活性的物質,化學成分包括噻吩類、精油、包素、黃酮及苷類等,對線蟲具有生物活性主要是三聚噻吩和它的衍生物。
不同農藥品種的混配,是防治農業(yè)抗性病、蟲、草害的常見方法。通過農藥配方篩選,篩選出合理的配方,可有效提高實際防治效果,減少用藥量,降低成本,延緩病害抗藥性的產生,是病、蟲、草害綜合治理的重要手段。本發(fā)明人對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的配方篩選進行了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進行混配,在一定的混配比例范圍對線蟲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可有效地防治農作物線蟲。經進一步研究,完成了本發(fā)明。
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的混配以及應用目前尚無報道。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農藥防治線蟲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的組合物,它具有優(yōu)異的增效防治效果。
本發(fā)明以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混配得到顆粒劑,其中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40:1 1:40,優(yōu)選重量份數(shù)比為10:1 1:20,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重量總和在農藥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為1% 60%,其余為助劑。
本發(fā)明農藥組合物各種應用劑型的生產加工方法可通過常規(guī)方法實施,均屬現(xiàn)有已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本發(fā)明農藥組合物的施藥方式采用撒施、溝施、穴施等的一種。施用頻率和施用量隨天氣狀況和線蟲為害情況變化而變化,可以通過使用適當?shù)膭┝窟_到防治的目的。
本發(fā)明組合物適用于防治農作物地下害蟲,尤其是防治線蟲。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1、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混配后,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2、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混配后,可以克服單一使用容易產生抗性的缺點,延緩病蟲害抗藥性的產生,延長藥劑使用壽命。3、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混配后,藥效大幅提高,降低了農藥使用量,降低了用藥成本,減少了農藥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損害和污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實質,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內容作進一步詳述, 實施例中所提及的內容并非對本發(fā)明的限定,制備方法中溫度、時間等工藝條件的選擇可因地制宜而對結果并無實質性影響。
本發(fā)明以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混配得到顆粒劑,其中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40:1 1:40,優(yōu)選重量份數(shù)比為10:1 1:20,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重量總和在農藥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為1% 60%,其余為助劑。
所述助劑包含載體70-90%,粘附劑O. 5-10%,包膜劑O. 1-0. 3%,染料0. 05-0. 5%。
其中,所述的載體為粒徑8-20目的河沙、石英砂、廢磚渣中的一種。
其中,所述的粘結劑為粘性高嶺土,凹凸棒土、石蠟、松香、糊化淀粉、黃原膠、羧甲基纖維素、羧乙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中的一種或兩種組成。
其中,所述的包膜劑為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酯樹脂、丙烯酸合成聚合物、 丙烯酸樹脂成膜劑、丁二烯樹脂成膜劑、聚氨酯成膜劑、硝酸纖維成膜劑中的一種或者幾種。
其中,所述的染料為為分散紅、分散藍、分散紫、活性紅、活性藍、活性黃中的一種。
上述咪鮮胺(咪鮮胺錳鹽)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噻唑膦6.0%;萬壽菊提取物4.0%;凹凸棒土 2.0%;聚乙烯吡咯烷酮O. 15%;活性藍 O. 1% ;石英砂 87. 75%。
按照本發(fā)明藥肥顆粒劑制備方法,把上述物料在密閉的調配釜中混合均勻,包膜法造粒,在120°C條件下干燥至顆粒含水量1%,篩分,粒度范圍4000微米(μ m),經檢驗合格后,即得到10%噻唑膦·萬壽菊提取物顆粒劑。
生物測定實施例1 :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混配對黃瓜根結線蟲的室內生測試驗。
試驗方法取產生大量根結的黃瓜根系,自來水輕輕沖洗干凈,用解剖針輕輕挑取病根上的乳白色卵囊,放入直徑6cm的小培養(yǎng)皿內,加入少量無菌水,在25°C恒溫箱中孵化 3 4d,收集2齡幼蟲,并加入無菌水將其配制成一定濃度(500條/毫升左右)的懸浮液備用。
設定5個濃度梯度處理,以無菌水為空白對照。取96孔細胞培養(yǎng)板,每孔加入配好的不同濃度的藥劑150微升,再加入等體積的線蟲懸浮液,25°C條件下保濕培養(yǎng),分別在處理后的不同時間檢查南方線蟲2齡蟲的存活數(shù)量和死亡數(shù)量,線蟲呈僵直不動為死蟲, 線蟲呈彎曲蠕動狀態(tài)為活蟲。計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計算各`處理的校正死亡率。并參照NY/T1154. 1-2006采用孫云沛法計算混劑的共毒系數(shù)(CTC值)。若對照死亡率< 5%,不校正;對照死亡率在5% — 20% 之間,進行校正;對照死亡率> 20%,試驗需重做。以藥劑濃度(mg/L)的對數(shù)值為自變量X, 以校正死亡率的機率值為因變量y,分別建立毒力回歸方程式,采用DPS軟件計算單劑及各配比混劑的LC5Q、LC9Q、95%置信限及其混劑共毒系數(shù),比較增效情況。按照NY/T11547. 7 一 2006殺蟲劑聯(lián)合作用劃分標準共毒系數(shù)(CTC值)^ 120表現(xiàn)為增效作用;共毒系數(shù)(CTC 值)(120表現(xiàn)為拮抗作用;80 <共毒系數(shù)(CTC值)< 80表現(xiàn)為相加作用。
測定結果表明,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復配配比10:1 1:20的范圍內對線蟲CTC 值> 120,說明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混配對線蟲的聯(lián)合作用屬于增效作用,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復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表1、不同配比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對黃瓜根結線蟲的聯(lián)合作用測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治線蟲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為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治線蟲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40:1 1:40,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重量總和在農藥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為1% 60%。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防治線蟲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10:1 1:20。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治線蟲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治線蟲的農藥組合物加工成顆粒劑。
5.根據(jù)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防治線蟲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征是用于防治農作物線蟲。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防治線蟲的農藥組合物,殺蟲活性成份為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可以加工成顆粒劑,適用于防治線蟲。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復配后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提高防治效果,降低農藥的使用劑量,減少農藥對環(huán)境污染,延緩線蟲對噻唑膦和萬壽菊提取物抗性產生。
文檔編號A01N57/32GK103039536SQ201210577088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fā)明者陳佛祥, 于飛, 冷忠國, 朱剛, 王禮文, 蔣全鵬, 張志偉 申請人:廣東中迅農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