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小桐子素微膠囊劑及其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農(nóng)藥殺蟲劑的制備工藝范疇,具體涉及一種小桐子素殺蟲微膠囊劑及其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植物源農(nóng)藥具有殺蟲譜廣、環(huán)境友好、毒性低、不易產(chǎn)生抗性及不傷害害蟲天敵等優(yōu)點,能夠在不易產(chǎn)生抗藥性的條件下作用于有害生物的多個器官系統(tǒng),且對非靶標生物比較安全。常規(guī)農(nóng)藥制劑中的主要殺蟲活性成分在儲運、使用過程容易被日光、空氣中的氧氣、微生物及金屬離子分解,從而導致藥效期短,施用成本較高,這就促使農(nóng)藥劑型的不斷更新。微膠囊是將活性物質包覆于高分子基材使得其緩慢釋放的技術,具有可降低毒副作用、減少活性物質用量、提高利用效率、屏蔽異味、可延長釋放等優(yōu)點。本發(fā)明所述的小桐子素微膠囊劑,是基于小桐子種子中含有萜類、黃酮類、香豆素類、脂肪類、留醇類和生物堿類等活性成分,特別是其中的麻瘋樹萜醇I、佛波酯、麻瘋樹素等具有較強的抑菌、殺蟲和抗軟體動物的功效,將其作為植物源農(nóng)藥有效成分,可以研究開發(fā)出一類新的植物源殺蟲劑。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屏蔽異味、長效緩釋,并具有環(huán)境友好、原藥利用率高、生產(chǎn)成本相對較低的新的小桐子素微膠囊劑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所述的小桐子素微膠囊劑,以專利申請?zhí)?00910094155. 5中所述的小桐子素(麻瘋樹萜醇I)為有效成分,借助乳化劑、分散劑、穩(wěn)定劑和助溶劑的作用,采用界面聚合法制成微膠囊劑,其中各組分重量百分比如下小桐子素母藥(活性成分麻瘋樹萜醇1)5-55%、囊壁材料5_40%、乳化劑 1-10%、分散劑穩(wěn)定劑4-13%、增效劑0. -5%、酸堿調節(jié)劑0.01% -1%、防凍劑 0. 1-5%、余量為水。所述的乳化劑為烷基聚氧乙烯醚、烷基苯磺酸鈣、聯(lián)苯酚聚氧乙烯醚、聚乙烯醇、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木質素磺酸鈉、聚乙烯醇、吐溫-60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組合物。所述的穩(wěn)定劑為磷酸二氫鉀、尿素、山梨酸鈉、3-氯-1,2-環(huán)氧丙烷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組合物,在使用多種時,總量不得大于配方所占有比例的份量。所述的助溶劑為二甲基亞砜、環(huán)己酮、異丙醇、丙酮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組合物。所述的酸堿調節(jié)劑為三乙醇胺、碳酸氫鈉、碳酸鈉中的一種。所述的增效劑為增效醚。所述的二元胺或多元胺為乙二胺、1,3_丙二胺、哌嗪、二乙基三胺、三乙基四胺、1, 3,5-苯三胺、2,4,6-三氨基甲苯、1,3,6-三氨基萘中的任意一種。
所述的二元酰氯單體或多元酰氯單體為對苯二甲酰氯、己二酰氯、壬二酰氯、鄰苯二甲酰氯、苯均三酰氯、1,4-環(huán)己烷二酰氯中的任意一種。一種上述的小桐子素微膠囊劑制備工藝,其步驟為(1)在50°C的恒溫下,先將1-55%的小桐子素母藥按比例與乳化劑、助溶劑和水混合后充分攪拌使之分散均勻,得到小桐子素水乳液。(2)在上述水乳液中加入溫度為40°C-60°C占總量為1. 5%-10%二元胺或多元胺和占總量為2% -15%的二元酰氯單體或多元酰氯單體,以1000-2000轉/分鐘攪拌下進行界面聚合反應30-60分鐘,用酸堿調節(jié)劑調pH值至6-8,接著500-800轉/分鐘攪拌20-30 分鐘,得到以小桐子素母藥為芯材,以聚酰胺為壁材的農(nóng)藥微膠囊。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發(fā)明所制得的微膠囊可屏蔽農(nóng)藥的異味、降低小桐子素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分解和損失、實現(xiàn)長效緩釋從而減少防治次數(shù)和農(nóng)藥的用量;同時對生產(chǎn)者和使用者以及環(huán)境安全;本產(chǎn)品工藝簡單,適于工業(yè)生產(chǎn)。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說明,但不限于實施例。實施例1、在反應器中,加入32克木質素磺酸鈉的水溶液,加熱至50°C,然后依次加入5克烷基聚氧乙烯醚、20克小桐子素母藥,攪拌均勻。維持溶液溫度50°C,分別加入15 克1,3_丙二胺和20克鄰苯二甲酰氯,以1500轉/分鐘攪拌進行界面聚合反應50分鐘,力口入三乙醇胺調節(jié)pH值至7,接著以700轉/分鐘攪拌20分鐘,即可制得小桐子素微膠囊。實施例2、在反應器中,加入23克吐溫-60的水溶液,加熱至50°C,然后依次加入 3克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5克小桐子素母藥,攪拌均勻。維持溶液溫度50°C,分別加入10克乙二胺和15克對苯二甲酰氯,以1500轉/分鐘攪拌進行界面聚合反應50分鐘, 加入碳酸氫鈉調節(jié)PH值至6. 5,接著以700轉/分鐘攪拌20分鐘,即可制得小桐子素微膠
^ ο實施例3、在反應器中,加入40克聚乙烯醇的水溶液,加熱至50°C,然后依次加入3 克聯(lián)苯酚聚氧乙烯醚、1. 5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鈣、25克小桐子素母藥,攪拌均勻。維持溶液溫度50°C,分別加入20克2,4,6-三氨基甲苯和25克己二酰氯,以1500轉/分鐘攪拌進行界面聚合反應50分鐘,加入三乙醇胺調節(jié)pH值至7. 5,接著以700轉/分鐘攪拌20分鐘, 即可制得小桐子素微膠囊。實施例4、在反應器中,加入32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的水溶液,然后依次加入6克烷基聚氧乙烯醚、2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鈣加熱至50°C,將20克小桐子素母藥加入后,攪拌均勻。維持溶液溫度50°C,分別加入15克乙二胺和20克鄰苯二甲酰氯,以1500轉/分鐘攪拌進行界面聚合反應50分鐘,加入三乙醇胺調節(jié)pH值至7,接著以700轉/分鐘攪拌20分鐘,即可制得小桐子素微膠囊。
權利要求
1.一種小桐子素微膠囊生物源農(nóng)藥,其特征在于以小桐子素母藥(活性成分麻風樹萜醇I,中國專利,專利申請?zhí)?00910094155. 5)和增效劑混合作為囊芯,以聚酰胺作為壁材, 加入適當?shù)娜榛瘎┖椭鷦ㄟ^界面聚合法,制成的小桐子素微膠囊。其特征在于各組分重量百分比如下小桐子素母藥(麻風樹萜醇I) 1_55%、囊壁材料5-40 %、分散劑1-10%、穩(wěn)定劑 4-13%、、增效劑0. 1% _5%、酸堿調節(jié)劑0.01% _1%、防凍劑0. 1_5%、余量為水。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桐子素微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劑為烷基聚氧乙烯醚、烷基苯磺酸鈣、聯(lián)苯酚聚氧乙烯醚、聚乙烯醇、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木質素磺酸鈉、聚乙烯醇、吐溫-60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組合物。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桐子素微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穩(wěn)定劑為磷酸二氫鉀、 尿素、山梨酸鈉、3-氯-1,2-環(huán)氧丙烷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組合物,在使用多種時,總量不得大于配方所占有比例的份量。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桐子素微膠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溶劑為二甲基亞砜、 二甲基甲酰胺、環(huán)己酮、異丙醇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組合物。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桐子素微膠囊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堿調節(jié)劑為三乙醇胺、碳酸氫鈉、碳酸鈉中的一種。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桐子素微膠囊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效劑為增效醚。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小桐子素微膠囊劑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其步驟為(1)在50°C的恒溫下,先將5-55%的小桐子素母藥按比例與1-10%乳化劑,助溶劑、水加熱混合后充分攪拌使之分散均勻,得到小桐子素水乳液備用。(2)在上述水乳液中加入溫度為40°C-60°C占總量為1.5% -10%二元胺或多元胺和占總量為2% -15%的二元酰氯單體或多元酰氯單體,以1000-2000轉/分鐘攪拌下進行界面聚合反應30-60分鐘,用酸堿調節(jié)劑調pH值至6-8,接著500-800轉/分鐘攪拌20-30分鐘,得到以小桐子素母藥為芯,以聚酰胺為壁材的農(nóng)藥微膠囊。
8.根據(jù)權利8所述的一種小桐子素微膠囊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元胺或多元胺為乙二胺、1,3-丙三醇、哌嗪、二乙基三胺、三乙基四胺、1,3,5-苯三胺、2,4,6_三氨基甲苯、1,3,6_三氨基萘中的任意一種。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小桐子素微膠囊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元酰氯單體或多元酰氯單體為對苯二甲酰氯、己二酰氯、壬二酰氯、鄰苯二甲酰氯、苯均三酰氯、 1,4-環(huán)己烷二酰氯中的任意一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到一種制備小桐子素微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屬于農(nóng)藥制劑技術范疇。具體是以小桐子素(活性成分麻瘋樹萜醇I)為材芯,通過界面聚合法,制成小桐子素微膠囊劑。其特征在于組成配比如下小桐子素母藥1-50%、乳化劑7-27%、滲透劑5-18%、助溶劑5-26%、余量為水。本方法生產(chǎn)的微膠囊具有密封性好,受自然(紫外線、微生物、溫度、金屬離子)影響小,穩(wěn)定性高、可掩蔽氣味、緩釋增效,并能夠有效的控制其對地下水的污染;該微膠囊制備工藝簡單、生產(chǎn)成本低,適于大量生產(chǎn)。
文檔編號A01P1/00GK102499250SQ20111037922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25日
發(fā)明者嚴勝驕, 夏咸松, 廖云波, 林軍, 浦恩堂, 王耘 申請人:云南大學, 云南神宇新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