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鋼板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高原地區(qū)燃燒效率高和功能齊備,尤其在安全環(huán)保、衛(wèi)生和對人體健康方面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廚房生火用多功能藏式鋼板爐。
背景技術:
目前,在高海拔地區(qū)尤其是西藏,由于科技水平和經濟落后,許多農牧民及鄉(xiāng)鎮(zhèn)居民沒有條件使用天然氣和電能。在廚房生火煮飯和烤火取暖中,采用原始的方針挖坑或采用廠場支靠生火,產生了許多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高原地區(qū),由于缺氧產生的煙和燃燒不充分的一氧化碳乖有有毒氣體。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危害,即使在低海拔地區(qū),這種情況也是難以忍受的,何況在廣大高原地區(qū)的農牧民及鄉(xiāng)鎮(zhèn)居民,對他們的健康問題應該引起更加廣泛的重視,由于農牧民遠離城市,有一大部分住的是帳篷,在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氣候寒冷,有的地方終年積雪,取暖的安全問題尤為突出。還直接生為,產生的灰塵四處飛散,環(huán)境衛(wèi)生極差。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廣大高原地區(qū)的人展就急需一個能夠解決基本生活問題的高效而功能齊備的生火用藏式鋼板爐,作為改變生活的第一步。
為了解決高原地區(qū)的廚房生火用爐中存在的不足,本著實用新型高效、安全、健康等方面的提供一種全新的生火藏式鋼板爐,該爐子不僅安全,對人體健康,在燃燒效率和環(huán)保方面有獨到之處,它使用的燃料為廢木材、干羊糞、炭等等。、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鋼板爐,在外觀上設置三個灶臺面,下臺面設置有灰池,中灶臺面設置大火口,上灶臺設置兩個水火口,上灶臺面靠前邊10厘米為火蓋。
鋼板爐的兩側各設置兩個烤箱。
鋼板爐止、中灶臺面采用4~10MM鋼板制作。
爐身采用1.5~3mm厚的金屬材料。
爐膛采用8~12mm的鋼板制作。
以鋼板為主要材料,以銅皮和鐵花為裝飾,體現(xiàn)了藏民族的傳統(tǒng)風格。它有四只弧形的外叉腳,有三個臺階最下邊的平臺中部靠灰斗門側設置了一個活動的灰池,在活動灰池上對稱設置了兩作提手,每次清理出來的灰渣能及時除去?;顒踊叶芬恢毖由熘翣t橋的內側,將燃燒過后的灰渣全部接住,達到一定量時倒在灰池內運走,活動灰斗還可以作為調節(jié)火力大小使用。在灰斗上面設置爐橋,燃料通過進料口到爐膛中燃燒,在進料口設備進料門,進料門上設置帶環(huán)的虎頭,作進料拉手使用。在中部的平臺上有一個約25CM的火口,放置一個圓環(huán)板和一個圓形蓋飯,如果鍋較大時直接放在火口上,較小時將圓環(huán)放在火口上,再放上較小的鍋,如果不需放鍋或者取暖時蓋上圓形蓋飯。中部灶臺與頂部灶臺間,采用直面或弓形曲面連接。在最上的灶臺面上,分別對稱有兩個小火口,可用于燒水或保溫使用,若無須使用時,備用的兩個圓形蓋板上。在上臺面靠后部中間設置一個11CM左右的排煙筒,接出室外。在爐體的兩側,各有兩個烤箱,分別設置小的烤箱門一個,靠后側的兩個烤箱因溫度稍低常作為保溫使用,靠前側的兩個烤箱溫度較高可作為烤熟食使用。在其它部位和側面,有各種符合藏展族風俗的裝飾、如鐵花、銅皮、虎頭等,十分美觀實用新型。該藏式鋼板爐采用的是熟鐵鋼板,不會破碎、炸裂等優(yōu)點,具有很強的耐用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處生火多處使用,燃燒效率高,解決了有毒氣體的排放問題。使用方便,實現(xiàn)了廣大農牧民夢寐以求的無煙廚房用具。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鋼板爐進一點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A-A面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B-B面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圖2、圖3所示的鋼板爐,爐身由爐腳1支撐,排煙口3需要用口徑的煙筒接出室外兩米左右,確保安全使用。向燃料進口6加燃料時打開進料門7,加完后關閉。在中灶臺面11大火口5處放上鍋,如果需要熱水,還可以另放熱水壺在上灶臺面12兩小火口4處。需要烤的食物放在烤箱2前邊高溫烤箱內,需要保溫的食物放在烤箱2后邊低溫烤箱內保溫?;顒踊叶?的拉伸可以調節(jié)火力的大小,外拉時進氣量大,火力足。當活動灰斗8內灰渣滿后倒在下臺面10的灰池里9,最后運至垃圾場處理。
權利要求1.鋼板爐,其特征為在外觀上設置三個灶臺面,下臺面設置有灰池,中灶臺面設置大火口,上灶臺設置兩個水火口,上灶臺面靠前邊10厘米為火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板爐,其特征為鋼板爐的兩側各設置兩個烤箱。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板爐,其特征為鋼板爐止、中灶臺面采用4~10mm鋼板制作。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板爐,其特征為爐身采用1.5~3mm厚的金屬材料。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板爐,其特征為爐膛采用8~12mm的鋼板制作。
專利摘要一種能廣泛應用于高原地區(qū)高效、安全等多功能環(huán)保型式鋼板爐,體現(xiàn)了藏民牧的民族風情。其特征為在外觀上設置三個灶臺面,下臺面設置有灰池,中灶臺面設置大火口,上灶臺設置兩個水火口,上灶臺面靠前邊10公分為活改,適形可換可拆。它可以進行煮飯、燒水、烘烤和取暖等具有多種功能,使產生的廢氣能全部及時排出室外,對生活在空氣稀薄的農牧民的身體健康起著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文檔編號F24B1/00GK2767859SQ20042005864
公開日2006年3月29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9月8日
發(fā)明者馮友紅 申請人:馮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