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備包括獨立的多個風道的風道結構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能夠在車輛的例如前座和后座等獨立地進行調(diào)溫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參見日本特開2001-270320號公報和日本特開2000-272327號公報)。這種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在設置于殼體內(nèi)的蒸發(fā)器與加熱器芯之間沿著空氣流動方向在所述殼體內(nèi)設置兩個分隔板,利用這兩個分隔板形成三個小風道,并在各個小風道中以能夠在上下方向滑動移動的方式設置門。通過使所述門進行滑動移動,調(diào)整使由蒸發(fā)器冷卻的空氣流向加熱器芯的風量以及使所述冷卻后的空氣經(jīng)由旁通風道流向加熱器芯下游側的風量,使經(jīng)過旁通風道的空氣與經(jīng)過加熱器芯的空氣混合,并通過使門滑動移動來改變其混合的比率,從而調(diào)整空氣的溫度。然而,在這種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中,為了形成獨立的多個風道而將分割板配置于殼體內(nèi)并保持,因此存在其組裝作業(yè)繁瑣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通過簡單的組裝作業(yè)形成獨立的多個風道的車
輛用空調(diào)裝置。為達成所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冷卻空氣的蒸發(fā)器;配置于所述蒸發(fā)器的下游側的加熱器芯;配置于所述蒸發(fā)器與所述加熱器芯之間、并對使由所述蒸發(fā)器冷卻的空氣流向所述加熱器芯的風量以及使所述冷卻后的空氣經(jīng)由旁通風道流向所述加熱器芯的下游側的風量進行調(diào)整的多個門,所述多個門使經(jīng)過所述旁通通道的空氣與經(jīng)過所述加熱器芯的空氣混合,并且通過調(diào)整所述門的開度來改變經(jīng)過所述旁通風道的風量與經(jīng)過所述加熱器芯的風量的比率,來調(diào)整混合空氣的溫度;形成于所述蒸發(fā)器的下游側并設置有所述多個門中的第一門的中央風道;形成于所述中央風道的一側并設置有所述多個門中的第二門的第一側方風道;形成于所述中央風道的另一側并設置有所述多個門中的第三門的第二側方風道;形成所述中央風道的副殼體;以及從左右夾住所述副殼體并保持的第一分割殼體和第二分割殼體,其中,所述副殼體和所述第一分割殼體形成所述第一側方風道,所述副殼體和所述第二分割殼體形成所述第二側方風道。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涉及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的單元箱體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表示三個獨立風道的示意圖。圖3是表示分割殼體的接合方式的說明圖。
圖4是表示圖1的單元箱體的結構的剖視圖。圖5是表示混合門裝置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從圖5的背側觀察的分解立體圖。圖7是表示混合門裝置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中央副殼體的立體圖。圖9是表示第二實施例的說明圖。圖10是表示搭載了本發(fā)明實施例涉及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的車輛的說明圖。圖11是表示控制面板與空調(diào)裝置主體的位置關系的說明圖。圖12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涉及的空調(diào)裝置主體的側方剖視圖。圖13是從車輛前方側觀察圖12的混合門的立體圖。圖14是圖13的中央副殼體單元上部的放大圖。圖15是表示從圖13的狀態(tài)起卸下左滑動門單元后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16是從車輛前方側觀察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涉及的混合門的立體圖。圖17是圖16的中央副殼體單元的上部的放大圖。圖18是從車輛前方側觀察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涉及的空調(diào)裝置的混合門裝置的立體圖。圖19是表示從中央副殼體單元和左滑動門單元分離了右滑動門單元后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20是表示沿圖18的D-D線的剖面的剖視圖,是圖19的滑動門單元的分解立體圖。圖21是表示中央副殼體單元中與右滑動門單元連結的側表面的側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jù)
作為本發(fā)明涉及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的實施方式的實施例。(第一實施例)如圖10和圖11所示,在汽車等車輛I設置有空氣調(diào)節(jié)裝置(空調(diào)裝置)2。所述空調(diào)裝置2具有在設置于車廂前部的控制面板3的內(nèi)部設置的空調(diào)裝置主體
4、以及從所述空調(diào)裝置主體4向設置于車廂各部分的出風口 5輸送空調(diào)用空氣的管道6。如圖1所示,空調(diào)裝置主體4具有單元箱體40、冷卻空氣的蒸發(fā)器45、加熱空氣的加熱器芯46、以及將冷卻空氣與加熱空氣混合以調(diào)整空氣溫度的混合門裝置50等。[單元箱體]單元箱體40具有圖1中處于左側的左分割殼體41 (第一分割殼體)、處于右側的右分割殼體42 (第二分割殼體)、配風模式模塊43、以及腳下管道連結部44。[左分割殼體]左分割殼體41具有形成圖2所示的左風道11 (第一側方風道)的左側壁部41A、底壁部41B和上壁部41C等,且右側面開口,在該開口 41D (參見圖1)的邊緣部沿著周緣形成凸緣41a。左分割殼體41內(nèi)配置有蒸發(fā)器45和加熱器芯46的左半部分以及混合門裝置50的左半部分。在左分割殼體41的上壁部41C形成有使左風道11與配風模式模塊43內(nèi)連通起來的切口 41Ca。[右分割殼體]右分割殼體42具有形成圖2所示的右風道12 (第二側方風道)的右側壁部42A、底壁部42B和上壁部42C等,左側面開口,在該開口 42D (參見圖1)的邊緣部沿著周緣形成凸緣42a。右分割殼體42內(nèi)配置有蒸發(fā)器45和加熱器芯46的右半部分以及混合門裝置50的右半部分。在右分割殼體42的上壁部42C形成有使右風道12與配風模式模塊43內(nèi)連通起來的切口 42Ca。[混合門裝置]如圖5所示,混合門裝置50具有形成中央風道10 (參見圖2)的中央副殼體單元(副殼體單元)60、左滑動門單元70、以及右滑動門單元80。左滑動門單元70配置于左風道11,右滑動門單元80配置于右風道12。[中央副殼體單元]如圖5和圖6所示,中央副殼體單元60具有形成有正面觀察時呈長方形形狀的開口 60K的副殼體62、以能夠上下滑動移動的方式安裝于所述副殼體62的中央滑動門(第一門)61、以及使中央滑動門61沿上下滑動移動的滑動機構(移動機構)100。如圖8所示,副殼體62具有在上部形成了朝下游側延伸的旁通風道IOP的旁通風道壁部63、以及將加熱器芯46加熱后的空氣引導向旁通風道IOP側的暖風風道64H (參見圖4)的暖風風道壁部64,并如圖2所示地劃分形成了中央風道10。在旁通風道壁部63的上表面和暖風風道壁部64的外表面形成有凸緣60g。副殼體62的側壁13、14是形成如圖2所示的中央風道10的側壁的部件,并形成了旁通風道壁部63的側壁部63b、63c、暖風風道壁部64的側壁部64a、64b、以及從開口 60K到加熱器芯46的壁62d (參見圖4)。另外,如圖2所示,旁通風道壁部63的上壁部63a形成中央風道10的上壁部(參見圖5),所述上壁部63a與左右分割殼體41、42的上壁部41C、42C抵接。副殼體62的底壁部62D (參見圖4)形成中央風道10的底壁部,底壁部62D與左右分割殼體41、42的底壁部41B、42B抵接。如圖4所示,中央風道10具有旁通風道10P、以及從副殼體62的開口 60K經(jīng)過加熱器芯46到暖風風道64H的上部的風道。另外,在副殼體62上,在側壁13、14與暖風風道壁部64之間形成凹部65,加熱器芯46的中央部插入到所述凹部65內(nèi)。如圖6所示,在副殼體62的背面(開口 60K的上游側的表面)的左右兩側形成有相對置的一對肋62A、62A,在所述肋62A、62A的內(nèi)表面的上部和下部沿著上下呈圓弧狀形成有共計四個導向槽61b (參見圖4)。[滑動機構]如圖6所示,滑動機構100具有以可自由轉(zhuǎn)動的方式安裝在形成于副殼體62的肋62A、62A上的一對支撐壁60c、60c之間的驅(qū)動齒輪92、與所述驅(qū)動齒輪92嚙合的第一從動齒輪102、以及與所述從動齒輪102 —體地形成的第二從動齒輪103。第二從動齒輪103與中央滑動門61的齒條61d嚙合,中央滑動門61利用驅(qū)動齒輪92的旋轉(zhuǎn)并經(jīng)由第一、第二從動齒輪102、103沿上下滑動移動。在中央滑動門61的兩側部的上部和下部形成共計四個突起61a,這四個突起61a(圖6中僅示出一個)分別插入到副殼體62的肋62A、62A的導向槽61b...中,中央滑動門61被導向槽61b…引導而滑動移動。驅(qū)動齒輪92與連結軸90連接,所述連結軸90與設置于右滑動門單元80的電機Ml的驅(qū)動軸連結,驅(qū)動齒輪92利用電動機Ml的驅(qū)動并經(jīng)由連結軸90而旋轉(zhuǎn)。若中央滑動門61向上移動,則開口 60K的上部閉合而流向旁通風道IOP的風量減少。此時,開口 60K的下部打開,流向加熱器芯46的風量增加。反之,若中央滑動門61向下移動,則開口 60K的下部閉合而流向加熱器芯46的風量減少。此時,開口 60K的上部打開,流向旁通風道IOP的風量增加。在旁通風道壁部63的前端側,經(jīng)過旁通風道IOP的空氣與經(jīng)過暖風風道64H的空氣混合,它們的混合比率根據(jù)中央滑動門61的滑動移動而發(fā)生改變,使空氣溫度得以調(diào)整。這種溫度調(diào)整后的空氣例如被輸送到車輛的后部座席。[左滑動門單元]如圖5和圖6所示,左滑動門單元70具有形成在正面觀察時呈長方形狀的開口72a的框架72、沿著上下方向以可自由移動的方式設置于所述框架72的背面(在開口 72a的上游側的表面)的左滑動門(第二門)71、以及使所述左滑動門71上下滑動移動的左滑動機構73。在框架72的背面的兩側形成有肋72A、72A,在所述肋72A、72A的內(nèi)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共計四個導向槽70b...。各個導向槽70b沿著上下形成為圓弧狀。在框架72的右 側面(圖5中)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突起72P、72P。[左滑動機構]如圖6所示,左滑動機構73具有以自由轉(zhuǎn)動的方式安裝在框架72的肋72A、72A上的一對齒輪71g、71g、以及使所述齒輪71g、71g旋轉(zhuǎn)的電機(未圖示)。齒輪71g、71g固定于軸71f的兩端部,所述軸71f以自由轉(zhuǎn)動的方式保持在肋72A、72A上。齒輪71g、71g與在左滑動門71的背面形成的齒條71a、71a嚙合,左滑動門71利用齒條7la、7Ia的旋轉(zhuǎn)上下滑動移動。在左滑動門71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共計四個突起71T(圖6中僅示出兩個),這四個突起71T分別插入到框架72的肋72A、72A的導向槽70b...,左滑動門71被導向槽70lr..引導而滑動移動。若左滑動門71向上移動,則開口 72a的上部閉合而使流向未圖示的左旁通風道的風量減少。此時,開口 72a的下部打開,流向加熱器芯46的風量增加。反之,若左滑動門71向下移動,則開口 72a的下部閉合而使流向加熱器芯46的風量減少。此時,開口 72a的上部打開,流向左旁通風道的風量增加。經(jīng)過了左旁通風道的空氣與經(jīng)過了加熱器芯46的空氣混合,它們的混合比率通過左滑動門71的滑動移動而發(fā)生改變,使空氣溫度得以調(diào)整。這種空氣經(jīng)由配風模式模塊43例如被輸送到車輛I的副駕駛席側。左旁通風道和從開口 72a經(jīng)過加熱器芯46到與旁通風道合流為止的左暖風風道是由左分割殼體41和中央副殼體單元60的副殼體62形成的,由所述左旁通風道和左暖風風道形成左風道11。所述左風道11是獨立于中央風道10的風道。[右滑動門單元]如圖5和圖6所示,右滑動門單元80具有形成在正面觀察時呈長方形狀的開口82a的框架82、以沿著上下方向可滑動移動的方式設置于所述框架82的背面的右滑動門(第三門)81、以及使所述右滑動門81在上下滑動移動的右滑動機構83。在框架82的背面的兩側形成有肋82A、82A,在所述肋82A、82A的內(nèi)表面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共計四個導向槽80b...。各個導向槽80b沿著上下形成為圓弧狀。在箱體82的右側面(圖6中)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突起82P、82P。[右滑動機構]如圖6所示,右滑動機構83具有以自由轉(zhuǎn)動的方式安裝在框架82的肋82A、82A上的一對齒輪81g、81g、以及使所述齒輪81g、81g旋轉(zhuǎn)的電機(未圖示)。齒輪81g、81g固定于軸81f的兩端部,所述軸81f以自由轉(zhuǎn)動的方式保持在肋82A、82A上。齒輪81g、81g與在右滑動門81的背面形成的齒條81a、81a嚙合,右滑動門81通過齒輪81g、81g的旋轉(zhuǎn)而沿上下滑動移動。在右滑動門81的上部和下部形成共計四個突起81T (圖6中僅示出一個),這四個突起81T分別插入到框架82的肋82A、82A的導向槽80b...,右滑動門81被導向槽80b…引導而滑動移動。若右滑動門81向上移動,則開口 82a的上部閉合而使流向未圖示的右旁通風道的風量減少。此時,開口 82a的下部打開,流向加熱器芯46的風量增加。反之,若右滑動門81向下移動,則開口 82 a的下部閉合而使流向加熱器芯46的風量減少。此時,開口 82a的上部打開,流向右旁通風道的風量增加。經(jīng)過了右旁通風道的空氣與經(jīng)過了加熱器芯46的空氣混合,它們的混合比率通過右滑動門81的滑動移動而發(fā)生改變,使空氣溫度得以調(diào)整。這種空氣經(jīng)由配風模式模塊43例如被輸送到車輛I的駕駛席側。右旁通風道和從開口 82a經(jīng)過加熱器芯46到與右旁通風道合流為止的右暖風風道是由右分割殼體42和中央副殼體單元60的副殼體62形成的,由所述右旁通風道和右暖風風道形成右風道12 (參見圖2)。所述右風道12是獨立于中央風道10的風道。右旁通風道和從開口 82a經(jīng)過加熱器芯46到與右旁通風道合流為止的右暖風風道是由右分割殼體42形成的,由所述右旁通風道和右暖風風道形成右風道12。所述右風道12是獨立于中央風道10的風道。由混合門裝置50和左右分割殼體41、42構成風道結構。[混合門裝置的組裝]如圖5和圖6所示,混合門裝置50的組裝是將左滑動門單元70的框架72的突起72P、72P壓入到中央副殼體單元60的副殼體62的左側面(圖5中)的孔(未圖示)中,從而將左滑動門單元70安裝在中央副殼體單元60的左側,并將右滑動門單元80的框架82的突起82P、82P壓入到中央副殼體單元60的副殼體62的右側面的孔(未圖示)中,從而將右滑動門單元80安裝在中央副殼體單元60的右側,如圖7所示組裝混合門裝置50。[單元箱體的組裝]在混合門裝置50的組裝結束后,如圖1所示,例如在左分割殼體41內(nèi)配置蒸發(fā)器45,在右分割殼體42內(nèi)配置加熱器芯46,由所述的左分割殼體41和右分割殼體42從左右夾住混合門裝置50,將混合門裝置50的左右滑動門單元70、80以及中央副殼體單元60插入到左右分割殼體41、42內(nèi)。如圖2所示,左右分割殼體41、42的底壁部41B、42B與中央副殼體單元60的副殼體62的底壁部62D重疊,左右分割殼體41、42的上壁部41C、42C與副殼體62的上壁部63a重疊,并且將左分割殼體41的凸緣41a與右分割殼體42的凸緣42a以夾住中央副殼體單元60的凸緣60g的方式接合起來。利用這種夾住的方式,副殼體單元60被左右分割殼體41,42夾持。通過左右分割殼體41、42的底壁部41B、42B與副殼體62的底壁部62D的抵接以及左右分割殼體41、42的上壁部41C、42C與副殼體62的上壁部63a的抵接,如圖2所示,形成與由副殼體62形成的中央風道10獨立的左右風道11、12。利用左分割殼體41的凸緣41a與右分割殼體42的凸緣42a的接合而使左右風道
11、12的氣密性得以提升。另外,左右分割殼體41、42的凸緣41a、42a以夾住中央副殼體單元60的凸緣60g的方式接合起來,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所述左右風道11、12的氣密性。凸緣41a、42a的接合是通過例如如圖3所示地在左分割殼體41的凸緣41a上形成突起部41b和突條部41c、在與所述的突起部41b和突條部41c相對置的右分割殼體42的凸緣42a形成凹部42b和槽42c、并將凸緣41a的突起部41b和突條部41c壓入到凸緣42a的凹部42b和槽42c中進行的。在此情況下,以使中央副殼體單元60的凸緣60g不會干擾這些壓入的方式,在這些部分預先縮短凸緣60g的高度。這樣,僅通過以左右分割殼體41、42從左右夾住中央副殼體單元60的方式連接,就能夠如圖2所示地,在中央風道10的左右兩側形成獨立的左風道11和右風道12,并能夠簡單地進行這種組裝作業(yè)。因此,不需要以往那樣的用于形成獨立于中央風道10的左右風道11、12而進行的安裝分隔壁的作業(yè)。另外,中央副殼體單元60由于具有中央滑動門61和滑動機構100,因此僅通過將左右分割殼體41、42安裝于所述中央副殼體單元60就能夠構成風道結構,能夠簡單地進行所述風道結構的組裝。(第二實施例)圖9表示第二實施例。在該第二實施例中,在左右分割殼體(第一和第二分割殼體)141、142的開口的邊緣部形成凸緣141a、142a,并將所述凸緣141a、142a與中央副殼體單元(副殼體單元)60的副殼體62的側壁13、14接合。根據(jù)該實施例,由于不使左右分割殼體141、142的上壁部141AU42A以及底壁部141D、142D與副殼體62的上壁部63a和底壁部62D重疊,所以能夠節(jié)約左右分割殼體141、142的材料。在上述實施例中,由副殼體62形成了一個中央風道10,但也可以形成獨立的多個中央風道。在此情況下,可以對應于各個中央風道來設置滑動門。根據(jù)上述實施例,僅通過由一對分割殼體從左右夾住副殼體進行組裝,就能夠形成獨立的多個風道,其組裝作業(yè)簡單。根據(jù)上述實施例,通過具備設置有副殼體、門、以及移動結構的副殼體單元,能夠簡單地進行風道結構的組裝。
根據(jù)上述實施例,能夠提高側方風道的氣密性。下面按照
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第三實施例)圖10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涉及的車輛I的立體圖。所述車輛I設置有空調(diào)裝置
2。所述空調(diào)裝置2具有在設置于車廂前部的控制面板3的內(nèi)部設置的空調(diào)裝置主體4、以及從所述空調(diào)裝置主體4向設置于車廂各部分的出風口 5輸送空調(diào)用空氣的管道6。如圖12所示,空調(diào)裝置主體4具有中空的空調(diào)殼體11、設置在所述空調(diào)殼體11上的空氣取入口 12和多個空氣取出口 13。各個空氣取出口 13經(jīng)由管道3與各個出風口 5連接??照{(diào)殼體11的內(nèi)部從上游側起按順序地設置有蒸發(fā)器15和加熱器芯16。蒸發(fā)器15的下游側由隔板(未圖示)被劃分為暖風通道17和旁通通道18。加熱器芯16設置于暖風通道17的內(nèi)部。此外,蒸發(fā)器15利用在空調(diào)裝置2中使用的制冷劑的蒸發(fā)潛熱來冷卻空調(diào)用空氣。另外,加熱器芯16使用由發(fā)動機加熱的冷卻水的熱量來加熱空調(diào)用空氣。蒸發(fā)器15與加熱器芯16之間的區(qū)域包括以與各個出風口 5對應的方式由隔板(未圖示)左右分割開的三個區(qū)A C (參見圖13)。該區(qū)域還設置有混合門19。所述混合門19靠近蒸發(fā)器15并被設置為下半部分與加熱器芯16相對應,將經(jīng)過了蒸發(fā)器15的空調(diào)用空氣分配給暖風通道17和旁通通道18。另外,如圖13所示,混合門19包括左滑動門單元(第一滑動門單元)27、中央副殼體單元(副殼體單元)26、以及右滑動門單元(第二滑動門單元)25。中央副殼體單元26、右滑動門單元25和左滑動門單元27以分別對應于各個區(qū)A C的方式左右并排地配置并連結起來。右滑動門單元25具有框狀的右滑動門殼體(第二滑動門殼體)251、以可滑動的方式支撐在右滑動門殼體251的彼此相對置的左右側部251a、251b上的右滑動門(第三門)252、以及用于驅(qū)動右滑動門252的右滑動門驅(qū)動部253。中央副殼體單元26具有框狀的中央副殼體(副殼體)261、以可滑動的方式支撐在中央副殼體261的彼此相對置的左右側部26la、26Ib上的中央滑動門(第一門)262、以及用于驅(qū)動中央滑動門262的中央滑動門驅(qū)動部263。左滑動門單元27具有框狀的左滑動門殼體(第一滑動門殼體)271、以可滑動的方式支撐在左滑動門殼體271的彼此相對置的左右側部271a、271b上的左滑動門(第二門)272、以及用于驅(qū)動左滑動門272的左滑動門驅(qū)動部273。右滑動門殼體251、左滑動門殼體271和中央副殼體261分別在內(nèi)部支撐著滑動門252 272,并在上側形成冷風側開口部22,而在下側形成暖風側開口部21。冷風側開口部22使經(jīng)過了蒸發(fā)器15的空調(diào)用空氣通往旁通通道18。該空調(diào)用空氣為冷風。暖風側開口部21使經(jīng)過了蒸發(fā)器15的空調(diào)用空氣通往加熱器芯16。經(jīng)過了加熱器芯16的空調(diào)用空氣為暖風。各滑動門252 272分別借助于滑動門驅(qū)動部253 273而滑動,從而改變暖風側開口部21和冷風側開口部22的面積并改變冷風與暖風的混合比例,控制從各個出風口5吹出的空調(diào)風的溫度。
在彼此相鄰的右滑動門殼體251與中央副殼體261之間以及中央副殼體261與左滑動門殼體271之間分別設置有以可拆裝的方式連結起來的上下一組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28、28。首先,說明以可拆裝的方式連結中央副殼體261與左滑動門殼體271的左側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28、28。如圖14所示,左側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28、28以可拆裝的方式將中央副殼體261與左滑動門殼體271的相鄰側的側部彼此(中央副殼體261的左側部261a與左滑動門殼體271的右側部271b)連結起來。所述左側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28、28具有分別設置在中央副殼體261的左側部261a的上部和下部上的被穿通部281、以及分別設置在左滑動門殼體271的右側部271b的上部和下部上的穿通部282。在被穿通部281上形成有貫穿孔281a。穿通部282形成為向右方突出,并且前端部282a穿入貫穿孔281a。所述前端部282a形成為朝前端越來越薄的剖面呈三角狀的爪狀,以可卡住或脫開的方式卡止在貫穿孔281a中。這樣,通過使穿通部282、282以可卡住或脫開的方式卡止在被穿通部281、281中,左側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28、28如圖13和圖15所示地將左滑動門單元27與中央副殼體單元26以可拆裝的方式連結起來。接著說明以可拆裝的方式連結中央副殼體261與右滑動門殼體251的右側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28、28。如圖14所示,右側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28、28以可拆裝的方式將中央副殼體261與右滑動門殼體251相鄰側的側部彼此(中央副殼體261的右側部261b與右滑動門殼體251的左側部251a)連結起來。所述右側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28、28具有分別設置在中央副殼體261的右側部261b的上部和下部上的被穿通部281、以及分別設置在右滑動門殼體251的左側部251a的上部和下部上的穿通部282。所述被穿通部281和穿通部282與在上述說明的左側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28的被穿通部281和穿通部282為基本相同的結構。所述穿通部282形成為向左方突出,并且前端部282a穿入被穿通部281的貫穿孔281a中并以可卡住或脫開的方式卡止。這樣,通過使穿通部282、282以可卡住或脫開的方式卡止在被穿通部281、281中,右側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28、28將右滑動門單元251與中央副殼體單元261以可拆裝的方式連結起來。如上所述,本實施例的混合門19在相鄰的右滑動門殼體251與中央副殼體261之間以及在中央副殼體261與左滑動門殼體271之間設置了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28、28。由此,混合門19在插入到空調(diào)殼體11 (參見圖12)內(nèi)之前,預先由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28將左右的滑動門單元25、27與中央副殼體單元26連結起來,并能夠在此狀態(tài)下插入到空調(diào)殼體11內(nèi)進行組裝。因此不需要在空調(diào)殼體11內(nèi)進行左右的滑動門單元25、27和中央副殼體單元26的連結作業(yè)。因此,本實施例的混合門19能夠容易地實現(xiàn)對空調(diào)殼體11的組裝作業(yè)。另外,在本實施例的混合門19中,利用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28將彼此相鄰的右滑動門殼體251與中央副殼體261各自的相鄰側的側部以及彼此相鄰的左滑動門殼體271與中央副殼體261各自的相鄰側的側部彼此連結起來。因此,能夠容易地實現(xiàn)左右的滑動門單元25、27和中央副殼體單元26的連結作業(yè)。因此,本實施例的混合門19能夠提高對空調(diào)殼體11的組裝作業(yè)的操作性。另外,在本實施例的混合門19中,利用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28將彼此相鄰的右滑動門殼體251以及中央副殼體261與彼此相鄰的左滑動門殼體271以及中央副殼體261卡止并連結起來。由此,可以不使用螺栓等緊固部件而將左右滑動門殼體和中央副殼體連結起來。因此,本實施例的混合門19能夠更為容易地進行左右的滑動門單元25、27和中央副殼體單元26的連結作業(yè),并能夠進一步提高對空調(diào)殼體11的組裝作業(yè)的操作性。另外,在本實施例的混合門19中,由被穿通部281和穿通部282構成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28,穿通部282以能夠卡住或脫開的方式卡止在被穿通部281中,從而將彼此相鄰的右滑動門殼體251以及中央副殼體261與彼此相鄰的左滑動門殼體271以及中央副殼體261以可拆裝的方式連結起來??傊?,將以可拆裝的方式連結右滑動門殼體251以及中央副殼體261與左滑動門殼體271以及中央副殼體261的結構實現(xiàn)為被穿通部281和穿通部282這樣簡單的結構。因此,能夠以低成本且容易地實現(xiàn)右滑動門單元25以及中央副殼體26與左滑動門單元27以及中央副殼體26的連結作業(yè)。因此,本實施例的混合門19能夠以低成本且容易地實現(xiàn)對空調(diào)殼體11的組裝作業(yè)。另外,還可以將本實施例所述的結構應用于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中。例如,可以將本實施例所述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應用于連結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的中央副殼體和左右滑動門殼體。另外,本實施例所述的混合門19相當于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所述的混合門裝置。(第四實施例)圖16是從車輛前方一側觀察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涉及的混合門119的立體圖。對于本實施例的混合門119上的與第三實施例的混合門19相同的部分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并以不同的部分為中心進行說明。本實施例的混合門119與第三實施例的混合門19同樣地,構成為包括右滑動門單元(第二滑動門單元)125、中央副殼體單元(副殼體單元)126以及左滑動門單元(第一滑動門單元)127。右滑動門單元125、左滑動門單元127和中央副殼體單元126以分別對應于各個區(qū)A C的方式沿左右并排配置并連結起來。右滑動門單元125具有框狀的右滑動門殼體(第二滑動門殼體)1251、以可滑動的方式支撐在右滑動門殼體1251的彼此相對置的左右側部1251a、1251b上的右滑動門(第三門)1252、以及用于驅(qū)動右滑動門1252的右滑動門驅(qū)動部1253。中央副殼體單元126具有框狀的中央副殼體(副殼體)1261、以可滑動的方式支撐在中央副殼體1261的彼此相對置的左右側部1261a、1261b上的中央滑動門(第一門)1262、以及用于驅(qū)動中央滑動門1262的中央滑動門驅(qū)動部1263。左滑動門單元127具有框狀的左滑動門殼體(第一滑動門殼體)1271、以可滑動的方式支撐在左滑動門殼體1271的彼此相對置的左右側部1271a、1271b上的左滑動門(第二門)1272、以及用于驅(qū)動左滑動門1272的左滑動門驅(qū)動部1273。在彼此相鄰的右滑動門殼體1251與中央副殼體1261之間以及中央副殼體1261與左滑動門殼體1271之間分別設置有將右滑動門殼體和中央副殼體與中央副殼體1261和左滑動門殼體1271以可拆裝的方式連結起來的上下一組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128、128。首先,說明連結左滑動門殼體1271與中央副殼體1261的左側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 128、128。如圖17所示,左側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128、128將左滑動門殼體1271的相鄰側的側部(右側部1271b)與中央副殼體1261的與相鄰側相對置一側的側部(右側部1261b)
連結起來。所述左側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128、128具有分別設置在中央副殼體1261的右側部1261b的上部和下部上的被穿通部1281、以及分別設置在左滑動門殼體1271的右側部1271b的上部和下部上的穿通部1282。在被穿通部1281上形成有貫穿孔1281a。穿通部1282形成為向右方延伸,且前端部1282a穿入貫穿孔1281a。所述前端部1282a形成為朝前端越來越薄的剖面呈三角狀的爪狀,并以可卡住或脫開的方式卡止在貫穿孔1281a中。這樣,穿通部1282、1282以可卡住或脫開的方式卡止在被穿通部1281、1281中,據(jù)此,左側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128、128將中央副殼體261與左滑動門殼體1271以可拆裝的方式連結起來。接著說明連結右滑動門殼體1251與中央副殼體1261的右側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 128、128。如圖17所示,右側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128、128將右滑動門殼體1251的相鄰側的側部(左側部1251a)與中央副殼體1261的與相鄰側相對置一側的側部(右側部1261a)
連結起來。所述右側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128、128具有分別設置在中央副殼體1261的左側部1261a的上部和下部上的被穿通部1281、以及分別設置在右滑動門殼體1251的左側部1251a的上部和下部上的穿通部1282。所述被穿通部1281和穿通部1282為與上述說明的左側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128的被穿通部1281和穿通部1282基本相同的結構。此處的穿通部1282形成為向左方延伸,且前端部1282a穿入被穿通部1281的貫穿孔1281a并以可卡住或脫開的方式卡止。這樣,穿通部1282、1282以可卡住或脫開的方式卡止在被穿通部1281、1281中,據(jù)此,右側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128、128將右滑動門殼體1251與中央副殼體1261以可拆裝的方式連結起來。另外,還可以將本實施例所述的結構用于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例如,可以將本實施例所述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用于實現(xiàn)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的中央副殼體和左右滑動門殼體的連結。另外,本實施例所述的混合門119相當于第一實施例 和第二實施例所述的混合門
>J-U ρ α裝直。如上所述,本實施例的混合門119在彼此相鄰的右滑動門殼體1251與中央副殼體1261之間以及在中央副殼體1261與左滑動門殼體1271之間設置了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128。由此,混合門119在插入到空調(diào)殼體11(參見圖12)內(nèi)之前,左右滑動門單元125、127和中央副殼體單元126可以用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128預先連結起來,并可以在此狀態(tài)下插入到空調(diào)殼體11內(nèi)進行組裝。因此,不需要在空調(diào)殼體11內(nèi)進行左右滑動門單元125、127和中央副殼體單元126的連結作業(yè)。因此,本實施例的混合門119可以容易地進行對空調(diào)殼體11的組裝作業(yè)。另外,在本實施例的混合門119中,利用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128將彼此相鄰的右滑動門殼體1251和中央副殼體1261中一方的相鄰側的側部與另一方的與相鄰側相對置一側的側部連結起來,并將彼此相鄰的左滑動門殼體1271和中央副殼體1261中的一方的相鄰側的側部與另一方的與相鄰側相對置一側的側部連結起來。由此,能夠使得彼此相鄰的右滑動門殼體1251和中央副殼體1261與彼此相鄰的左滑動門殼體1271和中央副殼體1261緊貼地連結,因此不易脫落。因此,本實施例的混合門119能夠提高對空調(diào)殼體11的組裝作業(yè)的操作性。另外,在如本實施例那樣連結右滑動門殼體1251、左滑動門殼體1271和中央副殼體1261的情況下,利用本實施例的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128使左右滑動門殼體1251、1271與中央副殼體1261緊貼并連結起來。因此,能夠可靠地防止左右滑動門單元125、127和中央副殼體單元126的脫落,能夠可靠地提高混合門119對空調(diào)殼體11的組裝作業(yè)的作業(yè)性。例如,在所述第三實施例和第四實施例中,在中央副殼體上設置被穿通部,在左右滑動門殼體上設置穿通部,但也可以在中央副殼體上設置穿通部,在左右滑動門殼體上設置被穿通部。另外,關于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在第三實施例中使用的是將彼此相鄰的右滑動門殼體和中央副殼體的彼此相鄰側之間與彼此相鄰的左滑動門殼體和中央副殼體的相鄰側相互之間連結起來的結構,而在第四實施例中使用的是將彼此相鄰的右滑動門殼體和中央副殼體的一方的相鄰側的側部與另一方的與相鄰側相對置一側的側部相互連結起來、并將彼此相鄰的左滑動門殼體和中央副殼體的一方的相鄰側的側部與另一方的與相鄰側相對置一側的側部相互連結起來的結構,但也可以一并使用這兩種結構。具體而言,可以在上下一組的滑動門連結單元中,對于上側或下側的滑動門連結單元采用在第三實施例中使用的滑動門連結單元,而對于下側或上側的滑動門連結單元采用在第二實施方式使用的滑動門連結單元。如上所述,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涉及的混合門能夠容易地進行對空調(diào)殼體的組裝作業(yè)。因此,可以將本發(fā)明實施例涉及的混合門在混合門的技術領域中充分地利用。第三實施例和第四實施例所述的混合門在彼此相鄰的右滑動門殼體與中央副殼體之間以及在彼此相鄰的左滑動門殼體與中央副殼體之間設置了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由此,混合門能夠在插入到空調(diào)殼體內(nèi)之前用連結單元預先將中央副殼體單元和左右的滑動門單元連結起來,并在此狀態(tài)下插入到空調(diào)殼體內(nèi)。因此,不需要在空調(diào)殼體內(nèi)進行中央副殼體單元和左右的滑動門單元的連結作業(yè)。因此,本發(fā)明的混合門可以容易地進行在空調(diào)殼體的組裝作業(yè)。下面參見
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涉及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的滑動門單元。如圖10、圖11所示,在汽車等車輛I上設置有空調(diào)裝置2。
所述空調(diào)裝置2具有在設置于車廂前部的控制面板3的內(nèi)部設置的空調(diào)裝置主體
4、以及從所述空調(diào)裝置主體4向設置于車廂各部分的出風口 5輸送空調(diào)用空氣的管道6。如圖12所示,空調(diào)裝置主體4具有中空的HVAC殼體U、設置在所述HVAC殼體11上的空氣取入口 12和空氣取出口 13。HVAC殼體11在內(nèi)部從風上游側起按順序具備蒸發(fā)器15 (冷卻用熱交換器)和加熱器芯16 (加熱用熱交換器)。蒸發(fā)器15的風下游側被隔板劃分為暖風通道17和旁通通道18,加熱器芯16設置在暖風通道17的內(nèi)部。在蒸發(fā)器15與加熱器芯16之間設置有能夠?qū)⒔?jīng)過了蒸發(fā)器15的空調(diào)用空氣分配給暖風通道17和旁通通道18的混合門裝置19。本實施例中,混合門裝置19呈朝風下游側突出的在從側面觀察時為圓弧狀的外觀。在此,蒸發(fā)器15利用在空調(diào)裝置2中使用的制冷劑的蒸發(fā)潛熱來冷卻空調(diào)用空氣。另外,加熱器芯16使用由發(fā)動機加熱了的冷卻水的熱量對空調(diào)用空氣進行加熱。如圖18所示,混合門裝置19構成為將空調(diào)裝置主體4的內(nèi)部分割為多個區(qū)域,并能夠針對每個區(qū)域控制空調(diào)。具體而言,混合門19例如以分別對應于駕駛席用區(qū)域B、副駕駛席用區(qū)域C和后部座席用區(qū)域A這三個區(qū)域A C的分割的方式,構成為所述滑動門單元25連結中央副殼體單元(副殼體單元)25a、右滑動門單元(第二滑動門單元)25b和左滑動門單元(第一滑動門單元)25c的結構。在此,中央副殼體單元25a、右滑動門單元25b和左滑動門單元25c中的配置在寬度方向的正中的中央副殼體單元25a包括中央副殼體(副殼體)23a和滑動門(第一門)24a,所述中央副殼體(副殼體)23a具有開口框,而所述滑動門(第一門)24a形成為小于所述開口框的內(nèi)側的開口且堵塞開口的一部分,并被設置成沿著開口框自由滑動。中央副殼體單元25a、右滑動門單元25b和左滑動門單元25c中的與中央副殼體單元的圖示左方相連結的右滑動門單元25b也包括右滑動門殼體(第二滑動門殼體)23b和右滑動門(第三門)24b,所述右滑動門殼體(第二滑動門殼體)23b具有開口框,所述右滑動門(第三門)24b形成為小于所述開口框的內(nèi)側的開口且堵塞開口的一部分,并被設置為沿著開口框自由滑動。另外,中央副殼體單元25a、右滑動門單元25b和左滑動門單元25c中的與中央副殼體單元的圖示右方相連結的左滑動門單元25c也包括左滑動門殼體(第一滑動門殼體)23c和左滑動門(第二門)24c,所述左滑動門殼體(第一滑動門殼體)23c具有開口框,所述左滑動門(第二門)24c形成為小于所述開口框的內(nèi)側的開口且堵塞開口的一部分,并被設置成沿著開口框自由滑動。中央副殼體23a和左右滑動門殼體23b、23c的各個開口分別例如為矩形形狀,滑動門24a、24b、24c在圖示的高度方向上形成為比與它們對應的中央副殼體23a和左右滑動門殼體23b、23c的各個開口的矩形短,并在圖示的高度方向上沿著中央副殼體23a和左右滑動門殼體23b、23c的各個開口框自由滑動。因此,各個開口的一部分被滑動門24a、24b、24c堵塞,而通過使滑動門24a、24b、24c沿著它們的自由滑動的方向滑動,能夠改變各個開口中未被滑動門24a、24b、24c堵塞的上側部分的開口(以下稱之為上側開口)22&、2213、22(3的面積與下側部分的開口(以下稱之為下側開口)21&、2113、21(3的面積的比例。在此,各個上側開口 22a、22b、22c形成為通往HVAC殼體11內(nèi)的旁通通道18,而各個下側開口 21a、21b、21c形成為通往HVAC殼體11內(nèi)的暖風通道17。因此,在使滑動門24a滑動到中央副殼體23a的開口的下側的狀態(tài)時,上側開口22a的面積大于下側開口 21a的面積,經(jīng)過了蒸發(fā)器15的空調(diào)用空氣中的經(jīng)由上側開口22a并經(jīng)過了旁通通道18的空氣的量比經(jīng)由下側開口 21a并經(jīng)過了暖風通道17的空氣的量多,由經(jīng)過了旁通通道18的冷風的量與經(jīng)過了暖風通道17的暖風的量的混合而規(guī)定的在出風口 5處的空氣的溫度變得相對低。另一方面,在使滑動門24a滑動到中央副殼體23a的開口的上側的狀態(tài)時,上側開口 22a的面積小于下側開口 21a的面積,經(jīng)過了蒸發(fā)器15的空調(diào)用空氣中的經(jīng)由上側開口22a并經(jīng)過了旁通通道18的空氣的量比經(jīng)由下側開口 21a并經(jīng)過了暖風通道17的空氣的量少,由經(jīng)過了旁通通道18的冷風的量與經(jīng)過暖風通道17的暖風的量的混合而規(guī)定的在出風口 5處的空氣溫度變得相對高。在使滑動門24a滑動到自由滑動的范圍內(nèi)的任意位置的狀態(tài)下,能夠按照這種滑動后的位置(停止位置)改變出風口 5處的空氣溫度。另外,上述關于出風口 5處的空氣溫度的調(diào)整作用的說明是針對中央副殼體單元25a進行的,而對右滑動門單元25b和左滑動門單元25c而言,與關于中央副殼體單元25a的溫度調(diào)整作用是相同的,因此省略說明。這些各個的中央副殼體單元25a和左右滑動門單元25b、25c的滑動門24a、24b、24c彼此獨立地自由滑動,因而能夠針對與中央副殼體單元25a和左右滑動門單元25b、25c對應的每個出風口 5來調(diào)整吹出空氣的溫度。S卩,能夠分別獨立地調(diào)整與中央副殼體單元25a對應的后部座席用區(qū)域A的出風口 5處的吹出空氣溫度、與右滑動門單元25b對應的駕駛席用區(qū)域B的出風口 5處的吹出空氣溫度、以及左滑動門單元25c對應的副駕駛席用區(qū)域C的出風口 5處的吹出空氣溫度。在此,中央副殼體單元25a、右滑動門單元25b和左滑動門單元25c在HVAC殼體11內(nèi)成為一體,而這些中央副殼體單元25a、右滑動門單元25b和左滑動門單元25c分別形成為獨立個體,例如圖19所示,中央副殼體單元25a與右滑動門單元25b彼此分離,同樣地,中央副殼體單元25a與左滑動門單元25c也彼此分離。如圖20的剖視圖所示,中央副殼體單元25a的滑動門24a具有從門主體26a (門主體部)沿著寬度方向W向外方突出的導向銷27a、27a (支撐部),在中央副殼體23a的開口框上形成有沿著開口框的高度方向的邊延伸的導向槽28a、28a (槽),各個導向銷27a、27a插入到所述導向槽28a、28a (槽)并保持滑動門24a。在此,導向銷27a、27a形成在相對于門主體26a沿著空調(diào)用空氣通過的流動方向T偏移了長度E的位置處?;瑒娱T24a的導向銷27a、27a沿著導向槽28a、28a上下滑動,從而使滑動門24a沿著中央副殼體23a的開口框上下自由滑動。另外,導向銷27a、27a的端面間的寬度被設定為不會從導向槽28a、28a脫落的長度,因此在導向銷27a、27a插入到導向槽28a、28a的狀態(tài)下,滑動門24a成為保持在中央副殼體23a上的狀態(tài)。在此,形成中央副殼體23a的導向槽28a、28a的周壁28A、28A成為朝中央副殼體23a的外方(圖20的剖視圖中寬度方向W擴展的方向)突出相當于導向槽28a、28a深度的量的凸部。因此,中央副殼體23a的開口框中的沿著空調(diào)用空氣通過的流動方向T的、導向槽28a、28a的與作為周壁28A、28A的凸部相鄰的部分(未形成凸部的部分)成為相對于所述凸部凹陷的凹部29a、29a。門主體26a相對于插入到導向槽28a、28a中的導向銷27a、27a的偏移量E (長度E )被設定為使得門主體26a在空調(diào)用空氣在開口中流動的流動方向T上配置于形成有凹部29a、29a的位置處。另外,如圖21的側面圖(連結右滑動門單元25b的一側的表面)所示,導向槽28a、28a的作為周壁28A、28A的凸部并非沿著周邊28A的延伸方向(導向槽28a延伸的方向)R呈現(xiàn)固定的輪廓形狀,而是例如在周壁28A的一部分上形成了朝與周邊28A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部分30a、30a。其結果,凹部29a被切取掉了所述突出的部分30a。另一方面,如圖20的剖視圖所示,右滑動門單元25b的右滑動門24b具有從門主體26b (門主體部)沿著寬度方向W向外方突出的導向銷27b、27b (支撐部),在右滑動門殼體23b上形成有沿著開口框的高度方向的邊延伸的導向槽28b、28b (槽),各個導向銷27b、27b插入到所述導向槽28b、28b (槽)。在此,導向銷27b、27b沿著空調(diào)用空氣在開口中流動的流動方向T形成于與門主體26b的位置相同的位置處。右滑動門24b的導向銷27b、27b沿著導向槽28b、28b上下滑動,從而使右滑動門24b沿著右滑動門殼體23b的開口框上下自由滑動。另外,由于導向銷27b、27b的端面間的寬度被設定為不會從導向槽28b、28b脫落的長度,因此在導向銷27b、27b插入導向槽28b、28b的狀態(tài)下,右滑動門24b成為保持在右滑動門殼體23b上的狀態(tài)。在此,形成右滑動門殼體23b的導向槽28b、28b的周壁28B、28B成為朝右滑動門殼體23b的外方(圖20的剖視圖中寬度方向W擴展的方向)突出相當于導向槽28b、28b深度的量的凸部。因此,右滑動門殼體23b的開口框中的沿著空調(diào)用空氣通過的流動方向T的、導向槽28b、28b的與作為周壁28B、28B的凸部相鄰的部分(未形成為凸部的部分)成為相對于所述凸部凹陷的凹部29b、29b。另外,在作為凸部的周壁28B、28B中的與中央副殼體單元25a的凹部29a的突出的部分30a、30a相對應的部分上形成有容納所述突出的部分的切口 30b、30b (參見圖19)。左滑動門單元25c與右滑動門單元25b為同樣的結構,因此省略說明。在中央副殼體單元25a的右側(圖20中為沿著寬度方向W配置有右滑動門單元25b 一側)的凹部29a中嵌合著右滑動門單元25b的作為凸部的周壁28B,這種嵌合是由凸部和凹部的這二者的輪廓形狀規(guī)定的,凹部29a作為這種嵌合的定位部發(fā)揮作用,能夠容易地以特定的位置關系將中央副殼體單元25a與右滑動門單元25b連結起來。另外,在中央副殼體單元25a的凹部29a上形成的突出的部分30a、30a與在相對置的右滑動門單元25b的凸部(周壁28B)上形成的切口 30b、30b嵌合,因此,能夠進行在中央副殼體單元25a與右滑動門單元25b之間的、沿著滑動門24a、24b滑動的方向(導向槽28a延伸的方向R)的定位。另一方面,在中央副殼體單元25a的左側(圖20中為沿著寬度方向W配置有左滑動門單元25c —側)的凹部29a中嵌合著左滑動門單元25c的作為凸部的周壁28C,而這種嵌合也是由凸部和凹部這兩者的輪廓形狀規(guī)定的,凹部29a作為這種嵌合的定位部發(fā)揮作用,能夠易于以特定的位置關系將中央副殼體單元25a與左滑動門單元25c連結起來。另外,在中央副殼體單元25a的凹部29a上形成的突出的部分30a、30a與在相對置的左滑動門單元25c的凸部(周壁28C)上形成的切口(未圖示,與在右滑動門單元25b上形成的切口 30b、30b對應)嵌合,因此,能夠進行在中央副殼體單元25a與左滑動門單元25c之間的、沿著滑動門24a、24c滑動的方向(導向槽28a延伸的方向R)的定位。如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涉及的空調(diào)裝置2的滑動門單元25,能夠以凹凸形狀這樣簡單的結構將中央副殼體單元25a、右滑動門單元25b和左滑動門單元25c連結為一體。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涉及的空調(diào)裝置2的滑動門單元25,利用這種一體化的凹凸形狀的輪廓將中央副殼體單元25a、右滑動門單元25b和左滑動門單元25c以特定的位置關系連結起來,因此,能夠在不必追加設置用于定位的定位銷、插入定位銷用的孔等的情況下容易地進行連結作業(yè)。另外,根據(jù)本實施例的空調(diào)裝置2的滑動門單元25,中央副殼體單元25a的滑動門24a具有門主體26a和導向銷27a,所述導向銷27a插入到導向槽28a中并將門主體26a保持在中央副殼體23a上,并且是相對于門主體26a沿著門主體26a的厚度方向、即在開口中流動的空調(diào)用空氣的流動方向T偏移長度E而形成的,其結果,如圖20所示那樣,中央副殼體單元25a的滑動門24a的門主體26a和分別與所述滑動門24a兩側連結的右滑動門25b的右滑動門24b的門主體26b以及左滑動門單元25c的左滑動門24c的門主體26c相對于在開口流動的空調(diào)用空氣的流動方向T配置在大致同一平面H上。其結果,能夠使由各個門主體26a、26b、26c開閉的上側開口 22a、22b、22c的沿著流過開口的空調(diào)用空氣的流動方向T的位置對齊,同樣地,也能夠使下側開口 21a、21b、21c的沿著流過開口的空調(diào)用空氣的流動方向T的位置對齊(配置在空調(diào)用空氣流動的流動方向T上的同一平面上)。由此,能夠使從各個下側開口 21a、21b、21c到加熱器芯16的距離都相等,還能夠使從各個上側開口 22a、22b、22c到通往旁通通道18為止的長度也都相等。因此,能夠防止在中央副殼體單元25a、右滑動門單元25b和左滑動門單元25c之間的空調(diào)用空氣的溫度調(diào)整上產(chǎn)生差異。另外,本實施例的空調(diào)裝置2的滑動門單元25不僅右滑動門單元25b的作為凸部的周壁28B以及左滑動門單元25c的作為凸部的周壁28C分別嵌合在中央副殼體單元25a的凹部29a、29a中,中央副殼體單元25a的作為凸部的周壁28A、28A也分別嵌合在右滑動門單元25b的凹部29b以及左滑動門單元25c的凹部29c中,因此能夠獲得牢固的連結。另外,本實施例的空調(diào)裝置2的中央副殼體單元25a的滑動門24a具有門主體26a和導向銷27a、27a,所述導向銷27a、27a插入到導向槽28a、28a中并將門主體26a保持在中央副殼體23a上、并且是相對于門主體26a在門主體26a的厚度方向偏移而形成的,與所述中央副殼體單元25a相鄰的兩個左右滑動門單元25b、25c的各個門主體26b、26c與中央副殼體單元25a的門主體26a被配置在沿著流過開口的空調(diào)用空氣的流動方向T的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夠在將這些多個門主體26a、26b、26c在同一平面上對齊并將門主體26a、26b、26c在寬度方向W的長度、即被門主體26a、26b、26c堵塞的各個開口的寬度確保得大,還能夠?qū)虿?8a、28a與導向銷27a、27a的搭接量(插入量)確保得大,能夠?qū)㈤T主體26a牢固地保持在中央副殼體單元25a的開口框上。根據(jù)如上構成的本實施例涉及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的滑動門單元,能夠采用簡單的結構,并且能夠在以特定的位置關系對中央副殼體單元和左右滑動門單元定位的狀態(tài)下容易地實現(xiàn)一體化。根據(jù)本實施例所述的結構,能夠使從各個開口的位置(滑動門的位置)到加熱器芯的位置的距離相等,還能夠使從各個開口的位置(滑動門的位置)到通往旁通通道的位置為止的長度相等。因此,能夠防止在中央副殼體單元和左右滑動門單元之間的空調(diào)用空氣的溫度調(diào)整上產(chǎn)生差異。根據(jù)本實施例涉及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的滑動門單元,能夠?qū)⒍鄠€門主體部在同一平面上對齊,并且將門主體部在寬度方向的長度、即開口寬度確保得大,還能夠?qū)⒉叟c支撐部的搭接量(插入量)確保得大,能夠?qū)㈤T主體部牢固地保持在開口框上。根據(jù)本實施例涉及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的滑動門單元,能夠以簡單的結構容易地實現(xiàn)中央副殼體單元和左右滑動門單元的一體化。另外,還能夠?qū)⒈緦嵤├龅慕Y構應用于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所述的結構中。例如,能夠?qū)⒈緦嵤├龅睦猛共亢桶疾康那逗蟻磉B結中央副殼體和左右滑動門殼體的結構應用于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所述的結構中。在此情況下,可以將本實施例所述的基于凸部和凹部的嵌合的連結結構與第三實施例和第四實施例所述的滑動殼體連結單元一并使用。另外,本實施例所述的滑動門單元相當于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所述的混合門裝置,并相當于第三實施例和第四實施例所述的混合門。以上根據(jù)實施例說明了本發(fā)明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但具體的結構不限于上述的實施例,在不脫離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的各個權利要求涉及的發(fā)明的主旨的前提下,可以允許設計的變更、追加等。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蒸發(fā)器,其冷卻空氣; 加熱器芯,其配置于所述蒸發(fā)器的下游側; 多個門,其配置于所述蒸發(fā)器與所述加熱器芯之間,并且對使由所述蒸發(fā)器冷卻的空氣流向所述加熱器芯的風量以及使所述冷卻后的空氣經(jīng)由旁通風道流向所述加熱器芯的下游側的風量進行調(diào)整,所述多個門用于使經(jīng)過所述旁通通道的空氣與經(jīng)過所述加熱器芯的空氣混合,并且通過調(diào)整它們的開度來改變經(jīng)過所述旁通風道的風量與經(jīng)過所述加熱器芯的風量的比率,從而調(diào)整所混合的空氣的溫度; 中央風道,其形成于所述蒸發(fā)器的下游側并設置有所述多個門中的第一門; 第一側方風道,其形成于所述中央風道的一側并設置有所述多個門中的第二門; 第二側方風道,其形成于所述中央風道的另一側并設置有所述多個門中的第三門; 副殼體,其形成所述中央風道;以及 第一分割殼體和第二分割殼體,其從左右夾住所述副殼體并進行保持, 其中,由所述副殼體和所述第一分割殼體形成所述第一側方風道, 由所述副殼體和所述第二分割殼體形成所述第二側方風道。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副殼體單元,所述副殼體單元具有:所述副殼體;通過滑動移動來改變經(jīng)過所述旁通風道的風量與經(jīng)過所述加熱器芯的風量的比率的所述第一門;以及使該門滑動移動的移動機構。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分割殼體和所述第二分割殼體上分別形成 有彼此相對置的凸緣,將所述凸緣彼此接合起來而連接所述第一分割殼體和所述第二分割殼體,從而夾持所述副殼體。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殼體的外側面形成有凸緣,并且將該凸緣由所述第一分割殼體和第二分割殼體的所述凸緣夾住而接合起來。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配置在所述副殼體單元的一側的第一滑動門單元和配置在所述副殼體單元的另一側的第二滑動門單元, 所述副殼體單元具備框狀的所述副殼體和以可滑動的方式被支撐在所述副殼體的對置的側部上的所述第一門, 所述第一滑動門單元具備框狀的第一滑動門殼體和以可滑動的方式被支撐在所述第一滑動門殼體的對置的側部上的所述第二門, 所述第二滑動門單元具備框狀的第二滑動門殼體和以可滑動的方式被支撐在所述第二滑動門殼體的對置的側部上的所述第三門。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有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所述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以可拆裝的方式將所述第一滑動門殼體與所述副殼體之間以及所述第二滑動門殼體與所述副殼體之間分別連結起來。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將所述第一滑動門殼體與所述副殼體的各自的相鄰側的側部之間以及所述第二滑動門殼體與所述副殼體的各自的相鄰側的側部之間以可拆裝的方式連結起來。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將彼此相鄰的所述第一滑動門殼體和所述副殼體的一方的相鄰側的側部與另一方的與相鄰側相對置一側的側部連結起來,并且將彼此相鄰的所述第二滑動門殼體和所述副殼體的一方的相鄰側的側部與另一方的與相鄰側相對置一側的側部連結起來。
9.根據(jù)權利要求6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將所述第一滑動門殼體以及所述副殼體與所述第二滑動門殼體以及所述副殼體以能夠卡住和脫開的方式卡止,從而以可拆裝的方式連結起來。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門殼體連結單元具有設置于彼此相鄰的所述第一滑動門殼體與所述副殼體中的一方以及彼此相鄰的所述第二滑動門殼體與所述副殼體中的一方上的被穿通部、以及設置于彼此相鄰的所述第一滑動門殼體與所述副殼體中的另一方以及彼此相鄰的所述第二滑動門殼體與所述副殼體中的另一方上且穿過所述被穿通部的穿通部,所述穿通部與所述被穿通部以能夠卡住和脫開的方式卡止,從而將彼此相鄰的所述第一滑動門殼體以及所述副殼體與彼此相鄰的所述第二滑動門殼體以及所述副殼體以可拆裝的方式連結起來。
11.根據(jù)權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殼體、所述第一滑動門殼體和所述第二滑動門殼體分別具有開口框, 所述第一門、所述第二門和所述第三門分別堵住開口框的內(nèi)側的開口的一部分,并被設置成沿著所述開口框自由滑動, 在所述開口框上形成有將所述第一門、所述第二門和所述第三門以自由滑動的方式保持的槽。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槽的周壁上形成有從所述開口框的外周面向外突出的凸部, 在所述開口框的外周面中的未形成所述凸部的部分上形成有凹部, 所述第一滑動門殼體和所述副殼體中的一方的所述凹部與另一方的所述凸部彼此嵌合,所述第二滑動門殼體和所述副殼體中的一方的所述凹部與另一方的所述凸部彼此嵌合,從而將所述第一滑動門殼體單元和所述副殼體單元與所述第二滑動門殼體單元和所述副殼體單元彼此以特定的位置關系連結起來。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將所述凹部與所述凸部彼此連結起來而一體化的所述副殼體單元和所述第一滑動門單元的各個所述第一門和所述第二門配置于流過所述開口的空氣的流動方向上的同一平面上, 通過將所述凹部與所述凸部彼此連結起來而一體化的所述副殼體單元和所述第二滑動門單元的各個所述第一門和所述第三門配置于流過所述開口的空氣的流動方向上的同一平面上。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門具有門主體部和支撐部,所述支撐部插入到所述槽中而將所述門主體部保持在所述副殼體上,并且是相對于所述門主體部在所述門主體部的厚度方向偏移地形成; 所述第二門具有門主體部和支撐部,所述支撐部插入到所述槽中而將所述門主體部保持在所述第一滑動殼體上,并且是相對于所述門主體部在所述門主體部的厚度方向偏移地形成; 所述第一門的所述門主體部與所述第二門的門主體部配置于流過所述開口的空氣的流動方向上的同一平面上。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門具有門主體部和支撐部,所述支撐部插入到所述槽中而將所述門主體部保持在所述第二滑動殼體上,并且是相對于所述門主體部在所述門主體部的厚度方向偏移地形成的, 所述第三門的所述門主體部與所述第一門的所述門主體部配置于所述流動方向上的同 一平面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車輛用空調(diào)裝置具有冷卻空氣的蒸發(fā)器;配置于蒸發(fā)器下游側的加熱器芯;對風量進行調(diào)整的多個門,所述多個門使經(jīng)過旁通風道的空氣與經(jīng)過加熱器芯的空氣混合,并通過調(diào)整其開度來改變經(jīng)過旁通風道的風量與經(jīng)過加熱器芯的風量的比率,從而調(diào)整混合空氣的溫度;形成于蒸發(fā)器的下游側并設置有所述多個門中的第一門的中央風道;形成于中央風道的一側并設置有所述多個門中的第二門的第一側方風道;形成于中央風道的另一側并設置有所述多個門中的第三門的第二側方風道;形成中央風道的副殼體;左右夾住副殼體的第一和第二分割殼體,由所述副殼體和第一分割殼體形成所述第一側方風道,由所述副殼體和第二分割殼體形成所述第二側方風道。
文檔編號F24F13/12GK103171400SQ20121059793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6日
發(fā)明者牧田祐紀, 梁島靜香 申請人:卡森尼可關精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