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輸出端;所述第一電壓比較器U2還包括電源端及接地 端,其中所述第一電壓比較器U2的電源端為所述電壓比較電路40的電源端,所述第一電壓 比較器U2的電源端與所述降壓單元22的第二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壓比較器U2的接地 端接地;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為所述電壓比較電路的第一輸入端,所述第六電阻R6的第 一端與所述降壓單元22的第一輸出端連接,所述第六電阻R6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電壓比 較器U2的反相輸入端連接。
[0040] 在本實施例中,電壓比較電路40的第一輸入端為所述第一電壓比較器U2的反相 輸入端,電壓比較電路40的第二輸入端為所述第一電壓比較器U2的同相輸入端。
[0041] 需要說明的是,第三電阻R3和第四電阻R4用于對電池輸出電壓進行分壓后輸入 至第一電壓比較器U2,可通過改變分壓電阻第三電阻R3及第四電阻R4的阻值,來調(diào)整第一 電壓比較器U2同相輸入端輸入電池電壓的大??;第五電阻R5和第六電阻R6用于對降壓單 元22輸出電壓分壓后給所述第一電壓比較器U2提供基準電壓,同樣可以通過改變分壓電 阻第五電阻R5及第六電阻R6的阻值,來調(diào)整第一電壓比較器U2反相輸入端輸入基準電壓 的大小。
[0042] 進一步地,所述電壓比較電路40還包括第二電壓比較器U3、第七電阻R7及第八 電阻R8 ;其中,和所述第一電壓比較器U2相同,所述第二電壓比較器U3的電源端與所述降 壓單元22的第二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電壓比較器U3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二電壓比較器 U3的同相輸入端與所述第一電壓比較器U2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電壓比較器U3的反相 輸入端經(jīng)所述第七電阻R7接地,所述第二電壓比較器U3的輸出端與所述放電電路30的受 控端連接;所述第八電阻R8的第一端與所述降壓單元22的第一輸出端連接;所述第八電 阻R8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電壓比較器U3的反相輸入端連接。
[0043] 基于節(jié)約成本、簡化電路考慮,所述第一電壓比較器U2與第二電壓比較器U3集成 在同一運放芯片中,采用的芯片型號為LM385。
[0044] 需要說明的是,在電池放電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第一電壓比較器U2反向輸入端的 基準電壓會有一個上升過程,在這一個上升過程中,第一電壓比較器U2輸出電壓也會有一 個上升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放電電路30中的開關(guān)管工作狀態(tài)會進入放大區(qū),這會導(dǎo)致開 關(guān)管發(fā)熱嚴重甚至燒毀。本實施例中通過設(shè)置第二電壓比較器U3加快第一電壓比較器U2 輸出電壓的上升過程,從而避免放電電路30中的開關(guān)管燒壞。
[0045] 進一步地,所述電壓比較電路40還包括反饋調(diào)節(jié)電路41 ;所述反饋調(diào)節(jié)電路41 包括第九電阻R9、第十電阻R10、第二二極管D2及第二開關(guān)管Q2 ;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陽 極經(jīng)所述第九電阻R9與所述第二電壓比較器U3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陰極 與所述第二開關(guān)管Q2的受控端連接;所述第二開關(guān)管Q2的輸入端經(jīng)所述第十電阻RlO與 所述第一電壓比較器U2的反相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開關(guān)管Q2的輸出端接地。
[0046] 其中,在第二電壓比較器U3輸出高電平控制放電電路30中的開關(guān)管導(dǎo)通后,在第 一電壓比較器U2的兩個輸入端輸入電壓接近而導(dǎo)致放電電路30中開關(guān)管反復(fù)關(guān)斷,通過 設(shè)置第二二極管D2、第二開關(guān)管Q2及第十電阻RlO形成反饋電路,在第二電壓比較器U3輸 出高電平后第二開關(guān)管Q2導(dǎo)通,第十電阻RlO此時起到分壓的作用,拉低了第一電壓比較 器U2的反相輸入端的電壓,從而使第一電壓比較器U2的兩個輸入端的電壓差增大,解決反 復(fù)導(dǎo)通的問題。
[0047] 具體地,所述放電電路30包括第三開關(guān)管Q3、第十一電阻Rll及第十二電阻R12 ; 所述第十一電阻Rll的第一端與所述電池接口 10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十一電阻Rll的第 二端與所述第三開關(guān)管Q3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三開關(guān)管Q3的輸出端接地,所述第三開關(guān) 管Q3的受控端經(jīng)所述第十二電阻R12與所述第二電壓比較器U3的輸出端連接。在第三開 關(guān)管Q3導(dǎo)通時,電池通過第十一電阻Rll進行放電。第十二電阻R12為第三開關(guān)管Q3的 柵極電阻。
[0048] 進一步地,所述放電電路30還包括發(fā)光二極管LED及第十三電阻R13 ;所述第 十三電阻R13的第一端與所述第十一電阻Rll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三電阻R13的第二 端與所述發(fā)光二極管LED的陽極連接,所述發(fā)光二極管LED的陰極與所述第十一電阻Rll 的第二端連接。
[0049] 其中,第十三電阻R13為發(fā)光二極管LED的限流電阻,在電池正常放電時,發(fā)光二 極管LED點亮,發(fā)光二極管LED為正常放電的指示燈。
[0050] 進一步地,所述升壓單元21還包括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第五電 容C5、第六電容C6、第七電容C7、第八電容C8、第十四電阻R14、第十五電阻R15、第十六電 阻R16及第十七電阻R17 ;其中,第二電容C2的第一端與所述電池接口 10的輸出端連接,所 述第二電容C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電容C3與所述第二電容C2并聯(lián),第二電容C2與第 三電容C3能夠使輸入至升壓控制芯片Ul的電壓更穩(wěn)定;所述第十五電阻R15的第一端與 所述第一開關(guān)管Ql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十五電阻R15的第二端經(jīng)所述第五電容C5與所 述第一開關(guān)管Ql的輸出端接地,所述第十五電阻R15與第五電容C5構(gòu)成的電路能夠加快 第一開關(guān)管Ql的關(guān)斷速度,提高升壓控制芯片Ul的控制性能;所述第四電容C4與所述第 十六電阻R16分別與所述第一穩(wěn)壓管Zl并聯(lián),所述第四電容C4與所述第十六電阻R16構(gòu) 成的電路在第一穩(wěn)壓管Zl被擊穿時,保護第一穩(wěn)壓管Zl避免被燒壞;所述第十四電阻R14 串接于電池接口 10與升壓控制芯片Ul的電源端之間,用于限制回路中電流大??;所述第六 電容C6并聯(lián)于第一電阻Rl兩端,所述第七電容C7及所述第八電容C8并聯(lián)于所述第一電 容Cl兩端,所述第六電容C6、第七電容C7及第八電容C8用于減少外部電磁干擾。
[0051] 進一步地,所述降壓單元22還包括第九電容C9、第十電容ClO、第^^一電容Cl 1、第 十二電容C12、第十八電阻R18 ;其中,所述第九電容C9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九電容C9的 第二端與所述穩(wěn)壓電源U4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十八電阻R18的第一端與所述升壓單元21 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十八電阻R18的第二端與所述穩(wěn)壓電源U4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十 電容ClO的第一端與所述穩(wěn)壓電源U4的輸出端連接,其中所述穩(wěn)壓電源U4的輸出端為所 述降壓單元22的第一輸出端,所述第十電容ClO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九電容C9與所述第 十電容ClO都起到穩(wěn)壓的作用;所述第十一電容Cll的第一端與所述降壓電阻Ra的第二端 連接,所述第十一電容Cll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二電容C12并聯(lián)于所述第^^一電容Cll 兩端,所述第十一電容Cll及所述第十二電容C12起到穩(wěn)壓作用及減少外部的電磁干擾。
[0052]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降壓單元22通過降壓電阻Ra給第一電壓比較器U2及第二電 壓比較器U3供電,從而無需另外單獨設(shè)置電源,簡化了電路降低了成本。
[0053] 進一步地,所述電壓比較電路40還包括第十三電容C13、第十四電容C14、第十五 電容C15、第十六電容C16、第十七電容C17、第十九電阻R19及第二十電阻R20 ;其中,所述 第十三C13電容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七電阻R7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三電容C13的第二端 接地,所述第十三電容C13用于穩(wěn)定降壓單元22第一輸出端輸出的電壓;所述第十四電容 C14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電壓比較器U2的同相輸入端連接,所述第十四電容C4的第二端接 地,用于穩(wěn)定輸入電壓;所述第十五電容C15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電壓比較器U2的反相輸 入端連接,所述第十五電容C15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五電容C15用于穩(wěn)定所述第一電壓 比較器U2的反相輸入端輸入的電壓;所述第十六電容C16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電壓比較器 U3的反相輸入端連接,所述第十六電容C16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七電容C17的第一端 與所述第二開關(guān)管Q2的受控端連接,所述第十七電容C1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九電阻 R19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電壓比較器U2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十九電阻R19的第二端與所 述第二電壓比較器U3的同相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十電阻R20并聯(lián)于所述第十七電容C17 兩端,所述第十七電容C17與所述第二十電阻R20構(gòu)成的電路用于減少外部電磁干擾,增加 第二開關(guān)管